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修習、善攝取、善成就|善就是無住|修、攝、成,都是生心|生心跟無住同時:這叫善修|工作要用心去想,無住做不到:但是要練,愈淡薄愈好|轉八識成四智,阿賴耶沒有了,這叫善|還有阿賴耶,不善|淨空老法師
◈善修習、善攝取、善成就
◇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
◇謂於善根,善於修習、攝取以至成就
◇善就是無住;修、攝、成,都是生心
◈生心無住同時:這叫善修
◇生心跟無住同時:這叫善修
◇沒有離開境緣,離開境緣你到哪去修:善修就要隨緣;修就是不間斷
◇淨宗只教你心裡頭一句阿彌陀佛不丟失,無論用心還是勞力
◇勞力不妨礙;用心有妨礙
◇工作要用心去想,無住做不到:但是要練,愈淡薄愈好
◇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般若智慧起作用,清楚明白;不起心不動念
◇法身菩薩的境界:無住跟生心同時
◈轉識成智,叫善;還有阿賴耶,不善
◇菩薩的心清淨平等到極處,沒有起心動念,到極樂供養阿彌陀佛
◇他沒有習氣,不叫習氣:這裡只用個善
◇轉八識成四智,阿賴耶沒有了,這叫善;還有阿賴耶,不善
第三個原因,「三者,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念老註解裡頭告訴我們,「謂於善根,善於修習、攝取以至成就」。這幾句話我們要細心體會,善什麼意思?用《金剛經》的話來說,善就是無住,修、攝、成(成就)都是生心,生心跟無住是同時的,這叫善修。沒有離開境緣,離開境緣你到哪裡去修?所以善修就要隨緣。那修呢?修就是不間斷。淨宗比任何一個法門都來得方便,淨宗只教你心裡頭這一句阿彌陀佛不丟失,無論是用心還是勞力,你在工作,佛的念頭沒中斷。勞力不妨礙,用心有妨礙,為什麼?他要思惟,他要用心去想想,無住做不到,生心跟無住是不能夠同時進行的。但是要練,愈淡薄愈好。眼見色,看得清楚,看得明白,耳聞聲亦如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是般若智慧起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裡怎麼樣?不起心、不動念。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人做不到,就是無住跟生心同時。譬如菩薩,他起什麼心動什麼念?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供養阿彌陀佛去,這就起心動念了,但心清不清淨?清淨。為什麼?我們講起心動念,他連起心動念這個念頭都沒有,他的心清淨平等到極處,沒有起心,沒有動念。為什麼會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無量劫修學的,我們講習氣,他有沒有習氣?他沒有習氣,它不叫習氣。他這裡只用個善,這善字妙極了,阿賴耶已經轉八識成四智,所以阿賴耶沒有了,這叫善;還有阿賴耶,不善。
◇大乘修行,終極的目標轉識成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
◇像一面鏡子一樣,普照十方三世,統統照見,過去現在未來同時現前
◇在極樂,實報土才能現這個境界
◇見思煩惱見惑沒斷,帶業往生
◇不管生哪個品位,統統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智慧、神通、道力,受用統統具足,幾乎跟阿彌陀佛平等
◇這就不可思議
大乘修行,終極的目標轉識成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圓是圓滿,鏡,像一面鏡子一樣,普照十方三世,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統統照見,那是自性。過去現在未來同時現前,這個境界,在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才能現這個境界。除此之外,還有現身在同居土,現身在方便土,現身在方便土是度地前菩薩,沒有證得初地的,叫地前菩薩。生凡聖同居土的,沒有證得小乘初果,也就是說見思煩惱見惑沒斷,帶業往生。好!不管生哪一個品位,在西方極樂世界,統統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你們的智慧、神通、道力,種種受用,六種神通統統具足,幾乎跟阿彌陀佛平等。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為什麼?智慧神通不稀奇,跟阿彌陀佛差不多這就稀奇了,這就不可思議,而且是真的,不是假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47
三者,「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
謂於善根,善於修習、攝取以至成就也。
◎ 歌嘆佛德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