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我知道那是阿彌陀佛」,那不是阿彌陀佛;你也不知道佛|你有分別執著,你心裡有有無、非有非無:這是知識,不是智慧|淨空老法師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我知道那是阿彌陀佛」,那不是阿彌陀佛;你也不知道佛|你有分別執著,你心裡有有無、非有非無:這是知識,不是智慧|淨空老法師


◈佛智體絕對待,離過絕非
◇佛智裡頭沒有對立
◇我們今天轉不過來:對立沒有放下
◇佛智體絕對待:我們是佛,這是我們自己本分的事情;為什麼我們不覺悟?還搞對立?
◇不對立哪有過、哪有非?
◇佛智絕稱謂,非相形待
◈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
◇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法若是無,亦應有知無之智
◇諸法離於有無。故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
◇佛怎麼冥?於一切法中不起心、不動念,相對的消失了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你能說出、想像的是相對的;不是相對的你說不出
◇能所都沒有了
◇所以叫不可思不可議

  第二,「二者,不信不可稱智」,不可稱智就是妙觀察智。「不了佛智體絕對待」,對待就是對立,佛智裡頭沒有對立,這個一定要懂。我們今天轉不過來,對立沒有放下,有喜歡的、有討厭的,這就是對立。為什麼?不平等。佛智體絕對待,我們是佛,這釋迦牟尼佛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智體絕對待,這是我們自己本分的事情,為什麼我們不覺悟?為什麼我們還搞對立?「離過絕非」,沒有過也沒有非,為什麼?對立才有,不對立哪有過,哪有非?「曇鸞師曰:不可稱智者,言佛智絕稱謂(不可稱量),非相形待(不相對待)」,佛智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不相對待。「何以言之?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法若是無,亦應有知無之智」。有知道有的智慧,有知道無的智慧,法要真的有,法要真的無。「諸法離於有無」,這一切法非有非無,那怎麼辦?「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的方法高明,他怎麼冥?於一切法中不起心、不動念,這個時候智絕對待,也就是相對的這個念頭消失了。這個境界裡面,你能說得出一句話嗎?真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能說出的是相對的,不是相對的你說不出。你能想像的是相對的,有能想、有所想,能所都沒有了,想像也沒有了,所以叫不可思不可議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
◇以知取佛,不曰知佛;以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我知道那是阿彌陀佛」:那不是阿彌陀佛;你也不知道佛
◇你有分別執著,你心裡有有無、非有非無:這是知識;不是智慧
◇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佛智離此四句
◇離此四句,即離百非,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
◇佛沒有相對的
◇真正轉第七識,對立沒有了,什麼境界?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一體
◇一體當中有相應、有感應
◈智不可稱,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稱
◇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於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稱智
◇真正學佛、念佛求往生的人,一定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放下,自性本具的般若就現前

  「以知取佛,不曰知佛;以不知取佛,亦非知佛」。這兩句話說得好。我知道那是阿彌陀佛,給你講真話,你不知道佛;那不是阿彌陀佛,你也不知道佛。為什麼?你有分別、有執著,你心裡有有、有無,有非有、有非無,你有這些東西在。這是什麼?這是知識,不是智慧。「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佛智離此四句」。「離此四句,即離百非,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佛沒有相對的,也就是說真正轉第七識就沒有對立,對立就沒有了。對立沒有了,什麼境界?一體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真的是一體一體當中有相應、有感應。所以說不可稱智,這個智你沒辦法稱它。「智不可稱,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稱也。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於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稱智」。所以真正學佛人真正念佛人,真正求往生的人,一定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放下,自性本具的般若就現前,本具的般若就是此地所講的五種智。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五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9-0553




二者不信「不可稱智」,
不了佛智體絕對待,離過絕非。

曇鸞師曰:「
不可稱智者,言佛智
絕稱謂(不可稱量),
非相形待(不相對待)。

何以言之?

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
法若是無,亦應有知無之智。

諸法離於有無。
故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

以知取佛,不曰知佛;
以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佛智離此四句」。


離此四句,即離百非。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故曰「不可稱智。」

智不可稱,
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稱也。

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
於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稱智。」

◎邊地疑城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