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 星期日

放下,事上不重要:不重要也得從事上放起|教化眾生要用事:你提起來,要知道放下|做為一種手段,可不可以發脾氣?可以:脾氣一發,事情辦好了|正在發脾氣的時候沒有脾氣,他心是清淨的:那叫舞台表演|#淨空法師

 


放下,事上不重要:不重要也得從事上放起|教化眾生要用事:你提起來,要知道放下|做為一種手段,可不可以發脾氣?可以:脾氣一發,事情辦好了|正在發脾氣的時候沒有脾氣,他心是清淨的:那叫舞台表演|#淨空法師


◈讀經是提醒自己;功夫在放下
◇習氣把你自己跟你的本性愈去愈遠:這個要有高度的警覺
◇讀經幫助你看破
◇修行八萬四千行門一個道理:放下
◇先把煩惱障礙放下;最後慢慢把習氣放下
◇分別、執著的習氣,這兩種先放下
◇無始無明的習氣,是十法界裡頭放不下的
◇執著、分別習氣有方法對治,無過於讀經、聞法:它幫助你開智慧;你慢慢搞清楚,自然就放下了
◇無始無明,不能讀經也不能聽經:聽經、讀經你就在分別妄想
◇佛講經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菩薩聽經是聽而無聽、無聽而聽:法身大士的境界,十住以上
◇學《華嚴》最大的好處:知道自己不行,距離這個標準太遠了,傲慢心決定生不起來

  習相遠,習氣把你自己跟你的本性愈去愈遠,這個要有高度的警覺。讀經沒有別的,讀經是提醒自己,功夫呢?功夫在修行,功夫就是在放下讀經幫助你看破修行說老實話,八萬四千行門一個原則、一個道理,就是放下先把煩惱放下,把障礙放下,最後慢慢把習氣放下。習氣裡頭最重要的,分別的習氣、執著的習氣這兩種先放下,至於無始無明的習氣,那是十法界裡頭放不下的。十法界裡面最高的層次,這個我們學過了,賢首菩薩,是十信位的菩薩,他放下了妄想,也就是起心動念,確實能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但是無始無明習氣還在,那個習氣斷不了。不像執著的習氣、分別的習氣,那個粗,有方法對治對治方法裡面最殊勝的、最有效果的,無過於讀經、聞法,它幫助你開智慧,你慢慢搞清楚,自然就放下了。可是無始無明不行,無始無明,不能讀經也不能聽經,聽經、讀經你就在分別妄想。那個境界到什麼境界?最高的像菩薩,佛講經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菩薩聽經是聽而無聽、無聽而聽,到那個境界。那不是凡人境界,也不是阿羅漢境界,也不是權教菩薩境界,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在《華嚴經》是十住以上。我們總要曉得,學了《華嚴》,最大的一個好處,知道自己不行,標準在此地,我們距離這個標準太遠了,傲慢心決定生不起來。不要說跟佛比,就跟初住菩薩比,你就一點都沒有辦法,比不上他,差太遠了。

◈初學的人在事上用功夫
◇八萬四千行門方法不一樣;目標、方向、總綱領一樣:放下
◇放下,事上不重要:不重要也得從事上放起
◇事是境界現前,往往就把你阿賴耶識裡種子習氣引出來起現行
◇初學的人在事上用功夫:戒律
◇十善業這叫方便法:先要把事放下
◈提得起要放得下
◇教化眾生要用這些事:你提起來,要知道放下
◇提起來,放不下:這個不行
◇提得起是辦事;事情辦完之後就放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照劇本去演戲;與自己完全不相干
◇做為一種手段,可不可以發脾氣?可以:脾氣一發,事情辦好了
◇事情辦成功,脾氣沒有了
◇正在發脾氣的時候沒有脾氣,他心是清淨的:那叫舞台表演
◇照劇本去演戲,與自己完全不相干,而且還演得很逼真
◇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沒有起心動念過
◇劇本是眾生相,這個相包括起心動念,你要幫助他開悟
◇最高的原則:表演,身教,以身作則

  所以我們的學習,八萬四千行門,方法雖然都不一樣,可是目標、方向、總綱領是一樣,就是放下放下,事上呢?事上不重要,不重要也得從事上放起,為什麼?因為事是境界現前,往往就把你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習氣引出來,就起現行。所以初學的人在事上用功夫。佛跟我們講的這麼多戒律,譬如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都是事,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也是事,不貪、不瞋、不痴還是事。這叫方便法,先要把事放下。但是教化眾生的時候要用這些事,這怎麼辦?提起,提得起、放得下,這是修行人。你提起來,你要知道放下提起來,放不下,這個不行,你墮落了。提得起要放得下提得起是辦事的時候,事情辦完之後就放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辦事,做為一種手段,可不可以發脾氣?可以。脾氣一發,事情辦好了,辦成功了。事情辦成功,還有沒有脾氣?沒有了。再跟你說,正在發脾氣的時候有沒有脾氣?沒有,他心是清淨的。他是什麼?叫舞台表演,不是真的發脾氣。劇本上寫的是這樣,這個時候要笑,那個時候要哭,你就照這個劇本去演戲,與你自己完全不相干,而且你還演得很像,演得很逼真,這就叫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有沒有起心動念過?沒有,完全是依照劇本去表演。劇本是什麼?劇本是眾生相,這個相包括起心動念,你要幫助他開悟。幫助他開悟,最高的原則你要掌握到,那就是表演,身教,以身作則

◈教化真能產生永恆的效果:自己徹底做到
◇教化眾生真能產生永恆的效果:自己徹底做到;裝樣子不行
◇裝樣子能騙一時;長久就被人看穿,一文不值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兒女、學生不聽話;過失在父母、老師:沒教好
◇凡人有過失都推給別人;有功勞都認為是自己的:這是輪迴心,幹再多的好事還是輪迴業

  教化眾生真正能產生效果,永恆的效果,永遠不會變的效果,要自己徹底做到裝樣子不行裝樣子可以騙人,能騙一時,長久就被人看穿了,到被人看穿的時候叫一文不值。所以古人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兒女不聽話,是不是兒女過?不是,過失在父母,父母沒教得好學生不聽話,學生沒有過失,老師沒有教得好。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聖賢,這不是凡人。凡人有過失都推給別人,有功勞都認為是自己的,這是輪迴心,幹再多的好事還是輪迴業。所以這個因果可不能不知道。

◈修行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
◇修行真正的目標、方向是成佛:自己成佛
◈成佛道才能度眾生
◇四弘誓願第一個發心,眾生無邊誓願度
◇發這個心就是菩提心,真正是清淨、平等、真誠、慈悲
◇怎樣落實?首先成就自己的德行,斷煩惱
◇煩惱斷,德成就了
◇戒定慧三學:戒學、定學是德;慧學是能力
◇德行要修到什麼程度?修到成佛
◇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成佛道才能度眾生
◇十信位菩薩:度眾生是附帶的;主修是要成佛道
◇成佛之後:度眾生是主修的;化解無始無明習氣是附帶的

  修行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修行真正的目標、方向是成佛,自己成佛。你看四弘誓願裡面講得多清楚,第一個發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發這個心就是菩提心,這是大慈悲心,真正是清淨、平等、真誠、慈悲。你怎樣能把這個願落實?你首先成就自己的德行,斷煩惱,所以自己要斷煩惱。煩惱斷的時候,德成就了。我們今天講戒定慧三學,戒學、定學是德,慧學是能力,有德、有能才能教化眾生。自己德行要修到什麼程度?要修到成佛。所以斷煩惱、學法門、成佛道,成佛道才能度眾生十信位的菩薩度眾生是附帶的,好像這個課程有主修、有選修的,主修是要成佛道;成了佛之後,度眾生是主修的,化解無始無明的習氣是附帶的,你的德行智慧成就了。

◈成就德行學問為第一;幫助眾生是第二
◇德行、學問沒有成就之前,是以成就德行、學問為第一;幫助眾生是第二
◇這不是不慈悲;是沒有真智慧
◇自己都沒辦法超越生死輪迴;我怎麼能幫助別人?只有一個方法:勸人念佛
◇他如果真的相信,放下萬緣老實念佛,他真能往生
◈智慧、福德、因緣具足,才能成就別人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要:先成就自己;再成就別人
◇能夠兼顧別人:初信位菩薩以上
◇幫助別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不超越自己智慧、能力範圍之外,小小的幫助可以
◇要智慧、福德、因緣,三個條件具足事情才能成就

  我們要曉得,我們的德行、學問沒有成就之前,是以成就德行、學問為第一,幫助眾生是第二,這個一定要搞清楚。這不是講不慈悲,你不可以會錯意思,是沒有真智慧!你要發慈悲心,自己沒有能力、沒有德行,譬如看到人掉到水裡面去,你趕快跳下去救他,但是自己並不會游泳,跳下去,你的慈悲賠一條命而已,你救不了人。看人掉水裡淹死了,自己去學游泳,學到一身本事,你再去救人,你才救得了人。這個淺顯的例子容易懂。我自己現在都沒有辦法超越生死輪迴,我怎麼能幫助別人?自己不能,可以幫助別人只有一個方法,勸人念佛他如果真的相信,放下萬緣老實念佛,他真能往生。自己不能往生,幫助別人往生,除這個方法之外,再找不到第二個辦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要先成就自己,然後再成就別人。至少,你能夠兼顧別人的,初果以上,我們現在有沒有證得?在《華嚴經》裡面初信位菩薩以上,可以主修自己的法門,也能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不超越自己智慧、能力範圍之外,小小的幫助可以。所以這個東西要智慧、要福德、要因緣,三個條件具足事情才能成就,三個條件缺一個都不能成功。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九一三卷 https://ft.hwadzan.tw/dv.php?sn=12-017-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