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8日 星期二

這個地方放不下;極樂世界去不了|信願有缺,「則持名縱如銀牆鐵壁,風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怎麼樣培養信心?研究經教|末世持名者雖廣;而往生者不多: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復有三種不相應|淨空老法師

 


這個地方放不下;極樂世界去不了|信願有缺,「則持名縱如銀牆鐵壁,風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怎麼樣培養信心?研究經教|末世持名者雖廣;而往生者不多: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復有三種不相應|淨空老法師


◈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者何?
◇末世持名者雖廣;而往生者不多
◇若人但稱念彌陀名號,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者
◇然有眾生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者何意?
◇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不多
◇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極樂的不過三、五個
◇大多數人都是在淨宗結個緣,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

  「至於末世,持名者雖廣,而往生者不多,《安樂集》亦有問答如下:若人但稱念彌陀名號,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者。然有眾生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者何意?」這個問答好,這是現在這個社會裡面,念佛往生的現象,甚至於像李老師早年在台中蓮社常說。蓮社是他發起的,度人很多。我到蓮社去看他,這第一次見面,蓮社成立十年,蓮友大概有二十萬人接受李老師的教化。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念佛的蓮友,不談其他,台中佛教蓮社這些蓮友,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不多。老師說,大概一萬個念佛人當中,真正往生極樂世界的也不過只三個、五個。換句話說,往生的比例是萬分之三、萬分之五,大多數人都是在淨宗結個緣,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什麼緣故?跟此地問的意思相同,有眾生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滿所願是往生,不滿所願是不能往生。這話怎麼說法?

◈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
◇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
◇所以者何?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名是淨土,怎麼樣能生淨土?心淨則佛土淨
◇用什麼方法讓我們得心淨?持名念佛
◇最初境界得清淨心,決定得生,生凡聖同居土;念到平等心,生方便有餘土;最高境界是覺,明心見性,生實報莊嚴土
◇念佛不相應,起心動念不是阿彌陀佛,是許許多多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麻煩,這個不能往生
◇他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答曰: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答得好,不是真幹,跟淨土法門所說的名義不相應。下面所說的,「所以者何」,為什麼?「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復有三種不相應」。《安樂集》裡頭說得好,與名與義不相應。你看,名是淨土,怎麼樣能生淨土?心淨則佛土淨用什麼方法讓我們得心淨?用持名念佛的方法。它有三個境界,就是我們經題上的。最初的境界就是清淨心,得清淨心決定得生到哪裡?凡聖同居土,淨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是淨土,不是穢土,因為心清淨土就清淨。第二個是念到平等,平等心生方便有餘土。最高的境界是覺,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生實報莊嚴土。這個念佛的人他不相應,換句話說,他念佛還有妄想、還有雜念,夾雜在裡頭,起心動念不是阿彌陀佛,是許許多多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麻煩,這個不能往生。所以他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西方極樂世界是實相的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是實相的世界,心現
◇我們這個世界是心現,再加上識變
◇阿賴耶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我們這個世界是假的
◇極樂世界跟我們相比,它是真的,它沒有生滅
◇有生有滅是假的;不生不滅是真的
◇有來有去是假的;不來不去是真的
◇如來是實相身,土是實相土;我們現在是法相
◇極樂世界有法性,沒有法相,它沒有阿賴耶
◇往生到極樂,阿彌陀佛威神加持,都轉識成智,轉法相為實相

  西方極樂世界是實相的世界,從哪裡現的?從自性現的,心現我們這個世界是心現,再加上識變,識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阿賴耶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我們這個世界是假的極樂世界跟我們相比,它是真的,它沒有生滅有生有滅是假的,不生不滅是真的;有來有去是假的,不來不去是真的。所以它是實相身,土是實相土,也叫法性土,也叫法性身。那我們現在是法相,我們是法相;極樂世界沒有法相,有法性,它沒有阿賴耶。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威神加持,都幫助他們轉識成智,轉法相為實相,這個不可思議。

(中略)

◈三種不相應,就是信願行不足
◇此三種不相應,一言以蔽之,只是信心不足
◇往生資糧即信願行,缺一不可
◇信願有缺,則持名縱如銀牆鐵壁,風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
◇有疑惑,信心就不足
◇願,有時候不想到極樂,對這個世間有留戀
◇「極樂的好處,這個世界的好處,我統統都能得到」,這是不可能的:要到極樂世界;必須把這裡放下
◇這個地方放不下;極樂世界去不了
◇怎麼樣培養信心?研究經教
◇這部《無量壽經》;或者《彌陀經要解》、《彌陀經疏鈔》、《彌陀經圓中鈔》,這些註解幫助我們建立信心

  「另則三種不相應」,這另外還有三種不相應。「此三種不相應,一言以蔽之,只是信心不足」,哪三種?下面說出來,信心不足。「往生資糧即信願行」,就這三種,信不足、行不足、願不足,這三樣「缺一不可」,這三種不相應,就是信願行不足。「據《要解》所云,信願有缺」,這個缺就是有疑惑,信心就不足。願,有時候不想到極樂世界,對這個世間有留戀、有牽掛,實實在在想,「極樂世界的好處跟這個世界的好處,我統統都能得到」,這是不可能的,要到極樂世界,必須把這裡放下這個地方放不下,極樂世界去不了,一定要懂。下面說,據《要解》所云,這蕅益大師講的,信願有缺,「則持名縱如銀牆鐵壁,風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這句話要記住,半信半疑不行。怎麼樣培養信心?這就是研究經教。研究什麼經?就這一部經就夠了,這部《無量壽經》,或者是《彌陀經要解》、《彌陀經疏鈔》、《彌陀經圓中鈔》,都是祖師大德的註解,講得好,這些註解幫助我們建立信心

◈信心為什麼不足?認識不夠
◇對這個世界認識夠了,不願意住這個世界

  信心為什麼不足?認識不夠,沒搞清楚。對這個世界認識夠了,了解清楚了,不願意住這個世界

(中略)

◈把信願補足
◇持名功夫深淺不要緊;有信有願就決定得生
◇生到極樂,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品位低一點沒有關係,受用跟最高層的法身菩薩沒有兩樣
◇極樂世界是法身菩薩的待遇

  所以把信願補足,絲毫懷疑都沒有,持名功夫深淺不要緊,有信有願就決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你就放心了,品位低一點沒有關係,受用跟最高層的法身菩薩沒有兩樣這還有什麼問題,還有什麼疑慮?沒有了。極樂世界是法身菩薩的待遇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28




至於末世,持名者雖廣,而往生者不多,《安樂集》亦有問答如下:「
若人但稱念彌陀名號,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者。

然有眾生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者何意?

答曰:
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

所以者何?
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復有三種不相應:
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
二者信心不一,謂無決定故。
三者信心不相續,謂餘念間故。
迭相收攝。

若能相續,則是一心。
但能一心即是淳心。

具此三心,若不生者,無有是處。」


此論直指當世淨業行人之病根。

念佛而不能得往生之果者,以不知如來是實相身。認身如物,取相執著。妄生計較,缺少智慧,失中道義。

另則三種不相應,
此三種不相應,一言以蔽之,只是信心不足。

往生資糧即信願行,缺一不可。

據《要解》所云,
信願有缺,
則持名縱如銀牆鐵壁,風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

◎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