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

凡俗以有為真實;菩薩以空為真實|依真諦門:依第一義諦為門也|依真諦之勝義,植眾德之根本|依真諦門:即無四相也|植眾德本:修一切善法也|淨宗:把四相統統換成阿彌陀佛|淨空老法師

 


凡俗以有為真實;菩薩以空為真實|依真諦門:依第一義諦為門也|依真諦之勝義,植眾德之根本|依真諦門:即無四相也|植眾德本:修一切善法也|淨宗:把四相統統換成阿彌陀佛|淨空老法師


◈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諦門。植眾德本

  【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諦門。植眾德本。】

◇這四句經文很重要,值得我們學習

  這四句經文很重要,值得我們學習

(中略)

◈依真諦門,植眾德本
◇諦者,真實不虛之義
◇世間與出世間之道理,決定不虛妄者,名為諦
◇世間,善因善果、惡因惡報,這是世間的道理
◇淨土法門,念佛成佛,是一切出世間第一大道理

  『依真諦門,植眾德本』。「」這個字,「真實不虛之義」,這是真的,這個不是假的。「世間與出世間之道理,決定不虛妄者,名為諦」。所以有世諦,有出世間的諦理。世間,善因善果,惡因惡報,這是世間的道理。出世間的道理,我們今天學這個法門,是一切出世間道理的第一大道,念佛成佛,出世間的大道理。決定不虛,稱之為諦。

◈俗諦講有;真諦講空
◇諦是實義。有於凡實;空於聖實:是二皆實
◇凡俗以有為真實;菩薩以空為真實

  《二諦義》上卷這裡面的解釋,「諦是實義」。有說有,這是凡夫,凡夫以為真實;佛說空,這於聖人,特別是大乘,這些菩薩是真實的,這兩種都是真實。底下說,意思是講,凡俗以有為真實,這個你跟大家講,大家相信,沒話說;你跟菩薩講,是以空為真實

(中略)

◇俗諦講有;真諦講空
◇順凡俗迷情之法,曰俗諦,或世諦
◇聖智所見涅槃寂靜真實之理,名真諦,或勝義諦、第一義諦

  俗諦講有,真諦講空。「順凡俗迷情之法」,這叫俗諦、世諦。「聖智所見」,就是阿羅漢以上的聖人,阿羅漢、菩薩、佛,他們所見「涅槃寂靜真實之理」,稱之為「真諦」,或者稱為「勝義諦」,或者稱為「第一義諦」,這都是佛經上常用的名詞術語。

◇為世諦故,說有眾生;為第一義諦故,說眾生無所有
◇眾生指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無所有是真的;說它有是假的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世諦;自性是真諦
◇自性是空無所有,無有一法可得;但是它能生萬法
◇所生的萬法是假的,沒有一法是真的
◇自性不生不滅
◇萬法是個生滅法,顯了一下立刻就不見了:所以萬法不可得

  《大智度論》第三十八卷說:「佛法有二諦」,佛說法根據一個道理,「一者世諦,二者第一義諦。為世諦故,說有眾生。為第一義諦故,說眾生無所有」,眾生是假的,不是真的。眾生指誰?指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無所有是真的,你說它有是假的。這個意思,讓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六祖壇經》能大師怎麼說的?他開悟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就是世諦,這個萬法就是俗諦。自性呢?自性是真諦,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真的,為什麼?自性是空無所有,無有一法可得,但是它能生萬法。所生的萬法,萬法是假的,沒有一法是真的,真的就是自性,自性不生不滅。能生萬法,這個生就是顯的意思,能現、能顯;萬法是個生滅法,顯了一下立刻就不見了,就消失了,所以萬法不可得

(中略)

◇依真諦門者,依第一義諦為門也
◇依真諦之勝義,植眾德之根本,故曰依真諦門、植眾德本
◈眾德的根本就是一個愛字
◇仁慈博愛:是所有宗教的核心價值觀
◇宗教能團結,就靠這個價值觀

  「依真諦門者,依第一義諦為門也依真諦之勝義,植眾德之根本。」眾德的根本就是一個愛字。我們跟外國這些宗教往來,每一個宗教裡面都說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先知愛世人,天使愛世人。所以所有宗教你去看,核心的思想離不開四個字,「仁慈博愛」,《古蘭經》講仁慈,大乘講慈悲。仁慈博愛是所有宗教的核心價值觀,宗教能團結,就靠這個價值觀,宗教就團結起來了。

(中略)

◈德本:仁慈博愛、孝敬
◇故曰依真諦門,植眾德本
◇德本:用宗教的話來說,仁慈博愛;用中國話來說,孝敬
◇把對父母的孝、對老師的敬,用在生活上
◇對一切眾生都能盡孝、盡敬;這個演變擴大,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孝敬兩個字是根

  依真諦之勝義,植眾德之根本,「故曰依真諦門,植眾德本」。德本,用我們宗教的話來說,「仁慈博愛」,用中國話來說,「孝敬」,是德本。孝,古人以父母做代表,孝親,敬是以老師做代表,尊師重道。要把對父母的孝、對老師的敬,用在生活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對一切眾生都能盡孝、都能盡敬。這個演變擴大,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這兩個字是根

◈依真諦門,即無四相也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
◇真諦門: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依真諦門,即無四相也;植眾德本者,修一切善法也
◈淨宗:把四相統統換成阿彌陀佛
◇大乘佛法是離一切相:對於我、人、眾生、壽者,都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淨宗妙極了,把四相統統換成阿彌陀佛
◇面對萬事萬物: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生到極樂,不但四相沒有了,四見都沒有了
◇離四相是二乘;離四見是菩薩

  下面,念老引用《金剛經》上一句經文,「《金剛經》曰: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依真諦門,即無四相也」。說得好!真諦門,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人、眾生,壽者是講的時間,上面是講的空間,修一切善法。這就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離一切相,對於我、人、眾生、壽者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對了。這個有一定的難度,淨宗確實很妙,妙極了,我們把這個統統換成阿彌陀佛。面對萬事萬物,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就對了。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生到極樂世界自自然然四相沒有了,不但四相沒有了,四見都沒有了,四見是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金剛經》的後半部離四見,前半部離四相,離四相是二乘,聲聞、緣覺,離四見是菩薩。所以後半部比前半部要深。

◇這些無始劫到今天堅固的執著,所以放下太難了;把它換成佛號容易
◇這個難易自己要很清楚,自己真的要做一個轉變
◇沒有能力靠自己超越六道輪迴;只有靠阿彌陀佛,只有遵從阿彌陀佛的方法:信、願、持名
◇信願就取得往生的資格;持名功夫淺深是往生極樂的品位
◇這方法簡單易行;就是難信
◇真信的人有福,真信的人這一生永遠脫離六道、三界

  這些無始劫到今天堅固的執著,所以放下太難了,我們把它換成佛號容易這個難易自己要很清楚,自己真的要做一個轉變。我們承認,沒有能力靠自己超越六道輪迴,做不到,只有靠阿彌陀佛,只有遵從阿彌陀佛的方法,信、願、持名。蕅益大師把淨土修行方法濃縮成四個字,信願就取得往生的資格,持名功夫淺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說得多好!這方法簡單易行,就是難信真信的人有福,真信的人這一生永遠脫離六道輪迴,超越三界,這大喜事!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五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25




依真諦門,植眾德本」。

」者,真實不虛之義。
世間與出世間之道理,決定不虛妄者,名為

《二諦義上》云:「諦是實義。有於凡實,空於聖實,是二皆實。」

意謂:
凡俗以有為實,
聖智以空為實。
故有與空皆是實,故立二諦。

順凡俗迷情之法,曰俗諦,或世諦
聖智所見涅槃寂靜真實之理,名真諦,或勝義諦、第一義諦


《智度論卅八》云:「
佛法有二諦。
一者世諦
二者第一義諦

世諦故,說有眾生。
第一義諦故,說眾生無所有。」


又《大乘義章一》云:「俗謂世俗。世俗所知,故名世諦。真者,是其絕妄之稱。」


」者,法有種種差別,能使人趣入涅槃,故稱為門。


依真諦門」者,依第一義諦為門也。

依真諦之勝義,植眾德之根本。故曰「依真諦門,植眾德本」。

《金剛經》曰: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
依真諦門」,即無四相也。
植眾德本」者,修一切善法也。

◎ 積功累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