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

修行修什麼?修戒、修定|戒的作用大!|如果我們不從戒下手;只從經教,解門:有解無行,很會說,一條也沒做到,佛法的利益沒得到|淨空老法師 ◈修行修什麼?修戒、修定 ◇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戒的作用大! ◇如果我們不從戒下手;只從經教,解門:有解無行,很會說,一條也沒做到,佛法的利益沒得到 ◇真正做到,佛法的利益就得到了:縱然沒有開悟;能幫助你生天 ◇戒是斷惡修善:雖然出不了六道輪迴;善報,二十八層天 ◇六道輪迴裡面很複雜 ◇人道恰在當中,這是一個特別的緣分,完全看緣:遇到善緣,善道;遇到惡緣,惡道   修行修什麼?修戒、修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的作用大!如果我們不從戒下手,只從經教,解門,有解無行,很會說,說得頭頭是道,一條也沒做到,孝養父母屬於戒,尊敬師長也屬於戒,沒有做到,佛法的利益沒得到。要是真正做到,佛法的利益就得到了,縱然沒有開悟,它能幫助你生天。戒是善,沒有惡,斷惡修善,雖然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面很複雜,有善報,二十八層天,善報;有惡報,地獄、餓鬼、畜生。人道恰在當中,這是一個特別的緣分,完全看緣,如果遇到善緣,他走的是善道;遇到惡緣,走的是惡道。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五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54

 


修行修什麼?修戒、修定|戒的作用大!|如果我們不從戒下手;只從經教,解門:有解無行,很會說,一條也沒做到,佛法的利益沒得到|淨空老法師


◈修行修什麼?修戒、修定
◇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戒的作用大!
◇如果我們不從戒下手;只從經教,解門:有解無行,很會說,一條也沒做到,佛法的利益沒得到
◇真正做到,佛法的利益就得到了:縱然沒有開悟;能幫助你生天
◇戒是斷惡修善:雖然出不了六道輪迴;善報,二十八層天
◇六道輪迴裡面很複雜
◇人道恰在當中,這是一個特別的緣分,完全看緣:遇到善緣,善道;遇到惡緣,惡道

  修行修什麼?修戒、修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的作用大如果我們不從戒下手,只從經教,解門,有解無行,很會說,說得頭頭是道,一條也沒做到,孝養父母屬於戒,尊敬師長也屬於戒,沒有做到,佛法的利益沒得到。要是真正做到,佛法的利益就得到了,縱然沒有開悟,它能幫助你生天戒是善,沒有惡,斷惡修善,雖然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面很複雜,有善報,二十八層天,善報;有惡報,地獄、餓鬼、畜生人道恰在當中,這是一個特別的緣分,完全看緣,如果遇到善緣,他走的是善道;遇到惡緣,走的是惡道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五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54



2024年2月28日 星期三

學教,而不能在實際生活裡做一個回頭轉:頂多生天;不能往生|佛叫我們修行,就是教我們轉識成智|你能不能轉得過來?|轉識成智就是一心不亂|淨宗的好處:一句佛號全包括了,轉識成智也在一句佛號裡頭|淨空老法師

 


學教,而不能在實際生活裡做一個回頭轉:頂多生天;不能往生|佛叫我們修行,就是教我們轉識成智|你能不能轉得過來?|轉識成智就是一心不亂|淨宗的好處:一句佛號全包括了,轉識成智也在一句佛號裡頭|淨空老法師


◈佛叫我們修行,就是教我們轉識成智
◇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
◇轉八識成四智,菩薩
◇八識完全轉成四智,法身菩薩
◇教下轉過來之後,眼見不是眼識見,不是意識見、末那見
◇四智人人都有;可是我們今天是妄想、分別、執著
◇第六意識妄想,第七執著,阿賴耶是倉庫:這裡面全是虛妄境界,沒有一樣真實
◇轉過來之後叫四智菩提:是你自己的本來面目
◇轉識成智就是一心不亂

  轉八識成四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末那不平等,轉過來就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眼耳鼻舌身,為成所作智轉八識成四智,這是菩薩。八識完全轉成四智,就是法身菩薩,跟禪宗裡面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同一個等級。教下轉識成智,你能不能轉得過來?眼耳鼻舌身,轉過來之後,眼見不是眼識見,不是意識見,意識見有分別,末那見有執著,就是第七識,第七識執著,第六識分別。阿賴耶落謝種子,你所見到、聽到的印象,這些資料檔案全在阿賴耶,阿賴耶是倉庫,是檔案室,統統儲存在那個地方,不定什麼時候遇緣它起作用,過了十年,二十年,想起二十年前做的事情,怎麼想出來的?阿賴耶識有檔案,就調出來了,對比一下,起這些作用。這些四智人人都有,可是我們今天不是智,是妄想、分別、執著第六意識是妄想,第七是執著,阿賴耶是個倉庫,這裡面全是虛妄的境界,沒有一樣真實轉過來之後叫四智菩提,是你自己的本來面目,這一點要知道,所以人人都有。佛叫我們修行,就是教我們轉識成智,這教下的,念佛人叫一心不亂轉識成智就是一心不亂

◈成就要修行:你缺少修行,你沒有幹
◇學教,而不能在實際生活裡做一個回頭轉,這個教只是善心、善言:頂多幫助你生天;不能往生
◈轉識成智也在一句佛號裡頭
◇淨宗的好處:一句佛號全包括了
◇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

  學教,學習經教了,而不能夠在實際生活裡面做一個回頭轉,不起作用這個教只是善心、善言,頂多幫助你生天,不能往生,這個不能不知道。要照宗門教下講成就,你還是凡夫,你不能成就。成就要修行,你缺少修行,你沒有幹,這個重要。淨宗的好處,就是一句佛號全包括了轉識成智也在一句佛號裡頭,你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好!難得!所以它成就快。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五四集 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54



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

自己不能如如,怎麼教別人如如?|放下執著:自性智慧功德的障礙撤銷了,自性慢慢放光|放得愈多,光放得愈大|如如不一不異、不空不有:中道第一義諦相也|彼此皆如:既如,故不異;又曰彼此,故不一|淨空老法師

 


自己不能如如,怎麼教別人如如?|放下執著:自性智慧功德的障礙撤銷了,自性慢慢放光|放得愈多,光放得愈大|如如不一不異、不空不有:中道第一義諦相也|彼此皆如:既如,故不異;又曰彼此,故不一|淨空老法師


◈解法如如
◇解法如如,是其理解。空同曰如。解知一切萬法皆如,名解如如
◇如如是空,如如是同,萬法一如
◇空是從不可得上說的
◇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無所有:它的體是空;它的相不一樣,同是生滅法
◇你從有生有滅,就看出它的同,這叫如
◇萬法皆如,萬法皆空:一個意思
◇諸佛如來,六道眾生:體都是法性;相都是幻相
◇六道、十法界,甚至實報土也是幻化的相

  「解法如如。《淨影疏》曰:解法如如,是其理解。空同曰如。解知一切萬法皆如,名解如如。」如如是什麼?如如是空,如如是同,萬法一如空是從不可得上說的,《般若經》上說得好,「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無所有」,它的體是空,它的相是同,相不一樣,同是生滅法你從有生有滅,就看出來這同,看出它的同,這叫如萬法皆如,萬法皆空,是一個意思,是同樣一個意思。諸佛如來,六道眾生,體都是法性,相都是幻相,沒有一個不是幻相,六道是幻相,十法界是幻相,甚至於說實報莊嚴土也是幻化的相,《金剛經》上說萬法皆空,沒有說諸佛實報土在外,沒說。

◈有生滅都叫妄;不生不滅都叫真
◇實報土不是生滅法,但是它有隱、有現:有緣它現;沒有緣它不見
◇不見了,不能說它沒有;現,不能說它有:說有說沒有都錯了
◇有菩薩修到明心見性,它就現;他最後一品無明斷盡,入常寂光,實報土自然不見了
◇實報土有隱現,沒有生滅:叫它做真
◇有生滅都叫妄;不生不滅都叫真: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的

  諸佛的實報土什麼時候不見,真的,它不生不滅,它不是生滅法,但是它有隱,它有現,有緣它現,沒有緣它就不見了不見了,不能說它沒有了,現,不能說它有,說有說沒有都錯了。它為什麼會現?因為有菩薩修到明心見性的這個等級,它就現,到這個菩薩他最後一品無明斷盡了,他入常寂光了,這個實報土自然就不見了,所以實報土有隱現沒有生滅,叫它做真的。佛法這個真跟妄是從這說的,有生滅都叫妄,不生不滅都叫真,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的

(中略)

◈當下即是:即是不可得
◇整個宇宙是如如
◇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所有一切事情就在當下
◇當下即是:即是不可得
◇誰能夠掌握住當下?不可能: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

  整個宇宙是如如,有沒有大小?沒有。有沒有長短?沒有。可以說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時間講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所有一切事情就在當下。所以當下即是即是什麼?不可得。誰能夠掌握住當下?不可能,當下的境界是生滅法。這個畫面,就像我們電視畫面一樣,電視畫面它的頻率一秒鐘一百次,百分之一秒,就是畫面,這個畫面是百分之一秒,它的壽命。那事實真相?真相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

(中略)

◈如如就是真相
◇法性之理體,不二平等,故云如
◇彼此之法皆如,故云如如
◇宇宙之間一切法皆如
◇如如就是真相,整個宇宙的真相全看出來了
◇是正智所契之理體
◇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他一切都明瞭

  所以「不二」是如,「平等」是如,這用不二、用平等來解釋,好。「彼此之法皆如」,宇宙之間一切法皆如叫「如如」。如如就是真相,整個宇宙的真相全看出來了,明白了,懂得了。「是正智所契之理體」。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他一切都明瞭

◈諸法體同,故名為如
◇言如如者,是前正智所契之理
◇諸法體同,故名為如
◇一切法的體是一個,就叫如
◇一切法都是從它產生的,能生能現
◈就一如中,體備法界恆沙佛法
◇任何一如,一粒微塵,裡面有恆沙佛法、整個宇宙
◈隨法辨如,如義非一,彼此皆如
◇隨法辨如,如義非一,彼此皆如,故曰如如
◇大小、長短、自他、萬法一如
◇大乘佛法是如如,兩個字就講圓滿了

  又《大乘義章三》裡頭說:「言如如者,是前正智所契之理諸法體同,故名為如」。這句話很重要。諸法是一切法,一切法的體是一個,就叫如。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都是從它產生的,從它出現的,能生能現,所以我們稱它作如。「就一如中,體備法界恆沙佛法」。這真的,不是假的。任何一如,一粒微塵,今天科學家講最小的,一粒微中子,這微中子裡面有恆沙佛法,有整個宇宙,這話很難懂,就是小中有大。現在科學家懂得全息實驗,照相,全息實驗照出來的這個照片,你把它砸碎,隨便拈一粒小東西,放在激光之下去看它,它是完整的照片,每一個小粒都是完整的。這說明小中有大。這照片撕成兩張,兩張都是完整的,圓滿的,沒有欠缺。撕成再小的,微粒,還是圓滿的。我們懂得全息照相,就知道佛經上講的,塵沙裡頭有大千世界,一粒微塵,一粒小沙,裡頭有圓滿的恆沙法界。所以叫如如。「隨法辨如,如義非一,彼此皆如,故曰如如」。如如兩個字好!大小一如,長短一如,自他一如,萬法一如大乘佛法是如如,兩個字就講清楚、就講圓滿了

◈放得愈多,自性光放得愈大
◇我們怎樣契入境界?放下
◇於一切法都不執著:它無所有、不可得,所以要放下
◇放下:自性智慧功德的障礙撤銷了,自性慢慢放光
◇放得愈多,光放得愈大
◇對於一切法全部通達明瞭,解法如如,完全明白了
◈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自己明白成佛了,自度;幫助別人成佛,利他
◇所以佛、菩薩、阿羅漢沒有一個不教學
◇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苦從迷來的;樂從悟來的
◇迷了很苦;悟了就樂、就解脫,得大自在
◇眾生迷得很深;你知道他過去、現在、未來,你用的方法就契機,很容易讓他悟入

  我們怎樣契入境界?記住前面所說的,放下,還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放下什麼?放下執著於一切法都不執著。為什麼不執著?它無所有,它不可得,所以要放下。放下,我們心裡頭的障礙沒有了,障礙自性智慧功德的這個障礙就撤銷了,自性慢慢放光,放得愈多,這光放得愈大,你對於一切法全部通達明瞭,如如,解法如如,完全明白了自己明白了,成佛了,就自度了,幫助別人成佛,這是利他所以佛、菩薩、阿羅漢沒有一個不教學,他示現幹什麼?就是教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從哪來的?迷來的。樂從哪來的?悟來的。統統明白,悟了,得大自在。迷了很苦,悟了就樂了,悟了就解脫了眾生很苦,迷得很深,想種種方法,你知道他過去、現在、未來,你用的方法就契機,很容易讓他相信,很容易讓他悟入,這叫應機說法。

◈如如:不一不異、不空不有
◇如如是不一不異、不空不有之義。正是中道第一義諦相也
◇彼此皆如:既如,故不異;又曰彼此,故不一
◇開口便錯,動念即乖:說不出來的
◇只能用這些方法,讓你慢慢去體會
◈自己不能如如,怎麼教別人如如?
◇先要成佛,才能教化眾生
◇自己沒搞清楚、不能放下;怎麼能教別人、勸別人放下?
◇自己解法如如,才能講得圓融,講得讓人相信

  「又《會疏》曰:如如是不一不異,不空不有之義。正是中道第一義諦相也。」綜上兩說,上面兩種解釋、兩種說法,「彼此皆如。既如故不異。又曰彼此,故不一」。那如如可以用不一不異,不能說它不一樣,也不能說它是一樣。開口便錯,動念即乖。為什麼?說不出來的只能用這些方法,讓你慢慢去體會,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以佛教人先要成佛,然後才能教化眾生自己沒搞清楚,不能放下,怎麼能教別人、勸別人放下?你勸別人放下,人家說你害我,我現在名聞利養樣樣具足,你讓我都放下,你這到底存的什麼心?他會懷疑你。必須自己做到,自己解法如如才能把它講得圓融,講得讓人相信;而且自己真契入如如,自己不能如如,你怎麼能教別人如如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六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63




解法如如」。

《淨影疏》曰:「
解法如如,是其理解。……
空同曰
解知一切萬法皆如,名解如如。」


如如乃《楞伽經》所說五法之一。

法性之理體,不二平等,故云
彼此之法皆如,故云如如。是正智所契之理體。


又《大乘義章三》曰:「
如如者,是前正智所契之理。

諸法體同,故名為

就一中,體備沙界恆沙佛法。
隨法辨義非一,彼此皆如,故名如如。」


又《會疏》曰:「
如如是不一不異,不空不有之義。
正是中道第一義諦相也。」


綜上兩說:「彼此皆如」。
既「」故「不異」。
又曰「彼此」,故「不一」。故云「如義非一」也。

◎ 菩薩修持第三十



2024年2月26日 星期一

真的摸到了;假的就放手了|假的不放手;真的摸不到|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假的不肯放手|不知道是假的|根本是自然的;造作的就不自然|根本:不找它就現前;愈找找不到|淨空老法師

 


真的摸到了;假的就放手了|假的不放手;真的摸不到|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假的不肯放手|不知道是假的|根本是自然的;造作的就不自然|根本:不找它就現前;愈找找不到|淨空老法師


◈根本是自然的;造作的就不自然
◇不由造作,一念頓悟,故云自然
◇根本是自然的;造作的就不自然
◇這個經,我有個講法:這是你念頭,這不自然。這是你的妄想、雜念,自以為是
◇不起心不動念,那叫自然
◇自然而然,豁然開悟,沒有起心動念,在這個裡頭開悟的
◈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假的不肯放手
◇真的摸到了;假的就放手了
◇假的不放手;真的摸不到

  還有第二種說法,「不由造作」,這叫根本。根本不是造作的,根本是自然的。是造作的就不自然,什麼造作?我們起個念頭。我讀這個經,我有個講法,這講法怎麼樣?這講法是你念頭,這不自然。這是你的妄想、是你的雜念,這不是真的。自以為是,你在起心動念裡頭生的,自以為是;不起心不動念,那叫自然自然而然,豁然開悟,沒有起心動念,在這個裡頭開悟的。我們讀這段經,讀不懂,看註解也看不懂,很不容易體會,怎麼辦?古大德有教我們一個方法,念,你就念這一段,念上一千遍,其義自見,豁然頓悟,這裡頭的意思完全通達明瞭了。這得受用,為什麼?真的摸到了,假的就放手了;如果假的不放手,真的摸不到,這個道理要懂。

◇除這個病之外,沒有第二種病
◇不知道是假的
◇把假的放下,就入門了
◇假的不放下,永遠不入門
◇放下之後,不定在什麼時候、處所,豁然開悟

  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在哪裡?假的不肯放手。你有什麼毛病?就這個病,除這個病之外,沒有第二種病不知道是假的,這個話是真的。我們讀了這個經,聽了黃念老居士的註解,他人不在了,文字留在這裡,我們看明白了,我們有一點體會,怎麼入門?把假的放下,就入門了,就這麼一招。假的不放下,是永遠不入門放下之後,不定在什麼時候,不定在什麼處所,豁然開悟。有因緣,各人不相同,悟了就相同。

◈了知萬法盡在自心
◇悟了什麼現象?了知萬法盡在自心
◇他是我,那樹、那草、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是我
◇六道凡夫:這人是不是神經病
◇說真話:胡說八道;說假話:你說得很好
◇所以真人對假人也說假話,他才懂: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他要入這個境界,難之難矣!

  這悟了什麼現象?了知萬法盡在自心」。所以說他是誰?是我;那棵樹是什麼?那樹也是我,那草也是我,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是我六道凡夫看到這種情形:這人有問題,神經有問題,是不是神經病,怎麼胡說八道。所以說真話是胡說八道,說假話人家說你說得很好,說得不錯。所以現在,真人對這些假人也說假話,他才懂。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讓他歡歡喜喜。他要入這個境界,那難之難矣!你不能跟他講,你跟他講那是胡說八道,哪有這種道理?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心跟法是一不是二:心在法裡;法在心裡
◇心了不可得;法也了不可得
◈根本:不找它就現前;愈找找不到
◇頓見真如自性,自心自性即是根本。故云自然之有根本
◇根本,不要去找,自然的:不找它就現前;愈找找不到
◇你去找,那個不自然:不能思惟、想像,根本就不要放在心上
◇真正修行人:持戒斷惡不放在心上;惡斷了、善修了
◇心上是若無其事:相不可得;念頭不可得

  確實,了知萬法盡在自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後頭這句話很重要,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跟法是一不是二,心在法的裡頭,法在心裡心了不可得,法也了不可得,是一不是二。所以「頓見真如自性,自心自性即是根本。故云自然之有根本」。所以根本,不要去找,自然的,不找它就現前,愈找找不到。為什麼?你去找,那個不自然。所以不能思惟,不能想像,根本就不要放在心上真正修行人,持戒、斷惡不放在心上,惡斷了嗎?斷了,不放在心上;修善,善修了也不放在心上心上是若無其事。是真的無其事,為什麼?相不可得,念頭不可得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8




二者,
不由造作,一念頓悟,故云自然。
了知萬法盡在自心。頓見真如自性。自心自性即是根本。

故云「自然之有根本」。

◎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我要我要:往六道輪迴那裡靠|我什麼都不要:向佛那邊靠|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學佛:叫我統統都不要了,這我不幹|現在在人間要太多不好,後面有災難:將來是三途六道|淨空老法師

 


我要我要:往六道輪迴那裡靠|我什麼都不要:向佛那邊靠|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學佛:叫我統統都不要了,這我不幹|現在在人間要太多不好,後面有災難:將來是三途六道|淨空老法師


◈寂照同時;動就生煩惱
◇如何保持寂照平等、寂照同時?這就是佛、菩薩
◇阿羅漢的寂只是不執著:放下了,決定不據為己有;他有分別、起心動念
◈我要我要我要,完了
◇我要獲得、我要受用:這個很糟糕
◇我要我要:往六道輪迴那裡靠;我什麼都不要:向佛那邊靠
◇學佛就學這麼回事情
◇所以有很多人不願意學佛:叫我統統都不要了,這我不幹
◇現在在人間要太多了不好,後面有災難:將來是三途六道

  如何保持寂照平等、寂照同時這就是佛、菩薩。阿羅漢,阿羅漢他的寂只是不執著,他分別,他有起心動念。不執著,我們常講放下了,決定不據為己有。這個據為己有,我要獲得、我要受用,這個很糟糕,統統都有個我要我要我要我要,完了,出不了六道輪迴。什麼時候覺悟了,不要了,什麼都不要,那就向佛那邊靠我要我要,這往六道輪迴那裡靠學佛就學這麼回事情所以有很多人不願意學佛,叫我統統都不要了,這我不幹。他要幹什麼?我樣樣都想要,我什麼都想要。那要,現在在人間要太多了不好,後面有災難,將來?將來是三途,是六道輪迴,出不去。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8





保持寂照同時:就是佛菩薩|寂照是同時的:正在照的時候;也就是正在寂的時候,不動|信心堅定從哪裡看?徹底放下|自然之有根本:這個根本能出生諸佛如來|知道根本,什麼顧慮都沒有了,徹底放下|淨空老法師

 


保持寂照同時:就是佛菩薩|寂照是同時的:正在照的時候;也就是正在寂的時候,不動|信心堅定從哪裡看?徹底放下|自然之有根本:這個根本能出生諸佛如來|知道根本,什麼顧慮都沒有了,徹底放下|淨空老法師


◈實相之體非寂非照、常寂常照
◇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常寂常照
◇寂而常照,故從法身流出報化佛身,從理體出生無量微妙相用
◇自然光色參迴
◇迴者迴轉。周流不息,變化不拘也
◇此自然之根本,自然出生無量光明色相,相參相入,迴轉變化,超逾十方
◇實相之體能生萬法;雖然能生萬法,不能說寂、不能說照
◇名是假名;相是幻相

  「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常寂常照寂而常照,故從法身流出報化佛身,從理體出生無量微妙相用。」這一段念老說得好,念老是學科學的,在學校裡是教無線電,教這個課程。所以,他這些比喻我們能體會得到,與他所學的有關聯。這個裡面,最重要的都是給我們說自然之根本,解釋這句話。周流不息,變化不拘,就是變化莫測。實相之體,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能生萬法雖然能生萬法,實相不能說寂不能說照,寂照是很不得已用的這些名詞術語。給你說真的,假立一個名才好說話,不立一個名不好說話,沒有辦法表達,我們交換意見不好交換,所以必須要搞個假名。名是假名,相是幻相,都不是真的,可別著相,也別著名字相,著名字相就錯了,還是著相。所以此地告訴我們,非寂非照。

◈寂而常照
◇寂是實相的體;照是實相的用
◇照是智慧;寂是禪定
◇能大師五句:本無動搖是體;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是從體起用;能生萬法是起大用
◈真正的佛法:開口便錯、動念即乖
◇最高深的佛法:不能說、不能動念頭
◇不起心動念怎麼說?沒話好說;說了你也不懂
◈寂照同時;動就生煩惱
◇自然中自然相;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你能懂嗎?
◇只能撿一個最粗顯的:照是智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寂是心裡頭沒動
◇寂照是同時的:正在照的時候;也就是正在寂的時候,不動
◇動就生煩惱:動裡頭善念,三善道去了;惡念,三惡道去了

  而復常寂常照,寂而常照寂是體,實相的體,照是實相的用;照是智慧,寂是禪定。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這五句話,第四句話給我們講的是體,本無動搖,這是體。前面三句話都是從體起用,你看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末後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起大用,起作用。統統不能執著,不但事相不能執著,連名詞術語都不能執著,還有什麼好說的?真正的佛法,開口便錯,動念即乖最高深的佛法,怎麼傳?不能說,不但不能說,不能動念頭,起心動念錯了不起心不動念怎麼說?沒話好說。給你說了你也不懂,說什麼?自然中自然相,你能懂嗎?不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也不懂。我們只能撿一個最簡單、最粗顯的、明顯的,很粗糙、很明顯的給你說一個,照是智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寂是什麼?心裡頭沒動,就是心裡頭沒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寂。寂照是同時的,正在照的時候,就是看的時候、聽的時候也就是正在寂的時候,不動。我看到了、我聽到了,我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這就對了。動怎麼樣?動就生煩惱動裡頭有善惡,這個動的,起心動念是善念,三善道去了,它是惡念,三惡道去了

◇如何保持寂照平等、寂照同時?這就是佛、菩薩
◇阿羅漢的寂只是不執著:放下了,決定不據為己有;他有分別、起心動念
◈我要我要我要,完了
◇我要獲得、我要受用:這個很糟糕
◇我要我要:往六道輪迴那裡靠;我什麼都不要:向佛那邊靠
◇學佛就學這麼回事情
◇所以有很多人不願意學佛:叫我統統都不要了,這我不幹
◇現在在人間要太多了不好,後面有災難:將來是三途六道

  如何保持寂照平等、寂照同時這就是佛、菩薩。阿羅漢,阿羅漢他的寂只是不執著,他分別,他有起心動念。不執著,我們常講放下了,決定不據為己有。這個據為己有,我要獲得、我要受用,這個很糟糕,統統都有個我要我要我要我要,完了,出不了六道輪迴。什麼時候覺悟了,不要了,什麼都不要,那就向佛那邊靠我要我要,這往六道輪迴那裡靠學佛就學這麼回事情所以有很多人不願意學佛,叫我統統都不要了,這我不幹。他要幹什麼?我樣樣都想要,我什麼都想要。那要,現在在人間要太多了不好,後面有災難,將來?將來是三途,是六道輪迴,出不去。

◈信心堅定從哪裡看?徹底放下
◇菩薩分別都沒有,只有起心動念
◇我們要有這種境界,嘗到味道,你信心就堅定了
◇堅定從哪裡看?徹底放下
◈還有我,不行:哪來的我?
◇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我                                                            
◇十法界一切諸佛都承認;我也承認:那成佛了

  阿羅漢以上的,這是菩薩,菩薩不但不執著,他分別都沒有,他只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極其微細,我們無法體會,我們從來沒有過這種境界,要有這種境界,你嘗到味道,你信心就堅定了堅定從哪裡看?徹底放下,從這兒看。還有我,不行,哪來的我?我,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我。釋迦牟尼佛承認,阿彌陀佛承認,十法界一切諸佛都承認,我也承認,那什麼境界?那成佛了。這個不能不知道。

(中略)

◈自然之有根本
◇這個根本可了不起:這個根本能出生諸佛如來、諸大菩薩
◇只要知道這個根本,你真就有信心,什麼顧慮都沒有了:徹底放下,一樣也不要了,真成就了

  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說,增長我們的信心,要相信,有,自然之有根本這個根本可了不起,這個根本能出生諸佛如來,能出生諸大菩薩。虛雲老和尚生病遇到的文吉,也是這個根本變化出來的。你只要知道這個根本,你真就有信心,你什麼顧慮都沒有了,徹底放下,一樣也不要了,真成就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8




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

」者入也,光光相入也。
」者迴轉。周流不息,變化不拘也。

實相之體
非寂非照,
而復常寂常照。

寂而常照,
從法身流出報化佛身。
從理體出生無量微妙相用。

故此自然之根本,自然出生無量光明色相,相參相入,迴轉變化,超逾十方,故云:「最勝」。

◎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2024年2月23日 星期五

真妄都不能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你看到、聽到、接觸到都是真的|起心動念就變成假的|真對妄說的:妄既然沒有,哪來的真?|二邊都不能執著:執著妄錯了;執著真也錯了|清淨心裡頭沒有起心動念|淨空老法師

 


真妄都不能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你看到、聽到、接觸到都是真的|起心動念就變成假的|真對妄說的:妄既然沒有,哪來的真?|二邊都不能執著:執著妄錯了;執著真也錯了|清淨心裡頭沒有起心動念|淨空老法師


◈自性是一切眾生共有的
◇一切諸佛有;我們也有
◇樹木花草、山河大地:無一不是自性所現、唯識所變
◇自性是真心;唯識是妄心
◇十法界眾生迷失自性,把妄心當作真心,這真正叫大錯:永遠不能回歸自性,永遠迷惑在六道輪迴
◇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自性

  自性是一切眾生共有的,阿彌陀佛有,釋迦如來有,一切諸佛有,我們也有。不但我們有,樹木花草,山河大地,佛經上常用的比喻,恆河沙數,無一不是自性所現,無一不是唯識所變自性是真心,唯識是妄心十法界的眾生迷失了自性,日用平常都把妄心當作真心,這個錯誤真正叫大錯了。為什麼?我們永遠不能回歸自性,永遠迷惑在六道輪迴,原因就在此地。所以大乘經教裡頭,佛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教我們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就是自性

◈真妄都不能起心動念
◇妄心的體是真心,沒有離開真心:不過是把真心迷了
◇真心能現相;相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極樂世界、諸佛剎土
◇一切法,畢竟空:這真相
◇一切法,包括佛法、彌陀、極樂:沒有一法在外
◇妄相不可得;真的也不可得
◇有個可得的念頭,真就變成假的
◇不起心不動念,你看到、聽到、接觸到都是真的;起心動念就變成假的
◇真對妄說的:妄既然沒有,哪來的真?
◇二邊都不能執著:執著妄錯了;執著真也錯了
◇執著真,真就變成妄了
◇清淨心裡頭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壞了
◇我們晚上睡覺都不老實:夢從起心動念來的

  什麼叫菩提心?佛法對於一切法的解釋它有三個,體、相、用,它的本體是什麼,本質是什麼,它什麼樣子,它有什麼作用,從這三方面講清楚了,使學習的人、聽到的人才有個概念。體是真心,妄心的體是真心,沒有離開真心,不過是把真心迷了真心能現相,相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極樂世界,包括諸佛如來,沒有例外的,統統是虛妄。所以《般若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法,這個一切包括佛法,包括阿彌陀佛,包括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法在外,這一句全包了,一切法,叫畢竟空,這真相妄相假的,不可得,真的也不可得,真的如果有個可以得這個念頭在裡頭,真的就變成假的,為什麼?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變成假的了。所以,真妄都不能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你看到的真的,聽到的是真的,接觸到的都是真的真是對妄說的,相對而說的,妄既然沒有,哪來的真?這就告訴我們,二邊都不能執著,執著妄錯了,執著真也錯了執著真,真就變成妄了清淨心裡頭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壞了我們睡覺,晚上睡覺都不老實,為什麼?會作夢。夢從哪裡來的?起心動念,變成夢境。

◈真妄二邊不執著,世法佛法一如
◇聖賢君子跟凡夫的差別在:對真妄明瞭不明瞭
◇不明瞭,二邊都執著;明白之後,二邊都放下
◇自性不可得:不想它就現前;想就迷了
◈諸佛沒有起心動念
◇記住,修什麼?就修這個
◇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這叫真修行,這個高,能入佛境界,能了生死出三界,能往生,能證果

  聖賢、君子跟一般凡夫的差別在哪裡?就在一個對於真妄明瞭,一個對於真妄都不明瞭不明瞭,二邊都執著;明白之後,二邊都放下,就對了,統統放下。自性不可得,因為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念頭,你想不到,不想它就現前,想就迷了。所以修定,定中的境界,真妄二邊都不執著,世法佛法一如,不二。眼見色不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是佛、法身菩薩;起心動念是菩薩,菩薩沒有分別執著,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萬法一體。那剛入佛門的,得受用,他還有分別,他沒有執著,這是誰?阿羅漢,阿羅漢不執著,有分別,不執著。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諸佛沒有起心動念,記住,修什麼?就修這個。在哪裡修?在眼見色上修,在耳聞聲上修,在鼻嗅香上修,在舌嘗味上修。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這叫真修行,這個高,能入佛境界,能了生死出三界,能往生,能證果。這些大乘經上講得很多,講得很透徹。

◈事實真相沒搞清楚,要讀經
◇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不要讀經了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戒定慧
◇都去入定去了
◇真正禪修是六根在六塵境界裡修
◈禪是總相;淨是別相
◇淨宗用念佛的方法,念念相續,這就是修定
◇把妄想念掉,我只有佛號
◇沒有妄想、雜念,理一心不亂,佛
◇跟禪宗明心見性沒兩樣,方法不一樣
◇沒有分別執著,菩薩
◇放下一切執著,知道全是假的,阿羅漢

  讀經為什麼?對於事實真相沒搞清楚,要讀經,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要不要讀經?不要讀經了。大乘裡面,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戒定慧,他們都去入定去了,叫禪修,真正禪修是六根在六塵境界裡修。專門修禪的,他在禪堂裡面燃香打坐,把真妄二邊統放下,邪正二邊都放下,世法佛法統放下,坐到什麼時候?坐到豁然大悟,他成功了。淨宗法門與禪有沒有關係?有關係,禪是總相,淨是別相,是一不是二。淨宗用念佛的方法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念相續,不能間斷,這是什麼?這就是修定把妄想念掉,我只有佛號,沒有妄想,把雜念念掉,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叫理一心不亂,高了,跟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兩樣,方法不一樣,得的果是完全相同。還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也沒錯。放下一切執著,知道全是假的,也就是說,執著什麼?不放在心上,心上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這是阿羅漢。阿羅漢是本科畢業,菩薩是碩士,佛是博士,佛、菩薩、阿羅漢是佛陀教育裡面三個學位的名稱,這個要知道。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五一集 http://ft.hwadzan.com/dv.php?sn=02-041-0351



2024年2月22日 星期四

捨離執著:實為入道之關鍵|不斷的捨離,放下、再放下|能捨離,無量功德就現前|先有念頭;後有境界|眼前的一切現象,跟我們起心動念是一不是二|證得如如,就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淨空老法師

 


捨離執著:實為入道之關鍵|不斷的捨離,放下、再放下|能捨離,無量功德就現前|先有念頭;後有境界|眼前的一切現象,跟我們起心動念是一不是二|證得如如,就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淨空老法師


◈捨離執著:從執著最嚴重的下手
◇最嚴重的見思煩惱:身邊見戒邪、貪瞋痴慢疑
◇執著身是我,錯了
◇真心可貴:清淨平等、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
◇能生萬法:作用我們見到了;但是被這個作用迷了
◇能現萬法,現的幻相;我們把這種虛幻當作真實,而且希望擁有、控制它
◇佛教我們捨離;老師教我們放下;儒家講格物
◇格物就是放下

  捨離執著從哪裡下手?從你執著最嚴重的下手最嚴重的那叫見思煩惱,貪瞋痴慢,六道眾生天道的輕一點,惡道裡面重一點,都是貪瞋痴慢疑。這是思煩惱。見煩惱,見,執著身是我,錯了,身不是我。身怎麼不是我?講不清楚,幾個人能把這個事情講清楚?他講清楚了我們沒聽清楚,我們聽不清楚,麻煩在此地。為什麼聽不清楚?沒覺悟。我們的真心,真心可貴,清淨,平等,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作用我們見到了,但是,我們見到,被這個作用迷了能現萬法是現的幻相我們很不幸,把這種虛幻當作真實,而且希望擁有、希望控制它,這個完全錯了。所以佛教我們捨離,老師教我們放下,儒家講格物格物就是放下,格是格除,把它開除掉,格鬥,跟它來一番鬥爭,要戰勝它,伊斯蘭講的聖戰,戰勝煩惱,戰勝習氣,這個意思。

◈物欲放下了,智慧就開了
◇物欲放下了,智慧就開了,小慧,很有用處:真的自利利他,那就致知
◇智慧開了,你的意才誠,真誠心才會顯出來
◇每個人都有真誠心,跟佛一樣
◇為什麼我們真誠心隱藏了,所用的全是假心、妄心?
◈毋自欺:不欺騙自己就叫誠
◇人為什麼要自欺欺人?
◇自欺是迷惑;欺騙別人是造惡業
◇想自利;不知道利他:不知道他跟自是一不是二
◈到如如,才真愛人、真幫助人
◇自他不二;萬法一如:這真覺悟了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他是一體,都是自性現的
◇自性是一切萬法的本體:身是它現的;整個宇宙也是它現的
◇自性稱為如
◇如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妄如其真、真如其妄
◇到如如,徹底通達明白了,才真愛人、真幫助人

  物欲放下了,智慧就開了,小慧。小慧很有用處,不是沒用處,真的自利利他,那就致知。把格物擺在第一,致知擺在第二,智慧開了。那不是常識,不是知識,智慧開了。智慧開了,你的意才誠,真誠心才會顯出來每個人都有真誠心,跟佛一樣為什麼我們真誠心隱藏了,所用的全是假心,妄心?《大學》講「誠」講得很好,什麼叫誠,誠意?解釋的一句話,「毋自欺」,你不自己欺騙自己就叫誠。由此可知,人為什麼要自欺,自欺欺人自欺是迷惑,是屬於妄想,屬於根本煩惱,欺騙別人那是造惡業,無非是想自利,不知道利他,不知道他跟自是一不是二。那要智慧,智慧開了,自他不二,萬法一如,這真覺悟了。為什麼?惠能大師講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問題不解決了!為什麼自他是一體?都是自性現的。誰的自性?自己的自性,自性是一個,是一切萬法的本體。我們自己這個身是它現的,整個宇宙也是它現的。佛家講的大宇宙,是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統統是自性現的。是一不是二!自性稱為如如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妄如其真,真如其妄到如如,徹底通達明白了,所以才真愛人,真幫助人。佛菩薩以這樣的心量普度眾生。

(中略)

◈要在捨離執著上下功夫
◇捨離一切執著就是格物
◇執著放下就開悟了
◇阿羅漢小悟;菩薩大悟;佛陀大徹大悟:靠捨離;不是向外求的
◇從門而入、從外來的都不是真實的;真實的要靠自己覺悟
◇我們所有的功夫都要用在這上:把障礙開悟的統統捨掉
◇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障礙開悟
◇斷煩惱,反過來:先斷見思;再斷塵沙;最後斷無明
◇一定要在捨離執著上下功夫
◇對人事物平等對待

  所以一定要把執著放下,捨離一切執著就是格物,《大學》上這兩個字,這個地方,捨離一切執著就是格物。執著放下就開悟了阿羅漢境界,小悟菩薩大悟,佛陀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靠什麼?靠捨離,不是向外求的。所以大乘教裡有一句話說,凡是從門而入的,從外來的都不是真實的,真實的要靠自己覺悟,開悟是真實的。我們所有的功夫都要用在這上,把障礙開悟的統統捨掉起心動念障礙開悟,分別障礙開悟,執著障礙開悟。這些關係出生最原始的是無明,無明煩惱,從無明生塵沙煩惱,從塵沙生見思煩惱,那我們要斷煩惱,我們把它反過來,先斷見思,再斷塵沙,最後再斷無明,這個順序不能顛倒。我們現在一定要在捨離執著上下功夫,不再執著了,對人對事對物平等對待

(中略)

◈不斷的捨離,放下、再放下
◇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
◇能捨離,無量功德就現前
◇無量功德怎麼形成的?自性裡頭本來就有
◇本自具足無量智慧、功德、相好,樣樣都是無量
◇外面來的不叫功德
◇求自性本有的,不必向外去求
◇不斷的捨離,放下、放下、再放下:徹底放下,你就證得究竟圓滿
◇捨不得放下,永遠入不了大乘之門
◇不能徹底放下:小乘之門可以入;證不了小乘阿羅漢

  接著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能捨離,無量功德就現前,真的不是假的。無量功德怎麼形成的?自性裡頭本具的,本來就有。惠能大師給我們很大的貢獻,用了很簡單的幾句話,斷除我們的疑惑。自性裡頭本自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相好,樣樣都是無量。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外面來的不叫功德,自性本有的。我們要求自性本有的,不必向外去求,就對了。要不斷的捨離,放下,放下,再放下,徹底放下,你就證得究竟圓滿捨不得放下,永遠不能入門,入不了大乘之門小乘之門可以入,不能徹底放下,證不了小乘的阿羅漢。這是世出世間法完全相同的地方,大聖大賢這樣告訴我們。

◈無礙慧,才解法如如
◇「以無礙慧」才「解法如如」
◇一切萬法沒有兩樣,叫如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
◇眼前的一切現象,跟我們起心動念是一不是二
◇先有念頭;後有境界
◇自性能生萬法:起心動念,萬法就現前了;不起心動念,萬法沒有了
◇沒有了,不能說它無;萬法現前,不能說它有
◇相隨念頭生:有念頭就有形相
◇我只要好念頭,我不要壞念頭;再向上提升,好壞念頭是一如:就入佛境界、入大乘

  「以無礙慧」才「解法如如」。解是明白,理解了,法是一切萬法,一切萬法沒有兩樣,叫如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我們換句話來說,我們眼前所遇的一切現象,跟我們起心動念是一不是二,為什麼?先有念頭,後有境界。萬法從哪裡來的?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怎麼生的?有念頭,起心動念就生了,萬法就現前了。由此可知,不起心不動念,萬法沒有了沒有了,不能說它無;有,萬法現前的時候,不能說它有,為什麼?這個相是隨念頭生的,有念頭就有形相。要記住。真正記住之後,我們就會選擇,我只要好念頭,我不要壞念頭。再向上提升,好壞念頭是一如,就入佛境界,入大乘了。這個好事情。

◈捨離執著:實為入道之關鍵
◇此四句以捨離執著為首者,因此實為入道之關鍵
◈證得如如,就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
◇世尊睹明星而徹悟本心,開口第一句便道,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世尊一開悟看到,原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從性上看的,就是如如
◇證得了如如,就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同一個自性
◈十法界:什麼樣的心就現什麼相
◇自性遇到緣就現相:緣不一樣;相就不一樣
◇十法界:什麼樣的心就現什麼相
◇相是如夢幻泡影,不要當真
◇相是會變的,假相
◇別去理它,它不礙事;你去理它,它就礙事

  這個四句,「重明自利之行圓滿。此四句以捨離執著為首者,因此實為入道之關鍵。世尊睹明星而徹悟本心,開口第一句便道,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是釋迦牟尼佛覺悟了,他悟個什麼,他全盤說出來了,這一開悟原來看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從哪裡看的?從性上看的,就是前面講的如如證得了如如,就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同一個自性。佛法裡頭說的自性,哲學稱為本體,宇宙萬法的本體找到了。本體它會變成現相,遇到緣它就現相,緣不一樣,相就不一樣,所以這個世界有十法界,有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下面有天法界、人法界、修羅法界、地獄、餓鬼、畜生,什麼樣的心就現什麼相,相就這麼來的。相不是真的,相是如幻,如夢幻泡影,不要當真。真的,就是相是會變的,假相別去理它,它不礙事,你要去理它,它就礙事,不理它沒事。

◇諸佛菩薩跟眾生住在地球上:環境不一樣
◇中國是個福地
◇老祖宗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兒孫沾光:我們受的苦難比一般人要少
◇我們得受用了;但是知道的人不多
◇知道的人感恩;不知道的人覺得很幸運:這一關我過了
◇他不知道因果;知道因果就好了

  所以諸佛菩薩跟一切眾生,住在這個地球上,每個人環境不一樣中國,說實在的話是個福地,現在人雖然造作不善,過去人造的善多,積的德厚,老祖宗積德,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兒孫沾光。在今天動亂的時候,我們還沾光,為什麼?我們受的苦難比一般人要少。這是什麼?祖宗之德,我們得受用了,但是我們自己不知道,知道的人不多知道的人感恩,不知道的人覺得很幸運,這一關我過了,很幸運,他不知道因果,知道因果就好了

◈成佛容不容易?放下就成佛了
◇捨離妄想執著,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
◇統統放下,天下就太平
◇我真放下了,他不肯放下?你要是真放下,他害不了你:身他害了,這件衣服被他撕破了
◇我到天上去了;念佛人到極樂去了
◇只要你肯放下、肯替別人想

  「故知捨離妄想執著,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你看成佛容不容易?只要你放下就成佛了。只要你把這些東西統統放下,天下就太平我真放下了,他不肯放下,我能夠原諒他,不計較他一切過失,他計較我,他不肯放下我。他能不能害我?你要是真放下,他害不了你。為什麼?他害我這個身,身是假相,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決定不是我。所以你一定要懂得身不是我,於是你就敢放下。別人要害我,不能原諒我,要害我,害我隨他害。這個身他害了,這件衣服被他撕破了,算了,我到哪裡去了?我到天上去了,肯定比這一生的高,念佛人是到極樂世界去了。所以他有沒有生死?沒有。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這不是自我安慰,不是,事實真相。所以你看這個地方,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只要你肯放下,肯替別人想,就對了。

◈跟菩薩、羅漢做朋友,出離六道輪迴
◇要跟菩薩、羅漢做朋友:對我們有德行、智慧的幫助
◇跟著善人走,好:但出不了六道輪迴
◇出離六道輪迴才算真正成就;沒出來很麻煩!很麻煩!

  我們做朋友,要跟菩薩做朋友,要跟羅漢做朋友,這朋友對我們有正面的幫助,有德行的幫助,智慧的幫助,好!如果我們跟六道眾生,跟著他們走,跟三善道的人,,跟善人,不跟惡人,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不能不知道。出離六道輪迴才算真正成就,沒有出來很麻煩!很麻煩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六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63




彼諸菩薩,於一切眾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


以下數句經文,重明自他二利與平等說法之德行,因遊剎度生均不離說法也。

但說法不能離自覺,故下云:「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重明自利之行圓滿。

此四句
捨離執著為首者,因此實為入道之關鍵。

世尊睹明星而徹悟本心,開口第一句便道,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故知
捨離妄想執著,當下便是如來智慧德相。

故經續云「成就無量功德」。

◎ 菩薩修持第三十



「我要上上品往生」,拼命念佛,很可能臨命終你去不了:煩惱沒斷,還有競爭|一心求往生,不計品位|往生就是信跟願|懷疑的人善根比較薄,要在這上面補功課:多讀經、多聽經|世間要看破,樣樣都要放下|淨空老法師

 


「我要上上品往生」,拼命念佛,很可能臨命終你去不了:煩惱沒斷,還有競爭|一心求往生,不計品位|往生就是信跟願|懷疑的人善根比較薄,要在這上面補功課:多讀經、多聽經|世間要看破,樣樣都要放下|淨空老法師


◈要把往生的條件掌握到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生到極樂就跟他們一樣,沒有差別
◈一心求往生,不計品位
◇品位高下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不好,還有競爭的意思在
◇往生到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意了
◇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習:從從一年級學起
◇不要去爭品位;但是佛要念:念得有功夫,到極樂自然插班,不是有意的
◇無論哪個品級往生,都是自在的,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必須如是,念佛才有功夫
◇「我要上上品往生」,拼命念佛,很可能臨命終你去不了:煩惱沒斷,還有競爭
◇一心求往生,不計品位
◇不要把品位放在心上:蓮池、蕅益大師,都給我們做了示範
◈往生就是信跟願
◇經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我們看到經上這些記載非常羨慕,羨慕,怎麼辦?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生到極樂世界,就跟他們一樣,沒有差別。所以最重要的,祖師大德都提醒我們,要把往生的條件掌握到,真能往生。品位高下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不好,為什麼?還要增高品位,好像還有競爭的意思在,競爭是煩惱。要像蕅益大師一樣,往生到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意了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是老師,跟他學習哪個班級學起?從一年級學起,小小班一年級學起,就非常滿意了。我們要有這個心,不要去爭品位。但是佛要念,念得有功夫,到極樂世界自然插班,不是有意的無論是哪個品級往生,都是自在的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必須如是,念佛才有功夫。如果有意,我要上上品往生,拼命念佛,目的就是上上品,很可能到臨命終時你去不了,為什麼?煩惱沒斷,還有競爭。這個念頭不好,怕的是在臨命終時有魔障現前,去不了。所以我們要一心求往生,不計品位不要把品位放在心上,好,蓮池、蕅益大師,都給我們做了示範經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確確實實是這麼說的。

◇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
◇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沒有懷疑
◇如果有懷疑要聽經,經幫助我們斷疑
◇懷疑是真相沒搞明白
◇不懷疑的人善根深厚
◇懷疑的人善根比較薄,要在這上面補功課:多讀經、多聽經
◇經聽個一、二百遍不算多:聽多了,信心真的堅固了,你就決定得生
◈障礙功夫的:對這個世間的留戀
◇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
◇覺是大徹大悟,理一心不亂;平等是事一心不亂;清淨心是功夫成片
◇功夫我們不求;念久了自然得到
◇障礙功夫的:對這個世間的留戀
◇世間要看破,樣樣都要放下

  我們要留意到,往生就是信跟願,《要解》上講得多清楚,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我們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沒有懷疑如果有懷疑要聽經,經幫助我們斷疑懷疑是真相沒搞清楚、沒搞明白不懷疑的人善根深厚,懷疑的人善根比較薄,要在這上面補,補功課,那就是多讀經、多聽經經,聽個三十遍、五十遍、一百遍、二百遍不算多,聽多了,信心真的相信了,真的堅固了,你就決定得生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念佛的功夫分三等,第一個功夫成片,就是清淨心現前;第二個,平等心現前;第三個,覺,覺是大徹大悟,理一心不亂,平等是事一心不亂,清淨心是功夫成片,這是功夫。我們不求,念久了自然得到,這是好事。可是障礙功夫的,是對於這個世間的留戀,在這個世間要看破,樣樣都要放下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34


福慧同時要學|極樂菩薩,智慧大,福報也大|有智慧、有福德,就知道佛性|先知道有佛性;然後就見性了|盡可能的不分別、不執著,以平等心、清淨心過日子:這樣慢慢的就能見性|要把往生的條件掌握到|淨空老法師

 


福慧同時要學|極樂菩薩,智慧大,福報也大|有智慧、有福德,就知道佛性|先知道有佛性;然後就見性了|盡可能的不分別、不執著,以平等心、清淨心過日子:這樣慢慢的就能見性|要把往生的條件掌握到|淨空老法師


◈福慧同時要學
◇二種莊嚴:一者智慧,二者福德
◇教化眾生,智慧、福報兩者俱全:單有福報沒有智慧也不行;有智慧沒有福報也不行,所以菩薩福慧雙修
◈極樂世界人多大的福報!
◇極樂菩薩,智慧大,福報也大
◇智慧,能真正明瞭通達萬法的真相
◇福報,能現無量身到十方世界去供佛,修福
◇修福沒有比供佛更大的了,極樂菩薩天天在修;供佛之後,一定是坐下來聽佛講經說法,這是修慧:福慧雙修
◇極樂世界人多大的福報!
◇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無量無邊,他同時可以供養
◇諸佛所說的經真叫千經萬論,同時接受、消化、明白了

  下面,「《涅槃經廿七》曰:二種莊嚴,一者智慧,二者福德」,這兩種。福慧同時要學,有智慧沒有福報,不能教化眾生,教化眾生,有智慧要有福報,兩者俱全單有福報沒有智慧也不行,有智慧沒有福報也不行,所以菩薩福慧雙修。你看看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們做得圓滿,因為他們智慧大,福報也大智慧,能真正明瞭通達諸法實相,萬法的真相;福報,能現無量身,跟阿彌陀佛一樣,能分身、能化身無量無邊,到十方世界去供佛,修福修福沒有比供佛更大的了,那些菩薩天天在修。供養的供養具,就是供佛的這些禮物,也都是變化所作,隨心所欲,從手裡頭自然就生出來,這修福。供佛之後,一定是坐下來聽佛講經說法,這是修慧,你看福慧雙修。誰講經?佛講經。這極樂世界人你說有多大的福報!十方世界,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無量無邊,他同時可以供養,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他的化身,化身真管用。諸佛所說的經不是一樣,真叫千經萬論,同時接受了,同時消化,同時明白了

◈要把往生的條件掌握到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生到極樂就跟他們一樣,沒有差別
◈一心求往生,不計品位
◇品位高下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不好,還有競爭的意思在
◇往生到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意了
◇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習:從從一年級學起
◇不要去爭品位;但是佛要念:念得有功夫,到極樂自然插班,不是有意的
◇無論哪個品級往生,都是自在的,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必須如是,念佛才有功夫
◇「我要上上品往生」,拼命念佛,很可能臨命終你去不了:煩惱沒斷,還有競爭
◇一心求往生,不計品位
◇不要把品位放在心上:蓮池、蕅益大師,都給我們做了示範
◈往生就是信跟願
◇經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我們看到經上這些記載非常羨慕,羨慕,怎麼辦?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生到極樂世界,就跟他們一樣,沒有差別。所以最重要的,祖師大德都提醒我們,要把往生的條件掌握到,真能往生。品位高下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不好,為什麼?還要增高品位,好像還有競爭的意思在,競爭是煩惱。要像蕅益大師一樣,往生到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意了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是老師,跟他學習哪個班級學起?從一年級學起,小小班一年級學起,就非常滿意了。我們要有這個心,不要去爭品位。但是佛要念,念得有功夫,到極樂世界自然插班,不是有意的無論是哪個品級往生,都是自在的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必須如是,念佛才有功夫。如果有意,我要上上品往生,拼命念佛,目的就是上上品,很可能到臨命終時你去不了,為什麼?煩惱沒斷,還有競爭。這個念頭不好,怕的是在臨命終時有魔障現前,去不了。所以我們要一心求往生,不計品位不要把品位放在心上,好,蓮池、蕅益大師,都給我們做了示範經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確確實實是這麼說的。

◇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
◇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沒有懷疑
◇如果有懷疑要聽經,經幫助我們斷疑
◇懷疑是真相沒搞明白
◇不懷疑的人善根深厚
◇懷疑的人善根比較薄,要在這上面補功課:多讀經、多聽經
◇經聽個一、二百遍不算多:聽多了,信心真的堅固了,你就決定得生
◈障礙功夫的:對這個世間的留戀
◇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
◇覺是大徹大悟,理一心不亂;平等是事一心不亂;清淨心是功夫成片
◇功夫我們不求;念久了自然得到
◇障礙功夫的:對這個世間的留戀
◇世間要看破,樣樣都要放下

  我們要留意到,往生就是信跟願,《要解》上講得多清楚,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我們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沒有懷疑如果有懷疑要聽經,經幫助我們斷疑懷疑是真相沒搞清楚、沒搞明白不懷疑的人善根深厚,懷疑的人善根比較薄,要在這上面補,補功課,那就是多讀經、多聽經經,聽個三十遍、五十遍、一百遍、二百遍不算多,聽多了,信心真的相信了,真的堅固了,你就決定得生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念佛的功夫分三等,第一個功夫成片,就是清淨心現前;第二個,平等心現前;第三個,覺,覺是大徹大悟,理一心不亂,平等是事一心不亂,清淨心是功夫成片,這是功夫。我們不求,念久了自然得到,這是好事。可是障礙功夫的,是對於這個世間的留戀,在這個世間要看破,樣樣都要放下

◈先知道有佛性;然後就見性了
◇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則知佛性
◇有智慧、有福德,就知道佛性
◇世間人有智慧、福德的,他知不知道佛性?未必都知道
◇佛性是自性,佛性是真心
◇在生活中用真心;不用妄心
◇怎樣用真心?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要執著分別,就是真心
◇不起心動念,真心就現出來;起心動念,無明起來了
◇起心動念很微細,我們不能覺知;大修行人也未必能知道
◇微細的就不理會;功夫用在分別、執著
◇盡可能的不分別、不執著,以平等心、清淨心過日子:這樣慢慢的就能見性
◇先知道有佛性;然後就見性了

  這一段註解裡頭,念老講得很好,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註解後半段,「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則知佛性」,這句話重要,有智慧、有福德就知道佛性。我們看看這個世間人,有智慧、有福德的我們見到,他知不知道佛性?未必都知道,有知道的,有不知道。佛性是什麼?佛性是自性,佛性是真心。我們常常勉勵同修,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待人接物用真心,不用妄心怎樣用真心?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要執著,不要分別,就是真心不起心、不動念,真心就現出來;起心動念是無明,叫無明起來了,起心動念。但是起心動念很微細,我們自己不能夠覺知。大修行人也未必能知道,為什麼?見性的人是法身菩薩,權教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都沒有見性,你才曉得難。那些人在哪裡?在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是權教。那我們這樣微細的就不理會,功夫用在分別、執著盡可能的不分別、不執著,以平等心、以清淨心過日子處事待人接物就好,這樣慢慢的就能見性先知道有佛性,然後就見性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34




《涅槃經廿七》曰:「二種莊嚴: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薩具足如是二莊嚴者,則知佛性。」

◎ 積功累德第八

2024年2月21日 星期三

隨喜的功德之大:傲慢嫉妒障礙都沒有了|隨喜落實在讚歎|見一切都是好人、好事,才生得出隨喜讚歎|他做的事與性德不相應:有禮敬沒有讚歎|嫉妒障礙:影響時間愈長、面愈大,罪就愈重|淨空老法師

 


隨喜的功德之大:傲慢嫉妒障礙都沒有了|隨喜落實在讚歎|見一切都是好人、好事,才生得出隨喜讚歎|他做的事與性德不相應:有禮敬沒有讚歎|嫉妒障礙:影響時間愈長、面愈大,罪就愈重|淨空老法師


◈今天社會隨喜太少了
◇隨喜功德
◇隨喜的功德之大:傲慢嫉妒障礙都沒有了
◇看到別人超過自己,能生歡喜心,這個難得:他有多大功德;你就有多大功德,甚至超過他
◇今天社會,隨喜太少了;看到競爭、鬥爭
◇不擇手段破壞別人;一味希望自己成就超過一切人,一切人都不如我:這個念頭就是缺德
◇自讚毀他:抬高自己;貶低別人

  下面第五,「隨喜功德」。這一願非常重要,六道眾生業習非常重,為什麼?不知道隨喜,不知道隨喜的功德之大。人能隨喜,傲慢嫉妒這些障礙都沒有了看到別人好,別人超過自己,能生歡喜心,這個難得,這是大德,你的功德不在他之下。在他之下怎麼樣?嫉妒、障礙,想方法破壞他,不讓他成就,那就造罪業了。你看到歡喜讚歎,他有多大功德,你就有多大功德,甚至於你的功德超過他。現在我們看今天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隨喜太少了。看到什麼?看到競爭,看到鬥爭。特別是同一個行業,不擇手段的破壞別人,一味希望自己成就超過一切人,一切人都不如我。這個念頭不好,這個念頭是什麼?自私自利,這個念頭就是缺德,它不是功德,沒有道德。現在人,我們普遍看到的,自讚毀他,自己讚歎自己,抬高自己,貶低別人,毀謗別人,這是在現在社會普遍看到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細心觀察。

◈隨喜落實在讚歎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見一切都是好人、好事,才生得出隨喜讚歎
◇他做的事與性德相應,讚歎;與性德不相應:有禮敬沒有讚歎
◈善惡順逆,都要用平常心看待
◇供養不分善惡
◇平:公平、公正,不冤枉人、傷害人
◇常:永恆不變
◈勸善止惡,要以善巧方便、業因果報
◇勸善止惡,要真正用智慧、用善巧方便誘導眾生:這就是真心、大慈悲心
◇眾生作惡的為什麼這麼多?他沒有受過因果、聖賢教育
◇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愈是當地、現前的,最好:他要真聽進去、真想通了,自然就會改

  宏琳法師寫了這麼一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功德無量,提醒現在社會所有的眾生。要記住,讚歎就是隨喜,隨喜落實在讚歎,心裡頭見一切人都是好人,見一切事都是好事,才能生得出隨喜讚歎,成就功德。不善的事情能隨喜嗎?我們在「稱讚如來」裡頭講過,這個人所作所為違背性德,那怎樣?不讚歎,這就對了。所以我們前面提到,十大願王每一願都含攝其他的九願。隨喜裡頭有禮敬,他做的這個情是善的,與性德相應的,有讚歎與性德不相應的,沒有讚歎,有禮敬沒有讚歎。有供養,供養不分善惡。有懺悔業障,為什麼?我們接觸外緣,緣有善惡,有順逆。無論是善惡順逆,都要用平常心看待平是公平,公正,不冤枉人,不傷害人,用平常心看待,「常」永恆不變勸善止惡,要真正用智慧,用善巧方便誘導眾生,這就是真心,大慈悲心,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眾生作惡的為什麼這麼多?他沒有受過因果教育,沒有接受過聖賢教育,這個人成年了,或者在社會上有相當的身分地位,你要勸告他,他不能接受。那怎麼辦?要以善巧方便。業因果報,特別是眼前的事實,他不能不相信。你看,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愈是當地的,愈是現前的,最好,他要真聽進去了,真想通了,自然就會改,果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知道因果報應,就不敢為非作歹了
◇知道積功累德,就自然會隨喜功德
◈光光互照,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自己做的功德不多;別人做得我能隨喜,把他的功德變成我的功德
◇他是一盞點燃的燈;借他的光我也點燃了:這叫隨喜功德
◇我的點燃,他沒有損失;我這個燈能放光,是承他的功德:光光互照,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附體這樁事情,現在在全世界到處都有,你說它是假的嗎?他說的話細細去思惟,可以相信,他想編個故事來騙我,不是那麼容易。他說得那麼逼真,讓我們聽了,不信的人也願意把它聽下去,接觸多了就真相信,一點都不懷疑了。真正知道有因果報應,就不敢為非作歹了;知道積功累德,就自然會隨喜功德。我們自己做的功德不多,別人做得不少,我能隨喜,把他的功德變成我的功德。他有沒有損失?他沒有,好像他是一盞燈,點燃的,我這個火把借他的光,我也點燃了,這叫隨喜功德我的點燃,他沒有損失。而且我這個燈能放光,是承他的功德,光光互照,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嫉妒障礙:影響愈長愈大,罪愈重
◇嫉妒障礙:影響時間愈長、面愈大,罪就愈重
◇他的好事是利益眾生的,破壞結罪不是跟他結:他能夠利益多少眾生
◇障礙佛法很麻煩
◇釋迦牟尼佛法運還有九千年,你把它破壞,後面九千年的人沒有聞法的機會:這個責任你要承當

  隨喜的反面就是嫉妒障礙,嫉妒障礙要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事,看它的影響。影響的時間愈長,面愈大,那個罪就愈重。如果這個人是個好人,我們嫉妒他,我們要破壞他的好事,那他的好事是利益眾生的,破壞怎麼樣?眾生不能得利益。這個結罪不是跟他結,他能夠利益多少眾生,他能夠利益一千人、一萬人,你要向這一千人、一萬人結罪,麻煩可大了!如果他影響若干年,或者十幾年、二三十年,這個罪,時間愈長罪就愈重。障礙佛法很麻煩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後面還有九千年,你要是把它破壞,後面九千年的人沒有聞法的機會,這個責任你要承當

◈懂得隨喜功德:好事把它發揚光大
◇真幹的人愈多,這功德就愈大
◇往後九千年,大家都能認真努力學習,這功德太大了
◇看到他的好,我不如他,我把它銷毀,不讓別人知道:跟將來所有能得到他利益的人結罪
◇利益裡最殊勝就是:一生往生不退成佛
◇隨喜功德很好修
◇嫉妒障礙是非常不善的心;隨喜是非常純淨純善的心

  那我們懂得隨喜功德,我們看到這樁好事,把它發揚光大。海賢老和尚的徒弟印志法師,把這個小冊子送給我,光碟送給我,我一口氣就看了十幾遍。我非常受感動,我勸大家都向老和尚學習,每天把光碟看三遍,念一萬聲佛號,迴向求生淨土,這是隨喜功德。真聽懂了,真幹的人愈多,這功德就愈大。這個時間要長遠,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往後九千年,大家都能夠記住這樁事情,認真努力學習,這功德多大?太大了!一樁事情,如果我要嫉妒障礙,看到他的好,我不如他,我把它銷毀,我不讓別人知道,那個罪多大?不是跟海賢法師一個人結罪,是跟將來所有能得到他利益的他利益裡頭最殊勝就是一生往生不退成佛,算帳從這算,那這個罪過就大了,就太嚴重了。往後九千年,這個正法流通多少人得利益?你在此地一下把它堵住,叫所有人不能得利益,這個帳不是對我,是對影響的眾生有多少人,影響的時代有多麼長,從這裡結罪。我們得搞清楚、搞明白,隨喜功德很好修。它的反面是嫉妒障礙,嫉妒障礙是存的非常不善的心。隨喜是非常純淨純善的心,所以要知道學。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七十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79



2024年2月20日 星期二

愈有成就愈謙虛、對眾生愈恭敬|凡是輕慢人、貢高自大:都是沒有成就|弘揚、解說淨土,要學念公:不用自己的話;統統用祖師大德的話——沒人敢反對、敢懷疑|這樣增長別人信心,斷除別人疑慮,功德無量|淨空老法師

 


愈有成就愈謙虛、對眾生愈恭敬|凡是輕慢人、貢高自大:都是沒有成就|弘揚、解說淨土,要學念公:不用自己的話;統統用祖師大德的話——沒人敢反對、敢懷疑|這樣增長別人信心,斷除別人疑慮,功德無量|淨空老法師


◈講經說法決定有依據;不是自己想的
◇經是佛說的;論是祖師大德說的
◇祖師大德是佛的高級的學生,等於大學生,他可以教中學、小學
◇沒有大徹大悟,怎麼講法?依大徹大悟的人的著述,沒有自己的意思
◇體會得深,深講;體會得淺,淺說
◇決定是有依據的;不是自己心裡想的:自己想的是妄想,靠不住
◈沒悟的人永遠在學習
◇學生在講台上;台下聽眾是我的老師:他來聽聽我有沒有講錯、有沒有偷懶
◇用恭敬心對待,自己才能成就
◈愈有成就愈謙虛、對眾生愈恭敬
◇他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敢輕慢一個人
◇凡是輕慢人、貢高自大:都是沒有成就
◇做一輩子學生:開悟了才算是老師;沒有大徹大悟都是學生,天天在學

  「以上所論違菩提門與隨順菩提門,正顯發心違順之異。」我們發心是隨順還是違背?違背不能成就,違背是假的,隨順是真的。我們一定要隨順,要把這樁事情做好,利益無量無邊眾生,把佛教興旺起來。經是佛說的,論是祖師大德說的是佛的高級的學生,等於我們這一條龍的學校,菩薩是大學生,他可以教中學、可以教小學。權教菩薩在中國歷史上講經說法就很多,非常多。他沒有大徹大悟,他怎麼講法?他依大徹大悟的人,依他們的著述,沒有自己的意思,你能體會得深,深講;你體會得淺,淺說,都好。決定是有依據的不是自己心裡想的,自己心裡想的是妄想,靠不住,所說的都要有根據。你看黃念祖老居士這個註解,這些話是《安樂集》裡頭抄出來的。這就是說明自己沒有大徹大悟,寫《安樂集》的人,這個人大徹大悟,我根據他的、根據佛的,決定沒錯,這就對了。學習,我們沒悟的人永遠在學習。我講經五十八年,常常給大家提醒,我在學習。學生在講台上,老師在台下,台下聽眾是我的老師,他是來監學的,他來聽聽我有沒有講錯,我有沒有偷懶,來督促我的。我們用這種恭敬心對待,自己才能成就愈有成就愈謙虛,愈有成就對眾生愈恭敬為什麼?他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敢輕慢一個人。凡是輕慢人的,貢高自大的,這都是沒有成就,違菩提法,對佛的教誨他相違背。所以我們做學生,做一輩子學生,開悟了才算是老師,沒有大徹大悟都是學生,都在學,天天在學

(中略)

◈祖師大德已說;我亦如是說
◇這個時代的眾生傲慢、懷疑,不能相信、不肯接受
◇念公:蕅益大師、幽溪大師、道綽大師怎麼講的
◇你瞧不起我沒有關係;我舉出這些人你能瞧不起嗎?
◇念公大徹大悟了,他用這個方法就高明
◇他所選的也就等於他自己說的:別的祖師大德已經說過了;我亦如是說

  再看下面這一句經文,「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彌陀要解》」,你看黃念老解釋這一句,用蕅益大師《要解》的,用幽溪大師的《圓中鈔》,又用道綽大師的《安樂集》,都是經教,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這些祖師大德,沒說自己,這就是契合這個時代眾生的機,契機。這個時代的眾生傲慢、懷疑,不能相信、不肯接受,你看念老怎麼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蕅益大師怎麼講的,幽溪大師怎麼講的,道綽大師怎麼講的,《安樂集》是道綽大師的。這你不能不服,你瞧不起我沒有關係,我舉出這些人,你能瞧不起嗎?這是什麼?讓有緣讀到這部經,有緣看到這部經,有緣聽到這部經,增長信心,慈悲到極處。你能說黃念祖老居士沒大徹大悟嗎?我認為他大徹大悟了,他用這個方法就高明,在這個時代裡頭沒找到第二個。他的用心我懂,他所選的這些也就等於是他自己說的,別的祖師大德已經說過了,我亦如是說

◇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弘揚、解說淨土,要學念公:不用自己的話;統統用祖師大德的話——沒人敢反對、敢懷疑
◇這樣增長別人信心,斷除別人疑慮,功德無量

  《要解》裡怎麼說?「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你看這幾句話。我們把它一直念下去,「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這是《要解》裡頭一段,說到淨土,說到我們現在修學這個法門。我們弘揚淨土、解說淨土要學念老,不用自己的話,統統用祖師大德的話,沒有人敢反對,沒有人敢懷疑這樣增長別人的信心,斷除別人的疑慮,功德無量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13



2024年2月19日 星期一

三種違菩提門:這三種是扯腿、障礙、不讓你到極樂世界去的,一定要把它放下|三種順菩提門一定要認真學習:要放棄自己的名聞利養;要知道吃虧、吃苦是福|切莫自違菩提門,違失本願,自障往生|淨空老法師

 


三種違菩提門:這三種是扯腿、障礙、不讓你到極樂世界去的,一定要把它放下|三種順菩提門一定要認真學習:要放棄自己的名聞利養;要知道吃虧、吃苦是福|切莫自違菩提門,違失本願,自障往生|淨空老法師


◈遠離三種違菩提門
◇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即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
❖我心貪著自身
◇身見很重,愛惜身體,貪圖利養
◇凡是貪著自身名聞利養,與菩提道就相違背:他沒有辦法學佛
◇即使易行難信之念佛法門,都不能成就
❖無安眾生心
◇沒有慈悲心
◇幫助眾生離苦是悲心;幫助眾生得樂是慈心
◇諸佛菩薩起心動念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安眾生心;沒有這個心,不是佛弟子
❖恭敬供養自身心
◇不是恭敬供養三寶、眾生;而是恭敬供養自己
◇恭敬是屬於心;供養是屬於身,偏重在物質上
◇這三樁事情,是六道輪迴心,脫離不了六道輪迴
◇這三種心,必須要放下

  「《安樂集》續云: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即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遠離三種跟菩提相違背的,前面所說的,第一個,「我心貪著自身」,身見很重,愛惜自己的身體,貪圖利養,這個心現在世間人哪個沒有?連小孩都有。從小到老,誰不貪著自身?我們要知道,凡是貪著自身名聞利養,與菩提道就相違背;換句話說,他沒有辦法學佛,無論學哪個法門,即使易行難信之門,念佛法門,都不能成就,我們必須要知道。第二個就是沒有慈悲心,「無安眾生心」。佛門弟子一定要有如同佛菩薩一樣的大慈大悲,時時刻刻念著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離苦是悲心,幫助眾生得樂是慈心,我們有沒有?諸佛菩薩、佛門善友所在之處,起心動念就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安眾生心。要沒有這個心,不是佛弟子,縱然在佛門,是假的不是真的。第三個,「恭敬供養自身心」,不是恭敬供養三寶,不是恭敬供養眾生,而是恭敬供養自己,這就錯了。我們反省,學佛幾十年,出家了,居住在佛菩薩的道場,貪圖別人的恭敬,貪圖別人的供養,恭敬是屬於心,供養是屬於身,偏重在物質上,有這個念頭不好。這三樁事情,沒有慈悲心,有貪圖恭敬供養的心,有貪著自身的心,這是六道輪迴心,脫離不了六道輪迴,不能不知道。所以這三種心,這是錯誤的觀念,必須要放下

(中略)

◈我們發心是隨順還是違背?
◇違背不能成就,違背是假的;隨順是真的,一定要隨順
◇我們不離開淨宗,但是我們願意幫助佛門,無論是大乘小乘,都希望統統能興旺起來,都要回歸到教育、講學
◇經不能不講,論不能不學

  「以上所論違菩提門與隨順菩提門,正顯發心違順之異。」我們發心是隨順還是違背違背不能成就,違背是假的,隨順是真的。我們一定要隨順,要把這樁事情做好,利益無量無邊眾生,把佛教興旺起來。我們不離開淨宗,但是我們願意幫助佛門,無論是大乘小乘各個宗派,我們都希望它統統能夠興旺起來,都要回歸到教育,都要回歸到講學經不能不講,論不能不學

(中略)

◈三種違菩提門,一定要放下
◇凡已發菩提心修習淨業者,應常體究
◇切莫自違菩提門,違失本願,自障往生也
◇《安樂集》這段開示文不長,要常常看,常常記在心上
◇三種違菩提門:這三種是扯腿、障礙、不讓你到極樂世界去的,一定要把它放下
◇三種順菩提門一定要認真學習:要放棄自己的名聞利養;要知道吃虧、吃苦是福

  末後這一句,「凡已發菩提心修習淨業者」,要是依這個標準我們都不夠格,咱們勉強一點,通融通融,我們也就算是發菩提心修習淨業。「應常體究」,要體會、要研究,「切莫自違菩提門,違失本願,自障往生也」,自己障礙自己不能往生,那就大錯特錯,這是我們要知道的,我們不能不知道。安樂集》這段開示文不長,要常常看,常常記在心上。我們求生極樂世界,扯腿的人、障礙的人我們一定要迴避。這三種是扯腿的、是障礙的,是不讓你到極樂世界去的,一定要把它放下三種順菩提門的一定要認真學習,一定要放棄自己的名聞利養,一定要知道吃虧、吃苦是福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13




《安樂集》續云:

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即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

(中略)

以上所論違菩提門與隨順菩提門,正顯發心違順之異。


凡已發菩提心修習淨業者,應常體究,

切莫自違菩提門,
違失本願,自障往生也。

◎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2024年2月18日 星期日

淨宗五科:我們必須要守的戒律|極樂世界憑什麼去?就憑這五種戒律去|這五種:在儒家講止於至善;在佛家講大圓滿|不和、毀謗就是違背|普賢十願:發大菩提心,菩薩行擴大了|六和、六度、十願就對了|淨空老法師

 


淨宗五科:我們必須要守的戒律|極樂世界憑什麼去?就憑這五種戒律去|這五種:在儒家講止於至善;在佛家講大圓滿|不和、毀謗就是違背|普賢十願:發大菩提心,菩薩行擴大了|六和、六度、十願就對了|淨空老法師


◈六和敬重要
◇見和同解:大家修學一個法門,不會衝突,老實念佛,互相照顧
◇同參道友不能對立、爭論;一爭論就完了
◇法門平等,沒有高下,什麼都好,才能相處
◇對人尊敬,自己謙虛,處處學忍讓

  所以六和敬重要見和同解,大家修學一個法門,不會衝突,老實念佛,互相照顧同參道友不能對立,不能爭論,一爭論就完了,不和了。沒有高下,法門平等,沒有高下,統統都好,什麼都好,才能相處對人尊敬,自己謙虛,處處學忍讓。讓社會大眾看到這個寺廟,看到出家人都尊敬,都認為這是好人,這是替佛增光,這是接引眾生。

◈用戒定慧三學約束自己
◇三學是求學基本的原理原則
◇持戒、得定、開智慧
◇每天十小時讀經、念佛,這都叫戒律;真正做到了,那叫修定;定修到成熟的時候,他就開智慧

  三學是求學基本的原理原則,那就是持戒、得定、開智慧。我每天讀十個小時的經,念十個小時的佛,這都叫戒律;真正做到了,那叫修定;定修到一定的時候,成熟的時候,他就開智慧。我們用什麼方法?用戒定慧三學約束自己

◈六度是菩薩道
◇布施、持戒、忍辱、禪定、般若
◇學著先別人後自己:布施的真實義
◇學放下,真正修學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多自在!
◇有求很累;什麼都隨緣,什麼都好
◇寧可自己缺一點;不叫別人缺一點:布施波羅蜜的圓滿
◇持戒就是守規矩
◇《弟子規》是處事待人接物的規矩
◇每個道場有每個道場的規矩

  另外還有兩個科目,就是六度、十願。六度是菩薩道布施、持戒、忍辱、禪定、般若。布施放在第一,布施是什麼?學著先別人後自己,這就是布施的真義,真實義。先照顧別人,自己放到最後,不會有爭論了。學放下,真正修學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多自在有求很累,什麼都隨緣,什麼都好,有很好,沒有也好。多餘的給人,人有需求的給人,寧可自己缺一點,不要叫別人缺一點,這就是布施波羅蜜的圓滿持戒就是守規矩,《弟子規》是規矩,處事待人接物的規矩,一定要遵守。佛門裡面,每個道場有每個道場的規矩,它要沒有規矩它就亂了,一定要遵守它的規矩,我們才能和大眾相處。

◇別人跟我們為難:都在考驗我們忍辱的功夫
◇遇到人侮辱、毀謗、陷害,都把他看作佛菩薩:他來考試我,讓我修忍辱波羅蜜
◇真正能忍,一切怨親都不要放在心上,平等看待
◇能忍才能得定,得定才能開智慧
◇讀經,一種;其他的我放下:這都是忍
◇一門幫助你成就戒定慧;兩門、三門以上不可能
◇智慧決定是一門

  還要修忍辱,別人跟我們為難,那都在考驗我們有沒有忍辱的功夫。所以,遇到人侮辱我們、毀謗我們、陷害我們,我們怎麼看他?都把他看作佛菩薩,他來考試我,他來給我機會,讓我修忍辱波羅蜜。沒有他,我知道我忍辱到什麼程度?這都是來考試的,都是來出題的,我們能忍,真正能忍,沒有怨恨,而且把一切怨親都不要放在心上,平等看待能忍才能得定,得定才能開智慧。所以讀書、讀經也是一種,其他的我放下,這都是忍,屬於忍辱波羅蜜。我不貪多,我只求戒定慧,一門就幫助你成就戒定慧,兩門、三門以上不可能,那是幫助你得到佛學知識,你不能開智慧,智慧決定是一門,這個不能不知道。

◈普賢十願
◇發大菩提心,菩薩行擴大了
❖禮敬諸佛:一切眾生都是諸佛
◇諸佛是法性;一切法統統是法性變現的
◇真心是佛;真心所變的萬物,沒有一樣不是佛
◇誰不是佛?我自己不是佛,我還沒成佛
◇幾時看一切眾生都成佛了,我們就成佛了
❖稱讚如來
◇禮敬沒有分別,統統是諸佛,從相上說;讚歎是從性上說的,不善的不讚歎,善的要讚歎
❖懺除業障:天天要反省
◇早課:提醒今天一天不能懈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違背佛陀教誨
◇晚課是反省,我今天一天有沒有做到
◇天天、月月、年年能提升自己,這進步

  最後就是普賢十願發大菩提心,菩薩行擴大了。從「禮敬諸佛」開始,諸佛是什麼?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蚊蟲螞蟻也是諸佛,花草樹木也是諸佛。諸佛是什麼?諸佛是法性,一切法統統是法性變現的,也就是真心,真心是佛,一切萬物都是真心變現的,真心所變的萬物統統是佛,沒有一樣不是佛誰不是佛?我自己不是佛,我還沒成佛幾時到我們心目當中看一切眾生都成佛了,我們就成佛了,我要成佛,看一切眾生肯定都是佛。「稱讚如來」,禮敬後面是讚歎。禮敬沒有分別,統統是諸佛,從相上說;讚歎是從性上說的,讚歎有善、有不善,不善的不讚歎,善的要讚歎,這就有差別了。禮敬沒有差別,善禮敬,不善也禮敬,它沒有分別的,稱讚有。供養裡頭有分別,「廣修供養」。「懺除業障」,懺除業障,天天要反省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提醒今天一天不能懈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違背佛陀教誨晚課是反省,我今天一天有沒有做到。我天天能提升自己,月月能提升自己,年年能提升自己,這進步

◇這四樣都是要求自己的;下面一樣是教我們處事待人接物
❖隨喜功德
◇不同的法門、宗教,要隨喜,才不至於產生誤會、鬥爭
◇眾神是一體
◇其他宗教供奉的神,我心目當中是毘盧遮那、阿彌陀佛,法身佛、報身佛

  這四樣都是對自己的,要求自己的,下面一樣是教我們處事待人接物,「隨喜功德」。特別是不同的法門,現在是不同的宗教,要隨喜,宗教才不至於產生誤會,才不至於產生鬥爭。我們這幾年,這些年來提倡的「眾神是一體」,每個宗教都供奉他們的神,上帝、天主,我們要尊敬,不能批評。佛教裡面雖然沒有,我們進入其他宗教的教堂、寺院,他們供奉的神我們要去禮拜,他歡喜。我心目當中他供的神是誰?是毘盧遮那,是阿彌陀佛,法身佛、報身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每個宗教名稱不一樣,事實是相同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都值得讚歎,我們都禮敬、都讚歎,它的經典我們愛讀。

(中略)

◇學佛,淨宗學會同學這五個科目要學
❖請轉法輪
◇辦講座
❖請佛住世
◇大德希望他常住我這裡,不要離開;我們好好的跟他學習
❖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迴向實際
◇最後的三條是迴向
◇迴向自性、迴向眾生、迴向實際
◇我們所求的目標就這三個
◇這三個以眾生為第一,以自性為最高、最後的歸宿,這當中是真實智慧

  所以學佛,淨宗學會同學這五個科目要學。你看,普賢十願我們講到第五個隨喜功德,下面,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重要。「請轉法輪」是邀請專家學者到我們這個地方來講學,現在講辦講座,是這一類的。「請佛住世」,與我們有緣的這些大德,希望他常住我這裡,不要離開,這是請佛住世,他不離開我們,我們好好的跟他學習最後的三條是迴向迴向自性,就是法性,迴向法性、迴向眾生、迴向菩提,最後三個迴向,我們所求的目標就這三個這三個以眾生為第一,以自性為最高,最後的歸宿,這當中是真實智慧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迴向實際

◈淨宗五科:我們必須要守的戒律
◇極樂世界憑什麼去?就憑這五種戒律去,穩穩當當
◇這五種:在儒家講止於至善;在佛家講大圓滿

  所以淨宗,我只提出這五個科目做為戒律,我們必須要守的戒律,我們日常生活都要跟它對,不能違背。我們終極的目標是極樂世界,憑什麼去?就憑這五種戒律去,穩穩當當這五種,在儒家講止於至善,在佛家講大圓滿

(中略)

◈不和、毀謗就是違背
◇六和、六度、十願就對了
◇這些都是諸佛菩薩、古聖先賢、各宗教神聖,共同的語言、思想、願望

  不和就是違背,毀謗就是違背六和就對了,六度、十願就對了。這些都是諸佛菩薩、古聖先賢、各宗教的神聖,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思想,共同的願望,說得最清楚、最明白的,《大方廣佛華嚴經》。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六五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65



2024年2月17日 星期六

學佛,被佛法迷了|佛是幫助我們開悟的;結果我們被它迷了:著了相|佛說法是真的;我們聽到變成假的|迷了人無我、法無我:不自在、沒主宰|法從我來的:我們起心動念|真正要見性,我、法都要放下|淨空老法師

 


學佛,被佛法迷了|佛是幫助我們開悟的;結果我們被它迷了:著了相|佛說法是真的;我們聽到變成假的|迷了人無我、法無我:不自在、沒主宰|法從我來的:我們起心動念|真正要見性,我、法都要放下|淨空老法師


◈實性存在:想像不到,言說不得
◇法無性實(一切法皆無實性),故云無我
◇實是真實,性是體性
◇沒有真實的本體;不得已說一個實性
◇實性你要真正明白,它也是虛無縹緲,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它存在:想像不到,言說不得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能生萬法的是自體;一切法沒有自體
◇屏幕打開一片光明,光裡頭什麼都沒有:常寂光
◇常,沒有生滅;寂,清淨沒有染著;光,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實性,你要執著它有就錯了
◇不執著分別起心動念,它就現前;起心動念它就不見了:變成萬法
◇變成萬法就是我們打開一個頻道,頻道色相充滿屏幕:屏幕有多大,色相面積就多大
◇屏幕有邊際;自性沒有邊際

  念老引《大乘義章》第二卷說,「法無性實」,一切諸法都無實性,括弧裡說得好,「一切法皆無實性」,實是真實,性是體性,哲學裡面講的本體。有沒有真實的本體?沒有,不得已說一個實性。實在實性,你要真正明白之後,它也是虛無縹緲。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它存不存在?它存在。存在為什麼想像不到,言說不得,為什麼?它確確實實是一切法的本體。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的是自體,但是一切法沒有自體。一切法確實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我們面對著螢幕來說,比較容易體會。我們將電視的屏幕比喻作自性,自性什麼都沒有,我們將屏幕打開是一片光明,這個光裡頭什麼都沒有。淨宗稱它為常寂光常,它沒有生滅;寂,它清淨沒有染著;光,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是實性,你要執著它有就錯了,不能執著。不但不能執著,不能分別,不能起心動念,它就現前;起心動念它就不見了,變成什麼?變成萬法變成萬法就是我們打開一個頻道頻道裡面色相充滿屏幕,這屏幕有多大,色相的面積就多大屏幕是有邊際的,我們能看得很清楚,自性沒有邊際,所以自性裡面的屏幕也沒有邊際。

◈無中生有;有不存在,有是幻相
◇無中生有;雖然生有,有不存在,有是幻相
◇物質原來是波動所產生的幻相
◇波動是阿賴耶的業相,一念不覺
◇一念不覺沒有理由,一念不覺產生了現象:阿賴耶,妄心
◇真心能現;妄心能變
◇極樂世界用真心,法性所現的;沒有阿賴耶的變化
◇阿賴耶是有生有滅,起了變化
◇妄心裡頭有變化;真心裡頭沒有

  確實無中生有,雖然生有,有不存在,有是幻相。這個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擊破微中子,看到了。微中子確實,物質裡面最小的單位,把它擊破,物質現象沒有了,看到物質怎麼來的?原來是波動所產生的幻相波動是阿賴耶的業相,一念不覺,從這來的。一念不覺沒有理由。一念不覺產生了現象,什麼現象?阿賴耶,妄心真心能現,妄心能變。如果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用真心,法性所現的,沒有阿賴耶的變化阿賴耶是有生有滅,起了變化,所以妄心裡頭有變化,真心裡頭沒有。這就是極樂世界跟我們十法界不一樣的地方。

◈學佛,被佛法迷了
◇阿賴耶種子裡面全是佛法
◇佛法不是真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佛是幫助我們開悟的;結果我們被它迷了:著了相
◇聽經、讀經著了言說相、名字相、心緣相:聽佛講經說法,跟聽世間人講演沒兩樣
◇佛說法是真的;我們聽到之後變成假的,變成常識
◇佛說真的: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個字
◇你能聽佛說四十九年,一個字的相都不著,你全明白了:你契入自性,自性本有的般若全部從你心裡流露出來

  現在我們知道,生無性,法也無性,一個道理,這個理很深。大乘經裡面佛常常提醒我們,時時刻刻為我們說,我們不會開悟,為什麼?著了相。佛說有個實性,我們就阿賴耶裡頭有個實性;佛說無實性,我們又有一個無實性。這就是阿賴耶種子裡面全是佛法佛法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個倒沒想到。所以學佛怎麼樣?被佛法迷了佛是幫助我們開悟的,結果我們被它迷了,錯了。為什麼?著了相聽經著了言說相,讀經著了文字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緣相聽佛講經說法跟聽世間人上台講演沒兩樣佛說法是真的,我們聽到之後變成假的,用現在的話說,變成常識。佛說真的是什麼意思?佛說了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個字,這是真的。你能聽佛說四十九年,一個字的相都不著,你全明白了,為什麼?你契入自性,自性裡面本有的般若全部從你心裡流露出來,這個人就叫大徹大悟,就叫明心見性。

◈我:主宰的、自在的
◇迷了人無我,人不自在,人沒主宰;迷在法無我,法沒有主宰,法也不能自由自在
◇法從我來的:我們起心動念
◇不起心、不動念,你才真正見到法性
◇起心動念只見相,不見性;只見生滅,不見不滅

  我們看《大乘義章》第二卷裡面所說的,「法無性實(一切法皆無實性),故云無我。」這是法無我,前面講人無我。我是什麼意思?主宰的,自在的迷了人無我,人不自在,人沒主宰;迷在法無我裡頭,細心去觀察,法沒有主宰,法也不能自由自在。現在我們明白了一點,法從哪來的?法從我來的,我們起心動念,從這來的。不起心、不動念,你才真正見到法性起心動念只見相,不見性,只見生滅,不見不滅

◈真正要見性,我、法都要放下
◇無我智有二種,我空、法空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法都不可得
◇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這是圓教初住以上,真菩薩
◇初信到十信:人空證得;法空沒證得
◇真正要見性,我、法都要放下
◈不要想什麼意思:沒有意思
◇假的,為什麼佛說:佛方便說
◇佛說法是要我們真正了解他所說的意思,不要執著言語、文字、名詞術語
◇不要想什麼意思:沒有意思
◇沒有意思裡頭有無量意思
◇你想只想無量意思某一、兩個,掛一漏萬;你統統都不想,無量義全具足

  「故《十地經論》」,《十地經論》是《華嚴經》十地品的註解,裡頭說,「無我智有二種,我空、法空」。《般若經》上說的,「一切法」,這個法包括我空,包括法空,我法都不可得。「又《金剛經》曰: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這是什麼菩薩?中國佛法裡常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華嚴經》上圓教初住以上,真菩薩。華嚴五十一個位次,前面十個不是真菩薩,第十一個以後是真菩薩。前面十個位次,從初信到十信,人空證得,法空沒證得,不能算徹底覺悟。所以,真正要覺悟,真正要見性,我、法都要放下。為什麼?假的。假的,為什麼佛說?佛方便說佛說法的用意是要我們真正了解他所說的意思,不要執著言語,不要執著文字,不要執著名詞術語不要想什麼意思,沒有意思沒有意思裡頭有無量意思,你想只想無量意思某一個意思、某兩個意思。你統統都不想,無量義全具足,一個也沒有漏掉,想的時候掛一漏萬,道理在此地。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八O集 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80




再言者,總為因緣所生,亦無常一之我體。

《大乘義章二》曰:「法無性實(一切法皆無實性),故云無我。」

故《十地經論》曰:「無我智有二種,我空法空。」

又《金剛經》曰:「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 泉池功德第十七



2024年2月16日 星期五

見思煩惱斷了是什麼相?|沒有人、我之相|生了一點點心,再壓下去:功夫成片|割截身體,也沒有一念瞋恨心:事一心|第一層伏煩惱:八風吹不動|事一心:沒有風,風平浪靜了|我要斷見思:你決定斷不掉|淨空老法師

 


見思煩惱斷了是什麼相?|沒有人、我之相|生了一點點心,再壓下去:功夫成片|割截身體,也沒有一念瞋恨心:事一心|第一層伏煩惱:八風吹不動|事一心:沒有風,風平浪靜了|我要斷見思:你決定斷不掉|淨空老法師


◈事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
◇若持至事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則生方便有餘土

  解【若持至事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則生方便有餘土。】

◈見思煩惱斷了是什麼相?
◇是不是到一心了?你就看你見思煩惱斷了沒有
◇見思煩惱沒斷是功夫成片;見思煩惱斷了就是一心
◇見思煩惱斷了是什麼相?沒有人我之相、人我是非
◇心是平等的:順境裡沒有一絲毫貪心;逆境裡不生一點瞋恨
◇貪瞋痴慢疑統統斷掉了
◇生了一點點心,再壓下去:功夫成片
◇割截身體,也沒有一念瞋恨心:事一心不亂

  你看,功夫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換樣子。所以諸位念佛,如果你念到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是不是到一心了?你就看你見思煩惱斷了沒有,就從這裡看,見思煩惱沒斷是功夫成片的境界,見思煩惱要斷了就是一心的境界。見思煩惱斷了是什麼相?第一個,沒有人、我之相,這是見思煩惱斷了,沒有人我是非了,心是平等的。在順境裡面決定沒有一絲毫的貪心,貪、瞋、痴、慢、疑統統斷掉了,這是見思煩惱。在逆境裡不生一點瞋恨心,不是說生了一點點心則壓下去,那是什麼?那是前面的境界,那是功夫成片的境界,在第二層境界裡頭決定不會有。人家就是把你處死,拿著刀一片一片來割你的肉,像《金剛經》歌利王割截身體一樣,你也沒有一念瞋恨心,這個時候你是得事一心不亂,這都是境界,非常重要。

◈我要斷見思煩惱:你決定斷不掉
◇功夫已經成片;希望再提升一層到事一心
◇見思煩惱是「任運」先落:自自然然斷的;不是有心斷的
◇「我」要斷見思煩惱:有我執在,我執念念增長
◇事一心不亂是破我執:你斷證功夫跟阿羅漢、辟支佛相等;功德他比不上你
◇這個境界是自自然然現前的,沒有一絲毫的勉強

  我們功夫已經到成片了,就希望再提升一層,提升到事一心,所以見思煩惱是『任運先落』的。「任運」是自自然然斷的,不是有心斷的,有心斷,斷不掉。我天天念,我要斷見思煩惱,你決定斷不掉,為什麼?因為我要斷見思煩惱,有我執在。我執是念念增長,我執不破。事一心不亂是破我執,所以他的地位與小乘阿羅漢相等,與辟支佛相等。小乘的阿羅漢、辟支佛就是斷見思,所以你的功夫是跟他們相等。但是你的功德比他大,因為他修的是小乘法,你修的是圓頓一乘法,所以你的功德比他大,你斷證的功夫是跟他相等,功德是他比不上你。所以像這些地方要知道,曉得這個境界是自自然然現前的,沒有一絲毫的勉強,見思煩惱斷了,這叫功夫。

◈了解一個人的功夫怎樣
◇恭維他幾句,他也很得意;臭罵他幾句,馬上就生氣:博地凡夫,連第一層的功夫都沒有
◇第一層伏煩惱,八風吹不動:凡聖同居土
◇事一心不亂,風平浪靜,沒風了:方便有餘土

  你如果要測驗一個人,要了解一個人,他要說他的功夫怎麼樣了,你恭維他幾句,他也很得意,他是凡夫。你臭罵他幾句,他馬上就生氣了,是博地凡夫,沒有功夫前面第一層的功夫都沒有第一層伏煩惱,他能伏得住。伏煩惱,我們常講「八風吹不動」,八風吹不動是凡聖同居土的境界,八風吹不動。到事一心不亂就沒有風,風平浪靜了,沒風了,這一層功夫,他的果報『則生方便有餘土』。這個裡頭也有三輩九品,怎麼曉得有三輩九品?前面講過「四土各論九品」,每一土裡頭都有三輩九品。它這個地方文省略,如果這個文要是具足的話,「則生方便有餘土,分三輩九品」,那個文的意思就足了,它這是文簡略,意思是具足的,這個地方的意思非常重要。

◈一心不亂,心不顛倒
◇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這兩句的註解佔註子八分之一
◇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重點也在這兩句
◈念佛的人應該怎麼念法?

  我們講《阿彌陀經》,研究討論這部經典,你看在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裡面講到「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兩句,大師的註解差不多佔全部註子裡頭的八分之一,可見這是一部經重點的所在,蕅益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重點也在這兩句,所以我們念佛的人應該怎麼念法

◇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間斷、不懷疑
◇念的時候要一心念、專心念;不要三心二意、想東想西
◇放下身心世界;只把念佛當作我們第一樁大事
◇這一生當中,再沒有一樁事情比這個事情更重要、更大了
◇什麼都能捨;就是一句佛號不捨:你就成功了
◇「我哪一天才得一心?」:你這一生得不到一心
◇不許可存著:什麼時候佛現個身我看一下;什麼時候我才能看到蓮花
◇這統統叫做障礙:自己障礙自己
◇只要一直念下去;什麼都不想、不求
◇一心也不求,見佛什麼都不求,到時候自然現前

  我在這一次,我們翻印的《西方公據》九品蓮圖,我在前面題了幾個字。所以講到這個地方,現在這個印刷,錯字實在是太多了,第一篇裡頭就有兩個錯字。第二篇我是講念佛的方法,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間斷、不懷疑就行了,這個法門就這麼簡單。念的時候要一心念,專心念,念的時候不要三心二意,不要想東想西,所謂是「放下身心世界」,我們只把念佛當作我們第一樁大事。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再沒有一樁事情比這個事情更重要了,再沒有一樁事情比這個事情更大了什麼都能捨,就是一句佛號不捨,你就成功了。決定不間斷,決定不懷疑,你就這麼一直念下去,不要想著「我哪一天才得一心?」你要有這麼一個疑問在心中,你這一生就得不到一心,為什麼?它這是個障礙。不許可有一個妄念,不許可存著什麼時候,佛現個身我看一下,什麼時候我才能看到蓮花,你要有這個妄念,統統叫做障礙,自己障礙自己只要一直念下去,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求一心也不要求,見佛也不要,什麼都不求,到時候自然現前

阿彌陀經要解 第十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1-004-0010




2024年2月15日 星期四

極樂這個道場到哪裡去找!|我再告訴你,就在眼前:在這一聲佛號裡頭,在我們信願心眼裡頭,信願持名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等於生到一切諸佛剎土|見到阿彌陀佛,等於親近一切諸佛如來|淨空老法師

 


極樂這個道場到哪裡去找!|我再告訴你,就在眼前:在這一聲佛號裡頭,在我們信願心眼裡頭,信願持名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等於生到一切諸佛剎土|見到阿彌陀佛,等於親近一切諸佛如來|淨空老法師


◈泉池德水,一一隨眾生意
◇有人喜歡水熱一點、水涼一點、水深一點、淺一點:統統如人意
◇你怎麼想,外面境界跟著你:境隨心轉
◇西方極樂所有境界都隨著你的念頭轉,你喜歡什麼它就轉什麼
◇泉池德水、寶樹之間,都能見到十方剎土、聽到一一的音聲,眾生起心動念你知道,諸佛講經說法你聽得清楚
◇往生到極樂世界,等於生到一切諸佛剎土
◇見到阿彌陀佛,等於親近一切諸佛如來
◈極樂這個道場到哪裡去找!
◇我再告訴你,就在眼前:在這一聲佛號裡頭,在我們信願心眼裡頭,信願持名就是!

  這裡舉了個比喻,「如泉池德水,一一隨眾生意」。大家同在蓮池裡面沐浴,有人喜歡水熱一點,他感覺到水熱一點,有人喜歡水涼一點,它就涼一點;有人想水深一點,它就深一點,有人想淺一點,統統如人意你怎麼想,外面境界跟著你,確確實實是大乘經上說的「境隨心轉」,西方極樂世界所有境界都隨著你的念頭轉,你喜歡什麼它就轉什麼,你看到,你聽到,你接觸到,你受用到了。而且泉池德水、寶樹之間,都能見到十方剎土,都能聽到一一的音聲,眾生起心動念你知道,諸佛講經說法你聽得清楚往生到極樂世界,等於生到一切諸佛剎土,一個不漏;見到阿彌陀佛,等於親近一切諸佛如來,真親近到了,一點都不假。這個道場到哪裡去找我再告訴你,就在眼前,在這一聲佛號裡頭,在我們信願心眼裡頭,信願持名就是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五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51



2024年2月14日 星期三

我怎麼又被它染污、動搖:這就是覺觀|馬上回歸一句阿彌陀佛:往生才有把握|念佛人:心要清淨,一塵不染;心要平等,如如不動|財色名食睡、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為它所動:這叫真修淨土、真修行|淨空老法師

 


我怎麼又被它染污、動搖:這就是覺觀|馬上回歸一句阿彌陀佛:往生才有把握|念佛人:心要清淨,一塵不染;心要平等,如如不動|財色名食睡、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為它所動:這叫真修淨土、真修行|淨空老法師


◈為什麼信願持名,最後不能往生?
◇他還有沒放下的:有一樁事情沒放下就是障礙
◈念佛人,心要清淨,心要平等
◇念佛人:心要清淨,一塵不染;心要平等,如如不動
◇就在生活上:心不會被外面所動搖,修平等心;不為五欲六塵所染污,修清淨心
◇就用一句佛號,在六塵六根六境當中修清淨平等
◇覺不容易,我們心嚮往之;清淨平等可以修
◈不被外境所染、所動搖
◇不被外境所染、所動搖,財色名食睡、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為它所動:這叫真修淨土、真修行
◇還為外面境界所動:臨命終時你去不了
◇這個東西障礙很大,不要小看它
◇現在就要練,天天練:念念覺悟,念念不迷
◇我怎麼又被它染污、動搖:這就是覺觀
◇馬上回歸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往生才有把握

  為什麼有很多人信願持名,最後不能往生?這比什麼都重要,他還有沒放下的,有一樁事情沒放下就是障礙。所以念佛人,心要清淨,心要平等,清淨心裡頭一塵不染,平等心裡頭如如不動就在生活上,心不會被外面所動搖,在這裡修平等心;不為五欲六塵所染污,修清淨心就用一句佛號,在六塵六根六境當中修清淨平等覺。覺,不容易,我們心嚮往之,清淨平等可以修不被外境所染,不被外境所動搖,外面財色名食睡,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為它所動,這叫什麼?真修淨土,這真修行。你還為外面境界所動,不行,到臨命終時你去不了這個東西障礙很大,不要小看它現在就要練,天天在練,念念覺悟,念念不迷我怎麼又被它染污?我怎麼心又被它動搖?這就是覺觀,常常提起,馬上回歸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我們往生才有把握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五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51




2024年2月13日 星期二

學佛的目的:見性,把真心找回來|用真心來過日子,就叫成佛成菩薩:才真正離苦得樂、破迷開悟|見性有什麼好處?|世出世間一切法,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樣你不知道,你不迷惑,全都明白|淨空老法師

 


學佛的目的:見性,把真心找回來|用真心來過日子,就叫成佛成菩薩:才真正離苦得樂、破迷開悟|見性有什麼好處?|世出世間一切法,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樣你不知道,你不迷惑,全都明白|淨空老法師


◈學佛的目的:見性,把真心找回來
◇學佛的目的在什麼地方?就是在見性,要把真心找回來
◇用真心來過日子,就叫成佛成菩薩:才真正離苦得樂、破迷開悟
◈一念不覺沒有原因
◇它是第一個錯誤的念頭
◇沒有原因就不是真的
◈一切法從心想生
◇心是真心;想是妄心
◇真心加上個妄心,就變現出十法界六道輪迴

  學佛的目的在什麼地方?就是在見性,要把真心找回來。我們用真心來過日子,就叫成佛、成菩薩,才真正離苦得樂,破迷開悟一念不覺沒有原因它是第一個錯誤的念頭。沒有原因就不是真的,它是假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那個心是真心,想是妄心真心加上個妄心,就變現出十法界,變現出六道輪迴

◈佛教是無神論
◇佛教沒有講宇宙、生命、人是神造的
◇佛教承認一切神存在:他們六道裡也是一道,宇宙不是他造的
◇還用妄心就是凡夫:當家做主是妄心不是真心
◇真心當家做主,稱他作羅漢、菩薩、佛陀
◈佛教是平等的,沒有高下
◇真心圓滿的起用是佛陀;雖起作用不圓滿,菩薩,大聖;阿羅漢是剛剛開悟,小悟,小聖
◇佛、菩薩、阿羅漢,每一個人都能夠證得:因為每個人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所以有許多人說,都是專家學者,世界上鼎鼎大名的大師,不是普通人,他們說佛教是無神論佛教沒有講宇宙、生命、人是神造的,佛教沒有。佛教講整個宇宙,乃至包括一切神(佛承認,有天神、有地神、有鬼神,承認他們存在,他們六道裡頭也是一道,十法界裡面也是一個法界),他存在,但是宇宙不是他造的,他跟我們人一樣,叫凡夫,六道凡夫。十法界的四聖法界還叫凡夫,給他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外凡,分內外,內是六道輪迴,外是四聖法界,佛、菩薩、聲聞、緣覺統稱外凡。為什麼說他凡夫?他還用妄心就是凡夫,當家做主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當家做主,我們稱他作羅漢、菩薩、佛陀。這也有三個等級,真心圓滿的起用是佛陀;雖起作用,不圓滿,還有欠缺,這叫菩薩;阿羅漢呢?阿羅漢是剛剛開悟。小悟,不是大悟,他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不能超越十法界,佛門裡稱小聖,他是聖人,菩薩是大聖,佛是究竟圓滿。學佛同學不能不知道。所以佛、菩薩、阿羅漢,每一個人都能夠證得,好像你在學校讀書,小學畢業阿羅漢,中學畢業菩薩,大學畢業佛陀,就這個意思。所以這三個名稱,在佛陀教育裡面是學位的名稱,三個學位。佛陀,最高的學位,你只要好好的學習,你可以拿到,每個人都可以拿到,因為每個人本來是佛。不但每一個人,包括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都可以證得的。所以佛教是平等的,佛教沒有高下,平等的。這些基本的概念,我們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

◈見性有什麼好處?
◇世出世間一切法,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樣你不知道:學佛所求的是這個
◇世俗人把佛菩薩當作神來看待,這是迷信,這是宗教
◇求佛菩薩完全是求自私自利,升官發財,求福、求慧、求長壽
◇真正長壽哪些人?阿羅漢、菩薩、佛陀
◇法身菩薩以上,證得不生不滅,那叫無量壽
◇六道十法界壽命都有限量,有生有滅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開悟見到了
◇真心不生不滅;妄心剎那生滅
◇這些現象都在我們眼前,我們完全不能覺察,這叫迷;諸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現代科學家看到少分
◇物質現象,佛法說得比科學家更清楚
◇佛是從禪定裡面證得的,是用內功;科學家沒有定功,他用數學推斷,用科學儀器觀察

  學佛,回歸自性,目的是這個。回歸自性就是明心見性,俗話說大徹大悟。見性有什麼好處世出世間一切法,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樣你不知道,好處在這裡。你不迷惑,全都明白學佛所求的是這個世俗人把佛菩薩當作神來看待,這是迷信,這是宗教求佛菩薩完全是求自私自利,升官發財,求福、求慧、求長壽,他求這些。佛法告訴我們,有真正長壽,哪些人?阿羅漢、菩薩、佛陀,他們壽命長。尤其法身菩薩以上,證得不生不滅,那叫無量壽六道十法界壽命都有限量,換句話說,有生有滅,法身以上證得不生不滅。惠能大師第二句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他見到了,開悟見到了真心不生不滅,妄心剎那生滅這些現象都在我們眼前,我們完全不能覺察,這叫迷諸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現代科學家看到少分,這就是三種現象裡面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三種現象裡面,物質現象被現代的量子力學家發現了,說出來跟佛法完全相同。佛法說得比他更清楚佛是從禪定裡面證得的,是用內功;科學家不是的,他沒有定功,他用數學來推斷,用科學儀器去觀察,他見到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八十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81



2024年2月12日 星期一

你要不從戒定,慧不可能有|有戒定就會生智慧,智慧會把煩惱化解了|戒定的功夫愈深,智慧也愈深、愈大,看得愈清楚|你所看到的都變成自己的功德,用這種功德可以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淨空老法師

 


你要不從戒定,慧不可能有|有戒定就會生智慧,智慧會把煩惱化解了|戒定的功夫愈深,智慧也愈深、愈大,看得愈清楚|你所看到的都變成自己的功德,用這種功德可以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淨空老法師


◈開始修行就是修這個妄心
◇佛法教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都是染污
◇妄心,念頭,它最容易被染污
◈清淨心裡頭沒有一樣東西
◇如何叫妄心離開染污?
◇順境善緣,你喜歡、希望擁有、不離開:這都是染污
◇清淨心裡頭沒有一樣東西
◇現在你有這麼多東西圍繞,你的心不清淨,被染污了
◇被染污是凡夫,搞六道輪迴
◇逆境惡緣,你被染污了:怨恨、求離開、想報復
◇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糾纏不清
◈佛教我們修戒定慧,目的是開慧
◇佛教我們斷煩惱求菩提,煩惱是菩提的障礙
◇菩提是智慧:有煩惱,智慧沒有了;智慧現前,煩惱不見了
◇戒律是手段,目的是得定;定還是手段,終極的目標是開智慧
◇你要不從戒定,慧不可能有
◇生煩惱不生智慧,因為你沒有戒定;有戒定就會生智慧,智慧會把煩惱化解了
◇順境善緣沒有貪戀;逆境惡緣不起怨恨:這就戒定慧的功夫
◇戒定的功夫愈深,智慧也愈深、愈大,看得愈清楚
◇你所看到的都變成自己的功德,用這種功德可以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第二,「離垢」,垢是染污。佛法教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都是染污,心靈上的染污。身體染污沒有關係,所謂身外之物,它是附帶的,它不是主體,主體是心。妄心,念頭,它最容易被染污。我們開始修行就是修這個妄心如何叫妄心離開染污?那就是順境善緣,境界很好,很喜歡,遇到的人都是好人,怎麼染污?你喜歡他,被染污了;你愛他,被染污了;你希望擁有他,不離開他,這都是染污。為什麼?清淨心裡頭沒有一樣東西現在你有這麼多東西圍繞,你的心不清淨,被染污了被染污是凡夫,搞六道輪迴逆境,環境不好很惡劣,遇到的是惡人,冤親債主,你被染污了,被什麼染污?怨恨,甚至於求離開,還要想報復,這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糾纏不清。這些事情就在眼前,你只要留意,時時刻刻你都會看到,然後回過頭來看自己,自己就在染污當中沒離開。佛教我們斷煩惱求菩提,煩惱是菩提的障礙菩提是智慧,有煩惱,智慧沒有了,智慧現前,煩惱就不見了。所以佛教我們修戒定慧,目的是開慧戒律是手段,目的是得定。定還是手段,終極的目標是開智慧你要不從戒定,慧不可能有,你生煩惱不生智慧,因為你沒有戒定;有戒定就會生智慧,智慧會把煩惱化解了順境善緣沒有貪戀的念頭,沒有,遇到逆境惡緣也不會起怨恨,這就功夫,這戒定慧的功夫。功夫,戒定的功夫愈深,智慧也愈深,智慧也愈大,看得愈清楚你所看到的都變成自己的功德,用這種功德就可以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垢。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33



2024年2月11日 星期日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現在為什麼亂成這樣?|對古聖先賢教科書不相信了|現在要摸索、要創新:大概把地球搞毀滅,還不知道自己過失|科學技術很快就學會;倫理道德的扎根必須從出生就開始|淨空老法師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現在為什麼亂成這樣?|對古聖先賢教科書不相信了|現在要摸索、要創新:大概把地球搞毀滅,還不知道自己過失|科學技術很快就學會;倫理道德的扎根必須從出生就開始|淨空老法師


◈現在為什麼亂成這樣?
◇由於對古聖先賢教科書不相信了
◇科學技術很快就學會;倫理道德的扎根必須從出生就開始

  現在為什麼亂成這樣的?由於對古聖先賢這個教科書不相信了,認為那是過去的,不適合於現代。殊不知,科學技術,小孩十五、六歲之後很快就學會,但是這個倫理道德的扎根必須要從小,要從出生就得要開始。這個不能錯誤,錯誤了,影響一生。

◈軌範具足
◇由於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說所教皆成軌則
◇所行所示,為眾模範,故云軌範
◇悉是常法,無可變易,無所欠少。故曰軌範具足
◇我們現在把這個東西丟掉了;要摸索、要創新:大概一直要把地球搞毀滅,自己還不知道自己過失
◇孩子不知道父母對他的愛,不知道祖宗對後代那種恩
◇中國傳統文化,每一家祖先都是寬宏大量:不是為他自己一族;是為整個族群,乃至整個人類
◇他沒有害人的心;只有成全人

  看到這一句的開示,「由於所行,皆具福智,故所說所教,皆成軌則」,這四句話多重要。「所行所示」,示是示範,「為眾模範,故云軌範悉是常法,無可變易,無所欠少。故曰軌範具足」。這四個字分量很重。我們現在把這個東西丟掉了,要摸索、要創新,大概一直要把地球搞毀滅,自己還不知道自己過失。完全不知道,孩子不知道父母對他的愛,小孩懷疑父母,不知道祖宗對後代那種恩中國傳統文化,古聖先賢,每一家的祖先都是寬宏大量,不是為他自己一族,是為我們整個族群,乃至於為整個人類,他是這樣的胸襟,這樣的懷抱。他沒有害人的心,只有成全人,利益眾生,這是中國文化的根。

◈悉是常法,無可變易
◇常,永遠做下去
◇不要去改它,不能變易:你一改問題就出來了
◇你沒有那個智慧、福德;立法的人都是大福德、大智慧
◇幾千年來,多少人看過都認同,都沒把它改變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我們今天就是不聽:認為老人過去了,那個時代也過去了,跟不上現代化了
◇現代要不孝父母、不尊重師長,現在人可以無法無天、無惡不作:是不是這樣的?
◇大乘經內容太豐富了,世出世間法盡有:看你用什麼眼光去看,你能看得出來,得其受用

  所以你看,悉是常法常,永遠做下去,不要去改它的,不能變易你一改問題就出來了,為什麼?你沒有那個智慧,你沒有那個福德;他們這些立法的人都是大福德、大智慧。你看幾千年來,多少人看過都認同,都沒有把它改變,怎麼可以到我們手上就改變?所以中國有一句諺語說,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今天就是不聽,認為老人是過去了,是那個時代也過去了,跟不上現代化了。那現代,現代要不孝父母,現代可以不尊重師長,現在人可以無法無天,現在人可以無惡不作,是不是這樣的?你也不見得同意。怎麼辦?大乘經裡面內容太豐富了,世出世間法盡有,看你用什麼眼光去看,你能看得出來,能得其受用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34



故《淨影疏》謂「莊嚴眾行」,是彰明所行成就也。


軌範」者,軌則與模範也。

」者,法則也;
」者,法也,常也。
由於所行皆具福智,
故所說所教,皆成軌則。
所行所示,為眾模範,故云「軌範」。
悉是常法,無可變易,無所欠少。故曰:「軌範具足。」

◎ 積功累德第八



2024年2月10日 星期六

妄心造生死輪迴;真心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清淨平等覺是真心|真心裡面有嚴重的障礙,變成了妄心|妄念一動,一句阿彌陀佛提起來把它壓住、轉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業障現前立刻提起這兩句|要會用!|淨空老法師

 


妄心造生死輪迴;真心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清淨平等覺是真心|真心裡面有嚴重的障礙,變成了妄心|妄念一動,一句阿彌陀佛提起來把它壓住、轉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業障現前立刻提起這兩句|要會用!|淨空老法師


◈真心才能往生極樂世界
◇毛病、習氣很多:不是一生造成的
◇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般若智慧
◇六根接觸六塵,很快的就起貪瞋痴慢、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麻煩就大了:這是眾生六道輪迴真正的因
◇眼見色,耳聞聲,一接觸是不是就起貪瞋痴慢?就想滿足自己的欲望?這叫業障
◇障礙我們的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清淨平等覺是真心
◇真心裡面有嚴重的障礙,變成了妄心
◇妄心造生死輪迴;真心才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不能往生,原因我們明白了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明白之後,重要的是細心的觀察、高度的警覺:妄想雜念一出現,立刻就把它降伏,不讓它繼續,這叫修行,這叫功夫
◇念頭起來是正常:凡夫有業障
◇起來隨它起來:要覺悟
◇你覺悟得太遲了,它已經造業了
◇覺,最好的方法就是佛號
◇妄念一動,一句阿彌陀佛提起來把它壓住、轉變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業障現前立刻提起這兩句經文,馬上就壓下去
◇要會用!用在對治煩惱、起心動念

  毛病、習氣很多,這不是一生造成的,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來,薰染成了習慣。六根,真的修行人都知道,怎麼個修法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事,那是什麼?般若智慧。如果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隨時很快的就起貪瞋痴慢,就起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麻煩就大了,這是眾生六道輪迴的因,真正的因。我們想想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一接觸是不是就起貪瞋痴慢?就想滿足自己的欲望?這叫業障。障礙什麼?障礙我們的清淨心,真心,障礙我們的平等心,障礙我們覺悟的心。清淨平等覺是真心,真心迷了,真心裡面有嚴重的障礙,變成了妄心妄心造生死輪迴,造業,真心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於是念佛不能往生,原因我們明白了明白之後,重要的是細心的觀察,高度的警覺,這些妄想雜念一出現,立刻就把它降伏,不讓它繼續,這叫修行,這叫功夫。古人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是正常,為什麼?你是凡夫,你有業障,這是正常,起來隨它起來,要覺悟你覺悟得太遲了,你覺悟,它已經造業了覺,最好的方法就是佛號,阿彌陀佛,妄念一動,一句阿彌陀佛提起來把它壓住、把它轉變了,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無比殊勝的法門。念經也好,像《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能夠在業障現前的時候,立刻提起這兩句經文,馬上就壓下去了。要會用!用在對治煩惱,對治起心動念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八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89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細心的觀察、高度的警覺:妄想雜念一出現,立刻就把它降伏|你覺悟得太遲,它已經造業了|覺,最好的方法就是佛號|決定要覺悟;決定要把煩惱降伏住,正念生起來|養成正念的習慣|淨空老法師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細心的觀察、高度的警覺:妄想雜念一出現,立刻就把它降伏|你覺悟得太遲,它已經造業了|覺,最好的方法就是佛號|決定要覺悟;決定要把煩惱降伏住,正念生起來|養成正念的習慣|淨空老法師


◈要學佛,首先得消業障
◇消業障也要靠善知識
◇不知道自己哪些是業障,修行無從下手
◈真心才能往生極樂世界
◇毛病、習氣很多:不是一生造成的
◇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般若智慧
◇六根接觸六塵,很快的就起貪瞋痴慢、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麻煩就大了:這是眾生六道輪迴真正的因
◇眼見色,耳聞聲,一接觸是不是就起貪瞋痴慢?就想滿足自己的欲望?這叫業障
◇障礙我們的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清淨平等覺是真心
◇真心裡面有嚴重的障礙,變成了妄心
◇妄心造生死輪迴;真心才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不能往生,原因我們明白了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明白之後,重要的是細心的觀察、高度的警覺:妄想雜念一出現,立刻就把它降伏,不讓它繼續,這叫修行,這叫功夫
◇念頭起來是正常:凡夫有業障
◇起來隨它起來:要覺悟
◇你覺悟得太遲了,它已經造業了
◇覺,最好的方法就是佛號
◇妄念一動,一句阿彌陀佛提起來把它壓住、轉變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業障現前立刻提起這兩句經文,馬上就壓下去
◇要會用!用在對治煩惱、起心動念

  要學佛,首先得消業障消業障也要靠善知識,為什麼?我們自己不知道自己哪些是業障,換句話說,修行無從下手。我們在一起學習講得很多。毛病、習氣很多,這不是一生造成的,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來,薰染成了習慣。六根,真的修行人都知道,怎麼個修法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事,那是什麼?般若智慧。如果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隨時很快的就起貪瞋痴慢,就起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麻煩就大了,這是眾生六道輪迴的因,真正的因。我們想想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一接觸是不是就起貪瞋痴慢?就想滿足自己的欲望?這叫業障。障礙什麼?障礙我們的清淨心,真心,障礙我們的平等心,障礙我們覺悟的心。清淨平等覺是真心,真心迷了,真心裡面有嚴重的障礙,變成了妄心妄心造生死輪迴,造業,真心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於是念佛不能往生,原因我們明白了明白之後,重要的是細心的觀察,高度的警覺,這些妄想雜念一出現,立刻就把它降伏,不讓它繼續,這叫修行,這叫功夫。古人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是正常,為什麼?你是凡夫,你有業障,這是正常,起來隨它起來,要覺悟你覺悟得太遲了,你覺悟,它已經造業了覺,最好的方法就是佛號,阿彌陀佛,妄念一動,一句阿彌陀佛提起來把它壓住、把它轉變了,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無比殊勝的法門。念經也好,像《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能夠在業障現前的時候,立刻提起這兩句經文,馬上就壓下去了。要會用!用在對治煩惱,對治起心動念。這些人教導我們,提醒我們,都是我們的善知識。

◈養成正念的習慣
◇善知識者,能說深法。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
◇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
◇什麼叫空、無相、無願?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在你身上、周邊拔不掉的,全是假的
◇假的放下;真的要提起
◇念頭起隨它起;把念頭集中在佛號上,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念掉
◇用經文、佛號,方法很多:決定要覺悟;決定要把煩惱降伏住,正念生起來
◇讀經、念佛、念菩薩是正念

  下面《安樂集》,依《法句經》裡面所說的,「佛言,善知識者」,什麼是善知識?「能說深法。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這些話真的是有深度,句句都是有深度,說了怎麼樣?我們聽不懂。什麼叫空?什麼叫無相?什麼叫無願?《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在你身上周邊拔不掉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怎麼樣?放下,真的要提起。最明顯的就是念頭起隨它起,把念頭集中在佛號上,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念掉,一掃而空,這就對了。這是對付煩惱習氣的好方法,用經文、經句,用佛號。或者是用,方法很多,就八萬四千法門。決定要覺悟,決定要把煩惱降伏住,正念生起來讀經是正念,念佛是正念,念菩薩也是正念,養成正念的習慣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八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89




能了別真妄,通達真際,
知眾生根,應病予藥,名為善知識也。


又《安樂集》依《法句經》曰:「
佛言,
善知識者,能說深法。
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
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是為善知識

◎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要學佛,首先得消業障|不知道自己哪些是業障,修行無從下手|六根接觸六塵,就起貪瞋痴慢、就想滿足欲望:這叫業障|在你身上、周邊拔不掉的,全是假的|假的放下;真的要提起:用經文、用佛號|淨空老法師

 


要學佛,首先得消業障|不知道自己哪些是業障,修行無從下手|六根接觸六塵,就起貪瞋痴慢、就想滿足欲望:這叫業障|在你身上、周邊拔不掉的,全是假的|假的放下;真的要提起:用經文、用佛號|淨空老法師


◈要學佛,首先得消業障
◇消業障也要靠善知識
◇不知道自己哪些是業障,修行無從下手
◈真心才能往生極樂世界
◇毛病、習氣很多:不是一生造成的
◇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般若智慧
◇六根接觸六塵,很快的就起貪瞋痴慢、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麻煩就大了:這是眾生六道輪迴真正的因
◇眼見色,耳聞聲,一接觸是不是就起貪瞋痴慢?就想滿足自己的欲望?這叫業障
◇障礙我們的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清淨平等覺是真心
◇真心裡面有嚴重的障礙,變成了妄心
◇妄心造生死輪迴;真心才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不能往生,原因我們明白了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明白之後,重要的是細心的觀察、高度的警覺:妄想雜念一出現,立刻就把它降伏,不讓它繼續,這叫修行,這叫功夫
◇念頭起來是正常:凡夫有業障
◇起來隨它起來:要覺悟
◇你覺悟得太遲了,它已經造業了
◇覺,最好的方法就是佛號
◇妄念一動,一句阿彌陀佛提起來把它壓住、轉變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業障現前立刻提起這兩句經文,馬上就壓下去
◇要會用!用在對治煩惱、起心動念

  要學佛,首先得消業障消業障也要靠善知識,為什麼?我們自己不知道自己哪些是業障,換句話說,修行無從下手。我們在一起學習講得很多。毛病、習氣很多,這不是一生造成的,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來,薰染成了習慣。六根,真的修行人都知道,怎麼個修法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事,那是什麼?般若智慧。如果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隨時很快的就起貪瞋痴慢,就起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麻煩就大了,這是眾生六道輪迴的因,真正的因。我們想想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一接觸是不是就起貪瞋痴慢?就想滿足自己的欲望?這叫業障。障礙什麼?障礙我們的清淨心,真心,障礙我們的平等心,障礙我們覺悟的心。清淨平等覺是真心,真心迷了,真心裡面有嚴重的障礙,變成了妄心妄心造生死輪迴,造業,真心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於是念佛不能往生,原因我們明白了明白之後,重要的是細心的觀察,高度的警覺,這些妄想雜念一出現,立刻就把它降伏,不讓它繼續,這叫修行,這叫功夫。古人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是正常,為什麼?你是凡夫,你有業障,這是正常,起來隨它起來,要覺悟你覺悟得太遲了,你覺悟,它已經造業了覺,最好的方法就是佛號,阿彌陀佛,妄念一動,一句阿彌陀佛提起來把它壓住、把它轉變了,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無比殊勝的法門。念經也好,像《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能夠在業障現前的時候,立刻提起這兩句經文,馬上就壓下去了。要會用!用在對治煩惱,對治起心動念。這些人教導我們,提醒我們,都是我們的善知識。

◈養成正念的習慣
◇善知識者,能說深法。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
◇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
◇什麼叫空、無相、無願?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在你身上、周邊拔不掉的,全是假的
◇假的放下;真的要提起
◇念頭起隨它起;把念頭集中在佛號上,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念掉
◇用經文、佛號,方法很多:決定要覺悟;決定要把煩惱降伏住,正念生起來
◇讀經、念佛、念菩薩是正念

  下面《安樂集》,依《法句經》裡面所說的,「佛言,善知識者」,什麼是善知識?「能說深法。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這些話真的是有深度,句句都是有深度,說了怎麼樣?我們聽不懂。什麼叫空?什麼叫無相?什麼叫無願?《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在你身上周邊拔不掉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怎麼樣?放下,真的要提起。最明顯的就是念頭起隨它起,把念頭集中在佛號上,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統統念掉,一掃而空,這就對了。這是對付煩惱習氣的好方法,用經文、經句,用佛號。或者是用,方法很多,就八萬四千法門。決定要覺悟,決定要把煩惱降伏住,正念生起來讀經是正念,念佛是正念,念菩薩也是正念,養成正念的習慣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八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89




能了別真妄,通達真際,
知眾生根,應病予藥,名為善知識也。


又《安樂集》依《法句經》曰:「
佛言,
善知識者,能說深法。
謂空、無相、無願。諸法平等,無業無報,無因無果,究竟如如,住於實際。
然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一切法,是為善知識

◎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2024年2月9日 星期五

三昧是正受:正常的享受|不生不滅正常的;有生有滅不正常|轉識成智:放下就轉過來了|極樂是一真法界;我們是一真的扭曲|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法|這一法用到極處,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是妙覺如來|淨空老法師

 


三昧是正受:正常的享受|不生不滅正常的;有生有滅不正常|轉識成智:放下就轉過來了|極樂是一真法界;我們是一真的扭曲|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法|這一法用到極處,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是妙覺如來|淨空老法師


◈一切自在難思議,華嚴三昧勢力故
◇一切自在,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境界
◇他們居住在實報土,三德祕藏,法身、般若、解脫都證得:所以一切自在
◇這種自在從哪來的?華嚴三昧勢力
◈三昧是正受:正常的享受
◇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七情五欲,所有享受的都是虛幻
◇真妄,大乘用什麼來界定?
◇不生不滅是正常的;有生有滅就不正常
◇心,受,重要是心
◇念頭,前念滅後念生:生滅心就不正常,造成六道十法界
◈轉識成智:放下就轉過來了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宇宙一切法是自性所生所現:一真法界、華藏世界

  「《華嚴經》又云:一切自在難思議,華嚴三昧勢力故。」《華嚴經》上這兩句經文,一切自在是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的境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些人他們居住在實報莊嚴土。三德祕藏,法身、般若、解脫都證得,所以一切自在,他沒有不自在的。難思議是不可思議,我們無法想像。這種自在從哪來的?是華嚴三昧勢力,他得到的。三昧是梵語,也就叫三摩地,翻成中國文字,正定,正受。在這個地方,用正受來解釋容易懂,受是受用,享受。什麼是正受?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七情五欲的享受。為什麼說不正常?所有享受的都是虛幻,不是真的。真妄,大乘用什麼來界定它?大乘教裡頭凡是不生不滅的,這是正常的,有生有滅就不正常心,受,重要是心。你看看,我們的心就是念頭,前念滅後念生,叫生滅心。生滅心就不正常,生滅心造成的現象就是六道、十法界,十法界裡頭包括六道,是生滅心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真心能現能生。惠能大師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宇宙一切法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真心所生所現,這就是一真法界,《華嚴經》上說的華藏世界

◇華藏、極樂是一真法界:整個宇宙的環境、萬法沒有生滅
◇我們生活的環境,是一真法界的變形扭曲
◇為什麼會扭曲?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
◇妄想是阿賴耶業習種子;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第七末那識
◇我們生活在八識五十一心所當中,它有能力把一真法界扭曲變成十法界六道
◇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十法界就沒有了:這叫轉識成智
◇轉八識成四智,四智是菩提
◇怎麼轉過來?放下就轉過來了
◇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是法身大士:實報土現前;十法界沒有了

  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往生在那邊的人,身沒有生滅,整個宇宙的環境就是佛經上所說的萬法。萬法也沒有生滅,所以叫一真法界。在這個時候一真法界就出現。現在這個一真法界變質,我們生活的環境是一真法界的變形扭曲了。為什麼會扭曲?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妄想是阿賴耶的業習種子,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第七末那識,換句話說,我們是生活在八識五十一心所當中。八識五十一心所它有能力把一真法界扭曲,把它變成十法界,把它變成六道輪迴,六道跟十法界是這麼來的。如果我們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十法界就沒有了,這叫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四智是菩提怎麼轉過來?真的是大道至簡,簡單到極處,放下就轉過來了。放下什麼?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是法身大士,實報土現前,十法界沒有了,不但六道沒有,十法界都沒有,不起心不動念。如果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實在講,我們對它無可奈何,為什麼?沒有感覺,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

◇權教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塵沙、見思煩惱同習氣全斷了,相似即佛
◇他在這個位次上斷無明:練不起心不動念
◇他見到無始無明了:見到才有辦法斷它
◇無始無明斷了,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是唯識所變
◈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法
◇一切自在難思議:用什麼方法轉的?華嚴三昧

  這個東西要什麼人才能發現?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權教菩薩,天台家的三乘菩薩,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他們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們沒有出十法界,在十法界佛法界裡頭、菩薩法界裡頭,有分別、有執著,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兩樣東西他斷掉,無明煩惱是起心動念,他有,所以他還轉不過來。到十法界的佛法界,塵沙、見思煩惱同習氣全斷了,在十法界成佛,天台大師稱這尊佛叫相似即佛,六即佛裡頭他是相似即佛。他在這個位次上斷無明,也就是在這個地方練習,練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他見到無始無明了,見到才有辦法斷它無始無明斷了,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是唯識所變的,這個就說明相宗講的轉八識成四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所以一切自在難思議。用什麼方法轉的?華嚴三昧

◇我們今天修淨土,也是華嚴三昧:用一句佛號
◇《華嚴》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圓滿歸心淨土:就這一句名號
◇五十三參一頭一尾,徹始徹終就是信願持名
◇名號功德真正不可思議,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展開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回歸來就一法:信願持名
◇這一法用到極處,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妙覺如來

  我們今天修淨土,我們用什麼方法?也是華嚴三昧。但是沒有用華嚴宗的方法,用什麼方法?一句佛號。《華嚴》有沒有說?有,《華嚴》到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就這一句名號。所以《華嚴》到最後,圓滿歸心淨土,特別是在五十三參,表法非常明顯。五十三參,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他修什麼法門?般舟三昧,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看最後一個,一頭一尾,最後一位善知識,第五十三位,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一個頭一個尾,徹始徹終就是信願持名,五十三參表這個法,要能把它看出來。名號功德真正不可思議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法,《華嚴》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展開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回歸來就一法,這一法就是信願持名這一法以後還有沒有?還有,用這個方法用到極處,淨宗所謂的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有念跟無念畫成等號,平等了,那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華嚴經》稱為妙覺如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0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04




《華嚴經》又云:「一切自在難思議,華嚴三昧勢力故。」


又《合贊》曰:「
法界唯心,名佛華嚴
以因行果德相,令顯著故。
入此三昧,現見十方佛及佛土。」


又《嘉祥疏》曰:「此三昧皆飾法身,故云華嚴。」

因此三昧,莊嚴法身故。

◎ 德遵普賢第二



2024年2月8日 星期四

學佛學了幾十年:愈學愈執著,愈學煩惱愈多|陀羅尼:抓到修學的總綱領了|總綱領就一句名號;一句名號之外統統放下|名號是佛法大總持法門,佛號裡頭圓滿融會一切佛法|陀羅尼是明心見性的前方便|淨空老法師

 


學佛學了幾十年:愈學愈執著,愈學煩惱愈多|陀羅尼:抓到修學的總綱領了|總綱領就一句名號;一句名號之外統統放下|名號是佛法大總持法門,佛號裡頭圓滿融會一切佛法|陀羅尼是明心見性的前方便|淨空老法師


◈學佛沒有學智慧;得到的是煩惱
◇學佛學了幾十年:愈學愈執著,愈學煩惱愈多
◇沒學佛之前世俗煩惱多;學佛之後學佛煩惱也不少
◇我們沒有學智慧;得到的是煩惱
◇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錯了!
◈總綱領就一句名號
◇三昧修行,習久自然就成陀羅尼
◇陀羅尼:抓到修學的總綱領了
◇總綱領就一句名號;一句名號之外統統放下
◇戒律在佛號之中;沒有在佛號之外
◇名號是佛法大總持法門,佛號裡頭圓滿融會一切佛法
◈陀羅尼是明心見性的前方便
◇是諸三昧,共諸法實相智慧,能生陀羅尼
◇陀羅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它共諸法實相智慧

  我們的毛病習氣太重了,學佛學了幾十年,愈學愈執著,愈學煩惱愈多沒學佛之前世俗的煩惱多,學了佛之後學佛煩惱也不少我們沒有學智慧,得到的是煩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錯了!所以一定要記住,三昧修行,習久自然就成陀羅尼陀羅尼是什麼?你就抓到修學的總綱領了總綱領就一句名號,一句名號之外統統放下。我現在在這裡學戒律,戒律在佛號之中,戒律沒有在佛號之外名號是佛法大總持法門,這句佛號裡頭圓滿融會一切佛法,一樣都不漏,這就是學久了成就陀羅尼法門,你掌握住總綱領。掌握到之後,我們相信你不會太久,你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陀羅尼是明心見性的前方便陀羅尼裡頭有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意思在裡頭,所以它共諸法實相智慧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0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03




三昧,定也。
定力發慧所得,說為陀羅尼

如《智度論》曰:
「是三昧修行,習久後能成陀羅尼。」

「是諸三昧,共諸法實相智慧,能生陀羅尼。」

◎ 德遵普賢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