2025年6月11日 星期三

清淨平等覺:學佛就為這個|成佛才真正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究竟樂是什麼?|大乘,不可思議圓滿智慧|無量壽,不生不滅|莊嚴是美好|七情五欲之樂不是真的:過分就造業|清淨平等覺是真樂:不造業|淨空老法師

 


清淨平等覺:學佛就為這個|成佛才真正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究竟樂是什麼?|大乘,不可思議圓滿智慧|無量壽,不生不滅|莊嚴是美好|七情五欲之樂不是真的:過分就造業|清淨平等覺是真樂:不造業|淨空老法師


◈清淨平等覺:學佛就為這個
◇真正佛法當機者,現在愈來愈少了
◇除了淨土法門,要想得到清淨平等覺,難!
◇清淨平等覺是修學的目標,我們學佛為什麼?就為這個
◇得清淨心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
◇證得平等心,法身菩薩,超越十法界
◇覺,回歸常寂光,無上菩提
◈清淨平等覺是真樂:不造業
◇成佛才真正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究竟樂是什麼?
◇大乘,不可思議圓滿智慧;無量壽,不生不滅,自性本來沒有生滅;莊嚴是美好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自性是真正自己的真心,不生不滅
◇七情五欲之樂不是真的:享受七情五欲,沒有倫理道德的約束,過分就造業,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佛教導我們得真正的樂:那個樂裡頭不造業、依舊保持清淨平等覺
◇清淨平等覺,他享受的那個樂是真樂:不造業

  真正是佛法當機者,現在愈來愈少了除了這個法門之外,要想得到清淨平等覺,難清淨平等覺是修學的目標我們學佛為什麼?就為這個得清淨心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證得平等心,法身菩薩,超越十法界;覺,回歸常寂光,那是無上菩提,在經題上。這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才真正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究竟樂是什麼?也在經題上,「大乘」,大乘是圓滿的智慧,不可思議,圓滿的智慧;「無量壽」,無量壽是不生不滅,真的不是假的,因為自性本來是沒有生滅的。惠能大師開悟了,這是我們最熟悉的,你看《壇經》記載的,他開悟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話,第二句話就是「何期自性,本不生滅」。自性是真正的自己,是自己的真心,不生不滅,無量壽,這一句就是無量壽。後面還有「莊嚴」,莊嚴是美好,就是究竟樂。我們凡夫,這個裡面所謂是五欲之樂,七情五欲,七情五欲之樂不是真的。如果享受七情五欲,沒有倫理道德的約束,他就造罪業,為什麼?太過分了,過分就造業。善業,三善道的果報;惡業,三惡道的果報,有因有果,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這個道理要懂。佛教導我們永遠脫離,得真正的樂,那個樂裡頭不造業,那個樂裡面依舊保持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他享受的那個樂是真樂,跟我們這個天上人間完全不一樣,不造業

◈不可思議,超情離見
◇四句是總說;四十八願是別說、細說
◇不是語言文字所能表,真正不可思議
◈事事無礙;我們為什麼有障礙?
◇《華嚴經》獨明事事無礙之不可思議境界
◇其他經裡佛沒有說;只在《華嚴》說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沒有障礙
◇我們現在為什麼有障礙?我們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起心動念是迷;分別執著是迷了自性所起的造作,六道乃至十法界都不能擺脫
◇見性之後,事事無礙現前了,真沒有障礙了:法身菩薩
◇賢公給我們做榜樣:他能得到;我們也能得到
◇賢公憑什麼得到?老實、聽話、真幹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從剃度那一天開始念,到往生極樂世界

  你看這四句意思多深,每一願裡面都是這四句,要是詳細的寫出來,每一願前面都要加這四句。這四句是總說,四十八願是別說、細說,這是總說。所以說不是語言文字所能表,真正不可思議。「《華嚴經》獨明事事無礙之不可思議境界」,其他經裡佛沒有說,只有在《華嚴》說了,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沒有障礙,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現在為什麼有障礙?我們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是迷,分別執著是迷了自性所起的造作,六道乃至於十法界都不能擺脫。見性之後,大徹大悟見性之後,事事無礙現前了,真沒有障礙了,這是什麼?法身菩薩。我們能不能得到?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榜樣,他能得到,我們也能得到。他憑什麼得到的?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出了家,一生沒有讀過一部經,不認識字,沒有聽過一次經,他憑什麼得到的?他的老師教的,出家的時候給他剃度,剃度完了之後傳給他一句佛法,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你看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念了多久?念了九十二年從剃度那一天開始念,到往生極樂世界,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歲走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68




所具功德與莊嚴,皆不可思議,超情離見,
非思量分別之所能知,
非語言文字之所能表,

故曰「不可思議」。


《華嚴經》獨明事事無礙之不可思議境界,
一多相即,小大相容,
廣狹自在,延促同時,
重重無盡,圓明具德等等,

◎發大誓願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