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成就之人,不一定個個都是上根|愚人不能成就,過失在「守」|二乘人不能見性,過失也在守:「內守幽閑」;不能明心見性、迴小向大|愚痴、程度不夠、年歲老,不怕|怕的是你高推聖境、畫地自限|淨空老法師
◈著事迷理;執理遺事
◇奈何守愚之輩,著事而理無聞;小慧之流,執理而事遂廢
◇著事而迷理,類蒙童讀古聖之書;執理而遺事,比貧士獲豪家之券
序【奈何守愚之輩,著事而理無聞;小慧之流,執理而事遂廢。著事而迷理,類蒙童讀古聖之書;執理而遺事,比貧士獲豪家之券。】
◇這樣殊勝希有的淨土法門,能夠深信修學的人太少了
◇多少學佛人當面錯過,實在是太可惜了
前面兩句是法說,後兩句是比喻,我們一看就明瞭。前面將淨土法門的殊勝都為我們說出來了,在這一段大師有很深的感懷,那就是這樣殊勝希有的法門,能夠深信修學的人太少了。換句話說,多多少少學佛之人當面錯過,實在是太可惜了。這一段是「總歎」。我們先看什麼人是守愚,守愚之輩是指哪些人?
◈愚不能障道;過在「守」字
◇守愚之輩者,愚亦不能障道,故云人一能之己百之等,而過在守字,乃高推聖境,畫地自限之輩
演【守愚之輩者,愚亦不能障道,故云人一能之己百之等,而過在守字,乃高推聖境,畫地自限之輩。】
◇這一段解釋真是當頭一棒,希望能把我們打醒
◇我們總認為自己很愚痴,自己不能成就
◇愚並不能障道:愚也能學道、也能證道
◇淨土裡有很多愚夫愚婦,甚至於一個字不認識的,他能上品上生
◇可見得愚不怕!愚要發憤努力、精進不懈
◇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
◇只要肯下功夫、肯努力,沒有不成就的
這一段解釋對我們來講真是當頭一棒,希望這一棒能把我們打醒,為什麼?我們總認為自己很愚痴,自己不能成就。祖師跟我們說:愚沒有關係,愚並不能障道。這樣說起來,愚也能學道,愚也能夠證道,這是真的,一點不假。淨土法門裡面確實有很多是愚夫愚婦,他都能夠往生,甚至於還有一個字不認識的,他還能夠上品上生,這在《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面都有,可見得愚不怕!愚怎麼樣?要發憤努力、精進不懈。古人說: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那個愚人是:人家學一遍會,我學十遍;他學十遍會,我學一百遍。只要肯下功夫、肯努力,沒有不成就的。
◈成就之人,不一定都是上根
◇古今中外成就之人,不一定個個都是上根、聰明人;可以說一半以上都是愚人
◇肯努力、肯學,方法又恰當,他成就了
◇愚人不能成就,過失在「守」
◇二乘不能見性,過失也在守:內守幽閑,所以不能明心見性、迴小向大
◈高推聖境,畫地自限
◇高推聖境:諸佛菩薩境界太高,不是我這一生能學得成的
◇只要有這麼一個念頭,就不能成就:這就是『畫地自限』
◇大地沒有邊際;他在地上畫個界限把自己範圍住
古今中外那些成就之人,不一定個個都是上根,不一定人人都是聰明人,可以說一半以上都是愚人。他肯努力、肯學,方法又恰當,他成就了。愚人不能成就,過失在「守」,守在這個位子,不敢再往前進,他就不能成就了。二乘人不能見性,他的過失也在守,「內守幽閑」,所以他不能明心見性,不能迴小向大。『高推聖境』,諸佛菩薩境界太高,不是我們能做得到的,不是我這一生能學得成的,只要有這麼一個念頭,他就不能成就,這就是『畫地自限』,大地沒有邊際,他在地上畫個界限把自己範圍住,這是比喻守愚之輩。
◈成佛比世間事業來得容易
◇佛法的修學,比任何世間法都容易
◇世間法成就,得要靠因緣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好,不容易求到;惡,也很難排除
◇這裡面有果報:要改變果報,談何容易
◇要修行成佛,不難
◇佛性種子人人具足:這個本錢你有;缺乏的是緣
◇你缺乏的是信願持名:只要具足,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成佛確實比辦世間任何事業來得容易:只要自己肯努力,一門深入
◈發大心、修大行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就是發大心、修大行
◇勸進行者:把佛法介紹、講解給別人聽,勸別人學佛,這是大心菩薩所作
◇是不是大心菩薩?就問自己:肯不肯發心?
其實,佛法的修學比世間任何法門都容易。世間法的成就,得要靠因緣,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好,不容易求到,惡也很難排除,這裡面有果報。佛在《法華經》裡面說,「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要改變果報,談何容易!可是要修行成佛,不難!為什麼?因為佛性種子人人具足,這個本錢你有,缺乏的是緣。換句話說,你缺乏的是信願持名,只要具足這三個條件,哪有不成佛的道理?這樣看起來,成佛確實比辦世間任何事業來得容易,只要自己肯努力,一門深入。如果你發大心、修大行,像《觀經》裡面所講,「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就是發大心、修大行。勸進行者就是要把佛法介紹給別人,講解給別人聽,勸別人學佛,我們今天講弘法利生,這是大心菩薩所作的。我們自己是不是個大心菩薩?這就問自己,你肯不肯發心?
◈人一己百:愚痴也變上根利智
◇愚痴、程度不夠、年歲老:不怕
◇怕的是你高推聖境、畫地自限:就怕這個
◇今天修學比過去方便很多,尤其是愚人,真正有福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家一遍聽會;我聽一百遍
◇果然有這樣的毅力、勤奮,愚痴之人也能變成上根利智
◇真正把道理聽懂,勸進行者,講給別人聽;講的不是人家的言語,在講台上也是活活潑潑
愚痴不怕,程度不夠也不怕,甚至於年歲老大也不怕,怕的是你高推聖境,畫地自限,就怕這個。今天修學比過去方便很多,尤其是愚人,真正有福了。從前愚人苦,聽法師講經聽一遍記不得,如果請法師再講一遍,不容易。現在有錄音帶,法師講經把它錄下來,我這一遍聽了沒記得,不要緊,我放錄音帶再聽一遍,還記不得,我再聽一遍,就像此地所說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家一遍聽會,我聽一百遍。果然有這樣的毅力、這樣勤奮,愚痴之人也能變成上根利智。把經文的意思聽清楚、聽明白,勸進行者就是講給別人聽,那你自己喜歡怎麼講就怎麼講,講的不是人家的言語,真正把道理聽懂了。這樣學法的時候,你自己在講台上也是活活潑潑,不會顯得很呆板。這是現在愚人有福了。
◇現在愚人福報,比古人不曉得大多少倍
◇盡量利用科學工具,使我們的愚變成智慧
◇愚不怕,愚不會障道:只要不守愚,往往愚人的成就在聰明人之上
◇聰明反被聰明誤:他不肯努力精進,最後比不上愚人的成就
現在愚人這個福報,比從前古代的時候那些愚人,不曉得要大多少倍?從前人聽老師講,聽一遍不懂,就請求學長,請那個聰明人、那個一遍就會的,請他來幫個忙,那也得要求人!人家好心,好,幫你忙,再解釋給你聽,那就很難得了。所以現在我們要盡量利用科學的工具,使我們的愚變成智慧。愚不怕,愚不會障道,只要不守愚,往往愚人的成就在聰明人之上。所以古人常說:聰明反被聰明誤!被自己的聰明耽誤,他不肯努力精進,最後比不上愚人的成就。
◈一門熟透,提起觀照功夫
◇修學貴在一門深入
◇開頭一定學一樣,把這一樣學得透熟
◇唯有熟透了,才能提得起觀照功夫
◇把你所修學的理論、方法、境界,應用在生活穿衣吃飯、待人接物、一切事務上:這就叫觀照功夫,這樣學佛就學活了
◇活學活用的佛法決不在多;多了功力不夠
◇一定要在一部經上下功夫,一門深入
因此,修學貴在一門深入,開頭一定要學一樣,要把這一樣東西學得熟透,為什麼?唯有熟透了,才能提得起觀照功夫。所謂觀照功夫,就是把你所修學的這些理論、方法、境界應用在實際的生活上,用在穿衣吃飯、待人接物,用在處理世間一切事務上,這就叫做觀照功夫,這樣學佛就學活了。活學活用的佛法決不在多,多了就功力不夠。所以,一定要在一部經上下功夫,一門深入。
奈何
守愚之輩。著事而理無聞。
小慧之流。執理而事遂廢。
著事而迷理。類蒙童讀古聖之書。
執理而遺事。比貧士獲豪家之券。
【演】
守愚之輩者。
愚亦不能障道。故云人一能之己百之等。
而過在守字。乃高推聖境。畫地自限之輩。
小慧之流者。
學般若菩薩。須求大智慧。
小慧者狂慧也。偏慧也。非真慧也。
又此二人之病。在執著兩字。
故經云。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淨空法師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