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念佛時,即是善根福德同佛時|善根福德,在念《無量壽經》、阿彌陀佛裡頭求|二六時中一句佛號不離開,等於把八萬四千法門你都學到了:所以你當獲廣大一切智智|淨空老法師

 


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念佛時,即是善根福德同佛時|善根福德,在念《無量壽經》、阿彌陀佛裡頭求|二六時中一句佛號不離開,等於把八萬四千法門你都學到了:所以你當獲廣大一切智智|淨空老法師


◈十地菩薩不離念佛
◇十地菩薩不離念佛,此一句佛號,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是以等覺大士亦不離念佛。我等凡夫,但當老實念去
◇十地菩薩、等覺菩薩,都不離念佛。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哪一個不念阿彌陀佛,不求生淨土?
◇他們的本身都在極樂,化身到十方剎土度眾生:在阿彌陀佛身邊,沒有離開阿彌陀佛

  下面念老告訴我們,「十地菩薩不離念佛此一句佛號,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是以等覺大士亦不離念佛。我等凡夫,但當老實念去」。這話說得多懇切。我們是凡夫,妄想雜念洗不掉。回頭再看看,《華嚴經》上講的十地菩薩,《法華經》上講的等覺菩薩,都不離念佛。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哪一個不念阿彌陀佛?哪一個不求生淨土他們的本身都在極樂世界,到十方世界諸佛剎土裡度眾生,化身去的。本身在哪裡?在極樂世界,在阿彌陀佛身邊,沒有離開阿彌陀佛,真的,不是假的。

◈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
◇你要修善根福德,善根福德在念《無量壽經》、阿彌陀佛裡頭求:跟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相同圓滿的大福德
◇靈峰大師此言,真得十方如來之髓。實應盡未來際頂禮膜拜此一句也
◇念佛時,即是善根福德同佛時,是故當獲廣大一切智智

  念老在此地勸我們,但當老實念去。「《要解》云: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你要修善根,你要求福德,善根福德在哪裡求?原來在念《無量壽經》,在念阿彌陀佛這一句裡頭求,圓滿跟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相同,圓滿的大福德!我們要記住。下面是念老的一句話,「靈峰大師此言,真得十方如來之髓。實應盡未來際頂禮膜拜此一句也」。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佛時,即是善根福德同佛時,是故當獲廣大一切智智」。

◈經註句句要緊:依教奉行就能成佛
◇經、註句句要緊,一句緊湊著一句
◇要是當面錯過,那真叫大不幸,沒善根、沒福德
◇有善根福德的,就今天講的這一個小時,他要依教奉行,他就能成佛,他就能脫離六道輪迴
◈善根福德同佛;不是同菩薩
◇善根福德同佛;不是同菩薩、同阿羅漢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經、註句句要緊,一句緊湊著一句,如果我們要是當面錯過,那真叫大不幸,那真正叫沒善根、沒福德。有善根福德的,就今天講的這一個小時,他要依教奉行,他就能成佛,他就能脫離六道輪迴。所以善根福德同佛,不是同菩薩,不是同阿羅漢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八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83



◈無量壽經:佛一切經大總持法門
◇這部經,就是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一個大總持法門
◇持誦這部經,四十九年所說經全在其中,一樣不缺
◈一句佛號,八萬四千法門都學到
◇二六時中一句佛號不離開,等於把八萬四千法門你都學到了:所以你當獲廣大一切智智
◇靈峰大師此言,真得十方如來之髓。實應盡未來際頂禮膜拜此一句也
◇《彌陀經要解》,印祖讚歎備至:「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
◇蕅益大師是什麼人,我們心裡就有數了

  這部經,就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裡面,一個大總持法門。也就是說,持誦這部經,把四十九年所說的經,全包括在其中,一樣不缺。我們要能體會這個意思。能夠執持名號,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不離開,等於把八萬四千法門,每一門你都學到了。所以你能夠像諸佛如來一樣,當獲廣大一切智智,蕅益大師告訴我們的。念老說,蕅益大師的《要解》這幾句話,你看多麼恭敬,實實在在「應該盡未來際頂禮膜拜此一句也」。蕅益大師說的。蕅益大師是什麼人?他註解的《彌陀經要解》,印光大師看了,讚歎備至,說出,即使是菩薩佛陀住世,給《彌陀經》做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蕅益大師的。蕅益大師是什麼人,我們心裡就有數了

◈廣大一切智智:我們有分
◇一切智智是如來所證究竟圓滿的大智慧
◇念佛時,即是善根福德同佛時,是故「當獲廣大一切智智」。於我具縛凡夫,亦非份外
◇具縛:具足一重一重煩惱習氣裹著我們,凡夫
◇我們也有分:我們的自性跟佛性是一不是二
◇一切智智自性裡本有的:一切諸佛有;一切眾生也有
◇只是迷悟不同:諸佛覺悟了;眾生迷而不覺
◇自性覺,這就是佛
◇要承認自己有分;問題在放下
◇我們今天麻煩的是沒放下;或者放下得不夠標準
◇見思煩惱放下了,對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說法放下了,阿羅漢
◇分別放下,菩薩
◇起心動念放下,成佛了,一切智智現前
◇所以我們凡夫有分;不是說我們在分外

  當獲廣大一切智智,我們有分嗎一切智智是如來所證的智慧,究竟圓滿的大智慧。我們行嗎?底下有,「於我具縛凡夫,亦非份外」。具縛是具足煩惱習氣,一重一重煩惱習氣裹著我們,凡夫,標準的凡夫。也能得到,我們也有分。為什麼有分?我們的自性跟佛性是一不是二。一切智智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一切諸佛有,一切眾生也有,只是迷悟不同,諸佛覺悟了,眾生迷而不覺,差別在此地。自性覺,這就是佛。所以我們要承認自己有分。問題在哪裡?問題在放下我們今天麻煩的是沒放下,或者是放下,放下得不夠,不夠標準見思煩惱放下了,也就是我們對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看法、說法放下了,這就等於阿羅漢;再能把分別放下,就是菩薩;把起心動念放下,恭喜你,你就成佛了,一切智智現前所以我們凡夫有分,不是說我們在分外,分外就是沒分,凡夫有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八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84




」者,
名號與
誦本經也。


十地菩薩不離念佛,
此一句佛號,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是以等覺大士亦不離念佛。
我等凡夫,但當老實念去。


《要解》云:「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

靈峰大師此言,真得十方如來之髓。
實應盡未來際頂禮膜拜此一句也。

念佛時,即是善根福德同佛時,是故「當獲廣大一切智智」。於我具縛凡夫,亦非份外。


一切智智」是佛智之名。同於一切智

但以一切智

有時指佛智。

如《法華經化城品》曰:「為佛一切智,當發大精進。」

又《智度論》云:「是故如來名一切智。」

但有時又指聲聞緣覺之智。

如《智度論》又云:「後品中佛說一切智,是聲聞辟支佛事。」

是則謂一切智為二乘智矣。

故為別於彼一切智
乃以一切智智專指佛智。
◎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