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我們嚴格說沒有真信|真信,就不可能有一個雜念|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離四相是大乘初步|四相不離,你所學是佛學知識|四相放下,你就進入智慧這個範圍|淨空老法師

 


我們嚴格說沒有真信|真信,就不可能有一個雜念|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離四相是大乘初步|四相不離,你所學是佛學知識|四相放下,你就進入智慧這個範圍|淨空老法師


◈真信,就不可能有一個雜念
◇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
◇多少菩薩接觸到了都很難相信;何況是凡夫
◇我們嚴格說沒有真信:是半信半疑
◇真信,就不可能有一個雜念
◇讀經、念佛有雜念,遇到問題現前猶豫不決:這就是不信
◇這個「信」字多難
◇信為道元功德母:道就是菩提、自性
◇明心見性的根源你不相信,你怎麼能夠明心見性?
◇深深的相信,一絲毫不疑惑,依照這些方法理論去做:你能體會、你能悟入

  「夫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這個標準的確是很高,而事實確切是這個樣子,話沒有說得過分。多少菩薩接觸到了都很難相信,何況是凡夫。凡夫之人,像我們這些人來說,雖然學習很多年,是不是真信?嚴格說沒有真信,是半信半疑。如果是真信,就不可能有一個雜念。我們今天讀經有雜念、念佛有雜念,遇到問題現前猶豫不決,這就是不信。所以這個「信」字多難。《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信為道元功德母」,道就是菩提、就是自性明心見性的根源,你不相信,你怎麼能夠明心見性?你深深的相信,對它一絲毫不疑惑,依照這些方法理論去做,你能到達,也就是說你能夠悟入,我們現在講你能體會得到。如果不是這個境界,你體會不到。

◈大作用是智慧
◇我們所學的是佛學知識:這是皮毛,起不了大作用
◇智慧是從功夫裡頭生出來的
◇知識是外面東西,你向外求的;智慧是你自性本來具足的
◇有智慧,肯定有知識;有知識,不一定有智慧
◇有智慧的人:智慧是體;知識是用
◇只有知識;沒有智慧:有用無體,所以會出毛病
◇根本智是智慧;後得智是知識
◇知識可以學;也可以不學
◇智慧現前,任何問題一接觸就明瞭
◇能大師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你問他什麼他都知道

  那我們所學的是什麼?學的是知識,佛學知識、經典知識,這是皮毛,起不了大作用大作用是智慧,智慧跟知識不一樣,智慧是從功夫裡頭生出來的,大乘佛法常講「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知識是外面東西,你向外求的。智慧不是的,智慧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從外頭來的有智慧,肯定有知識;有知識,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智慧是體,知識是用只有知識,沒有智慧,是有用無體,所以他會出毛病,道理在此地。佛家所說的根本智與後得智,根本智是智慧,後得智就是知識知識要不要去學?可以學,也可以不學智慧現前之後,任何問題你一看就明瞭、一聽就明瞭、一接觸就明瞭,所以知識很容易。六祖惠能大師距離我們一千三百年,唐朝時候人,廣東人,新州的。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你問他什麼他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你念給他聽,他能講給你聽。那是什麼?智慧。所以,智慧跟知識不一樣。

◈沒有定,哪來的慧
◇現在幾乎全世界所求的全是知識
◇大學漢學院專攻儒釋道:從知識來看,他們學得很有成就;從智慧來看,他們缺乏太多了
◇定是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
◇心不清淨,生煩惱不生智慧;心清淨了,生智慧不生煩惱
◇心要怎麼清淨法?一定得守規矩,持戒:戒是幫助你得定的
◇定是佛法修學的樞紐
◇佛法修學目的是開智慧:不得智慧,你學這個東西幹什麼?
◇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從個人到宇宙的統統能解決

  現在幾乎全世界他們所求的全是知識,我參觀了許許多多的大學,包括英國的倫敦、劍橋,統統是搞知識。他們的漢學院裡面專攻儒釋道,那是中國傳統文化。從知識層面來看,他們學得很不錯,很有成就,從智慧來看,他們就缺乏太多了沒有定,哪來的慧定,是我們此地講的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心不清淨,生煩惱,不生智慧;心清淨了,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個心要怎麼清淨法?一定得守規矩,那就是持戒戒是幫助你得定的。所以定是佛法修學的樞紐佛法修學的目的是開智慧,如果不得智慧,你學這個東西幹什麼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從個人到宇宙的統統能解決,這大智慧!

◈沒認真下功夫,淨土哪有不懷疑的?
◇淨土法門真正是難信
◇沒有認真下功夫的,對淨土哪有不懷疑的?只是懷疑淺深不一樣
◇懷疑深的,他不相信;懷疑淺的,半信半疑
◇怎樣建立信心?聽講、研究討論
◇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天天講、天天教;學生一年一年向上提升

  所以,這個法門真正是難信。我們學過一千多個小時,一直從頭一起學的都會有些概念。沒有認真下功夫的,對淨土法門哪有不懷疑的道理,只是懷疑有淺深不一樣懷疑深的,他不相信,懷疑淺的,是半信半疑。要怎樣幫助他建立信心?聽講,得研究討論。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幹別的事,四十九年天天講、天天教,而且學生也是一年一年向上提升

(中略)

◇佛辦學有次第的:有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最後結歸到淨土,無比的殊勝
◇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的歸依處
◈於此能信就是無相智慧
◇沒有般若智慧那怎麼行
◇於此能信就是無相智慧:這不是一樁容易事情

  他辦學有次第的,有小學、有中學、有大學、有研究所,他是這麼教出來的。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的歸依處,最後結歸到淨土,無比的殊勝沒有般若智慧那怎麼行!所以,此地念老這句話說得好,於此能信就是無相智慧,這不是一樁容易事情

◈一念淨信:他不再執著相了
◇一念生淨信者:著重在淨字
◇一念淨信,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他不再執著相了
◇相:物質、精神、自然現象
◇為什麼不執著?他了解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如《金剛經》云: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著重在淨字,淨信,一念淨信,「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他不再執著相了這個相,是我們今天科學講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跟自然現象。他為什麼不執著?他了解了。這些現象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道理太深了。

(中略)

◈離四相是大乘初步
◇放下就是!
◇科學家對於明心見性就差一步:只要能放下,他就成佛了
◇成佛:把宇宙奧祕徹底搞清楚、搞明白了
◇離四相是大乘初步:你就能契入境界
◇四相不離,你所學的是佛學知識
◇四相放下,你就進入智慧這個範圍

  所以,放下就是科學家對於明心見性就差一步,科學家只要能放下,他就成佛了。明心見性就叫做成佛,把宇宙之間奧祕徹底搞清楚、搞明白了。這是離四相,離四相是大乘初步,你就能契入境界。如果四相不離,你所學的是佛學知識四相只要不執著,放下了,你就進入智慧這個範圍

(中略)

◈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
◇為什麼這個人是第一稀有?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縱然信,半信半疑
◇半信半疑的人多;真正相信沒有疑惑的人太少太少了
◇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
◇對於事實真相不是真正了解,他怎麼可能放下?
◇真明白了,他才真的肯放下
◇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
◇對《無量壽經》能夠相信,那是具有無相智慧;沒有無相智慧是不可能的

  下面假設一個問題,為什麼這個人是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第一稀有。「《破空論》釋曰」,這是蕅益大師說的,「設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縱然信,就是我們常說的半信半疑半信半疑的人多,真正相信沒有疑惑的人太少太少了。「設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他決定知道,而且他是真的知道。為什麼?他才能不執著,他才能放下。如果對於事實真相不是真正了解,他怎麼可能放下真明白了,他才真的肯放下。「可證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用《金剛經》來證明,對《無量壽經》能夠相信的,那是具有無相智慧,沒有無相智慧是不可能的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六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39-0561




夫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

如《金剛經》云:「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又「
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
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
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破空論》釋曰:「
設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
設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

可證
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


蓋此淨宗乃最極圓頓,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

◎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