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搞清楚,才知道萬緣放下:到極樂沒障礙了|相、生,是所生;勝義是能生:都應該放下,心回歸到寂然不動|沒分別執著就是相無性、生無性;沒起心動念就是勝義無性|自性從來沒動過:就是勝義無性|淨空老法師
◈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
◇相跟生都是指世間現象;勝義是出世間的,是講的本體
◇本體也是無性:叫我們萬緣放下
◇相、生,是所生;勝義是能生:都應該放下,心回歸到寂然不動,本無動搖
◇自性從來沒動過、搖晃過,這就是勝義無性:明白了就行;不能有勝義這個念頭
◈大乘佛法怎麼學法?離相
◇大乘佛法要怎麼個學法?要離相
◇離言說相:言說性空,無性,本來沒有,屬於生滅法
◇離名字相:勝義無性、佛菩薩、十法界六道,這都是名字
◇名詞術語是世尊為傳法方便建立的;不是真的:你要把它當真,錯了
◇真、妄統統沒有了;真就現前了
◇這個真,說不出來、想像不到,所以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議
「勝義無性」。這一段是給我們講的,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相跟生都是指我們世間現象。勝義是出世間的,是講的本體,本體也是無性。這意思是什麼?叫我們萬緣放下。十法界、六道輪迴是我們看得見的、摸得著的,相跟生,出生這些現象,這都是所生。勝義是能生,能生也無性。能生所生都應該放下,我們的心回歸到寂然不動,就是《壇經》上,惠能大師所說的「本無動搖」,自性從來沒動過,沒有搖晃過,這就是勝義無性。不能有這個念頭,你明白了就行了,不能有勝義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是妄想,你已經起心動念了,你又墮落了,你又回頭了。明白這個道理嗎?所以《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告訴我們,大乘佛法要怎麼個學法?要離相,離言說相,聽佛菩薩講經,不著言說相,為什麼?言說性空,無性,本來沒有,屬於生滅法。不執著名字相,勝義無性是名字,佛、菩薩,這都是名字,十法界是名字,六道輪迴也是名字,這些名詞術語是世尊為傳法方便起見而建立的,不是真的,你要把它當真,錯了。真、妄統統沒有了,真就現前了,這個真我們說不出來,無法可說,不但說不出來,也想像不到,所以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議,思就是想,議就是議論、就是說,說不出,想不出。
◈怎樣才能見到自性?
◇眼見色,能見到自性嗎?當然能見:要統統放下才見到
◇眼看外面清楚明白,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照見清楚;照見的同時,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見到了
◈沒分別執著就是相無性、生無性
◇沒有分別執著就是相無性、生無性;沒有起心動念就是勝義無性
◇六根對六塵境界,就在這裡用功,真功夫
◇不執著、不分別比較容易;不起心動念太難了:我們完全沒感覺
所以大乘教裡頭佛常說,你怎樣才能見到自性?舉一個例子,眼見色,能見到自性嗎?當然能見,要怎麼見?要統統放下才見到。眼看外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什麼?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照見,照見清楚。在照見的同時,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就見到了。沒有分別執著就是相無性、生無性,沒有起心動念就是勝義無性。眼見色如是,耳聞聲亦如是,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的知,意就是念頭,六根對六塵境界,就在這裡用功,真功夫。不執著、不分別比較容易,這不起心、不動念太難了!為什麼?因為起心動念我們完全不知道,沒有感覺。起心動念的頻率太快了!
(中略)
◈放下相生往生;到極樂證勝義無性
◇念佛人用三性來說:往生極樂是放下相無性、生無性;到極樂世界,去證得勝義無性,分成兩段,好辦
◇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在此地就要成就,難!修無量劫也未必能修成
我們念佛的人用三性來說,往生西方淨土是放下了相無性、生無性,到極樂世界去,去證得勝義無性,分成兩段,好辦。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在此地就要成就,難!修無量劫也未必能修成。這是淨宗無比殊勝在此。
◈心上有個圓成實:圓成實早就沒了
◇勝義者,謂圓成實性,指圓滿成就之真實性
◇圓成實性,是佛說法方便起見:是真的,不假;但是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
◇心上還有一個圓成實,圓成實早就沒有了
◇阿賴耶裡有個圓成實,就麻煩了:它就變成十法界的種子
◇離心緣相:這個字、這一句什麼意思;沒有意思
◇沒有意思才能生無量義;有意思只有一個意思,不能有第二個意思
◇佛的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
我們看念老這個註解,「勝義者,謂圓成實性」,圓是圓滿,實是真實,圓滿成就真實性,「指圓滿成就之真實性」。這個性實在講,是佛說法方便起見,是真的,不假,但是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你心上還有一個圓成實,圓成實早就沒有了,阿賴耶裡頭有個圓成實,就麻煩了,它就變成十法界的種子。所以要離名字相,《起信論》上說的,你才真正聽懂釋迦牟尼佛給你講的什麼。還離心緣相,不能想佛這個字什麼意思,這一句什麼意思,不能說,為什麼?沒有意思,沒有意思才能生無量義。如果有意思,有意思只有一個意思,不能有第二個意思。佛的字字句句都是無量義。
(中略)
◈心裡空空洞洞;自然流露智慧
◇離言說相、名字相、心緣相: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一塊石頭,就變成障礙
◇心裡空空洞洞,什麼也沒有,自然流露出來的智慧;從阿賴耶識種子流出來的是煩惱
◇把妄心放下;把真心提起來:小悟、大悟都是真心
所以講圓成實性,三性,名詞,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名字相,這名詞術語,知道,不執著它,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一塊石頭,就變成障礙。心裡空空洞洞,什麼也沒有,自然流露出來的智慧。從阿賴耶識種子流出來的是煩惱,阿賴耶是妄心。我們要把妄心放下,把真心提起來,小悟、大悟都是真心。
◈一切法法性變現:法性也是無性
◇亦名法性,亦曰真如,是一切有為法之體性
◇一切有為法,都是從法性變現出來的:法性也是無性
◇妄心阿賴耶是假的;跟阿賴耶相對的自性是真的
◈阿賴耶從哪來的?一念不覺
◇一念不可得,說一念,一秒鐘念頭生滅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不曉得跑哪去了,不可得
◇無性:概念都沒有;可是它存在:相存在,生存在,勝義存在
◈相不可得,生不可得;勝義不可得
◇相不可得,生不可得,容易懂;勝義不可得,很難懂
◇它永遠存在,怎麼說它不存在?它現的相不存在
◇它能生能現: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境是外面的環境,跟著念頭轉的:念頭善它就善;念頭不善它就不善
這裡解釋真實性,「亦名法性,亦曰真如,是一切有為法之體性」。一切有為法,都是從法性變現出來的,法性也是無性。妄心阿賴耶是假的,跟阿賴耶相對的自性是真的,阿賴耶有生有滅,它從哪來的?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念不覺,就從這來的,一念不覺迷了。那個一念時間多長?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就那麼長時間。這個一念不可得,說一念遠著遠著不曉得走到哪裡去了,一秒鐘你這個念頭的生滅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不曉得跑哪去了,不可得。所以說無性,概念都沒有,可是它存在。怎麼知道它存在?相存在,生存在,勝義存在。相不可得,生不可得,容易懂,勝義不可得很難懂。它永遠存在,怎麼說它不存在?它現的相不存在。它能生能現,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佛在經上常說「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境是外面的環境,物質環境,跟著念頭轉的,念頭善它就善,念頭不善它就不善。
(中略)
◈三性搞清楚,才知道萬緣放下
◇三性非常重要
◇三性搞清楚了,你才知道萬緣放下是應該做、一定要做的:我們到極樂世界沒障礙了
◇絲毫放不下就是障礙;一定要徹底放下
三性非常重要,三性搞清楚了,你才知道萬緣放下是應該做的,是一定要做的,是不能不做的,我們到極樂世界沒障礙了,絲毫放不下就是障礙,一定要徹底放下。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七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79
「無性」者,
《法華經》曰:「知法常無性。」
性者體也,一切諸法皆無實體,故曰「無性」。
又《楞伽經》、《唯識論》等,明三種無性:
㈠相無性。
一切眾生,以妄心向因緣生之事物,計度為我、為法,並迷執為實我與實法,是名遍計所執性。
如見繩而誤以為蛇,蛇非實有,但因妄情迷執,而有蛇相。
此相非實有,但因妄情而現。故曰相無性。
㈡生無性。
由因緣而生之一切萬法,謂之依他起性。他,即指因緣。
例如繩從麻之因,與它助緣而成,離妄情而自存。
但繩無實性,緣散繩空,故曰生無性。
㈢勝義無性。
勝義者,謂圓成實性,指圓滿成就之真實性。亦名法性,亦曰真如,是一切有為法之體性。
例如繩之實性為麻。圓成實性為絕待之法,離一切相。
若見知是麻,則離蛇繩之相。故曰勝義無性。
◎ 泉池功德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