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9日 星期四

我常常念「自心現量,不斷之無」:這兩句描寫一切法的真相,妙極了|你真正搞清楚了,你對於一切法確實不染一個念頭,保住自己的本來面目|你想染,是你妄想,實際上染不到;你想得,實際上不可得|淨空老法師

 


我常常念「自心現量,不斷之無」:這兩句描寫一切法的真相,妙極了|你真正搞清楚了,你對於一切法確實不染一個念頭,保住自己的本來面目|你想染,是你妄想,實際上染不到;你想得,實際上不可得|淨空老法師


◈佛智絕稱謂,非相形待
◇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法若是無,亦應有知無之智
◇要不然誰知道它有,誰知道它無?
◈諸法離於有無
◇所有一切擺在我們面前的法,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它是夢幻泡影,它不可得

  「何以言之?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這個法要是真的有的話,一定應該有一個知有的這種智慧法要是沒有,是呢?也應該有一個知無的智慧要不然誰知道它,誰知道它有,誰知道它無?「諸法離於有無」。一切諸法不能說有,也不能說無。所有一切法,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得到的、聽得到的、聞得到的、嘗得到的、摸得到的,一切法都不是非有非無,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是夢,夢幻泡影,它不可得。你要說你能得到它,假的,連身都不可得,你看看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這是身體。

(中略)

◈自心現量,不斷之無
◇我常常念「自心現量,不斷之無」:這兩句描寫一切法的真相,妙極了
◇你真正搞清楚了,你對於一切法確實不染一個念頭,保住自己的本來面目
◇你想染,是你妄想,實際上染不到;你想得,實際上不可得
◇壽命不可得:壽命是業報
◇壽命每天有加減乘除:小善小惡是加減,大善大惡是乘除
◈我們定在阿彌陀佛佛號之中
◇心裡頭沒有善惡、染淨,這就是正常的,這就是佛菩薩:學佛就得學這個
◇心常在定中
◇我們定不了;我們定在阿彌陀佛佛號之中
◇掌握這個,我們不是成佛,我們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先取極樂世界;再圓滿成佛:走這個路子穩穩當當

  所以經上前面我們讀到一句話,「不斷之無」,我很欣賞這句話。《楞伽經》上還有一句話,我是常常念這兩句話,「自心現量,不斷之無」,這兩句話描寫我們一切法的真相,妙極了你真正搞清楚了,你對於這一切法心裡頭確實不染一個念頭,一塵不染,保住自己的本來面目你想染,是你自己想,妄想,實際上呢?實際上染不到,你想得,實際上得不到,不可得。對自己來講,壽命不可得,壽命是什麼?業報,過去生中造的業,決定你在這個世間壽命長短。但是這個決定也不是完全一定的,每天有加減乘除,看《了凡四訓》就明白了。你行善積德就延長,你造作罪業就給你減少,天天有加減乘除,小善、小惡是加減,大善、大惡是乘除心裡頭沒有善惡、沒有染淨,這就是正常的,這是什麼?這就是佛菩薩,我們要學佛就得學這個。心呢?心常在定中我們定不了,我們定在阿彌陀佛佛號之中,這個法門是許可執持名號,我們可以執著,可以保持,就是這個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四個字也可以,掌握這個。掌握這個,我們不是成佛,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成佛這樁事情是在極樂世界成就,在極樂世界圓滿。我們執持名號就能夠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先取極樂世界,第二步再圓滿成佛,走這個路子,這個路子穩穩當當

(中略)

◈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
◇佛對於一切法沒有起心動念,叫冥
◇有無是對待、二邊的:佛的智慧沒有對待,代表圓滿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
◇以知取佛,不曰知佛;以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佛智離此四句
◇佛是什麼?說不出來,沒法可說,這是真佛,這是佛的本來面目
◇向佛請教,佛坐在那裡像個木頭人一樣沒動:他已經傳給你了
◇你要是明白,豁然大悟;你不明白,跟他坐一百天都沒用處
◇佛像就表這個法:真正上上根人,見到佛像他就開悟了,他感恩禮拜,他見到真佛了
◇我們一天到晚在那裡討論、研究:全是假的,邊都沒摸著

  諸法離於有無,不能說有,不能說無。「故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佛對於一切法沒有起心動念叫冥,對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佛的智什麼?智沒有對待,智絕對待,有無是對待的,是二邊的。所以佛的智慧沒有對待,沒有對待代表圓滿。「以知取佛,不曰知佛」。我們以知來取佛,取佛法,這個對佛法不認識。「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佛智離此四句」。那佛是什麼?說不出來,沒法可說,這是真佛,這是佛的本來面目。你要向佛請教,佛坐在那裡像個木頭人一樣沒動,這什麼?他已經傳給你了你要是明白,豁然大悟;你不明白,跟他坐一百天都沒用處。所以造佛像,佛像就表這個法,真正是上上根人,見到佛像他就會禮拜,他開悟了,他感恩,開悟了,他見到真佛了我們一天到晚在那裡討論、研究,全是假的,邊都沒摸著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故曰不可稱智
◇這就是真正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
◇不可稱智,不許可起心動念
◇不起心、不動念,妙觀察智就現前了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
◇智不可稱,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稱
◇只要這句佛號老老實實念下去,什麼都不要想
◇鍋漏匠成功的總結,老實、聽話、真幹:千萬人當中難找到一個,這種人學佛沒有不成佛的
◇我們不行,一定打破砂鍋問到底
◇他不要問,你講我就聽、就信
◇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於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稱智」

  所以佛法確實,離四句,絕百非。「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故曰不可稱智」。這就是真正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這個地方說不可稱智,不許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見到了,妙觀察智就現前了。故曰不可稱智,不能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智不可稱,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稱也」。念佛人只要這句佛號老老實實念下去,什麼都不要想,鍋漏匠就是這樣成功的。鍋漏匠成功的總結,就是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他就這麼成就的。這種人非常可愛,千萬人當中難找到一個,這種人學佛沒有不成佛的我們不行,我們遇到是一定把它搞清楚,打破砂鍋問到底他不要問,你講我就聽、就信,沒有懷疑。「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於此有疑」,你要懷疑,這就是你不了解不可稱智。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九0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0-0590




二者不信「不可稱智」,
不了佛智體絕對待,離過絕非。
曇鸞師曰:「
不可稱智者,言佛智
絕稱謂(不可稱量),
非相形待(不相對待)。

何以言之?

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
法若是無,亦應有知無之智。

諸法離於有無。
故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

以知取佛,不曰知佛;
以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佛智離此四句」。


離此四句,即離百非。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故曰「不可稱智。」

智不可稱,
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稱也。

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
於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稱智。」

◎邊地疑城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