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0日 星期日

我善根福德不夠,念佛能不能往生?|繫念不亂專持名號|繫念不排除雜念;一心排除雜念|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淨空老法師

 


我善根福德不夠,念佛能不能往生?|繫念不亂專持名號|繫念不排除雜念;一心排除雜念|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淨空老法師


◈以稱名故,諸罪消滅
◇秦譯精要流暢,眾所宗向;唐譯準確詳備,力保原面
◇夏公擷其精要,更據六朝石經,補足秦譯所佚之二十一字
◇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這二十一個字很重要

  「秦譯精要流暢,眾所宗向」,宗就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依靠,向是方向,大家都喜歡這個本子。「唐譯準確詳備,力保原面」,保持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原本的面貌。「先師會集兩譯」,先師,這個話是黃念祖老居士說的,先師就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兩譯,擷其精要,更據六朝石經,補足秦譯所佚之二十一字」。這二十一個字可能是漏掉。「按襄陽石經」,襄陽石經是六朝時候手書石刻的,「於一心不亂之下」,它還有幾句,二十一個字,就是一心不亂接著,「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就這二十一個字,這二十一個字現在流通本沒有。宋代元照法師把它「載入《靈芝疏》」,明朝蘧庵法師「亦推崇石本」,這個石經本,認為這二十一個字很重要,非常可能因為六朝那個時代沒有印刷術,經本都是手抄本,手抄本很容易抄錯,很容易漏掉,可能手抄本漏掉,但這個本子流通了。一直到現在,我們所讀的本子都沒有這二十一個字。

◈《阿彌陀經》三大註解
◇幽溪大師《圓中鈔》、蕅益大師《要解》、蓮池大師《疏鈔》
◇學習《彌陀經》不能不讀這三種註解

  幽溪大師在《圓中鈔》裡頭「大聲疾呼」,《圓中鈔》通常跟蕅益大師的《要解》、蓮池大師的《疏鈔》號稱《阿彌陀經》三大註解,也是《彌陀經》最重要的註解,學習《彌陀經》的不能不讀這三種註解。這三種註解雖然古德這麼樣的重視,可是現在一般人學習大概都喜歡簡單,簡單扼要的就是蕅益大師《要解》,《要解》又經過印光大師極力的讚歎,所以學習《疏鈔》、《圓中鈔》的人就不多了,學習《要解》的人多。《要解》有圓瑛法師的《講義》,有寶靜法師的《親聞記》,這兩位大德都是近代的高僧,講經的大師,他們的版本在現在流通很廣,特別是《阿彌陀經》的註解,蕅益大師《要解》的講義。幽溪大師在《圓中鈔》裡頭有這麼一段話,「今傳訛說」,今傳指羅什大師翻的《佛說阿彌陀經》,「凡讀習者,應依古本,而增正之」。古本就是襄陽石經,石經裡面有所漏的二十一個字(稱石經,因為它刻在石頭上,刻在碑上),這個地方多出二十一個字,二十一個字祖師讀了之後肯定,古時候羅什大師本子肯定有這二十一個字,只是抄寫抄漏了,現在應該把它補進去。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自己善根福德不夠,我念佛能不能往生?
◇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
◈一心不亂專持名號
◇希望這一生能生極樂,一定要記住這一句經文
◇賢公成就,就靠這八個字

  「會本依先德意,補入此二十一字」。這二十一個字,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裡面補進去了。「於是會本,既備兩譯之長」,兩種翻譯本的長處,「復補秦譯之佚。聖意備顯,易啟正解」。釋迦牟尼佛的意思,加上這二十一個字就非常明顯,一心不亂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因為經上有一句話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句話人家聽了之後,總感覺到自己善根福德不夠,我念佛能不能往生?於是就有懷疑。要補這二十一個字,這個疑慮就沒有了,就很清楚,為什麼?因為你持名,持名消罪業,善根福德就現前。「於是秦譯原文應是一心不亂專持名號」,句點應該點在這個地方,「此八字應一氣讀下」,一口氣念下去。就是它是一句,「一心不亂專持名號」,這是一句。像現在來佛寺的海賢法師,九十二年就是一心不亂專持名號,他做到了,表演給我們看。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這一句阿彌陀佛,告訴他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歲自在往生,把這一句表演給我們看,一心不亂專持名號。確實他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叫一心不亂;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心地清淨平等,這是每個念佛人希望這一生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記住這一句經文。細心觀察海賢是怎麼成就的,就靠這八個字,他這一生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

◈繫念不亂專持名號
◇繫念不排除雜念;一心排除雜念
◇從繫念不亂念到一心不亂
◇繫念不亂,一向專念,意思相同
◇持名妙法,從果起修,果覺因心,他力冥加,不可思議
◇感謝黃念公,把經文會產生疑慮的地方都詳細解釋,幫助我們斷疑生信

  「正同於唐譯之繫念不亂」,唐譯就是玄奘大師翻譯的,它不是一心不亂,唐譯的是繫念不亂,不是一心,繫念不亂專持名號。這個繫念跟一心差別很大。一心不亂,有人看到一心害怕,為什麼?我做不到,我心裡有雜念、有妄想,我念佛肯定也夾雜著妄想跟雜念,沒有辦法一心。繫念不亂就沒問題,繫念可以做得到,這裡頭有雜念,不排除雜念,一心排除雜念。所以看到這個本子,比較容易生起信心。從繫念不亂念到一心不亂,看到這種經文,疑慮就能消除。這個我們在講經裡頭要把它講清楚、講明白,讓大家生起信心。所以,「亦復與本經之一向專念同旨」。本經是我們這部經,《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一向專念,不是一心,一向專念,這個意思相同。繫念不亂,一向專念,這意思相同。「彌顯持名妙法,從果起修,果覺因心,他力冥加,不可思議。」這是阿彌陀佛威神願力加持的。我們在今天這個亂世,佛法衰到極處,遇到這個法門,深究經典不能沒有疑惑。我們感謝黃念老,他非常用心,不辭辛苦,把這些經文會讓我們學習的人產生疑慮的地方,都詳細解釋,幫助我們斷疑生信

◈但能信願持名,決可往生同居土
◇散心念佛號有妄想;定心念佛沒有妄想
◇定多散少品位就上升,散多定少品位就下降,都能往生凡聖同居土
◇持名法門妙用,和盤托出,會本實大有功於聖教

  下面引蕅益大師《要解》的話說,「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執持名號,見思煩惱沒斷;「隨其或散或定」,或者是散亂心念佛,或者是定心念佛,散亂心念這句佛號有妄想、有雜念,定心念佛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於同居土分三輩九品」,那就是講定散多少,定多散少品位就上升,散多定少品位就下降,都能往生,往生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裡頭也有三輩九品。這個話說得好,為什麼?這個話說的就是肯定我們現在的程度念佛能往生,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可見眾生但能信願持名,決可往生彼國凡聖同居土」。實實在在無需要念到事一心不亂或者是理一心不亂,這個難。「持名法門妙用,和盤托出」。像客人來了,我們送茶點,連盤子都端出來,就是全部拿出來,沒有絲毫保留,統統托出來,持名法門的妙用,真正不可思議。「足證會本實大有功於聖教也。」這是讚歎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無量壽經》的會集本。

◈老實、聽話、真幹,用真心
◇賢公就念了九十二年,一直念到往生
◇一生的修行就是燒香、拜佛、念佛、繞佛
◇賢公一生用真心;希望同學們生活中用真心
◇真心是自己本有的真誠心,不自欺,不欺人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大家念羅什的本子念成習慣了,換個本子他不習慣。不換也行,淨宗在中國一千七百年,依照《彌陀經》,羅什大師翻譯的這個《彌陀經》,念佛往生的人不計其數,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看看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他一生沒念過《無量壽經》,一次沒念過,也沒有聽別人念過,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老老實實的,真是聽話、真幹,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他就念了九十二年,一直念到他往生。他念到什麼程度?我非常相信,一點都不懷疑,他念到理一心不亂。為什麼?因為我們看到這個人這麼老實、聽話、真幹,他一生的修行就是燒香、拜佛、念佛、繞佛,除此之外他都不知道。通常寺院裡頭早晚課誦他不知道,他沒學過;磬錘,法器他不懂,老實,心地清淨慈悲。我們常常提醒,希望同學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用真心待人接物,海賢老和尚一生用真心

  真心是自己本有的真誠心,沒有一絲毫虛偽,沒有絲毫欺騙,不自欺,不欺人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十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52




襄陽石經乃六朝人手書而刻石者,
於「一心不亂」之下,尚有「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廿一字。

宋代元照師,載入《靈芝疏》。

明蘧庵師亦推崇石本。
幽溪大師於《圓中鈔》大聲疾呼:「今傳(指秦譯本)訛說,凡讀習者,應依古本,而增正之。」

會本依先德意,補入此廿一字。
於是會本,
既備兩譯之長,復補秦譯之佚。
聖意備顯,易啟正解。

於是秦譯原文應是「一心不亂專持名號」(此八字應一氣讀下)。
正同於唐譯之「繫念不亂」,
亦復與本經之「一向專念」同旨。

彌顯持名妙法,
從果起修,果覺因心,
他力冥加,不可思議。


《要解》云:「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隨其或散或定,於同居土分三輩九品。」
可見眾生但能信願持名,決可往生彼國凡聖同居土
實不待持至事一心不亂或理一心不亂。

持名法門妙用,和盤托出。
足證會本實大有功於聖教也

◎(七)部類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