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聽經、讀經:十年不間斷,都會有悟處|思量分別不能解了圓覺|一落到思考就不行了:凡夫知見;不是佛菩薩|佛菩薩沒有思考的|經一遍讀下來,不能想,直覺,不能拐彎:那是智慧|淨空老法師

 


聽經、讀經:十年不間斷,都會有悟處|思量分別不能解了圓覺|一落到思考就不行了:凡夫知見;不是佛菩薩|佛菩薩沒有思考的|經一遍讀下來,不能想,直覺,不能拐彎:那是智慧|淨空老法師


◈思量分別不能解了圓覺
◇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
◇凡夫沒開悟、沒出輪迴,在你概念當中的圓覺性即同六道輪迴
◇一落到思考就不行了:凡夫知見;不是佛菩薩
◇佛菩薩沒有思考的
◈心地有一點清淨就能得
◇經一遍讀下來,不能想,直覺,不能拐彎:那是智慧
◇聽經、讀經:一天兩小時,十年不間斷,都會有悟處

  「《圓覺經》云」,這也是一部大經,宗密大師有豐富的註解,《圓覺經大疏》、《圓覺經略疏》,有好多種。這個經跟《楞嚴》同性質,開智慧。這經裡頭有幾句經文,這個地方有四句,「未出輪迴而辨圓覺」,辨是辨別,「彼圓覺性即同流轉。」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一般凡夫沒有開悟,沒有出輪迴,六道凡夫,要給你講什麼是圓覺,你聽到了似懂非懂,在你概念當中圓覺性,性是本體,圓覺的理體,即同流轉,流轉就是六道輪迴。「此顯思量分別不能解了圓覺」。我們都是用第六意識思考,一落到思考就不行了。為什麼?凡夫知見,不是佛菩薩。告訴我們,佛菩薩沒有思考的。所以經一遍讀下來,不要去想,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愈想愈錯,不能想,直覺,不能拐彎,那是智慧。什麼時候能得?心地有一點清淨就能得。所以有這個境界的同學很多,不難。我們自己好好的學,特別是學講經的人,講上個十年,這個境界會出現。聽經、讀經,如果經聽上十年,每天不間斷,不要多,一天兩個小時,十年不間斷,他會有悟處,他聽經、讀經都會有悟處,這就很可貴。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四O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40




眾生在情見中,起心動念,皆是妄想分別。
故佛雖有種種譬說,但眾生於「佛之知見」如聾如盲,不能真實解了。

《圓覺經》云:「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此顯思量分別不能解了「圓覺」。

◎ 圓滿成就第九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佛為我們示現,絕對不連帶煩惱|我們貪瞋痴慢疑沒斷,佛不現前:現前造成障礙|貪瞋痴慢疑真斷了,見,沒有歡喜心、傲慢心|賢公見到佛一句話不說|見到之後到處說,佛就不來了:著相,你退轉了|道在平常,平常心就是道|淨空老法師

 


佛為我們示現,絕對不連帶煩惱|我們貪瞋痴慢疑沒斷,佛不現前:現前造成障礙|貪瞋痴慢疑真斷了,見,沒有歡喜心、傲慢心|賢公見到佛一句話不說|見到之後到處說,佛就不來了:著相,你退轉了|道在平常,平常心就是道|淨空老法師


◈佛法是心法,要用真心去感應
◇總目標:把妄心伏住
◇再功夫深一點:妄心斷掉;真心現前

  所以佛法是心法,要用真心去感應。種種方法,總而言之,它一個目標,把妄心伏住再功夫深一點,妄心斷掉,真心現前

◈持戒非常重要:幫助我們恢復真心
◇從哪裡做?五戒十善
◇佛在《無量壽經》上,把口業擺在第一
◇口是最容易造業的,從這下手
◇念頭都不生,真清淨:根是意業,不貪、不瞋、不痴
◇貪裡頭最難斷的是情執;情執裡頭最難斷的是親情:這是煩惱的根,貪的核心,要從這裡下手
◇瞋恚的根是傲慢
◇愚痴的根是懷疑
◇對自性、聖賢祖宗教誨,不能懷疑
◇累積懷疑是愚痴,累積驕慢是瞋恚,累積親情是貪欲:真正認識它、遠離它,它障礙我們道業
◇真正放下,菩提道上一帆風順
◇沒有障礙,才能得大自在

  持戒就非常重要,持戒幫助我們恢復真心從哪裡做?五戒十善佛在《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三種淨業,他把口業擺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在一般大乘經裡頭,講到這個問題都是身口意,是這個順序,在我們這個經裡頭不是的,口身意,為什麼?口是最容易造業的,從這下手。口業清淨,則身業清淨,不殺、不盜、不淫,身業清淨。講求的什麼?念頭都不生,真清淨。根是意業,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是三毒煩惱。貪裡頭最難斷的是情執,情執裡頭最難斷的是親情這是煩惱的根,貪裡面的核心,要從這裡下手。瞋恚,瞋恚的根是傲慢,有時候傲慢自己不覺得,要細心去觀察,把傲慢的習氣斷掉。愚痴的根是懷疑對自性不能懷疑,對聖賢教誨不能懷疑,對祖宗留下來的教訓不能懷疑累積懷疑就是愚痴,累積驕慢就是瞋恚,累積親情就是貪欲,你不能不認識它,真正認識它,遠離它,它障礙我們的道業真正放下,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沒有障礙,才能得大自在

◇真正持戒念佛,持之以恆,永遠不改變:會跟賢公一樣常常見佛
◈佛示現,絕對不連帶煩惱
◇常常給你看到的佛不是佛;魔,變佛身來誘惑你,你上當了,貪瞋痴慢疑全跑出來:從這個地方揀別
◇佛示現,絕對不連帶煩惱
◇我們貪瞋痴慢疑沒斷,佛不現前
◇貪瞋痴慢疑真斷了:見,沒有歡喜心、傲慢心
◇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
◈道在平常,平常心就是道
◇道在穿衣吃飯、生活工作當中
◇一句佛號從來不中斷

  真正持戒念佛,要持之以恆,永遠不改變,我們會跟海賢一樣常常見佛。這個事情不能說,如果見了,常常在別人面前誇耀,你看我都見佛了,你們還沒見到。常常給你看到的佛不是佛,魔,變佛身來誘惑你,你上當了。為什麼?你想想,貪瞋痴慢疑全跑出來,從這個地方揀別佛為我們示現的,絕對不連帶煩惱我們貪瞋痴慢疑這個心沒斷,佛不現前,為什麼?現前造成障礙。貪瞋痴慢疑真斷了,見,沒有歡喜心,沒有傲慢心,不值得向人道。你看,海賢老和尚人家師父教給他,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所以有人問老和尚念佛的境界,老和尚笑而不答。這就是答覆你,從他的表情你要會看,你能看得懂。沒有絲毫誇張,這就是道在平常,平常心就是道。仔細觀察,道在穿衣吃飯,在生活當中,在工作當中。他的工作是農耕,點點滴滴你去看,細心去觀察,妙不可言,一句佛號從來不中斷。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0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04



佛法是心法:要用真心去感應|總目標:把妄心伏住|再功夫深一點:妄心斷掉;真心現前|持戒非常重要:幫助我們恢復真心|累積懷疑是愚痴,累積驕慢是瞋恚,累積親情是貪欲:真正認識它、遠離它,它障礙我們道業|淨空老法師

 


佛法是心法:要用真心去感應|總目標:把妄心伏住|再功夫深一點:妄心斷掉;真心現前|持戒非常重要:幫助我們恢復真心|累積懷疑是愚痴,累積驕慢是瞋恚,累積親情是貪欲:真正認識它、遠離它,它障礙我們道業|淨空老法師


◈恢復清淨平等,起作用就是覺
◇穆罕默德不認識字,能講一部《古蘭經》
◇讀書千遍萬遍,沒有別的:把你心裡的妄想雜念念掉,恢復清淨平等
◇清淨平等就是真心、三昧;真心起作用就是覺、智慧
◇別人不問你,什麼都沒有:般若無知
◇有人問你,隨問隨答,沒有通過考慮:無所不知
◇讀經,句句段段都求它的意思,悟門堵塞了:你所學的知識;甚至於把經搞錯了
◈佛法是心法,要用真心去感應
◇總目標:把妄心伏住
◇再功夫深一點:妄心斷掉;真心現前

  穆罕默德不是中國人,阿拉伯人,他開悟了,他能講一部《古蘭經》。他不認識字,他口述,別人記錄,伊斯蘭教的根本大經。所以,開悟不一定是佛經,我讀基督教《聖經》能不能開悟?能。所以讀書千遍萬遍,沒有別的,就是把你心裡的妄想雜念念掉恢復清淨平等清淨平等是真心,這就是三昧,真心起作用就是覺、就是智慧。所以別人不問你,沒有,什麼都沒有,般若無知;有人問你,隨問隨答,沒有通過考慮,沒有通過我想一想,沒有,自自然然答覆出來,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如果我們讀經,句句段段都求它的意思,悟門堵塞了,你所學到的知識,甚至於把經搞錯了,這非常可能。所以佛法是心法,要用真心去感應。種種方法,總而言之,它一個目標,把妄心伏住再功夫深一點,妄心斷掉,真心現前

◈持戒非常重要:幫助我們恢復真心
◇從哪裡做?五戒十善
◇佛在《無量壽經》上,把口業擺在第一
◇口是最容易造業的,從這下手
◇念頭都不生,真清淨:根是意業,不貪、不瞋、不痴
◇貪裡頭最難斷的是情執;情執裡頭最難斷的是親情:這是煩惱的根,貪的核心,要從這裡下手
◇瞋恚的根是傲慢
◇愚痴的根是懷疑
◇對自性、聖賢祖宗教誨,不能懷疑
◇累積懷疑是愚痴,累積驕慢是瞋恚,累積親情是貪欲:真正認識它、遠離它,它障礙我們道業
◇真正放下,菩提道上一帆風順
◇沒有障礙,才能得大自在

  持戒就非常重要,持戒幫助我們恢復真心從哪裡做?五戒十善佛在《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三種淨業,他把口業擺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在一般大乘經裡頭,講到這個問題都是身口意,是這個順序,在我們這個經裡頭不是的,口身意,為什麼?口是最容易造業的,從這下手。口業清淨,則身業清淨,不殺、不盜、不淫,身業清淨。講求的什麼?念頭都不生,真清淨。根是意業,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是三毒煩惱。貪裡頭最難斷的是情執,情執裡頭最難斷的是親情這是煩惱的根,貪裡面的核心,要從這裡下手。瞋恚,瞋恚的根是傲慢,有時候傲慢自己不覺得,要細心去觀察,把傲慢的習氣斷掉。愚痴的根是懷疑對自性不能懷疑,對聖賢教誨不能懷疑,對祖宗留下來的教訓不能懷疑累積懷疑就是愚痴,累積驕慢就是瞋恚,累積親情就是貪欲,你不能不認識它,真正認識它,遠離它,它障礙我們的道業真正放下,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沒有障礙,才能得大自在

◇真正持戒念佛,持之以恆,永遠不改變:會跟賢公一樣常常見佛
◈佛示現,絕對不連帶煩惱
◇常常給你看到的佛不是佛;魔,變佛身來誘惑你,你上當了,貪瞋痴慢疑全跑出來:從這個地方揀別
◇佛示現,絕對不連帶煩惱
◇我們貪瞋痴慢疑沒斷,佛不現前
◇貪瞋痴慢疑真斷了:見,沒有歡喜心、傲慢心
◇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
◈道在平常,平常心就是道
◇道在穿衣吃飯、生活工作當中
◇一句佛號從來不中斷

  真正持戒念佛,要持之以恆,永遠不改變,我們會跟海賢一樣常常見佛。這個事情不能說,如果見了,常常在別人面前誇耀,你看我都見佛了,你們還沒見到。常常給你看到的佛不是佛,魔,變佛身來誘惑你,你上當了。為什麼?你想想,貪瞋痴慢疑全跑出來,從這個地方揀別佛為我們示現的,絕對不連帶煩惱我們貪瞋痴慢疑這個心沒斷,佛不現前,為什麼?現前造成障礙。貪瞋痴慢疑真斷了,見,沒有歡喜心,沒有傲慢心,不值得向人道。你看,海賢老和尚人家師父教給他,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所以有人問老和尚念佛的境界,老和尚笑而不答。這就是答覆你,從他的表情你要會看,你能看得懂。沒有絲毫誇張,這就是道在平常,平常心就是道。仔細觀察,道在穿衣吃飯,在生活當中,在工作當中。他的工作是農耕,點點滴滴你去看,細心去觀察,妙不可言,一句佛號從來不中斷。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0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04



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印光大師十念法的特點:一個是計數,一個是反聞|聽自己念的佛號,字字句句聽得清楚、計得清楚|特別主張默念:聽我自己念佛的聲音,不要聽外面的|意念集中之後,外面聲音聽不見:你那沒有注意力|淨空老法師

 


印光大師十念法的特點:一個是計數,一個是反聞|聽自己念的佛號,字字句句聽得清楚、計得清楚|特別主張默念:聽我自己念佛的聲音,不要聽外面的|意念集中之後,外面聲音聽不見:你那沒有注意力|淨空老法師


◈印光大師十念法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道要
◇落實在印光大師十念法
◇印光大師十念法的特點:一個是計數,一個是反聞
◇聽自己念的佛號,字字句句聽得清楚、計得清楚
◇就是從一到十;不要十一、十二
◇這是第幾句,清清楚楚:你一天念一萬聲,也是從一到十這樣計法
◇不要用念珠;心裡頭計
◇十句計不下來,用五五;再記不住用三三四
◈耳朵把能量集中向裡面聽
◇特別主張默念: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不要聽外面的
◇意念集中之後,外面聲音聽不見:你那沒有注意力
◇注意:第六意識注進去分別它,末那識放進去執著它
◇喜歡;討厭:分別
◇喜歡擁有;不喜歡丟掉:執著
◇能不分別、不執著是功夫
◇用念佛的方法修這個功夫:就是要計數、要聽
◇意識心活動範圍非常大:這句佛號把它管好
◇默念沒有念出聲,還是有聲音
◇聽得清楚、計得清楚,容易得一心不亂、念佛三昧:這叫會念佛
◇這個方法念熟了,沒有一個不往生
◇這就叫「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世音菩薩修的法門,念佛三昧

  信願持名的方法,昨天自了法師做了一個補充說明,說得好,他只說大勢至菩薩兩句話,「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道要落實在十念,他用印光大師的十念法,印光大師念到一心不亂就用這方法。它的特點,一個是計數,一個是反聞,就是聽自己念這句佛號,自己聽這個佛號,聽自己念的佛號,字字句句聽得清楚,計得清楚。計,就是從一到十,然後再從一到十,不要十一、十二,二十一、二十二,這樣不好,這樣搞亂了,就計十句,十句這是第幾句,清清楚楚。你一天念一萬聲,也是從一到十、從一到十這樣計法不要用念珠,心裡頭計十句計不下來,計五句,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樣計法;再記不住的時候就用三三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計得很清楚,聽得很清楚,這就對了。而且特別主張默念,不要念出聲音。不要念出聲音有沒有聲音?有,別人不知道,自己知道。自己耳朵把這個能量集中向裡面聽聽我自己念佛的聲音,不要聽外面的意念集中之後,外面聲音聽不見,為什麼?你那沒有注意力。我們常講注意,注意什麼意思?眼見色,注意看,意是意識,意識是分別,第六是分別,第七是執著,注意就是把第六意識注進去分別它,把末那識放進去執著它。執著生煩惱,貪瞋痴慢疑是執著。通過分別,這個我喜歡它,那個我討厭它,喜歡的我想擁有,喜歡擁有就是執著,不喜歡的我把它丟掉,那也叫執著能不分別、不執著是功夫用什麼方法修這個功夫?用念佛的方法,就是要計數、要聽意識心活動範圍非常大,頻率非常高,很不容易控制,這句佛號把它管好,叫它集中起來專門聽自己念佛號的聲音。默念,沒有念出聲,沒有念出聲還是有聲音,外頭人不知道,自己很清楚。聽得清楚,計得清楚,容易得一心不亂,容易得念佛三昧,這叫會念佛。印光大師用這個方法,而且給我們說,用這個方法念熟了,沒有一個不往生。集中念頭聽自己念佛的音聲,這就叫「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世音菩薩修的法門,念佛三昧。這非常重要,真的像《讚阿彌陀佛偈》裡頭所說的,「究暢道要無障礙」。

(中略)

◈用什麼攝六根、成就淨念?一句佛號
◇印光法師十念法,總的原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用什麼來攝六根?一句佛號
◇用什麼成就淨念?還是一句佛號
◇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把妄念分別執著心念掉,清淨平等心就現前

  所以自了師昨天那份報告非常有價值,這個我們應該放在網上流通,真正有人看懂了,真正有人發心想離開輪迴,往生極樂世界,他提供的是印光法師的十念法,總的原則,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用什麼來攝六根?一句佛號。用什麼成就淨念?還是一句佛號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把妄念念掉,把分別心念掉,把執著心念掉,清淨心就現前,平等心現前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41


自了法師《生死心切》13「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https://youtu.be/p_roZQN1S14



2023年11月27日 星期一

佛講經是從自性真心裡面流露出來的|為什麼聽不懂?我們用妄心聽:真妄不相應|用真心就聽懂了|真心是什麼心?清淨心,沒有染污|七情五欲、喜怒哀樂、妄想分別執著的心:這個心不會開悟,聽一百年也沒用|淨空老法師

 


佛講經是從自性真心裡面流露出來的|為什麼聽不懂?我們用妄心聽:真妄不相應|用真心就聽懂了|真心是什麼心?清淨心,沒有染污|七情五欲、喜怒哀樂、妄想分別執著的心:這個心不會開悟,聽一百年也沒用|淨空老法師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聽懂了就大歡喜
◇聽經遍數要多,愈多愈好,才有開解的機會;不多這個機會就沒有了
◈用真心就聽懂了
◇佛講經是從自性真心裡面流露出來的
◇為什麼聽不懂?我們用妄心聽:真妄不相應
◇真心是什麼心?清淨心,沒有染污
◇七情五欲、喜怒哀樂、妄想分別執著的心:這個心不會開悟,聽一百年也沒用
◇愈聽愈迷惑,聽到最後不相信了
◈用萬分誠敬,就得萬分受用
◇一分誠敬得一分受用;十分誠敬得十分受用
◇我們心浮氣躁,妄想心,這個事情就麻煩了

  「當時有一大國王,名為世饒王,聞世間自在王佛說法,頓然心開,了解實義,故曰開解。由於開解,自然歡喜」。如各經末後都說,「聞佛所說,皆大歡喜」,聽懂了就大歡喜。同樣一個道理,聽經遍數要多,愈多愈好,才有開解的機會,不多這個機會就沒有了。所以中國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個自見就是開解,此地講的開解,自然明白了。為什麼明白?佛講經是從自性真心裡面流露出來的。那我們為什麼聽不懂?我們用妄心來聽,真妄不相應,所以聽不懂。我們要用真心就聽懂了真心是什麼心?清淨心,沒有染污。什麼叫染污?七情五欲,染污。我們用什麼心?喜怒哀樂的心,妄想分別執著的心,這個心不行,這個心不會開悟,聽一百年也沒用愈聽愈迷惑,聽到最後不相信了。所以印祖常常教人,一分誠敬得一分受用,十分誠敬得十分受用,那我們就曉得,如果用萬分誠敬,他就得萬分受用。回過頭來想想現在人,包括我們自己,我們什麼心?心浮氣躁,妄想心。從早到晚妄念止不住,前面這個妄念滅了,後頭生的還是妄念,它不會停止,這個事情就麻煩了

◈用什麼攝六根、成就淨念?一句佛號
◇印光法師十念法,總的原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用什麼來攝六根?一句佛號
◇用什麼成就淨念?還是一句佛號
◇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把妄念分別執著心念掉,清淨平等心就現前

  所以自了師昨天那份報告非常有價值,這個我們應該放在網上流通,真正有人看懂了,真正有人發心想離開輪迴,往生極樂世界,他提供的是印光法師的十念法,總的原則,大勢至菩薩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用什麼來攝六根?一句佛號。用什麼成就淨念?還是一句佛號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把妄念念掉,把分別心念掉,把執著心念掉,清淨心就現前,平等心現前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41


自了法師《生死心切》13「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https://youtu.be/p_roZQN1S14




當時有一大國王,名為世饒王,
聞世間自在王佛說法,頓然心開,了解實義,故曰「開解」。
由於開解,自然「歡喜」。

如各經末咸云:「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 法藏因地第四



2023年11月26日 星期日

學佛學什麼?走釋迦牟尼佛的道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為自己想了,心才能夠專在道上|「我明天、明年怎麼辦」,你的心不能專,你的道業很難成就|你的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自己不要操一點心|淨空老法師

 


學佛學什麼?走釋迦牟尼佛的道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為自己想了,心才能夠專在道上|「我明天、明年怎麼辦」,你的心不能專,你的道業很難成就|你的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自己不要操一點心|淨空老法師


◈學佛學什麼?走釋迦牟尼佛的道路
◇學佛是學什麼?走釋迦牟尼佛的道路,你就不會錯了
◇釋迦牟尼佛的道路就是:講經教學,樂此不疲,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你的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自己不要操一點心
◇不為自己想了,心才能夠專在道上
◇「我明天、明年怎麼辦」,你的心不能專,你的道業很難成就
◈只有一個念頭:念念求生淨土
◇頭一個不怕死:沒得吃、沒得住沒關係,我念阿彌陀佛求往生
◇能吃得飽,能穿得暖,能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足了,沒有過分的希求
◇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是唯一的希望
◇大的是希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同生極樂國
◇除這之外沒有第二個念頭,功夫容易得力

  阿彌陀佛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在那個時候住在世間講經教學,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我們在這個地方要體會得,學佛是學什麼?走釋迦牟尼佛的道路,你就不會錯了釋迦牟尼佛的道路就是講經教學,樂此不疲,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生活怎麼辦?章嘉大師告訴我,你的一生佛菩薩替你安排,你自己不要操一點心。這個時候完全看自己有沒有信心,你相不相信,真正相信,全是佛安排的,不為自己想了,心才能夠專在道上。要常常擔心,我明天怎麼辦,我明年怎麼辦,你的心不能專,你分心了,你的道業很難成就。所以我們只有一個念頭,念念求生淨土頭一個不怕死,沒得吃、沒得住沒關係,我念阿彌陀佛求往生。沒得吃,有人送東西來給我們吃;沒有住的,有人送房子來給我們住,那我們就住,也不必拒絕。我們有我們的選擇,就是簡單,能吃得飽,能穿得暖,能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足了,沒有過分的希求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是唯一的希望。再說大的希望,是希望全世界、希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同生極樂國除這個之外沒有第二個念頭,功夫容易得力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41



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要分秒必爭:有一秒時間,我念一句阿彌陀佛|你為什麼把佛號丟掉了?還把世間假的放在心上?|死了之後,身體、現實環境不見了,如夢幻泡影:這才是事實真相|這句佛很容易念;但堅持到底的沒幾個人|淨空老法師

 


要分秒必爭:有一秒時間,我念一句阿彌陀佛|你為什麼把佛號丟掉了?還把世間假的放在心上?|死了之後,身體、現實環境不見了,如夢幻泡影:這才是事實真相|這句佛很容易念;但堅持到底的沒幾個人|淨空老法師


◈菩薩度生最勝方便,是教人念佛
◇菩薩度生,須有方便。最勝方便,是教人念佛
◇念佛生佛國,見佛聞法,終不離佛,故能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佛號不離心,心裡有佛
◇我們的妄念實在太多:這些念頭就是製造六道輪迴
◇這個東西不放下,縱然得人身、聞佛法也是枉然:你這一生當中成就不了

  「按彭氏之說,菩薩度生,須有方便。最勝方便,是教人念佛念佛生佛國,見佛聞法,終不離佛,故能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彭氏之論,深得經旨」。旨是宗旨,這部經最主要的修學的綱領,就是念佛,彭際清居士抓到了。我們曉得他自己肯定是修這個法門,肯定是佛號不離心,心裡有佛。這是有大成就的人,住世不長,他往生的時候才五十多歲,就走了,功德圓滿了,著作非常豐富。所以我們應當要學,不要有妄念我們的妄念實在太多,雜念太多,你一定要知道,這些念頭就是製造六道輪迴。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就是有這些妄念、雜念。我們天天還在製造,這怎麼得了!這個東西不放下,縱然得人身、聞佛法也是枉然,為什麼?你這一生當中成就不了

◈佛號丟掉了?還把世間假的放在心上?
◇年歲大了,不能等了:沒那麼多時間給你浪費
◇要分秒必爭:有一秒時間,我念一句阿彌陀佛
◇分分秒秒空過了,這是大過失,世間任何過失沒有比這個過失更重的
◇你為什麼把佛號丟掉了?還把世間假的放在心上?
◇現在身體在,周邊假相也存在
◇死了之後,身體、現實環境不見了,如夢幻泡影:這才是事實真相
◇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得走;什麼東西能帶走?業
◇三惡道不好,不去;三善道好,貪著,你就壞了
◇善因、惡因,三善道、三惡道,平等的:都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不可得裡頭,你一定要以為有可得,累死了

  我們年歲大了,不能等了,沒有那麼多時間給你浪費,所以要分秒必爭,我有一秒時間,我念一句阿彌陀佛,一秒都不能空過。我們不要責備別人,要責備自己,分分秒秒空過了,這是大過失,世間任何過失沒有比這個過失更重的你為什麼把佛號丟掉了?還把世間這些假的東西放在心上,怎麼得了!你現在人身體在,周邊這些假相也存在死了之後,身體不見了,放下了,我們的環境,現實的環境也不見了,如夢幻泡影,這才是事實真相。《華嚴經》上講得很清楚,前面我們念過,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得走。什麼東西能帶走?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的這些善業、惡業,善業感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你一定要覺悟,三惡道不好,不去,三善道好,你要貪著,你就壞了,你不知道三惡道跟三善道是平等的,它從哪裡來的?業力變現的。業力變現起什麼作用?消業障,三惡道是消惡業的業障,三善道是消善業的業障,全是業障。你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曉得善因、惡因是平等的,三善道跟三惡道也是平等的,都不是真的,都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不可得裡頭你一定要以為有可得,累死了,這就叫妄想、分別、執著。

◈真正覺悟:它是空的,它不存在
◇多看看現代量子物理學家的報告,對我們學佛有幫助
◇物質幻相存在的時間: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
◇就在我們眼前,我們一點感覺都沒有

  什麼時候你真正覺悟,它是空的,它不存在多看看現代量子物理學家的報告,對我們學佛有幫助。量子力學家最近這二、三十年有很大的成就,宇宙的奧祕,物質,被他揭穿了。物質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是假的,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物質現象是什麼?是念頭產生的幻相。這個幻相存在的時間,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我們現在用秒做單位,它存在的時間多長?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諸位要記住,單位是兆,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你怎麼能知道它是假的?今天我們看電視的畫面、電腦的畫面,現在用的是數碼,數字電視,這個畫面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一百次;也就是說,這個畫面是百分之一秒,一秒鐘你已經看一百個畫面了,相似相續。事實真相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就在我們眼前,我們一點感覺都沒有

◇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全都是這個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
◇把這個東西執著不肯放,錯了
◇整個宇宙: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所以凡所有相總要放下:放下就是佛菩薩;還沒完全放下叫菩薩;不肯放下就是六道凡夫

  色相如是,音聲亦如是,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全都是在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這個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所以它根本不存在。你要把這個東西執著不肯放,錯了,包括身體,身體也是在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產生的生滅現象;前一念滅了,後一念生,速度是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我們今天的電視,一秒鐘是一百次,百分之一秒,電視上顯示的;實際上顯示的,整個電視的器材,機器,它是在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產生的幻相。這包括整個宇宙,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凡所有相總要放下,放下就是佛菩薩,不肯放下就是六道凡夫放下一部分,還沒有完全放下,真相還不能現前,這叫菩薩

◈要想證得全在放下
◇事實真相要能體會得就有受用:幫助你看破、放下,境界向上提升
◇提升,一定要放下;放下,一定要看破
◇看破才曉得一切萬法是假的
◇諸佛如來的報身、報土也不是真的
◇常寂光是真的:是大乘佛法終極的目標
◇大乘佛法,就是希望證得常寂光
◇要想證得全在放下:放下就是,人人本有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是佛、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外面假的;內是真的
◇佛法裡頭不用儀器;用禪定、內功
◇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他們的本事能對內不對外:外面假的;內是真的
◇對內不對外了,外面統統放下,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佛法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要能體會到,體會得就有受用。這個受用幫助你看破,幫助你放下,幫助你節節高升,你的境界向上提升;沒有看破、沒有放下就不能提升。提升,一定要放下,放下,一定要看破看破才曉得一切萬法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連佛經上所說的諸佛如來的報土,報身、報土也不是真的。那什麼是真的?常寂光是真的,常寂光是自性,是大乘佛法終極的目標大乘佛法學什麼?就是希望證得常寂光。證得常寂光,禪宗稱之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相同的境界,是一不是二。要想證得全在放下,放下就是,人人本有。大乘經上常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些話我們常聽,聽得太多了,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科學家給我們提出證明,他們是用儀器探測到的。佛法裡頭不用儀器,用禪定,用內功,像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他們的本事能對內不對外,為什麼?外面是假的,內是真的對內不對外了,外面統統放下,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我們要學菩薩,就像彭居士所說的。

◈最殊勝的方便就是教人念佛
◇有史以來沒有見到過像現在人活得這麼痛苦
◇菩薩度生須有方便:最殊勝的方便就是教人念佛
◇這句佛很容易念;但堅持到底的沒幾個人:這幾個人善根深厚,過去生中已供養無量諸佛
◇今天得人身,聞佛法,歡喜接受:都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今天得諸佛如來加持,你歡喜接受
◇真正懂,我們就會把這個緣抓住不放
◇我這一生要到極樂世界,要親近阿彌陀佛,不再浪費時間、精神
◇一個法門,一部經典,一份註解足夠了
◇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沒有一個不成就

  現在眾生很辛苦,有史以來沒有見到過像現在人活得這麼痛苦,所以菩薩度生須有方便。方是方法,便,最適宜的方法,最恰當的方法,就叫方便。最殊勝的方便就是教人念佛這句佛很容易念,但是堅持到底的沒有幾個人這幾個人,大乘經上說善根深厚,曾經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已經供養無量諸佛今天得人身,聞佛法,聽了能歡喜、能相信、能接受,這種人都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今天得諸佛如來加持,你歡喜接受。如果過去沒這個緣分,那就不可能,這個道理我們要懂。真正懂,我們就會把這個緣抓住不放我這一生要到極樂世界,要親近阿彌陀佛,不再浪費時間,不再浪費精神一個法門,一部經典,一份註解,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足夠了。只要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沒有一個不成就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八十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83



2023年11月24日 星期五

煩惱無盡誓願斷:念阿彌陀佛就斷了|阿彌陀佛裡頭沒有煩惱、沒有習氣|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切煩惱都會斷掉|賢公念佛斷見思、塵沙、無明煩惱,多痛快,多稀有:二十年當中問題解決了|念別的都造業;只有念佛能成佛|淨空老法師

 


煩惱無盡誓願斷:念阿彌陀佛就斷了|阿彌陀佛裡頭沒有煩惱、沒有習氣|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切煩惱都會斷掉|賢公念佛斷見思、塵沙、無明煩惱,多痛快,多稀有:二十年當中問題解決了|念別的都造業;只有念佛能成佛|淨空老法師


◈信願持名
◇本經小本之宗,蕅益大師指為「信願持名」
◇一定要相信,一定要願生淨土,一定要念佛
◈不念佛,你念什麼?
◇念別的都造業;只有念佛能成佛
◇希望我們從此往後,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
◈煩惱無盡誓願斷:念阿彌陀佛就斷了
◇「煩惱無盡誓願斷」,用什麼方法斷?念阿彌陀佛就斷了
◇阿彌陀佛裡頭沒有煩惱、沒有習氣
◇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切煩惱都會斷掉
◇賢公念佛斷見思、塵沙、無明煩惱,多痛快,多稀有:二十年當中問題解決了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難:誰肯幹,都能得到
◇ 佛法不吝法,希望個個都成佛

  本經小本之宗」,小本是《阿彌陀經》,「蕅益大師指為信願持名」。世尊為我們講這個法門就這四個字,一定要相信,一定要願生淨土,一定要念佛不念佛,你念什麼念別的都造業,只有念佛能成佛希望我們從此往後,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我這多少年來講四弘誓願,我都告訴大家,四弘誓願我只落實前頭兩條,「眾生無邊誓願度」,我發這個願;「煩惱無盡誓願斷」,用什麼方法斷?念阿彌陀佛就斷了阿彌陀佛裡頭沒有煩惱、沒有習氣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切煩惱都會斷掉賢公念佛斷見思煩惱、斷塵沙煩惱、斷無明煩惱,我相信在四十歲之前,多痛快,多稀有。二十歲到四十歲,二十年當中問題解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難!誰肯幹,都能得到佛法不吝法,希望個個都成佛,沒有嫉妒障礙。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五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35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什麼是大福德、大智慧、大因緣:南無阿彌陀佛|佛號抓住,念念不忘:很快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全補足|十萬件好事;不如你念一聲阿彌陀佛|世尊所說:萬勿輕疑;但當仰信|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別心,妄測如來聖智|淨空老法師

 


什麼是大福德、大智慧、大因緣:南無阿彌陀佛|佛號抓住,念念不忘:很快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全補足|十萬件好事;不如你念一聲阿彌陀佛|世尊所說:萬勿輕疑;但當仰信|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別心,妄測如來聖智|淨空老法師


◈世尊所說,真實不虛
◇世尊深知此實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曉喻眾生曰:如來覺智難量,神通無礙,定慧究暢,於法自在
◇世尊所說,真實不虛,萬勿輕疑,但當仰信
◇這幾句話比什麼都重要
◇能信、能接受、能依教奉行,是大智慧、大福德的人:他這一生成佛了
◈做不到:善根福德不足
◇不是大智慧、大福德:半信半疑,不能夠依教奉行
◇他會講給別人聽;他自己做不到:善根福德不足
◈佛號念念不忘:善根福德因緣全補足
◇怎樣補足?老實念佛,很快就補足
◇像賢公那樣,一、二、三年就補足
◇什麼是大福德、大智慧、大因緣:南無阿彌陀佛
◇把這句佛號抓住,念念不忘,行住坐臥不離這個:很快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全補足
◇修別的法門去補,太難太難了
◇十萬件好事;不如你念一聲阿彌陀佛
◇為什麼別人不幹?不相信
◇了凡先生三千樁好事才能把命運改掉,一萬樁好事才能延年益壽;如果是念阿彌陀佛,福報增長十倍都不止
◈世尊所說:萬勿輕疑;但當仰信
◇佛所說的一切不能不信;不信就錯了
◇我們事實真相不了解;但只要是世尊說的,我們就不懷疑
◇佛是果覺;我是凡夫: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別心,妄測如來聖智
◈但當信受,必滿所願
◇我們求生極樂世界,必定能滿我們的願望:要相信、要接受

  「第五重,世尊深知此實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曉喻眾生曰:如來覺智難量,神通無礙,定慧究暢,於法自在世尊所說,真實不虛,萬勿輕疑,但當仰信」。這幾句話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能信、能接受、能依教奉行,是大智慧的人、大福德的人,為什麼?他這一生成佛了不是大智慧、大福德肯定有懷疑,叫半信半疑,他不能夠依教奉行他會講給別人聽,他自己做不到,什麼原因?善根福德不足怎麼樣把它補足?老實念佛就補足,很快就補足像海賢老和尚那樣子,一年、二年、三年就補足。為什麼?你現在真正曉得,什麼是大福德,什麼是大智慧,什麼是大因緣,南無阿彌陀佛。只要把這句佛號抓住,念念不忘,行住坐臥不離這個,很快你的善根福德因緣全補足。要修別的法門,要去補,太難太難了,你要做多少樁好事?人家做一萬件好事、十萬件好事,不如你念一聲阿彌陀佛為什麼別人不幹?不相信。他要相信,真得到了。袁了凡先生做三千樁好事才能把命運改掉,做一萬樁好事才能延年益壽,他不知道,如果是念阿彌陀佛那更不得了,他的福報增長十倍都不止。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能夠理解,句句是真話,佛知道。我們一定要曉得,如來覺智難量,神通無礙,定慧究暢,於法自在,佛所說的一切不能不信,不信就錯了。所以念公在此地勸我們,世尊所說,真實不虛,萬勿輕疑,但當仰信,仰是恭敬,一定要相信。我們愚痴,煩惱習氣很重,事實真相不了解,但只要是世尊說的,我們就不懷疑。「是乃喻示我等,佛是果覺,我是凡夫,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別心,妄測如來聖智」,所以「但當信受,必滿所願。」這個所願就是我們求生極樂世界必定能滿我們的願望,我們要相信、要接受,可不能懷疑。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五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35




第五重,

世尊深知此實為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故曉喻眾生曰:
如來覺智難量,神通無礙,定慧究暢,於法自在。
世尊所說,真實不虛,萬勿輕疑,但當仰信。

是乃喻示我等,

佛是果覺,
我是凡夫,
焉可以凡夫愚昧之分別心,妄測如來聖智,

但當信受,必滿所願。

◎ 大教緣起第三



2023年11月22日 星期三

南無阿彌陀佛,念頭當中第一念,言語裡頭第一語:很少人知道|真正知道的,賢公:他的念佛是分秒必爭|放棄那一秒是雜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一句名號圓滿具足四十八願:展開就是無量壽經,就是華嚴經,就是釋尊一切經教|淨空老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念頭當中第一念,言語裡頭第一語:很少人知道|真正知道的,賢公:他的念佛是分秒必爭|放棄那一秒是雜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一句名號圓滿具足四十八願:展開就是無量壽經,就是華嚴經,就是釋尊一切經教|淨空老法師


◈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如來之所以出興於世者,只為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佛應化到這個世間來,就為一樁事情:把真實之利帶給大家
◇云何惠予?則唯賴彌陀願海六字洪名
◈一句名號圓滿具足四十八願
◇彌陀願海指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總歸一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
◇一句名號圓滿具足四十八願,一願都不漏掉
◇四十八願展開就是全部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展開就是全部的《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展開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南無阿彌陀佛」全包括了
◈念頭當中第一念,言語裡頭第一語
◇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最好;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言語最好
◇南無阿彌陀佛,念頭當中第一念,言語裡頭第一語:很少人知道
◇真正知道的,賢公:他的念佛是分秒必爭
◇一秒鐘可以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放棄那一秒是雜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
◈無量無邊殊勝功德,為什麼不修?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少造業障、多修功德
◇你用什麼方法積功累德?念佛

  「第四重,佛告阿難,如來之所以出興於世者,只為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佛應化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就為一樁事情,把真實之利帶給大家。這個惠就是布施、就是給予,這是真正的恩惠、真實的利益。「云何惠予」,用什麼方法來恩惠大家?「唯賴彌陀願海六字洪名」。彌陀願海是指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總歸一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裡面圓滿具足四十八願,一願都不漏掉四十八願展開就是全部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展開就是全部的《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展開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南無阿彌陀佛全包括了。於是我們就曉得,我們的念頭什麼念頭最好?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最好,世出世間找不到比這個念頭更好的念頭,找不到了。言語,什麼言語最好?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言語最好念頭當中第一念,言語裡頭第一語,這很少人知道真正知道的人,海賢老和尚,所以他的念佛是分秒必爭一秒鐘可以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一秒鐘他不肯放棄,放棄那一秒鐘是雜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念六字、念四字都一樣,你喜歡念六字行,喜歡念四字也行,無量無邊殊勝功德,為什麼不修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少造業障,多修一點功德,積功累德,求生淨土。你用什麼方法積功累德?念佛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五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35




第四重,

佛告阿難,如來之所以出興於世者,只為「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云何惠予?
則唯賴彌陀願海六字洪名。
◎ 大教緣起第三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淨土法門是純一無雜|像賢公的善根、福德,老和尚只教他純一無雜「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什麼都不知道,就知道一句佛號;念到一定時候,他什麼都知道|我們不能純一無雜,接受淨土的利益就很小|淨空老法師

 


淨土法門是純一無雜|像賢公的善根、福德,老和尚只教他純一無雜「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什麼都不知道,就知道一句佛號;念到一定時候,他什麼都知道|我們不能純一無雜,接受淨土的利益就很小|淨空老法師


◈二重證信
◇阿難何能問此妙義,正表阿難本是德遵普賢、從果向因之大菩薩
◈淨土法門是純一無雜
◇會中純一無雜,演說圓音,今正是時。會眾殊勝,正表妙法希有
◇純一是一乘法
◇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示現在六道十法界,教化一切眾生就是用《無量壽經》
◇對淨土不相信的,佛才說那些枝葉
◇像賢公的善根、福德,老和尚只教他純一無雜「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
◇他什麼都不知道,就知道一句佛號;念到一定時候,他什麼都知道
◇我們不能純一無雜,接受淨土的利益就很少
◇雖然少,它是真實,也非常可貴
◇知道了,要加深、加大,要發大心、大願,希望在這一生成就
◇真信切願,念佛求生,你就成功了

  「二者,阿難何能問此妙義」,阿難看到這光,為什麼會問得出來?「正表阿難本是德遵普賢、從果向因之大菩薩會中純一無雜,演說圓音,今正是時。會眾殊勝,正表妙法希有。」念老說得好,這個法門是純一無雜,淨土法門純一是什麼?是一乘法。像《法華經》上所說的,「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換句話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示現在六道、在十法界,教化這一切眾生用什麼方法?就是用《無量壽經》這個方法。附帶說其他法門,那是對這個法門不相信的,佛才說,那些都是枝葉。如果你能夠相信、能夠理解、能夠發願,佛決定不會囉嗦。像海賢這樣的善根、這樣的福德,老和尚高明到極處,只教他純一無雜「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他什麼都不知道,就知道這一句佛號;念到一定的時候,他什麼都知道,是他不肯說。這個表法的意思很深!我們的心不能純一無雜,對這個法門接受的就很少,利益小,不是多,真實利益,雖然少,它是真實,也非常可貴。那有時間,知道了,要加深,要加大,要發大心,要發大願,希望在這一生成就,不要等到來生,那就是真信切願,念佛求生,你就成功了

◈淨土法門真正暢佛度生本懷
◇能相信、能接受淨土,能發心求生淨土,緣成熟了
◇佛說這個法門比說任何一部經典都歡喜:說其他法門度一類的眾生;說這個法門普度
◇我們看清楚、看明白,跟賢公學習決定沒有錯
◇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以幫助我們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幫助我們這一生究竟圓滿成佛去

  世尊在今天時節因緣成熟,也就是說這一會當中有不少的菩薩、聲聞、天人能相信這個法門,能接受這個法門,能發心求生淨土,緣成熟了佛說這個法門比說任何一部經典都歡喜、都快樂,因為說其他的法門度一類的眾生,說這個法門普度,上至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統統得度。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真正暢佛度生本懷,歡喜到極處!像老和尚遇到《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本書,阿彌陀佛交代他,遇到這本書,你的表法功德圓滿,佛就接引你往生,無比的歡喜、高興!在這個世間做好榜樣做了九十二年。我們看清楚、看明白,跟老和尚學習決定沒有錯,那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以幫助我們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究竟圓滿成佛去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五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35




二者,
阿難何能問此妙義,正表阿難本是德遵普賢、從果向因之大菩薩。
會中純一無雜,演說圓音,今正是時。
會眾殊勝,正表妙法希有。

◎ 大教緣起第三



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

我們今天被假相欺騙,心不定,總是牽掛著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聽到佛說,歡喜;實際上對佛所說的意思沒有參透|聽了,沒想要做:當然你做不到|常常想著要做,就會做到|淨空老法師


我們今天被假相欺騙,心不定,總是牽掛著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聽到佛說,歡喜;實際上對佛所說的意思沒有參透|聽了,沒想要做:當然你做不到|常常想著要做,就會做到|淨空老法師



◈廣植德本
◇一者六度為一切功德之本,故曰德本
◇這六項是一切功德之本,我們修積功德,就修這六種
◈布施就是看破放下
◇布施,教我們放下
◇離開一切貪染,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要真幹,才有效果
◇為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修布施:這個不能叫一切功德之本;這是世法

  「廣植德本者」,這一句話,古來祖師大德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什麼叫廣植,什麼是德本,據《會疏》裡面所說的,「德本有二義:一者六度為一切功德之本,故曰德本」。這是一般說法,六度也叫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項是一切功德之本。我們修積功德修什麼?就修這六種。這六種第一個是布施,教我們放下,離開一切貪染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要真幹,才有效果。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我們一般人修行,大概就是為了這個。為什麼修布施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為這個,為這個不能叫一切功德之本,這是世法

◇布施是對貪欲說的,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貪戀、佔有:那真的是一切功德之本,徹底放下了
◈十善業道:根本大戒
◇持戒:根本大戒乾淨了,一切都乾淨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身的德本
◇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口的德本
◇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戀、不瞋恚、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他心是定的

  那佛法呢?佛法比這個高,佛法布施,布施是對貪欲說的,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貪戀、沒有佔有這些念頭,這叫布施;那真的,是一切功德之本。徹底放下了布施就是看破放下,前面說得很多。持戒,持戒怎麼持法?根本大戒乾淨了,一切都乾淨。根本大戒是什麼?就佛法來說,十善業道。根本大戒,分身口意,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身的德本;口的德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兩舌是挑撥是非,言語,這四種過失遠離、沒有了,這人口有德,口業有德;意業有三種:不貪、不瞋、不痴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貪戀,沒有瞋恚,不愚痴是什麼?不迷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法是什麼?「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般若經》上說的,金剛般若。所以他心是定的

◇我們今天被假相欺騙,心不定,總是牽掛著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
◈常常想著要做,就會做到
◇這些佛法的總綱領,提起來大家都很熟悉;沒做到,沒放在心上,總是模稜兩可
◇聽到佛說,歡喜;實際上對佛所說的意思沒有參透
◇聽了,沒想要做:當然你做不到
◇常常想著要做,就會做到

  我們今天被這些假相欺騙了,心不定,總是牽掛著,牽掛著什麼?五欲六塵。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這些東西假的,不是真的,佛在經典上千言萬語提醒我們。這些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提起來大家都很熟悉。雖然熟悉,沒做到,沒在意,沒在意就是沒放在心上。什麼原因?對於佛說,雖然說得這麼多,總是模稜兩可,沒有真正透徹明瞭它。聽到佛說,歡喜實際上,對佛所說的意思沒有參透。聽了沒有?聽了,沒想到要做,當然你做不到。如果你常常想著要做,就會做到

◈勿犯道禁
◇違背五戒十善,不是佛弟子
◇真正的佛弟子,最低限度要把三皈五戒做到:這是入門
◇皈依:從世間法裡頭回頭;依出世間的三寶
◇依佛;佛不在了,經典是我們的皈依處
◇法門很多,無論從哪個法門進去,都能證無上道:入門的門票,就是三皈五戒
◇口佛制四條,身跟意都制三條:就是口業最容易犯
◇三皈五戒十善做到,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佛、法、僧是我們的模範

  科題裡頭給我們說的修善,經文裡面講的『勿犯道禁』,「禁」就是戒。佛給我們講的,為什麼不能犯?犯這個道禁,就是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違背五戒、十善。違背五戒十善,不是佛弟子。如果自稱佛弟子,那是冒充,不是真的。真正的佛弟子,最低限度要把三皈五戒做到。這是什麼?入門。三皈,皈是皈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從世間法裡頭回頭,依出世間的三寶。第一個依佛。佛不在了,佛傳下來這些經典在世間,我們依照世間傳的這些經典就沒錯,經典是我們的皈依處。經典很多,顯示的法門很多,無論從哪個法門進去,都能證無上道入門的門票,入門的資格,就是三皈五戒。無論你從哪個門進去,三皈五戒不能違背。五戒展開就是十善。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通常講的五戒。十善呢?除了這個之外,它把口業不妄語又加三條: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口就變成四條戒。為什麼?人愛說話,每天說話最多,所以佛制四條,身跟意都制三條。你看,身殺、盜、淫,意貪、瞋、痴,唯獨口業,就是口業最容易犯,多加一條。這個十條要做到,你能把這個十條做到,三皈五戒做到,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範,為什麼?他們把五戒十善都表演在日常生活當中。讓社會大眾,時時刻刻你都能見到,你見到你一定有所感受,對他們起尊重的心,對他們起學習的願望,好,他真好,真是好人,我們應當學習。所以叫「廣植德本」。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三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33




庚二、約攝受以誨勉 分七 辛一、彼此修善相較 分二 壬一、一日百年

【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廣植德本」者,

據《會疏》「德本」有二義:
一者
六度為一切功德之本,故曰德本。

◎ 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2023年11月19日 星期日

起心動念是迷;分別執著是造業:功夫就在這練|眼在色相、耳在音聲上修:總是要修得如如不動|諸佛如來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諸佛如來心裡頭,沒有色聲香味觸,連法也沒有|接觸六塵,沒有放在心上,沒有起心動念,這叫佛|淨空老法師

 


起心動念是迷;分別執著是造業:功夫就在這練|眼在色相、耳在音聲上修:總是要修得如如不動|諸佛如來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諸佛如來心裡頭,沒有色聲香味觸,連法也沒有|接觸六塵,沒有放在心上,沒有起心動念,這叫佛|淨空老法師


◈諸佛如來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染愛塵境,名之為欲
◇塵,色聲香味觸五塵。此五者能起人之貪欲,故又名五欲
◇這五大類染污我們的本性
◇諸佛如來心裡頭,沒有色聲香味觸,連法也沒有
◇接觸六塵,沒有放在心上,沒有起心動念,這叫佛
◇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
◇阿羅漢有起心動念分別,沒有執著
◇一接觸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凡夫

  下面說,「欲者,《大乘義章七》曰:染愛塵境,名之為欲」。什麼叫塵?「色聲香味觸」,這叫「五塵」。色是說的眼根,你眼睛能見,聲是耳朵能聽,香是你鼻能聞,味是你舌能嘗,觸是你身體的覺觸,這五大類,佛法叫它塵。塵是什麼?染污,染污什麼?染污我們的本性,錯了,大錯特錯。諸佛如來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諸佛如來心裡頭,沒有色聲香味觸,連法也沒有,法是意識所緣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的是六塵,如來高明在哪裡?他接觸,他沒有放在心上,他沒有起心動念,這叫佛。接觸,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菩薩比我們高。阿羅漢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六道凡夫,從二十八層天到下面無間地獄,這裡面叫凡夫,六道凡夫,凡夫一接觸就起心動念,就分別執著,這叫凡夫

◈在六塵境界裡頭練如如不動
◇起心動念是迷;分別執著是造業:功夫就在這練
◇練什麼?練不執著、不分別;再向上提升,不起心動念就成佛
◇你用什麼方法修沒有關係,沒有一法不是修這個
◇在六塵境界裡頭練如如不動,這叫禪定
◇定久了,煩惱習氣都能控制得住,不起作用
◈初步入門:學放下,學看破
◇看破是明白了;放下是障礙沒有了
◇不肯放下,障礙都在,他怎麼會開悟?
◇障礙沒有了,智慧自然流露出來,那叫開悟
◈總是要修得如如不動
◇眼在色相上修,耳在音聲上修:總是要修得如如不動
◇初學就是要減輕:希望分別執著輕,不要障道
◇真修行從這裡講究

  起心動念是迷,分別執著是造業。功夫在哪裡練?就在這練。所以我們日常生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在這練功。練什麼?練不執著,不執著了是阿羅漢,再向上提升,不分別,不分別是菩薩;再向上提升成佛了,不起心動念就成佛。八萬四千法門,你用什麼方法修沒有關係,修什麼?就是修的這個。沒有一法不是修這個。練功夫,在六塵境界裡頭練如如不動,這叫什麼?禪定定久了,這些煩惱習氣都降伏得住,能控制得住,不起作用。所以初步入門學什麼?學放下,學看破看破是明白了,放下是障礙沒有了不肯放下,障礙都在,他有障礙,他怎麼會開悟障礙沒有了,智慧自然流露出來,那叫開悟。這些道理我們搞通了,搞明白了,知道怎麼修,眼在色相上修,耳在音聲上修,鼻在味上修,香味上修,舌在酸甜苦辣上修,總是要修得如如不動初學就是要減輕,你有分別執著,希望分別執著輕,不要嚴重,希望這分別執著不要障道真修行從這裡講究

◈勿隨嗜欲
◇此五者能起人之貪欲,故又名五欲
◇五欲又名五箭,破種種善事故。是故世尊勸誡眾生,勿隨嗜欲
◇五欲對眾生的傷害太大了:讓這些六道眾生,生生世世不能超越
◈欲望要放下,愛好要放下
◇不能隨順嗜好,不能隨順欲望
◇要知足,知足者常樂

  說這五種,色聲香味觸,「此五者能起人之貪欲」,貪瞋痴慢疑都從這裡生出來,叫生煩惱,「故又名五欲。《智度論》曰:五欲又名五箭」,古時候箭是殺人的武器,為什麼?「破種種善事故是故世尊勸誡眾生,勿隨嗜欲」。它對眾生的傷害太大了這些六道眾生,生生世世無量劫中不能超越,你想想這多可怕。所以教我們不能隨順嗜好,不能隨順欲望。這個日子要怎麼過?要知足,知足者常樂

◇出家人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
◇晚上樹下打坐,把一切念頭統統放下,修定
◇定成就了,自然開智慧
◇佛陀在世修行這個模式,我們常常要放在心上,想想那時候人
◇樣樣都貪著,所以修行一輩子,沒成就

  修行,出家了,出家修行,佛陀在世的時候,出家人全部財產在身上,三衣一缽。印度是熱帶,所以他不需要很多衣服,有三件就夠了,叫三衣一缽,這是他的財產。他的生活,日中一食,托缽,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晚上在哪裡休息?在樹下,打坐。把所有一切念頭統統放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修定定成就了,自然開智慧。智慧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阿羅漢小悟,菩薩大悟,佛陀大徹大悟。他們修行這個模式,我們常常要放在心上,想在心頭,想想那個時候人。我們今天樣樣都貪著,所以修行幾十年,修行一輩子,沒成就,沒放下。欲望要放下,愛好要放下

◈諸欲之中,婬欲之毒最深
◇諸欲之中,婬欲之毒最深,故戒出家人首重斷婬也
◇過去出家人成就多;現在成就很少:這一關不能突破
◇這一關不能突破:不但不能往生;而且所造的是地獄業
◇想到地獄的可怕,你就不敢有這個念頭了
◇這個惡念不能相續,相續給自己帶來的罪孽太重太重了
◈若能離欲,則可不犯諸惡
◇若能離欲,則可不犯諸惡,是乃深勸諸惡莫作也
◇欲都在十惡業裡頭

  下面又提醒我們,「且諸欲之中,婬欲之毒最深,故戒出家人首重斷婬也」。現代出家人在成就上來說,沒有辦法跟過去人比,過去成就多,現在成就很少,什麼原因?這一關不能突破這一關不能突破,不但不能往生,而且所造的業是地獄業,這個不能不知道。要想到地獄的可怕,你就不敢有這個念頭了,要趕快把它放下,捨掉。這個惡念不能相續,相續給自己帶來的罪孽太重太重了。「若能離欲,則可不犯諸惡」,這個欲都在十惡業裡頭,十惡業第一個殺生,偷盜、淫欲、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最後是貪、瞋、痴,這十惡業。

◈持戒念佛
◇持戒就是把這十善業要認真做到,不能違背

  持戒念佛,在現在這個社會,這個世間,我們遇到了。持戒念佛,持戒就是把這十善業要認真做到,不能違背,這就對了,決定不能違犯。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三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32




「欲」者,

《大乘義章七》曰:「染愛塵境,名之為欲。」

「塵」,色聲香味觸五塵。此五者能起人之貪欲,故又名五欲。

《智度論》曰:「五欲又名五箭,破種種善事故。」
是故世尊勸誡眾生,「勿隨嗜欲」。

且諸欲之中,婬欲之毒最深,故戒出家人首重斷婬也。
若能離欲,則可「不犯諸惡」,是乃深勸諸惡莫作也。

◎ 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

信、願:就是取得往生的條件|念佛不在多少;在功夫:一天念一聲佛號也行|功夫在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沒有留戀,沒有瞋恚|記住《金剛經》上一句話做我們平常觀照功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淨空老法師

 


信、願:就是取得往生的條件|念佛不在多少;在功夫:一天念一聲佛號也行|功夫在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沒有留戀,沒有瞋恚|記住《金剛經》上一句話做我們平常觀照功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淨空老法師


◈淨土法門無比的殊勝
◇淨土法門一生必定成就:憑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這個法門不靠自己;靠阿彌陀佛:全心投靠
◇靠自己,八萬四千法門都不能成就
◇遇到淨宗,你信願持名,你就能往生
◇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能成佛
◇賢公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這個法門是什麼門?淨土法門,這個諸位要知道。淨土法門什麼意思?一生必定成就。能行嗎?能。憑什麼?憑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個法門不靠自己,靠阿彌陀佛,全心投靠靠自己不能成功,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成就,能夠成就人天,就是來生來世不失人身或者生天就不得了,就很難得了,成佛是不可能的。但是你遇到淨宗,你信願持名,你就能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能成佛,它太容易了,太簡單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證明。他的像我們印了很多張,這邊,掛在這邊,你天天看他向他學習。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他也沒有上過殿,他五堂功課不會,在別人寺廟裡頭,別人上殿,他站在殿門口念阿彌陀佛。

◈信、願:就是取得往生的條件
◇我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就能往生
◇念阿彌陀佛這個功德,是你往生品位高下
◇念佛不在多少;在功夫:一天念一聲佛號也行
◇功夫在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沒有留戀,沒有瞋恚
◇記住《金剛經》上一句話做我們平常觀照功夫: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佛法這麼多,我們只取一門;經典那麼多,我只取《無量壽經》:其他的統統放下

  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信、願就是取得往生的條件我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就能往生,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你,臨終一念十念決定得生。平常我們念佛,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這個功德,是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的品位高下。經上說得很好,念佛功夫深淺,不是多少,多少沒關係,一天念一聲佛號也行不在多少,在功夫。功夫在哪裡?功夫在放下,你是不是能把這個世界放下?所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是功夫,對這個世界沒有絲毫留戀,也沒有瞋恚,知道這個世界是虛妄的。記住《金剛經》上一句話做我們平常觀照功夫,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管是世法佛法,都包括在其中。經文還又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法這麼多,我們只取一門,其他的要放下;經典那麼多,我只取《無量壽經》,其他的統統放下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這兩句戒定慧統統具足
◇讀書千遍是戒律:我們就持這個戒
◇這一千遍沒念錯、沒念漏,規規矩矩:這是修定
◇其義自見:智慧現前
◇過去高明的老師教學生,只是盯著學生念多少遍;不講
◇講把他的悟門堵死了,他不會開悟
◈把妄想雜念念掉,清淨平等現前
◇一直念下去,把妄想雜念念掉,清淨平等現前
◇清淨心,阿羅漢的禪定;平等心,菩薩的禪定;定久了,不定什麼時候覺了,全明白了
◇明白之後講給老師聽,老師給你印證
◇你所悟到的,老師也悟到了:你一說,跟老師一對一點不錯,這就畢業了
◇你就可以到四面八方去弘法利生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兩句話是戒定慧,統統具足讀書千遍是祖師大德教的,這是戒律,我們就持這個戒這一千遍沒念錯,沒念漏掉,規規矩矩這是修定自見是智慧現前其義自見,不要求人。所以在過去教學當中,很多高明的老師教學生,只是盯著學生念書念多少遍,講不講?不講。為什麼不講?講把他的悟門堵死了,他不會開悟。所以不講,就教他這樣一直念下去,把妄想念掉、雜念念掉,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清淨平等現前清淨心,阿羅漢的禪定;平等心,菩薩的禪定。定久了,不定什麼時候覺了,覺就是自見,就是明瞭了,這經全明白了明白之後怎麼辦?講給老師聽,老師給你點頭,沒錯,講得很好,你就畢業了。老師給你印證,不給你講解。你所悟到的那個,老師也悟到了,你一說,跟老師一對,一點不錯,這就畢業了你就可以離開道場,到四面八方去弘法利生,教化眾生去了,哪個地方有緣,多住幾天,沒有緣少住兩天。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28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

念佛人為什麼不能往生?清淨平等覺沒有現前|這個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信願行|平等覺是修行功夫;信願行是往生條件|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沒關係|念到清淨平等覺,不但往生,往生品位很高|淨空老法師

 


念佛人為什麼不能往生?清淨平等覺沒有現前|這個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信願行|平等覺是修行功夫;信願行是往生條件|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沒關係|念到清淨平等覺,不但往生,往生品位很高|淨空老法師


◈清淨者,無染無著之本然
◇清淨這兩個字很重要
◇染是影響,輕;著是執著,罪就重
◇沒有染,眼見色、耳聞聲沒有被染污;沒有執著,就是沒有放在心上:這就是真心
◇清淨心是真心:本來就是清淨,無染無著是它的本相
◈歡喜者,適悅在心,寂滅為樂
◇這些境界對我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我們沒有辦法理解,從來沒有過
◈清淨歡喜才得平等
◇淺言之,則為離諸高下、深淺、大小、親疏、智愚、迷悟種種差別,曰平等
◇不分別就平等;高下、深淺、大小,不平等
◇歡喜不是清淨是染污,所以平等心得不到

  『清淨』者,「無染無著之本然」。這兩個字很重要,在這部經上說得非常多,念老會集眾經來解釋,也引用得非常多。什麼叫清淨?無染無著,染是影響,著是執著,比染更嚴重;雖染,沒有執著,這個輕,這個都是過失,這都是不善業,算是惡業。染,輕;著,罪就重清淨呢?沒有染,眼見色、耳聞聲沒有被染污,沒有執著就是沒有放在心上,這就是真心清淨心是真心,本來就是清淨,無染無著是它的本相、真相,實相。『歡喜』者,「適悅在心,寂滅為樂」。這些境界對我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理解,從來沒有過。至少這是阿羅漢的境界、辟支佛的境界,菩薩懂得,菩薩知道。『平等』者,「淺言之,則為離諸高下」,這些相對的沒有了,沒有高下,沒有深淺,沒有大小,沒有親疏,沒有智愚,沒有迷悟,「種種差別」,這個差別太多了,略舉幾個例子。這就是什麼?不分別了。不分別就平等,有分別就不平等,像這裡所引用的,高下不平等,淺深不平等,大小不平等到哪裡去找平等清淨歡喜才得平等。我們歡喜不是清淨是染污,所以平等心得不到,平等比清淨高。

◈清淨平等覺
◇經題有修因、證果:清淨平等覺是因
◇修淨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淨心現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現前得大受用
◇清淨心現前,生凡聖同居土;平等心現前,生方便有餘土;覺而不迷,生實報莊嚴土
◇這是說憑著自己的功夫往生到極樂世界
◇眼見色,無論是喜歡、討厭,都被染污了,就不清淨
◇從染污變成執著,那就更嚴重了:你把這都當真的,不知道都是假相
◈真信切願,一向專念
◇念佛人為什麼不能往生?清淨平等覺沒有現前
◇這個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信願行
◇平等覺是修行功夫;信願行是往生條件
◇念到清淨平等覺,不但往生,往生品位很高
◇信願行不難:完全從事相上說的
◇我真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憑佛不妄語
◇從信心生起願心:我很想往生,我真想往生
◇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沒關係
◇真信真願,下面就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這句佛號不要間斷,把它保持住,念念相續,一念接著一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就決定得生

  清淨平等覺被寫在經題上,這個經題有修因、有證果,有因果。清淨平等覺是因,我們修淨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淨心現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現前得大受用清淨心現前,生凡聖同居土;平等心現前,生方便有餘土;覺,覺而不迷,生實報莊嚴土,不一樣。這是說我們自己修行,憑著自己的功夫往生到極樂世界。清淨難,不容易得到,怎樣才得清淨?眼見色,無論你是喜歡還是討厭,都被染污了,就不清淨從染污變成執著,那就更嚴重了,你把這個都當真的,不知道這些都是假相。我們一般念佛人,為什麼不能往生?清淨平等覺沒有現前。但是這個法門,於這個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信,信願行平等覺是我們修行功夫,信願行是往生的條件。需不需要清淨平等覺?如果你要念到清淨平等覺,那就太好了,你不但往生,你往生品位很高,那個很難,不是一般人一生當中能得到的。可是信願行不難,信願行完全從事相上說的我真相信有極樂世界,我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憑什麼?一定有個憑據,憑佛不妄語,佛不騙人。你要真正相信,絲毫懷疑都沒有。佛、聖人君子哪有欺騙人的道理,信心從這裡產生的,堅定不疑,決定沒有懷疑。從信心生起願心,願心是什麼?我願生淨土,我聽到這個經文上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這樣的美好,這樣的殊勝,我很想往生,我真想往生,這是願。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你的心不清淨不平等沒關係,你真信真願,下面就是念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世尊在經上教給我們的。蕅益大師把它說得更簡單,四個字。你看,「真信切願,一向專念」,八個字。蕅益大師說成四個字,愈簡單愈好,這四個字是什麼?「信、願、持名」。持名就是念佛,這句佛號不要間斷,把它保持住,念念相續,一念接著一念,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就決定得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O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03




「清淨」者,無染無著之本然。
「歡喜」者,適悅在心,寂滅為樂也。

「平等」者,
淺言之,則為離諸高下、深淺、大小、親疏、智愚、迷悟種種差別,曰平等。
進言之,則真如周遍,萬法一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四七)聞名得忍願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修什麼?清淨平等覺|與念佛多少、念經不相干;與達到這個目的關係大了|妄想分別習氣統統念光,我們就得大自在|還得是自己放下;不是佛幫助你放下|成就是你自己成就;老師、佛菩薩給你做個增上緣而已|淨空老法師

 


修什麼?清淨平等覺|與念佛多少、念經不相干;與達到這個目的關係大了|妄想分別習氣統統念光,我們就得大自在|還得是自己放下;不是佛幫助你放下|成就是你自己成就;老師、佛菩薩給你做個增上緣而已|淨空老法師


◈智慧:自性裡頭本有的
◇佛經上這些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
◇現在不懂就是有障礙,障礙就是煩惱

  佛經上這些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自己本有的,釋迦牟尼佛說的,我們怎麼會不懂?哪有這種道理?現在不懂就是有障礙,障礙就是煩惱

◈解開三種煩惱,有程序的
◇先拋見思,執著斷掉,阿羅漢:像脫衣服,它是最外面這一層
◇分別再斷掉,菩薩
◇無明煩惱一破,就成佛,就叫覺
◇清淨、平等、覺:這三個斷煩惱的成果
◈修什麼?清淨平等覺
◇常常把清淨平等覺,今天跟昨天相比:是進步還是退步?
◇與念佛多少、念經不相干;與達到這個目的關係大了
◇多念佛、多念經,都是為達到這個目的
◇妄想分別習氣統統念光,我們就得大自在
◈還得是自己放下;不是佛幫助你放下
◇這都不能求人,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幫不上忙;是叫你放下
◇成就是你自己成就;老師、佛菩薩給你做個增上緣而已
◇但是緣太重要;沒有人提醒忘掉了,常常有人提醒:讀經、念佛就是提醒
◇天天有人提醒,時時刻刻聽經,警覺性高,你才能夠出離迷惑顛倒,破迷開悟

  煩惱又分三大類: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三種煩惱統統具足,名字就叫六道凡夫。三種煩惱去一種,見思,先拋見思有程序的像脫衣服一樣,它是最外面這一層,你把它解開脫掉,叫阿羅漢。第二個障礙,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多,是什麼?分別。見思是執著,執著斷掉,阿羅漢分別再斷掉,菩薩;最後無明煩惱一破,就成佛,就叫覺。所以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三個斷煩惱的成果,見思煩惱斷掉,清淨心現前,其義自見,見到三分之一,小悟;平等心得到,塵沙煩惱斷了,平等心出現,大悟;最後無明煩惱斷掉,大徹大悟就是覺,覺就是明心見性,那是徹悟,就入佛境界。修什麼?都在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重要常常要把清淨平等覺,我們今天跟昨天相比,是有進步還是退步?這個月跟上個月比,今年跟去年比,你要在這上用功,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念佛不在多少這個不相干,與念經也不相干,與達到這個目的關係大了多念佛、多念經,都是為達到這個目的,把妄想分別習氣統統念光,我們就得大自在這都不能求人,你說求阿彌陀佛、求觀音菩薩,幫不上忙,是叫你放下。佛菩薩遇到了,也是教給你,你把這個東西放下,還得是自己放下,不是他幫助你放下成就是你自己成就,老師、佛菩薩給你做個增上緣而已,這個要懂得。但是緣太重要,沒有人提醒忘掉了,常常有人提醒,讀經就是提醒,念佛就是提醒天天有人提醒,時時刻刻聽經,警覺性高,你才能夠出離迷惑顛倒,才能破迷開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21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幾個人不求自樂,幾個人能放下貪著?|真正能放下貪著的,就是真正修淨土、發願求生淨土的人|他知道:不放下貪瞋痴去不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很誘惑人,要想去享受:這個心不相應,去不了|淨空老法師

 



幾個人不求自樂,幾個人能放下貪著?|真正能放下貪著的,就是真正修淨土、發願求生淨土的人|他知道:不放下貪瞋痴去不了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很誘惑人,要想去享受:這個心不相應,去不了|淨空老法師


◈發心會無上菩提
◇凡欲發心會無上菩提者,有其二義:一者,先須離三種與菩提門相違法。二者,須知三種順菩提門法
◇會:我們的心要與無上菩提相應,宗門常說「會麼」
◈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
◇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
◇極樂世界很誘惑人,要想去享受:這個心不相應,去不了
◇一定要「遠離我心貪著自身」,要把這個放下
◇要學阿彌陀佛一樣,發大心要普度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一切如來剎土裡十法界眾生:這個心量多大

  「凡欲發心會無上菩提者」,這個會,是我們的心要與無上菩提相應,宗門常說「會麼」。這裡兩個意思,「先須離三種與菩提門相違法」,然後「須知三種順菩提門法」,這個說得很好。前面第一個,「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註解裡頭說「何等為三」,哪三種?第一種,「依智慧門,不求自樂」,極樂世界很誘惑人,要想去享受,這個心不相應,去不了,所以一定要「遠離我心貪著自身」,要把這個放下我要學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發的大心是要普度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一切如來剎土裡面的十法界眾生。這個心量多大,不是度一個地球,不是度一個太陽系,也不是度一個銀河系。銀河系在大乘佛教裡面才只是一個單位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

(中略)

◈維繫幾千年傳統就是文字,文言文
◇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中國人被它的科技、機器迷住了,把傳統文化疏忽了,我們今天要遭這個難

  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中國人被它的科技、機器迷住了,把傳統文化疏忽了,我們今天要遭這個難

◇這個東西丟掉了,現在跟著外國人走
◇不能把傳統文字文言文再恢復,傳統文化決定不能產生效果:祖宗丟掉了,樹根沒有了,早晚要枯死
◇幾個人覺悟醒過來?
◈幾個人不求自樂,能放下貪著?
◇真正能放下貪著的,就是真正修淨土、發願求生淨土的人
◇他知道:不放下貪瞋痴去不了極樂世界

  維繫幾千年傳統是什麼?諸位要知道,中國在全世界獨一無二,就是文字,文言文這個東西丟掉了,現在跟著外國人走。如果不能把傳統的文字文言文再恢復,傳統文化是決定不能產生效果,為什麼?祖宗丟掉了。像棵樹一樣根沒有了,早晚要枯死幾個人覺悟醒過來?這是我很早就有這個意識,一生沒有緣,孤掌難鳴。學佛之後,這麼多年來有一些影響,影響還是很薄弱,障礙太多。擺在面前就是現實狀況,幾個人不求自樂,幾個人能夠放下貪著真正能放下貪著的,就是真正修淨土、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的人,他能放下。為什麼?他知道不放下貪瞋痴去不了極樂世界。第一個要放下這個。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8




又《安樂集》曰:「
依天親《淨土論》(即《往生論》)云,凡欲發心會無上菩提者,有其二義:
一者,先須離三種與菩提門相違法。
二者,須知三種順菩提門法。

何等為三:
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
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
三者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
是名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

◎(三)一經宗趣



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往生到極樂,每個人光明大小不一樣:你發願的心不一樣|我們發願想度整個地球;大概外太空沒想到|有想到外太空:那是修行已經有相當功夫的人|禪定功夫愈深,光明愈大,照的地方愈遠|淨空老法師

 


往生到極樂,每個人光明大小不一樣:你發願的心不一樣|我們發願想度整個地球;大概外太空沒想到|有想到外太空:那是修行已經有相當功夫的人|禪定功夫愈深,光明愈大,照的地方愈遠|淨空老法師


  【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

◈往生到極樂,每個人光明大小不一樣
◇往生到極樂,每個人光明大小不一樣:你發願的心不一樣
◇我們發願想度整個地球;大概外太空沒想到
◇有想到外太空:那是修行已經有相當功夫的人
◇禪定功夫愈深,光明愈大,照的地方愈遠
◇盡可能的用真心;不要用妄心:妄心造輪迴業
◇心量要大
◇真正發心求生淨土,斷惡修善功德統統迴向求生淨土,這個光就大了
◇跟阿彌陀佛的佛光相應,當然得到阿彌陀佛佛光的加持
◇你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志同行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有光明,我們頭上有圓光,身上會放光。我們有理由相信每個人光明大小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你發願的心不一樣我們今天發願要想度整個地球,這心量就夠大了,大概外太空沒想到,其他星球就沒想到,地球上是我們生活的這個地區,想到了,沒想到外太空,沒有想到銀河系,這個就不一樣了。有沒有想到外太空?在我相信有,確實有,那是修行已經有相當功夫的人,我們講禪定定功,禪定的功夫愈深,他的光明愈大,照的地方愈遠,能夠照到三千大千世界,釋迦牟尼佛的教區。如果再向上提升,那應該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裡最殊勝的,地上菩薩,到八地境界差不多跟佛相等了,跟諸佛如來相等,這是我們能想到的。所以我常常勸同學,用真心,盡可能的用真心,不要用妄心妄心造輪迴業,善心生三善道,惡念生三惡道,出不了六道輪迴。心量要大,我們如果真正發心求生淨土,斷惡修善,把這個功德統統迴向求生淨土,這個光就大了。為什麼?跟阿彌陀佛的佛光相應,當然得到阿彌陀佛佛光的加持,肯定的,你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志同行,哪有不加持的道理!

◈文化的根永遠傳下去
◇漢字、文言文快要斷絕了;我們發心來挽救:祖宗加持,佛菩薩也加持
◇大乘經教統統翻成中文:佛菩薩知道梵文傳不下去;文言文可以永遠傳下去
◇文言文能夠遍及全世界,就救了全世界、全人類
◇跟古聖先賢、佛菩薩的心願相應

  我們今天眼看著我們的漢字、文言文快要斷絕了,我們發心來挽救,就遇到很多人,志同道合的人。我想這是祖宗安排,祖宗不希望斷絕,祖宗希望這個文化的根永遠傳下去,決定不能丟失。我們發心幹這樁事情,祖宗加持,佛菩薩也加持。為什麼?大乘經教統統翻成中國文就可以做證明,佛菩薩愛護,他們知道梵文傳不下去,會斷掉的,那是拼音文字,它是有侷限性,文言文沒有侷限性,可以永遠傳下去。如果文言文能夠遍及全世界,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那就救了全世界,救了全人類,不但救了現在,還救了未來,這是多麼大的功德。所以跟古聖先賢他們的心願相應,跟佛菩薩的心願相應,這個好。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五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58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佛法是什麼?佛是覺悟:你真的覺悟、明白、不迷惑|別放在心上:這句話就是修行的關鍵|真心什麼都沒有|六種神通都是自性本自具足,自然、本然|如果我們不迷,你的見,五眼圓明:一切眾生個個都有;不是佛獨有|淨空老法師

 


佛法是什麼?佛是覺悟:你真的覺悟、明白、不迷惑|別放在心上:這句話就是修行的關鍵|真心什麼都沒有|六種神通都是自性本自具足,自然、本然|如果我們不迷,你的見,五眼圓明:一切眾生個個都有;不是佛獨有|淨空老法師


◈苞羅表裡
◇苞羅即包容含攝
◇佛菩薩心量廣大
◈六種神通,都是自性本自具足
◇諸佛菩薩,跟法界眾生是平等的:只是覺悟了
◇諸佛如來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沒有起心動念,看聽得清楚: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起用
◇不但眼前;還能看到、聽到過去、未來

  『苞羅表裡』。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苞同包」,跟底下這個包羅萬象的包意思相同。「羅者,《嘉祥疏》曰:羅之言攝。故知苞羅即包容含攝之義」。從這裡來看,佛菩薩心量的廣大諸佛菩薩跟法界眾生是平等的,只是覺悟了。究竟圓滿的覺悟尊稱為佛,在中國尊稱為聖人。中國的聖人跟印度的佛陀是不是完全相同?真的完全相同,只是名稱不一樣,印度人稱他為佛、為菩薩,中國人稱為聖、稱為賢。聖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賢人是大悟,沒有徹悟,何以見得?佛經上告訴我們,諸佛如來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沒有起心動念,看得清楚、聽得清楚,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起用(起作用)。不但眼前的事相看得清楚,還能看到過去,也能看到未來,這叫神通,這叫天眼。能聽到過去,能聽到未來,孔子距離我們二千五百年前,他講東西你能聽到,這叫天耳。

◇六根起用稱為六種神通,都是自性本自具足,自然、本然,本來就是這樣
◇我們現在有迷: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迷
◇如果我們不迷,見色聞聲沒有分別執著,你的見,五眼圓明:一切眾生個個都有;不是佛獨有

  六根起用稱為六種神通,這為什麼有?大乘教裡講得好,沒有別的,這些能力都是自性本自具足,本來就有,所以這個地方講自然、本然,本來就是這樣的。因為我們有障礙,把我們的本能障礙住了,我們看不到過去,看不到未來,隔著牆壁看不到隔壁的人,這是本能失掉了,不是真的失掉了,真的它存在,這叫迷失。我們現在有迷,什麼是迷?起心動念是迷,分別執著是迷如果我們不迷,我們見色聞聲沒有分別執著,這就不迷。沒有分別執著,你的見,《金剛經》上所說的五眼圓明,你有肉眼、有天眼、有法眼、有慧眼、有佛眼。佛有,五眼圓明,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個個都有,不是佛獨有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這句話我們必須牢牢記住
◇我本來是佛,你本來是佛,他本來是佛
◇對你對他我都要包容,都要當作真佛看待
◇你是真佛;你今天跟我一樣迷了,變成凡夫
◇見色聞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人就叫凡夫
◇本能沒有失掉,迷失:這個迷要破了,他自性的作用就突顯出來了
◇它現不出來,不能說它沒有;現出來了,不能說它有:它本來就是這樣的
◈不放在心上:大修行人
◇修行修什麼?把障礙除掉
◇怎麼除掉?放下就是
◇別放在心上:這句話就是修行的關鍵
◇放在心上就麻煩了,障礙:心上沒有這個東西,真心什麼都沒有

  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我們必須牢牢把它記住我本來是佛,你本來是佛,他本來是佛,那我應該怎麼樣?對你對他我都要包容,我都要把你當作真佛看待,為什麼?你是真佛。你今天跟我一樣迷了,變成凡夫。為什麼?見色聞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人就叫凡夫。他本能有沒有失掉?沒有失掉。障礙,我們叫迷失,這個迷要破了,他自性的作用就突顯出來了。現在它現不出來,不能說它沒有,現出來了不能說它有,為什麼?它本來就是這樣的修行修什麼,我們就明白了,把障礙除掉,怎麼除掉?放下就是。我們常說別放在心上,這句話就是修行的關鍵什麼叫修行不放在心上,大修行人。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好!放在心上就麻煩了,放在心上是障礙,為什麼?心上沒有這個東西,真心什麼都沒有

◇自性清淨心中一法不立
◇佛這個念頭都是妄念,所以你念佛不能成佛
◈生到極樂世界,保證你成佛
◇念佛的好處在哪裡?往生極樂世界
◇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親自一對一教你,保證你成佛
◇你想學什麼就教你什麼,無量法門
◇一門通,門門都通:一個自性變的
◇門不開,一門也入不了;門一開,一門入,門門入

  經典上講得太多了,自性清淨心中一法不立,連佛這個念頭都沒有。由此可知,佛這個念頭都是妄念,所以你念佛不能成佛,這給你講老實話。念佛的好處在哪裡?往生極樂世界,妙就妙在此地!往生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保證你成佛,好處在這裡。阿彌陀佛親自教你,一對一的教。佛有神通,阿彌陀佛的世界,往生的人無量無邊,阿彌陀佛有能力現無量無邊身,讓每個人都感覺到佛是單單教我一個人,與他不相干,與你也不相干,個個人都認為佛單獨教他,你想學什麼就教你什麼,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一門通,門門都通,為什麼?一個自性變的,只要你明心見性,無量無邊的法門全通了,因為無量無邊法門都是自性所現的。門不開,一門也入不了,門一開,一門入,門門入

◈要學習包容含攝
◇我們的心量太小;要學什麼人、事都能包容
◇從哪裡下手?從包容不能包容我們的人
◇這個人、事不能包容我;我要包容他
◇這一生當中不跟人對立
◇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
◇他毀謗我;我讚歎他:他替我消業障
◇功夫就從包容來的
◇知道自他一體、自他不二: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情眾生跟我一體
◇畜生跟我也是一體,要包容、尊重、愛護;不能傷害
◈佛法是什麼?
◇佛是覺悟:你真的覺悟、明白、不迷惑

  包容含攝,我們現在要學,我們的心量太小,不能包容別人,要學什麼人都能包容,什麼事也能包容從哪裡下手?從包容不能包容我們的人做起,這個人不能包容我,我要包容他;這個事不能包容我,我也包容它,從這做起。我們把話說白了,說俗了,就是這一生當中不跟人對立,對立就是不能包容,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他毀謗我,我讚歎他,為什麼讚歎他?難得他替我消業障,你看他罵我,他侮辱我、羞辱我,我不生氣。這功夫從哪裡來?這功夫就從我能包容他來的。他不知道,我知道,我知道什麼?我知道自他是一體,自他不二,他不曉得,他要曉得就跟我一樣。自他一體,這個他是包括一切他,所有他,不是一個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情眾生跟我一體。人跟我一體,不管他是哪裡人,不管他是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貧富貴賤不論,統統一體;不但眾人是一體,有情眾生也是一體,有情眾生包括畜生,蚊蟲螞蟻跟我一體,獅子老虎跟我也是一體,要包容,要尊重,要愛護,不能傷害。這叫佛法。佛法是什麼?佛是覺悟的意思,佛法就是你真的覺悟,你真的明白,你真的不迷惑,就這個意思。所以要學習包容含攝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六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6




「苞」同包。

「羅」者,

《嘉祥疏》曰:「羅之言攝。」

故知「苞羅」即包容含攝之義。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根本戒十善業道:只要入佛門,人人都要修學|起心動念想到這十條,有沒有違背?|犯了一條,你都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佛經不是對你講的|從十善業道再長出許多根來:根深蒂固,這才管用|淨空老法師

 


根本戒十善業道:只要入佛門,人人都要修學|起心動念想到這十條,有沒有違背?|犯了一條,你都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佛經不是對你講的|從十善業道再長出許多根來:根深蒂固,這才管用|淨空老法師


◈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
◇我們從哪裡學?用真誠心去學:佛教我們持戒

  我們要從哪裡學?要用真誠心去學

◇根本戒十善業道,只要入佛門,人人都要修學
◇起心動念想到這十條:沒有違背,善心;有違背,惡心
◇犯了一條,你都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佛經不是對你講的
◇你得有這個根
◇根之根就是十善業,從十善業道再長出許多根來:根深蒂固,這才管用

  佛教我們持戒根本戒就是十善業道,只要入佛門,不管出家在家,不管男女老少,人人都要修學,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對在家;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從哪裡修起?從這十條修起。你能真正做到這十條,起心動念都要想到這十條,有沒有違背沒有違背,善心;有違背,惡心。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是標準。對人、對事、對物,時時刻刻拿這個標準來衡量,我是不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這十條都做到了,就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佛講經的對象;如果跟這個違犯了,犯了一條,你都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那佛經不是對你講的。這是佛法扎根的教學,你得有這個根,沒這個根不行。根之根就是十善業,從十善業道再長出許多根來,根深蒂固,這才管用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六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6



大乘法裡起心動念是極不平常|我們度眾生,起心動念放在心上;法身大士起心動念不放在心上:高明就高明在這裡|不放在心上不造業,聖人:事上有;心上沒有|我們的大麻煩,事上有,心上又有:這個心是妄心|淨空老法師

 


大乘法裡起心動念是極不平常|我們度眾生,起心動念放在心上;法身大士起心動念不放在心上:高明就高明在這裡|不放在心上不造業,聖人:事上有;心上沒有|我們的大麻煩,事上有,心上又有:這個心是妄心|淨空老法師


◈過度
◇過是自度;度是度眾生、度人道
◇自出生死;亦令人出生死
◇在六道裡頭就有生有死
◇六道不是真的,像作夢一樣
◇當真,你就造業
◇斷惡修善都不要放在心上,這就是練功夫
◇果然沒放在心上,就開悟了,過度了
◈跟自性相應;不跟虛妄相應
◇不能有念頭;有念頭就迷了:就把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就變成六道輪迴
◇自作自受:本來沒有;就是因為不知道是假的,無知
◇知道是假的,就不把它放在心上,身心健康
◇日常生活當中,不放在心上:我們很快可以超越
◇跟自性相應;不跟虛妄相應
◇自性不生不滅、不起心不動念
◈大乘法裡起心動念是極不平常
◇一般人認為起心動念是應該的、正常的

  下面,『過度』,過度這兩個字,《吳譯》本的,五種原譯本當中的,《吳譯》本經題為《過度人道經》。什麼叫《過度人道經》?過是通過,像過河一樣你過去了。自己過去了,還有許多眾生沒有過來,怎麼辦?我們要去度他,幫助他們過來,所以過是自度,下面這個度是度眾生,度人道。「過度」,這底下有,「表自出生死」,這就是超越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頭就有生有死。我們現在一定要知道,六道不是真的,是假的,像作夢一樣,可別把它當真,當真怎麼樣?你就造罪業,你就造業,你行善造善業,果報在三善道,行惡造惡業,果報在三途,三途六道你永遠不能超越,錯了。應該怎麼樣?斷惡修善都不要放在心上,這就是練功夫果然沒放在心上,就開悟了,自自然然就過度了,真妙!為什麼?不能有念頭,有念頭就迷了,起心動念就迷了,就把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就變成六道輪迴自作自受,本來有沒有?沒有,假的,就是因為什麼?不知道是假的無知,無知就是愚痴,知道是假的,就不把它放在心上,身心健康。這個要懂。然後要落實,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不放在心上,我們就很快可以能超越,為什麼?起心動念跟自性相應,不跟虛妄相應自性不生不滅,自性不起心不動念。我們不起心不動念,不行,做不到,起心動念的習氣太深了、太久了,只要接觸,哪有不起心動念的道理。一般人也認為起心動念是應該的、是正常的

◇我們度眾生,起心動念放在心上;法身大士起心動念不放在心上:高明就高明在這裡
◇不放在心上不造業,聖人:事上有;心上沒有
◇我們的大麻煩,事上有,心上又有:這個心是妄心
◇學習在這個世間用真心不用妄心
◇禪宗直截了當,就是教人用真心不用妄心
◇用真心,大徹大悟;用妄心,又搞輪迴

  大乘法裡起心動念是極不平常。所以他們修,修到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法身菩薩。《華嚴經》上所說的初住以上,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四十個位次,再加上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起心動念不放在心上,他不起心不動念他不能度眾生,度眾生要起心動念,我們度眾生也起心動念,放在心上,他起心動念不放在心上,比我們高明就高明在這裡。他不放在心上他不造業,不造業的是聖人,跟前面講苞羅表裡,不放在心上,心上有沒有?沒有,痕跡也找不到;事上有,心上沒有我們的大麻煩,事上有,心上又有,這個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決定沒有,我們妄心。妄心,大乘教叫做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如何我們學習在這個世間用真心不用妄心,大乘教裡頭八個宗派,禪宗直截了當,就是教人用真心不用妄心,你只要用真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用妄心,就又搞輪迴

◇禪宗度根性最利的人,直截了當
◇我們會說;做不到
◈發菩提心度自己,也要度眾生
◇真誠是菩提心的本體;菩提心的相清淨平等;作用是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成佛了
◈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
◇我們從哪裡學?用真誠心去學:佛教我們持戒

  教下經典很多,很長時間才搞清楚,放下了。禪宗那是什麼?根性最利的人,他不需要學那麼多麻煩東西,直截了當,幾句話他就搞清楚了。像我們這樣說的禪宗的東西,我們會說,做不到;宗門的大德,他說到他做到了,不說也做到了,說也做到了,這是上上根人,這不是下愚。「過度人道」,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度自己,也要度眾生。菩提心,我說了十個字,真誠是菩提心的本體,清淨、平等、覺是菩提心的樣子菩提心的相清淨平等作用是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成佛了,作用是成佛。我們要從哪裡學?要用真誠心去學

◇根本戒十善業道,只要入佛門,人人都要修學
◇起心動念想到這十條:沒有違背,善心;有違背,惡心
◇犯了一條,你都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佛經不是對你講的
◇你得有這個根
◇根之根就是十善業,從十善業道再長出許多根來:根深蒂固,這才管用

  佛教我們持戒根本戒就是十善業道,只要入佛門,不管出家在家,不管男女老少,人人都要修學,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對在家;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從哪裡修起?從這十條修起。你能真正做到這十條,起心動念都要想到這十條,有沒有違背沒有違背,善心;有違背,惡心。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是標準。對人、對事、對物,時時刻刻拿這個標準來衡量,我是不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這十條都做到了,就是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佛講經的對象;如果跟這個違犯了,犯了一條,你都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那佛經不是對你講的。這是佛法扎根的教學,你得有這個根,沒這個根不行。根之根就是十善業,從十善業道再長出許多根來,根深蒂固,這才管用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六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6




「過度」者,

《吳譯》經題為《過度人道經》,
「過度」表自出生死,亦令人出生死之義。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2023年11月11日 星期六

一切法離於有無:能夠常常放在心上,其他的妄念都沒有了|住在這個境界上,會得定、會開悟|宇宙萬物,是有還是無?|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為什麼不能說有?這個「有」頻率太快了:說有、說無,都錯了|淨空老法師

 


一切法離於有無:能夠常常放在心上,其他的妄念都沒有了|住在這個境界上,會得定、會開悟|宇宙萬物,是有還是無?|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為什麼不能說有?這個「有」頻率太快了:說有、說無,都錯了|淨空老法師


◈一切法離於有無
◇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法若是無,亦應有知無之智
◇諸法離於有無。故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
◇我們今天看見、聽到的宇宙萬物,是有還是無?
◇佛說真話了: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
◇為什麼不能說有?這個「有」頻率太快了:說有、說無,都錯了
◇你說無,它有;你說有,這個有是無

  這裡頭有幾句話很重要,「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法若是無,也應有知無之智」。這是按照一般平常人的邏輯。佛告訴我們,諸法離有無。佛跟我們講真話了。真話到底有沒有?我們今天眼睛睜開來看見的,耳朵聽到的,身體接觸到的,這個大千世界,這個宇宙萬物,是有還是無佛說真話了,真話是什麼?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有無都不存在,這是跟你講真的。為什麼不能說有因為這個有,頻率太快了,決定摸不到。那就是我們綜合彌勒菩薩所說的,把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用一秒鐘計算,一秒鐘彈七次,一秒鐘它的生滅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這麼高的頻率,不但是無法計算,無法想像,連想像都想像不到,哪一法是真的?好在這樁事情被現代的量子力學家發現了,他沒有說出數字,他只是告訴我們頻率太高,無法稱說。這才是事實真相。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說有、說無,都錯了你說無,它有;你說有,這個有是無

◇哪一個畫面是我?哪一個畫面是真的?
◇絕對沒有兩個畫面是一樣的
◇只有到常寂光是一樣的;不在常寂光沒有相同的
◇善根深厚,煩惱輕、智慧長,你聽了這些話會恍然大悟
◇悟了之後沒有話可說
◇問他,他什麼都知道;不問他,他什麼都沒有
◇用真心,不用妄心:法身佛
◇釋迦牟尼、阿彌陀佛,應化身佛:他們確實證到真的,他不住在真裡頭
◇空有二邊都不住,得大自在:跟一切眾生感應道交,幫助一切有情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成佛就得究竟樂、離究竟苦:苦樂沒有了
◇一切法離於有無:能夠常常放在心上,其他的妄念都沒有了
◇住在這個境界上,會得定、會開悟
◈得定是開悟的前方便
◇定是真心,真心沒有動搖
◇真心裡面本來就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

  這個話很不好懂,我們舉個比喻,眼前的屏幕,電視播出來的,一秒鐘它生滅多少次?一百次。我們都無法捉摸,一秒鐘這一百張的畫面,哪一個畫面是我?哪一個畫面是真的?你說這個畫面是我,它已經不存在了。一秒鐘換一百張,張張不一樣,絕對沒有兩個畫面是一樣的只有到常寂光是一樣的,不在常寂光沒有相同的,頻率太高、太快了,這是事實真相,包含整個宇宙。這裡面透了個信息給我們,如果你善根深厚,煩惱輕、智慧長,你聽了這些話會開悟,恍然大悟悟了之後怎麼樣?一句話不說,沒有話可說,這是真的。你要問他,他什麼都知道;你要不問他,他什麼都沒有用真心,不用妄心,這在佛教裡叫什麼?叫他做法身佛釋迦牟尼、阿彌陀佛,經上給我們講的,這是應化身佛,不是真的。他們確實證到真的,他也不住在真裡頭,也就是空有二邊都不住,得大自在!跟一切眾生感應道交,幫助一切有情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什麼意思?幫助你成佛,成佛就得究竟樂、離究竟苦,苦樂沒有了。真的是一切法離於有無,能夠常常把這句話放在心上,其他的妄念都沒有了,住在這個境界上,會得定,會開悟得定是開悟的前方便,定是什麼?定是真心,真心沒有動搖,是定。真心裡面本來就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這個境界叫明心見性,叫見性成佛。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
◇四句:有、無、非有、非無
◇說出來都是方便;你要把方便丟掉,你才能悟入
◇聽到、看到、接觸到了,不放在心上;心上放阿彌陀佛
◇學賢公,九十二年就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什麼也沒有

  四句是講有、無、非有、非無,這個四句,不能說有,不能說無,也不能說非有,也不能說非無。說出來都是方便,你要把方便丟掉,你才能開悟,就悟入了。一面聽,一面把它放在心上,永遠不能開悟。聽到了,看到了,接觸到了,不放在心上,心上放什麼?心上放阿彌陀佛學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就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什麼也沒有。他給我們表演的,我們看懂、看明白了,接受過來,依教奉行,如法炮製,你就是海賢的學生、海賢的傳人,他成就了,你一定也能成就。

◇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
◇體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相對的
◇凡是有相對的,妄心
◈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心
◇誰的心?自己的真心
◇芸芸眾生都是同一個真心
◇同一個真心是同一體
◇一體的親愛是神聖的愛,不是相對的
◈對立沒有了,這人是菩薩
◇我們今天事事、時時、處處都跟外面境界對立,所以不能明心見性
◇阿羅漢能夠不放在心上,但是有分別
◇菩薩分別沒有了,住實報土,在這裡頭破無明、證法身

  所以「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體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相對的。凡是有相對的,妄心。妄心有相對,真心沒有相對,為什麼?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心誰的心?自己的真心芸芸眾生都是同一個真心,不能不知道。同一個真心是同一體,不是同一家,同一體!牙齒跟舌頭是一體。一體的親愛是神聖的愛,不是相對的,相對跟絕對還是一對,所以它不是對立的。我們今天事事、時時、處處都跟外面境界對立,對待就是對立,所以不能明心見性對立沒有了,這人是菩薩,不是阿羅漢,因為對立沒有了,分別沒有了。阿羅漢還有分別,沒有執著,比我們高明,也就是說他能夠不放在心上,但是有分別菩薩分別沒有了,住實報土,在這個裡頭破無明,證法身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六O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60




二者不信「不可稱智」,
不了佛智體絕對待,離過絕非。

曇鸞師曰:「
不可稱智者,言佛智
絕稱謂(不可稱量),
非相形待(不相對待)。

何以言之?

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
法若是無,亦應有知無之智。

諸法離於有無。
故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

以知取佛,不曰知佛;
以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佛智離此四句」。


離此四句,即離百非。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故曰「不可稱智。」

智不可稱,
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稱也。

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
於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稱智。」

◎邊地疑城第四十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我知道那是阿彌陀佛」,那不是阿彌陀佛;你也不知道佛|你有分別執著,你心裡有有無、非有非無:這是知識,不是智慧|淨空老法師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我知道那是阿彌陀佛」,那不是阿彌陀佛;你也不知道佛|你有分別執著,你心裡有有無、非有非無:這是知識,不是智慧|淨空老法師


◈佛智體絕對待,離過絕非
◇佛智裡頭沒有對立
◇我們今天轉不過來:對立沒有放下
◇佛智體絕對待:我們是佛,這是我們自己本分的事情;為什麼我們不覺悟?還搞對立?
◇不對立哪有過、哪有非?
◇佛智絕稱謂,非相形待
◈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
◇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法若是無,亦應有知無之智
◇諸法離於有無。故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
◇佛怎麼冥?於一切法中不起心、不動念,相對的消失了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你能說出、想像的是相對的;不是相對的你說不出
◇能所都沒有了
◇所以叫不可思不可議

  第二,「二者,不信不可稱智」,不可稱智就是妙觀察智。「不了佛智體絕對待」,對待就是對立,佛智裡頭沒有對立,這個一定要懂。我們今天轉不過來,對立沒有放下,有喜歡的、有討厭的,這就是對立。為什麼?不平等。佛智體絕對待,我們是佛,這釋迦牟尼佛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智體絕對待,這是我們自己本分的事情,為什麼我們不覺悟?為什麼我們還搞對立?「離過絕非」,沒有過也沒有非,為什麼?對立才有,不對立哪有過,哪有非?「曇鸞師曰:不可稱智者,言佛智絕稱謂(不可稱量),非相形待(不相對待)」,佛智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不相對待。「何以言之?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法若是無,亦應有知無之智」。有知道有的智慧,有知道無的智慧,法要真的有,法要真的無。「諸法離於有無」,這一切法非有非無,那怎麼辦?「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的方法高明,他怎麼冥?於一切法中不起心、不動念,這個時候智絕對待,也就是相對的這個念頭消失了。這個境界裡面,你能說得出一句話嗎?真叫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能說出的是相對的,不是相對的你說不出。你能想像的是相對的,有能想、有所想,能所都沒有了,想像也沒有了,所以叫不可思不可議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
◇以知取佛,不曰知佛;以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我知道那是阿彌陀佛」:那不是阿彌陀佛;你也不知道佛
◇你有分別執著,你心裡有有無、非有非無:這是知識;不是智慧
◇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佛智離此四句
◇離此四句,即離百非,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
◇佛沒有相對的
◇真正轉第七識,對立沒有了,什麼境界?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一體
◇一體當中有相應、有感應
◈智不可稱,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稱
◇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於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稱智
◇真正學佛、念佛求往生的人,一定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放下,自性本具的般若就現前

  「以知取佛,不曰知佛;以不知取佛,亦非知佛」。這兩句話說得好。我知道那是阿彌陀佛,給你講真話,你不知道佛;那不是阿彌陀佛,你也不知道佛。為什麼?你有分別、有執著,你心裡有有、有無,有非有、有非無,你有這些東西在。這是什麼?這是知識,不是智慧。「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佛智離此四句」。「離此四句,即離百非,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佛沒有相對的,也就是說真正轉第七識就沒有對立,對立就沒有了。對立沒有了,什麼境界?一體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真的是一體一體當中有相應、有感應。所以說不可稱智,這個智你沒辦法稱它。「智不可稱,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稱也。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於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稱智」。所以真正學佛人真正念佛人,真正求往生的人,一定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放下,自性本具的般若就現前,本具的般若就是此地所講的五種智。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五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9-0553




二者不信「不可稱智」,
不了佛智體絕對待,離過絕非。

曇鸞師曰:「
不可稱智者,言佛智
絕稱謂(不可稱量),
非相形待(不相對待)。

何以言之?

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
法若是無,亦應有知無之智。

諸法離於有無。
故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

以知取佛,不曰知佛;
以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佛智離此四句」。


離此四句,即離百非。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故曰「不可稱智。」

智不可稱,
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稱也。

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
於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稱智。」

◎邊地疑城第四十



2023年11月9日 星期四

我常常念「自心現量,不斷之無」:這兩句描寫一切法的真相,妙極了|你真正搞清楚了,你對於一切法確實不染一個念頭,保住自己的本來面目|你想染,是你妄想,實際上染不到;你想得,實際上不可得|淨空老法師

 


我常常念「自心現量,不斷之無」:這兩句描寫一切法的真相,妙極了|你真正搞清楚了,你對於一切法確實不染一個念頭,保住自己的本來面目|你想染,是你妄想,實際上染不到;你想得,實際上不可得|淨空老法師


◈佛智絕稱謂,非相形待
◇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法若是無,亦應有知無之智
◇要不然誰知道它有,誰知道它無?
◈諸法離於有無
◇所有一切擺在我們面前的法,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它是夢幻泡影,它不可得

  「何以言之?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這個法要是真的有的話,一定應該有一個知有的這種智慧法要是沒有,是呢?也應該有一個知無的智慧要不然誰知道它,誰知道它有,誰知道它無?「諸法離於有無」。一切諸法不能說有,也不能說無。所有一切法,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得到的、聽得到的、聞得到的、嘗得到的、摸得到的,一切法都不是非有非無,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是夢,夢幻泡影,它不可得。你要說你能得到它,假的,連身都不可得,你看看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這是身體。

(中略)

◈自心現量,不斷之無
◇我常常念「自心現量,不斷之無」:這兩句描寫一切法的真相,妙極了
◇你真正搞清楚了,你對於一切法確實不染一個念頭,保住自己的本來面目
◇你想染,是你妄想,實際上染不到;你想得,實際上不可得
◇壽命不可得:壽命是業報
◇壽命每天有加減乘除:小善小惡是加減,大善大惡是乘除
◈我們定在阿彌陀佛佛號之中
◇心裡頭沒有善惡、染淨,這就是正常的,這就是佛菩薩:學佛就得學這個
◇心常在定中
◇我們定不了;我們定在阿彌陀佛佛號之中
◇掌握這個,我們不是成佛,我們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先取極樂世界;再圓滿成佛:走這個路子穩穩當當

  所以經上前面我們讀到一句話,「不斷之無」,我很欣賞這句話。《楞伽經》上還有一句話,我是常常念這兩句話,「自心現量,不斷之無」,這兩句話描寫我們一切法的真相,妙極了你真正搞清楚了,你對於這一切法心裡頭確實不染一個念頭,一塵不染,保住自己的本來面目你想染,是你自己想,妄想,實際上呢?實際上染不到,你想得,實際上得不到,不可得。對自己來講,壽命不可得,壽命是什麼?業報,過去生中造的業,決定你在這個世間壽命長短。但是這個決定也不是完全一定的,每天有加減乘除,看《了凡四訓》就明白了。你行善積德就延長,你造作罪業就給你減少,天天有加減乘除,小善、小惡是加減,大善、大惡是乘除心裡頭沒有善惡、沒有染淨,這就是正常的,這是什麼?這就是佛菩薩,我們要學佛就得學這個。心呢?心常在定中我們定不了,我們定在阿彌陀佛佛號之中,這個法門是許可執持名號,我們可以執著,可以保持,就是這個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四個字也可以,掌握這個。掌握這個,我們不是成佛,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成佛這樁事情是在極樂世界成就,在極樂世界圓滿。我們執持名號就能夠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先取極樂世界,第二步再圓滿成佛,走這個路子,這個路子穩穩當當

(中略)

◈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
◇佛對於一切法沒有起心動念,叫冥
◇有無是對待、二邊的:佛的智慧沒有對待,代表圓滿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
◇以知取佛,不曰知佛;以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佛智離此四句
◇佛是什麼?說不出來,沒法可說,這是真佛,這是佛的本來面目
◇向佛請教,佛坐在那裡像個木頭人一樣沒動:他已經傳給你了
◇你要是明白,豁然大悟;你不明白,跟他坐一百天都沒用處
◇佛像就表這個法:真正上上根人,見到佛像他就開悟了,他感恩禮拜,他見到真佛了
◇我們一天到晚在那裡討論、研究:全是假的,邊都沒摸著

  諸法離於有無,不能說有,不能說無。「故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佛對於一切法沒有起心動念叫冥,對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當然沒有分別執著。佛的智什麼?智沒有對待,智絕對待,有無是對待的,是二邊的。所以佛的智慧沒有對待,沒有對待代表圓滿。「以知取佛,不曰知佛」。我們以知來取佛,取佛法,這個對佛法不認識。「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佛智離此四句」。那佛是什麼?說不出來,沒法可說,這是真佛,這是佛的本來面目。你要向佛請教,佛坐在那裡像個木頭人一樣沒動,這什麼?他已經傳給你了你要是明白,豁然大悟;你不明白,跟他坐一百天都沒用處。所以造佛像,佛像就表這個法,真正是上上根人,見到佛像他就會禮拜,他開悟了,他感恩,開悟了,他見到真佛了我們一天到晚在那裡討論、研究,全是假的,邊都沒摸著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故曰不可稱智
◇這就是真正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
◇不可稱智,不許可起心動念
◇不起心、不動念,妙觀察智就現前了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
◇智不可稱,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稱
◇只要這句佛號老老實實念下去,什麼都不要想
◇鍋漏匠成功的總結,老實、聽話、真幹:千萬人當中難找到一個,這種人學佛沒有不成佛的
◇我們不行,一定打破砂鍋問到底
◇他不要問,你講我就聽、就信
◇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於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稱智」

  所以佛法確實,離四句,絕百非。「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故曰不可稱智」。這就是真正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這個地方說不可稱智,不許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見到了,妙觀察智就現前了。故曰不可稱智,不能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智不可稱,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稱也」。念佛人只要這句佛號老老實實念下去,什麼都不要想,鍋漏匠就是這樣成功的。鍋漏匠成功的總結,就是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他就這麼成就的。這種人非常可愛,千萬人當中難找到一個,這種人學佛沒有不成佛的我們不行,我們遇到是一定把它搞清楚,打破砂鍋問到底他不要問,你講我就聽、就信,沒有懷疑。「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於此有疑」,你要懷疑,這就是你不了解不可稱智。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九0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0-0590




二者不信「不可稱智」,
不了佛智體絕對待,離過絕非。
曇鸞師曰:「
不可稱智者,言佛智
絕稱謂(不可稱量),
非相形待(不相對待)。

何以言之?

法若是有,必應有知有之智。
法若是無,亦應有知無之智。

諸法離於有無。
故佛冥諸法,則智絕相待。

以知取佛,不曰知佛;
以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以非知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以非非知非非不知取佛,亦非知佛。

佛智離此四句」。


離此四句,即離百非。
佛智離四句、絕百非,體離對待,故曰「不可稱智。」

智不可稱,
故念佛功德亦不可稱也。

念佛往生為不可稱智所成。
於此有疑,名不了「不可稱智。」

◎邊地疑城第四十



2023年11月8日 星期三

阿難見佛,只因於歸真一念|一念跟佛菩薩感應;二念、三念跟六道輪迴感應|要求的是一念:你的真信、求生,不夾雜妄想雜念,跟佛就相應|我心佛心是一不是二:本來沒有毫釐許間隔;現在妄想雜念,造業,障礙重重|淨空老法師

 


阿難見佛,只因於歸真一念|一念跟佛菩薩感應;二念、三念跟六道輪迴感應|要求的是一念:你的真信、求生,不夾雜妄想雜念,跟佛就相應|我心佛心是一不是二:本來沒有毫釐許間隔;現在妄想雜念,造業,障礙重重|淨空老法師


◈如我按指,海印發光
◇此之發光,非因手足
◇這個光是心現心生,真心,真誠到極處,這個心所現
◈阿難見佛,只因於歸真之一念
◇阿彌陀佛讓阿難見到極樂的依報正報,什麼原因?記住,一念
◇阿彌陀佛,就這一念;一念之外我無別念:這是真因

  「又《首楞嚴》曰: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此之發光,非因手足」。手足是佛說法動作,是教學的方便。發光是什麼發光?這個光是心現心生,真心,真誠到極處,這個心所現,讓我們看到了。「阿難見佛,只因於歸真之一念」。佛把極樂世界顯現出來,淨土,阿彌陀佛讓他見到,正報,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他全見到了,什麼原因?記住,一念,這個時候心無二念。這一念是什麼?阿彌陀佛,就這一念,一念之外我無別念,這是真因

◈這個世界誰造的?念頭造的
◇物質世界從心想生
◇物質把它分解到最後是空
◇沒有意念就沒有物質
◇整個宇宙六根六塵都是念頭生:起心動念它就有;不起心動念它就沒有了
◇這個心極其微細,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的六根都覺察不到
◇我造的我享受,你造的你享受:各人造各人受
◇佛大慈大悲,造了極樂世界叫我們去享受:只有這一門;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沒有
◈要求的是一念
◇你的真信、求生,不夾雜妄想雜念,跟佛就相應
◇我們深信不疑、一心求生;但是願心、信心裡頭都有夾雜:麻煩在這裡
◇我們現在歸真不是一念;多念,不相應
◇一念跟佛菩薩感應;二念、三念跟六道輪迴感應

  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也就是說,物質是念頭變現出來的,三千年前佛在經上這麼說的,今天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也是這麼說的。物質把它分解,分解到最後是什麼?空了,沒有了,才曉得物質是假的。它怎麼形成的?念頭形成的。這量子力學家看到的。物質的形成是意念,沒有意念就沒有物質,還有意念,在這個高頻率之下,變成物質,微中子,佛法的名詞叫極微色,極微之微。物質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所以佛在大乘經上常說,整個宇宙,六根能接觸到的六塵,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六根六塵都是念頭生的,起心動念它就有,不起心不動念它就沒有了。我們起心動念,這個心極其微細,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麼高的頻率,這樣微細的東西,我們的六根都覺察不到,它速度之快。所以這個世界誰造的?念頭造的我造的我享受,你造的你享受,各人造各人受佛大慈大悲,佛造了極樂世界叫我們去享受。只有這一門,只有這一法,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沒有。這是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究竟的慈悲,圓滿的慈悲,幫助我們苦難眾生。只要你相信,只要你發願,求願往生,但是要求的是一念,就是說,你的真信,你的求生,裡頭不夾雜妄想雜念,跟佛就相應我們深信不疑,我們一心求願往生,但是這個願心裡頭、信心裡頭都有夾雜,麻煩在這裡我們現在歸真不是一念,多念,不相應。道理搞清楚之後,我們明白了,要一念跟佛菩薩就有感應,二念、三念跟六道輪迴感應,差多遠!我們今天墮在輪迴裡頭出不去。

◈阿難見佛,只因於歸真一念
◇這歸真一念重要
◇念佛時,是心念佛。見佛時,是心見佛。只是一心,我心佛心無毫釐許間隔
◇這一心就是真如本性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我心佛心是一不是二:本來沒有毫釐許間隔;現在妄想雜念,造業,障礙重重

  所以今天佛在示現,佛在按指,海印放光,這個放光不是從手足來的。阿難見佛,只因於歸真一念這歸真一念重要。「念佛時,是心念佛。見佛時,是心見佛。只是一心」,這一心就是真如本性我心佛心是一不是二。正如經上所說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跟我共同一法身。這是真話,不是假話。本來沒有毫釐許間隔,現在妄想雜念,還再加上造業,障礙重重

◇何隔念與時乎?只是一念,無去來今
◇阿難念佛禮佛,即見彌陀:怎麼見的?一心見的
◇行者臨終,若能一念歸真,亦必當下見佛,蒙佛接引往生極樂
◇要能一念歸真
◇賢公他是一念歸真、念念歸真
◇念念都是一念歸真:他見佛、見極樂世界太容易了

  「故疏云何隔念與時乎?只是一念,無去來今」。這說時間,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時間。「是故阿難念佛禮佛,即見彌陀」。怎麼見的?一心見的。「故行者臨終,若能一念歸真,亦必當下見佛。蒙佛接引往生極樂」。這句話重要。行者是我們,我們修淨土的人,求往生的人,那這幾句話很重要,要什麼?要能一念歸真,只有這一念,往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除這一念之外沒有第二念。真能到這個境界,你跟阿難一樣,一定當下見佛,佛會帶你去。像海賢老和尚,他是一念歸真,念念歸真,一百一十二歲,念佛九十二年,念念都是一念歸真,換句話說,他見佛太容易了,見極樂世界太容易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四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43




《淨名經》云:佛以足指按地,此土頓現淨剎。


又《首楞嚴》曰:「如我按指,海印發光。」
此之發光,非因手足。


阿難見佛,只因於歸真之一念。
念佛時,是心念佛也。
見佛時,是心見佛也。

只是一心。我心佛心無毫釐許間隔。


故疏云「何隔念與時乎?」

只是一念,無去來今。


是故阿難念佛禮佛,即見彌陀。
故行者臨終,若能一念歸真,亦必當下見佛。蒙佛接引往生極樂。

故云:「念佛時即見佛時。」
何有餘念與時間之間隔耶?

◎ 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2023年11月7日 星期二

土無定相,淨穢因心|睡覺醒過來:小悟|從六道輪迴醒過來:大徹大悟|業垢蔽心,則金容同穢灰|我們本來居住環境就是極樂;只因為業垢障心,變成眼前境界|每一層天境界不相同;細說,每人不相同、念念不相同:它不是真的|淨空老法師

 


土無定相,淨穢因心|睡覺醒過來:小悟|從六道輪迴醒過來:大徹大悟|業垢蔽心,則金容同穢灰|我們本來居住環境就是極樂;只因為業垢障心,變成眼前境界|每一層天境界不相同;細說,每人不相同、念念不相同:它不是真的|淨空老法師


◈土無定相,淨穢因心
◇阿難求見為什麼就能見?阿難的心清淨:清淨心感淨土
◇不清淨的心,現的是我們現前的境界
◇心淨見淨土;心穢見穢土
◇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
◇福德是因;飯色有異是果報:不是人有意的,是自己感應現前
◇三惡道也是感應現前
◇地獄道不止十八層,每一層都數不盡:各人所造的罪業不一樣,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
◇人身體的健康、疾病,都是感應現前

  《會疏》說得好,跟我們講,「土無定相,淨穢因心」,這把條件說出來。阿難求見為什麼就能見?阿難的心清淨,與會大眾的心清淨,清淨心感淨土。如果還有雜念、有妄想,心不清淨,不清淨的心,現的是我們現前的境界。所以《會疏》說得好。土,我們可以把它解釋為外在的物質現象,土包含這一切,沒有定相,心淨見淨土,心穢就見穢土,就這麼回事情。所以說淨穢因心。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這舉個例子,諸天多半都是講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從我們往上去是四王天,四大天王他們居住的所在,四王天上去忉利天。忉利天,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一般人講天,多半都是講的忉利天。再往上去,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天,欲界六層天。六層上面,四禪,四禪天,四禪細分有十八層,初禪、二禪、三禪都是三層天,第四禪有九層天。再往上去無色界,四天,無色界四天再往上去就脫離六道輪迴了。我們距六道輪迴的邊界很遠,六道裡頭的人道,欲界天下面,人道、阿修羅道。再往下去,那就是業障很重的,鬼道、地獄道、畜生道,這叫三惡道。人、天、修羅是三善道。舉諸天,從夜摩天、忉利天,這是最平常的欲界諸天,在一起吃東西,餐具都是眾寶所成的,所以叫寶器,我們講七寶,金、銀、琉璃、硨磲、瑪瑙,這一類的。但是他們共同用的餐具,裡面所盛的飲食,每個人到那裡去吃,味道並不一樣,為什麼?各人的福德不相同,大福德的人,飯色非常美好;少福德的人,飯色就差很多。福德是因,飯色有異是果報。不是人有意的,是自己感應現前三惡道,餓鬼道、地獄道也是感應現前尤其是地獄道。地獄多!不止十八層,每一層都數不盡。為什麼有這麼多?各人所造的罪業不一樣,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起心動念就造業,凡夫不是善業就是惡業,起心動念是念頭,有善惡;出言,言語,言語有善惡;身行,身體的造作,所以每個人的業報不一樣,決定不是一種。人身體的健康、疾病,都是感應現前。佛經常說不可思議。所以它沒有定相,淨穢因心,一點都不假。

◇心也不是真的;真心不生不滅
◈真心沒有現相;能現一切相
◇清淨法身:人人都有,那是真正的自己
◇睡覺醒過來:小悟;從六道輪迴醒過來:大徹大悟
◇醒過來之後:這個世界不見了,是一場夢;所現的境界,就是阿羅漢所見到的,報土

  所以業,惡業,心也不是真的,真心不生不滅。大乘經裡面講的清淨法身,有沒有?有,人人都有,那是真正的自己。有沒有現相?沒有現相,能現一切相,就像作夢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夢醒了,回頭想一想,剛才做的夢,夢中現相從哪來的?不知道,醒過來的時候,夢中境界不見了,到哪裡去了也不知道。其實我們如果明心見性,那叫大徹大悟。睡覺醒過來了是小悟,還記得夢中的事情。大徹大悟之後,你醒過來了,這醒過來,是從六道輪迴醒過來了,醒過來之後,六道輪迴不見了,你看到是什麼世界?這個世界不見了,是一場夢,不見了,所現的境界,就是阿羅漢所見到的,報土,跟我們這裡不一樣。

◇每一層天境界不相同;細說,每人不相同、念念不相同:它不是真的
◇只有一真法界永恆不變
◇用的都是真心,不用妄心:六道輪迴境界沒有了;四聖法界現前
◈大光明藏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的有沒有?有:大徹大悟的人見到了
◇真的是清淨心:清淨到極處,一個念頭都沒有
◇念頭是妄念;妄念沒有了,真心現前
◇真心清淨,沒有染污、波動
◇光裡頭有沒有變化?有,那是自性隨緣:真如本性沒有相;能現一切相
◇常,不生不滅;寂,清淨不染,沒有念頭;光,大光明藏

  諸天,每一層天的境界各個不相同,如果細說,是每個人都不相同再細說,念念不相同。總而言之一句話,它不是真的,假的。只有一真法界永恆不變。什麼時候見到?不用妄心,用的都是真心,不用妄心,六道輪迴境界沒有了,四聖法界現前,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這些現前。記住,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諸佛的剎土都不是真的。真的有沒有?有,大徹大悟的人見到了。就像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真的,真的是清淨心,清淨到極處,一個念頭都沒有。為什麼?念頭是妄念。妄念沒有了,真心現前真心清淨,沒有染污,沒有波動的現象,沒有染污的現象。它什麼現象?經上舉個比喻,一片光明,叫大光明藏,佛用這個來給我們解釋,大光明藏光裡頭有沒有變化?有,那是自性隨緣。真如本性沒有相,能現一切相,能現。所現的相是有生滅的,能現的心不生不滅。淨宗經典裡面說得好,稱它作常寂光,常,不生不滅;寂,清淨不染,沒有念頭;光,大光明藏

◈業垢蔽心,則金容同穢灰
◇只要你有業,真性就不能現前,迷了:變成六道輪迴
◇我們本來是佛;就是因為有業垢,障礙了本性
◇我們本來居住環境就是極樂;只因為業垢障心,變成眼前境界

  我們再看,註解再往下看。「故業垢蔽心,則金容同穢灰」。這是我們凡夫,我們凡夫是業垢。善業是假的,惡業也是假的,只要你有業,真性就不能現前,迷了,用我們現在的話說,變成六道輪迴,變成我們今天生活的這個空間。金容是佛的面孔。穢灰是形容我們,我們本來是佛,就是因為有業垢,障礙了本性,這個地方心,心就是自性,這是真心,所以這是緣。我們本來跟阿彌陀佛一樣,居住的環境就是極樂世界,所見的人物都是諸佛菩薩,只因為業垢把我們的心障礙了,所以變成眼前的境界

◈足指按地,則瓦礫化寶玉
◇佛住的世界,我們看起來跟我們一樣;實際佛住報土
◇足指落地,大地忽然變成極樂世界一樣,樹木花草皆是七寶
◇佛看到我們跟他一樣;只是我們自己迷惑:一切法從心想生
◇豈身土令之然哉!
◈西方非遙,迷心為隔
◇極樂在哪裡?一念覺就見到了;一念迷就不見了
◇往西方去找,怎麼找也找不到:心現的
◇諸佛剎土是心現的;我們所居住的六道輪迴是識變的
◇八識能變;世界所變
◇如果我們轉識成智,極樂世界就現前了,一切諸佛剎土我們都看到了
◇一切諸佛剎土為什麼有這麼多?業習,無量劫來都在造業
◇阿賴耶叫藏識,倉庫:無始劫以前,無量劫以後,業習種子全在裡面
◇西方極樂,我們是迷心為隔;阿難不迷,他發一念求見佛就讓他見到

  下面講,「足指按地,則瓦礫化寶玉」。這是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的時候,講到佛的境界。佛跟我們,我們肉眼看到跟我們差不多,實際上?實際上不是,實際佛住報土。報土在哪裡?佛是盤腿坐在那邊的,他就下座,腳底落地,這個大地忽然變成極樂世界一樣。地面上不是泥土,是什麼?寶玉。樹木花草皆是七寶所成,像佛給我們介紹極樂世界那個樣子。佛這個示現給大家看,佛住的世界,我們看起來跟我們一樣,可是佛看到我們跟他一樣,只是我們自己迷惑。一切法從心想生,大乘經裡頭佛常說,真的,不是假的。「豈身土令之然哉!是知西方非遙,迷心為隔」。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很近,一念覺就見到了,一念迷就不見了往西方去找,怎麼找也找不到。空間無限,找不到邊緣的。找到邊緣你也沒看見,為什麼?心現的,識變的諸佛剎土是心現的,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剎土,六道輪迴是識變的,識,阿賴耶識。八識能變,世界所變如果我們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極樂世界就現前了一切諸佛剎土我們都看到了。真的是無量無邊為什麼有這麼多業習,無量劫來都在造業,起心動念造業,言語造業,身體動作造業,從早到晚,不知不覺,我們沒有感覺到。而這些業習種子,儲藏在阿賴耶識裡頭,所以阿賴耶叫藏識,藏就是藏,倉庫,無始劫以前,無量劫以後,業習種子全在裡面,像檔案室一樣。遇到緣它就現行,它就起作用。西方世界我們也是迷心為隔,阿難今天不迷,對佛所講的能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所以他不迷,他發一念求見,我希望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佛就現身讓他見到。就像釋迦牟尼佛腳指按地,本師釋迦如來的報土,我們看到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四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43




《會疏》云:「
蓋夫
土無定相,
淨穢因心。

譬如
諸天共寶器食,
隨其福德,飯色有異。

業垢蔽心,則金容同穢灰。
足指按地,則瓦礫化寶玉。
豈身土令之然哉!

是知
西方非遙,迷心為隔。

若能一念歸真,則往生見土,亦何隔念與時乎?」

◎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2023年11月6日 星期一

這一生真正成佛就是信願持名|不念經、不念咒、戒持得不乾淨沒關係|千萬不能障礙別人往生|他念佛念得好;你還要念咒、念經,還要加一些東西進去:這是把人害死了,這是造無間地獄的罪業|淨空老法師

 


這一生真正成佛就是信願持名|不念經、不念咒、戒持得不乾淨沒關係|千萬不能障礙別人往生|他念佛念得好;你還要念咒、念經,還要加一些東西進去:這是把人害死了,這是造無間地獄的罪業|淨空老法師


◈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普通的因果,菩薩哪有不信?
◇這個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我們有沒有相信?沒信
◇不肯念佛,就是不信
◇賢公相信:他真的是發菩提心,求生極樂
◇他真正覺悟了:往生極樂真能成佛,這一生真有把握做到
◇其他法門不能帶業往生;淨土法門是帶業往生
◇縱然幹了五逆十惡;只要相信有極樂、有彌陀,相信彌陀四十八願度眾生,信、願、持名,個個人都能去
◈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孝養父母到讀誦大乘,全是自利;勸進行者:自利之後要利他

  深信因果,這句話擺在第三,大乘菩薩。我們要不要信因果?淨業三福這句話,我搞了好多年才搞明白,為什麼?我們凡夫都相信因果報應,菩薩怎麼還要教深信因果?把我們搞糊塗了。大概總是六、七年我們才恍然明白,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普通的因果,菩薩哪有不信這個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看,我們有沒有相信?沒信,為什麼?不肯念佛,就是不信。誰相信?海賢老和尚相信他真的是發菩提心,發心求生極樂世界,就是菩提心。菩提是覺悟,他真正覺悟了,往生極樂世界真能成佛。而且自己這一生,真有把握可以做得到其他的法門不行,不能帶業往生,這個法門是帶業往生。自己縱然幹了五逆十惡都不怕,只要相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只要信、願、持名,個個人都能去。蓮池、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的,看看《疏鈔》、看看《要解》就明白了。所以這個因果不是一般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要相信這個。然後「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到讀誦大乘,全是自利,後面這一句,自利之後要利他

◈這一生真正成佛就是信願持名
◇不念經、不念咒、戒持得不乾淨沒關係
◇千萬不能障礙別人往生
◇他念佛念得好;你還要念咒、念經,還要加一些東西進去:這是把人害死了,這是造無間地獄的罪業
◇你說這個話是謗佛、謗法、謗僧
◇我知道你不怕:你不知道利害、邪正,自己墮落,還帶一幫人去墮落

  我在這裡再加強一句,同學們要特別注意這一生真正成佛就是信願持名不念經沒有關係,不念咒沒有關係,戒持得不乾淨也沒有關係千萬不能障礙別人往生,怎麼障礙?他念佛念得好,你還要念咒、還要念經,這個還不行,不夠,還要加一些東西進去。這是把人害死了,這是造無間地獄的罪業,為什麼?你說這個話是謗佛、謗法、謗僧,毀謗三寶,無間地獄,你怕不怕?我知道你不怕。為什麼你不怕?你糊塗到所以然了,你不知道利害,你不知道邪正,自己墮落,還帶一幫人去墮落,這還得了嗎?

◈不是大徹大悟,不能講經、註經
◇現在到末法黑暗時代,這相我們看到了
◇古人講經說法,沒有開悟不能講經:沒資格
◇大徹大悟才能講經;不是人人都能講的
◇給經論做註解,也是要大徹大悟

  弘法利生,現在是末法,末法已經到黑暗時代,這相,我們現象看到了古時候的人,講經說法沒有開悟不能講經,沒資格大徹大悟你才能講經,不是人人都能講的。註疏、註解,給經論做註解,也是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是到大徹大悟,不能講經,不能註經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2



2023年11月5日 星期日

你本來沒有阿賴耶,你本來是佛|你要真信淨土,你就中特獎了|往生極樂:一半靠彌陀;一半靠自己|自己不想去不行;要真想去,這才得究竟圓滿的智慧|淨空老法師

 


你本來沒有阿賴耶,你本來是佛|你要真信淨土,你就中特獎了|往生極樂:一半靠彌陀;一半靠自己|自己不想去不行;要真想去,這才得究竟圓滿的智慧|淨空老法師


◈離開妄心,阿賴耶沒有了
◇無量劫以來,阿賴耶的落謝種子,奇奇怪怪東西都有:所以它會現

  我們知道那可以說是無量劫以來,落謝在阿賴耶裡頭的種子,善惡統統都有,上面到佛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奇奇怪怪東西都有。所以它會現,妄心現妄境,真心現我們現前這個環境,本自具足。離開心性,無有一法可得

◇離開自性,一切法沒有了;離開妄心,阿賴耶沒有了
◇阿賴耶不在了:轉八識成四智,住實報莊嚴土
◇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阿賴耶都還在
◈你本來沒有阿賴耶,你本來是佛
◇要勸人念佛往生:每個往生極樂的人,就轉成四智了
◇能轉識成智,完全是彌陀四十八願功德幫助你轉的
◇為什麼能幫助你?因為你本來沒有阿賴耶,你本來是佛
◇阿賴耶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能幫上忙;它要是真的,佛也幫不上忙
◇往生極樂:一半靠彌陀;一半靠自己
◇自己不想去不行;要真想去,這才得究竟圓滿的智慧
◇究竟圓滿大家是一樣的,一切諸佛如來是平等的,同一個境界,同一個常寂光淨土

  離開自性,一切法沒有了;離開妄心,阿賴耶沒有了。那到哪裡去了?阿賴耶沒有了,這個人就住實報莊嚴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阿賴耶都在,都還在,實報莊嚴土,阿賴耶不在了,轉八識成四智,法身菩薩。可是諸位一定要記住,你勸人學佛,勸人念佛往生,為什麼?每個往生的人,生到極樂世界,阿賴耶它就轉成四智,它就轉。這個不是功夫,這阿賴耶能轉識成智,完全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幫助你轉的。為什麼能幫助你?因為你本來沒有阿賴耶,你本來是佛,所以佛能幫得上忙;你本來不是佛,他幫不上忙阿賴耶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能夠幫上忙;它要是真的,佛也幫不上忙往生極樂世界,一半靠阿彌陀佛,一半靠自己自己不想去不行,要真想去,這才得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是大家是一樣的,一切諸佛如來是平等的,同一個境界,同一個常寂光淨土

◈你要真信淨土,你就中特獎了
◇淨土法門省多少事;但是就是難信
◇甚至於講《無量壽經》的,還勸人加別的東西進去,認為念佛還靠不住:這是大問題
◇這個機會你掌握到了,你永遠超越十法界、六道輪迴
◇往生到極樂世界,等於成佛:雖然沒成佛;智慧、德能、神通跟佛幾乎沒兩樣
◇沒有真正成佛之前,阿彌陀佛決定加持你,在十方世界示現成佛,普度眾生,沒有障礙

  這個法門省多少事,但是就是難信,你看,甚至於講《無量壽經》的,還勸人加別的東西進去,(認為念佛)這個還靠不住,不可靠。這是大問題,不是小問題。這個話不是好話,如果他真的相信了,他這一生往生的機會可能就斷掉了。所以我們對這樁事情要特別強調,希望大家都能夠意識到,諸佛如來所稱的難信易行。你要真信,你就中特獎了這個機會你掌握到了,你永遠超越十法界,超越六道輪迴往生到極樂世界,等於成佛雖然沒成佛,可是你的智慧、德能、神通跟佛幾乎沒有兩樣。我們相信,你在沒有真正成佛之前,你在實報土,實報土裡面,阿彌陀佛決定加持你。連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阿彌陀佛都加持,何況實報土,肯定得佛加持。所以他在十方世界示現成佛,普度眾生,沒有障礙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2



契會中道,則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照破客塵,自然離愛,無有貪染。身心自然潔淨|徹底看破,才真的徹底放下:這兩個互為因果|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佛不得已而說的|真空不空,妙有非有:找空與有不可得|淨空老法師

 


契會中道,則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照破客塵,自然離愛,無有貪染。身心自然潔淨|徹底看破,才真的徹底放下:這兩個互為因果|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佛不得已而說的|真空不空,妙有非有:找空與有不可得|淨空老法師


◈自性的功能是沒有侷限性的
◇第六意識思惟想像,能夠緣到阿賴耶三細相;緣不到自性
◇他能夠見到這個現象;他沒有辦法改變這個現象
◇科學有侷限性;自性裡面的功能是沒有侷限性的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萬法是整個宇宙,一個都不漏

  宇宙的奧祕,三個,物質;第二個念頭,心理學,這物理學、心理學;第三個自然現象,這宇宙奧祕。大乘經上有,佛是說過,用第六意識,就是用我們凡夫思惟想像,可以能夠緣到阿賴耶三細相,就是像阿賴耶的相分、見分、證自證分,能夠緣到,緣不到自性。就是說他還是凡夫,他不能見性,他能夠見到這個現象,他沒有辦法改變這個現象,這就是科學它有侷限性。明心見性,那個自性裡面的功能,是沒有侷限性的。惠能大師的報告很詳細,第三句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萬法是整個宇宙,一個都不漏

◈作夢本自具足
◇夢幻泡影:重點在夢;幻泡影是陪襯的
◇夢你要能把它參透,智慧也開了
◇夢是妄心變現的;宇宙是真心變現的:真妄不二
◇真心跟妄心是一個心:一個是覺的作用,一個是迷的作用
◇法身菩薩,迷的作用完全明白了、放下了
◇有迷就有;沒有迷就沒有
◇轉迷為悟,轉迷為覺,問題就解決了

  我們有個方法可以讓我們有個概念,我相信古時候講經說法大家都常用的,佛用得很多,夢幻泡影。夢從哪來的?為什麼會有夢境?夢究竟是怎麼回事情?佛用這四個字,重點是在夢,幻泡影是陪襯的,那都不是真實的,主要是夢。這個東西你要能把它參透了,智慧也開了夢是妄心變現的,這個宇宙是真心變現的,真妄不二真心跟妄心是一個心一個是覺的作用,一個是迷的作用,這個不一樣。換句話說,法身菩薩,迷的作用完全明白了,放下了,心裡沒有迷了,有迷就有,沒有迷就沒有轉迷為悟,轉迷為覺,覺悟就行了,問題就解決了

◇解決第三個自然現象:達到了佛所講的極限
◇他畢竟是用科學工具;不是用禪定功夫
◇禪定功夫能見到;明心見性都見到
◇自性是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能生萬法
◈離開妄心,阿賴耶沒有了
◇無量劫以來,阿賴耶的落謝種子,奇奇怪怪東西都有:所以它會現

  所以我們希望科學再能夠突飛猛進,把第二個問題解決。第三個問題解決,那就是佛所講的達到了極限,後面就是明心見性。他畢竟是用的科學工具,不是用的禪定功夫禪定功夫能見到,明心見性裡頭都見到。你看,能大師的五句話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性是清淨的,不生不滅的,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在最後,本自具足,是自性,它要不是本自具足,怎麼會現出來?那麼作夢本自具足,我們知道那可以說是無量劫以來,落謝在阿賴耶裡頭的種子,善惡統統都有,上面到佛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奇奇怪怪東西都有。所以它會現,妄心現妄境,真心現我們現前這個環境,本自具足。離開心性,無有一法可得

◇離開自性,一切法沒有了;離開妄心,阿賴耶沒有了
◇阿賴耶不在了:轉八識成四智,住實報莊嚴土
◇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阿賴耶都還在
◈你本來沒有阿賴耶,你本來是佛
◇要勸人念佛往生:每個往生極樂的人,就轉成四智了
◇能轉識成智,完全是彌陀四十八願功德幫助你轉的
◇為什麼能幫助你?因為你本來沒有阿賴耶,你本來是佛
◇阿賴耶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能幫上忙;它要是真的,佛也幫不上忙
◇往生極樂:一半靠彌陀;一半靠自己
◇自己不想去不行;要真想去,這才得究竟圓滿的智慧
◇究竟圓滿大家是一樣的,一切諸佛如來是平等的,同一個境界,同一個常寂光淨土

  離開自性,一切法沒有了;離開妄心,阿賴耶沒有了。那到哪裡去了?阿賴耶沒有了,這個人就住實報莊嚴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阿賴耶都在,都還在,實報莊嚴土,阿賴耶不在了,轉八識成四智,法身菩薩。可是諸位一定要記住,你勸人學佛,勸人念佛往生,為什麼?每個往生的人,生到極樂世界,阿賴耶它就轉成四智,它就轉。這個不是功夫,這阿賴耶能轉識成智,完全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幫助你轉的。為什麼能幫助你?因為你本來沒有阿賴耶,你本來是佛,所以佛能幫得上忙;你本來不是佛,他幫不上忙阿賴耶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能夠幫上忙;它要是真的,佛也幫不上忙往生極樂世界,一半靠阿彌陀佛,一半靠自己自己不想去不行,要真想去,這才得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是大家是一樣的,一切諸佛如來是平等的,同一個境界,同一個常寂光淨土

◈你要真信淨土,你就中特獎了
◇淨土法門省多少事;但是就是難信
◇甚至於講《無量壽經》的,還勸人加別的東西進去,認為念佛還靠不住:這是大問題
◇這個機會你掌握到了,你永遠超越十法界、六道輪迴
◇往生到極樂世界,等於成佛:雖然沒成佛;智慧、德能、神通跟佛幾乎沒兩樣
◇沒有真正成佛之前,阿彌陀佛決定加持你,在十方世界示現成佛,普度眾生,沒有障礙

  這個法門省多少事,但是就是難信,你看,甚至於講《無量壽經》的,還勸人加別的東西進去,(認為念佛)這個還靠不住,不可靠。這是大問題,不是小問題。這個話不是好話,如果他真的相信了,他這一生往生的機會可能就斷掉了。所以我們對這樁事情要特別強調,希望大家都能夠意識到,諸佛如來所稱的難信易行。你要真信,你就中特獎了這個機會你掌握到了,你永遠超越十法界,超越六道輪迴往生到極樂世界,等於成佛雖然沒成佛,可是你的智慧、德能、神通跟佛幾乎沒有兩樣。我們相信,你在沒有真正成佛之前,你在實報土,實報土裡面,阿彌陀佛決定加持你。連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阿彌陀佛都加持,何況實報土,肯定得佛加持。所以他在十方世界示現成佛,普度眾生,沒有障礙

◈身心潔淨,無有愛貪
◇講經的人:你看看他身心潔不潔淨?還有沒有愛貪?
◇如果有,給他評分,講對的,點頭;講不對的可以搖頭:讓他自己好好去反省

  這裡最後總結,「身心俱端」,身跟心都端正,俱端。『身心潔淨,無有愛貪』,這都是我們照鏡子,這八個字好。那個講經的,不管是出家人是在家人,你看看他身心潔不潔淨?他還有沒有愛貪?細心觀察。如果是有,他講的東西,有講得對的,聽到點頭,不錯,有講不對的可以搖頭。為什麼?他在講台上看到,我們在這裡給他打評分,看是點頭的多還是搖頭的多,讓他自己好好去反省。所以這八個字很管用。

◈契會中道,真得受用
◇契會中道,則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是有形色的宇宙萬物;空是能生的自性
◇自性什麼都沒有,但不能說它是空:它能生,它就不空;它不生,它就是空
◇不起心動念你才能見到,所以叫真空
◇真空不空,妙有非有
◇真空是講能現;妙有是講所現
◇能現、所現都不能執著,都不能在這上面起心動念

  「蓋以契會中道」,契是契合,會是融會,契會中道,好!真得受用,那就跟《心經》上說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空是一不是二。色是什麼?有形色的宇宙,就是萬物。空是能生的自性,因為自性它什麼都沒有,但不能說它是空,因為它能生,它就不空,它不生,它就是空。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也不是精神現象,它也不是自然現象,它什麼都說不上。我們無論說什麼都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你才能見到,所以叫真空。佛法用個不得已的名詞,「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稱宇宙之間一切萬法叫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真空是講能現的,妙有是講所現的能現、所現都不能執著,都不能在這上面起心動念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佛不得已而說的
◇你不能認為它真有;不能認為它沒有:起心動念都錯了,不管起什麼心
◇佛的本事,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
◇菩薩有起心動念;他不分別、不執著:他知道一切法不可得
◇總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別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教你統統放下,自性裡頭一法不立
◇一法不立,哪來的佛法?佛法是因緣所生
◇明瞭,用的時候就有善巧方便

  由此可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佛不得已而說的,你要在這句話裡頭去體會,你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你不能認為它真有,不能認為它沒有,都不可以,起心動念都錯了,不管起什麼心,動什麼念。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是如來,你就是佛。還有起心動念,是菩薩,把起心動念放下,就成佛。所以說佛他的本事,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菩薩的本事,菩薩有起心動念,他不分別、不執著。為什麼不分別、不執著?他知道一切法不可得。《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把能現所現、能生所生全包括在裡頭,把真相說出來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總說;別說就跟你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教你什麼?教你統統放下,自性裡頭一法不立。佛法有沒有?佛法沒有。一法不立,哪來的佛法?佛法是因緣所生的。我們要明瞭,用的時候就善巧了,就有方便

◈照破客塵
◇不看破,你沒有辦法徹底放下
◇徹底看破,才真的徹底放下:這兩個互為因果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到最後回歸中道
◇兩個都不存在,真空;兩個都存在,妙有
◇真空不空,妙有非有:找空與有不可得

  底下講的中道,「蓋以契會中道,則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照破客塵,自然離愛,無有貪染。身心自然潔淨」。不看破,你沒有辦法徹底放下,徹底放下之後就徹底看破,徹底看破才真的徹底放下,這兩個互為因果到最後回歸中道兩個都不存在,空;兩個都存在,有。兩個不存在叫真空,兩個都存在叫妙有。所以,佛又告訴我們,真空不空,妙有非有,找空與有不可得

◈自然離愛,無有貪染
◇愛有,沒有貪:這個愛是慈悲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真心裡頭變現的
◇貪瞋痴慢疑、喜怒哀樂:妄心裡頭的
◇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就放下了
◇放下之後,真的愛心起來了,沒有條件的:同體
◇大悲:看到苦難眾生,就要去幫助他離苦得樂

  有沒有?有,沒有貪,這個愛是什麼?是慈悲,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真心裡頭變現的。一般講貪瞋痴慢疑、喜怒哀樂,這些東西是妄心裡頭的。七情五欲,煩惱,七情裡頭有,喜怒哀樂愛惡欲,那有。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就放下了,放下之後,真的愛心起來了,沒有條件的,為什麼?同體。你看,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大悲是看到苦難眾生就要去幫助他,幫助他離苦得樂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2




「端」者端正。
「直」者,不曲,正直之義。
故「端直」者
外指身儀之端莊,
內指心意之正直。
是乃身心俱端也。

「身心潔淨,無有愛貪」。
蓋以契會中道,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照破客塵,自然離愛,無有貪染。
身心自然潔淨。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