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9日 星期日

任何一法都具足一切法|從一裡見一切;從一切裡見一|見性:在相、作用裡見到體|一切現相、作用,統統是一體|一念不覺就是一時緣起|一念覺什麼都沒有|能大師二十個字,整個宇宙千變萬化他都見到了|淨空老法師

 


任何一法都具足一切法|從一裡見一切;從一切裡見一|見性:在相、作用裡見到體|一切現相、作用,統統是一體|一念不覺就是一時緣起|一念覺什麼都沒有|能大師二十個字,整個宇宙千變萬化他都見到了|淨空老法師


◈一法成一切法,一切法起一法
◇一法成一切法:一法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一切法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依報
◇一切法起一法:這一法就是身體,正報
◇萬法是全宇宙,範圍縮小一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面又起一法,我們在人道得人身:統統叫緣起
◈一時具足,圓滿顯現
◇一時具足、一念具足:沒有先後
◇一念不覺就是:一時緣起,圓滿顯現
◇一念覺什麼都沒有,只是現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
◇能大師在一念覺給我們說出五句二十個字:整個宇宙千變萬化他都見到了
◇見到現相、見到作用:體相作用統統具足,這叫相應
◈具足相應
◇到相應,就是示三遍
◇三種周遍:自性的起用
◇三種周遍,說明法界是一體

  一法成一切法一法就是上面「自性清淨圓明體」,這一法;一法成一切法,一切法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依報。所以一切法裡頭又起一法,這一法就是我們的身體,自己的身體,這叫正報,能生萬法,萬法生一切法,生依報,我們講萬法是全宇宙。起一法,我們把它範圍縮小一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面又起一法,我們在人道得個人身,統統叫緣起。最重要的底下這一句話,一時具足,沒有先後,或者叫一念具足,大乘經上常常有這個句子,一念、一時是同一個意思。大乘教裡面佛常說,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一時緣起,圓滿顯現,就這八個字,一念不覺它就起來了。一念覺,一念覺什麼都沒有,一念覺只是現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一念覺。惠能大師在一念覺給我們說出五句二十個字,整個宇宙千變萬化他都見到了。末後那一句叫「能生萬法」,見到現相、見到作用,體相作用統統具足,這叫相應到相應,那就是《還源觀》上的示三遍,三種周遍,自性的起用,所以叫具足相應,三種周遍說明法界是一體

◈任何一法都具足一切法
◇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同會一法道場中
◇任何一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任何一法都具足一切法
◇一法理體是自性;一切法理體是自性
◇從一裡面見一切;從一切裡頭見一
◇以金作器,器器皆金
◇器比喻相、作用;永遠是一體,而且是見到全部的一體
◇在一枚戒指見到黃金,等於全部見到了:全部的黃金都在這一個戒指上顯現

  《華嚴.妙嚴品》裡面說,「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一切法門就是指的八萬四千法門,四弘誓願裡面所說的無量法門,海是形容深廣沒有邊際,取這個意思。同會一法道場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一法是任何一法,沒有特定的意思,任何一法都具足一切法。為什麼?它是自性,一法理體是自性,一切法的理體是自性,所以從一裡面見一切,從一切裡頭見一。古人也有用金跟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用黃金做成器皿,無論哪個器你都見到黃金。把金比喻作體,器比喻作相、作用,永遠是一體,而且是見到全部的一體。譬如說我們在一枚戒指見到黃金,這個黃金跟所有一切黃金製造品都是一樣,你見到這個等於全部見到了,全部的黃金都在這一個戒指上顯現出來

◇見性就是:在相、作用裡頭見到體
◇所有一切現相、作用,統統是一體
◇能現能生是真的,它不生不滅;所現所生不是真的:即使在一真法界還有隱現不同
◈用心如鏡
◇體不可得,不可得就得放下
◇怎麼放下?不起心不動念
◇一切時一切處沒有起心動念,這個時候叫做照,照見
◇法身大士用心如鏡
◇凡夫用心像照相機,見一個照一個,落印象
◇鏡子照完全用性照,沒有底片:照得很清楚,不落印象
◇不落印象沒有業;落印象就造業
◇善的印象善業;不善的印象惡業:有業就感果報
◇於是佛法修行原理說出來了:聰明人不落印象
◇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是智慧;不落印象不結業:這是大乘裡頭真修行
◇不看不聽,怎麼度眾生、成無上道?
◇又看又聽,又不落印象:我們跟法身菩薩、諸佛如來差別就在此地;除這之外絲毫差別都沒有

  明心見性的道理亦如是,見性就是在相、作用裡頭見到體,然後你回頭一看,所有一切現相、所有一切作用統統是一體能現能生是真的,為什麼?它不生不滅,所現所生的不是真的。即使在一真法界還有隱現不同,沒有緣的時候,它不現前,什麼都沒有,所以體不可得。這個要知道,不可得就得放下怎麼放下?不起心不動念,一切時一切處沒有起心動念,這個時候叫做照,照見,像鏡子,鏡子照見,沒有起心動念。明心見性的人,我們叫法身大士,他們用心如鏡;我們凡夫用心像照相機見一個照一個,落印象。過去照相機裡頭有底片,你照一張裡頭印子就落下去了,就像落在阿賴耶識裡頭,落謝種子。鏡子照的時候完全用性照,沒有底片,照得很清楚,不落印象,不落印象沒有業。落印象就造業善的印象善業,不善的印象惡業,有業就感果報,善業感三善道的果報,惡業感三惡道的果報。於是佛法裡修行的原理、修行的道理說出來了,會聽的人從這裡就覺悟。聰明人怎樣?不落印象看得清楚是智慧,聽得清楚是智慧不落印象沒有煩惱,那就叫不結業,沒有業,這是大乘裡頭真修行。不是叫你不看,不是叫你不聽,不看不聽怎麼度眾生?怎麼能成無上道重要的,在看又聽,他又不落印象。我們跟法身菩薩、跟諸佛如來的差別就在此地,除這個之外絲毫差別都沒有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