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 星期日

無所得者,則名為慧;有所得者,名為無明|無明:你迷了、起心動念了|想什麼都不可得|想阿彌陀佛,真來;想極樂世界,真現前|有所得者,名生死輪|無智亦無得:無智是自性本定,無智現前也無所得|淨空老法師

 



無所得者,則名為慧;有所得者,名為無明|無明:你迷了、起心動念了|想什麼都不可得|想阿彌陀佛,真來;想極樂世界,真現前|有所得者,名生死輪|無智亦無得:無智是自性本定,無智現前也無所得|淨空老法師


◈證無所得
◇「無所得」又云「無所有」,即空慧也,即無分別智也
◇斷疑生信,證這個世間無所得,一樣都得不到:因為它無所有
◈空慧是真的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就是空慧
◇空慧不起作用,什麼也沒有;向他請教,他能給你講得很明白,記錄下來就是一部經典
◇佛當年住世教學四十九年,就是空慧裡流出來的
◇空是自性、真心
◇真如、自性流露出來的智慧,就是無分別智,是真的;有分別智,是假的
◇有分別是知識;無分別是智慧

  所以斷疑生信,證這個世間裡頭無所得,一樣都得不到。為什麼?因為它無所有,假的,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這在佛法叫空慧,空是真的,不是假的,空慧是真的。空慧,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第三句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什麼?第一個無量智慧,就是空慧空慧不起作用,真的跟這兩個字所說的一樣,空慧,什麼也沒有。你向他請教,無論世法、佛法,他能給你講得很清楚、很詳細、很明白,記錄下來就是一部經典。本師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個智慧就是空慧裡頭流出來的。空是自性、真心,真如、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智慧,就是無分別智,是真的。有分別智是假的,是知識,有分別是知識,無分別是智慧

◈體無相真理,無執著分別
◇體無相之真理,自心無所執著,無諸分別,是曰「無所得」
◇無相的真理就是自性
◇真心不但沒有執著、分別;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過
◇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空慧
◇放下就對了:徹底放下,空慧就現前

  「體無相之真理」,智慧是起作用,是現相。體、相、用,一而三、三而一,這是離不開的。體是什麼?體就是本性。所以無相的真理就是自性。「自心無所執著,無諸分別,是曰無所得」。真心不但沒有執著,沒有分別,給你講得更深一層的,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過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空慧。所以放下就對了,徹底放下,空慧就現前

◈無智現前無所得
◇無智亦無得
◇無智是自性本定:無智現前也無所得
◇佛教我們放下;儒也教我們放下:格物就是放下
◇致知:物欲放下,智慧就現前,帶給你法喜充滿
◇知識生煩惱;智慧不生煩惱

  下面引《心經》說:「無智亦無得。」無智是自性本定,無智現前也無所得。所以,佛教我們放下,儒也教我們放下,格物就是放下致知,只要物欲放下了,智慧就現前,帶給你是法喜充滿,不是煩惱。知識生煩惱,智慧不生煩惱

◈決定相不可得:全是幻相
◇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決定相不可得:你所看到的相全是幻相
◇這個幻相千變萬化,它是不定的
◇心理現象跟物質現象是一不是二,它們兩個不能分開
◇物質不可得;念頭也不可得
◈想什麼都不可得;想彌陀、想極樂
◇什麼都別想:想什麼都不可得
◇每天就想阿彌陀佛
◇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來;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現前
◇除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想
◇真正要相信決定相不可得

  《大智度論》裡頭說:「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這樁事情,現代的量子力學家發現了,發現什麼?發現決定相不可得。你所看到的相全是幻相,而且這個幻相在面前的時候,千變萬化,它是不定的。我們相信,科學的進展這些年來進步很快,我相信二、三十年之後,這個問題得到普遍的承認。那就是物質現象、心理現象,心理現象是念頭,心理現象跟物質現象是一不是二,它們兩個不能分開,一體的兩面,念頭是體,物質是現相。物質不可得,念頭也不可得,佛經上說得好,「無智亦無得」,無智是念頭,不可得是物質現象。所以什麼都別想,想什麼都不可得,希望你每天就想阿彌陀佛,為什麼?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真來;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的會現前,這就沒錯了。除極樂世界、除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想,你真正要相信決定相不可得。《智度論》上說: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無所得是智慧;有所得是無明
◇無所得者,則名為慧;有所得者,名為無明:這句話希望大家記住
◇無所得是智慧;有所得是無明
◇無明:你迷了、起心動念了
◇起心動念是煩惱的根:它起作用就是無量無邊的煩惱,就是分別、執著
◇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在製造六道輪迴
◇法身菩薩明白了,在境界裡頭不起心動念,無明破了,脫離六道、十法界

  又《涅槃經》裡頭說:「無所得者,則名為慧有所得者,名為無明。」這句話希望大家把它記住無所得是智慧,有所得的是無明,無明就是你迷了,你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是煩惱的根,它起作用就是無量無邊的煩惱,就是分別,就是執著分別、執著裡頭就有善惡,善的感善的三善道,惡的感的是三惡道,六道輪迴是這麼形成的。所以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是在製造六道輪迴。法身菩薩厲害,法身菩薩明白了,所以他能夠在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無明破了,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

◈有所得者,名生死輪
◇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菩薩:見思、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煩惱沒斷
◇菩薩永斷一切生死;還有變易生死沒斷

  「又曰」,這也是《涅槃經》上所說的,「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這句話我們要知道。菩薩,梵語菩提薩埵,中國人喜歡簡單,菩提薩埵就用菩薩兩個字。菩薩是什麼意思?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這叫菩薩,他無明煩惱沒斷。一切生死,永斷一切生死,這一切生死裡面他還有變易生死沒斷。變易生死很多很複雜,十法界裡頭有,一真法界裡頭也有。

(中略)

◈無分別: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無所得心者,無分別智也
◇對於一切法沒有分別,為什麼沒有分別?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六根接觸外面境界,都以為是真的:全是假相,就像作夢;醒來了,痕跡都找不到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有生有滅叫有為

  我們再看下面,《涅槃經》裡面所說的,「《涅槃》之說,真究竟了義之語」。說得好,永斷一切生死,名無所得,這叫菩薩。「又證無所得者,《仁王良賁疏》曰:無所得心者,無分別智也。」對於一切法沒有分別,為什麼沒有分別?「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般若經》上說的。我們現在,眼耳鼻舌身所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都以為這是真的。全是假相,就像作夢,夢中以為是真的,醒來了,痕跡都找不到。所以佛在《金剛經》上教我們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什麼叫有為?有生有滅叫有為

◈時鐘:永遠過去了,不可得
◇看時鐘,修行:一秒一秒永遠過去了,決定不可得
◇根也好、塵也好、妄想也好,頻率統統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全是假相;你怎麼能把它當真?
◇電視畫面一秒鐘一百次,小孩看到以為是真人,還想去抱抱他:他不了解事實真相
◇看時鐘看秒針要覺悟,事實真相就是這樣的,永遠不再回頭了
◇人生是什麼道路?不要悲觀,是事實真相:從出生到死亡,很精進,一秒鐘都不肯停下來
◇人。自以為聰明、有智慧:錯得太離譜

  我們看時鐘,修行,你看一秒一秒過去了,能不能回來?不能,永遠過去了,決定不可得。是不是一秒一秒這麼緩慢?不是,六根,根也好、塵也好、妄想也好,頻率統統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我們連這個概念都沒有。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次,這是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全是假相,你怎麼能把它當真?我們今天看電視,電視屏幕上的畫面一秒鐘一百次,不知道它是假相。剛剛生下來的小孩,他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沒有概念,他看到電視上他以為是真人,他還想去抱抱他,他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我們看時鐘看秒針要覺悟,事實真相就是這樣的,永遠不再回頭了。人生是什麼道路?說起來不要悲觀,是事實真相,從出生到死亡,很精進,一秒鐘都不肯停下來,這是人。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有智慧,全錯了,錯得太離譜

◈破去情相,到無得處
◇此諸菩薩破去情相,到無得處,是故名為逮無所得
◇法身大士,能大師、賢公是這個境界
◇他們情這個相斷了,他不再執著、不再放在心上,心裡頭無所得

  下面,又舉《維摩慧遠疏》,這上面說:「此諸菩薩破去情相,到無得處,是故名為逮無所得。」遠公大師說得好。這些菩薩,法身大士,不是小菩薩,大菩薩,別教十地、圓教初住以上。在我們中國示現的,惠能大師是這個境界;在我們面前示現的,海賢老和尚是這個境界。為什麼?他們情這個相斷了;換句話說,他不再執著,他不再把這樁事情放在心上,心上這些東西已經洗刷乾淨,心裡頭無所得

◈證無所得,即到無得處也
◇今云「證無所得」,即到無得處也
◇所有是假相;真相沒有
◇假相存在的時間太短: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
◇它太快了,有眼沒看見,有耳沒聽到,連意根都想不到

  底下念老的話一句做總結,就是「到無得處也」。假相有沒有?有,真相沒有,你就記住這個,所有是假相,真相沒有。假相存不存在?假相存在的時間太短,它存在的時間只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說一秒鐘它的畫面已經換了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從這個地方我們有個概念,得到個概念,它太快了,快到我們不知道,有眼沒看見,有耳沒聽到,六根,連意根都想不到。這是事實真相,到無得處。

(中略)

◇不可得,不要以為真有;假的
◇以為真有,你迷得很嚴重
◇死抓著不放,認為是你所有的;殊不知是假的、空的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什麼都沒有,這就成佛
◇不要以為成佛了,我得到什麼智慧、神通:那完全不是的,那假的
◇那個說法是魔說;不是佛說
◇佛一定給你說:畢竟空、不可得

  不可得,不要以為真有,假的以為真有,你迷了,你迷得很嚴重死抓著這個不放,認為是你所有的,殊不知是假的,空的。古人講的話講得很有味道,「圓滿菩提」,成佛了,成佛怎麼樣?「歸無所得」,什麼都沒有,這就成佛。不要以為成佛了我得到什麼,得到智慧,得到神通,那完全不是的,那假的,不是真的。那個說法是魔說,不是佛說佛一定給你說畢竟空、不可得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六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68




證無所得」。

無所得」又云「無所有」,即空慧也,即無分別智也。
體無相之真理,自心無所執著,無諸分別,是曰「無所得」。

《心經》曰:「無智亦無得。」


《智度論》曰:「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又《涅槃經》曰:「
無所得者,則名為慧。
有所得者,名為無明。」

又曰:「
有所得者,名生死輪。

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
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涅槃》之說,真究竟了義之語也。


又「證無所得」者,
《仁王良賁疏》曰:「無所得心者,無分別智也。」

又《維摩慧遠疏》曰:「菩薩破去情相,到無得處,名無所得。」

今云「證無所得」,即到無得處也。

◎ 菩薩修持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