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 星期三

名召萬德|彌陀名號召集無量無邊功德:把諸佛如來功德都召到現前變成自己的功德|妙感難思|佛沒有常常來安慰我;但是展開經卷,天天得安慰、加持:煩惱不會現起來;智慧會現起來|淨空老法師

 


名召萬德|彌陀名號召集無量無邊功德:把諸佛如來功德都召到現前變成自己的功德|妙感難思|佛沒有常常來安慰我;但是展開經卷,天天得安慰、加持:煩惱不會現起來;智慧會現起來|淨空老法師


◈一句佛號就能證得究竟圓滿
◇來佛三聖,一生最大的表法就是:一句佛號就能證得究竟圓滿;證實我們這幾年修學方向、目標是正確的
◈一句佛號、一部經典、一部註解
◇我們提倡一句佛號、一部經典、一部註解
◇依夏蓮公會集本、黃念公集註,這條路就暢通無阻,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究竟苦是六道輪迴;究竟樂是極樂世界
◇我們要把這個方向、目標確定;不能再走彎路,不可以退轉
◈個個能行:為什麼不幹?
◇人人能念,個個能行:為什麼不幹?

  來佛三聖。一生表法,最大的一個表法,就是一句佛號就能證得究竟圓滿。對我們這幾年修學的方向、目標證實是正確的我們提倡一句佛號、一部經典,一部經典,依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一部註解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這條路就暢通無阻,離究竟苦究竟苦是六道輪迴得究竟樂究竟樂是極樂世界我們要把這個方向、目標確定,不能再走彎路,不可以退轉。所以要知道古大德所說,人人能念,個個能行,為什麼不幹

◈名召萬德
◇難為賢公給我們表演,念了九十二年,就這一句阿彌陀佛,跟他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完全融成一片,樣樣不礙事,能成無上道
◇看到賢公的忍辱、持戒、布施、精進、禪定、般若,生活中充滿真實智慧。也告訴我們:像他這樣的行誼,決定有成就
◇別人要的他都不要,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
◇所受的委屈、冤枉,都是累積無量功德,忍辱波羅蜜圓滿
◇奇恥大辱加給你,你還是念佛求往生,沒放在心上,寬宏大量,無所不包容
◇彌陀名號召集無量無邊功德:不但是自己的功德;把諸佛如來功德都召到現前變成自己的功德
◈妙感難思
◇感是感應。誰安慰他?阿彌陀佛常常安慰他
◇佛沒有常常來安慰我;但是展開經卷,讀這部經就得到釋迦、彌陀的安慰、加持
◇法喜充滿,煩惱不會現起來;智慧會現起來

  「名召萬德,妙感難思」,名就這一句名號。難為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演,念了九十二年,就這一句阿彌陀佛。跟他的生活、跟他的工作、待人接物完全融成一片,生活是念佛,工作是念佛,沒有妨礙,處事待人接物樣樣不礙事,能成無上道看到老和尚的忍辱,老和尚的持戒、布施、精進、禪定、般若,生活當中充滿了真實智慧。也告訴我們在現前這個大時代當中,像他這樣的行誼,決定有成就,決定沒有障礙。別人要的他都不要,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所受的委屈、冤枉,那都是累積無量功德,忍辱波羅蜜圓滿。奇恥大辱加給你,你還是念佛求往生,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寬宏大量,無所不包容。所以名召萬德,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召集無量無邊的功德。不但是自己的功德,把諸佛如來的功德都召到現前變成自己的功德妙感難思,妙是微妙,是我們無法想像,感是感應。誰安慰他?我想到阿彌陀佛常常安慰他我們今天也遇到這些災難,佛沒有常常來安慰我,但是展開經卷,天天得安慰。《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說的,說的是誰?說的是阿彌陀佛。讀這部經就得到釋迦、彌陀的安慰,釋迦、彌陀的加持,所以法喜充滿,煩惱不會現起來,智慧會現起來

◈從有念巧入無念
◇有念是有心念佛;無念是無心,佛號不斷
◈即凡心頓顯果德
◇我們沒到極樂,雖是凡夫,能夠頓顯果德:果德是極樂依正莊嚴
◈念佛人走的是徑路,一生決定到達
◇念佛人一定要知道,我們走的路子是西方極樂世界;別人的路子是六道輪迴,有修行人他走十法界
◇八萬四千法門走的是彎路,很長,很費勁,很費時間,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到達
◇我們這個路子是徑路,一生決定到達
◇要想去,我有壽命不要了,現在就能去得了

  你看,「從有念巧入無念」,這是功夫,有念是有心念佛,無念是無心,佛號不斷。「即凡心頓顯果德」,我們沒有到極樂世界,是六道凡夫,雖是凡夫,能夠頓顯果德果德是什麼?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念佛人一定要知道,我走的路子跟別人不同,別人的路子是六道輪迴。這世間真正有修行人,修行得不錯,他走十法界。我們走的路子是西方極樂世界,這條路是徑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走的路子是彎路,很長,很費勁,很費時間,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到達我們這個路子是徑路,一生決定到達要想去,我有壽命不要了,現在就能去得了。那阿彌陀佛要來加持你,像海賢和尚一樣,要你表法,我們能接受。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十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24




且此一句佛號,下手最易,

無分男女老少,
不論智愚閑忙,

人人能念,
個個可行。

名召萬德,
妙感難思。

從有念巧入無念,
即凡心頓顯果德。


如《疏鈔》云:「
齊諸聖於片言,
越三祇於一念。」

◎(三)一經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