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痴,這一條是最難|怎樣不愚痴?多讀佛經,多聽祖師的開示:幫助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能生智慧;不生煩惱|貪瞋痴是煩惱;戒定慧是智慧|不貪、不瞋、不痴,一生心地清涼自在:清淨心是這樣修的|淨空老法師
◈淨土:無比殊勝,正中之正法
◇外道者,不受佛化,別行邪法
◇能成佛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是佛法裡面無比殊勝的正法,正中之正,保證你這一生往生極樂圓滿成佛
◈別行邪法,不受佛化
◇再去加一些、減一些,加上參禪、學教、持咒,可能你這一生就不能往生,往生的機會緣錯過了:那叫別行邪法,不受佛化
◇佛門外面的邪法:跟佛法完全對立
◇佛門裡面的邪法:搞多搞雜了,也錯了
◈淨土:易行難信之法
◇淨土,十方諸佛都說是易行難信之法:很容易行:但是很難相信
◇不相信,佛不怪你;一受就信了,那你是超人,不是凡人
下面,《資持記》裡面所說的,「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別行邪法」,這叫外道,不接受佛的教化。我們把這個圈子縮小,縮到最小,最小的,能成佛的話,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是佛法裡面的正法,佛法裡面無比殊勝的正法,正中之正,保證你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圓滿成佛。如果你要不相信,你再去加一些東西,減一些東西,加上參禪、加上學教、加上持咒,可能你這一生就不能往生,往生的機會緣錯過了,那怎麼樣?那你叫別行邪法,不受佛化,佛的教化你不接受,這個叫佛門裡面的邪法。佛門外面的邪法,那是跟佛法完全相對立的,這個不對立,你搞多搞雜了,這邪是這個意思,也錯了。難,好難好難!所以這個法,十方諸佛都說,這是個易行難信之法,很容易行,但是很難相信,你要是不相信,佛不怪你,佛點頭。為什麼?就是這樣,你要一受就信了,那你是超人,你不是凡人,你是凡人,應該是這樣的,不能不知道。
◈念公註解引經據典、用心良苦
◇念公註解引經據典,不是他自己說的:實際上,字字句句都是自己的意思;不是自己意思,就不會抄在此地
◇抄在這個地方,還不就是他的意思嗎?他的意思跟佛菩薩、祖師大德沒兩樣,高明:避免別人造口業
◇希望別人看到之後,能起恭敬心、真誠心,好好的學習,用心良苦
◈怎樣不愚痴?多讀佛經、多聽開示
◇外頭罵我的人不少,我聽了很歡喜:替我消業障
◇業障很重,無量劫以來累積到今天,誰替我消?幸虧這些人替我消業障,我感恩、尊重他
◇不貪、不瞋、不痴,一生心地清涼自在:清淨心是這樣修的
◇愚痴,這一條是最難
◇怎樣不愚痴?多讀佛經,多聽祖師的開示:幫助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能生智慧;不生煩惱
◇貪瞋痴是煩惱;戒定慧是智慧
所以讀經,念老這個註解不簡單,你看這句話,《資持記》裡頭說的,不是他講的,他老人家引經據典,祖師大德的法語,拿來解釋經,不是他自己說的。實際上,字字句句都是自己的意思,不是自己意思,就不會抄在此地,抄在這個地方,還不就是他的意思嗎?他的意思跟佛菩薩沒兩樣,他的意思跟祖師大德也沒兩樣,高明。避免別人造口業,造口業是毀謗他,他要是說他自己寫的,這些出處都不寫出來,有人會說:他算老幾?一個在家居士,學了幾天,就大膽敢註解《無量壽經》,會有人罵他。用這種方法,這都不是我說的,我都到處抄得來的,沒有一句是我自己說的,無非是希望別人看到之後能尊重,能起恭敬心、真誠心,好好的學習,這就對了,用心良苦。我也有人說,外頭罵我的人不少,我聽了很歡喜,為什麼?替我消業障。我業障很重,無量劫以來累積到今天,誰替我消?幸虧這些人替我消業障,我感恩,我不會責怪他,我尊重他。這也是在佛法裡頭學來的一點小功夫,不貪、不瞋、不痴,這不瞋,在人生,在一生當中,沒有怨恨的心,沒有怨恨的念頭,沒有瞋恚的念頭,你說你多舒服,心地清涼自在,經題上清淨心是這樣修的。不能有貪欲,不能有瞋恚,不能有愚痴,這一條是最難,要怎樣不愚痴?多讀佛經,多聽祖師的開示,幫助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能生智慧,不生煩惱,貪瞋痴是煩惱,戒定慧是智慧。
◈法外妄計,斯稱外道
◇跟佛法相違背的叫法外
◇妄計:你自己以為,古人沒說過,你說了,真難得;如果說錯了,果報大概都在地獄
◇末法時期,真正善知識稀有難逢,黃念公慈悲,給我們做好榜樣:我沒有智慧;字字句句都有出處
◇把這個方法留給我們,這種註解做一個範本,我們可以依教奉行
◈心行理外,故名外道
◇與理不相應、相違背,叫外道:違背了戒定慧
◇佛沒有意思:好好讀經;別去想這句話、那句話什麼意思
◇沒有意思;又與自性相應:一遍一遍讀,遍數多了意思自然出來
《天臺淨名疏》云,「法外妄計,斯稱外道」。這個法是佛法,跟佛法相違背的這叫法外。妄計是你自己以為,用一種註解來說,這是你的智慧,古人沒說過,你說了,真難得;如果說錯了,那要負責任,果報大概都在地獄,所以我們不能不謹慎,不能不小心。末法時期,真正善知識稀有難逢,黃念老慈悲,給我們做這個好榜樣,我們要感恩,我沒有智慧,字字句句都有出處,這個出處就是智慧的見證,祖師大德都承認的,這個方法好,把這個方法留給我們,做出這種註解,做一個範本、樣本,我們可以依教奉行。下面,「《圓覺經集註》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理是真理,佛法所說的理。與理不相應,與理相違背,這叫外道。違背了戒定慧,這個問題嚴重,跟佛所說的相違背。佛說的話,我常說沒有意思。讀經,好好讀經,別去想這句話什麼意思,那句話什麼意思,沒意思;沒有意思,又與自性相應,一遍一遍讀,讀的遍數多了自然出來。
◈用真誠恭敬清淨備課、對人事物
◇註解看不懂,把經本放在佛像面前,拜上二、三百拜,意思就出現,有的時候寫都來不及:每一個學經教的人都有這個經驗
◇講經用真誠、恭敬、清淨心認真備課;上講台從頭到尾所講的與你準備的不相干,完全沒用上
◇別人有記錄的拿來給你看:怎麼我講得這麼好?
◇佛法是心法,只要心開悟了
◇準備是敬業,一定要做;不能依靠:完全是自然流露
◇意思淺深廣狹一次一次不相同,一概不要去理會;清淨平等覺重要:要抓住這個重點
◇我們還達不到這菩薩境界,抓到真誠,清淨,恭敬:不但是學習講經;對人事物都要掌握住:這叫真修,真正把所學的佛法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六根觀察六塵境界,全用上了
我們早年學講經,初學,遇到經上難講的地方太多,怎麼辦?看註解裡頭沒有,或者註解看不懂,把經本合起來,放在佛像面前,拜佛,拜上二、三百拜,意思就出現,趕快寫,有的時候寫都來不及,一面寫,寫到後面前面忘掉了。每一個學經教的人都有這個經驗,每一個講經的人也都有這個經驗。講經的時候用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認真去準備,去備課。上講台之後,可能從頭到尾所講的與你準備的不相干,你準備的完全沒用上,講出來了,別人有記錄的,記錄拿來給你看,你拿到手上看到,這話是我講的嗎?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怎麼我講得這麼好?這個情形也很多,常常發現。都給我們作證,佛法是心法,只要心開悟了。準備是什麼?是敬業,一定要做,不能依靠,完全是自然的,到講的時候自然流露,這給我們證明其義自見,這個時候意思跑出來了,淺深廣狹都不一樣,一次一次不相同。一概不要去理會,清淨平等覺重要,要抓住這個重點。我們還達不到這菩薩境界,抓到什麼?真誠,清淨,恭敬,抓到這六個字就行,不但是在學習經教的時候,講經的時候,日常生活當中,都要掌握住,對人,對事,對物。這叫真修,真正把你所學到的佛法,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落實到六根觀察六塵境界,全用上了。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七二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72
《資持記》云:「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別行邪法。」
《天臺淨名疏》云:「法外妄計,斯稱外道。」
又《圓覺經集註》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
又《俱舍玄義》云:「學乖諦理,隨自妄情,不返內覺,稱為外道。」
◎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