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欲障生梵天;何況菩提!|斷除淫欲,禮佛念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即趣向大涅槃根本法輪之妙行也|淫欲沒斷,色界、無色界你都沒有分;何況菩提?|殊勝梵行:持戒斷淫、到大涅槃之行|淨空老法師
◈梵行,清淨無欲之行
◇梵行是清淨行,男女之欲沒有了,財名食睡統統沒有了
◇釋迦牟尼佛在世為我們表演,不貪名、利養,財色名食睡、七情五欲統統放下,做個苦行僧
梵行是清淨行,男女之欲沒有了,對世間財、名、食、睡,這些欲望統統沒有了。釋迦牟尼佛在世為我們表演,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繼承父親的王位,他做國王去了。他十九歲出家,王位繼承權捨棄了,不貪名;不貪利養,榮華富貴的生活不要了,去當苦行僧。所以你看,財、色、名、食、睡統統放下,放下七情五欲,做個苦行僧,這是修梵行。
(中略)
◈淫欲障生梵天;何況菩提!
◇通取一切戒為梵行;別名斷淫為梵行
◇持戒沒有斷淫不算梵行
◇淫欲障生梵天;何況菩提!
◇欲不斷只能在欲界
◇淫欲沒斷,色界、無色界你都沒有分;何況菩提
◇菩提是成佛
下面念老引用《法華經》,嘉祥大師的疏,他說「有人言通取一切戒為梵行,別名斷淫為梵行」。這是嘉祥《法華經疏》裡頭所說的,梵行有這兩個意思,持戒是梵行,也有人說特別專門指斷淫是梵行,持戒沒有斷淫不算梵行。「故《大品》曰:淫欲障生梵天,何況菩提!」這句話重要。淫欲沒斷,你生欲界天,你去不了色界天,色界叫梵天。欲不斷只能在欲界,欲界六層天裡頭沒有斷淫欲,淫欲斷了就生梵天,色界天,再上去無色界天。六道裡頭最上面的兩層,色界、無色界你都沒有分,何況菩提?菩提是成佛,那怎麼能夠?「以上皆以離欲為梵行」,這個是佛門裡頭,特別是小乘,他們所說的。
◈以證涅槃之萬行為梵行
◇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輪大涅槃也。行即萬行,到大涅槃也
◇大乘,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生實報莊嚴土,這是梵行
◇小乘,大梵天就是梵行,沒離六道
◇菩薩行就是六度萬行,六度是六大綱領,每一個綱領裡細行都是沒有邊際的
◈無量壽經十善從口業修起
◇十善業道是善惡的根本:大乘展開就是菩薩八萬四千細行;小乘展開三千威儀
◇念佛人抓住這個根: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跟十善相應
◇為什麼會上升;為什麼會下墮:關鍵都在十善
◇本經,十善從口業修起:口、身、意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口業最容易造,把它擺在第一
可是還有更深的意思,「但另有深義」,比前面意思深,「以證涅槃之萬行為梵行」,這就高了。「如《法華嘉祥疏》曰: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輪大涅槃也。行即萬行,到大涅槃也。」這個意思深了,這個梵行是指誰?成佛。佛以前,法身菩薩是梵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以上,生實報莊嚴土,這是梵行,大乘的;小乘,大梵天就是梵行,差別很大。大梵天沒有離六道,圓初住菩薩是生實報莊嚴土,不是同居土、方便土,不是,是實報土,這個意思高了。所以說是根本法輪大涅槃也。菩薩行就是六度萬行,六度是六大綱領,每一個綱領裡頭細行都是沒有邊際的。大乘經上告訴我們,十善業道是善惡的根本,十善業展開來就是菩薩所修的八萬四千細行(就是善行),八萬四千細行把它歸納起來就是十善業。在小乘,這十善業展開三千威儀,阿羅漢證得的,三千威儀,濃縮就是十善業道。十善業道通大小乘,根!我們念佛人抓住這個根就行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跟十善相應,不能違背十善。違背十善就是十惡,十惡到哪裡去?十惡到三途地獄去了,這不能不知道。為什麼會上升,為什麼會下墮,關鍵都在十善。本經佛教給我們,十善從哪裡修起?口業修起,跟一般經上講的不一樣,一般經上都是身、口、意。本經的排列,在第八品裡頭我們會讀到,第一句「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它是口、身、意這樣排法,用意很深。為什麼?口業最容易造,最容易犯的,把它擺在第一。像這些排列的順序先後,都有很深的意思,我們不能輕易看過。所以這個另有深義是要證大涅槃。
◈到大涅槃之行,為梵行
◇行即萬行,到大涅槃也
◇十善圓滿就是萬行圓滿,也就是大乘菩薩的大般涅槃
◇梵謂涅槃。梵行謂修梵行者名。具大涅槃名為梵
◇具有大涅槃,這才稱為梵
◈殊勝梵行:持戒斷淫、到大涅槃之行
◇上二經疏,皆謂到大涅槃之行,為梵行。是則梵行之深義,不侷限於持戒與斷淫而已
◇持戒與斷淫這是小乘
◇今願文曰「殊勝梵行」,應兼此二義
◇大小乘所說的統統包括其中
《法華嘉祥疏》裡頭說,「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輪大涅槃也」。這是根本法輪大般涅槃,圓教初住以上證得,證得這個果位生實報土。不是修淨土的人都到華藏世界去了,就是《華嚴經》,《華嚴》講的華藏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實報莊嚴土,到那邊去了。行就是萬行,修這個到大涅槃,十善圓滿就是萬行圓滿,也就是大乘菩薩的大般涅槃。又《大日經疏》第十七卷,這是密教的,密宗,這裡頭說「梵謂涅槃」,跟大乘經講的沒有兩樣。「梵行謂修梵行者名」,修梵行的人稱為梵行。「具大涅槃名為梵」,具是具有,具有大涅槃,這才稱為梵。由此可證,密宗裡頭有大乘,大小乘都有。「上二經疏,皆謂到大涅槃之行,為梵行。是則梵行之深義,不侷限於持戒與斷淫而已」,它的意思比這深,持戒與斷淫這是小乘。「今願文曰殊勝梵行」,這殊勝兩個字意思可深了,念老在此地給我們解釋說,殊勝梵行「應兼此二義」,大小乘所說的統統包括其中。
◈斷除淫欲,迴向發願,信願持名
◇斷除淫欲,禮佛念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即趣向大涅槃根本法輪之妙行也
◇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
◇至誠心,真誠到極處,真心,這是菩提心之體
◇自受用,深心;他受用,大悲心
◇迴向發願是慈悲的表現:修積的功德不完全自己享受;希望供養一切眾生都能享受到,這個心量大
◇每天發心念佛,迴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
◇願一切眾生都能遇到淨土法門、信願持名,同生極樂國: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這是趣向大般涅槃根本法輪的妙行
◇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
「蓋斷除淫欲,禮佛念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即趣向大涅槃根本法輪之妙行也」。這個跟大乘經上講的相應,這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也是修淨土的人應該要知道的。我們每天禮佛念佛,發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觀經》上講的(這是淨土宗的經典)至誠心,真誠到極處,真心,這是菩提心之體。有體有用,用裡面有自受用、有他受用,就自受用來講,深心;他受用,慈悲心、大悲心,《觀經》上講迴向發願心,迴向發願是慈悲的表現。我們修積的功德不完全自己享受,希望供養大家,一切眾生都能享受到,這個心量大。我每天發心念佛,迴向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好!願一切眾生都能夠遇到淨土法門,都能信願持名,同生極樂國,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趣向大般涅槃根本法輪的妙行,這個妙行就是一向專念。蕅益大師說得最簡單,信、願、持名。信願持名,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跟本經完全相同。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91
「梵行」,
梵者,清淨之義;
梵行,清淨無欲之行。
斷淫欲諸天,皆名為梵天。
如梵天斷淫欲之行,曰梵行。
《法華嘉祥疏》曰:「
有人言
通取一切戒為梵行,
別名斷淫為梵行,
故《大品》曰:『淫欲障生梵天,何況菩提!』」
以上皆以離欲為梵行,
但另有深義,以證涅槃之萬行為梵行。
如《法華嘉祥疏》曰:「
梵行之相者,
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輪大涅槃也。
行即萬行,到大涅槃也。」
又《大日經疏十七》曰:「
梵謂涅槃。
梵行謂修梵行者名。
具大涅槃名為梵。」
上二經疏,皆謂到大涅槃之行,為梵行。
是則梵行之深義,不局限於持戒與斷淫而已。
今願文曰「殊勝梵行」,應兼此二義。
蓋
斷除淫欲,禮佛念佛,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即趣向大涅槃根本法輪之妙行也。
◎發大誓願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