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1日 星期六

貪瞋痴慢疑、溫良恭儉讓|我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跟十個字相應?|這是真修行,比每天坐在佛像面前誦經拜佛功德還要殊勝|學聖學賢,首先要把貪瞋痴慢疑放下|淨空老法師

 


貪瞋痴慢疑、溫良恭儉讓|我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跟十個字相應?|這是真修行,比每天坐在佛像面前誦經拜佛功德還要殊勝|學聖學賢,首先要把貪瞋痴慢疑放下|淨空老法師


◈有機會遇到了,為什麼不肯幹?
◇念道之者,自然往生,名念自然也
◇何不二字,激勸之辭,即通二義
◇你有機會遇到了,為什麼不肯幹?
◈稱名念佛,是名善本
◇善有二種:一、稱名念佛,是名善本
◇搞漢學院不是善本;是善行
◇我們有義務要幫助苦難眾生,幫助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不能在這個時候斷絕
◇我們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我們有這個認知:我要培養小孩、從兒童抓起,這叫扎根教育
◈發心的不少;被財色名利淘汰也不少
◇二、三十歲進來的,半路出家,習氣很重:財色名利這四個關口你能不能突破?不能突破,你就被淘汰掉了
◇發心的人不少;被財色名利淘汰掉的人也不少
◇古書講得很好,勸人頭頭是道;但是自己這四個關口沒過去,最後都被淘汰掉:淘到三途惡道去了

  念道之者,解釋「念道」這兩個字。《淨影疏》說,「念道之者」,念道這個人,「自然往生,名念自然也」。「又《會疏》曰:何不二字,激勸之辭」。為什麼不肯,這兩個字就這個意思,你有機會遇到了,為什麼不肯幹?這是勸勉我們到極處。「即通二義」,這兩個意思就是下面說的,「善有二種:一、稱名念佛,是名善本」。這句要緊,千千萬萬要記住。我們行善,今天搞漢學院是行善,在我們自己這一生當中,這不是善本,這是善行,我們有義務要幫助苦難眾生,要幫助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不能在這個時候斷絕我們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我們有這個認知。我要培養小孩,要從兒童抓起,這叫扎根教育二、三十歲進來的,都是半路出家,半路出家的人習氣很重,財色名利這四個關口,這四大障礙你能不能突破?你要不能突破,你就被淘汰掉了。發心的人不少,被這個東西淘汰掉的人也不少,這我都看過,都看到,我很痛心,看到很可惜。的確不錯,古書念得很好,講得很好,勸人頭頭是道,但是自己這四個關口沒過去,最後都被淘汰掉了。淘到哪裡去了?淘到三途惡道去了,這多可怕!

◈貪瞋痴慢疑、溫良恭儉讓
◇學聖學賢,首先要把貪瞋痴慢疑放下
◇用真心,才清淨;外面表現,努力學孔子:溫良恭儉讓
◇你能把這五個字用上,人人都歡喜你、都願意跟你在一起
◇真正的好人:為人溫和,心、言、行要溫和;要善良;要恭敬;對自己要節儉,對別人要大方,要能行財、法、無畏布施;要禮讓,有比我更能幹的人,願意把位子讓給他
◇我要做的他代我做了,我要感恩他,幫助他完成它

  所以佛教給我們學聖學賢,首先要把貪瞋痴慢疑這五個字放下。我勸同學,我們用真心,才清淨,外面表現的,努力學孔子,溫良恭儉讓,處事待人接物,你能把這五個字用上,人人都歡喜你,人人都願意跟你在一起工作,都讚歎你、都佩服你。真正的好人,為人溫和,心要溫和、言要溫和、行要溫和要善良、要恭敬、要節儉,對自己要節儉,對別人要大方要能行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最後要懂得讓,要禮讓,看到有比我更能幹的人,我願意把位子讓給他,這是什麼?大功德。我要做的他代我做了,我要感恩他,我要協助他、幫助他完成它。為什麼?那是我們的願望,他替我做了。

◇貪瞋痴慢疑、溫良恭儉讓:念念不忘,時時刻刻反省
◇我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跟十個字相應?
◇這是真修行,比每天坐在佛像面前誦經拜佛功德還要殊勝
◇信有極樂、有彌陀,以這個功德迴向往生,肯定往生
◈念念把眾生的苦難放在心上
◇阿彌陀佛就是救苦救難來的,我們跟阿彌陀佛一個心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建好了,學校、老師有了;我們到處招生,鼓勵大家到極樂去
◇這是善本,稱名念佛

  這十個字好記,貪瞋痴慢疑、溫良恭儉讓念念不忘,時時刻刻反省。晚上睡覺之前反省,我今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跟十個字相應?這是真修行,比每天坐在佛像面前誦經拜佛功德還要殊勝。我們以這個功德,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以這個功德迴向往生,你說能不能往生?肯定往生念念把眾生的苦難放在心上,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就是救苦救難來的,我們跟阿彌陀佛一個心。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建好了,學校有了,老師有了,我們到處招生,到處鼓勵大家到極樂世界去,這是善本,稱名念佛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七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79



2024年8月30日 星期五

真見見到真相;真聽聽到真音|觀音菩薩用的方法:反聞聞自性|他修聞性:聽聲音不起心不動念,就跟音聲的自性相應|真正用功的人向內不向外:外頭沒有|決定是有,不見其形|身內居停,面門出入|淨空老法師

 


真見見到真相;真聽聽到真音|觀音菩薩用的方法:反聞聞自性|他修聞性:聽聲音不起心不動念,就跟音聲的自性相應|真正用功的人向內不向外:外頭沒有|決定是有,不見其形|身內居停,面門出入|淨空老法師



◈決定是有,不從外得
◇「有根本」之有字,至關切要
◇「有」者,如狂人之有本頭。決定是有,不從外得
◈決定是有;不見其形
◇水中鹽味、色裡膠清:決定是有;不見其形
◇心王亦爾,身內居停。面門出入,應物隨情。自在無礙,所作皆成
◇決定是有四字,道破諸佛密藏
◇心王就是真心、自性
◇要不在身內,我們這些就沒有了
◇身就像色相;真心像屏幕:決定在一起,它才能現;如果它不在,你就看不到了
◇它一定在這個身,每一個細胞裡頭都有
◇心王亦爾:不但真心亦爾;妄心也亦爾
◇妄心你感覺得到;真心感覺不到
◇妄心是起心動念
◇你看見色相,生個念頭喜歡它、討厭它:這都是妄心
◈真見見到真相;真聽聽到真音
◇真心見色沒有起心動念
◇不起心不動念,見到真相:真見見到真相;真聽聽到真音
◇觀音菩薩用的方法: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觀音菩薩修聞性:聽聲音不起心不動念,就跟音聲的自性相應
◇真正用功的人向內不向外:外頭沒有;向內才能成就
◇雖然不見其形,它決定在心內

  這個地方有這幾句話,「決定是有,不從外得」。傅大士《心王銘》裡頭有這麼幾句,黃念老都把它引用在此地,「《心王銘》曰:水中鹽味,色裡膠清」,色裡是顏料,染衣服的染料,裡面的膠清,「決定是有,不見其形」。這兩樣東西都是平常生活不能避免的,染色沒有膠清染不上,有膠清就能染上;水中鹽味,這更平常,我們早晨起來喝一杯鹽水,有鹽味,鹽沒看到。這都是平常生活當中,說決定是有,不見其形。這先舉比喻,然後再告訴我們,「心王亦爾,身內居停。面門出入,應物隨情。自在無礙,所作皆成」。「其中決定是有四字,道破諸佛密藏」。這一句話重要,拿我們現在來說,心王,心王就是真心,真心是自性,在不在我們身內?要不在身內,我們這些就沒有了。心現,心生,我們這個身體是心現心生,它在哪裡?就像我們看電視,我們的身就像色相,我們的心就像屏幕真心像屏幕一樣,決定在一起,它才現形,它能現;如果它不在,你就看不到了。所以它一定在這個身,每一個細胞裡頭都有心王亦爾,不但真心亦爾,妄心也亦爾妄心是什麼?是你能感覺得到,真心感覺不到從來沒有感覺到真心,妄心是起心動念,這個你能感覺到。你看得見這個色相,生了個念頭喜歡它,或者生了個念頭討厭它,這都是妄心真心見色沒有起心動念。記住,不起心不動念,見到的是真的,見到真相真見見到真相,真聽聽到真音,這是觀世音菩薩用的方法,「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音菩薩修什麼法門成就的、成佛的?他修聞性,我聽聲音不起心不動念,就跟音聲的自性相應。色性是眼見的;聲性是耳聞的;香性是鼻嗅到的;味性,酸甜苦辣鹹,味性,舌頭嘗到的。真正用功的人向內不向外,外頭沒有,向內才能成就。所以這外面雖然不見其形,它決定在心內

◈身內居停,面門出入
◇面門就是眼耳鼻舌身
◈應物隨情,自在無礙,所作皆成
◇應物隨情: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自在無礙,所作皆成:這兩句得有功夫的人才行
◇沒功夫,見色聞聲不一定自在:喜歡就自在;不喜歡就討厭
◇不但現前;還會延續好幾天,這幻相念念不忘:老想著這個人怎麼這麼討厭;不能夠見完之後就放下
◇放在心上:生煩惱;不生智慧,生的是貪瞋痴慢疑
◈決定是有四字,道破諸佛密藏
◇「決定是有」四字,道破諸佛密藏
◇諸佛的密藏就是自性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裡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
◇不但地球上的,太空裡的東西它也不缺;人間天上、諸佛剎土也不缺
◇它要有缺,極樂眾生就不能到諸佛剎土
◇阿彌陀佛加持,神通道力跟阿彌陀佛幾乎平等
◇阿彌陀佛現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接引眾生往生極樂
◇往生的人也能現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拜佛、聽經:無量無邊的佛法,一時圓滿
◇一個身跟一尊佛學一個法門;無量身跟無量諸佛各學一個法門:佛法就學圓滿了
◇人之心王決定是有。如水中之鹽味,其味確有;但此味之形狀則不可得

  「面門出入」面門就是眼耳鼻舌身,在眼叫見,看見、沒看見,出入,在耳是聽,「應物隨情」,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自在無礙,所作皆成」,這兩句得修行人才行,得有功夫的人才行,沒功夫不行。沒功夫,見色聞聲不一定自在,喜歡就自在,不喜歡就討厭不但現前有這個不同的境界,有正反兩面,還會延續到好幾天,這個幻相他念念不忘,老想著這個人怎麼這麼討厭,他不能夠見完之後他就放下,他放在心上,生煩惱,不生智慧,生的是貪瞋痴慢疑,這就錯了。佛法裡面諸佛的密藏,這決定是有,說破了,諸佛的密藏就是自性。如果你要說自性指什麼東西,可以說,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五句話當中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裡有什麼?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缺不但這地球上的東西它不缺,太空裡面的東西它也不缺,人間天上都不缺,諸佛剎土也不缺它要有缺,極樂世界的眾生就不能到諸佛剎土。他有阿彌陀佛加持,神通道力跟阿彌陀佛幾乎平等阿彌陀佛現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接引眾生往生極樂。每一個往生的人,同樣也能現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去聽經,真管用!可以把無量無邊的佛法,在一時圓滿了。為什麼?一個身跟一尊佛去學一個法門,十個身跟十尊佛學十個法門,他無量身跟無量諸佛各學一個法門,把佛法就學完、學圓滿了,不可思議!這個決定是有,不是假的。我們把念老這個註解念一遍,「蓋謂人之心王決定是有,如水中之鹽味,其味確有,但此味之形狀則不可得」,你不知道。譬如鹽味,鹽味是鹹的,舌頭清清楚楚,但是這個味的形狀像什麼樣子?沒有,則不可得。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7




有根本」之字,至關切要。

」者,如狂人之有本頭。決定是有,不從外得。

傅大士《心王銘》曰:「
水中鹽味,色裏膠清,決定是有,不見其形。
心王亦爾,身內居停。面門出入,應物隨情。自在無礙,所作皆成。」

其中「決定是有」四字,道破諸佛密藏。

蓋謂
人之心王,決定是有,
如水中之鹽味,其味確有,但此味之形狀,則不可得。
◎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2024年8月29日 星期四

念道之自然|沒有我的意思:才是真正的善|看得清楚明白;沒執著分別:自然的|彌陀本願,是名他力大道。不藉自力修善,一超直入,故名自然|人人都能向著自然,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淨空老法師

 


念道之自然|沒有我的意思:才是真正的善|看得清楚明白;沒執著分別:自然的|彌陀本願,是名他力大道。不藉自力修善,一超直入,故名自然|人人都能向著自然,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淨空老法師


  【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

◈念道之自然
◇道是自然的:懂不懂自然的意思?
◇看得清楚明白;沒執著分別:自然的
◇看到真正的自然,沒有起心動念:佛境界
◇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老莊;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念道之自然」:他們的生活,完全跟道相應
◇道就是自然
◈沒有我的意思:才是真正的善
◇自然而然,沒有加我一點意思在裡頭,這叫自然;加我一點意思在裡頭,就不自然

  這是勸勉我們。在這裡出現了個「自然」,道是自然的,懂不懂自然的意思?我們看電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執著,沒有分別,自然的;如果看到真正的自然,沒有起心動念,這是什麼境界?佛的境界,至少法身菩薩的境界,是古聖先賢的境界。我相信,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老莊,再看遠一點,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念道之自然』。他們表演出來的他們的生活,細心觀察,他們處事待人接物,完全跟道相應。道是什麼?道就是自然自然而然,沒有加我一點意思在裡頭,這叫自然;加我一點意思在裡頭,就不自然

◇沒有我的意思,這才是真正的善,至善
◇有心去行善,是造善業,果報是三善道;有心去造惡,是造惡業,果報是地獄、餓鬼、畜生
◇阿羅漢能不造業了,沒有執著;但是有分別、起心動念:「念道之自然」他是剛剛入門
◇到平等心現前,提升了;到不起心動念,接近圓滿了
◇這個路是大道光明
◈佛聖賢都是念道之自然
◇道這個字包括中國的儒釋道,世界上所有一切大宗教
◇佛如是,堯舜禹湯、宗教創始人亦如是:都是念道之自然
◇身體留在這個世間「力為善」:幫助眾生離一切苦得一切樂

  沒有我的意思,這才是真正的善,至善。你有個心去行善,這是造善業,果報是三善道;有心去造惡是造惡業,惡業的果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羅漢能不造業了,阿羅漢沒有執著,但是他有分別,他有起心動念。「念道之自然」他是剛剛入門到平等心現前,他提升了,到不起心、不動念,他就接近圓滿了這個路是大道光明。這個裡頭,這個字包括中國的儒釋道,包括世界上所有一切大宗教,都包括在其中。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佛如是,堯舜禹湯亦如是,文武周公亦如是,世界上著名的這些宗教家、最初創始人亦如是,都是念道之自然。這個身體留在這個世間,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就是『力為善』。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力為善的標準。我怎麼做?幫助眾生離一切苦得一切樂

(中略)

◈有機會遇到了,為什麼不肯幹?
◇念道之者,自然往生,名念自然也
◇何不二字,激勸之辭,即通二義
◇你有機會遇到了,為什麼不肯幹?
◈稱名念佛,是名善本
◇善有二種:一、稱名念佛,是名善本
◇搞漢學院不是善本;是善行
◇我們有義務要幫助苦難眾生,幫助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不能在這個時候斷絕

  念道之者,解釋「念道」這兩個字。《淨影疏》說,「念道之者」,念道這個人,「自然往生,名念自然也」。「又《會疏》曰:何不二字,激勸之辭」。為什麼不肯,這兩個字就這個意思,你有機會遇到了,為什麼不肯幹?這是勸勉我們到極處。「即通二義」,這兩個意思就是下面說的,「善有二種:一、稱名念佛,是名善本」。這句要緊,千千萬萬要記住。我們行善,今天搞漢學院是行善,在我們自己這一生當中,這不是善本,這是善行,我們有義務要幫助苦難眾生,要幫助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不能在這個時候斷絕,我們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我們有這個認知。

(中略)

◈廣行諸善,回向得生
◇二、廣行諸善,回向得生
◇凡是正法,不是負面的,遇到了都要做
◇行世間善法;把往生耽誤了:那很麻煩,還要搞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裡頭不說別的,冤冤相報何時了?
◇障緣就是冤親債主來的:他來障礙你、誘惑你、破壞你
◈經不能不講:每天兩個小時提醒
◇所以經不能不講:勸導大家
◇每天講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提醒不能少
◇一星期、一個月不講經,造作惡念惡言惡行,自己都不知道

  第二,「廣行諸善,回向得生」。凡是正法,凡是傳統文化,不是負面的我們都要做,隨時隨地遇到了都要做。如果只是行世間善法,把往生這個事情耽誤了,那很麻煩,還要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頭不說別的,冤冤相報何時了障緣從哪來的?就是冤親債主上來的他來障礙你、他來誘惑你、他來破壞你,難,太難了!所以經不能不講。講什麼?勸導大家每二十四小時講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提醒不能少一個星期不講經,一個月不講經,造作那些惡念惡言惡行,自己都不知道,非常可怕!

◈彌陀本願,他力大道
◇念通二種:念謂能念,道謂所念
◇道亦有二:一、彌陀本願,是名他力大道。不藉自力修善,一超直入,故名自然
◇四十八願是他力大道:不藉自力修善,一超直入
◇我們應該斷一切惡、行一切善,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往生極樂
◇我只要往生極樂就行了;世間榮華富貴,誰要就給誰
◇真正做到這一生,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來斷惡修善、教化眾生
◇我們的榜樣是諸佛菩薩、各教聖賢、孔孟老莊

  所以下面講「道」,道是所念的,也有二:一個,「彌陀本願」,那最直接的就是第六品四十八願,其他的記不住,四十八願要記住,這他力大道,不藉自力修善,一超直入,故名自然」。我們應該怎樣?斷一切惡,行一切善,一個目標、一個方向,往生極樂世界。我不希望這個世間的榮華富貴、名聞利養,我不要這些東西,我只要往生極樂世界就行了,世間這些榮華富貴,誰要就給誰,歡歡喜喜給他,真正做到這一生,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來斷惡修善,來教化眾生我們的榜樣是諸佛菩薩,我們的榜樣,是各個宗教的聖賢,我們的榜樣是孔孟老莊,就夠了,就圓滿了。

◈無為自然,性不造作
◇二、三乘所證道,無為自然,性不造作,故亦名自然
◇性是自然的:沒有起心動念,就叫自然;起心動念就不自然;分別更不自然;執著就糊塗到所以然了
◇自然好:要真幹,要做榜樣給別人看
◈小團體剛剛發芽,要善心善行保護
◇這個機會,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今天遇到了,要珍惜
◇小團體剛剛發芽,很軟弱,禁不起挫折,要善心善行保護
◇如果不是真正看破放下,很難
◇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
◇看破,就是看到事實真相;然後你就知道,哪些是該放下的,該放下的統統放下

  道還有第二個意思,「三乘所證道,無為自然,性不造作,故亦名自然」。佛法教我們,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性是自然的,為什麼?沒有起心動念,就叫自然。起心動念就不自然了,分別就更不自然,執著那就糊塗到所以然了,那不是自然。自然好,要真幹,要時時刻刻勉勵自己,自己要做榜樣給別人看,帶頭幹,志同道合一起來做,這很難得,這個機會,那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今天遇到了,要珍惜。這個小團體剛剛發芽,像種花草樹木一樣剛剛發芽,要非常珍惜,它很軟弱,禁不起挫折,要善心善行保護。自己如果不是真正看破放下,很難,要真的學看得破,放得下。章嘉大師,我跟他認識頭一天,我問的問題,他解答的就是看破放下。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幫助你看破,所謂看破,就是你看到事實真相,然後你就知道,哪些是該放下的,該放下的統統放下,這就對了。

◈人人都能向著自然,自自然然成就
◇雖互二義,正在初義
◇初義是:彌陀本願,他力大道,不藉自力,一超直入,自然
◇此地後頭總共講了八個自然,這是根本
◇我們將來的成就,都是自自然然的成就,不費一點力氣
◇障礙就是放不下;放下,障礙就沒有了:自自然然通達一切善法、通達無上道
◇小團體,人人都能向著自然,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後面《會疏》的總結好,自然,「雖互二義,正在初義」,雖然有兩個意思,真正的是初義。初義是什麼?是彌陀本願,他力大道,不藉自力,一超直入,自然此地後頭還要講,總共講了八個自然,這是根本。所以我們將來的成就,都是自自然然的成就,不費一點力氣。真的,再次的提出,障礙就是放不下,放下,障礙就沒有了,自自然然通達一切善法,自自然然通達無上道。這個小團體,人人都能向著自然,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七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79




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

右段雙標彼國聖眾及剎土,勸諭往生。


末二句《淨影疏》曰:「
何不力勵為善求生,名『力為善』。

念道之』者,自然往生,名念『自然』也。」


又《會疏》曰:「
何不』二字,激勸之辭,即通二義。

有二種:
一、稱名念佛,是名善本。
二、廣行諸善,回向得生。

通二種:
念謂能念,
道謂所念。

亦有二:
一、彌陀本願,是名他力大道。不藉自力修善,一超直入,故名自然
二、三乘所證道,無為自然,性不造作,故亦名自然
雖互二義,正在初義。」

◎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2024年8月28日 星期三

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阿彌陀佛帶頭變現;每一個往生的人在極樂添磚添瓦|向內求就是求一心|你真的是佛:就叫阿彌陀佛|把真心找出來,真心用事就成佛|從容中道,心心不異,任運自持|淨空老法師

 


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阿彌陀佛帶頭變現;每一個往生的人在極樂添磚添瓦|向內求就是求一心|你真的是佛:就叫阿彌陀佛|把真心找出來,真心用事就成佛|從容中道,心心不異,任運自持|淨空老法師


◈向內求就是求一心
◇自性裡統統自己具足:別向外求;向內求
◇向內求就是求一心
◇一心不亂:一心就是自性本定
◈你真的是佛:就叫阿彌陀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為什麼不是佛?現在妄念在天天指揮你,叫你造業,變成凡夫
◇會變的是假的;真的從來沒變
◇你還真的是佛:就叫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自己

  自性裡統統自己具足,別向外求,向內求向內求就是求一心。本經修行的宗旨,一心不亂,一心就是自性本定。所以佛說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為什麼不是佛現在有了妄念,妄念在天天指揮你,叫你造業,變成凡夫了。其實呢?其實你還真的是佛,並沒有變,會變的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從來沒變。是什麼佛?說實實在在的話,就叫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自己

◇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此方即是淨土,極樂即是此方
◇你真正能夠身心清淨,宇宙就清淨,世界就美好
◈把真心找出來,真心用事就成佛
◇佛教教學最終極的目標,回歸自性,就叫成佛
◇把你的真心找出來,你用真心用事就成佛了
◇有生有滅,有染有淨,有善有惡:這都是妄心
◇真心裡頭,沒有善惡染淨、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怎麼把真心練出來?把這些虛妄、假的東西淘汰掉,放下就是

  這些年來,我們提倡三時繫念法事。《三時繫念》是元朝中峰禪師他編的,我們用了差不多有二十多年,我們其他的法會都沒有,就這麼一樣,專一。法本裡面,禪師有兩句話說得好,要記住,「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你看,這祖師說的,真話,不是假話。「此方即是淨土」,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即是此方。為什麼?你真正能夠身心清淨,宇宙就清淨,世界就美好。所以佛教我們,佛教教學最終極的目標,回歸自性,就叫成佛。成佛就是回歸自性,把你的真心找出來,你用真心用事(處事待人接物)就成佛了。你用妄心,還是有生有滅,有染有淨,有善有惡,這都是妄心真心裡頭沒有,沒有善惡,沒有染淨,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是真心。怎麼練?把真心練出來,把這些虛妄、假的東西淘汰掉,放下就是

(中略)

◈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
◇是阿彌陀佛自性變現;所有念佛人恭敬、真誠、嚮往的心變現出來的
◇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就全到這來了
◇阿彌陀佛帶頭變現;每一個往生的人在極樂添磚添瓦,把自己修行功德統統迴向到那邊,這麼成就的

  理論、修學的方法,要遵守的原則、效果,統統在這部經上,這部經是最好的說明書。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是阿彌陀佛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是所有的念佛人那種恭敬心、真誠心、嚮往的心變出來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就全到這來了阿彌陀佛帶頭,首先變現出來,每一個往生的人在極樂世界都是添磚添瓦,把自己修行功德統統迴向到那邊,這麼成就的,無比殊勝莊嚴。

◈這四個字一定要學:恭慎保持
◇恭敬;慎重;保守;執持
◇我當奉持,當即中住
◇恭者,敬也
◇慎者,謹也,誠也,靜也
◈安住中道,是真恭慎
◇一個妄念都沒有,這是真的恭慎
◇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它跟真心相應
◇禪宗看:念頭從哪來的?這一看念頭沒有了
◇叫你把心用在這上面;不要用在別的上:慢慢之後就能得定
◇妄念輕了:就是有進步
◇妄念沒了:就豁然大悟

  所以這四個字我們一定要學,恭,恭敬;慎,慎重,一點都不能隨便;保守;執持。我們看下面這一段,『恭慎保持』,「《漢譯》曰:我當奉持,當即中住」。「恭」是敬,「慎」是謹慎,是誠,也是安靜,靜的這個意思。「《漢譯》當即中住」,即刻就中住,這都是恭慎兩個字的真實義。「安住中道,是真恭慎」。恭敬到極處,心裡一個妄念都沒有,這是真的恭慎。這個意思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為什麼?它跟真心相應。一般人,我們細心觀察,觀察什麼?觀察念頭。念頭生起來,禪宗很多人用這個方法,看念頭,念頭從哪來的?這一看這個念頭沒有了,這個念頭到哪去了?叫你把心用在這上面,不要用在別的上,慢慢之後就能得定妄念輕了,妄念少了,這就是有進步。真正妄念沒有了就開悟,豁然大悟

◈心心不異謂之保
◇前個念頭跟後個念頭是一個念頭,你真的保持住了,這就是定
◇心心決定沒有相同的
◇心心就是念頭,前念滅後念生,它永遠不停,頻率很高

  「保持與保任同一保字」,佛家大乘經典裡面,保任用得最多,這個字的意思也很深。「宗門曰」,禪宗上說,「心心不異謂之保」。念頭,前個念頭跟後個念頭是一個念頭,這叫保,你真的保持住了,這就是定。為什麼?心心沒有相同的,決定沒有相同的。這個念頭極其微細,我們要知道,不知道這個話你不懂。心心就是念頭,前念滅後念生,它永遠不停,它停不住,而且速度非常的快,就是頻率很高。我們從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對話,我們就明白了。

(中略)

◈從容中道,心心不異,任運自持
◇持者,行持也,又執也(執持),即《漢譯》之奉持也
◇恭慎保持者,乃自然敬肅,從容中道,心心不異,任運自持也
◇從容中道,心心不異:這個難
◇我們是心心不一樣
◇不異就是心心相同,念念都是阿彌陀佛
◇前一念是阿彌陀佛,後一念接著阿彌陀佛,沒有雜念,沒有妄想
◇任運就是自然:自自然然不越軌,自自然然念念相續

  底下,我們看念老給我們做了個總結,「持者,行持也,又執也(執持),即《漢譯》之奉持也。故知恭慎保持者,乃自然敬肅,從容中道,心心不異,任運自持。」念老這個註解解釋得清楚,解釋得好,恭慎什麼意思,持,行持,執持,恭慎保持就是自然敬肅,沒有絲毫做作,已經養成習慣了。從容中道,心心不異,這個難我們是心心不一樣不異就是心心相同,就是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前一念是阿彌陀佛,後一念接著阿彌陀佛,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才叫心心不異。任運自持,任運就是自然的意思,自自然然不越軌,自自然然念念相續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63




「恭慎保持」。

《漢譯》曰:「我當奉持,當即中住。」

「恭」者,敬也。
「慎」者,謹也,誠也,靜也。

《漢譯》「當即中住」,即「恭慎」兩字之實義。
安住中道,是真恭慎。


「保持」與「保任」同一保字,

宗門曰:「心心不異謂之保。」

「持」者,行持也,又執也,即《漢譯》之「奉持」也。


故知恭慎保持者,
自然敬肅,從容中道,
心心不異,任運自持也。

◎ 至心精進第五



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極樂世界好人好事|做好人、行好事:跟它的標準相應,往生決定有分|往生不難:你本來是佛|究竟圓滿的智慧叫佛:每一個眾生都有|放下妄想雜念、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我們跟佛一天比一天接近|淨空老法師

 


極樂世界好人好事|做好人、行好事:跟它的標準相應,往生決定有分|往生不難:你本來是佛|究竟圓滿的智慧叫佛:每一個眾生都有|放下妄想雜念、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我們跟佛一天比一天接近|淨空老法師


◈極樂為什麼那麼好?彌陀天天教
◇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
◇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天天教
◇到極樂的人,都聽阿彌陀佛的話
◇聽話才往生;不聽話的人不能往生
◈極樂都是好人;心行不善去不了
◇極樂可以用四個字解釋:好人好事,都是好人
◇心行不善的去不了
◇要想往生,要做好人、行好事:跟它的標準相應
◈往生不難:你本來是佛
◇往生決定有分,一點都不難
◇你本來是佛,所以不難;你本來不是佛,就難了

  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天天教到那個地方去的人,都聽阿彌陀佛的話,是聽話才往生,不聽話的人不能往生,他去不了。所以極樂世界可以用四個字來解釋,「好人好事」,都是好人心行不善的去不了。我們今天要想往生極樂世界,記住,那個世界是好人好事,我們要做好人,我們要行好事,要能跟它的標準相應,往生決定有分,一點都不難。為什麼不難?因為你本來是佛,所以不難,你本來不是佛就難了。本來是佛,這個我們要記住,我們要有信心,不能有絲毫懷疑。

◇究竟圓滿的智慧叫做佛:究竟圓滿的智慧,每一個眾生都有
◇畜生、餓鬼、墮在地獄還有,它並沒有消失掉:它不生不滅
◇無論在哪一道都沒關係;總有一天他覺悟,他回頭,他就成佛
◈看破放下:跟佛一天比一天接近
◇看破就是明瞭,讀這個經幫助我們明瞭;明瞭之後放下
◇放下妄想雜念、名聞利養、貪瞋痴慢:我們跟佛一天比一天接近
◇到一定的程度,阿彌陀佛來給你報信

  佛是什麼?佛是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叫做佛。而究竟圓滿的智慧是每一個眾生都有,不但人有,畜生也有,餓鬼也有,墮在地獄還有,它並沒有消失掉,為什麼?它不生不滅無論在哪一道都沒關係,總有一天他覺悟,他回頭,他就成佛。這是我們可以斷言的,沒有絲毫懷疑。所以要認真,要努力。最重要,看破就是明瞭,讀這個經幫助我們明瞭,明瞭之後放下放下妄想,放下雜念,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我們跟佛一天比一天接近到一定的程度,阿彌陀佛來通知你,給你報信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63



2024年8月26日 星期一

我們預先怎麼設計:那是你的幻想|我們設計得再好;客觀環境有時候不許可|既然不是預想得到的,就要在因上下功夫:種善因,化解災難、趨吉避凶|業因果報是真的|淨空老法師

 


我們預先怎麼設計:那是你的幻想|我們設計得再好;客觀環境有時候不許可|既然不是預想得到的,就要在因上下功夫:種善因,化解災難、趨吉避凶|業因果報是真的|淨空老法師


◈自在所作,不為預計
◇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
◇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成佛的時候果德展現出來了,不是自己預先能設計的:統統是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預先怎麼設計:那是你的幻想
◇我們預先怎麼設計:那是你的幻想
◇我們設計得再好;客觀環境有時候不許可:有些不是人為的,自然災害
◇既然不是預想得到的,就要在因上下功夫:種善因,化解災難、趨吉避凶

  這個我們看了之後,都要好好記在心裡。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成佛的時候各自得之,果德展現出來了。自在所作,不為預計,不是自己預先能設計的,統統是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所以,這两句話也要記住,我們預先怎麼設計設計,那是你的幻想業因果報是真的我們設計得再好,客觀環境有時候不許可,有些客觀環境不是人為的,就是自然災害,這都不是預想得到的。這些事情在我們現實社會當中時時可以看到,那是人預先想到的?不是的。既然不是的,我們就要在因上下功夫,種善因,才能夠化解災難,趨吉避凶

◈通達佛法真愛自己;不通達糟蹋自己
◇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
◇用妄心是輪迴心
◇阿賴耶,八識五十一心所,你用得好、用得善,四聖果報,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的佛,出不了十法界
◇用得不善,那就是六道三途
◇全是自作自受;於任何人都沒有關係
◇真正通達佛法的人真愛自己;不通達的糟蹋自己
◇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經典的教誨相違背:這是不善因,不善因感不善果

  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用妄心,妄心是輪迴心,這個一定要知道。妄心就是阿賴耶,八識五十一心所,你用這個東西,用得好、用得正、用得純、用得善,是四聖果報,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出不了十法界;如果用得不善,那就是六道三途全是自作自受,於任何人都沒有關係,這不可以不知道。所以真正通達佛法的人自愛,真愛自己,不通達的糟蹋自己,因為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經典的教誨是相違背的,這是不善的因,不善因感不善果,這肯定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七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78



2024年8月25日 星期日

如果真能鐵下心來,一切就不難了|輪迴的心死了;往生的心就能決定了:這樣修淨業的力量就會很大|這事不在於修法有多難,而是在於你的心能不能斷定下來|心磨磨蹭蹭、狐疑不信,那確實是非常難的|自了法師

 


如果真能鐵下心來,一切就不難了|輪迴的心死了;往生的心就能決定了:這樣修淨業的力量就會很大|這事不在於修法有多難,而是在於你的心能不能斷定下來|心磨磨蹭蹭、狐疑不信,那確實是非常難的|自了法師


◈根除貪戀輪迴之心

  (四)根除貪戀輪迴之心

◇不具備出離心,不認為有漏法都是純一苦性,就會仍然貪戀輪迴、愛重娑婆
◇遇到世間的悅意事物,魂就會被它勾走,心立即陷入其中
◇新鮮事物層出不窮,處處都有引誘;對於輪迴的苦,了解又不夠深刻
◇沒有斷除對世間的貪愛,你的心自然不會有對治貪著世間的力量
◇一出現什麼新鮮的景象,心馬上被牽進去。隨之產生新的計畫、新的追求:我要擁有、以那種方式生活

  如果不具備出離心,不認為有漏法都是純一的苦性,就會仍然非常貪戀輪迴,愛重娑婆世界。這樣一來,只要遇到世間的悅意事物,你的魂就會被它勾走,心立即就會陷入其中。但是,這個世界上的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生活之中處處都有引誘你的境界出現。而你對於輪迴的苦,了解得又不夠深刻沒有斷除對世間的貪愛,那麼你的心自然不會有對治貪著世間的力量。這樣的結果就是,一出現什麼新鮮的景象,你的心馬上會被牽進去。然後隨之就會產生很多新的計畫,新的追求。認為我要擁有這樣的東西,以那種方式來生活等等。

◈再怎麼款式新穎,不就是幾塊布
◇追求新鮮事物:無非是消磨光陰、精力而已
◇它只能騙到愚蠢的人;騙不了有智慧的人
◇各種事物不斷的翻新;但實際上就那麼一點東西,本質都是一樣的,根本不值得去追求
◇衣服只要出現新的流行款式,再貴也要買到:這就是典型的貪心
◇再怎麼款式新穎,不過就是幾塊布;再往下看就是一堆線;線的微塵;再往下看什麼都沒有了
◇這一點你看穿了,對你就沒有誘惑力了
◇管它有千般花樣、萬種款式,再怎麼推陳出新,你心裡很清楚:就那麼一回事

  其實,追求那些新鮮事物,無非是消磨光陰和精力而已它只能騙到一些愚蠢的人,根本騙不了有智慧的人。雖然這個時代變化得非常快,各種事物都在不斷的翻新。但是,實際上就那麼一點東西,本質都是一樣的,根本不值得去追求。打比方說,有的年輕人喜歡買衣服,只要出現新的流行款式,再貴也要買到。雖然未必特別適合自己,但是心裡就是喜歡,這就是典型的貪心。其實,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稍微有點智慧,就能一眼看穿:再怎麼款式新穎,穿上後顯得氣質優雅的衣服,不過就是幾塊布裁出來的;再往下看就是一堆線;繼續觀察一下,只有一些線的微塵;再往下看就什麼都沒有了這一點你看穿了,所有的衣服,對你就沒有誘惑力了管它有千般花樣、萬種款式,再怎麼推陳出新,變換花樣,你心裡也很清楚,就那麼一回事

◇飲食、手機、電腦、影視、房子、車子等等都是一樣的,本質極其簡單;只是現在的人太愚痴,不斷的被新鮮境緣所誘騙,每一次出現都想得到它
◇人們就在這毫無實義當中,消耗了時間精力,浪費了暇滿人身;到頭來還要繼續輪迴,沒辦法往生
◈出離心:成為純粹的解脫道行者
◇具有看破的智慧非常緊要
◇只有對輪迴毫不貪戀的出離心,才能使你成為一個純粹的解脫道行者,才能不把精力分散到各種無意義的世間雜事裡面,也才有希望成辦往生的清淨資糧

  像這樣,其他什麼飲食、電器、手機、電腦、歌曲、影視、房子、車子等等都是一樣的,本質極其簡單。只是現在的人太愚痴、太迷惑,不斷的被這些新鮮的境緣所誘騙,每一次出現都想得到它。因此,人們就在這毫無實義當中,消耗了時間和精力,浪費了暇滿人身。到頭來還要繼續輪迴,沒辦法往生。所以說,具有看破的智慧非常緊要。因為只有對輪迴毫不貪戀的出離心,才能使你成為一個純粹的解脫道行者,才能不把精力分散到各種無意義的世間雜事裡面,也才有希望成辦往生的清淨資糧

◈只知小事;不知大義:見識短淺
◇我們的精力、時間都很有限;世間上的事情又有那麼多:必須把握好最重要的事
◇只知道小事、輪迴裡的事很重要;不知道什麼是大義:見識太短淺的表現
◈確定往生、解脫是大義
◇確定往生、解脫是大義,然後把主要精力用在成辦淨業資糧上面:最終會凝結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牽引你成功往生
◇當你真正上路了,做這件事比做世間的事要容易
◇只要有心發起信願,有口能夠念佛,不必要外在各種複雜的東西,就可以修行
◇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可以修

  我們的精力、時間都很有限,世間上的事情又有那麼多,這樣就必須把握好最重要的事。很多人只知道小事、輪迴裡的事很重要,不知道什麼是大義,這就是見識太短淺的表現。如果你心裡能夠確定往生、解脫是大義,然後把主要精力用在成辦淨業資糧上面,最終一定會凝結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牽引你成功往生。而且,當你真正上路了,做這件事比做世間的事要容易。因為你只要有心發起信願,有口能夠念佛,不必要外在各種複雜的東西,就可以修行。而且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可以修

◈真能鐵下心來,一切就不難了
◇這事不在於修法有多難,而是在於你的心能不能斷定下來
◇心磨磨蹭蹭、狐疑不信,那確實是非常難的
◇如果真能鐵下心來,一切就不難了
◇一旦心死了,就會有很大的力量
◇輪迴的心死了;往生的心就能決定了:這樣修淨業的力量就會很大

  所以說,這事不在於修法有多難,而是在於你的心能不能斷定下來。如果你的心磨磨蹭蹭、狐疑不信,那確實是非常難的。如果你真正能夠鐵下這分心來,一切就不難了。因為人一旦心死了,就會有很大的力量。也就是輪迴的心死了,往生的心就能真正決定、痛切了,這樣修淨業的力量就會很大

◈厭則娑婆永隔;欣則淨土常居
◇須知入淨土之緣起,出娑婆之本末
◇要知道往生極樂淨土,出離娑婆穢土的根本因緣是什麼
◇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彌陀淨土不可輕而不欣:厭則娑婆永隔;欣則淨土常居
◇不能有貪戀輪迴之心,否則就生不起厭離;不可不重視極樂淨土,否則就生不起欣求
◇對娑婆世界生起厭離心,斷除貪戀輪迴的心;對極樂國土生起欣求心,斷定求往生的心:就可以永遠超出生死輪迴,住於清淨佛土當中

  善導大師在《般舟讚》裡講到:「須知入淨土之緣起,出娑婆之本末。」也就是說,我們要知道往生極樂淨土,出離娑婆穢土的根本因緣是什麼。大師又說:「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彌陀淨土不可輕而不欣。厭則娑婆永隔,欣則淨土常居。」意思就是,我們對於生死輪迴不能有貪戀之心,否則就生不起厭離心,沒辦法從中解脫。而且心裡不可以不重視極樂淨土,否則就生不起欣求的意樂。如果能夠對娑婆世界生起厭離心,斷除貪戀輪迴的心;並且對極樂國土生起欣求心,斷定求往生的心,那麼就可以永遠超出生死輪迴,住於清淨佛土當中

◈世間法逐步擺脫;往生道節節推進
◇現在講的就是普通大眾真正踏上淨業修行之路的最低條件
◇對於世間法要逐步擺脫;對於往生之道要節節推進:這樣才能有一個切實的修行
◇天天口頭文章;一點修行、淨業的內涵都沒有:這怎麼可能往生?
◈把心改好,稍微轉入到修行當中
◇淨業的內涵:在信願的基礎上一心念佛,這才是往生的正因
◇跟它相違的:貪戀輪迴、散亂放逸、不夠專心等等,都要徹底斷除
◇現在就要開始改掉自己心上的毛病
◇說一千道一萬,都是希望你能夠把心改好,能夠稍微轉入到修行當中:這樣往生、解脫才有希望
◇說得再好;做不到也沒有大的意義
◇從現在開始,以智慧看破世間的享樂,確定好目標——往生極樂世界:一心一意、全力以赴,修集淨業資糧
◇只要肯在這方面下大的功夫,即生往生就很有希望

  總而言之,我們現在講的就是普通大眾真正踏上淨業修行之路的最低條件。那就是對於世間法要逐步擺脫,對於往生之道要節節推進,這樣才能有一個切實的修行。否則,天天做口頭文章,紙上談兵,落到實處的時候,一點修行也沒有,一點淨業的內涵都沒有,這樣怎麼可能往生淨業的內涵就是在信願的基礎上一心念佛,這才是往生的正因跟它相違的貪戀輪迴的心,散亂放逸的心,精力分散、不夠專心等等,都要徹底斷除。所以,每個人在這些方面都要警醒,頭腦要冷靜。現在就要開始改掉自己心上的毛病,這是最重要的。我們說一千道一萬,都是希望你能夠把自己的心改好,能夠稍微有一些轉入到修行當中,這樣往生、解脫才有希望。否則說得再好,自己做不到也沒有大的意義。所以最遲也要從現在開始,以智慧看破世間的享樂,確定好目標——往生極樂世界,之後一心一意、全力以赴的修集淨業資糧只要肯在這方面下大的功夫,即生往生就很有希望了。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二一七集 自了法師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2-0217



2024年8月24日 星期六

心思散漫,修量太少|認為自己修行很好、很精進:盲目樂觀而已|大多數時間都忙碌世間瑣事,心完全散在欲塵當中|每天能堅持一堂功課都很困難|讓心真正安住下來,長時間的保持清淨,處在修法的狀態當中|自了法師

 


心思散漫,修量太少|認為自己修行很好、很精進:盲目樂觀而已|大多數時間都忙碌世間瑣事,心完全散在欲塵當中|每天能堅持一堂功課都很困難|讓心真正安住下來,長時間的保持清淨,處在修法的狀態當中|自了法師


◈心思散漫,修量太少

  (二)心思散漫,修量太少

◇還有一種很嚴重的問題:修行時間太短,修行的量太少

  還有一種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修行的時間太短,修行的量太少

◈心完全散在欲塵當中
◇現在人往往認為自己修行很好,稍微做一點善法就覺得很精進:實際上這只是盲目樂觀而已
◇大多數時間都忙碌世間瑣事,心完全散在欲塵當中
◇現在的情況是很糟糕的:每天能堅持一堂功課都很困難
◇大家普遍比較喜歡聽法,因為聽法主要依靠他力來獲得了解
◇即使不是特別用心、專注,一堂課下來也會感覺懂得不少法義,感覺很不錯
◇但是,讓心真正安住下來,長時間的保持清淨,處在修法的狀態當中,就很困難了
◇甚至在一天當中,心很專注的念幾句佛號都做不到
◇很多人身上有的,嚴重的散亂病:心完全處在散漫當中

  現在的人往往認為自己修行很好,稍微做一點善法就覺得自己很精進。但實際上這只是盲目樂觀而已。仔細觀察,大多數時間都用於忙碌世間瑣事,心完全散在欲塵當中。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很糟糕的。不說其他方面,像今天新一代的人,每天能堅持一堂功課都很困難大家普遍比較喜歡聽法,因為聽法主要依靠他力來獲得了解,自己只要帶著耳朵就可以了。即使不是特別用心、專注,一堂課下來也會感覺懂得不少法義,感覺很不錯但是,讓心真正安住下來,長時間的保持清淨,處在修法的狀態當中,就很困難了甚至在一天當中,心很專注的念幾句佛號都做不到。這就是很多人身上有的嚴重的散亂病,心完全處在散漫當中

◇這樣按照臨終業力輕重做衡量,當然是很難往生
◇因為平生大部分的時間、精力,都用在造輪迴業上面
◈帶業往生:起碼心的方向已經轉變
◇雖然可以帶業往生;但是必須在知道西方淨土、念佛法門之後有悔悟之心:起碼心的方向已經轉變了,真心想改好,知道以念佛、往生為重,這樣才有希望帶業往生
◇明明知道要念佛;內心就是絲毫不肯回轉
◇一生幾萬天當中,分分秒秒、剎那不斷的造很多轉生輪迴的業:這樣還想憑空往生,就很困難
◇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必須引起警惕

  這樣來看,按照臨終時的業力輕重做衡量,當然是很難往生。因為平生大部分的時間、精力都用在造輪迴業上面。之前也說過,雖然可以帶業往生,但是必須在知道西方淨土,懂得念佛法門之後有悔悟之心。起碼心的方向已經轉變了,真心想改好,知道以念佛、往生為重,這樣才有希望帶業往生。否則明明知道要念佛,內心就是絲毫不肯回轉。在一生幾萬天當中,分分秒秒、剎那不斷的造很多轉生輪迴的業。這樣還想憑空往生,就很困難。所以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對此,大家必須引起警惕

◈真修行人怎樣斷除瑣事、晝夜精進
◇懷玉法師,一生常坐不臥,誦《阿彌陀經》三十萬遍,每天念佛五萬聲
◇寶相法師,每天誦《阿彌陀經》七遍,念佛六萬聲
◇道綽大師,每天念佛七萬聲
◇思照法師,每天四更起床念佛,三十年如一日
◇省庵大師,二十四歲受具足戒後,一生日中一食、夜不倒單。每天日課分為二十分,十分念佛,九分作觀,一分禮懺。晚年每天念佛十萬聲

  我們可以看看,過去真心修行的人是怎樣斷除瑣事,晝夜精進的。譬如唐朝的懷玉法師,一生之中常坐不臥,誦《阿彌陀經》三十萬遍,每天念佛號五萬聲寶相法師每天誦《阿彌陀經》七遍,念佛號六萬聲道綽大師每天念佛號七萬聲。宋朝的思照法師,每天四更時起床(凌晨一至三點)開始念佛,三十年如一日。清朝的省庵大師(蓮宗十一祖),自從他二十四歲受具足戒後,一生當中日中一食,夜不倒單。他把每天的日課分為二十分,其中十分念佛,九分作觀,一分禮懺。到晚年的時候,每天念佛號十萬聲

◇王古居士,平生精勤念佛,手裡念珠從沒離開過。行住坐臥都是修淨土觀行,從未間斷
◇朱綱居士,每天念佛三萬聲,十五年不間斷
◇陸氏,每天修一會禮懺,念佛一萬聲,這樣修行三十年
◇陳氏,經常受持齋戒,並且以念誦、坐禪為樂。一生念誦《法華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各五千部,同時不間斷念佛
◈修行時間很多,淨業很重
◇即使處在世俗生活裡面,但他們心裡把念佛、往生看得非常重,完全做到抓緊時間修淨業,一有機會就念佛
◇所以他們一生當中修行時間很多,淨業就很重。到臨終時都往生

  不僅過去的出家人是如此的精進,包括居士也非常精進的念佛。譬如宋朝的王古居士,平生精勤念佛,手裡的念珠從來沒離開過。行住坐臥當中都是修淨土觀行,從未間斷。明朝的朱綱居士,每天念佛號三萬聲,十五年不間斷(之後就往生了)。宋朝的善女人陸氏,每天修完一會禮懺,就念佛號一萬聲,這樣修行了三十年。善女人陳氏,經常受持齋戒,並且以念誦、坐禪為樂。一生當中念誦《法華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各五千部,同時不間斷念佛。像這些古時的居士們,即使處在世俗生活裡面,但是他們心裡確實把念佛、往生看得非常重,完全做到了抓緊時間修淨業,一有機會就念佛所以他們一生當中修行的時間也很多,淨業就很重。到臨終時都往生了(以上公案全部出自《淨土聖賢錄》)。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二一七集 自了法師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2-0217

沒有真實到量的出離心,不可能有真實信願|遇到不如意,偶爾對娑婆產生一點厭離:這種出離心根本不合格|事情有所好轉,又一頭扎進世間法|根本沒有通過聞思,對輪迴、解脫產生正確了解,樂顛倒執仍然存在|自了法師

 


沒有真實到量的出離心,不可能有真實信願|遇到不如意,偶爾對娑婆產生一點厭離:這種出離心根本不合格|事情有所好轉,又一頭扎進世間法|根本沒有通過聞思,對輪迴、解脫產生正確了解,樂顛倒執仍然存在|自了法師


  五、往生的最低條件是具有真信切願

◈把不符合真信切願的情況找出來
◇往生的最低條件是具有真信切願
◇我們現在不是談很高的修證,就是著重在能往生的最低條件;但對很多人來說,仍然還沒達到
◇我們現在就把跟這個最低條件不符合的情況找出來、糾正過來,以免臨終時出錯

  往生的最低條件是具有真信切願。如果沒這個條件,想在這一生順利往生極樂世界就很困難。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不是談很高的修證,就是著重在講能夠往生的最低條件。但這對很多人來說,仍然還沒達到我們現在就把跟這個最低條件不符合的情況找出來,然後糾正過來,以免臨終時出錯

◈最嚴重的問題:出離心
◇愛著世間,無出離心

  (一)愛著世間,無出離心

◇最嚴重的問題:出離心

  首先,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前幾堂課一再強調的出離心

◇很多人非常貪著輪迴裡的人事物,根本生不起出離心
◇心已深深扎在現世法的淤泥裡;生不起一念脫離出去的心
◇心甘情願沉溺在欲海當中,對輪迴是那麼死心塌地:證明自己跟三界,尤其是轉生欲界的因緣相當深重

  很多人內心當中非常貪著輪迴裡的人、事、物等等,根本生不起出離心。也就是說,心已經深深的扎在現世法的淤泥裡面,生不起一念想要從中脫離出去的心心甘情願的沉溺在這樣的欲海當中,根本不願意出離。對輪迴世間是那麼的死心塌地。這完全能夠證明自己跟三界的因緣非常深,尤其是轉生欲界的因緣相當深重

◈這種出離心根本不合格
◇即使依靠三寶加持;生活中遇到不如意,偶爾對娑婆產生一點厭離:這種出離心根本不合格
◇凡夫的心很不穩定,遇到外緣很容易變化
◇遇到逆緣可能會一時衝動,想要解脫輪迴、往生極樂
◇事情有所好轉、那股失望勁過去,又會滿腔熱情的一頭扎進世間法當中
◇根本沒有通過聞思,對輪迴、解脫產生正確了解,樂顛倒執仍然存在:這根本不是真實的出離心

  即使依靠一些因緣偶爾生起一點出離心,譬如三寶的加持,生活中遇到一些違緣、不如意的事等等。偶爾對娑婆世界產生一點厭離,想要出離輪迴。但這種「出離心」根本不合格凡夫的心很不穩定,遇到外緣很容易變化遇到一些家庭、工作,或者自身出現的逆緣時,心裡對於一些人、事等等很失望,可能會一時衝動,在一種情緒的狀態下,想要解脫輪迴,往生極樂世界。但是沒過幾天,事情有所好轉,或者那股失望勁過去了,也就慢慢淡忘了出離輪迴這件事,又會滿腔熱情的一頭扎進世間法當中。因為根本沒有通過聞思對輪迴、解脫產生過正確的了解,心裡的樂顛倒執仍然存在這根本不是真實的出離心

◈一天中任何事都以出離心攝持
◇雖然通過聞思,對於娑婆、極樂的功德、過失有所了解;但是串習的力量不夠,不能持續的發生作用
◇在一天當中,做任何事情都以出離心來攝持:這一點根本做不到;甚至一個小時中將出離心貫徹起來也做不到
◇這種情況下,往生也很困難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雖然通過聞思,對於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的功德和過失,心裡有所了解。但是串習的力量不夠,不能持續的發生作用。譬如在一天當中,做任何事情都以出離心來攝持這一點根本做不到;甚至在一個小時當中將出離心貫徹起來,也做不到。這樣程度又輕,時間又這麼短暫,這種情況下,往生也很困難

◈出離心:若非此心,不成始行
◇信願的內涵就是出離心
◇沒有生起真實到量的出離心,根本不可能有真實的信願
◇諸佛愍此眾生,以願行功,取清淨土,令起欣慕,作受生因;以苦切言,說垢穢相,令其厭惡,成出離心:若非此心,不成始行
◇以大願大行的功德建立清淨佛土,使眾生生起欣慕嚮往
◇苦口婆心宣說輪迴染污、痛苦的相,讓眾生厭惡輪迴,發起真實的出離心
◇如果沒有出離心,就沒辦法真正行持往生淨土的清淨法行
◈非厭離捨此無由;不欣求生彼無分
◇故非厭離,捨此無由;不起欣求,生彼無分
◇如果沒有厭離生死輪迴的出離心;根本不可能對清淨佛土生起欣求之心,也就不可能往生了
◇如果你心裡還存在那些情況,就要趕緊對治,否則就很難有希望在臨終時往生極樂
◈生出離心唯一方便:看清輪迴染污相
◇生出離心的唯一方便:看清輪迴的染污相
◇對於輪迴痛苦、染污等的真相,心裡完全斷定,才會生起真實求生極樂世界的切願

  這樣看來,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前幾堂課我也再三強調過,信願的內涵就是出離心。如果沒有生起真實到量的出離心,根本不可能有真實的信願。對於這個問題,宋朝的知禮大師曾經非常明確的講到:「諸佛愍此眾生,以願行功,取清淨土,令起欣慕,作受生因。以苦切言,說垢穢相,令其厭惡,成出離心。若非此心,不成始行。」意思就是,諸佛哀愍一切眾生的緣故,以大願大行的功德建立清淨佛土,使眾生生起欣慕嚮往。而且苦口婆心對眾生宣說輪迴染污、痛苦的相,就是為了讓眾生厭惡輪迴,發起真實的出離心。因為如果沒有出離心,就沒辦法真正行持往生淨土的清淨法行。大師又說:「故非厭離,捨此無由;不起欣求,生彼無分。」這就是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厭離生死輪迴的出離心,捨棄這種心,根本不可能對清淨佛土生起欣求之心,也就不可能往生了。所以說,如果你心裡還存在前面講的那些情況,就要趕緊對治,儘快解決,否則就很難有希望在臨終時往生極樂世界。而且這裡已經講得很清楚了,生出離心的唯一方便就是看清輪迴的染污相對於輪迴痛苦、染污等的真相,心裡完全斷定,才會生起真實求生極樂世界的切願

◈想往生,第一關就是出離心
◇真想往生,要面對的第一關就是出離心
◇目前要努力的發起、增長出離心
◈對娑婆深深厭離;對極樂深心嚮往
◇一定要對娑婆生起深深的厭離;對極樂生起深心的嚮往
◇有這樣真實到量的出離心,到臨終時,才能直接往生極樂

  所以,如果我們真想往生,現在要面對的第一關就是出離心。也就是目前要努力的發起、增長出離心。配合在往生極樂世界方面,就是一定要對於這個娑婆世界生起深深的厭離,對極樂世界生起深心的嚮往有這樣真實到量的出離心,到臨終的時候,才能直接往生極樂世界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 第二一七集 自了法師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2-0217



2024年8月22日 星期四

聰明人:不著急眼前的利益;重視來世的利益,要積功累德|現在很多人不相信有來世,所以他得到的地位、財富,一定要在這一生把它享受掉|往往享受還透支,福報不等壽命到就用光了:祿盡人亡|淨空老法師

 


聰明人:不著急眼前的利益;重視來世的利益,要積功累德|現在很多人不相信有來世,所以他得到的地位、財富,一定要在這一生把它享受掉|往往享受還透支,福報不等壽命到就用光了:祿盡人亡|淨空老法師


◈現在有多大的心;成佛就有多大的光
◇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
◇你現在有多大的心;你成佛就有多大的光
◇你有多大的智慧,跟你的心量成正比例
◇真心遍法界虛空界;有大小是我們的妄心
◈聰明人:重視來世的利益
◇妄心心量很小:只為自己眼前的利益;不知道來世的利益
◇聰明人:不著急眼前的利益;重視來世的利益,要積功累德
◇積累功德五到十世,果報是世間大富大貴、帝王將相
◇現在很多人不相信有來世,所以他得到的地位、財富,一定要在這一生把它享受掉
◇古人懂得修積,來世好
◈不懂積福,還透支:祿盡人亡
◇現在人不懂得積福,往往享受還透支,福報不等壽命到就用光了:祿盡人亡
◇還有壽命;但是福報享盡了:不知道惜福,就提早過世了

  「本經《光明遍照品》曰: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這個光的大小從這個地方看,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你說這句重不重要?到你自己成佛的時候你的光有多大,你就要想到,你現在有多大的心你就有多大的光,光也表智慧,你有多大的智慧,跟你的心量成正比例。我們的真心遍法界虛空界,有大小是我們的妄心,妄心心量很小,只為自己眼前的利益,不知道來世的利益。如果是聰明人,他不著急眼前的利益,他重視來世的利益,要積功累德。中國古人有說,生生世世積累功德,五世到十世,果報是世間大富大貴、帝王將相。他不是我這一生修這一生就享受掉,那來生就沒有了,他要累積。現在人不相信,現在人很多人不相信有來世,那就沒法子。所以他得到的地位、得到的財富,一定要在這一生當中把它享受掉,不相信有來世。古人相信,所以古人懂得修積,來世好現在人不懂得積福,往往享受還透支,超過自己所修的這點福報,超過了,所以福報很快,不等壽命到的時候他就用光了。用光怎麼辦?古諺語有句話說祿盡人亡,他還有壽命,但是他的福報享盡了,他不知道惜福,他就提早過世了

◈一定要惜福
◇賢公一粒米飯掉在地下,都把它撿起來洗乾淨吃下去
◇唐太宗一根麵條掉到靴子裡,他撿起來吃掉,上帝給他延壽二十年
◇這麼小小事他都愛惜,就曉得他會愛惜人民,這是個好皇帝
◇這只是故事,未必當真;但是意思很好,是正確的
◇人一定要惜福,幹什麼都不可以過分
◇阿彌陀佛心量大,又懂得惜福,所以他的累積,絕勝諸佛

  這種人現在在這個社會上很多,我們看到了,我們有高度的警覺心,能不能學他?不可以,一定要惜福。你看海賢老和尚一粒米飯掉在桌子上,掉在地下,都把它撿起來,用水把它沖乾淨,吃下去,為什麼?惜福。他還講了兩個惜福的故事,很有味道。講唐太宗,晚上半夜的時候餓了,叫煮一點點心送給他,有一根麵條掉到靴子裡面,他把它撿起來吃掉,上帝給他延壽二十年。這皇上,他能這麼小小事他都愛惜,就曉得他會愛惜人民,這是個好皇帝。連這一點東西都不糟蹋,一根麵條都看得那麼寶貴,延壽二十年。老和尚說得很妙,最後告訴他,這只是故事,未必當真,但是意思很好,是正確的,沒有錯誤。人一定要惜福,幹什麼都不可以過分阿彌陀佛心量大,又懂得惜福,所以他的累積,累積到什麼程度?絕勝諸佛,一切諸佛都不能跟他相比。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七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78



2024年8月21日 星期三

帶業往生:帶舊業不帶新業|我現在還造業:不能往生|把造業念頭徹底放下,那一剎那就是往生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常常放在心上口上,幫助我們放下|凡是放不下,就是沒看破|淨空老法師

 


帶業往生:帶舊業不帶新業|我現在還造業:不能往生|把造業念頭徹底放下,那一剎那就是往生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常常放在心上口上,幫助我們放下|凡是放不下,就是沒看破|淨空老法師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帶業往生,帶舊業不帶新業
◇我現在還造業,能往生嗎?不能
◇把造業這個念頭徹底放下,那一剎那就是往生的時候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一念相應就往生了
◇我們無法體會到一念;我們體驗我們自己的一念
◈放不下就是沒看破;看破肯定放下
◇要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常常放在心上、念在口上,讓它養成習慣,幫助我們放下
◇凡是放不下,就是你沒看破;看破肯定放下
◇煩惱障重,從放下下手;所知障重,從看破下手
◇我們畢竟還是煩惱障超過所知障,所以我們下手從放下
◇放下離不開看破;看破離不開放下
◇看破如果沒有放下,不能向上提升;要想往上提升,一定要靠放下

  帶業往生,帶舊業不帶新業我現在還造業,能往生嗎?不能把造業這個念頭徹底放下,那一剎那就是往生的時候。這一剎那沒法子說,只好這樣說法,實際上?實際上是一念,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一念,這一念相應就往生了我們今天無法體會到一念,這個沒有關係,我們體驗我們自己的一念。其實我們自己一念裡面,總是千百兆分之一秒的累積我們才有感覺,如果不是這麼多的念頭累積起來,我們不能覺察,這個道理不難懂。最重要的,要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金剛經》上這幾句重要的經文,常常放在心上,念在口上,讓它養成習慣,為什麼?幫助我們放下凡是放不下,就是你沒看破,看破肯定放下煩惱障重的人要從放下下手,所知障重的人從看破下手我們這兩種障畢竟還是煩惱障超過所知障,所以我們下手的方法從放下。這兩個離不開,放下離不開看破,看破離不開放下看破如果沒有放下,不能向上提升,要想往上提升,一定要靠放下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七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78



2024年8月20日 星期二

修學不能成就第一個因素:你不能忍|學習的心態:真誠恭敬|學業是附帶的;德行是第一|聽經之前先看參考資料;再聽老師講|聽講就是專注去聽;用不著寫筆記|今年寫的;明年境界提升了:浪費時間、分心|淨空老法師

 


修學不能成就第一個因素:你不能忍|學習的心態:真誠恭敬|學業是附帶的;德行是第一|聽經之前先看參考資料;再聽老師講|聽講就是專注去聽;用不著寫筆記|今年寫的;明年境界提升了:浪費時間、分心|淨空老法師


◈一切法得成於忍
◇法藏菩薩滿足諸忍,故云忍力成就
◇一切法得成於忍
◇修學不能成就第一個因素:你不能忍
◇早年我求學,遭遇的逆緣很多:不忍就不能成就
◇別人輕視、毀謗、侮辱你,都要接受
◇不接受,發個脾氣,離開了,學習的機緣就斷掉
◇只要老師沒讓我走;任何人給我苦難我都接受,我決定不走
◇學成我自然會走;沒學成我不走
◇在台中住滿十年,最後學了一部《華嚴經》我才離開
◇成就是很大的忍耐

  「法藏菩薩滿足諸忍,故云忍力成就」。念老在這一段裡頭把十忍節錄下來,提供給我們做參考,這他老人家的苦心。因為佛在經上說過「一切法得成於忍」,修學不能成就,第一個因素就是你不能忍早年我在台中求學,遭遇的逆緣很多,不忍就不能成就。環境再惡劣,別人輕視你、毀謗你、侮辱你,都要接受。要是不接受,發個脾氣,離開了,我們學習的機緣就斷掉。到哪裡去學,到哪裡去再找一個像李老師這樣的老師,找不到了。縱然有,他不肯教你,得老師肯教。所以我在台中當時,幾個關心我的、照顧我的人,我給他表態,只要李老師沒有讓我走,任何人給我苦難我都接受,我決定不走,我要是學成我自然會走,我沒有學成我不走。我在台中住滿十年,最後學了一部《華嚴經》我才離開。離開,我在台北講《華嚴經》,第一次,我記得那ㄧ年是民國六十年,我在台北第一次講《華嚴》。所以這個成就是很大的忍耐

◈學習的心態:真誠恭敬
◇學業是附帶的;德行是第一
◇所有障難我都感恩:他們在考驗我,我每ㄧ關都順利通過
◈聽ㄧ堂經,準備十個小時
◇老師ㄧ個星期四個小時,對我來講非常適合:我統統能把所學的東西消化掉

  學習的心態,真誠恭敬學業是附帶的,德行是第一所有這些障難我都感恩,為什麼?他們在考驗我,我是每ㄧ關都順利通過。我也看很多同學,有人到台中來親近李老師,老師一個星期上一堂課,ㄧ個星期講ㄧ天經,換句話說,佛教正規的活動兩次。講經是兩個小時,兩個小時有翻譯,實際上是一個小時,教學ㄧ個星期一次,三個小時。換句話說,ㄧ個星期佛學課程實際上是四個小時。有很多人到台中住ㄧ、二個月,三、四個月,走了。為什麼?時間太少了,要在這裡住很長的時間,他受不了,走了。不走的只有我ㄧ個。我為什麼不走?老師ㄧ個星期四個小時,對我來講非常適合,我統統能把所學的東西消化掉,他要ㄧ個星期講十個小時、二十個小時,我消化不了,這是真的。

◇我聽ㄧ堂講經,準備工作至少十個小時
◇聽經之前仔細看ㄧ遍參考資料;再聽老師講
◇他講的跟祖師大德的註解,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他為什麼要這樣講,揣摩這些意思
◈聽講就是專注去聽;用不著寫筆記
◇他們學習跟我不一樣,只是去聽講經、寫筆記
◇老師不許可我寫筆記
◇聽講專心聽;用不著寫筆記
◇境界年年不相同,今年寫的,明年境界提升了:浪費時間、分心
◇就是專注去聽:聽懂的就懂;聽不懂不要去研究
◇ㄧ直聽下去,清淨心慢慢形成:清淨心生智慧,你聽經有悟處

  所以我聽ㄧ堂講經,我準備的工作至少十個小時聽經之前做預備工作。我自己先看,先找這些參考資料,仔細看ㄧ遍,然後再聽老師講他講的跟祖師大德的註解,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他為什麼要這樣講,揣摩這些意思。換句話說,我每個星期學習的有所得,法喜充滿。他們學習跟我不一樣,只是去聽講經,寫筆記,我不是這樣的。老師知道,他不許可我寫筆記聽講的時候專心聽就夠了,用不著寫筆記。為什麼?境界年年不相同,你今年寫的筆記,到明年境界提升了,這筆記完全沒用處,浪費很多時間,也分心了就是專注去聽,聽懂的就懂,聽不懂不要去研究ㄧ直聽下去,清淨心慢慢形成,清淨心生智慧,你聽經有悟處,這個重要。

◈不是依樣畫葫蘆;就是訓練忍耐
◇講台上不是依樣畫葫蘆;就是訓練他忍耐
◇不准你發表自己意見:老師怎麼講,你就怎麼講
◇真正能忍耐,你就得好處
◇世出世法,不能忍耐就不能成就:一切法得成於忍

  講台上不是依樣畫葫蘆,依樣畫葫蘆是教初學的。訓練他什麼?就是訓練他忍耐,訓練這個字。不准你發表自己意見,老師怎麼講,你就怎麼講,訓練你的耐心。要知道教學的義趣,真正能忍耐,你就得好處。這是古人所說的,世出世法,不能忍耐就不能成就,「一切法得成於忍」。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九0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39-0290



2024年8月19日 星期一

諸佛菩薩心念是什麼?無念|他會不會起心動念?會|什麼時候起心動念?教化眾生: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凡夫起心動念是業力:阿賴耶識種子起現行|諸佛菩薩是願力:要幫助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淨空老法師

 


諸佛菩薩心念是什麼?無念|他會不會起心動念?會|什麼時候起心動念?教化眾生: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凡夫起心動念是業力:阿賴耶識種子起現行|諸佛菩薩是願力:要幫助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淨空老法師


◈二乘但知粗心;諸佛菩薩所知微細
◇下至,乃就此通力之下者而言,可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
◇若其上者,則可知十方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佛剎
◇下者指眾生心念;若論其上,則可知諸佛菩薩之心
◇二乘但知凡夫小聖粗心,不能知細;諸佛菩薩所知微細,乃至佛心亦能知之
◇這個上下是就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來說的
◇他是初地菩薩,往下,初地以下的他都能看見;以上,諸佛菩薩的心念他也能知道
◈凡夫動念是業力;諸佛菩薩是願力
◇諸佛菩薩心念是什麼?無念
◇他會不會起心動念?會
◇什麼時候起心動念?教化眾生: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凡夫起心動念是業力:阿賴耶識種子起現行
◇諸佛菩薩是願力:要幫助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他有這個願;所以遇到跟他有緣的眾生,他就有感
◇我們求佛;佛菩薩就來應:感應道交

  「後世解此經者亦有兩說:一者,下至,乃就此通力之下者而言,可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若其上者,則可知十方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佛剎」。這是一個說法。第二個說法,「下者指眾生心念,若論其上,則可知諸佛菩薩之心。《甄解》曰:二乘但知凡夫小聖粗心,不能知細。諸佛菩薩所知微細,乃至佛心亦能知之」。這個說法說得好,這個上下是就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來說的往下,他是初地菩薩,初地以下的他都能看見。以上?以上就可以能看到諸佛,諸佛菩薩的心念他也能知道諸佛菩薩心念是什麼?無念他會不會起心動念?會什麼時候起心動念?教化眾生。教化眾生,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凡夫起心動念是業力,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起現行,業力。諸佛菩薩是願力,他在因地曾經發了這個願,要幫助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有這個願,所以遇到跟他有緣的眾生,他就有感我們求佛,佛菩薩就來應,感應道交

◈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
◇二乘但知凡夫小聖粗心,不能知細
◇我們這一個粗念,裡頭多少細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
◇這一彈指,極樂菩薩、彌勒菩薩知道;我們根本就沒感覺
◈知道你生生世世,教化你才契理契機
◇往生到極樂世界,剛剛去,花開見佛,就得佛力加持,六種神通跟佛差不多
◇下,他方一切諸佛剎土;上,諸佛菩薩
◇十法界從諸佛菩薩到六道眾生,他全曉得,看得清楚、聽得清楚
◇他有宿命通,知道你生生世世做了些什麼,他才能接引你,教化你才契理契機

  第二個,下面是指眾生心念,眾生,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他知道。若論其上,那上就是諸佛菩薩,諸佛菩薩起心動念他也知道。這《甄解》裡頭說得好。二乘但知凡夫小聖粗心,不能知細,微細的念頭,像彌勒菩薩知道。我們這一個粗念,裡頭多少細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極樂世界菩薩知道。這樣微細的念頭,我們根本就沒有感覺彌勒菩薩知道,彌勒是等覺。在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剛剛去,花開見佛,雖然剛剛去,凡夫去的,還有比我們凡夫不如的,畜生道去的、餓鬼道去的,還有地獄道去的,只要見到阿彌陀佛,就得佛力加持,六種神通跟佛差不多。下,其下,那就是他方一切諸佛剎土;上,諸佛菩薩,十法界從諸佛菩薩到六道眾生,他全曉得,看得清楚,聽得清楚,他有宿命通,知道你生生世世做了些什麼,他才能接引你,教化你才契理契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七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74




《魏譯》文曰:「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後世解此經者亦有兩說:

一者,
下至」乃就此通力之下者而言,可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
若其上者,則可知十方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佛剎。

二者,
者指眾生心念,
若論其,則可知諸佛菩薩之心。



《甄解》曰:「

二乘但知凡夫小聖粗心,不能知細。

諸佛菩薩所知微細,乃至佛心亦能知之,
安養菩薩,亦復如是。」


安養,乃極樂世界之異名。

◎發大誓願第六



2024年8月18日 星期日

彌陀、極樂:從念頭生的|我天天信願持名,不就在建築極樂世界、出現阿彌陀佛嗎?|理上明白了;事上功夫就得力|深信此兩個有字|我們功夫不得力,就是對於這「兩個有」懷疑|淨空老法師

 


彌陀、極樂:從念頭生的|我天天信願持名,不就在建築極樂世界、出現阿彌陀佛嗎?|理上明白了;事上功夫就得力|深信此兩個有字|我們功夫不得力,就是對於這「兩個有」懷疑|淨空老法師


◈深信此兩個有字
◇具縛凡夫,但能信「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我們具足見思、塵沙、無明煩惱,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
◇能信:這就是一個大的轉機
◇你只要信這兩個有:它真有
◇如來是五語者,真語、實語、如語、不妄語、不誑語,字字句句都是老實話,決定沒有欺騙眾生的
◇用欺騙做教學手段:佛絕不用
◇佛生生世世決定沒有妄語,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
◇兩個有重要

  「是以具縛凡夫」,縛是煩惱的代名詞,我們具足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但能信」,這就是一個大的轉機,能信什麼?「有世界名曰極樂」,這個有字,真正相信,決定不懷疑。「其土」,就是極樂世界,「有佛,號阿彌陀」。你只要信這兩個有,它真有,決定不是假的。這兩個有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釋迦牟尼佛決定沒有妄語。《金剛經》上說,如來是五語者,真語、實語、如語、不妄語、不誑語,字字句句都是老實話,決定沒有欺騙眾生的用欺騙做一種教學手段,佛絕不用,為什麼?被人發現了,你騙過一次人,可能有第二次,可能有第三次。所以,佛生生世世決定沒有妄語,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給大家做證明,廣長舌相。這兩個有重要

◇深信此兩個有字
◇功夫不得力:就是對於這「兩個有」懷疑

  「深信此兩個有字」,我們功夫不得力,就是對於這兩個有懷疑

(中略)

◇這個有字,深廣沒有邊際
◇修淨土,目的是要往生極樂、親近彌陀:那這兩個有字比什麼都重要
◈理上明白;事上功夫就得力
◇彌陀、極樂:從念頭生的
◇我天天信願持名,不就在建築極樂世界、出現阿彌陀佛嗎?
◇理上明白了;事上功夫就得力
◈切願往生,一向持名
◇深信此兩個「有」字,切願往生,一向持名,即可如願,逕登不退
◇往生的願很懇切,巴不得現在就去
◇一向持名: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淨宗修學的總持
◇信願持名你就可以如願以償,你會見到極樂、會往生到極樂、會親近到彌陀:真正是阿彌陀佛的弟子
◇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所以,這個有字範圍就廣了、就深了,深廣沒有邊際修淨土,你的目的是要往生極樂世界,是要親近阿彌陀佛,那這兩個有字比什麼都重要,決定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把這個事情講透了、講明白了,彌陀、極樂都是我們自己心想變現出來的,這個信心死心塌地,不再懷疑,從念頭生的我天天信願持名,不就在建築極樂世界嗎?就在出現阿彌陀佛嗎理上明白了,事上,功夫就得力。「切願往生」,這個往生的願很懇切,巴不得現在就去,見到阿彌陀佛決定不會錯過。所以,「一向持名」,一向是一個方向,跟本經佛所傳的完全相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淨宗修學的總持。「即可如願」,信願持名你就可以如願以償,你會見到極樂世界,會往生到極樂世界,會親近到阿彌陀佛,真正是阿彌陀佛的弟子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58




更加以
外聖易信,
己靈難明。

是以具縛凡夫

但能信「
世界名曰極樂,
其土佛,號阿彌陀」。

深信此兩個「」字,
切願往生,
一向持名,
即可如願,逕登不退。

◎發大誓願第六



2024年8月17日 星期六

修什麼?就是修無住生心|怎樣把無住、生心關係調好|六道凡夫,生心不能無住|阿羅漢,生心又能無住|小乘只曉得伏斷煩惱,慈悲心生不起來|知道自己跟宇宙萬法是一體,慈悲心流出來了:愛他就是愛自己|淨空老法師

 


修什麼?就是修無住生心|怎樣把無住、生心關係調好|六道凡夫,生心不能無住|阿羅漢,生心又能無住|小乘只曉得伏斷煩惱,慈悲心生不起來|知道自己跟宇宙萬法是一體,慈悲心流出來了:愛他就是愛自己|淨空老法師


◈往生極樂的條件是真信真願
◈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
◇功夫深的品位高;功夫差的品位低
◇執著的念頭沒有了,生方便土
◇沒有分別心,宇宙萬法是一體,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
◇平等心現前是權教菩薩,方便土上品上生
◇起心動念也放下了,生實報土
◇等著無始無明習氣消失,就入常寂光,這叫修寂靜行
◇修寂靜行的人:法身菩薩
◇四十一個階級是斷無明習氣;他沒有無明煩惱
◇在這個世間不能契入沒關係,生到極樂世界直趣常寂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行寂靜行

  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是真信、真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功夫深的品位高,功夫差的品位就低。功夫是什麼?功夫就是執著的念頭沒有了,生方便有餘土,不在凡聖同居土。功夫再往上提升一層,不分別了,沒有分別心,宇宙萬法是一體,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海賢老和尚說這句話就這個意思,換句話說,他告訴我們他念佛的功夫不簡單,縱然沒有到大徹大悟,看什麼都好,這就是平等心現前。平等心現前是權教菩薩,他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方便土的上品上生。如果他徹悟了,大徹大悟,徹悟了,起心動念也放下了,那他往生實報莊嚴土等著無始無明習氣消失之後,他就入常寂光了,這叫修寂靜行。所以修寂靜行的人是什麼人?法身菩薩。因為他有四十一個階級,四十一個階級是斷習氣,他沒有煩惱,無明煩惱他斷盡了,他沒有煩惱,他還有無明煩惱的習氣。這個需要三個阿僧祇劫才能真正消失,完全沒有了,回歸常寂光沒妨礙了。所以這一句高!我們怎樣能契入?在這個世間不能契入沒關係,生到極樂世界直趣常寂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行寂靜行

◈懂得諸法實相,隨緣不攀緣
◇不攀緣要做得很徹底
◇隨緣,不放在心上
◈功夫成片,小悟;平等心,大悟
◇心裡面只有一尊阿彌陀佛、一聲佛號
◇日用平常,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沒有一樣不歡喜,沒有一樣執著
◇慢慢養成習慣,功夫就現前:功夫成片

  現在我們真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懂得屏幕跟色相的關係,這個就是事實真相,諸法實相,那我們隨緣不攀緣了。不攀緣要做得很徹底,那就是什麼?隨緣,不放在心上,這就做得很徹底。斷惡,修斷惡行,不把它放在心上;行善,修行善行,也不把它放在心上。心裡面只有一尊阿彌陀佛、只有一聲佛號,其他的日用平常,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沒有一樣不歡喜,沒有一樣執著,一樣都不執著,有很好,歡喜,沒有也很好,也歡喜。慢慢養成習慣,功夫就現前了,這就是淨宗所說的功夫成片

◇功夫成片,初級的禪定功夫,開小悟,就比一般人有智慧
◇平等心現前,大悟,這大智慧
◇大徹大悟,法身大士,明心見性,行寂靜行

  有了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是禪定的功夫,初級的,開小悟,就比一般人聰明,就比一般人有智慧。你有疑難雜症請教他,他都有方法來給你解答,他學過沒有?沒學。智慧從哪裡來?自性本具的。如果平等心現前了,這大智慧,不是小悟,大悟,平等心現前。清淨心是小乘的,聲聞緣覺的,清淨,還沒有到平等;平等是大悟,權教菩薩,四聖法界裡面菩薩、佛,他們證得的。大徹大悟,那就法身大士,明心見性,在《華嚴經》上他是初住以上。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個位次,再加上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報土,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行寂靜行

◇我們對於這一句有相當的距離,可是我們目標要定在這個地方
◈努力不執著、不分別
◇方法就是不放在心上
◇樣樣都好,沒有一樣不好:全是假的
◇屏幕上顯的聲相假的;屏幕上一片光明也是假的
◇能現的自性不可得,所生一切萬相不可得,統統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這才乾淨
◇起作用的時候活活潑潑,能生萬法

  所以我們對於這一句有相當的距離,可是我們目標要定在這個地方。我們今天努力不執著、不分別,把這個減少,方法就是不放在心上,樣樣都好,沒有一樣不好。為什麼?全是假的。你看,屏幕上顯的聲相假的,屏幕上一片光明也是假的,用這個來比喻好。能現的自性不可得,能生一切法的自性是屏幕,所生一切萬相不可得,統統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這才乾淨起作用的時候活活潑潑,能生萬法,能現萬法。所以這個境界細心去體會,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法界寂然大滅度法:無住生心到圓滿
◇唯佛一人究竟清淨,故名牟尼
◇能大師,也是五祖講到這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徹悟了,完全明白了
◇不分別,八信、九信、十信
◇不執著,從初信到七信
◇初信不執著身,不執著對立
◇知道自己跟宇宙之間一切萬法是一體,一個自性變的,是一不是二:慈悲心流出來了
◇愛他就是愛自己,利他就是利益自己

  如是法界寂然大滅度法,就是無住生心到圓滿唯佛一人究竟清淨,故名牟尼,牟尼是這個意思,就是《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做到最圓滿的時候。惠能大師,五祖給他講《金剛經》也是講到這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他完全明白了,這是徹悟。這個徹悟就是法身菩薩,最低的位子初住,超過十信。在十信裡面,七信位是阿羅漢,斷證功夫跟阿羅漢平等,就是見思煩惱斷了,不執著了。不分別,就是上面的三個位次,八信、九信、十信,不分別;不執著,從初信到七信都是不執著。初信不執著身,身見破了,不執著我們這個肉身是自己,不執著對立,就是邊見,知道自己跟宇宙之間一切萬法是一體,一個自性變的,是一不是二,慈悲心流出來了愛他就是愛自己,利他就是利益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這個愛心就出來了。然後境界步步提升,二信、三信、四信、五信、六信,到七信證阿羅漢。

◈修什麼?就是修無住、生心
◇功夫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練:離開生活你到哪裡去練?
◈怎麼樣把無住生心關係調好
◇六道凡夫,生心不能無住,無住不能生心
◇阿羅漢,既無住又能生心,既生心又能無住:他搞得很清楚
◇大乘有智慧;小乘智慧還沒開,只曉得伏斷煩惱,慈悲心生不起來

  功夫在哪裡?功夫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練,離開生活你到哪裡去練去?叫修,修鍊,離開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沒地方修。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修什麼?就是修無住、生心怎麼樣把無住生心關係調好六道凡夫,無住他就不生心,生心他就不無住,他沒有辦法,生心的時候不能無住,無住的時候不能生心,這六道凡夫。阿羅漢有善巧,既無住又能生心,既生心又能無住,妙極了!他搞得很清楚、搞得很明白。小乘還不行,要大乘,大乘有智慧,小乘智慧還沒開,他只曉得伏斷煩惱,慈悲心生不起來,這是小乘不如大乘的地方。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25




「行寂靜行」。

《探玄記》云:「無餘涅槃名寂靜。修彼名行。」

又《資持記》曰:「寂靜,即涅槃理也。」

又世尊釋迦牟尼聖號。牟尼譯作寂靜或寂默。

《理趣釋下》云:「牟尼者,寂靜義。身口意寂靜,故稱牟尼。」

又《大日經疏》云:「
牟尼者,寂默義也。
常寂之土,微妙寂絕,幽深玄遠,不可以言說之。
如是法界寂然大滅度法,唯佛一人究竟清淨,故名牟尼也。」

◎積功累德第八



2024年8月16日 星期五

業力,會障礙願力|業力消除了,願力能量不可思議|念純,這個念非常有效果|有絲毫私心,那在造業:就變成業力在主宰|還有病,向內反省:我這個心有問題|起心動念不純:雖有善念;裡頭夾雜著不善|淨空老法師

 


業力,會障礙願力|業力消除了,願力能量不可思議|念純,這個念非常有效果|有絲毫私心,那在造業:就變成業力在主宰|還有病,向內反省:我這個心有問題|起心動念不純:雖有善念;裡頭夾雜著不善|淨空老法師


◈功夫不得力:對「兩個有」懷疑
◇但能信「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深信此兩個「有」字
◇功夫不得力,就是對於這兩個有懷疑
◇有信;沒有深信:所以常常會動心
◈念力不可思議
◇賢公他深信,從堂弟這他明白了:念力不可思議
◇為什麼他念靈;你念就不靈?
◇他是專心念,一心稱念,就靈;你夾雜很多妄想雜念,不是不靈:能量不夠
◇一心專念,一定會起這個作用:一切法從心想生

  「深信此兩個有字」,我們功夫不得力,就是對於這兩個有懷疑。信心不夠,我們有信,沒有深信,所以我們常常會動心。我們從海賢老和尚看到了,他深信。非常難得,他在十二歲的時候,種了個冬瓜被他堂弟偷了,他不知道。他就在咒人,像念咒一樣,小聲咒,「誰偷了我的冬瓜,讓他害瘡長病」,就這樣念這一句話。念了三天,他堂弟真的長瘡害病了。嬸娘知道了,來找他:你別再念了,你的弟弟只摘了一個冬瓜,你念著,他現在長瘡害病不能起床了。他聽了非常驚訝,趕緊轉念,「快叫他好了、快叫他好了」,堂弟果然很快就好了。從這個地方他明白了,念力不可思議為什麼他念靈,你念它就不靈專心念,一心稱念,就靈的起心動念裡頭夾雜著很多妄想、很多雜念,不是不靈,能量不夠。如果你一心專念,一定會起這個作用。這就說明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

◇念到一個人生病;再叫他恢復正常
◈端正心念,病就沒有了
◇無論小病大病:不正當的念力造成的
◇端正心念,病就沒有了
◇我們還有病,向內反省:我這個心有問題
◇起心動念不純:雖有善念;裡頭夾雜著不善
◈業力消除了,願力能量不可思議
◇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夾雜就不善
◇念佛要全心念佛;遇到善緣,要用真心去做:不能有自己的利益好處夾雜在裡頭
◇念純,這個念非常有效果
◇有絲毫私心,那在造業:就變成業力在主宰;不是願力
◇業力,會障礙願力;業力消除了,願力能量不可思議
◈一生不再念別人的過失
◇像賢公一樣,一生不再念別人的過失
◇念別人過失,害他:我不願意別人害我;我就不能害人
◇他害我沒關係,我有正念,我受的傷害不大
◇他造業,那是性罪,一定會感得果報,自作自受;我不要再給他添一點
◇我再給他增加一點,那就是我的過失
◈回不了頭:習氣太重,名利心太切
◇希望他覺悟回頭,這善念
◇有人能回頭;有人回不了頭:習氣太重,名利心太切,放不下

  念到一個人生病了,再叫他念他恢復正常,他就恢復正常。從這一點你慢慢把它延伸,無論生什麼毛病,小病大病,哪來的?不正當的念力造成的。你明白這個道理,端正心念,病就沒有了,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還有病,常常向內反省,我這個心有問題,起心動念不純,雖有善念,善念裡頭夾雜著不善的念頭。什麼?有自私自利的念頭夾雜就不善了。於是乎就明白,念佛要全心念佛。遇到善緣,這個善緣是什麼?利益眾生,利益正法,我們去做,要用真心去做;就是幹這些事情不能有自己的利益、好處夾雜在裡頭,這個念純,這個念非常有效果。如果有絲毫自己的私心、好處,就不靈了,那什麼?那在造業造業就變成業力在主宰,不是願力業力會障礙願力,業力消除了,願力能量不可思議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他明白了,他在這個裡頭證悟了,所以一生不再念別人的過失。為什麼?念別人過失,害他,我不願意別人害我,我就不能害人他害我沒關係,我有正念,我受的傷害不大,能過得去。他自己造業,那是性罪,一定會感得果報,我不要再給他添一點,所謂自作自受我再給他增加一點,那就是我的過失,不能給他增加,希望他覺悟,希望他回頭,這善念有人能回頭,有人回不了頭來,什麼原因?習氣太重,名利心太切,放不下。我們在旁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58




是以具縛凡夫

但能信「
世界名曰極樂,
其土佛,號阿彌陀」。

深信此兩個「」字,
切願往生,
一向持名,
即可如願,逕登不退。

◎發大誓願第六



2024年8月15日 星期四

怎樣無師自通?持戒、禪定、開慧|根基:倫理、道德、因果|這人真有德行:心地清淨,欲望很少,悲心很重|五戒、十善、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這人身上能看到|一體、無我:這人靜中會得定、開悟|淨空老法師

 


怎樣無師自通?持戒、禪定、開慧|根基:倫理、道德、因果|這人真有德行:心地清淨,欲望很少,悲心很重|五戒、十善、三學、六度、普賢十願:這人身上能看到|一體、無我:這人靜中會得定、開悟|淨空老法師


◈眾生業力不一樣;所以佛應機說法
◇無量無邊的眾生,業力、習氣不一樣:所以佛說八萬四千法門
◇應機說法:眾生喜歡什麼,就給他說什麼
◈無師自通:你相不相信?
◇世界上所有宗教創始人;伏羲神農、堯舜禹湯、黃帝:都是大徹大悟,佛菩薩再來的
◇他們講的、留下來的東西,跟誰學的?歷史上沒記載他老師是誰;開悟的:無師自通
◇能大師無師自通;賢公無師自通
◇你問他,他都能給你解答;沒有問題把他難倒的:無師自通
◇釋迦牟尼佛講的一切經,誰教他的?他所學的印度宗教哲學,統統沒用上:給我們示現無師自通
◈怎樣無師自通?持戒、禪定、開慧
◇無師自通,怎麼樣才能通?持戒、禪定、開慧
◇三十歲,把過去所學的全部放下,到菩提樹下去入定,定中開悟的
◇開悟就是見性成佛;成佛就是成就一切智:什麼都知道,而且決定沒有錯誤
◇世間的東西可能有錯誤;從自性流出來的決定沒有錯誤

  世界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眾生,業力、習氣不同,不一樣,所以佛說法,為什麼說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是代表無量,是因為應機說法,眾生他喜歡什麼,你就給他說什麼。我的感覺當中,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創始人,乃至於像中國古時候,伏羲、神農、堯舜禹湯、黃帝這些人,都是大徹大悟,佛菩薩再來的。中國人喜歡聖人,他就以聖人的身分出現。他們講的東西,留下來的東西,他跟誰學的?歷史上沒有記載,他老師是誰?開悟的。諺語有句話說,「無師自通」,你相不相信?無師自通的。你看在中國,後面歷史上有記載,惠能大師無師自通。我們眼前的,海賢老和尚無師自通,他的佛法誰教他的?他也沒有學過,他沒有老師,為什麼他什麼都懂?你問他,他都能給你解答,沒有問題把他難倒的,無師自通。佛的教學法,釋迦牟尼佛講的一切經,誰教他的?他在世所學的是印度的宗教,是印度的哲學,他統統沒用上。不就給我們示現無師自通嗎?怎麼樣才能通?持戒,禪定,開慧。所以他三十歲,把過去在一切宗教裡所學的、哲學學派裡所學的全部放下,到菩提樹下去入定,定中開悟的開悟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就是成就一切智,他什麼都知道,而且決定沒有錯誤世間的東西或者還可能有錯誤,從自性流出來的決定沒有錯誤

◈無師自通:這人身上能看到五科
◇老一代懂得傳統文化的都不在世了,跟誰學?
◇幾個人相信無師自通?
◇他無師,他說他自通了:他胡說八道你怎麼辦?
◇無師自通要有很好的根基:倫理、道德、因果
◇這人真有德行:心地清淨,欲望很少,悲心很重,真有菩薩救苦救難的心腸
◇細心去觀察,五戒、十善、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在這個人身上能看到:我們就相信他無師自通
◇如果看不到這些東西,假的

  今天的社會,讓不少人感到困惑,老一代的人過世了,懂得傳統文化的、學習傳統文化的都不在世了,現在我們遇到困難了,咱們傳統文化跟誰學?這個問題是全世界的問題,我們幾個人相信無師自通他無師,他說他自通了,他胡說八道你怎麼辦?難!無師自通要有很好的根基,根基從哪裡扎?倫理、道德、因果,從這上扎根。這人真有德行,心地清淨,欲望很少,悲心很重,真有菩薩救苦救難的心腸,細心去觀察,他五戒、十善有沒有?三學、六度有沒有?普賢十願有沒有?在這個人身上能看到這些東西,我們就相信他無師自通如果看不到這些東西,假的,這不是真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拿五科來觀察,統統都符合
◈一體、無我:這人靜中會得定、開悟
◇倫理,人與人、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一體
◇從一體流出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條件的愛心
◇上帝、神聖的愛:裡頭沒有私心、沒有我
◇這樣的人,他在靜中,會得定、會開悟
◇我們為什麼得不到定?坐在那裡胡思亂想,妄念雜念太多,習氣太重
◇我們不把這些事情搞明白,就走投無路;搞明白了,前途有一線光明
◈找再來人:幫助他回歸自性
◇年輕人裡頭去找,肯定有佛菩薩再來的
◇這些再來人,德行好像是天生的:給他機會,幫助他慢慢長成,讓他成就,幫助他回歸自性、大徹大悟

  一定要有德行,你看古聖先賢,無論是中國外國,我們拿這個五科來觀察,統統都符合倫理,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一體。從一體流出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無條件,愛心。這個愛,上帝的愛,神聖的愛,裡頭沒有私心,裡頭沒有我這樣的人,他在靜中,就是靜坐當中,會得定,會開悟我們為什麼得不到定?坐在那裡胡思亂想,妄念太多,雜念太多,習氣太重,所以不能得定,不能開悟。我們不把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就走投無路,搞清楚、搞明白了,前途有一線光明。我們自己來不及了,年輕人很多,年輕人裡頭去找,肯定有,有佛菩薩再來的,肯定有。這些再來人,天生的有德行,德行好像是天生的。我們要給他機會,我們要幫助他,讓他慢慢長成,讓他成就,幫助他回歸自性,幫助他大徹大悟。這是我們有信心可以做得到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97



為什麼信願持名功夫不得力?對死生大事不知不覺|一旦壽命到了:六道輪迴到哪一道去?|知道這個事實,你還敢放逸嗎?|不必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只要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佛就來接引你|淨空老法師

 


為什麼信願持名功夫不得力?對死生大事不知不覺|一旦壽命到了:六道輪迴到哪一道去?|知道這個事實,你還敢放逸嗎?|不必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只要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佛就來接引你|淨空老法師


◈功夫不得力:不知道死生大事
◇為什麼信願持名功夫不得力?對死生大事不知不覺
◇知道這個事實,你還敢放逸嗎?
◇印光大師一生把「死」貼在額頭上
◇佛像後面大師寫個「死」,大字,讓自己時時刻刻看到: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留戀的?
◇真正是萬緣放下、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無量壽經》講的這句話完全兌現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發菩提心是:真相信有淨土、有彌陀;真發願求生淨土
◇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一心稱念就能往生
◇不必功夫成片、一心不亂;只要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佛就來接引你

  自了法師有一份報告,寫得好,我們也學習過了。裡面最主要的,提醒我們一句話,我們為什麼信願持名功夫不得力?不知道死生大事,對這樁事情不知不覺。如果能知道這個事實,你還敢放逸嗎印光大師一生把死貼在額頭上,你看他的關房,不大,我去參觀過,桌子上只供一尊佛像,阿彌陀佛,一對蠟台,一個小木魚、引磬,一個香爐,一杯供水,其他的沒有了。佛像後面,老法師自己寫的一個「死」,大字,讓自己時時刻刻看到了,我就要死了,這時候怎麼辦?還有什麼留戀的真正是萬緣放下,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無量壽經》講的這句話完全兌現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是什麼?真相信有淨土、有阿彌陀佛,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說的,一心稱念就能往生,蕅益大師說得好。不必功夫成片,不需一心不亂,經上講得很清楚、很白,只要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佛就來接引你

◇功夫不得力,是放不下:雜念、妄想、欲望太多,煩惱習氣太重
◇不要說祖師來我們回不了頭;釋迦、彌陀來,恐怕我們還是回不了頭
◇如果能回頭,他就真來了:他沒有架子,我們真心哀求,他就跟我們見面
◇一切都要放下
◇我沒有方法幫助別人往生;我自己要往生淨土:這一生這個機會、緣分一定要牢牢的抓住

  我們今天功夫不得力,是放不下,雜念太多,妄想太多,欲望太多,煩惱習氣太重不要說祖師來我們回不了頭,釋迦、彌陀自己來,恐怕我們還是回不了頭。為什麼?如果能回頭,他就真來了,他沒有架子,我們真心哀求,他就跟我們見面,現身給我們看。所以,一切都要放下,至少,我沒有方法幫助別人往生,我自己要往生淨土,這一生這個機會、緣分一定要牢牢的抓住

◈就在學佛當中就造地獄業
◇震醒長夜,警覺昏迷
◇我們總是在昏迷當中,警覺不了
◇一旦壽命到了,有沒有想到,馬上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到哪一道去?地獄道的成分最多
◇我們遇到這樣好的法,沒有認真修行,這個罪就很重
◇不能依教奉行,不能在這一生解脫往生成佛,還搞六道:那我們造作地獄的業肯定有
◇就在學佛當中就造地獄業,自己不知道
◇我們有沒有障礙別人學佛?讓別人生起疑惑、退轉信心?
◇我們沒有認真依教奉行,「你看學佛,假的,不是真的」,這個罪名就是地獄
◇不要以為學佛一定會生極樂世界,不會墮地獄
◇慈雲灌頂法師念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個就是地獄

  所以這是你看,震醒長夜,警覺昏迷我們總是在昏迷當中,警覺不了一旦壽命到了,你有沒有想到,馬上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到哪一道去?在我想像當中,地獄道的成分最多。為什麼?我們遇到這樣好的法,沒有認真修行,這個罪就很重。沒有遇到不要緊,他沒有緣分。我們遇到了,遇到了不能依教奉行,不能在這一生解脫,往生成佛,還搞六道,那我們可以想想,我們造作地獄的業肯定有就在學佛當中就造地獄業,自己不知道我們有沒有障礙別人學佛?有沒有讓別人在佛法裡面生起疑惑,退轉信心?如果有的話,這就是地獄因。我們沒有認真依教奉行,讓外頭人看到我們這個樣子,「你看學佛,假的,不是真的」,這個罪名就是地獄。所以不要以為學佛一定會生極樂世界,不會墮地獄慈雲灌頂法師在《大勢至圓通章疏鈔》裡面最後的一頁,念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個就是地獄。他說得好,說得有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沒有警覺。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97



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把邪知邪見當作正知正見:變成現在這個世界|儒釋道都落實在人心,三業所行接近菩薩:這就是太平盛世:也是念頭轉的|這世界能不能救?再嚴重的災難都能救|一切法從心想生,色由心生、相隨心轉|淨空老法師

 


把邪知邪見當作正知正見:變成現在這個世界|儒釋道都落實在人心,三業所行接近菩薩:這就是太平盛世:也是念頭轉的|這世界能不能救?再嚴重的災難都能救|一切法從心想生,色由心生、相隨心轉|淨空老法師


◈生相無明:此品無明,其力最大
◇十地上面等覺,就是後補佛:還有一品無明沒破
◇生相無明:此品無明,其力最大
◇能生萬法,就是這一品
◈心想生,末那、意識:這兩個造成的
◇生相,相是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
◇阿賴耶:境界相就是物質;轉相就是念頭
◇物質是從自性流出來的
◇自性流出來的是真實、平等的;但是這裡頭有阿賴耶起作用,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六道輪迴
◇心想生,心想是末那、意識:就這兩個造成的

  在《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從十住開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四十個位次,十地上面就是等覺,就是後補佛。等覺位還有一品無明沒破,這裡說一生無明,具足,就是詳細的說,是一分生相無明沒破。你看看這個名詞,生相。下面說,此品無明,其力最大,它的能量最大。大在哪裡?惠能大師在《壇經》上告訴我們,能生萬法,就是這一品,叫生相無明。相是現象,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在佛法的名詞是境界相,境界相就是,阿賴耶的境界相就是物質。轉相就是念頭物質從哪裡來的?是從自性流出來的自性流出來的是真實的、是平等的,但是這個裡頭有阿賴耶起作用,阿賴耶把這個境界轉變了,所以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這是怎麼回事情?就是心想生,心想是末那、意識,就這兩個造成的

◇佛教沒有造物主
◇真心能生能現;妄心能變,把真心所生的變成十法界、六道輪迴:完全是念頭變的
◇一切法從心想生,色由心生、相隨心轉
◈太平盛世:也是念頭轉的
◇今天地球亂成一團,毫無秩序:我們的念頭思想亂成一團
◇起心動念把正知正見丟掉了;把邪知邪見當作正知正見:變成現在這個世界
◇漢唐盛世怎麼成就的?儒釋道都落實在人心,三業所行接近菩薩,這就是太平盛世:也是念頭轉的

  所以佛法講得很清楚,跟現在科學家所看到的完全相應。佛教裡頭沒有造物主,沒有說到神,沒有,佛講自性,講真心、妄心。真心能生能現,妄心能變,把真心所生的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完全是念頭變的。所以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跟我們講到相由心生,色由心生,相隨心轉,這很重要。今天我們居住的地球,這個現象我們看到了,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怎麼樣?亂成一團,毫無秩序。為什麼?我們的念頭亂成一團,我們的思想亂成一團,起心動念把正知正見丟掉了,邪知邪見把邪知邪見當作正知正見,變成現在這個世界。在中國過去,漢唐盛世,怎麼成就的?儒釋道三樣東西都落實在人心,都落實在行為當中,端正眾生的三業,好!三業所行接近菩薩,這就是歷史上所傳的盛世,太平盛世,也是念頭轉的

◈再嚴重的災難都能救
◇這世界能不能救?再嚴重的災難都能救
◇地球上的居民都能夠覺悟,棄惡揚善、端正心念:地球上的秩序就恢復了、災難就不見了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這世界能不能救?能,再嚴重的災難都能救怎麼救法?美國布萊登博士說得好,地球上的居民都能夠覺悟,棄惡揚善,端正心念,地球上的秩序就恢復了,地球上的災難就不見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97




又如《會疏》曰:「
一生補處者,是等覺位。

尚有一生無明(具足應云:一分生相無明)未破。故曰一生


此品無明,其力最大。唯此後心,以金剛智破之,即補妙覺之位,故曰補處。」

◎發大誓願第六

2024年8月12日 星期一

念佛人為什麼最後往生去不了:他六根在六塵上留戀,捨不得離開|阿彌陀佛不等你,看你念頭不專他走了|佛號念念相續,好處在什麼地方?|不造惡業;善業也不造:善惡都離,往生容易|淨空老法師

 


念佛人為什麼最後往生去不了:他六根在六塵上留戀,捨不得離開|阿彌陀佛不等你,看你念頭不專他走了|佛號念念相續,好處在什麼地方?|不造惡業;善業也不造:善惡都離,往生容易|淨空老法師


◈離惑:內無惡想;不著六塵
◇今法藏菩薩:內無惡想,即離惑因;不著六塵,是離惑緣
◇因、緣離開了,當然就不會有貪瞋痴慢的果
◇內因既離,外緣斯止,故云不著
◇由於無三惡想,乃離惑業之因
◇六塵為緣,不著六塵,復離起惑之緣
◇修行就在這上修,這叫功夫
◇念佛人無比方便殊勝就一句佛號: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起心動念,阿彌陀佛,就把那個念頭打掉了
◈佛號念念相續,好處在什麼地方?
◇不造惡業;善業也不造:善惡都離,往生容易
◇念佛人為什麼最後往生去不了:他六根在六塵上留戀,捨不得離開
◇阿彌陀佛不等你,看你念頭不專他走了
◇所以有人追頂念佛:一句接一句,不放鬆
◇黃念公往生也表演給我們看:往生前六個月,每天十四萬聲佛號
◇三業清淨,全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
◇信願具足,念佛功夫是這麼懇切
◇六個月的功夫,就能把自己品位提到上上乘

  「今法藏菩薩」,他老人家為我們現身說法,「內無惡想」,沒有惡念,沒有貪瞋痴的念頭,「即離惑因」,迷惑顛倒的因他沒有。「不著六塵,是離惑緣」。因離開了,緣離開了,當然就不會有貪瞋痴慢的果,沒有這個。「內因既離」,憬興法師說的,「外緣斯止,故云不著色等」。「由於無三惡想,乃離惑業之因。六塵為緣,不著六塵,復離起惑之緣」。這真修行,修行在哪裡修?就在這上修,這叫功夫念佛人無比方便殊勝就一句佛號,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起心動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把那個念頭打掉了所以佛號要念念相續,好處在什麼地方不造惡業,善業也不造。善惡都離,往生容易,往生的時候真的統統放下念佛人為什麼最後往生去不了,原因都在此地,他六根在六塵上留戀,捨不得離開阿彌陀佛不等你,看你念頭不專他走了所以念佛,有人追頂念佛,什麼意思?就這個意思。追頂是一句接一句,不放鬆。甚至於黃念祖老居士往生,也表演給我們看,他往生前六個月(半年),每天念十四萬聲佛號,一句接著一句,一句接著一句,就是這個樣子做給我們看。三業清淨,全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信願具足,念佛功夫是這麼懇切。要照經上所說的,他往生的品位就很高,肯定是在實報土,絕對不是同居土、方便土,不是的。六個月的功夫,就能把自己品位提到上上乘

◈內離惑業之因,能止外惑業之緣
◇內因既離,外緣斯止,故云不著色等
◇內離惑業之因,故能止外惑業之緣,內外皆離矣
◈為什麼能離?知道世間是假的
◇為什麼他能離?他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
◇科學證明了,宇宙之間所有物質現象都是如夢如幻
◇般若講了二十二年,時時刻刻提醒我們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不執著是對的;執著就錯了
◇不執著不是拒絕;可以受用,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不執著
◈學佛要把孝悌忠信做出來
◇不放在心上,不近人情:不能六親不認
◇學佛要把孝悌忠信做出來,給世間人做榜樣
◇內裡面是阿彌陀佛;外面是演戲,幫助別人覺悟、斷惡修善

  憬興說得好,內因既離,外緣斯止,故云不著色等。由於無三惡想,乃離惑業之因。六塵為緣,不著六塵,復離起惑之緣。「憬興師明其因果,謂內離惑業之因,故能止外惑業之緣,內外皆離矣。」為什麼他能離?他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不是真的。今天的科學家,特別是量子力學家,他們的研究報告我們看了,對我們修行人有很大的幫助。科學證明了,宇宙之間所有物質現象都是如夢如幻,沒有一樣是真的,全是從高頻率波動產生的幻相。佛在《般若經》裡面講得很多,般若講了二十二年,時時刻刻提醒我們。《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綱要,中國人喜歡讀這一卷,用這個幫助我們觀照,讓我們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執著是對的,執著就錯了不執著不是拒絕,可以受用,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不執著不放在心上,不近人情,人家說你怪怪的,你學佛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不能六親不認,學佛要把孝悌忠信做出來,給世間人做榜樣內裡面呢?心裡頭是阿彌陀佛。外面是演戲,做給別人看的,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斷惡修善,這都是功德。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24




今法藏菩薩,
內無惡想,即離惑因。
不著六塵,是離惑緣。

憬興云:「內因既離,外緣斯止,故云不著。」

由於無三惡想,乃離惑業之因。
六塵為緣,不著六塵,復離起惑之緣。

憬興師明其因果,
內離惑業之因,
故能止外惑業之緣,內外皆離矣。

◎ 積功累德第八



不執著不是拒絕;可以受用,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不執著|離惑:內無惡想;不著六塵|內因既離,外緣斯止,故云不著|學佛要把孝悌忠信做出來|內裡面是阿彌陀佛;外面是演戲,幫助別人覺悟|淨空老法師

 


不執著不是拒絕;可以受用,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不執著|離惑:內無惡想;不著六塵|內因既離,外緣斯止,故云不著|學佛要把孝悌忠信做出來|內裡面是阿彌陀佛;外面是演戲,幫助別人覺悟|淨空老法師


◈離惑:內無惡想;不著六塵
◇今法藏菩薩:內無惡想,即離惑因;不著六塵,是離惑緣
◇因、緣離開了,當然就不會有貪瞋痴慢的果
◇內因既離,外緣斯止,故云不著
◇由於無三惡想,乃離惑業之因
◇六塵為緣,不著六塵,復離起惑之緣
◇修行就在這上修,這叫功夫
◇念佛人無比方便殊勝就一句佛號: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起心動念,阿彌陀佛,就把那個念頭打掉了
◈佛號念念相續,好處在什麼地方?
◇不造惡業;善業也不造:善惡都離,往生容易
◇念佛人為什麼最後往生去不了:他六根在六塵上留戀,捨不得離開
◇阿彌陀佛不等你,看你念頭不專他走了
◇所以有人追頂念佛:一句接一句,不放鬆
◇黃念公往生也表演給我們看:往生前六個月,每天十四萬聲佛號
◇三業清淨,全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
◇信願具足,念佛功夫是這麼懇切
◇六個月的功夫,就能把自己品位提到上上乘

  「今法藏菩薩」,他老人家為我們現身說法,「內無惡想」,沒有惡念,沒有貪瞋痴的念頭,「即離惑因」,迷惑顛倒的因他沒有。「不著六塵,是離惑緣」。因離開了,緣離開了,當然就不會有貪瞋痴慢的果,沒有這個。「內因既離」,憬興法師說的,「外緣斯止,故云不著色等」。「由於無三惡想,乃離惑業之因。六塵為緣,不著六塵,復離起惑之緣」。這真修行,修行在哪裡修?就在這上修,這叫功夫念佛人無比方便殊勝就一句佛號,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起心動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把那個念頭打掉了所以佛號要念念相續,好處在什麼地方不造惡業,善業也不造。善惡都離,往生容易,往生的時候真的統統放下念佛人為什麼最後往生去不了,原因都在此地,他六根在六塵上留戀,捨不得離開阿彌陀佛不等你,看你念頭不專他走了所以念佛,有人追頂念佛,什麼意思?就這個意思。追頂是一句接一句,不放鬆。甚至於黃念祖老居士往生,也表演給我們看,他往生前六個月(半年),每天念十四萬聲佛號,一句接著一句,一句接著一句,就是這個樣子做給我們看。三業清淨,全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信願具足,念佛功夫是這麼懇切。要照經上所說的,他往生的品位就很高,肯定是在實報土,絕對不是同居土、方便土,不是的。六個月的功夫,就能把自己品位提到上上乘

◈內離惑業之因,能止外惑業之緣
◇內因既離,外緣斯止,故云不著色等
◇內離惑業之因,故能止外惑業之緣,內外皆離矣
◈為什麼能離?知道世間是假的
◇為什麼他能離?他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
◇科學證明了,宇宙之間所有物質現象都是如夢如幻
◇般若講了二十二年,時時刻刻提醒我們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不執著是對的;執著就錯了
◇不執著不是拒絕;可以受用,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不執著
◈學佛要把孝悌忠信做出來
◇不放在心上,不近人情:不能六親不認
◇學佛要把孝悌忠信做出來,給世間人做榜樣
◇內裡面是阿彌陀佛;外面是演戲,幫助別人覺悟、斷惡修善

  憬興說得好,內因既離,外緣斯止,故云不著色等。由於無三惡想,乃離惑業之因。六塵為緣,不著六塵,復離起惑之緣。「憬興師明其因果,謂內離惑業之因,故能止外惑業之緣,內外皆離矣。」為什麼他能離?他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不是真的。今天的科學家,特別是量子力學家,他們的研究報告我們看了,對我們修行人有很大的幫助。科學證明了,宇宙之間所有物質現象都是如夢如幻,沒有一樣是真的,全是從高頻率波動產生的幻相。佛在《般若經》裡面講得很多,般若講了二十二年,時時刻刻提醒我們。《金剛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綱要,中國人喜歡讀這一卷,用這個幫助我們觀照,讓我們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執著是對的,執著就錯了不執著不是拒絕,可以受用,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不執著不放在心上,不近人情,人家說你怪怪的,你學佛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不能六親不認,學佛要把孝悌忠信做出來,給世間人做榜樣內裡面呢?心裡頭是阿彌陀佛。外面是演戲,做給別人看的,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斷惡修善,這都是功德。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24




今法藏菩薩,
內無惡想,即離惑因。
不著六塵,是離惑緣。

憬興云:「內因既離,外緣斯止,故云不著。」

由於無三惡想,乃離惑業之因。
六塵為緣,不著六塵,復離起惑之緣。

憬興師明其因果,
內離惑業之因,
故能止外惑業之緣,內外皆離矣。

◎ 積功累德第八



2024年8月11日 星期日

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從哪來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沒有原因|不理會它,它不礙事;你一理會,它就會干涉|無住生心|無住:不理它|生心,隨它去,隨緣|隨緣妙用:鍛鍊自己;成就眾生|淨空老法師

 


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從哪來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沒有原因|不理會它,它不礙事;你一理會,它就會干涉|無住生心|無住:不理它|生心,隨它去,隨緣|隨緣妙用:鍛鍊自己;成就眾生|淨空老法師


◈極樂無為涅槃界…無衰無變湛然常
◇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
◇常然,無衰變也
◈真心不變;妄心怎麼變都是假的
◇變跟不變是一樁事情
◇不變的是體;變是起作用
◇誰在指導、主宰變?阿賴耶
◇真心不變;妄心在變
◇妄心不管怎麼變,都是假的:假的怎麼會變出真的?
◈一念不覺,而有無明
◇妄心的體是真心,為什麼變成妄心?迷了
◇一念不覺,而有無明
◇無明從哪來的?一念不覺
◇一念不覺:沒有原因
◇有原因就有結果,那就是真的了
◇沒有原因,假的
◇只要不理會它,什麼事也沒有,它不礙事;你一理會,它就會干涉,就壞事了

  善導大師《事贊》裡頭說:「極樂無為涅槃界。」又云:「無衰無變湛然常。」「可見今之經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這些說的是法身,是自性。「是故常然,無衰變也。」這個意思說得好。決定要相信,變跟不變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不變的是體,變是起作用誰在那裡指導變,在主宰變?就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真心不變,妄心在變妄心不管怎麼變,都是假的,因為妄心本身是假的,假的怎麼會變出真的出來妄心的體是真心,為什麼變成妄心?迷了,這大乘經上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從哪來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有沒有原因?沒有原因有原因就有結果,那就是真的了沒有原因,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只要不理會它,什麼事也沒有,它不礙事,你一理會,它就會干涉,它就壞事了

◈隨緣妙用:鍛鍊自己;成就眾生
◇無住生心
◇無住:不理它;生心:隨它去,隨緣
◇隨緣妙用:鍛鍊自己;成就眾生
◇隨順境,練不起貪戀;遇逆境,練不生瞋恚
◇對別人,雖然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做完了之後,心地清淨平等覺,沒有一點沾染
◇自利、利他:統統無住
◇環境不好,處處障礙、碰壁,遇到的都是惡人:不生瞋恚,練自己的功
◇我在這個境界有瞋恚心,不行,禁不起考驗
◇沒有瞋恚,不生煩惱,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
◇生心是我們要反省:那是一面好鏡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們有不好的要改過、懺悔;沒有要加勉:不能犯這個過失

  所以《般若經》上教給我們「無住生心」,無住就是不理它生心,隨它去,隨緣隨緣妙用,鍛鍊自己,成就眾生隨順境,樣樣都稱心如意,隨善緣,遇到的人都是好人,遇到的事都是好事,稱心如意。練自己是什麼?不起貪戀,這是練自己,對自己,沒有貪戀。對別人,那就是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雖然全心全意為他們做事,做完了之後,心地清淨平等覺,沒有一點沾染自利利他,統統無住。如果遇到是逆境、惡緣,逆境是環境不好,處處障礙,處處碰壁,遇到的人都是惡人。這個環境什麼?不生瞋恚,練自己的功我在這個境界裡頭有沒有瞋恚心?有瞋恚心,不行,禁不起考驗沒有瞋恚,不生煩惱,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生心是我們要反省,那是一面好鏡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我們有這些惡的,不行,不好的要改過、要懺悔。沒有呢?沒有要加勉,不能犯這個過失。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二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22




善導大師《事贊》云:「極樂無為涅槃界。」
又云:「無衰無變湛然常。」

可見今之經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法身也,自性也。
是故常然,無衰變也。

◎ 積功累德第八



現在學道的人最常見的:自讚毀他|抬高自己身分,貪瞋痴慢放不下,錯了|佛法第一個目的: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世界所有一切是法相,阿賴耶的|到那邊轉識成智了,這個東西全都不用:要它幹什麼?|淨空老法師

 


現在學道的人最常見的:自讚毀他|抬高自己身分,貪瞋痴慢放不下,錯了|佛法第一個目的: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世界所有一切是法相,阿賴耶的|到那邊轉識成智了,這個東西全都不用:要它幹什麼?|淨空老法師


◈極樂無為涅槃界…無衰無變湛然常
◇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
◇常然,無衰變也
◈真心不變;妄心怎麼變都是假的
◇變跟不變是一樁事情
◇不變的是體;變是起作用
◇誰在指導、主宰變?阿賴耶
◇真心不變;妄心在變
◇妄心不管怎麼變,都是假的:假的怎麼會變出真的?
◈一念不覺,而有無明
◇妄心的體是真心,為什麼變成妄心?迷了
◇一念不覺,而有無明
◇無明從哪來的?一念不覺
◇一念不覺:沒有原因
◇有原因就有結果,那就是真的了
◇沒有原因,假的
◇只要不理會它,什麼事也沒有,它不礙事;你一理會,它就會干涉,就壞事了

  善導大師《事贊》裡頭說:「極樂無為涅槃界。」又云:「無衰無變湛然常。」「可見今之經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這些說的是法身,是自性。「是故常然,無衰變也。」這個意思說得好。決定要相信,變跟不變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不變的是體,變是起作用誰在那裡指導變,在主宰變?就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真心不變,妄心在變妄心不管怎麼變,都是假的,因為妄心本身是假的,假的怎麼會變出真的出來妄心的體是真心,為什麼變成妄心?迷了,這大乘經上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從哪來的?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有沒有原因?沒有原因有原因就有結果,那就是真的了沒有原因,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只要不理會它,什麼事也沒有,它不礙事,你一理會,它就會干涉,它就壞事了

◈隨緣妙用:鍛鍊自己;成就眾生
◇無住生心
◇無住:不理它;生心:隨它去,隨緣
◇隨緣妙用:鍛鍊自己;成就眾生
◇隨順境,練不起貪戀;遇逆境,練不生瞋恚
◇對別人,雖然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做完了之後,心地清淨平等覺,沒有一點沾染
◇自利、利他:統統無住
◇環境不好,處處障礙、碰壁,遇到的都是惡人:不生瞋恚,練自己的功
◇我在這個境界有瞋恚心,不行,禁不起考驗
◇沒有瞋恚,不生煩惱,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
◇生心是我們要反省:那是一面好鏡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們有不好的要改過、懺悔;沒有要加勉:不能犯這個過失

  所以《般若經》上教給我們「無住生心」,無住就是不理它生心,隨它去,隨緣隨緣妙用,鍛鍊自己,成就眾生隨順境,樣樣都稱心如意,隨善緣,遇到的人都是好人,遇到的事都是好事,稱心如意。練自己是什麼?不起貪戀,這是練自己,對自己,沒有貪戀。對別人,那就是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雖然全心全意為他們做事,做完了之後,心地清淨平等覺,沒有一點沾染自利利他,統統無住。如果遇到是逆境、惡緣,逆境是環境不好,處處障礙,處處碰壁,遇到的人都是惡人。這個環境什麼?不生瞋恚,練自己的功我在這個境界裡頭有沒有瞋恚心?有瞋恚心,不行,禁不起考驗沒有瞋恚,不生煩惱,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生心是我們要反省,那是一面好鏡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我們有這些惡的,不行,不好的要改過、要懺悔。沒有呢?沒有要加勉,不能犯這個過失。

◇現在學道的人最常見的:自讚毀他
◇喜歡批評別人,說別人的不是;抬高自己身分,貪瞋痴慢放不下,錯了
◈佛法第一個目的:往生極樂
◇佛法第一個目的:往生極樂世界,人人都有分
◇這個世界所有一切是法相,阿賴耶的
◇到那邊轉識成智了,這個東西全都不用:要它幹什麼?捨得乾乾淨淨
◈一切萬法一體觀
◇為全世界的人民,為所有一切宗教
◇所有宗教是一體:那些人都是佛菩薩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這就是不斷的常
◇一切萬法一體觀:比一家人親;是一體
◇千經萬論說明這事實真相:要接受、要肯定、要真幹

  現在學道的人,最常見的,自讚毀他喜歡批評別人,說別人的不是,抬高自己的身分,貪瞋痴慢放不下,錯了。既然遇到佛法,佛法的目的是什麼?第一個目的,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有分。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世界什麼都帶不去,這個世界所有一切是法相,阿賴耶的到那邊轉識成智了,這個東西全都不用。那邊所有一切,無論精神的受用、物質的受用都是大圓滿,得大自在。這些東西要它幹什麼?要把它捨得乾乾淨淨。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要為全世界的人民,為佛教,還要為所有一切宗教,為什麼?我們很清楚、很明白所有宗教是一體。耶穌是誰?也許就是阿彌陀佛化身,在他那個教裡頭。你要批評他,毀謗他,那是毀謗了阿彌陀佛,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些人都是佛菩薩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基督身得度者,即現基督去教化。這就是不斷的常。整個宇宙確確實實是一體,我們現在一切萬法一體觀,比一家人親,是一體,真的是一體,一點都沒錯。千經萬論說明這事實真相,我們有緣遇到了,要接受、要肯定、要真幹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二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22




據《佛地論》「」有三種:
本性常
不斷常
相續常

又據《三藏法數八》曰:「
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謂法身本性常住,無生無滅也。
不斷常者,即報身也。謂報身常依法身,無間斷也。
相續常者,即應身也。謂應身於十方世界,沒已復現,化無窮盡也。」

又《華嚴演義鈔卅四》云「自性,則凝然常」指法身。

善導大師《事贊》云:「極樂無為涅槃界。」
又云:「無衰無變湛然常。」

可見今之經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法身也,自性也。
是故常然,無衰變也。

◎ 積功累德第八



2024年8月10日 星期六

人間人口在膨脹:共業所感,是來受報的|科學技術把人都迷了,總認為:科技是萬能的;佛菩薩是虛無縹緲的|經教沒把握幫助我們斷煩惱、看破放下;馬上要回頭,信願持名:我們要入阿彌陀佛的僧團|淨空老法師

 


人間人口在膨脹:共業所感,是來受報的|科學技術把人都迷了,總認為:科技是萬能的;佛菩薩是虛無縹緲的|經教沒把握幫助我們斷煩惱、看破放下;馬上要回頭,信願持名:我們要入阿彌陀佛的僧團|淨空老法師


◈科學突飛猛進,把人都迷了
◇人間人口在膨脹:共業所感,是來受報的
◇往後還有沒有佛法、淨土,我也不敢說
◇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把人都迷了,總認為:科技是萬能的;佛菩薩是虛無縹緲的
◇天、修羅、鬼、地獄,沒見過:過去半信半疑;現在根本就不相信
◈先度自己;再幫助別人
◇自己要沒得度,大限到了到哪一道去?
◈五戒十善、四維八德:保住人身
◇五戒十善全做到,來生可以保住人身
◇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做到:來生一定得人身,而且福報比這一生大
◈後面九千年只有無量壽經能度
◇那個時候有沒有佛法?不一定:有佛法的時間不長

  人間人口在膨脹,一年比一年多,這什麼原因?共業所感,是來受報的往後還有沒有佛法,我不敢說;還有沒有淨土,我也不敢說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把人都迷了,人總認為科技是萬能的,佛菩薩是虛無縹緲的六道輪迴除了畜生道、人道,其他的沒見過,天道沒見過,修羅道沒見過,鬼道沒見過,地獄道也沒見過。沒有見過的,過去半信半疑,現在根本就不相信,怎麼辦?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我這算過來人,先度自己,再幫助別人,這個重要。自己要沒有得度,大限到了到哪一道去五戒十善有沒有全做到?全做到,佛告訴我們,來生可以保住人身。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標準的人道。如果這個做到了,來生一定得人身,而且福報比這一生大,富貴人家,你是貴人,你是富翁。那個時候有沒有佛法?不一定,有佛法的時間不長

◇釋迦牟尼佛法運一萬二千年,現在是第三千年開端;後面還有九千年
◇九千年只有無量壽經能得度
◇無量壽經、淨土法門有三寶加持:釋迦、彌陀以威神,保護這個經不會失傳
◇修學淨土法門的人愈來愈少;雖少,成就的多
◈七十以上要以念佛求生淨土為主
◇如果經教沒把握幫助我們斷煩惱、看破放下;馬上要回頭,信願持名:我們要入阿彌陀佛的僧團,到極樂去學習
◇七十歲以上,要以念佛求生淨土為主修,絕不改變
◇經每天能讀一遍,很好;不能,沒關係,讀《阿彌陀經》一樣的

  釋迦牟尼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現在是第三千年的開端,後面還有九千年。佛說了,九千年只有這部經能得度,我們相信,這個經,這個法門有三寶加持釋迦、彌陀憐憫這個地方有緣眾生,以佛陀的威神,保護這個經不會失傳,我有這個信心。但是,修學這個法門的人愈來愈少,雖少,成就的多。這兩句,我們如果經教沒有把握幫助我們斷煩惱,就是幫助我們看破放下,我們馬上要回頭,信願持名,我們要入阿彌陀佛的僧團,到極樂世界去學習,這就對了。所以七十歲以上,時間就不長了,要以念佛求生淨土為主,主修,絕不改變,這就對了。經每天能讀一遍,很好,不能,沒關係,讀《阿彌陀經》一樣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六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68



2024年8月9日 星期五

看到蟲、狗、貓,有沒有想到:我會不會變成牠們?|人人明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餓鬼是貪欲|蒐集講經資料,自己沒時間學;也不肯給別人:現在在鬼道|淨空老法師

 


看到蟲、狗、貓,有沒有想到:我會不會變成牠們?|人人明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餓鬼是貪欲|蒐集講經資料,自己沒時間學;也不肯給別人:現在在鬼道|淨空老法師


◈轉生受身,改形易道
◇脫人身,受鬼畜等身,故云轉生受身
◇四生轉變,云改形;六道生死,云易道
◇四生指胎卵濕化。例如捨麻雀身而得狗身,是為「改形」
◇又如捨人身而作狗,則從人道轉為畜生道,是為「易道」
◇眾生輪轉於六道之中。「泥犁」即地獄;「蜎飛」者,飛蟲;「蠕動」者,爬蟲

  轉生受身,改形易道,「《會疏》曰:脫人身,受鬼畜等身,故云轉生受身。四生轉變,云改形。六道生死,云易道」,改形易道。「四生」,指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例如捨麻雀身而得狗身,是為改形。又如捨人身而作狗」,人變成狗的身,「則從人道轉為畜生道,是為易道。眾生輪轉於六道之中。泥犁即地獄,蜎飛者飛蟲,蠕動者爬蟲」。

◇這些都是在眼前,天天看到的
◇看到蟲、狗、貓,有沒有想到:我會不會變成牠們?
◇三途裡頭地獄最苦:容易進去;不容易出來
◈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
◇深深感受到因果教育重要
◇人人明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

  這些我們不能不知道,都是在眼前看見的,而且是天天看到的,人不能警覺。看到這小蟲在畜生道,有沒有想到,我會不會變成牠們看到狗、看到貓、看到鬼,有人看到的,真看到,不是假看到的。怕不怕?地獄我們沒看到,有人在夢中見到,真的,不是假的,三途裡頭地獄最苦,容易進去,不容易出來。所以我們看到這一段,深深感受到因果教育重要,正如周安士所說,「人人明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明信因果;「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所以《安士全書》,他留下來的著作,以因果為主,都是講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勸勉大家斷惡修善,很有道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一一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11



◈極樂:非胎藏所生育;非妄業所感
◇非胎藏所生育。故自然
◇非妄業所感,佛願令然,故謂自然
◇極樂世界不是業力往生的
◈六道輪迴:業力感召的
◇六道輪迴:三善道是三善業所感;三業不善所感是三惡道
◇地獄是瞋恚;餓鬼是貪欲;畜生是愚痴:業力感召的
◈餓鬼是貪欲
◇最近同修往生的不少;只有一個情況比較好一點,在鬼道講經說法
◇蒐集講經資料,自己沒時間學;也不肯給別人:現在在鬼道

  我們這個地方,動物、畜生都是胎生,在胎胞裡面慢慢變化成形,這樣生育的;極樂世界沒有胎胞,蓮花化生,所以自然。「《會疏》曰:非妄業所感,佛願令然,故謂自然」,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業力往生的。我們六道輪迴,三善道是造三善業所感得的果報;如果三業不善,三業都惡,他所感的是三惡道地獄是瞋恚,餓鬼是貪欲,畜生是愚痴,它是業力感召的。這個事情真有。我們在最近這段時期,同修當中往生的有不少人,有六、七個人。有一些通靈的人告訴我,大概這些往生的人當中,只有一個情況比較好一點,一個人,是悟字輩的悟弘。他在哪裡?在鬼道,在鬼道講經說法,算不錯了。為什麼?在生的時候蒐集不少講經的這些資料,自己沒有時間學,也不肯給別人,現在在鬼道,大概閻王叫他補課,要把這些課補出來。也不錯,再去度餓鬼,度餓鬼有功德,將來可以生天。如果沒有把極樂世界忘掉,可以從餓鬼道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有經典做依據,古時候這個例子很多。這算是好的,還沒有把出家人本分忘掉,還知道講經。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八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83


◈三途一墮五千劫
◇真覺悟了還有救
◇一生不覺悟,來生接著再幹:那還要你保證得人身
◇如果不能到人道來,麻煩可大了
◇天道很樂,樂多苦少:被快樂迷了心竅,大幅度的退轉
◇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的壽命都比人道長

  真覺悟了還有救,如果是一生不覺悟,來生接著再幹,那還要什麼?還要你保證得人身,你來生是六道,不是一個地方,如果不能到人道來,麻煩可大了。要是到天道去了,好,天上很樂,樂多苦少,被快樂迷了心竅,大幅度的退轉。如果不能生天道,很不幸的墮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怎麼辦?這三道眾生的壽命都比人道長

◇蚊蟲螞蟻,壽命短促:牠是論次數;不是論時間的
◇祇樹給孤獨園一窩螞蟻,七尊佛過去了,牠還沒有離開螞蟻身:牠誤會螞蟻就是牠的身
◇一尊佛證果成佛,三個阿僧祇劫;二十一阿僧祇劫,牠還在做螞蟻
◇畜生愚痴,把牠這個身當作自己的身,把牠的環境永遠記住,牠不會改變
◇牛死了還變牛,羊死了還變羊,至少要變幾十、幾百次,才能遇到人天的身體

  那畜生,蚊蟲螞蟻,壽命短促,只有一、二天的,還有幾個小時的,那不是很快就報掉了嗎?對,這些小動物牠是論次數的,不是論時間的,時間很短暫,螞蟻死了還是螞蟻,這螞蟻死了,來世還是螞蟻。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早年在祇樹給孤獨園,那一邊在蓋房子,就看到一窩螞蟻,佛看到之後就笑起來了。這些弟子們問佛為什麼會笑,佛說你們看到螞蟻沒有?看到了。佛說這一窩螞蟻,七尊佛以前牠就做螞蟻,投胎做螞蟻,到今天七尊佛過去了,牠還沒有離開螞蟻身,牠誤會螞蟻就是牠的身。我們說一尊佛修行證果成佛,三個阿僧祇劫,三七二十一個阿僧祇劫,牠還在做螞蟻,這多可怕!畜生愚痴把牠這個身當作自己的身,把牠的環境永遠記住,牠不會改變。那我們今天看動物,家裡養的畜生,養的牛、養的羊,牛死了之後來生還變牛,羊死了以後來生還變羊,至少要變幾十次、幾百次,才能遇到人天的身體,不簡單。

◇這一生,你要是了解事實真相,你會很歡喜、很珍惜:它太難得了
◇三途一墮五千劫
◇七尊佛出世了還是螞蟻身:五千劫比那個短
◈珍惜這一生的緣分: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真正明白了,我們會非常珍惜這一生的緣分,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所以我們這一生,你要是了解事實真相,你會很歡喜,你會很珍惜,它太難得了。三惡道,佛是說一句籠統的話,「三途一墮五千劫」。五千劫比剛才說,佛說這個螞蟻,七尊佛出世了還是螞蟻身,五千劫比那個短,七尊佛出世牠還是螞蟻身,這個太可憐了。這是真正懂得明白了,我們會非常珍惜這一生的緣分,幹什麼?信願持名,求生淨土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六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68




轉生受身,改形易道」。

《會疏》曰:「
脫人身,受鬼畜等身,故云『轉生受身』。
四生轉變,云『改形』。
六道生死,云『易道』。」

四生指胎卵濕化。例如捨麻雀身而得狗身,是為「改形」。
又如捨人身而作狗,則從人道轉為畜生道,是為「易道」。

眾生輪轉於六道之中。

泥犁」即地獄,
蜎飛」者,飛蟲,
蠕動」者,爬蟲。

◎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自然化生」。

自然者,

義寂云:「非胎藏所生育。故自然。」

《會疏》曰:「非妄業所感,佛願令然,故謂自然。」

◎ 泉池功德第十七



2024年8月8日 星期四

一定要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觀照是修行、真幹,照見五蘊皆空|這樣才入實相:真正徹底明瞭宇宙萬有真相|沒人敢說;佛敢說:佛自己入於實相|肯用真心本性,自然入於實相|淨空老法師

 


一定要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觀照是修行、真幹,照見五蘊皆空|這樣才入實相:真正徹底明瞭宇宙萬有真相|沒人敢說;佛敢說:佛自己入於實相|肯用真心本性,自然入於實相|淨空老法師


◈遵依佛示:從文字起觀照入實相
◇我等遵依佛示,從文字般若而起觀照,入於實相,是名敬荷佛恩
◇一定要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觀照是修行、真幹,照見五蘊皆空;這樣才入實相
◇入實相:真正徹底明瞭宇宙萬有的真相
◇沒人敢說;佛敢說:佛自己入於實相
◇每個人都有真心本性,只要你肯用真心本性,就自然入於實相:實相是自性裡本有的
◇現在迷了自性,變成凡夫;回過頭來,把障礙統統放下
◇障礙就是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
◇放下見思煩惱,對於六道裡的真相完全明白了
◇放下塵沙煩惱,對於十法界裡真相大白
◇理一心不亂,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全明白了
◇外面的相是自性變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自性變現出來的:明心見性的人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一定要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觀照是修行,觀照是真幹,照見五蘊皆空,這樣才入實相入實相這一句,就是真正徹底明瞭宇宙萬有的真相沒有人敢說,佛敢說。為什麼佛敢說?佛自己入於實相。佛知道,每個人都有真心,每個人都有本性,只要你肯用真心,你肯用本性,就自然入於實相,因為實相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一樁難事情。現在迷了,迷了自性,變成凡夫,六道凡夫,什麼都不知道了。回頭,回過頭來,我們把障礙統統放下障礙就是煩惱,煩惱有三大類,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放下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對於六道裡面的真相完全明白了放下塵沙煩惱,境界向上提升,對於十法界,也就是我們常講一尊佛的教化區,這個裡面真相大白。再向上提升,理一心不亂,那就是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全明白了,沒有絲毫障礙。為什麼?外面的相是自性變的,惠能大師說得好,最後一句他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原來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明心見性的人哪有不知道的道理?所以自然就明白了。

◈入於實相,頓入佛智
◇入於實相,頓入佛智,都是真的:諸佛菩薩做榜樣給我們看
◇佛達到圓滿;菩薩還沒達到圓滿,但是在做榜樣
◇我們要像菩薩一樣真正去修學
◈妄想雜念消除了;得一心不亂不難
◇我們要「依此經中種種教誡」,這一部經就夠了
◇一部經能念上一萬遍、兩萬遍,滾瓜爛熟
◇熟透了,妄想雜念消除了;得一心不亂不難

  所以,入於實相,頓入佛智,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諸佛菩薩做榜樣給我們看佛達到圓滿,菩薩還沒達到圓滿,但是在做榜樣我們要像菩薩一樣真正去修學我們具體要「依此經中種種教誡,這一部經就夠了一部經能念上一萬遍,能念上兩萬遍,滾瓜爛熟,無論哪一句經,提起來你都曉得在哪一頁哪一行。熟透了,妄想雜念消除了,得一心不亂不難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O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05




我等遵依佛示,從文字般若而起觀照,入於實相,是名敬荷佛恩
依此經中種種教誡,端正身心,止惡修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橫生四土,圓登不退,纔是真實敬佛也。

◎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