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 星期六

怎麼把本覺找回來?放下一念|自性裡沒有念頭|前念滅後念生,它不斷,叫相續相|無始劫迷失自性之後,就沒有離開這個相續相|一念不生就回歸自性|跟著現前的智慧、禪定、戒律:不是外來的|淨空老法師

 


怎麼把本覺找回來?放下一念|自性裡沒有念頭|前念滅後念生,它不斷,叫相續相|無始劫迷失自性之後,就沒有離開這個相續相|一念不生就回歸自性|跟著現前的智慧、禪定、戒律:不是外來的|淨空老法師


◈只要把本覺找回來,功德就圓滿了
◇智慧,自古至今,多少人在追求
◇智慧迷了,就是煩惱;煩惱覺悟了,智慧又還原
◇煩惱就是菩提
◇煩惱的正面是菩提;迷失了菩提,菩提變成煩惱
◇煩惱無量無邊:因為智慧無量無邊
◇本來是覺的;現在變成不覺
◇一念不覺,自性就迷了:於萬事萬物迷失了
◇為什麼不覺?一念
◇自性沒有念頭,無緣無故起了個念頭
◇念頭起來之後,不能立刻了斷,讓它念念發展,就變成無明
◇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

  智慧,世出世間,自古至今,多少人在追求。佛告訴我們,智慧是自性裡面本有的,只是迷失了自性,把智慧變成了煩惱。也就是說智慧迷了就是煩惱,煩惱覺悟了,智慧又還原,又回來了,所以大乘教裡常說,煩惱就是菩提煩惱的正面是菩提,迷失了菩提,菩提變成煩惱煩惱無量無邊,因為智慧無量無邊怎麼迷了?佛在經上常說,一念不覺本來是覺的,現在變成不覺。這句話說得好。一念不覺,自性就迷了,自性本覺就不見了,不覺就現前,於萬事萬物迷失了。換句話說,我們只要把本覺找回來,功德就圓滿了為什麼它不覺?一念。真心、自性沒有念頭,無緣無故,不知不覺,起了個念頭念頭起來之後,不能立刻了斷,讓它念念發展,就變成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三細相出來了,「境界為緣長六粗」,三細相根本就是無明。

◈怎麼把本覺找回來?放下一念
◇放下一念就大徹大悟
◇自性裡頭沒有念頭
◇我們現在養成了習慣,前念滅後念生,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叫相續相
◇這個相是錯誤的
◇無始劫以來,迷失自性之後,就沒有離開這個相續相
◈一念不生就回歸自性
◇真正放下了,回歸自性
◇跟著現前的是戒、定、慧三學
◇智慧、禪定、戒律不是外來的,全是自性本來就有的
◇所以它不難
◇我們今天感覺到持戒很難,是養成不良的習慣,習慣成自然,放不下
◇愈是放不下還愈想放下;愈想放下還愈放不下

  祖師這個地方說得好。道理要是明白了,那就要把本覺找回來。怎麼找?放下一念就大徹大悟。一定要知道自性裡頭沒有念頭我們現在養成了習慣,前念滅後念生,一個接著一個,它不斷,叫相續相這個相是錯誤的。我們無始劫以來,迷失自性之後,就沒有離開這個相續相,無論是在十法界,還是在六道輪迴,苦不堪言。真正放下了,回歸自性一念不生就回歸自性了。回歸自性,跟著現前的是什麼?是戒,是定,就是戒定慧三學,自性本自具足,不是外來的。智慧不是外來的,禪定也不是外來的,佛所制定的一切戒律也不是外來的,全是自性裡頭本來就有的所以它難不難?不難我們今天感覺到很難,持戒很難,是什麼?養成不良的習慣,所謂習慣成自然,感覺到很難,放不下愈是放不下還愈想放下,愈想放下還愈放不下

◈圓滿覺悟的現相是在定中
◇不問佛,他保持一個正常的現相
◇有問他就給你解答;解答完他又回歸本位
◇「般若無知」是他的本位;起作用「無所不知」

  這幾種智慧,念公慈悲蒐集這些參考資料,完全寫在這個地方。不思智。佛智眾多,非言能盡,這叫「不可稱」。跟佛在一起,不問他的時候,他保持一個正常的現相圓滿覺悟的現相是在定中,你有問他就給你解答,解答完之後他又回歸本位。回歸本位,《般若經》上所說的「般若無知」,無知是他的本位,起作用「無所不知」。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五四集 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54




不了佛智」者,

曇鸞師《略論》云:「
不了佛智者,謂不能信了佛一切種智。
不了故,故起疑。

此一句,總辨所疑。
下四句一一對治所疑。」

淨影、法位、元曉諸師均同上之說,

以「不了佛智」一句為總。
餘四為別。



《淨影疏》云:「
初言『不了佛智』此句是總。
不思』等別。

佛智淵深,餘不能測,名『不思智』。
佛智眾多,非言能盡,言『不可稱』。
於諸法門,知之窮盡。名為『廣智』。
位分高出,名『無等倫最上勝智』。」

◎邊地疑城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