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講|跟老師一模一樣把它講出來|長時間的薰修就行了,他就能上台講|這樣複講的方式,不會把經講錯|我們不依照他的方法去講,講錯了我們自己要負責任|方法是很笨拙;效果非常顯著|淨空老法師
◈學生做學習報告的心態演說
◇說法確實不是一個容易事情
◇我講了一生,從來不敢說為人演說;做學生的心態:聽眾都是監學、老師;我在做學習心得報告
◇按照古人標準,我們上不了講台:古人標準是要明心見性,才能升座講經、著述經論
◈李老師經學班的程度
說法確實不是一個容易事情。我們講了一生,從來不敢說為人演說,不敢。什麼樣心態?做學生的心態,下面聽眾都是我的監學,都是我的老師,我在這裡做學習心得報告,抱這種心態。為什麼?按照古人的標準,我們今天上不了講台,古人標準是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才能升座講經,你才能著述經論,這都是我們做不到的。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佛,聽老師講經,從來沒有一個念頭,我要上講台。我從埔里懺雲法師的茅蓬,離開之後到台中親近老師,老師收留了。剛好台中蓮社成立一個經學班,培養講經弘法的人才,開班教學才一個月。台中的班,一個星期上一次課,三個小時,每個星期上一次課,所以一個月大概我是四次沒聽到,前面四次。第五次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去看看,我不敢,老師說你去看看,我說好,我跟老師一塊去看。上課的時候我坐在最後一排,我看老師他教學。我看到一個老太太,老居士林看治,我記得我那一年三十一歲,林看治大概六十出頭,她的孫女都在小學當教員。林看治六十多歲,我們同學年齡最大的,程度小學畢業,我看到她這樣子,我的膽子就大起來了。再一觀察,同學當中一半以上小學畢業,初中畢業的有幾個,不多,大學畢業的沒有,只有朱斐居士他念過大學,念過一年就休學了,李老師的經學班,程度就是這樣的程度。
◈複講:就照老師講的,不增不減
◇用的是很笨拙的方法:複講
◇老師怎麼講的,就照那個講:不准增加自己意思摻進去;漏掉沒有關係;最好能做到不增不減
◇這個方法是自古以來世世代代相傳的
◇古時候講經法師怎麼培養:聽經、複講
◇聽這一座經,第二天把老師這一堂課一模一樣講出來
◇長時間的薰修就行了,他就能上台講
◈複講:不會把經講錯
◇這樣複講的方式,不會把經講錯
◇老師講錯,他負責任,我們不負責任;不依照他的方法去講,講錯了我們自己要負責任
◇方法是很笨拙;效果非常顯著
◈學講經的好材料:記憶、理解力好
◇學講經的好材料:記憶力、理解力好
用的方法是很笨拙的方法,就是複講,老師怎麼講的,你上台就照他那個樣子講,不准增加,不准自己意思摻進去,漏掉沒有關係,不可以再增加,最好是能做到不增不減,用這個方法。老師告訴我,這個方法是自古以來世世代代相傳的。古時候沒有開班教學的,講經的法師怎麼培養出來的?聽經,複講。學講經的法師,都坐在講堂第一排正當中,跟老師面對面。你聽這一座經,到第二天,你把老師這一個小時這一堂課,跟老師一模一樣把它講出來。長時間的薰修就行了,他就能上台講。這樣複講的方式,我們的心裡很踏實,不會把經講錯,錯是什麼?老師講錯,他負責任,我們不負責任;我們不依照他的方法去講,講錯了我們自己要負責任。方法是很笨拙,但是效果非常顯著。我在那個班上我是旁聽生,因為我最後去的,排列的順序是按先後,我的名字在最後,要排到我的時候大概要等兩年,二、三年之後才能排到我,所以我是旁聽生。我的長處是記憶力好,我聽老師講一遍,一個星期之內,我上台去講可以講到九成,不會低過九成。這是學講經的好材料,記憶力好、理解力好,他講的我都能聽懂。老師叫學生,叫他們上台講經,一次是兩個人,實際上兩個人都是複講,表面上看上去是一個講國語,一個講台語,好像有翻譯的,其實他們的講稿是完全相同的。我在班上我有這個長處,就是記憶力好、理解力好,老師教一個,我在旁邊全學會了,我上台肯定比他講得好,信心十足。
◈我對於佛學院很感慨
◇十五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都能講,而且都講得很好
◇佛學院一個學期只能教一部,三年六個學期我教了六部經,還有七部沒用上
◇我對於佛學院很感慨
◇我在台中十五個月學十三樣;在佛學院三年、六年都學不出來
在沒有出家之前,十五個月我學了十三部經,十三部經我都能講,而且都講得很好。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白聖法師他在十普寺辦了個三藏學院,我在那裡教一門課。我台中學的十三部經,在三藏學院裡頭,一個學期只能教一部,他三年畢業,六個學期我教了六部經,還有七部沒用上。我這個心裡頭對於佛學院就真的很感慨,我在台中一個月學一部,你看十五個月我學十三樣東西,在佛學院三年、六年都學不出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0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