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罪濁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即此妄心,持佛名號,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念得純熟,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便契無住生心之妙諦|持名念佛,入有得空|淨空老法師
◈聖者之所難,安能期之於具縛凡夫
◇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
◇可見此乃聖者之所難,安能期之於具縛凡夫?
◇凡夫煩惱重,不可能做到無念無生
◈指方立相,住心取境
◇今此觀門等,指方而立相,住心而取境,總不明無相離念也
◇淨土宗不談無相、離念,而且指方,指定西方極樂;立相,有極樂世界、有西方三聖,叫你把心住在佛號上,這叫住心取境
◇其他法門心裡什麼都不能有,有就錯了
◇淨宗法門心裡准許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的不能有:這就好辦多了
◇雜念統統清除掉,只把阿彌陀佛放進來,二六時中就守住這一句阿彌陀佛;不需要搞無相、離念
我們再接著往下看,「可見此乃聖者之所難,安能期之於具縛凡夫」。縛是煩惱的代名詞,凡夫煩惱重,不可能做到無念無生。「是以善導大師《四帖疏》曰:今此觀門等」,《觀經》這個註解,善導大師作的叫《四帖疏》,這個裡頭有十六觀,「指方而立相,住心而取境,總不明無相離念」。淨土宗不談無相,不談離念,而且什麼?指方,指定西方極樂世界,立相有極樂世界,有西方三聖,叫你把心住在佛號上,這叫住心取境。其他的是心裡面什麼都不能有,有就錯了。淨宗法門心裡准許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的不能有,這就好辦多了,容易太多了。我們把心裡頭念頭雜念統統清除掉,只把阿彌陀佛放進來,二六時中就守住這一句阿彌陀佛,不需要搞無相,不需要離念。
◈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求事
◇如來懸知末代罪濁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
◇立相住心隨順眾生,你都做不到、不肯幹
◇八萬四千法門都要離相,阿羅漢要斷見思煩惱
◇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可以不要斷見思煩惱,容易太多,真正是易行道
◇似無術通人,居空立舍
◇你沒有神通,你怎麼能夠在空中建房屋?
這是「如來懸知」,預先知道,「末代罪濁凡夫」,造的罪業多,染污嚴重,濁是染污,「立相住心尚不能得」,立相住心隨順眾生,你都做不到,你都不肯幹,「何況離相而求事者」。八萬四千法門都要離相,阿羅漢要斷見思煩惱,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不要斷見思煩惱,容易太多,真正是易行道。「似無術通人,居空立舍」,這是用一個比喻,辦不到的,你沒有神通,你怎麼能夠在空中建築?空中建一個房屋,誰能做得到?小乘阿那含以上。阿那含有神足通,像《西遊記》裡孫悟空一樣,孫悟空不能跟他比,孫悟空只有七十二變,阿那含可不止,世間五通他都具足,只有漏盡通他沒有,證得漏盡通就成阿羅漢了,四果羅漢。
◈心無所住;佛號分明:契無住生心
◇此方便門,指方立相,攝心專注
◇即此妄心,持佛名號,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念得純熟,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便契無住生心之妙諦
◇念佛念得純熟,到能所念頭沒有了,這個時候心無所住,佛號清清楚楚,心在遍法界虛空界,入《金剛經》的境界了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此方便門,指方立相,攝心專注,即此妄心,持佛名號,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念得純熟,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便契無住生心之妙諦」。無住生心,《金剛經》上的,六祖惠能大師在這一句下開悟的。五祖聽六祖的報告,聽完之後衣缽就傳給他了,他就是第六代祖。這個難,這不是容易事情。可是念佛念得純熟,到能所這個念頭沒有了,這個時候心無所住,佛號清清楚楚,心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入《金剛經》的境界了。
◈妄心念念相續,如急流水
◇眾生妄心,念念相續,如急流水,從未暫息
◇我們每天念頭多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
◇不知道就迷惑;知道是覺悟:這個覺悟幫助我們放下情執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說得詳細,「蓋以眾生妄心」,眾生妄心是我們現前的樣子,「念念相續」,前念滅後念生,「如急流水,從未暫息」。我們每天念頭多少自己不知道,佛告訴我們,這個也不能不知道,不知道就迷惑,知道是覺悟,這個覺悟幫助我們放下情執,所以有好處。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講一念,一念多長的時間,彌勒菩薩說,一彈指有多少個念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
(中略)
◈持名念佛,入有得空
◇我們下手是有心有念:專想極樂、彌陀;想生極樂、親近彌陀
◇沒有想到一句佛號念到純熟,居然跟佛說的境界完全相應,得空了
◇有是假有;空是真空
◇自性非物質、精神、自然,所以叫它做空;有是這一句佛號
◇信願持名是有;得空是見性
◈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沒有學經教、參禪,但是得的境界,跟教下、禪宗最高境界完全相同
◈巧入無念,即凡成聖
◇無念就成佛了
◈至哉妙用,不可思議
◇教下像賢首、清涼;宗門像慧可、惠能:淨宗學人就這一句佛號
◇一句佛號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什麼都不想、不念了,就念這一句佛號
◇把妄想雜念念掉了,這叫念得純熟:功夫到這種境界,上輩上生,生到極樂就是圓教地上菩薩
◇太快了,地位太高了,所以很多人不敢相信
◇這是事實真相:佛沒有妄語、不欺騙眾生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持名念佛,入有得空」。我們下手是有心有念,也就是說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心裡頭專想西方極樂世界,專想阿彌陀佛,想生到極樂世界,想親近阿彌陀佛,可是沒有想到這一句佛號念到純熟的時候,居然跟大乘經上佛說的境界完全相應了,得空了。有是假有,空是真空,空是什麼?自性。自性非物質、非精神,也非自然,所以叫它做空。有是這一句佛號,信願持名是有,得空是見性,明心見性。所以「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沒有學經教,沒有學參禪,但是他得的境界,跟教下、跟禪宗最高的境界完全相同。「巧入無念」,無念就成佛了,「即凡成聖。至哉妙用,不可思議」。教下像賢首、清涼,大徹大悟,大開圓解;宗門像慧可、像惠能這些祖師大德,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淨宗的學人就這一句佛號。這個地方講得很清楚,大家千萬不要忘記,一句佛號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什麼都不想了,什麼都不念了,就念這一句佛號。把妄想念掉了,沒有了,把雜念念掉了,這叫念得純熟,這就是功夫的淺深。功夫到這種境界,往生西方淨土是上輩上生,生到極樂世界,就是圓教地上菩薩,太快了,地位太高了,所以很多人不敢相信。我們一定要知道,這是事實真相,佛沒有妄語,佛不欺騙眾生。
◈入境界:妄想沒了;樣樣清楚分明
◇我們入這個境界,自己知道:日常生活中,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樣樣清楚分明,一點不會錯亂
◈你要的都在佛號裡頭
◇應該說的說;不應該說的不說:不讓人有疑惑、起妄念
◇賢公要是常說,大家心裡都是妄想:不說;就是一句佛號教給你,高明到極處
◇你要的那些東西都在佛號裡頭
◇一句佛號,一切諸佛菩薩名號、一切經教、一切法門都在其中,念這一句佛號統統得到了
◇全宇宙一切諸佛的經法都在其中,到極樂世界全會了,不是欺騙人,確實暗合道妙
◇來佛三聖,都達到無住生心
我們入這個境界,自己知不知道?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妄想雜念沒有了,分別執著沒有了,但是樣樣清楚、樣樣分明,一點都不會錯亂。像海賢和尚一樣,應該說的說,不應該說的不說,不讓人有疑惑,不讓人起妄念。老和尚要常常跟大家說,大家心裡都是妄念、都是妄想,不說,就是一句佛號教給你,高明到極處。你問我什麼,沒有。你再問我就說,你要的那些東西都在佛號裡頭。一句佛號,一切諸佛菩薩名號都在其中,不必念其他的,念一句阿彌陀佛;一切經教、一切法門,統在這一句佛號裡頭,念這一句佛號統統得到了,全宇宙一切諸佛的經法都在其中,到極樂世界全會了,不是欺騙人,確實暗合道妙。來佛寺的這三位菩薩,我相信都達到這個境界,就是無住生心這個境界,他們都得到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二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12
⒋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⑴「無念」與「無生」,遠非凡夫之所能,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可見此乃聖者之所難也。如來懸知末代罪濁眾生,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
夫無念與無生
遠非凡夫之所能。
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
可見此乃聖者之所難,
安能期之於具縛凡夫?
是以善導大師《四帖疏》曰:「
今此觀門等,
指方而立相,
住心而取境,
總不明無相離念也。
如來懸知末代罪濁凡夫,
立相住心尚不能得,
何況離相而求事者。
似無術通人,居空立舍也。」
⑵此方便門,指方立相,攝心專注,即此妄心,持佛名號,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念得純熟,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便契無住生心之妙諦。
蓋以
眾生妄心,念念相續,
如急流水,從未暫息。
今若勉強按捺,
粗念雖得稍息,
細念從未暫止。
行人
倘若錯認,便云相應,
實大謬誤。
於是大悲慈父,
興無緣之慈,
垂茲奇妙方便法門,
指方立相,
攝心專注。
即此妄心,持佛名號,
念一佛名,
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
念得純熟,
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
暗合道妙,便契《金剛般若經》無住生心之妙諦。
⑶持名念佛,入有得空,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至哉妙用,不可思議。
◎(一)教起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