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

解行同時並進:這裡頭有真樂|解得方便:增智慧、養道心|行得方便:喜怒哀樂,或不致牽動主人翁。亦不致矜張急燥,自是自滿|有解無行,你那個解未必透徹真實:你沒有通過實驗|淨空老法師

 


解行同時並進:這裡頭有真樂|解得方便:增智慧、養道心|行得方便:喜怒哀樂,或不致牽動主人翁。亦不致矜張急燥,自是自滿|有解無行,你那個解未必透徹真實:你沒有通過實驗|淨空老法師


◈行解方便,當同時並進

  【行解方便,當同時並進。】

◇解道就是行道,行道便是解道:這叫真正用功,真正修行人
◇解懂得一點,做不到:那不是修行人
◇有解無行,你那個解未必透徹真實:你沒有通過實驗
◇佛法所講的理論方法,要把它做到,要通過實驗,這才是真的
◇解行同時並進:這裡頭有真樂
◇他天天有悟處,這個光陰沒有空過:境界每天都在提升
◇一天沒有進步,這一天就空過
◇真正修行人,決定不肯放棄寶貴的時光

  解道就是行道,行道便是解道,這叫真正用功,這是真正修行人。如果說是解懂得一點,做不到,那不是修行人,有解無行。實在說,有解無行,你那個解未必透徹,未必真實。為什麼?你沒有通過實驗。現代科學家都講求要實驗,沒有通過實驗的理論未必是真的,未必能靠得住。佛法所講的理論方法,我們要去做,要把它做到,要通過實驗,這才是真的。所以解行要同時並進,這個裡頭有真樂,法喜充滿。他天天有悟處,這個光陰沒有空過,每天都有悟處。悟處,換句話說,自己的境界每天都在提升,都有進步。若一天沒有進步,這一天就空過,一年沒進步這一年空過,那就真可惜了。一個真正修行人,決定不肯放棄寶貴的時光

◈解得方便:增智慧、養道心
◇若解之一面,得其方便,則可以增智慧、養道心

  【若解之一面,得其方便,則可以增智慧、養道心。】

◇道心就是法喜充滿,清淨自在

  行幫助解,解幫助行,這才真正是增長智慧、養道心道心就是法喜充滿,清淨自在

◈行得方便:喜怒哀樂不致牽動主人翁
◇若行之一面,得其方便,則喜怒哀樂,或不致牽動主人翁。亦不致矜張急燥,自是自滿

  【若行之一面,得其方便,則喜怒哀樂,或不致牽動主人翁。亦不致矜張急燥,自是自滿。】

◇行持功夫得力看得出來:七情五欲展現在你面前你不動心
◇主人翁就是我們的心性,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動搖,自己這個心做得了主宰
◇心做不了主,境界現前,心還會被境界所轉:功夫不得力
◇六根接觸六塵,時刻勘驗自己功夫:動不動心?
◇動心,馬上把它換成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也壓不住;連著念幾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把念頭伏住,然後這一句佛號功夫就得力
◇真正修行人修什麼?就是在一切人事環境裡面,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去掉而已
◇修行不能離開境界:離開境界怎麼個修法

  行持功夫得力了,得力的時候能夠看得出來。喜怒哀樂,就是講的七情五欲,展現在你面前你不動心主人翁就是我們的心性,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動搖,自己這個心做得了主宰。如果這個心做不了主,境界現前,心還會被境界所轉,順心的起貪愛,不順心的起厭惡、起憎恨,這就是功夫不得力。我們自己想想平常接觸外面境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時刻刻要勘驗自己的功夫,動不動心?假如動心,馬上念阿彌陀佛,把它換成阿彌陀佛。或者是阿彌陀佛也不行,壓不住,這個喜怒哀樂是一定要往外發,用《金剛經》也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連著念幾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把起伏的念頭伏住,然後這一句佛號就得力,功夫就得力真正修行人修什麼?就是在一切人事環境裡面,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去掉而已修行不能離開境界,離開境界那怎麼個修法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我們有沒有做到如如不動?
◇還有一絲毫得意、自滿、驕傲,那完了;或者顯出來急燥,這都是功夫不得力
◇念佛人不受外境影響;有時候內心會起矛盾
◇「念佛念了這麼久,為什麼佛還不來現給我看看?為什麼還不得一心?」這就顯示出急燥
◇念佛不是要求瑞相的:哪個經上給你講念佛求瑞相?
◇有瑞相也好,沒瑞相也好,有也不要理它,也不要自己覺得很滿意
◇「我見到蓮花、見到佛,你們都不如我」:你的功夫完全破壞了
◇佛菩薩不現瑞相:你沒功夫,心剛剛定下來,一見瑞相又起波浪
◇佛很慈悲不害人,你還受不了,不能現這些瑞相給你看
◇功夫真成就,見到佛來也如如不動,心裡若無其事:那時候佛一定會現相,來考考你
◇書還沒念好,決定考不及格:不來考你

  下面這是說我們自己修學的態度;前面這個是外面境界,不受外面境界干擾。《金剛經》末後講「不取於相」,底下還有一句「如如不動」,我們有沒有做到如如不動?自己還有一絲毫得意這個樣子、自滿的樣子,甚至於驕傲的樣子,現在人常講,有一點點成就值得驕傲,那完了,這一驕傲就完了,怎麼可以值得驕傲?或者顯出來急燥,這都是自己功夫不得力,這不是外境的,是裡面內心的。念佛人不受外境影響,有的時候內心會起矛盾,我念佛念了這麼久,為什麼佛還不來現給我看看,聽說別人都見佛,都聞到香,都見到瑞相,我為什麼念了這麼久還見不到;我念這麼久,為什麼還不得一心這就顯示出急燥,這是功夫不得力。念佛不是要求瑞相的,哪個經上給你講念佛求瑞相?沒有講。一直念下去,有瑞相也好,沒瑞相也好,有也不要理它,也不要自己自覺得很滿意,「我見到蓮花,我見到佛,你們都不如我」,那你的功夫完全破壞了。要曉得,佛菩薩不現瑞相,實在講你自己沒有功夫,禁不起考驗,心還沒定下來,縱然剛剛定下來,一見瑞相又起了波浪,那佛不是來害你嗎?佛很慈悲,不害人,你還受不了,所以不能現這些瑞相給你看。等到你功夫真成就,即使見到佛來了,也如如不動,心裡若無其事,那個時候佛一定會現相。等於說是你念書念得差不多,可以考考你,那來考試,來考考你書還沒念好不能考,你怎麼會及格,看得很清楚,你決定考不及格的,所以他也不來考你

◈正念要緊:正念就是佛念
◇不然,正念必提不起,千萬勿忽

  【不然,正念必提不起,千萬勿忽。】

◇正念要緊,正念就是佛念,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

  可見得正念要緊,正念就是佛念,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

◈平時於起心動念時修

  【平時於起心動念時修

◇自己用功,起心動念都要保持一個清淨
◇無論動什麼念頭,趕緊用一句佛號取而代之;決定不能將念頭相續增長

  起心動念時,這個時候是自己用功,起心動念都要保持一個清淨無論動什麼念頭,趕緊用一句佛號取而代之,決定不能將念頭相續增長,那就不好。

◈更須於對遇境緣時用功

  【更須於對遇境緣時用功

◇我們在人事、物質環境練什麼?練不動心,練不為外境所轉,練境緣當中做得了主宰
◇練習看破、放下,這是真正的練功:練這個功,一心念佛

  這是講應用在生活上。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我們生活離不開的,兩種環境都非常複雜,非常廣大。我們在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面練什麼?練不動心,練不為外境所轉,練自己在境緣當中做得了主宰,那就成功,練這個!再說得淺顯一點,練什麼?練習看破,練習放下,練這個,這是真正的練功。不是現在一般練氣功,那個沒有用的,那個功練得再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不能斷煩惱。我們要練這個功,看破放下,練這個功,一心念佛

◈歷事鍊心

  【以歷事而鍊心

◇通過樣樣世緣,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放下看破、不動心了?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個功夫就是歷事鍊心
◇你在一切境緣當中,真的看破放下,不起心動念執著:那個人就是善知識、菩薩;你就是善財,你參學這一關通過了
◇善知識在哪裡?到處都是,沒有一個不是的
◈看破、放下、老實念佛
◇我們在這裡頭修「看破、放下、老實念佛」
◇你能把這三句聽明白,認真去做:一切諸佛菩薩都承認,你已經把《大方廣佛華嚴經》參透了
◇你在生活上都用上了,還要念什麼《華嚴經》?
◇《華嚴經》就是教你日常生活當中,看破、放下、老實念佛
◇不但《華嚴經》,六百卷《大般若》也參透了
◇什麼是佛法?這就是道地的、真實的佛法

  歷是經歷,樣樣事情我們都應該要經歷,也就是說要通過樣樣世緣,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放下,是不是真的看破,不動心了?所以要歷事鍊心。《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那個功夫如果我們叫他一個總名字,就是這四個字「歷事鍊心」,五十三參是歷事鍊心。善財去五十三參,我們到哪裡去五十三參?其實善財做的榜樣,就是教給我們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你能夠在一切境緣當中,真的看破放下,不起心、不動念、不執著,那個人就是善知識、就是菩薩,你就是善財,你參學這一關通過了。你要問善財的那些善知識在哪裡?到處都是。你有眼睛不認識,真可惜!統統是善知識。善財那個善知識,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統統都是,沒有一個不是的我們在這裡頭修行,要知道修什麼?修「看破、放下、老實念佛」,修這個;你能把這三句聽懂,聽明白,你認真去做,不但我承認,我相信一切諸佛菩薩都承認,你已經把《大方廣佛華嚴經》參透了,徹底的明白了。為什麼?你在生活上都做到,都用上了,還要念什麼《華嚴經》!《華嚴經》上就是教你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當中,看破、放下、老實念佛不但《華嚴經》參透,六百卷《大般若》也參透了。《金剛經》上講得這麼透徹,什麼是佛法這就是佛法,道地的佛法,真實的佛法

◈修福修慧,自覺覺他
◇修福修慧、與眾結緣、大慈大悲、自覺覺他、平等不二

  【修福修慧、與眾結緣、大慈大悲、自覺覺他、平等不二。】

◇達到這個境界,日常生活行為一定是這樣子的
◇修福是廣度眾生,以種種方便利益一切眾生
◇修福而不著修福的相:雖然念念在做,絕對沒有著相
◇不著相就是修慧:並不是修福以外,還再要找一個別的修慧
◇與眾結緣也不著相,這真正叫大慈大悲、自覺覺他、平等不二
◇著相、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執著當然更不平等

  自己達到這個境界,你的日常生活行為一定是這樣子的修福是廣度眾生,以種種方便利益一切眾生,這是修福。修福而不著修福的相雖然天天在做,時時在做、念念在做,絕對沒有著相不著相就是修慧。並不是修福以外,還再要找一個別的修慧,那就錯了,不著相就是修慧。與眾結緣,雖結緣也不著相,這個真正叫大慈大悲、自覺覺他、平等不二著相就不平等,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執著當然更不平等

◇修慧不修福,仍是我相未除,諸佛未必護念

  【但修慧不修福,仍是我相未除,諸佛未必護念。】

◇「我現在還不行,我修行功夫還不夠,我還不能幫助人」:這是我相未除,諸佛也不會保佑你
◇什麼時候幹?現在就要幹:一定要懂得福慧雙修
◇修福跟修慧是一不是二:只要修福不著相就是修慧

  有一些人不肯幫助別人,自己很謙虛、很客氣,「我現在還不行,我修行功夫還不夠,我還不能幫助人」,這是我相未除,諸佛也不會保佑你什麼時候幹?現在就要幹,一定要懂得福慧雙修。知道修福跟修慧是一不是二,只要修福不著相就是修慧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五十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9-023-0057




25、行解方便,當同時並進。
若解之一面,得其方便,則可以增智慧、養道心。
若行之一面,得其方便,則喜怒哀樂,或不致牽動主人翁。亦不致矜張急燥,自是自滿。
不然,正念必提不起,千萬勿忽。

26、平時於起心動念時修。更須於對遇境緣時用功,以歷事而練心。
修福修慧、與眾結緣、大慈大悲、自覺覺他、平等不二。
但修慧不修福,仍是我相未除,諸佛未必護念。

金剛經講義節要 淨空法師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