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度眾生、正法久住|有自私自利就做不到|行菩薩道基本條件:要把我放下|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小乘破四相;大乘要破四見|大乘菩薩:沒有私心,完全就是犧牲奉獻;犧牲奉獻的念頭沒有|淨空老法師
◈行菩薩道基本條件:要把我放下
◇了凡先生雖然學佛;他還是沒有離開世間
◇行菩薩道基本的條件:要把我放下
◇有我,就沒有法子行菩薩道;那是求福報
◇無我,你所成就的是功德:功德的果報不可思議
◈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
◇菩薩是真正佛的弟子,正科班;聲聞、緣覺不算正科班
◇初信位斷煩惱跟小乘須陀洹相同:但是須陀洹不算正科生;初信菩薩是正科生
◈大乘無我:普度眾生、正法久住
◇為什麼要先學小乘?小乘是破我執
◇小乘初果到四果,都是破四相
◇大乘破四相是基礎;之後要破四見:就是念頭都沒有
◇大乘無我:他沒有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
◇普度眾生、正法久住:有自私自利就做不到
◇大乘菩薩:沒有私心,完全就是犧牲奉獻;犧牲奉獻的念頭沒有
◇還有犧牲奉獻的念頭:心就不清淨
了凡先生雖然學佛,實在講他還是沒有離開儒,也就是說沒有離開世間。如果是行菩薩道,諸位要記住,行菩薩道基本的條件是要把我放下,有我就沒有法子行菩薩道,那是求福報;無我,你所成就的是功德,功德的果報不可思議。這也就是為什麼世尊在經教當中教導弟子們,「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因為佛弟子是菩薩,菩薩是真正佛的弟子,就好像是正科班。聲聞、緣覺不算正科班,他們比不上十信菩薩的初信位,你看初信位斷煩惱跟小乘須陀洹相同,但是須陀洹不算正科生,十信位初信菩薩是正科學生。這個道理我們要把它想通。為什麼要先學小乘?小乘是破我執。《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小乘,從初果到四果都是破這四相,這裡頭功夫淺深不同。大乘不但破四相,當然破四相是基礎,破四相之後要破四見,就是念頭都沒有,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這是大乘。換句話說,大乘無我,用現在的話說,他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貪瞋痴慢,全心全意為度苦難眾生、為護正法久住他才能做得到,如果還有一點私心他就做不到。這兩樁事情,一個是普度眾生,一個是正法久住,只要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他就做不到,他就不是真的。佛教人先學小乘後學大乘意思在此地,你不能不知道佛的用意。所以大乘菩薩確實是非常可貴,值得尊敬,為什麼?他沒有私心,他在這個世間完全做出我們人的看法就是犧牲奉獻,他真正做到犧牲奉獻。在他自己呢?犧牲奉獻的念頭沒有,他還要有這個犧牲奉獻的念頭,他心就不清淨。我們人間看到,這個人真的做到犧牲奉獻,他沒這個印象。
◈佛希望所有弟子統統是大乘根性
◇大乘根性,一定要有小乘的基礎
◇小乘就是徹底放下;大乘是放下後又全面提起
◈普度眾生:一定要正法久住
◇放得下提得起:普度眾生、正法久住
◇放下之後,心一轉那就是大菩提心;念頭也轉:不捨眾生,眾生太苦了
◇怎麼幫助他?一定要正法久住
◇正法久住:從我自己做起
◇做出樣子給大家看:持戒修福
◇要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菩薩六波羅蜜、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做出來:那就是大德
◈降化其意,令持五善
◇不為眾惡:心裡一絲毫惡念、邪見都沒有
◇降化其意:降伏自己自私自利這個意
◇不為自己,這樣你才能入得了道
◈悕心入道,順教修行
◇降化其意者,悕心入道;令持五善故,順教修行
◇悕心入道:改邪歸正,正是道;破迷開悟,悟是道
佛希望所有的弟子統統是大乘根性,但是大乘根性一定要有小乘的基礎。小乘就是徹底放下,大乘是放下之後又全面提起,所謂放得下提得起。提起什麼?兩樁事情,普度眾生,正法久住,這兩樁事情。我們從放下之後,心一轉那就是大菩提心,念頭也轉,不捨眾生,眾生太苦了,要幫助他。怎麼幫助?一定要正法久住。正法久住怎麼做起?從我自己做起,做表法,做出樣子給大家看。做出什麼樣子?持戒修福,做給別人看,別人不知道是持戒,我們做出來給你看。現在這個社會,要把《弟子規》做出來,《感應篇》做出來,《十善業》做出來,菩薩六波羅蜜做出來,最高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做出來,那就是大德。這個確實是不為眾惡,心裡頭一點惡念都沒有,一絲毫邪見都沒有。所以這裡說的,這是《嘉祥疏》裡面講的「降化其意」,這對自己說,降伏自己自私自利這個意,不為自己,這樣你才能入得了道。這個道是菩提道,菩提道就是覺悟。真的這一句「悕心入道」,我們換句話說比較容易懂,改邪歸正,正是道;破迷開悟,悟是道。
◇我們為什麼入不了道?有障礙,煩惱習氣:妄想、分別、執著
◇降化其意:放下你自然就入道
◈自行的目的是為他
◇入道之後「令持五善,順教修行」:這是自行化他,偏重在化他
◇為了化他,我要把佛陀教誨表演出來給人看
◇自行的目的是為他
◇要為自己,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可以了
我們現在的心為什麼入不了道?它有障礙,障礙就是煩惱習氣,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放下了,前面這句降化其意,放下你自然就入道。入道之後「令持五善,順教修行」,這是自行化他,而偏重在化他。為了化他,我要把佛陀的教誨表演出來,做出來給人看,別人才相信。所以自行的目的是為他,不是為自己。要為自己,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可以了,不必惹這些麻煩。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一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9-0519
「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者,
《嘉祥疏》云:「
降化其意者,悕(願也)心入道,令持五善故,順教修行。」
淨影與嘉祥均謂五善即五戒。
◎ 重重誨勉第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