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

我們嚴格說沒有真信|真信,就不可能有一個雜念|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離四相是大乘初步|四相不離,你所學是佛學知識|四相放下,你就進入智慧這個範圍|淨空老法師

 


我們嚴格說沒有真信|真信,就不可能有一個雜念|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離四相是大乘初步|四相不離,你所學是佛學知識|四相放下,你就進入智慧這個範圍|淨空老法師


◈真信,就不可能有一個雜念
◇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
◇多少菩薩接觸到了都很難相信;何況是凡夫
◇我們嚴格說沒有真信:是半信半疑
◇真信,就不可能有一個雜念
◇讀經、念佛有雜念,遇到問題現前猶豫不決:這就是不信
◇這個「信」字多難
◇信為道元功德母:道就是菩提、自性
◇明心見性的根源你不相信,你怎麼能夠明心見性?
◇深深的相信,一絲毫不疑惑,依照這些方法理論去做:你能體會、你能悟入

  「夫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這個標準的確是很高,而事實確切是這個樣子,話沒有說得過分。多少菩薩接觸到了都很難相信,何況是凡夫。凡夫之人,像我們這些人來說,雖然學習很多年,是不是真信?嚴格說沒有真信,是半信半疑。如果是真信,就不可能有一個雜念。我們今天讀經有雜念、念佛有雜念,遇到問題現前猶豫不決,這就是不信。所以這個「信」字多難。《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信為道元功德母」,道就是菩提、就是自性明心見性的根源,你不相信,你怎麼能夠明心見性?你深深的相信,對它一絲毫不疑惑,依照這些方法理論去做,你能到達,也就是說你能夠悟入,我們現在講你能體會得到。如果不是這個境界,你體會不到。

◈大作用是智慧
◇我們所學的是佛學知識:這是皮毛,起不了大作用
◇智慧是從功夫裡頭生出來的
◇知識是外面東西,你向外求的;智慧是你自性本來具足的
◇有智慧,肯定有知識;有知識,不一定有智慧
◇有智慧的人:智慧是體;知識是用
◇只有知識;沒有智慧:有用無體,所以會出毛病
◇根本智是智慧;後得智是知識
◇知識可以學;也可以不學
◇智慧現前,任何問題一接觸就明瞭
◇能大師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你問他什麼他都知道

  那我們所學的是什麼?學的是知識,佛學知識、經典知識,這是皮毛,起不了大作用大作用是智慧,智慧跟知識不一樣,智慧是從功夫裡頭生出來的,大乘佛法常講「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知識是外面東西,你向外求的。智慧不是的,智慧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從外頭來的有智慧,肯定有知識;有知識,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智慧是體,知識是用只有知識,沒有智慧,是有用無體,所以他會出毛病,道理在此地。佛家所說的根本智與後得智,根本智是智慧,後得智就是知識知識要不要去學?可以學,也可以不學智慧現前之後,任何問題你一看就明瞭、一聽就明瞭、一接觸就明瞭,所以知識很容易。六祖惠能大師距離我們一千三百年,唐朝時候人,廣東人,新州的。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你問他什麼他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你念給他聽,他能講給你聽。那是什麼?智慧。所以,智慧跟知識不一樣。

◈沒有定,哪來的慧
◇現在幾乎全世界所求的全是知識
◇大學漢學院專攻儒釋道:從知識來看,他們學得很有成就;從智慧來看,他們缺乏太多了
◇定是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
◇心不清淨,生煩惱不生智慧;心清淨了,生智慧不生煩惱
◇心要怎麼清淨法?一定得守規矩,持戒:戒是幫助你得定的
◇定是佛法修學的樞紐
◇佛法修學目的是開智慧:不得智慧,你學這個東西幹什麼?
◇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從個人到宇宙的統統能解決

  現在幾乎全世界他們所求的全是知識,我參觀了許許多多的大學,包括英國的倫敦、劍橋,統統是搞知識。他們的漢學院裡面專攻儒釋道,那是中國傳統文化。從知識層面來看,他們學得很不錯,很有成就,從智慧來看,他們就缺乏太多了沒有定,哪來的慧定,是我們此地講的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心不清淨,生煩惱,不生智慧;心清淨了,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個心要怎麼清淨法?一定得守規矩,那就是持戒戒是幫助你得定的。所以定是佛法修學的樞紐佛法修學的目的是開智慧,如果不得智慧,你學這個東西幹什麼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從個人到宇宙的統統能解決,這大智慧!

◈沒認真下功夫,淨土哪有不懷疑的?
◇淨土法門真正是難信
◇沒有認真下功夫的,對淨土哪有不懷疑的?只是懷疑淺深不一樣
◇懷疑深的,他不相信;懷疑淺的,半信半疑
◇怎樣建立信心?聽講、研究討論
◇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天天講、天天教;學生一年一年向上提升

  所以,這個法門真正是難信。我們學過一千多個小時,一直從頭一起學的都會有些概念。沒有認真下功夫的,對淨土法門哪有不懷疑的道理,只是懷疑有淺深不一樣懷疑深的,他不相信,懷疑淺的,是半信半疑。要怎樣幫助他建立信心?聽講,得研究討論。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幹別的事,四十九年天天講、天天教,而且學生也是一年一年向上提升

(中略)

◇佛辦學有次第的:有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最後結歸到淨土,無比的殊勝
◇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的歸依處
◈於此能信就是無相智慧
◇沒有般若智慧那怎麼行
◇於此能信就是無相智慧:這不是一樁容易事情

  他辦學有次第的,有小學、有中學、有大學、有研究所,他是這麼教出來的。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的歸依處,最後結歸到淨土,無比的殊勝沒有般若智慧那怎麼行!所以,此地念老這句話說得好,於此能信就是無相智慧,這不是一樁容易事情

◈一念淨信:他不再執著相了
◇一念生淨信者:著重在淨字
◇一念淨信,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他不再執著相了
◇相:物質、精神、自然現象
◇為什麼不執著?他了解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如《金剛經》云: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著重在淨字,淨信,一念淨信,「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他不再執著相了這個相,是我們今天科學講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跟自然現象。他為什麼不執著?他了解了。這些現象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道理太深了。

(中略)

◈離四相是大乘初步
◇放下就是!
◇科學家對於明心見性就差一步:只要能放下,他就成佛了
◇成佛:把宇宙奧祕徹底搞清楚、搞明白了
◇離四相是大乘初步:你就能契入境界
◇四相不離,你所學的是佛學知識
◇四相放下,你就進入智慧這個範圍

  所以,放下就是科學家對於明心見性就差一步,科學家只要能放下,他就成佛了。明心見性就叫做成佛,把宇宙之間奧祕徹底搞清楚、搞明白了。這是離四相,離四相是大乘初步,你就能契入境界。如果四相不離,你所學的是佛學知識四相只要不執著,放下了,你就進入智慧這個範圍

(中略)

◈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
◇為什麼這個人是第一稀有?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縱然信,半信半疑
◇半信半疑的人多;真正相信沒有疑惑的人太少太少了
◇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
◇對於事實真相不是真正了解,他怎麼可能放下?
◇真明白了,他才真的肯放下
◇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
◇對《無量壽經》能夠相信,那是具有無相智慧;沒有無相智慧是不可能的

  下面假設一個問題,為什麼這個人是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第一稀有。「《破空論》釋曰」,這是蕅益大師說的,「設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縱然信,就是我們常說的半信半疑半信半疑的人多,真正相信沒有疑惑的人太少太少了。「設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他決定知道,而且他是真的知道。為什麼?他才能不執著,他才能放下。如果對於事實真相不是真正了解,他怎麼可能放下真明白了,他才真的肯放下。「可證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用《金剛經》來證明,對《無量壽經》能夠相信的,那是具有無相智慧,沒有無相智慧是不可能的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六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39-0561




夫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

如《金剛經》云:「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又「
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
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
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破空論》釋曰:「
設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
設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

可證
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


蓋此淨宗乃最極圓頓,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

◎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2024年3月30日 星期六

信因信果|宇宙之間沒有突發的事情:統統都有因果|信自信他擺在第一|要相信你的自性本善、本來是佛:你學佛能成佛;學儒能成聖;學道能成仙|沒有無相智慧,六信做不到|淨空老法師

 


信因信果|宇宙之間沒有突發的事情:統統都有因果|信自信他擺在第一|要相信你的自性本善、本來是佛:你學佛能成佛;學儒能成聖;學道能成仙|沒有無相智慧,六信做不到|淨空老法師

◈信事信理
◇淨土就太容易了,條件很簡單:信、願、行
◇行就是老實念佛
◈學淨土六個字就行
◇劉素雲老師修學成功是用什麼方法?就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
◇可是,老實、聽話、真幹的人不多
◇真正能把這六個字做到,也可以說無相智慧
◇不是無相智慧,這六個字不容易做到

  淨土就太容易了。條件很簡單,「信、願、行」,行就是老實念佛。像劉素雲所說的,人家問她,妳修學成功,妳是用什麼方法?她說:我就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就這六個字就行了,學淨土就六個字就行可是,老實、聽話、真幹的人不多真正能把這六個字做到,也可以說無相智慧。他不是無相智慧,這六個字不容易做到。所以這信事信理

◈信因信果
◇宇宙之間沒有突發的事情:統統都有因果
◇有因必定有果;有果必定有因: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信自信他
◇蕅益大師講六信,把信自信他擺在第一,有道理
◇特別是淨土宗,頭一個要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本來是佛,你才能成得了佛;不相信,佛來教你都沒用處
◇要相信你的自性本善、本來是佛:你學佛能成佛;學儒能成聖;學道能成仙
◇沒有自信,你永遠達不到這個標準
◇第二個信他:老師
◇孔孟、釋迦、老莊:他的東西傳了幾千年;這幾千年當中,只要真正肯跟他學的,都有成就
◈沒有無相智慧,六信做不到
◇如是六信具足,當知其人,亦必超情離見,與無相智慧相契
◇沒有無相智慧,這六信做不到
◇能做到六信,這是個有智慧的人
◈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是故經中獨留此經品曰: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無量壽經》你聽到能相信、喜歡、接受、依教奉行: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信因信果」,宇宙之間沒有突發的事情,統統都有因果有因必定有果,有果必定有因,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後面一個,「信自信他」。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講這六個信,把信自信他擺在第一,有道理特別是淨土宗,頭一個要相信自己。釋迦牟尼佛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頭一個你要相信自己本來是佛,你才能成得了佛,才能達到這個境界。你不相信,佛來教你都沒用處,你都沒有辦法達到。中國老祖宗教人,第一句話「人性本善」,你要相信你自己本善。本善是什麼?聖人,聖賢。你自己要相信你的自性本善,你的自性本來是佛,你學佛你能成得了佛,你學儒你能成得了聖,你學道你能成得了仙人,首先要有自信。沒有自信,你永遠達不到這個標準。所以,頭一個相信自己。第二個信他,他是老師。儒是孔孟,佛是釋迦,道是老莊,你對於這些人要相信,你不能懷疑。他的東西傳了幾千年,這幾千年當中,只要真正肯跟他學的,都有成就。學佛的確實成佛成菩薩,學儒的確實成賢成君子,無論學哪個他都有成就,成績非常可觀。「如是六信具足」,這六個信具足,「當知其人,亦必超情離見,與無相智慧相契」。沒有無相智慧,這六個信字做不到能做到這六個信字,這不是普通人,這是個有智慧的人。「是故經中獨留此經品曰: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這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斯經就是這部經,《無量壽經》,對這個經,你聽到能相信,樂是愛好,你喜歡它,你能夠接受,你能夠依教奉行,受持是依教奉行,這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六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39-0561




蓋此淨宗乃最極圓頓,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

若人於此法能生實信,
信事信理,
信因信果,
信自信他,如是六信具足,
當知其人,亦必超情離見,與無相智慧相契。


是故經中《獨留此經品》曰:「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
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淨宗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如是欣厭,豈非分別?|取捨若極,與不取不捨,亦非異轍|捨之若極,則萬緣放下,六根寂靜|取之若極,則六字洪名,一念單提|如是念佛,何異於不取不捨|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淨空老法師

 


淨宗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如是欣厭,豈非分別?|取捨若極,與不取不捨,亦非異轍|捨之若極,則萬緣放下,六根寂靜|取之若極,則六字洪名,一念單提|如是念佛,何異於不取不捨|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淨空老法師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豈非分別?
◇或疑:淨宗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為願,如是欣厭,豈非分別?
◇取捨若極,與不取不捨,亦非異轍。蓋捨之若極,則萬緣放下,六根寂靜。取之若極,則六字洪名,一念單提。如是念佛,何異於不取不捨,故云亦非異轍
◇這是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

  「或疑淨宗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為願,如是欣厭,豈非分別」,這也都是祖師大德說的,佛經上講的,這幾句話好像自相矛盾,喜歡極樂世界,厭惡娑婆世界,這不是分別嗎?《妙宗鈔》,智者大師的著作,說得好,「取捨若極,與不取不捨,亦非異轍。蓋捨之若極,則萬緣放下,六根寂靜取之若極,則六字洪名,一念單提。如是念佛,何異於不取不捨,故云亦非異轍」。這一段講得好,這是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

◈取捨即理:一取一捨,無非法界
◇設不從事取捨,但尚不取不捨,即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不圓
◇取亦即理,捨亦即理。一取一捨,無非法界。如是妙諦,實非情見所能及
◈如是妙諦,實非情見所能及
◇情見的對面是智見
◇六道凡夫帶著有情有欲;菩薩般若智慧現前,情欲沒有了
◇凡夫見的,幻相;菩薩見的,真相
◇妙諦妙在哪裡?有無一體,生滅一體,生滅同時,有無不異
◇放下七情五欲:七情五欲根本就不可得
◇放下對於情見的執著:情見的是事相
◇不起心不動念是佛的佛見;有分別執著是凡夫知見

  又《彌陀要解》裡頭說,《要解》是蕅益大師的,「答曰:設不從事取捨,但尚不取不捨,即執理廢事。既廢於事,理亦不圓」。如果通達全事即理,「則取亦即理,捨亦即理。一取一捨,無非法界。如是妙諦,實非情見所能及」。情見的對面是智見,情見,六道凡夫,裡面帶著有情有欲;菩薩般若智慧現前,情欲沒有了凡夫見的,幻相;菩薩見的,真相妙諦是真相。妙在哪裡?有無一體,生滅一體,生滅同時,有無不異放下七情五欲,七情五欲根本就不可得,是放下什麼?實在講是放下對於情見的執著情見的是事相,只要不執著,不分別不執著就對了。那不起心不動念你就圓滿了,不起心不動念是佛的佛見;有分別執著是凡夫知見。阿羅漢有的時候還有習氣,確實他沒有執著了,他有習氣,這樁事情,佛在經典上也講得很清楚,我們能夠理解。

◇妙諦就是真理
◇真理是不二;二是假的,凡夫情見
◇事實真相是妙諦:我們見不到
◇沒有物質:物質從心想生
◇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它就現;心不想它就不現:妙諦
◇我們對整個宇宙,看法、想法、對待的心態錯了
◇真相不能說有、不能說無,不能說大、不能說小:大中有小、小中有大
◇自性裡頭,沒有一法是對立的
◇一法是一體;不是對立
◇體是本性,當人自性
◇十方諸佛如來、彌陀、釋迦自性,跟我的自性是一不是二
◇動植物、六道眾生的自性都是一體:是我們有情見,把它看錯了

  所以大乘經上講的一切法,用的名字叫妙諦,我們世間人現在,用的術語叫真理,妙諦就是真理,事實的真相。真理是不二,二是假的,凡夫情見,不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妙諦,我們見不到。量子力學家在近代二十年當中,由於儀器的進步,發現了量子,原子、電子、粒子不是最小的,中子,微中子,也叫量子,這是最小的,不能再分了,再分沒有了。佛法叫做鄰虛塵,鄰是鄰居,鄰居是什麼?鄰居是空的,所以你不能分,分它就沒有了。這個東西被現在量子力學發現了,看到了,所以把結論告訴我們,根據量子力學家的研究,所看到的真相,是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跟佛經說的一樣,「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它就現,心不想它就不現,妙諦。實際上我們對整個宇宙,看法錯了,想法也錯了,對待的心態也錯了真相不能說有,不能說無,不能說大,不能說小,為什麼?大中有小,小中有大。換句話說,在自性裡頭,沒有一法是對立的。那一法呢?一法是一體,不是對立,是一體。體是什麼?體是本性,當人自性,就是我們自己自性。自性是一個,是相同的,十方諸佛如來自性,跟我的自性是一不是二;彌陀、釋迦的自性跟我的自性,也是一,也不是二動植物的自性,六道眾生的自性都是一體,是我們有情見,把它看錯了。諸佛菩薩給我們講的是妙諦。

◈求生淨剎者,至心信樂,願生彼國
◇至心,真心;不能用妄心:用妄心功夫不得力,跟極樂世界不相應,這個願會落空
◇用真心:真心沒有念頭
◇阿羅漢有少分的真心,不圓滿;菩薩用到真心,也沒圓滿;成佛就圓滿了
◇極樂世界最殊勝的地方:它的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都彷彿像實報土,所以稱為極樂

  所以蕅益大師說得好,若達,通達,真的是通達,若達全事即理,則取亦即理,捨亦即理。一取一捨,無非法界。如是妙諦,實非情見所能及。「求生淨剎者,至心信樂,願生彼國也」,這句話重要。我們求生淨土,求生極樂世界,至心信樂,至心,真心。不能用妄心,用妄心功夫不得力,跟極樂世界不相應,所以這個願會落空。如果用真心,真心是什麼?真心沒有念頭。換句話說,阿羅漢有少分的真心,不圓滿;菩薩用到真心,但是也沒有圓滿;成佛就圓滿了。所以法身菩薩明心見性之後,到哪裡修行?他們到實報莊嚴土,這個地方統統是證法身的人修行的道場。在這個道場裡面,見到法身如來、報身如來,從法身現報身,現報身是為度報身菩薩。極樂世界最殊勝的地方,它的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都彷彿像實報土,所以稱為極樂,我們要真的嚮往,至心信樂,願生彼國。

◈我這一念;佛一乘無邊願海:合而為一
◇如是求生,是乃舉我介爾一念心願,投入彌陀無邊願海;亦即攝彼一乘無邊願海,入我介爾一念心中
◈十念必生,有願必滿
◇這才能把這兩句話肯定了
◇只要你想去,一定可以滿你的願
◈趣佛菩提
◇趣佛菩提:因中即發菩提心也;果上則是必補佛位,究竟菩提
◇因上是發菩提心;果上是成佛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宗而修
◇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
◇以上六句即是今經之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宗而修,故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這一部經,一個字不能放過,一句不能漏掉:真正是保證我們一生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圓證無上菩提
◇佛不是用這些話來哄哄我們的,句句都是真話
◇我們要牢牢記住,認真努力,信、願、持名,把我們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念掉,感應就現前

  「如是求生,是乃舉我介爾一念心願,投入彌陀無邊願海。亦即攝彼一乘無邊願海」,翻過來看,「入我介爾一念心中」。你看我這一念,佛一乘無邊願海,合而為一了。「是故十念必生,有願必滿」,這才能把這兩句話肯定了,不再懷疑了。十念必生,有願必滿,只要你想去,一定可以滿你的願。「趣佛菩提,因中即發菩提心也。果上則是必補佛位,究竟菩提」,果上就成佛,因上是發菩提心,果上是成佛,趣佛菩提是果。「以上六句即是今經之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宗而修,故當生佛剎,永得解脫。」這一部經,可以說字字句句,一個字不能放過,一句不能漏掉,真正是保證我們一生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圓證無上菩提。決定不是假的,佛不是用這些話來哄哄我們的,不是的,句句都是真話我們要牢牢記住,認真努力,信、願、持名,把我們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念掉,感應就現前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七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74




或疑
淨宗以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為願,

如是欣厭,豈非分別。


《妙宗鈔》答曰:「
取捨若極
不取不捨亦非異轍。」

若極,則萬緣放下,六根寂靜。
若極,則六字洪名,一念單提。
如是念佛,何異於不取不捨,故云:「亦非異轍」。


又《彌陀要解》答曰:「
不從事取捨,但尚不取不捨,即執理廢事。
既廢於事,理亦不圓。

若達
全事即理,則
亦即理,
亦即理。

,無非法界。」


如是妙諦,實非情見所能及。



求生淨剎」者,
至心信樂,願生彼國也。

如是求生,
是乃
舉我介爾一念心願,投入彌陀無邊願海。
亦即
攝彼一乘無邊願海,入我介爾一念心中。

是故
十念必生,有願必滿。



趣佛菩提」,
因中即發菩提心也。
果上則是必補佛位,究竟菩提也。



以上六句即是今經之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如宗而修,故「當生佛剎,永得解脫」也。

◎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

解行同時並進:這裡頭有真樂|解得方便:增智慧、養道心|行得方便:喜怒哀樂,或不致牽動主人翁。亦不致矜張急燥,自是自滿|有解無行,你那個解未必透徹真實:你沒有通過實驗|淨空老法師

 


解行同時並進:這裡頭有真樂|解得方便:增智慧、養道心|行得方便:喜怒哀樂,或不致牽動主人翁。亦不致矜張急燥,自是自滿|有解無行,你那個解未必透徹真實:你沒有通過實驗|淨空老法師


◈行解方便,當同時並進

  【行解方便,當同時並進。】

◇解道就是行道,行道便是解道:這叫真正用功,真正修行人
◇解懂得一點,做不到:那不是修行人
◇有解無行,你那個解未必透徹真實:你沒有通過實驗
◇佛法所講的理論方法,要把它做到,要通過實驗,這才是真的
◇解行同時並進:這裡頭有真樂
◇他天天有悟處,這個光陰沒有空過:境界每天都在提升
◇一天沒有進步,這一天就空過
◇真正修行人,決定不肯放棄寶貴的時光

  解道就是行道,行道便是解道,這叫真正用功,這是真正修行人。如果說是解懂得一點,做不到,那不是修行人,有解無行。實在說,有解無行,你那個解未必透徹,未必真實。為什麼?你沒有通過實驗。現代科學家都講求要實驗,沒有通過實驗的理論未必是真的,未必能靠得住。佛法所講的理論方法,我們要去做,要把它做到,要通過實驗,這才是真的。所以解行要同時並進,這個裡頭有真樂,法喜充滿。他天天有悟處,這個光陰沒有空過,每天都有悟處。悟處,換句話說,自己的境界每天都在提升,都有進步。若一天沒有進步,這一天就空過,一年沒進步這一年空過,那就真可惜了。一個真正修行人,決定不肯放棄寶貴的時光

◈解得方便:增智慧、養道心
◇若解之一面,得其方便,則可以增智慧、養道心

  【若解之一面,得其方便,則可以增智慧、養道心。】

◇道心就是法喜充滿,清淨自在

  行幫助解,解幫助行,這才真正是增長智慧、養道心道心就是法喜充滿,清淨自在

◈行得方便:喜怒哀樂不致牽動主人翁
◇若行之一面,得其方便,則喜怒哀樂,或不致牽動主人翁。亦不致矜張急燥,自是自滿

  【若行之一面,得其方便,則喜怒哀樂,或不致牽動主人翁。亦不致矜張急燥,自是自滿。】

◇行持功夫得力看得出來:七情五欲展現在你面前你不動心
◇主人翁就是我們的心性,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動搖,自己這個心做得了主宰
◇心做不了主,境界現前,心還會被境界所轉:功夫不得力
◇六根接觸六塵,時刻勘驗自己功夫:動不動心?
◇動心,馬上把它換成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也壓不住;連著念幾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把念頭伏住,然後這一句佛號功夫就得力
◇真正修行人修什麼?就是在一切人事環境裡面,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去掉而已
◇修行不能離開境界:離開境界怎麼個修法

  行持功夫得力了,得力的時候能夠看得出來。喜怒哀樂,就是講的七情五欲,展現在你面前你不動心主人翁就是我們的心性,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動搖,自己這個心做得了主宰。如果這個心做不了主,境界現前,心還會被境界所轉,順心的起貪愛,不順心的起厭惡、起憎恨,這就是功夫不得力。我們自己想想平常接觸外面境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時時刻刻要勘驗自己的功夫,動不動心?假如動心,馬上念阿彌陀佛,把它換成阿彌陀佛。或者是阿彌陀佛也不行,壓不住,這個喜怒哀樂是一定要往外發,用《金剛經》也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連著念幾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把起伏的念頭伏住,然後這一句佛號就得力,功夫就得力真正修行人修什麼?就是在一切人事環境裡面,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去掉而已修行不能離開境界,離開境界那怎麼個修法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我們有沒有做到如如不動?
◇還有一絲毫得意、自滿、驕傲,那完了;或者顯出來急燥,這都是功夫不得力
◇念佛人不受外境影響;有時候內心會起矛盾
◇「念佛念了這麼久,為什麼佛還不來現給我看看?為什麼還不得一心?」這就顯示出急燥
◇念佛不是要求瑞相的:哪個經上給你講念佛求瑞相?
◇有瑞相也好,沒瑞相也好,有也不要理它,也不要自己覺得很滿意
◇「我見到蓮花、見到佛,你們都不如我」:你的功夫完全破壞了
◇佛菩薩不現瑞相:你沒功夫,心剛剛定下來,一見瑞相又起波浪
◇佛很慈悲不害人,你還受不了,不能現這些瑞相給你看
◇功夫真成就,見到佛來也如如不動,心裡若無其事:那時候佛一定會現相,來考考你
◇書還沒念好,決定考不及格:不來考你

  下面這是說我們自己修學的態度;前面這個是外面境界,不受外面境界干擾。《金剛經》末後講「不取於相」,底下還有一句「如如不動」,我們有沒有做到如如不動?自己還有一絲毫得意這個樣子、自滿的樣子,甚至於驕傲的樣子,現在人常講,有一點點成就值得驕傲,那完了,這一驕傲就完了,怎麼可以值得驕傲?或者顯出來急燥,這都是自己功夫不得力,這不是外境的,是裡面內心的。念佛人不受外境影響,有的時候內心會起矛盾,我念佛念了這麼久,為什麼佛還不來現給我看看,聽說別人都見佛,都聞到香,都見到瑞相,我為什麼念了這麼久還見不到;我念這麼久,為什麼還不得一心這就顯示出急燥,這是功夫不得力。念佛不是要求瑞相的,哪個經上給你講念佛求瑞相?沒有講。一直念下去,有瑞相也好,沒瑞相也好,有也不要理它,也不要自己自覺得很滿意,「我見到蓮花,我見到佛,你們都不如我」,那你的功夫完全破壞了。要曉得,佛菩薩不現瑞相,實在講你自己沒有功夫,禁不起考驗,心還沒定下來,縱然剛剛定下來,一見瑞相又起了波浪,那佛不是來害你嗎?佛很慈悲,不害人,你還受不了,所以不能現這些瑞相給你看。等到你功夫真成就,即使見到佛來了,也如如不動,心裡若無其事,那個時候佛一定會現相。等於說是你念書念得差不多,可以考考你,那來考試,來考考你書還沒念好不能考,你怎麼會及格,看得很清楚,你決定考不及格的,所以他也不來考你

◈正念要緊:正念就是佛念
◇不然,正念必提不起,千萬勿忽

  【不然,正念必提不起,千萬勿忽。】

◇正念要緊,正念就是佛念,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

  可見得正念要緊,正念就是佛念,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

◈平時於起心動念時修

  【平時於起心動念時修

◇自己用功,起心動念都要保持一個清淨
◇無論動什麼念頭,趕緊用一句佛號取而代之;決定不能將念頭相續增長

  起心動念時,這個時候是自己用功,起心動念都要保持一個清淨無論動什麼念頭,趕緊用一句佛號取而代之,決定不能將念頭相續增長,那就不好。

◈更須於對遇境緣時用功

  【更須於對遇境緣時用功

◇我們在人事、物質環境練什麼?練不動心,練不為外境所轉,練境緣當中做得了主宰
◇練習看破、放下,這是真正的練功:練這個功,一心念佛

  這是講應用在生活上。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我們生活離不開的,兩種環境都非常複雜,非常廣大。我們在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面練什麼?練不動心,練不為外境所轉,練自己在境緣當中做得了主宰,那就成功,練這個!再說得淺顯一點,練什麼?練習看破,練習放下,練這個,這是真正的練功。不是現在一般練氣功,那個沒有用的,那個功練得再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不能斷煩惱。我們要練這個功,看破放下,練這個功,一心念佛

◈歷事鍊心

  【以歷事而鍊心

◇通過樣樣世緣,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放下看破、不動心了?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個功夫就是歷事鍊心
◇你在一切境緣當中,真的看破放下,不起心動念執著:那個人就是善知識、菩薩;你就是善財,你參學這一關通過了
◇善知識在哪裡?到處都是,沒有一個不是的
◈看破、放下、老實念佛
◇我們在這裡頭修「看破、放下、老實念佛」
◇你能把這三句聽明白,認真去做:一切諸佛菩薩都承認,你已經把《大方廣佛華嚴經》參透了
◇你在生活上都用上了,還要念什麼《華嚴經》?
◇《華嚴經》就是教你日常生活當中,看破、放下、老實念佛
◇不但《華嚴經》,六百卷《大般若》也參透了
◇什麼是佛法?這就是道地的、真實的佛法

  歷是經歷,樣樣事情我們都應該要經歷,也就是說要通過樣樣世緣,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放下,是不是真的看破,不動心了?所以要歷事鍊心。《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那個功夫如果我們叫他一個總名字,就是這四個字「歷事鍊心」,五十三參是歷事鍊心。善財去五十三參,我們到哪裡去五十三參?其實善財做的榜樣,就是教給我們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你能夠在一切境緣當中,真的看破放下,不起心、不動念、不執著,那個人就是善知識、就是菩薩,你就是善財,你參學這一關通過了。你要問善財的那些善知識在哪裡?到處都是。你有眼睛不認識,真可惜!統統是善知識。善財那個善知識,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統統都是,沒有一個不是的我們在這裡頭修行,要知道修什麼?修「看破、放下、老實念佛」,修這個;你能把這三句聽懂,聽明白,你認真去做,不但我承認,我相信一切諸佛菩薩都承認,你已經把《大方廣佛華嚴經》參透了,徹底的明白了。為什麼?你在生活上都做到,都用上了,還要念什麼《華嚴經》!《華嚴經》上就是教你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當中,看破、放下、老實念佛不但《華嚴經》參透,六百卷《大般若》也參透了。《金剛經》上講得這麼透徹,什麼是佛法這就是佛法,道地的佛法,真實的佛法

◈修福修慧,自覺覺他
◇修福修慧、與眾結緣、大慈大悲、自覺覺他、平等不二

  【修福修慧、與眾結緣、大慈大悲、自覺覺他、平等不二。】

◇達到這個境界,日常生活行為一定是這樣子的
◇修福是廣度眾生,以種種方便利益一切眾生
◇修福而不著修福的相:雖然念念在做,絕對沒有著相
◇不著相就是修慧:並不是修福以外,還再要找一個別的修慧
◇與眾結緣也不著相,這真正叫大慈大悲、自覺覺他、平等不二
◇著相、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執著當然更不平等

  自己達到這個境界,你的日常生活行為一定是這樣子的修福是廣度眾生,以種種方便利益一切眾生,這是修福。修福而不著修福的相雖然天天在做,時時在做、念念在做,絕對沒有著相不著相就是修慧。並不是修福以外,還再要找一個別的修慧,那就錯了,不著相就是修慧。與眾結緣,雖結緣也不著相,這個真正叫大慈大悲、自覺覺他、平等不二著相就不平等,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執著當然更不平等

◇修慧不修福,仍是我相未除,諸佛未必護念

  【但修慧不修福,仍是我相未除,諸佛未必護念。】

◇「我現在還不行,我修行功夫還不夠,我還不能幫助人」:這是我相未除,諸佛也不會保佑你
◇什麼時候幹?現在就要幹:一定要懂得福慧雙修
◇修福跟修慧是一不是二:只要修福不著相就是修慧

  有一些人不肯幫助別人,自己很謙虛、很客氣,「我現在還不行,我修行功夫還不夠,我還不能幫助人」,這是我相未除,諸佛也不會保佑你什麼時候幹?現在就要幹,一定要懂得福慧雙修。知道修福跟修慧是一不是二,只要修福不著相就是修慧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五十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9-023-0057




25、行解方便,當同時並進。
若解之一面,得其方便,則可以增智慧、養道心。
若行之一面,得其方便,則喜怒哀樂,或不致牽動主人翁。亦不致矜張急燥,自是自滿。
不然,正念必提不起,千萬勿忽。

26、平時於起心動念時修。更須於對遇境緣時用功,以歷事而練心。
修福修慧、與眾結緣、大慈大悲、自覺覺他、平等不二。
但修慧不修福,仍是我相未除,諸佛未必護念。

金剛經講義節要 淨空法師主講



2024年3月27日 星期三

求生原為證無生,離相求生同修|求生就是一向專念;離相就是萬緣放下|念佛法門不可思議:就是轉識成智、無住生心|淨土與般若、求生與離相,語別而義實無別|不應住、無所住:但除其病;不除其法|淨空老法師

 


求生原為證無生,離相求生同修|求生就是一向專念;離相就是萬緣放下|念佛法門不可思議:就是轉識成智、無住生心|淨土與般若、求生與離相,語別而義實無別|不應住、無所住:但除其病;不除其法|淨空老法師


  【知一心作而無礙故。性相本來圓融,染幻尚無礙,淨幻豈復有礙。知一切法心現識變,則不著不壞,性相圓融,一切無礙。】

◈知道法身菩薩境界:知道自己還不夠
◇這一段詮釋法身菩薩的境界:我們雖然做不到;但是要知道
◇知道的好處:見到深位的修行人,不會感覺得奇怪;知道自己功夫還不夠,前面的路還很遠,要有耐心求進步
◇因此這個境界不能不知
◈知一心作而無礙
◇關鍵在一心作
◇一心是清淨心、平等心
◇平等心裡面怎麼會有障礙?
◇所有一切障礙,是心不清淨、不平等
◇清淨、平等,決定沒有障礙

  這一段詮釋法身菩薩的境界,我們雖然做不到,但是要知道知道的好處,第一個:見到深位的修行人,我們不會感覺得奇怪;第二個好處:知道自己功夫還不夠,前面的路還很遠,要有耐心求進步,認真努力去修持;因此這個境界不能不知。一開端說,知一心作而無礙,這個關鍵在一心作一心是清淨心,一心是平等心平等心裡面怎麼會有障礙所有一切障礙,自然是心不清淨、心不平等裡面才現出這個現象;若是清淨、平等,決定是沒有障礙的。

◈性相本來圓融
◇本來是圓融的,性相從來不相妨礙
◈染幻尚無礙;淨幻豈復有礙
◇染幻是六道凡夫;淨幻是四聖法界
◇般若經裡頭,凡是跟染相對的那個淨也不淨,還算是染
◇四聖六凡,十法界都是染幻:幻就是說明它不是真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極樂世界是淨幻,毘盧遮那佛的一真法界也是淨幻
◇我們現在處處都有礙,怎麼會沒有礙?
◇本來是無礙的:因為本來是圓融的
◇四聖六凡、一真法界,法法圓融,無有一法不圓不融
◇障礙是產生在眾生心中的妄想分別執著
◇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無礙
◇因為有妄想執著,所以處處都有障礙

  下面這些句子,可以說是這一句的註解。「性相本來圓融」,這是諸佛與大菩薩親證的境界;實實在在講,本來是圓融的,所以性相從來不相妨礙;我們在《華嚴》裡面看到,佛在《圓覺經》裡面尤其講得透徹。染幻是六凡法界,六道凡夫;淨幻是四聖法界,這是通常我們說的六凡四聖。但是在此地,《金剛般若經》裡頭,染淨的意思又不相同。為什麼?因為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凡是跟染相對的那個淨也不淨,還算是染,由此可知,四聖六凡都是染幻。我們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是染幻幻就是說明它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不是真實的,叫幻。本經末後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是這個意思。淨幻指的是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幻,《華嚴經》上所說毘盧遮那佛的一真法界也是淨幻;所以這個地方的染淨,跟我們平常講的意思不一樣。四聖六凡都無礙,這個話說起來,我們有一點不相信,因為我們現在處處都有礙,怎麼會沒有礙?要曉得本來是無礙的,為什麼?因為本來是圓融的四聖六凡、一真法界都是圓融的,法法圓融,無有一法不圓,無有一法不融障礙的產生,是產生在眾生心中的妄想分別執著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無礙;我們因為有妄想執著,所以處處都有障礙。

(中略)

◈念佛法門不可思議:就是轉識成智、無住生心
◇佛普度眾生,度什麼?無非是教人轉識成智,恢復心性本來面目
◇念佛法門也修的這個
◇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一心專念:識不想別的,不再變別的;專想阿彌陀佛;就專變阿彌陀佛
◇我們變錯了,變成六道輪迴;現在用念佛這個辦法再變回去,再還原
◇念佛法門不可思議:念佛就是法相宗的轉識成智,就是《般若經》的無住生心
◇放下萬緣是無住;一心專念是生心:與般若相應
◇念佛法門一切諸佛都讚歎,千萬不要把它輕易的看過

  在十界普度一切眾生,度個什麼?無非是教人轉識成智,恢復心性的本來面目而已。除此之外,佛不曾說過一句話,佛為我們說的就是為了這個。我們今天念佛法門,是不是也修的這個?是的,一點都不錯。佛教給我們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就是識不想別的,不再變別的專想阿彌陀佛,就專變阿彌陀佛。希望我們再變回去,我們變錯了,變成六道輪迴。現在念佛了,用這個辦法再變回去,再還原,就這個意思。所以念佛法門不可思議,念佛就是法相宗的轉識成智,就是《般若經》裡面所講的無住生心,它統統都相應。放下萬緣是無住,一心專念是生心,與般若相應這個法門一切諸佛都讚歎,我們千萬不要把它輕易的看過,那個損失實在就太大太大了。

◈真正的幸福是不著不壞
◇不著不壞,性相圓融,一切無礙
◇這三句教給我們修學的態度
◇修學是我們生活的全部
◇於一切法不執著;也不拒絕
◇一切境界現前可以受用;不能執著
◇受用是生心;不執著是不住
◇真正的幸福是不著不壞,它性相就圓融
◇性是空寂的,不可以執著;相是幻有的,不應該破壞:幻有的相可以享受

  則不著不壞,性相圓融,一切無礙。末後這三句教給我們修學的態度,我們怎樣修學。這個修學大家聽了,好像跟我們的關係還不太大,我們再換個話說,這是教我們怎麼過日子,教我們怎樣生活,教我們怎樣工作,教我們怎樣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了。我們佛法當中,修學兩個字包括這麼多東西。所以諸位要曉得,修學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我們要用什麼態度?於一切法不著,不執著;一切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也不要拒絕,我們可以受用。飯擺在面前可以吃,不要說這個我不執著,我不要它,不可以的。一切境界現前可以受用,不能執著受用是什麼?生心;不執著是什麼?不住。這個地方叫不著,就是不住,應無所住,不壞就是生心,我可以受用它,這個生活就自在、就快樂了。我們講追求人生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不著不壞,它性相就圓融。因為性是空寂的,所以不可以執著;相是幻有的,不應該破壞幻有的相可以享受,這個樣子一切無礙了,跟性相圓融完全相應,這麼做才圓融。再看底下這一段,

◈求生就是一向專念;離相就是萬緣放下
◇淨土與般若、求生與離相,語別而義實無別

  【知此,則知淨土與般若、求生與離相,語別而義實無別。】

◇淨土與般若、淨土與法相,都很密切,非常圓融,一絲毫的矛盾都沒有
◇求生是生心;離相是無住
◇求生就是一向專念;離相就是萬緣放下

  你要是把這個道理明白了,道理通達了,你就曉得淨土與般若的關係。前面我還提了一下,淨土與法相的關係。法相講轉識成智,都很密切,非常圓融,一絲毫的矛盾都沒有。世間法講矛盾,就是佛法此地講的障礙,沒有障礙。求生是生心,離相是無住求生就是一向專念,離相就是萬緣放下,你看看說的話不一樣,意思沒有兩樣,意思完全相同。

◈舍此不圖,豈非自誤

  【舍此不圖,豈非自誤。】

◇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你要是捨掉了,那你是自己耽誤了這一生
◇百千萬劫難遭遇
◇能夠得人身遇佛法,又遇到成佛的捷徑念佛法門: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
◇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此」是講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這樁事情你要是捨掉不要了,那你是自己耽誤了這一生。這一生難得,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實實在在說不止百千萬劫。彭際清居士所謂「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這是今天,不容易!能夠得人身遇佛法,又遇到成佛的捷徑念佛法門,真的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這個地方勸你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不應住、無所住:但除其病;不除其法
◇色聲香味觸,供佛度眾,乃至養此色身,皆不能廢而不用;若能不著,何礙之有

  【當知不應住、無所住,是但除其病,不除其法也。即色聲香味觸,供佛度眾,乃至養此色身,皆不能廢而不用。若能不著,何礙之有,當如是領會也。】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佛是除我們妄想分別執著的病;並不是除世出世間一切事相、一切法
◇我們還是用六塵供佛:六塵怎能不要
◇六塵我們要用它;心裡面不分別執著,它就不是塵,它不會染污你
◇一分別、一執著,這個法就變成塵:染污你的清淨心
◇不起分別執著,它就不叫塵,叫六法
◇上供諸佛,下養色身,包括布施一切眾生,統統用得上;要緊的是「若能不著,何礙之有」
◇我們的病就是執著;佛一切的教誨,教導我們除妄想分別執著而已
◇整個《般若經》的經文義趣,都要從這個地方去領會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就前面這兩句,我們都曾經詳細的講過。的意思是除我們妄想分別執著的病,用意在此地。並不是除世出世間一切事相、一切法,不是除這個,這個東西有用。我們今天供佛也是拿六塵來供佛,我們供的花,花是色;我們在佛前面燃香,香是味、香味,我們還是用六塵供佛。在大乘佛法裡面,我們沒有見到佛說法,但是在古籍流傳下來,有一些線索我們可以能體會到。像古代敦煌的壁畫,現在到中國去觀光旅遊,很多人都到敦煌去看,佛教的藝術。世尊講經,這些聲聞弟子很多都坐在下面聽,菩薩弟子也圍繞著佛,諸天天女散花、奏樂、歌舞,供佛、供養海會大眾,都是六塵供養。這是說我們供佛離不開六塵,六塵怎能不要!前面講「不除其法」,這個法就是指的六塵。這個六法我們要用它,叫它做法,色聲香味觸,這幾種法。你看這個上面字樣就沒有塵。為什麼它沒有塵?因為你心裡面不分別、不執著,它就不是塵,它不會染污你;心裡面如果一分別、一執著,這個法就變成塵。塵是灰塵,來污染。我們桌子一天不擦,灰塵就污染。這個東西你只要一分別、一執著,染污你的清淨心,所以它叫六塵。假如我們對於這些不起分別,不執著它,它就不叫塵,就叫六法。就叫六法,就不叫塵。乃至養此色身,我們身體在世間還沒有離開這個世間,身體需要養,需要營養,養這個身也需要前面講的六種法:色聲香味觸法,需要這些東西來養這個身體。皆不能廢而不用,上供諸佛,下養色身。講到養色身,就包括布施一切眾生,統統用得上。要緊的是「若能不著,何礙之有」。我們的病就是執著佛所有一切的教誨,教導我們除妄想分別執著而已,這就是佛法。當如是領會,整個《般若經》的經文義趣,都要從這個地方去領會。下面講到我們念佛,這是在佛法裡面最殊勝的法門,最重要的法門。

◈念佛,生心也;離相,無所住也
◇此心雖空空洞洞;卻提起一句佛號:正是生無所住心也

  【念佛,生心也。離相,無所住也此心雖空空洞洞,卻提起一句佛號,正是生無所住心也。】

◇念佛的心要清淨
◇一心稱念。一心就是清淨心,二心那個心裡頭有妄想就不清淨
◇一心:心裡面空空洞洞;心裡面有一樣東西就不空,心就有住,就錯了
◇「我念佛都打妄想,念佛是不是白念?」
◇沒有白念;只可以說念的功夫不夠,繼續努力
◇不要灰心、不要懷疑;只要一句佛號老實念下去
◇所有一切憂慮牽掛統統是妄想,都不是真實的:希望愈減少愈好
◇要放得下:你放下得愈多愈好,你的功夫才得力
◇不能放下,念佛的功夫就不會得力
◇不但世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
◇這就是無住生心、淨念相繼,都相應了

  這個把念佛的祕訣、念佛的要領,給我們說出來了。念佛的心要清淨,淨宗一些課誦本裡面,我們常常看到一心稱念。一心就是清淨心,二心那個心裡頭有妄想就不清淨,叫一心稱念。一心,心裡面空空洞洞,心裡面有一樣東西就不空,心就有住,就錯了。這樣說起來我們會感覺得好難,我念佛都打妄想,說這個心乾乾淨淨、空空洞洞一個念頭都沒有,我從來也做不到,我們念佛是不是白念沒有白念。只可以說你現在的心還不清淨,還沒有念到一心,念的功夫不夠。繼續努力不要灰心、不要懷疑,只要一句佛號老實念下去。但是必須要曉得,所有一切憂慮牽掛要知道統統是妄想,都不是真實的,希望愈減少愈好,這就是我們常講要放得下,你放下得愈多愈好,你的功夫才得力;如果不能放下,念佛的功夫就不會得力不但世法要放下,不掛在心上;佛法也要放下,也不能掛在心上,那就對了。這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無住生心」,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淨念相繼」,都相應了

◈離相求生同修
◇求生原為證無生,離相求生同修矣

  【妙莫妙於此。求生原為證無生離相求生同修矣。】

◇離相是般若;求生是淨土
◇我們求生西方極樂,最終目標就是無生
◇般若求證無生;念佛也是求證無生:方法手段不相同
◇念佛這個方法手段巧妙、方便,人人能修

  同修就是淨土跟般若同修;離相是般若,求生是淨土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為的是什麼?為的是證無生。《般若經》裡面所講的,最終的目標就是無生般若求證無生,我們念佛也是求證無生,目標相同,方向相同,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這個方法手段巧妙、方便,人人能修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五十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9-023-0057




21、知一心作而無礙故。
性相本來圓融,染幻尚無礙,淨幻豈復有礙。
知一切法心現識變。則不著不壞,性相圓融,一切無礙。

22、知此,則知淨土與般若、求生與離相,語別而義實無別。
舍此不圖,豈非自誤。

23、當知不應住、無所住,是但除其病,不除其法也。
即色聲香味觸,供佛度眾,乃至養此色身,皆不能廢而不用。
若能不著,何礙之有,當如是領會也。

24、念佛,生心也。離相,無所住也。
此心雖空空洞洞,卻提起一句佛號,正是生無所住心也。妙莫妙於此。
求生原為證無生。離相求生同修矣。

金剛經講義節要 淨空法師主講



知一心作而無礙故

性相本來圓融,染淨本來無礙,
一執著,一分別,障礙就來了,
不取相亦不壞相,任何相現前均能隨緣。

凡說有礙的,因為他不知一切唯心造,即著於外相,
要是知道了這種道理,即可以不著也不壞,性相圓融,一切無礙。

淨土與般若,語別而義無別,
淨土由有門入,
一般人以為淨土著相,般若講空,似相對又似矛盾,
實在是 相輔相成,正好兩門合修,則道業日進。

淨空法師法語 淨空法師著



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

離相求生|淨宗乃最極圓頓,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六信具足:其人亦必超情離見,與無相智慧相契|淨空老法師

 


離相求生|淨宗乃最極圓頓,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六信具足:其人亦必超情離見,與無相智慧相契|淨空老法師


◈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
◇設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
◇一經通一切經通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就是這一句的註解
◇佛說這個你為什麼能相信接受?你入了境界,你完全看到事實真相:佛看到了;法身菩薩看到了;你也看到了

  我們看蕅益大師的《破空論》,接著看底下這一句,「設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好!講得真好。一經通一切經通,你對《金剛經》信解受持,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就是無相。《心經》上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就是這一句的註解。什麼叫當體即是無相?《心經》上這幾句話,當體就是無相。「可證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佛說這個你為什麼能相信?你為什麼能接受?你入了境界,你完全看到事實真相,佛看到了,法身菩薩看到了,你也看到了

◈沒有比淨土宗更圓更頓
◇淨宗乃最極圓頓,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
◇圓:圓滿,絲毫欠缺沒有
◇頓:快速,一生數十寒暑,保證你往生極樂、見性成佛
◈其人超情離見,與無相智慧相契
◇若人於此法能生實信,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信自信他,如是六信具足,當知其人,亦必超情離見,與無相智慧相契
◇信自己能往生;信阿彌陀佛決定來接引
◇六信統統具足,這叫實信

  再回過頭來,「蓋此淨宗乃最極圓頓,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這是淨土宗,沒有比這個更圓更頓圓是圓滿,絲毫欠缺沒有頓是快速,一生數十寒暑,就能保證你往生極樂世界,見性成佛,這超情離見是到極樂世界去證得的。「若人於此法能生實信」,你真相信了,「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信自己能往生,信阿彌陀佛決定來接引,這是「信他」,信有這六種,這六種信你統統具足,這叫實信。所以下面說,「如是六信具足,當知其人,亦必超情離見,與無相智慧相契」,相契合。

◈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能夠信、喜歡、接受、依教奉行: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我們遇到,也相信,也學習;學了幾十年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這幾句經文說出了答案

  「是故經中《獨留此經品》曰:若聞斯經」,這就指我們現前這個經本,這部經,你要聽到了,你要看到了,「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獨留此經品》裡頭,有這四句話,你聽到這部《無量壽經》,或者是這部《阿彌陀經》,你能夠信,能夠喜歡,能夠接受,持是依教奉行,能夠依教奉行,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所以我們這些人遇到這個經,也相信,也學習,學了幾十年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這幾句經文,幫我們說出了答案,能信,能依教修行,難中之難,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頭,沒有比這個更難。

◈為什麼你一聽就相信?
◇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不是一生一世修來的
◇聽到這個經,叫他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肯真幹:這個人善根深厚,跟一般人不一樣
◈心地清涼自在,世出世法放下了
◇完全接受,依教奉行,三年五載,就有很好的成就現前:心地清涼自在,對世出世間一切法執著放下了
◇六根對六塵境界,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不放在心上
◈圓滿究竟的成就,只有念佛求往生
◇對於佛所宣說的無量法門,恭敬禮拜、歡喜讚歎
◇要論圓滿究竟的成就,只有念佛求往生;其他法門不能跟淨宗相比

  為什麼你一聽就相信?佛經上說過,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不是一生一世修來的,生生世世累積這個功德成就的。所以聽到這個經,叫他一門深入,他真幹,叫他長時薰修,他也肯真幹,我們就知道這個人善根深厚,跟一般人不一樣,一般人沒有這麼深厚的善根,真是難中之難。有這樣的深厚善根,他完全接受,依教奉行,三年五載,就有很好的成就現前心地清涼自在,對世出世間一切法,執著放下了六根對六塵境界,有很好,沒有也很好,不放在心上對於佛所宣說的無量法門,你看到《大藏經》,恭敬禮拜,歡喜讚歎。無論哪個人,修學哪個法門,都好,不必計較。如果要論成就,圓滿的成就、究竟的成就,那只有念佛求往生,其他的法門不能跟淨宗相比,這個事實我們要知道。

◈取相之過
◇取相分別,雖種大福田,求出輪迴,終不能得:是乃取相之過
◇修學多年功夫不得力,就這四個字:取相之過
◇著相:樣樣都認真,沒真放下
◈離相求生就成功了
◇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是乃離相求生之功
◇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清楚了:只要離相求生就成功了
◇或入三輩;或墮疑城:關鍵所在,已昭然若揭矣
◈無相智慧是什麼樣子?
◇無相智慧,即:萬法一如,染淨平等,故身心清淨;一切皆如,故離分別

  我們接著看這後面,前面說「取相分別,雖種大福田,求出輪迴,終不能得是乃取相之過」,著相。我們修學這麼多年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就這四個字,取相之過著相,樣樣都認真,沒真放下。我們再看下文,「今云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是乃離相求生之功」。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清楚了,只要離相求生就成功了。看下文,今云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是乃離相求生之功也。「或入三輩」,上中下三品,三輩往生,「或墮疑城,關鍵所在,已昭然若揭矣」,真的給我們講清楚講明白了。「身心清淨,遠離分別者,蓋無相智慧」,無相智慧是什麼樣子?這裡說得很好,「即萬法一如,染淨平等,故身心清淨。淨念相繼,自然遠離分別」,不再執著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七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74




《破空論》釋曰:「
設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
設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

可證
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


蓋此淨宗乃最極圓頓,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

若人於此法能生實信,
信事信理,
信因信果,
信自信他,如是六信具足,
當知其人,亦必超情離見,與無相智慧相契。


是故經中《獨留此經品》曰:「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
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前云「取相分別」,雖種大福田,「求出輪迴,終不能得」。
是乃取相之過也。

今云「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是乃離相求生之功也。

或入三輩,
或墮疑城,
關鍵所在,已昭然若揭矣。


身心清淨,遠離分別」者,

蓋無相智慧,
萬法一如,染淨平等,故身心清淨
一切皆如,故離分別

再者
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都攝六根,故身心清淨
淨念相繼,自然遠離分別

◎ 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2024年3月25日 星期一

能信淨土,是即無相智慧|無相智慧是大乘空慧的現象:明瞭一切法是假的,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動念|有相跟無相同時存在:一生一切生;一滅一切滅|無相智慧是真相|除這個之外都是幻相|淨空老法師

 


能信淨土,是即無相智慧|無相智慧是大乘空慧的現象:明瞭一切法是假的,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動念|有相跟無相同時存在:一生一切生;一滅一切滅|無相智慧是真相|除這個之外都是幻相|淨空老法師


◈能信淨土,是即無相智慧
◇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
◇無相智慧是大乘空慧的現象:確確實實明瞭一切法是假的,在一切法裡頭不起心動念
◇無相智慧就是大徹大悟;大徹大悟是從無相而顯現的
◇這個智慧是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學來的
◇無相智慧是真相;除這個之外都是幻相
◇心地清淨,一念不生,具足大圓滿智慧
◇障礙沒有了,智慧現前,佛說這個他能信:見阿彌陀佛、見極樂世界,輕而易舉

  「夫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念老在這一開頭就告訴我們,這個法門,不但是在我們這個世間,是無比殊勝的法門,即使是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都是難信之法。所以底下的話,是祖師們常常樂道的。能信是即無相智慧無相智慧這句話不好懂,這句話是大乘空慧的現象。確確實實明瞭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在一切法裡頭,能夠不起心不動念,當然更不可能有分別執著,這叫無相智慧。無相智慧,換句話說,就是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是從無相而顯現的,這個智慧是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學來的,本來具足的,這是事實真相。除這個之外,都是幻相,都是妄相。無相智慧是真相心地清淨,一念不生,具足大圓滿智慧。大圓滿智慧是自性本有的,這個時候現前了,障礙沒有了,智慧現前,佛說這個他能信,他不懷疑。能信的人,見阿彌陀佛、見極樂世界,確實輕而易舉,他想見就見到、想看就看到。

◈四相、時空都看破,都不會起來了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我、人、眾生是形相;壽者是壽命,衍生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存在的空間與時間,這些現象都看破了,都不會起來了

  念老下面引《金剛經》的話說,「如《金剛經》云: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又」,還是《金剛經》上的話,「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都是《金剛經》上的話,我、人、眾生是形相,壽者是壽命,壽命的長短是屬於壽者,衍生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存在的空間與時間。這些現象都看破了,都不會起來了

◈有相跟無相同時存在
◇有相跟無相同時存在:一生一切生;一滅一切滅
◇實際上有先後次第;但是我們覺察不到:它的速度太快了
◇肉眼的能力很有限:見不能用眼見
◇用見性見色相,用聞性聞音聲,用六根根性就能照見五蘊皆空,就看到真相:那是真心
◇我們現前用的是妄心,就是生滅心:許許多多幻相重疊在一起,被我們看見了
◇個別的幻相決定見不到:它就在你面前,六根沒辦法接觸到

  眾生有沒有?有。壽者有沒有?有。有相跟無相同時存在,一生一切生,一滅一切滅。好像這個大螢幕,我們按下頻道,屏幕上的相就出現了,同時出現。實際上不是同時,有先後,有先後次第,但是這個先後次第,我們覺察不到,也就是說它的速度太快了。一秒鐘它的生滅次數,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不是萬,不是億,是兆。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我們覺察不到。我們能夠覺察的,大概是二分之一秒、四分之一秒,再快就看不到了,肉眼的能力很有限,要知道。所以見不能用眼見,用什麼?用見性見色相,用聞性聞音聲,用六根的根性就能照見五蘊皆空,就看到真相,那是真心我們現前用的是妄心,妄心就是生滅心。我們一分鐘能見到的相分很粗,換句話說,許許多多的幻相重疊在一起被我們看見了個別的幻相決定見不到,它就在你面前,眼看不到,耳聽不到,鼻聞不到,六根沒有辦法接觸到,這是事實真相。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七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74




夫淨土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於此能信,是即無相智慧

如《金剛經》云:「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又「
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
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
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破空論》釋曰:「
設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
設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

可證
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

◎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2024年3月24日 星期日

離相求生就成功了|修學多年功夫不得力,就這四個字:取相之過|取相分別,雖種大福田,求出輪迴,終不能得|著相:樣樣都認真,沒真放下|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離相求生之功 |淨空老法師

 


離相求生就成功了|修學多年功夫不得力,就這四個字:取相之過|取相分別,雖種大福田,求出輪迴,終不能得|著相:樣樣都認真,沒真放下|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離相求生之功 |淨空老法師


◈取相之過
◇取相分別,雖種大福田,求出輪迴,終不能得:是乃取相之過
◇修學多年功夫不得力,就這四個字:取相之過
◇著相:樣樣都認真,沒真放下
◈離相求生就成功了
◇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是乃離相求生之功
◇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清楚了:只要離相求生就成功了
◇或入三輩;或墮疑城:關鍵所在,已昭然若揭矣
◈無相智慧是什麼樣子?
◇無相智慧,即:萬法一如,染淨平等,故身心清淨;一切皆如,故離分別

  前面說「取相分別,雖種大福田,求出輪迴,終不能得是乃取相之過」,著相。我們修學這麼多年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就這四個字,取相之過著相,樣樣都認真,沒真放下。我們再看下文,「今云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是乃離相求生之功」。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清楚了,只要離相求生就成功了。看下文,今云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是乃離相求生之功也。「或入三輩」,上中下三品,三輩往生,「或墮疑城,關鍵所在,已昭然若揭矣」,真的給我們講清楚講明白了。「身心清淨,遠離分別者,蓋無相智慧」,無相智慧是什麼樣子?這裡說得很好,「即萬法一如,染淨平等,故身心清淨。淨念相繼,自然遠離分別」,不再執著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七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74




前云「取相分別」,雖種大福田,「求出輪迴,終不能得」。
是乃取相之過也。

今云「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是乃離相求生之功也。

或入三輩,
或墮疑城,
關鍵所在,已昭然若揭矣。


身心清淨,遠離分別」者,

蓋無相智慧,
萬法一如,染淨平等,故身心清淨
一切皆如,故離分別

再者
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都攝六根,故身心清淨
淨念相繼,自然遠離分別

◎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2024年3月23日 星期六

離一切相,真心就現前|能看到的,全是假的|止是放下;觀是看破|明白之後,妄心就不動了|回歸到不動:妄心止住了;真心現前|妄心就是虛妄:動它起作用;不動它不起作用|真心如如不動|淨空老法師

 


離一切相,真心就現前|能看到的,全是假的|止是放下;觀是看破|明白之後,妄心就不動了|回歸到不動:妄心止住了;真心現前|妄心就是虛妄:動它起作用;不動它不起作用|真心如如不動|淨空老法師


◈回歸到不動:妄心止住;真心現前
◇定功,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豁然現前
◇定功不斷的加深,一直到明心見性
◇止是放下;觀是覺悟
◇止是放下;觀是看破
◇明白之後,妄心就不動了
◇妄心不動;真心就現前
◇真心本來不動
◇你回歸到不動:妄心止住了;真心現前
◇妄心就是虛妄:動它起作用;不動它不起作用
◈見性問題才能解決
◇能看到的全是假的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一定要見性
◇見性以後再聽到淨土,完全能接受
◇功夫不夠的人,用念佛的方法快速成就

  大乘佛法裡面修行人,無論在家出家,定功,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定到某個一定的程度,智慧豁然現前。正是所謂小悟開小慧,大悟開大智慧,徹悟就能見性,也是經歷很多層次,定功不斷的加深,一直到明心見性。宗門用這個方法,教下也用這個方法,教下叫止觀,止是放下,觀是覺悟,同一個道理,止是放下,觀是看破,明白了。明白之後怎麼樣?妄心就不動了妄心不動的時候真心就現前,真的本無動搖,真心本來不動你回歸到不動,妄心止住了,真心現前妄心就是虛妄,動它起作用,不動它不起作用。這個道理要曉得,我們能夠看到宇宙,能夠觀察到太空,能夠看到細菌,在顯微鏡下面小的,大的,藉著儀器都能看到,能看到的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這個要知道。《心經》裡面告訴我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大乘教裡頭這樣的句子很多,都是提醒我們一定要見性見性問題才能解決見性以後再聽到淨土,完全能接受,功夫不夠的人,用念佛的方法快速成就

◈離一切相,真心就現前
◇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對於般若經上所說的看不懂
◇物質現象是假的:「明明真的擺在我面前,怎麼是假的?」
◇深入大乘經典的人能接受:他心清淨,知道清淨心的境界;跟一般起心動念,確實不相同
◇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
◇用真心你就成佛;用妄心你還是凡夫
◇怎麼樣用真心?離一切相真心就現前
◇把一切相放下,不要受它干擾
◇真心如如不動,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破空論》上說,這蕅益大師說的,「設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此經是講的《金剛經》,《金剛經》是屬於般若,對於般若經上所說的看不懂。單單講這物質現象是假的,我們就很難接受,明明是真的擺在我面前,它怎麼是假的深入大乘經典的人能接受,佛在經上講的可以接受,他心清淨,知道清淨心的境界,跟我們一般起心動念,確實不相同,確實不一樣。所以佛常教我們用心,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用真心你就成佛了,用妄心你還是凡夫怎麼樣用真心?離一切相真心就現前把一切相放下,假的不是真的,不要受它干擾真心如如不動,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七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74




佛言」下,更明著相離相之得失利害。

著相修福,難免輪迴。
離相求生,永得解脫。

(中略)

《破空論》釋曰:「
設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決不能信此經。
設於此經信解受持,決能了達我人等相,當體即是無相。」

可證
能信之妙德,舉體即是無相智慧


蓋此淨宗乃最極圓頓,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

若人於此法能生實信,
信事信理,
信因信果,
信自信他,如是六信具足,
當知其人,亦必超情離見,與無相智慧相契。


前云「取相分別」,雖種大福田,「求出輪迴,終不能得」。
是乃取相之過也。

今云「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是乃離相求生之功也。

◎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2024年3月22日 星期五

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要把相放下|真相是無相、不可得:佛教我們放下|萬法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是假有,非常短暫的有|眾德之本: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信有極樂彌陀;願意往生:無上菩提心|淨空老法師

 


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要把相放下|真相是無相、不可得:佛教我們放下|萬法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是假有,非常短暫的有|眾德之本: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信有極樂彌陀;願意往生:無上菩提心|淨空老法師


◈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
◇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最重要的一句就是「無相」:要把相放下
◈眾德之本: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這兩句話是一切佛法的核心,無比殊勝的獨一大法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要斷煩惱、證菩提:幾個人能做到?

  世尊這幾句話,裡面最重要的一句就是『無相』,勸導我們要把相放下眾德之本,是智慧。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段末謂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求生淨土,永得解脫。眾德之本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也」。這兩句話是一切佛法的核心,是一切佛法裡無比殊勝的獨一大法。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門門都要斷煩惱、證菩提。斷煩惱,在六道眾生裡面,幾個人能做到

◇貪瞋痴慢是煩惱;喜樂愛好也是煩惱:難斷,真難斷
◇不能不感謝阿彌陀佛,憐憫遍法界虛空界斷不了煩惱的眾生,用這麼巧妙的方法:帶業往生
◇彌陀為眾生建立一個學校,容易進去,不需要考試:只要你想進去,他就來接引你
◇只有兩個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這兩句人人可以做得到,個個可以在這一生圓成佛道
◇生到淨土一生成佛

  煩惱,貪瞋痴慢是煩惱,喜樂愛好也是煩惱,難斷,真難斷。所以我們想到這個地方,不能不感謝阿彌陀佛,只有他有真實智慧,大慈大悲,憐憫遍法界虛空界斷不了煩惱的這一類眾生,來做救護。用這麼巧妙的一個方法,帶業往生,等於是他為這些眾生建立一個學校,這個學校容易進去,不需要考試,不需要分數,只要你想進去,他就來接引你,到哪裡去求?我們這個學校進來要考試,考試不及格就進不來。他的學校只有兩個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兩句人人可以做得到,個個可以在這一生圓成佛道。我們這一生生淨土,生到淨土一生成佛,這個話是真的,絕對不是欺騙人的。

◈淨土不是萬劫難遇;無量劫難遇一次
◇阿彌陀佛成佛這十劫,度無量眾生
◇遇到了如果不能往生,把這個機會錯過、忽略了,那真是大錯特錯
◇我們遇到了,這是多麼大的福報,不但我們說不盡,諸佛如來也說不盡,所以要珍惜

  阿彌陀佛成佛到今天,已經十劫了,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十劫度多少人,只能說無量無邊無數。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十方,無量諸佛剎土,每一尊佛都有十法界,都有六道。阿彌陀佛成佛這十劫,度無量眾生是我們能理解的,我們聽了,肯定這是他可能做得到的。今天我們遇到了,如果不能往生,把這個機會錯過,這個緣分忽略了,那真是大錯特錯不是萬劫難遇,無量劫難遇一次我們遇到了,這是多麼大的福報,無與倫比,不但我們說不盡,諸佛如來為我們說也說不盡,所以要珍惜

◇什麼條件能成功?看得破、放得下
◈真相是無相、不可得
◇我們眼前這些事實,真相是什麼?
◇真相是無相、不可得:所以佛教我們放下
◇有是假有,非常短暫的有
◇佛在經上說百遍千遍;我們聽不懂
◇所有物質現象是假的
◇相現前;同時它就消滅了:頻率多高?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
◇這是真相,就在我們眼前

  什麼條件能成功?章嘉大師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這個人就能成功。看破,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我們眼前的,我們眼前這些事實,真相是什麼真相是「無相」,真相是不可得,所以佛教我們放下。如果真有,你要去爭取還情有可原,不是真有,有是假有,非常短暫的有。這種現象,佛在經上說,說百遍千遍,我們聽不懂。今天我們得到科學幫忙,量子力學是科學,量子力學家發現了,所有物質現象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這個現象存在的時間有多長?我們說它有,相現前,同時它就消失了,就消滅了頻率多高?經典上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的時間,三十二億百千念個念頭,不是一百個念頭,不是一萬個念頭,不是一億個念頭,三十二億乘十萬,一百個千是十萬,三百二十兆,這是一彈指。一秒鐘能彈多少次?年輕人體力好,一秒鐘可以彈七次。三百二十兆再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鐘,這是真相,就在我們眼前

◇所有現相聚集在一起,我們看見、聽到、接觸到,事實真相完全不知道,誤以為真:這叫迷
◇萬法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中有色、色中有空:空跟色幾乎是沒有辦法分開的
◇有一定深度的禪定,這個真相就被你看到了
◇這個禪定,就是明心見性
◇性是一切萬法的本體,包括虛空

  所有的現相聚集在一起,我們看見了,聽到了,接觸到,事實真相完全不知道,這叫迷,迷惑顛倒,誤以為真,以為它是真的。佛在《般若經》上告訴我們,萬法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色相,物質現象,空在哪裡?空在色中,空中有色,色中有空,空跟色幾乎是沒有辦法分開的。誰知道?佛法跟量子力學不一樣,量子力學用機器來觀察,看到了;佛法是用禪定,有一定深度的禪定,這個真相就被你看到了這個禪定,就是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性是什麼?一切萬法的本體,包括虛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就見到了。

◇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看到所有物質現象假的
◇再深一層:看到起心動念也是假的
◇為什麼會起心動念?自性迷了,就有這個現象出來
◇沒有見性的人把它當真,迷在其中;愈迷愈深,深到念頭不斷的起
◇真心是不動的;會動的,妄心,阿賴耶
◇阿賴耶就是虛妄念頭裡頭主要的動力;沒有它,就得定了:這個定就見性
◈信有極樂彌陀;願意往生:無上菩提心
◇轉八識成四智,才是見性的菩薩
◇我們做不到;我們唯有一條生路,全心全力投靠阿彌陀佛,信願持名,一向專念
◇信願就是發菩提心
◇我相信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願意往生:這就叫無上菩提心,你這一生成佛穩穩當當

  《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別教是初地,圓教是初住,到這個層次你才看到,看到什麼?所有物質現象假的再深一層,看到什麼?起心動念也是假的為什麼會起心動念?自性迷了,就有這個現象出來。這個現象一出來,沒有見性的人把它當真,迷在其中,愈迷愈深,深到念頭不斷的起,把他念頭認為是起心,是心。醫生診斷的時候問我們,心跳一秒鐘跳多少次?佛告訴我們,真心是不動的,會動的那個心,就是會起心動念的,妄心,這個妄心叫阿賴耶阿賴耶就是虛妄念頭裡頭主要的動力沒有它,就得定了,這個定就見性。明心見性,轉八識成四智,這才是見性的菩薩。不容易,說實實在在話,我們做不到。我們唯有一條生路,全心全力投靠阿彌陀佛,信願持名,一向專念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我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願意往生,這就叫無上菩提心,真的是無上,你這一生成佛穩穩當當,是真的不是假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七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73





2024年3月21日 星期四

修行在相上,特別是人事環境|不放在心上:就這一句是修行|放在心上,心就變成生滅了,障礙自性|不放在心上,慢慢自性流露出無量智慧德能相好|只要你不為境界所誘惑|為什麼不起心動念?不可得|淨空老法師

 


修行在相上,特別是人事環境|不放在心上:就這一句是修行|放在心上,心就變成生滅了,障礙自性|不放在心上,慢慢自性流露出無量智慧德能相好|只要你不為境界所誘惑|為什麼不起心動念?不可得|淨空老法師


◈怎樣恢復社會安定?修行
◇怎樣恢復社會安定?怎樣幫助地球化解災難?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修行
◇眼在色塵上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佛,圓滿的修行
◈為什麼不起心動念?畢竟空、不可得
◇為什麼不起心動念?一切法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切諸佛對於萬物是這麼個看法
◇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無為沒有生滅
◇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是假的

  怎樣恢復社會安定?怎樣幫助地球化解災難?方法有,科學家所看到的,跟佛經上所講的完全相同,那就是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修行。修什麼?眼在色塵上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佛,圓滿的修行為什麼不起心動念?因為那是幻相。《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又給我們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諸佛對於萬物是這麼個看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這有為法;有為法相對的無為法,無為沒有生滅,不生不滅是無為法。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是假的

◈常寂光什麼也沒有
◇極樂四土,前三土有生有滅;常寂光淨土,不生不滅
◇它沒有動搖、沒有染污、沒有生滅
◈本自清淨是我們的真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是清淨的,沒有污染
◇眼見色:起心動念,染污了,不清淨了;分別執著那更麻煩,造業了
◇我們要回歸自性,就是回歸清淨
◇見色,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清淨本然出現了
◈修行在相上修
◇特別是在人事環境修
◇修什麼?記住能大師五句就行了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它沒有相,不生不滅;有相,就有生滅
◇這是真正的自己
◇本自具足無量智慧、光明、壽命、德能、相好
◇外頭沒有:心外無法
◈自性本定,它沒動過、沒搖晃過
◇本無動搖
◇為什麼要修定,道理在此地
◇不修定,回不了自性
◇定到極處不動了,就跟自性相應,你就見到
◇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修禪定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最後統統明心見性

  極樂世界有四土,前面三土有生有滅,最後一個常寂光淨土,不生不滅常寂光什麼也沒有,那是自體,自體是常寂光,寂是清淨,沒有染污,也就是它沒有動搖,它沒有染污,它沒有生滅。惠能大師見到了,給我們做出來報告,告訴我們,常寂光是什麼?清淨。他說出的這五句話,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是清淨的,沒有污染。我們眼見色,起心動念,染污了,就不清淨了,分別執著那更麻煩,那造業了本自清淨是我們的真性,我們要回歸自性,就是回歸清淨見色怎麼樣?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清淨本然出現了修行在相上修特別是在人事環境修修什麼?記住惠能大師這五句話就行了,它真簡單。第二句「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它是不生不滅,為什麼?它沒有相,有相就有生滅,沒有相,不生不滅這是真正的自己。第三「本自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樣樣具足。外頭沒有,大乘教裡佛常說,心外無法。第四句說「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它沒動過,沒有搖晃過,自性本定。所以為什麼要修定,道理在此地不修定回不了自性定到極處不動了,那就跟自性相應,你就見到了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全是修禪定。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最後統統見性,明心見性

◈只要你不為境界所誘惑
◇知識分子:喜歡讀書,喜歡廣學多聞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讀書千遍是修定
◇讀書的目的:把妄念趕走;心裡只有經文,沒有其他東西
◇到最後連經文也放下,就見性了
◇讀書千遍的目的不是記誦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
◇要自己開悟,才能為人師
◇但是用記誦這個方法,達到一心不亂、明心見性

  那佛教知識分子,我們屬於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喜歡讀書,喜歡廣學多聞,佛就用這個方法,來教你修定。怎麼修法?念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個讀書千遍是修定,不讀書會胡思亂想,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把妄念趕走,把雜念趕走,讓心裡頭只有經文,沒有其他東西到最後連經文也放下了,就見性了。所以,讀書千遍的目的不是記誦,這個一定要知道。連孔子都知道,「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要怎麼樣?要自己開悟,悟出來才能為人師,記誦的不行。但是用記誦這個方法,用這個方法達到一心不亂,達到明心見性,這個不能不知道,然後你才曉得佛法之巧妙

◇讀世間的書能開悟:只要你不為境界所誘惑
◇念到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念得字字清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一遍一遍念:修定
◈不放在心上:就這一句是修行
◇懂這個道理真有受用
◇眼在色塵上入定,耳在聲塵上入定:這叫真修行
◇吃東西,知道味道;「不放在心上」:就這一句是修行
◇見色不把色放在心上;聞聲不把聲放在心上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不放在心上:這個心是清淨的
◇放在心上心就被染污了,心就變成生滅了:障礙了自性無量的智慧德能
◇不放在心上,慢慢自性流露出無量智慧、德能、相好

  那我們讀世間的書能不能開悟?能,沒有不能的,什麼書都能。只要你不為境界所誘惑,你念到什麼?念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念得字字清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一遍一遍念,修定。不懂這個道理他不曉得,懂這個道理真有受用眼在色塵上入定,耳在聲塵上入定,鼻在香塵上入定,舌在味塵上入定,這叫真修行到哪一天吃東西,知道味道,不知道味道那就白吃了,知道味道,不放在心上,就這一句是修行見色不把色放在心上,聞聲不把聲放在心上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不放在心上這個心是清淨的放在心上心就被染污了,心就變成生滅了,就不是不生不滅,障礙了自性無量的智慧德能,放在心上障礙了。不放在心上,慢慢自性流露出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六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96




2024年3月20日 星期三

佛法從入門到回歸自性,全靠自己,真難|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給我們搭了個橋;我們通過他的橋,快速了|諸佛說法沒有離開自性般若智慧的,說法全是智慧|淨空老法師

 


佛法從入門到回歸自性,全靠自己,真難|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給我們搭了個橋我們通過他的橋,快速了|諸佛說法沒有離開自性般若智慧的,說法全是智慧|淨空老法師


◈彌陀慈悲到極處,給我們搭了個橋
◇佛法從入門到回歸自性,全靠自己,真難
◇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給我們搭了個橋;我們通過他的橋,快速了
◇彌陀對於十法界苦難眾生,做出最大的貢獻,所以諸佛稱讚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諸佛說法沒離開自性般若智慧
◇諸佛說法沒有離開自性般若智慧的,說法全是智慧
◇徹悟的智慧我們這一生不容易遇到;但是小智慧、大智慧會常常遇到

  佛法,從入門到最後回歸自性,全靠自己,靠自己真難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給我們搭了個橋,我們通過他的橋,快了,快速了,這是我們對他感恩。他對於十法界裡頭苦難眾生,做出了最大的貢獻,所以諸佛如來稱讚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個稱讚不是容易得來的,真做出最大貢獻。所以諸佛說法,法就是智慧,沒有離開自性般若智慧說法的,說法全是智慧。我們細心觀察慢慢去體會,小智慧、大智慧,徹悟的智慧我們這一生不容易遇到,但是小智慧、大智慧會常常遇到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96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為光明|我們的心真定下來它就放光,照得清清楚楚|凡是不能控制清淨心,認為身是我,這都是心浮氣躁:他對外面環境看不清楚|真正清淨心知道身不是我,他身心健康|淨空老法師

 


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為光明|我們的心真定下來它就放光,照得清清楚楚|凡是不能控制清淨心,認為身是我,這都是心浮氣躁:他對外面環境看不清楚|真正清淨心知道身不是我,他身心健康|淨空老法師


◈心真定下來它就放光,照得清清楚楚
◇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為光明
◇大智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
◇我們的心真定下來它就放光,這個光明就是智慧,它對外面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絲毫差錯都沒有
◇真正清淨心知道身不是我,他身心健康:他用智慧;他沒有煩惱
◇賢公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不認識字;什麼都知道

  下面,《超日明三昧經》下卷,經文上說,「是知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為光明」。這做光明的解釋,大智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人只要得定,我們的心真定下來它就放光,這個光明就是智慧,它對外面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絲毫差錯都沒有凡是不能控制清淨心,現在講的是心浮氣躁,浮躁的心生煩惱,它不生智慧,它對外面環境看不清楚,它認為身是我,這都是浮躁的心真正清淨心知道這身不是我,他身心健康,他會照顧得很好,為什麼?他用智慧,他沒有煩惱海賢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一個不認識字的人,雖然不認識字,什麼都知道,你拿出經本念給他聽,他能講給你聽,他一聽就明白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96



2024年3月18日 星期一

我念念走無相、放下的路,念念看得破、放得下,往生就有把握|無我多重要|不達無我,而修一切善法,止成人天偽果|不修一切善法,而但證我空,止成二乘小果|妄言我法俱空,而恣行惡法,則為闡提獄種|淨空老法師

 


我念念走無相、放下的路,念念看得破、放得下,往生就有把握|無我多重要|不達無我,而修一切善法,止成人天偽果|不修一切善法,而但證我空,止成二乘小果|妄言我法俱空,而恣行惡法,則為闡提獄種|淨空老法師


◈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永得解脫
◇永得解脫是無上菩提
◇我們凡夫的病根是:著相
◇怎麼治法?離相
◇萬相擺在面前,不起心不動念,清楚分明,這叫真功夫、真修行
◇著相跟離相是對立的
◇根本這個相就是假的,它不存在
◇它生滅的頻率,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

  「經云,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乃至永得解脫」,永得解脫是無上菩提我們凡夫的病,自己的病,病根是什麼?著相,找出來了。怎麼治法?離相萬相擺在面前,不起心不動念,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真功夫,這叫真修行著相跟離相是對立的,因為相,根本這個相就是假的,不是真的,它存不存在?它不存在它生滅的頻率,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一秒鐘,這是事實真相,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的。這個數目字是佛經上說的,量子力學家沒有說出多少次頻率,但是只告訴我們太快了,我們沒有辦法抓住它,它太快了。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量子力學再向上提升,會發現念頭,念頭到底是什麼?念頭就是佛在此地所講的,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就這個東西。三千年前,沒有科學技術,沒有顯微鏡,佛菩薩怎麼看到的?定中見到的。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妙旨

  所以,「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乃至永得解脫」,這是真話,這《金剛經》裡面說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妙旨」。你說這句話你明白了吧?懂了,真話這不是假話。

◈不達無我,而修一切善法,止成人天偽果
◇大乘佛法最殊勝的就是無我、無眾生、無壽者
◇不修一切善法,而但證我空,止成二乘小果
◇妄言我法俱空,而恣行惡法,則為闡提獄種
◇無我多重要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真正無上菩提

  《破空論》,《破空論》是蕅益大師的註解,裡面解釋說:「不達無我,而修一切善法,止成人天偽果。」偽是假的,人天果報,你沒有通達無我。大乘佛法最殊勝的就是無我,無我、無眾生、無壽者,壽者是指時間,時間、空間都是假的,都不存在。「不修一切善法而但證我空,止成二乘小果。」這是說你真修,你真幹,你所成就的只是小乘。「妄言我法俱空,而恣行惡法,則為闡提獄種。」這個獄是地獄,你有地獄的種子,將來一定到地獄去受果報。無我多重要,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都是《金剛經》上說的。正是所謂無住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真正無上菩提

◈這句佛號念念不忘:修一切善法
◇植眾德本,求生淨剎,趣佛菩提,就是「修一切善法」
◇信願持名就是一切善法,無量無邊善法一個也沒漏
◇你能信,你發願求生,這句佛號念念不忘,這是修一切善法

  『求生淨剎,趣佛菩提』,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修一切善法」。信願持名就是一切善法,無量無邊善法一個也沒漏。你看,你能信,你發願求生,這句佛號念念不忘,這是修一切善法,一個也不漏。『當生佛剎,永得解脫』,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成佛了。

◈念念走無相、放下的路
◇念一遍提醒一遍,念十遍提醒十遍
◇想入佛門,想得真正成就,遍數非常重要
◇念念走無相的路,念念走放下的路
◇念念看得破,念念放得下,往生就有把握了

  讀這個經的好處,提醒我們念一遍提醒一遍,念十遍提醒十遍。所以,我們想入佛門,想得真正成就,遍數非常重要。為什麼重要?能想得到,道理不深,我念念走無相的路,念念走放下的路。就是章嘉大師教我的看破、放下,念念看得破,念念放得下,往生就有把握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七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73




經云「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乃至「永得解脫」。

即《金剛經》中「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修一切善法
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之妙旨。


《破空論》釋曰:「
不達無我,而修一切善法,止成人天偽果。
不修一切善法而但證我空,止成二乘小果。
妄言我法俱空,而恣行惡法,則為闡提獄種。
惟以無我修一切善法,正所謂無所住而生其心,故即得無上菩提也。」


兩經相較,

今經中「無相智慧」,「遠離分別」,
即如彼經「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植眾德本」,「求生淨剎,趣佛菩提」,
即如彼經中「修一切善法」。

又「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即如彼經之「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2024年3月17日 星期日

見如來就是見自性|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一切法就是諸佛菩薩|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離相就見佛;著相就迷惑|這個東西喜歡,馬上想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放下了,這叫功夫|淨空老法師

 


見如來就是見自性|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一切法就是諸佛菩薩|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離相就見佛;著相就迷惑|這個東西喜歡,馬上想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放下了,這叫功夫|淨空老法師


◈修學最嚴重的障礙就是著相
◇現在雖然還沒放下,常常念著,有好處
◇什麼時候一下放下,就成佛了
◇放下是應該的,因為它沒有
◇它要真有,佛不勸我們放下
◈自性真有、真心真有
◇真心裡面沒有物質、精神現象
◇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真心;有起心動念是妄心;有分別執著是嚴重的妄心
◇起心動念所造是無記性,沒有善惡
◇分別執著就有善惡業,那就有果報

  修學最嚴重的障礙就是著相現在雖然還沒放下,常常念著,有好處,什麼時候一下放下,就成佛了放下是應該的,因為它沒有它要真有,佛不勸我們放下什麼真有?自性真有,真心真有真心裡面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精神就是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那是真心;有起心動念是妄心,有分別、執著是嚴重的妄心。為什麼?起心動念所造的是無記性,沒有善惡,但是有分別執著就有善惡了,善叫善業,惡叫惡業。那就有果報,善,人天兩道,惡,三惡道。

◈見如來就是見自性
◇見到諸相非相,徹底放下,你就見性
◇萬緣放下,只有一句佛號,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
◇佛號也是假的,佛號幫助你到極樂世界
◇到極樂世界之後,佛號也不要了:法身菩薩
◇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法身菩薩,《金剛經》上所講的你統統兌現了
◇見如來:如,是法性;來,是法相
◇法性在法相裡頭;法相在法性裡頭
◇空中有有,有中有空,空有是一不是二
◇相中有性,性中有相,性相是一不是二,叫性相一如

  這個地方見如來就是明心見性,你什麼時候見到諸相非相,徹底放下,你就見性了。念佛人念到這個境界,萬緣放下,只有一句佛號,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只是他心裡頭還有一句阿彌陀佛,念佛所證得的。放下佛號,佛號也是假的,佛號幫助你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之後,佛號也不要了。什麼境界?法身菩薩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法身菩薩,就《金剛經》上所講的你統統兌現了見如來就是見自性,明心見性,叫見如來,如是體、是法性,來是法相。原來法性在哪裡?在法相裡頭。法相在哪裡?在法性裡頭。它兩個融成一體,相中有性,性中有相,這叫事實真相。空中有有,有中有空,空有是一不是二;性相是一不是二,叫性相一如

◈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練
◇這個東西你喜歡,你馬上想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放下了,這叫功夫
◇你不放下,你被它迷了。它是染污,它叫你起心動念妄想執著
◇《金剛經》好,講得透徹、究竟,無論哪個法門,《金剛經》都是必修課程

  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練這個東西你喜歡,你馬上想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放下了,這叫功夫你不放下,你被它迷了。它是染污,它叫你起心動念,它叫你妄想執著《金剛經》好,分量不多,只有五千多字,講得透徹、講得究竟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學習哪個宗派,《金剛經》都是必修課程

◈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離一切相,你所看到的,法性所現出的一切萬相統統是佛,成佛了
◇見山河大地、一切眾生都成佛;自己成佛了
◇這個現象,你不成佛見不到
◇我們怎麼敢得罪人?瞧不起人?批評人?不但一切眾生是佛,一切畜生道、花草樹木、山河大地,無一不是佛
◇什麼時候能看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自己就成佛了
◇對別人的恭敬,要像對佛一樣
◇形式上沒有表示;內心跟見佛沒有兩樣

  底下又說,這都是《金剛經》上的話,「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什麼是諸佛?離一切相就是諸佛。離一切相,你所看到的,法性所現出的一切萬相統統是佛,成佛了。換句話說,怎麼成佛了?見山河大地、一切眾生都成佛,自己成佛了這個現象,你不成佛見不到,你成佛就見到了。我們怎麼敢得罪人?怎麼敢瞧不起人?怎麼敢批評人?不但一切眾生是佛,一切畜生道也是佛,乃至於花草樹木、山河大地,無一不是佛,千真萬確,一點不假。為什麼?佛就是自性,統統是自性變的,自性是真佛,能現法身佛,能現報身佛,能現應化身佛,這是大乘經上常說的。我們什麼時候能看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自己就成佛了。所以,我們對別人的恭敬,要像對佛一樣,形式上沒有表示,內心跟見佛一樣沒有兩樣,這就對了。

◇一切相都是自性變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
◇離相就見佛;著相就迷惑
◇離相是真心;著相是妄心
◇佛菩薩用真心;阿羅漢用真心不純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一切法就是諸佛菩薩

  所以底下這句話說得好,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為什麼?一切相都是自性變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所以,只要你離相就見佛,著相就迷惑離相是真心,著相是妄心,我用這個話說,大家更容易懂。佛用真心,菩薩用真心,阿羅漢用真心不純,他裡面還含著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我們學佛,學菩薩,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一切法就是諸佛菩薩。所以佛這些話,上面有一句,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皆彰此無相智慧」。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七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73




如《金剛經》云:「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又:「
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皆彰此「無相智慧」。

◎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2024年3月16日 星期六

怎麼把本覺找回來?放下一念|自性裡沒有念頭|前念滅後念生,它不斷,叫相續相|無始劫迷失自性之後,就沒有離開這個相續相|一念不生就回歸自性|跟著現前的智慧、禪定、戒律:不是外來的|淨空老法師

 


怎麼把本覺找回來?放下一念|自性裡沒有念頭|前念滅後念生,它不斷,叫相續相|無始劫迷失自性之後,就沒有離開這個相續相|一念不生就回歸自性|跟著現前的智慧、禪定、戒律:不是外來的|淨空老法師


◈只要把本覺找回來,功德就圓滿了
◇智慧,自古至今,多少人在追求
◇智慧迷了,就是煩惱;煩惱覺悟了,智慧又還原
◇煩惱就是菩提
◇煩惱的正面是菩提;迷失了菩提,菩提變成煩惱
◇煩惱無量無邊:因為智慧無量無邊
◇本來是覺的;現在變成不覺
◇一念不覺,自性就迷了:於萬事萬物迷失了
◇為什麼不覺?一念
◇自性沒有念頭,無緣無故起了個念頭
◇念頭起來之後,不能立刻了斷,讓它念念發展,就變成無明
◇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

  智慧,世出世間,自古至今,多少人在追求。佛告訴我們,智慧是自性裡面本有的,只是迷失了自性,把智慧變成了煩惱。也就是說智慧迷了就是煩惱,煩惱覺悟了,智慧又還原,又回來了,所以大乘教裡常說,煩惱就是菩提煩惱的正面是菩提,迷失了菩提,菩提變成煩惱煩惱無量無邊,因為智慧無量無邊怎麼迷了?佛在經上常說,一念不覺本來是覺的,現在變成不覺。這句話說得好。一念不覺,自性就迷了,自性本覺就不見了,不覺就現前,於萬事萬物迷失了。換句話說,我們只要把本覺找回來,功德就圓滿了為什麼它不覺?一念。真心、自性沒有念頭,無緣無故,不知不覺,起了個念頭念頭起來之後,不能立刻了斷,讓它念念發展,就變成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三細相出來了,「境界為緣長六粗」,三細相根本就是無明。

◈怎麼把本覺找回來?放下一念
◇放下一念就大徹大悟
◇自性裡頭沒有念頭
◇我們現在養成了習慣,前念滅後念生,一個接著一個不斷,叫相續相
◇這個相是錯誤的
◇無始劫以來,迷失自性之後,就沒有離開這個相續相
◈一念不生就回歸自性
◇真正放下了,回歸自性
◇跟著現前的是戒、定、慧三學
◇智慧、禪定、戒律不是外來的,全是自性本來就有的
◇所以它不難
◇我們今天感覺到持戒很難,是養成不良的習慣,習慣成自然,放不下
◇愈是放不下還愈想放下;愈想放下還愈放不下

  祖師這個地方說得好。道理要是明白了,那就要把本覺找回來。怎麼找?放下一念就大徹大悟。一定要知道自性裡頭沒有念頭我們現在養成了習慣,前念滅後念生,一個接著一個,它不斷,叫相續相這個相是錯誤的。我們無始劫以來,迷失自性之後,就沒有離開這個相續相,無論是在十法界,還是在六道輪迴,苦不堪言。真正放下了,回歸自性一念不生就回歸自性了。回歸自性,跟著現前的是什麼?是戒,是定,就是戒定慧三學,自性本自具足,不是外來的。智慧不是外來的,禪定也不是外來的,佛所制定的一切戒律也不是外來的,全是自性裡頭本來就有的所以它難不難?不難我們今天感覺到很難,持戒很難,是什麼?養成不良的習慣,所謂習慣成自然,感覺到很難,放不下愈是放不下還愈想放下,愈想放下還愈放不下

◈圓滿覺悟的現相是在定中
◇不問佛,他保持一個正常的現相
◇有問他就給你解答;解答完他又回歸本位
◇「般若無知」是他的本位;起作用「無所不知」

  這幾種智慧,念公慈悲蒐集這些參考資料,完全寫在這個地方。不思智。佛智眾多,非言能盡,這叫「不可稱」。跟佛在一起,不問他的時候,他保持一個正常的現相圓滿覺悟的現相是在定中,你有問他就給你解答,解答完之後他又回歸本位。回歸本位,《般若經》上所說的「般若無知」,無知是他的本位,起作用「無所不知」。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五四集 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54




不了佛智」者,

曇鸞師《略論》云:「
不了佛智者,謂不能信了佛一切種智。
不了故,故起疑。

此一句,總辨所疑。
下四句一一對治所疑。」

淨影、法位、元曉諸師均同上之說,

以「不了佛智」一句為總。
餘四為別。



《淨影疏》云:「
初言『不了佛智』此句是總。
不思』等別。

佛智淵深,餘不能測,名『不思智』。
佛智眾多,非言能盡,言『不可稱』。
於諸法門,知之窮盡。名為『廣智』。
位分高出,名『無等倫最上勝智』。」

◎邊地疑城第四十



2024年3月15日 星期五

懺悔的能量不可思議|轉識成智了,這個罪業煙消雲散|同樣是一真,彌陀的一真法界殊勝|華藏的菩薩都要求生極樂;我們能不去嗎?|什麼時候去?趕快去,不要再等|淨空老法師

 


懺悔的能量不可思議|轉識成智了,這個罪業煙消雲散|同樣是一真,彌陀的一真法界殊勝|華藏的菩薩都要求生極樂;我們能不去嗎?|什麼時候去?趕快去,不要再等|淨空老法師


◈同樣是一真,彌陀的一真法界殊勝
◇普賢行願品中,十大願王,導歸安養,且以此勸進華藏海眾
◇菩薩走捷徑,無過於持名念佛、往生淨土
◇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這是捷徑
◇華藏是法性土,跟極樂沒有兩樣,為什麼華藏法身菩薩還要到極樂去?
◇同樣是一真法界,彌陀的一真法界殊勝
◇它要不殊勝,這些法身菩薩不會到極樂
◇華藏的菩薩都要求生極樂;我們能不去嗎?
◇什麼時候去?趕快去,不要再等

  確確實實我們在《華嚴》最後一章,看到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安養,安養就是極樂世界。且以此勸進華藏海眾,華嚴海會裡頭這麼多菩薩,如果走捷徑,無過於持名念佛,往生淨土。就是蕅益大師在這裡所說的信願持名,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這是捷徑。華嚴會上,華藏世界是法性土,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為什麼華藏世界法身菩薩還要到極樂世界去?極樂跟華藏是平等的,這些菩薩沒有必要到那邊去。普賢菩薩這個表法意思太深了,同樣是一真法界,華藏是釋迦牟尼佛的一真法界,極樂的報土是阿彌陀佛的一真法界,地位平等,沒有兩樣。華藏世界菩薩還跟著文殊、普賢到極樂世界去參訪阿彌陀佛,說明同樣是一真法界,彌陀的一真法界殊勝它要不殊勝,這些法身菩薩不會到極樂。像這些地方我們學習經教要特別留意,華藏世界的菩薩都要求生極樂世界,我們能不去嗎什麼時候去?趕快去,不要再等,這是真的,表法真正意思就在此。

◈懺悔的能量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最殊勝的無過於凡夫
◇五逆十惡遇到淨土法門,他能信、肯發願,懺悔業障,佛還是接引他,一絲毫不嫌棄
◇所有一切不善,包括五逆十惡,自性裡頭沒有;它在阿賴耶裡頭
◇轉識成智了,這個罪業煙消雲散
◇就像惠能大師一樣,見到是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的自性
◈凡夫例登補處
◇凡夫包括五逆十惡;補處是等覺菩薩,後補佛
◇奇倡極談,不可測度
◇凡夫無法想像,也是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最殊勝的無過於凡夫,六道凡夫,而且這裡面還有造作極重罪業的凡夫,五逆十惡,他馬上到無間地獄去了。這些人很幸運,他壽命還沒終了,遇到這個法門了,遇到他能信,他肯發願,懺悔業障,佛還是接引他,一絲毫不嫌棄。這些人到極樂世界什麼品位?有人說造作罪業的凡夫往生是下品,下三品。但是我們知道,懺悔的能量不可思議。又何況大乘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所有一切不善,包括五逆十惡,自性裡頭沒有,它在哪裡?它在阿賴耶裡頭。既然轉識成智了,這個罪業煙消雲散,痕跡都找不到。就像惠能大師一樣的,見到是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的自性。我們要從這些地方去體會,句句都是真話,那麼我們對此地所說的就不會懷疑了。「凡夫例登補處」,這個凡夫裡頭包括五逆十惡,補處是等覺菩薩,後補佛,跟妙覺如來就差一級,菩薩到這兒是頂頭了,沒有比這更高了。像觀音、彌勒,觀音是極樂世界的補處菩薩,彌勒是娑婆世界下一位出現在這個世間成佛的,補處菩薩,這個都是特殊的例子。所以說「奇倡極談,不可測度」,凡夫無法想像,也是不可思議

二0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44




《彌陀要解》云:「
釋迦一代時教,唯華嚴明一生圓滿。

而一生圓滿之因,
則末後普賢行願品中,十大願王,導歸安養,
且以此勸進華藏海眾。

嗟乎!
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

華嚴所稟,卻在此經。

◎(六)藏教所攝



2024年3月14日 星期四

真實之際者,無為法身也:無為而無所不為|無為,沒有一切現象|清淨寂滅|它是清淨,一塵不染|它是寂滅,滅一切生死、妄想、煩惱|它不是生滅法,不生不滅|念這句佛號就是念自己的真實之際|淨空老法師

 


真實之際者,無為法身也:無為而無所不為|無為,沒有一切現象|清淨寂滅|它是清淨,一塵不染|它是寂滅,滅一切生死、妄想、煩惱|它不是生滅法,不生不滅|念這句佛號就是念自己的真實之際|淨空老法師


◈念佛號就是念自己的真實之際
◇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無比殊勝
◇一切真實當中,這個佛號最真實
◇念這句佛號就是念自己的真實之際、真心
◇自己的真心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自己的真心
◇這一個念頭保證你這一生往生極樂作佛去了,你所作的佛跟阿彌陀佛一樣

  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無比殊勝一切真實當中,這個佛號最真實念這句佛號就是念自己的真實之際,就是念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心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自己的真心,無比的親切。這一個念頭保證你這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你所作的這個佛跟阿彌陀佛一樣,真稀有。

◈我們肯念:給極樂世界添磚添瓦
◇極樂依正莊嚴,正是彌陀住真實慧願行功德所成就:這是自性本具真實智慧
◇我們一心稱念,沒有雜念妄想,聲聲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
◇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念佛的功德就參與他的一分
◇我們肯念:我們給極樂世界添磚添瓦,有一分功德在裡頭,第一真實功德

  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正是彌陀住真實慧,這是自性本具真實智慧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行功德所成就的。我們念阿彌陀佛,一心稱念,沒有雜念、沒有妄想,聲聲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個念佛的功德就參與他的一分。這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我們肯念,也就是說我們給極樂世界添磚添瓦,我們有一分功德在裡頭。還有比這個更殊勝的?沒有了,第一真實功德

◈一法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三種(指佛土、佛、菩薩)成就願心莊嚴,略說入一法句故
◇一法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心是真實智慧;身是無為法身
◇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真實智慧是心;無為法身是身:往生極樂世界的真心

  下面念老舉《往生論》給我們做證明,「如《往生論》曰:三種」,這個三種就是括弧裡頭說的佛土、佛、菩薩,「成就願心莊嚴,略說入一法句故」。這一法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心是真實智慧,身是無為法身。《往生論》上跟我們講極樂世界這樁事情,它裡面有三大段:第一大段講依報莊嚴,極樂世界的環境說了十七種;然後介紹阿彌陀佛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講了八種;最後告訴我們,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世界,無數的菩薩、聲聞、緣覺、六道眾生,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全是菩薩,到極樂世界都作菩薩。菩薩四種莊嚴,佛八種莊嚴,環境十七種莊嚴,成就願心莊嚴。略說入一法句,這一法句,叫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真實智慧是心,無為法身是身往生極樂世界的真心

◈無為,清淨寂滅
◇真實之際者,無為法身也
◇無為而無所不為
◇無為,沒有一切現象
◇清淨寂滅:它是清淨,一塵不染;它是寂滅,滅一切生死、妄想、煩惱
◇它不是生滅法,不生不滅
◈真心是什麼樣子?
❖本自清淨:永遠清淨,從來沒有染污
❖不生不滅:它沒有生滅
❖本自具足:具足如來智慧德相
◇無量智慧、德能、相好在整個宇宙:整個宇宙現相是你變現出來的
◇有緣它自然現出來;沒有緣就清淨寂滅,什麼都沒有

  「真實之際者,無為法身也」。無為而無所不為無為,沒有一切現象,大乘經上常常用四個字形容它,清淨寂滅它是清淨的,一塵不染;它是寂滅,滅一切生死、妄想、煩惱。這裡頭這些東西完全沒有,它不是生滅法,不生不滅。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開悟那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見到真心,真心是什麼樣子?他向五祖忍和尚做了報告,報告很簡單,只說了五句話。第一句話是清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有想到自性本自清淨,永遠清淨,從來沒有染污,這是真心。第二句話告訴我們,真心「不生不滅」,它沒有生滅。第三句話告訴我們,「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大乘經裡常說的,《華嚴經》上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本自具足就是具足這些,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這無量有沒有數字?沒有數字,真的是無量,真的是無量無邊無有窮盡。在哪裡?在整個宇宙,因為整個宇宙的現相是你變現出來的有緣它自然現出來的,沒有緣,沒有緣它就是清淨寂滅,什麼都沒有

❖本無動搖
◇我們現在的心、所有一切萬法全是動搖的
◇我們的自性不動,叫自性本定
◇怎樣才能見性?你那個念頭不動了,就見性了
◇我們念頭在動,前念滅後念生,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頻率非常高

  第四句,「本無動搖」。我們現在的心是動的,所有一切萬法全是動搖的,叫波動現象,全是在動的。我們的自性不動,叫自性本定。所以你要明心見性,怎樣才能見性?你那個念頭不動了,就見性了我們念頭在動,前念滅後念生,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而且頻率非常高

◈物質現象像夢境、像電視屏幕
◇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
◇物質現象真的像夢境、像電視屏幕
◇不能說它無,它有這個幻相;不能說它有,它根本不能存在

  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物質現象真的像夢境,真的像電視屏幕,全是假的。這個東西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它有這個幻相。怎麼不能說它有?它根本不能存在。諸位想想,一秒鐘二千一百兆次的生滅,它怎麼存在?

(中略)

◈對世間一切法的貪戀是一場空
◇這些事實真相我們要常常想著
◇對世間一切法不再有貪戀了:那個貪戀是一場空
◇自自然然會做一個很規矩、很有道德的人:隨順性德;不隨順煩惱了
◇煩惱是貪瞋痴慢
◇隨順佛陀教誨,不貪、不瞋、不痴、不慢、不懷疑
◈成佛:思想、行為跟佛完全一樣
◇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你自自然然做到:那是你的本性
◇真心起用,跟倫理道德、戒定慧三學完全相應
◇真理永恆不變,就是本經講的真實之際
◇覺悟就成佛了
◇成佛:思想、行為跟佛完全一樣

  這些事實真相我們要常常想著,為什麼?我們對世間一切法不再有貪戀了,那個貪戀是一場空自自然然會做一個很規矩的人、很有道德的人,為什麼?隨順性德,不隨順煩惱了煩惱是什麼?貪瞋痴慢,那個是煩惱。不隨順煩惱,而隨順佛陀教誨,不貪、不瞋、不痴、不慢、不懷疑。中國老祖宗所說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你自自然然做到,為什麼?那是你的本性真心起用跟倫理道德完全相應,跟佛陀教誨戒定慧三學也完全相應,那叫真理真理永恆不變,就是本經講的真實之際,永遠不變。覺悟就成佛了,成佛,思想、行為跟佛完全一樣,沒有差別。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31




又本經能惠真實之利者,
緣由經中開化皆是真實之際
極樂妙土正是彌陀住真實慧之所流現。

如《往生論》曰:「
三種(指佛土、佛、菩薩)成就願心莊嚴,略說入一法句故。
一法句者,謂清淨句。
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真實之際者,無為法身也。
極樂依正者,真實智慧之流現,一切真實,
故能惠以真實之利

◎ 大教緣起第三



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

教化眾生要有定功,要看破、要放下|沒有看破、放下,別幹這個事情|先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回來再幹|極樂各個人心清淨:普度眾生;自己沒有絲毫染著|我們度眾生有染污,有時染污回不了頭,自己陷下去了|淨空老法師

 


教化眾生要有定功,要看破、要放下|沒有看破、放下,別幹這個事情|先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回來再幹|極樂各個人心清淨:普度眾生;自己沒有絲毫染著|我們度眾生有染污,有時染污回不了頭,自己陷下去了|淨空老法師


◈大慈大悲最重要的:幫助別人覺悟
◇我覺悟、搞明白了;幫助他們
◈什麼叫有緣?能聽懂、肯接受
◇佛是平等沒有分別執著,無條件幫助一切眾生;可是眾生要有緣
◇有緣眾生肯;沒有緣的不肯
◇緣成熟的全盤接受:他一生決定往生極樂,成佛去了
◇接受一半,一半不能接受,給他種善根:他這一生出不了輪迴,希望再得人身繼續學習

  大慈大悲最重要的一樁大事情,幫助別人覺悟我覺悟了,我搞明白了,他還沒覺悟,那個也沒覺悟,幫助他們佛是平等、沒有分別執著幫助一切眾生,無條件幫助一切眾生可是眾生要有緣什麼叫有緣?肯接受,能聽懂、肯接受,這就是有緣眾生。有緣眾生肯,沒有緣的不肯有緣接受,緣成熟的人他就全盤接受,那他一生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成佛去了接受一半,還有一半不能接受,也難得,給他種善根,他這一生出不了輪迴,希望來生再得人身繼續再學習,這有這個可能。

◈給眾生真實利益:自己必須一切真實
◇一切真實,故能惠以真實之利
◇一切真實很重要
◇一切真實全從智慧來的:要把情執、貪瞋痴慢、七情五欲放下,然後現出來就是一切真實的
◈無為法身即實相
◇無為法身是極樂四土裡最圓滿、最究竟的常寂光淨土
◇學佛終極的目標是回歸常寂光
◇這個時候,你沒有物質、精神現象;現相是一片光明
◇沒有古佛、現在佛、未來佛,光跟光融在一片
◇一切諸佛所修的功德,我們所修的功德,完全融在一片,變成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相好,一絲毫不欠缺

  所以從智慧流現的,「一切真實,故能惠以真實之利」。這也給我們說明,真正能夠給眾生真實的利益,自己必須一切真實不能一切真實,你怎麼能給真實的利益給別人。這一切真實很重要一切真實從哪來的?全從智慧來的要把情執放下,把貪瞋痴慢放下,把七情五欲放下,然後現出來的就是一切真實的。「無為法身即實相」,實相就是真實相,這個不是假的,是真的。無為法身是西方極樂世界四土裡頭,最圓滿、最究竟的常寂光淨土學佛終極的目標是回歸常寂光這個時候,你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現相是什麼?一片光明。像我們這個房間有十幾盞燈,燈打開都放光,光跟光融在一起。所以到這個地方完全平等了,沒有古佛、現在佛、未來佛,沒有,進去之後光跟光融在一片,這常寂光,這叫大圓滿。你看,一切諸佛他所修的功德,我們自己所修的功德能入進去,跟他們的功德交叉,完全融在一片,就變成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相好,圓圓滿滿,一絲毫不欠缺

◈生到極樂,認識的人太多太多了
◇往生極樂的人還沒有證得究竟圓滿;你自自然然就到極樂實報土現身,幫助他們成就、快速提升
◇極樂相親相愛、一團和睦,人人所得的是清淨平等覺
◇生到極樂,你所認識的人就太多太多了
◇地球上至親好友一年難得見一、二次面;到極樂世界天天見面
◇結伴一起去幫助有緣的眾生

  跟極樂世界有緣,哪些有緣?去往生的這些人還沒有證得究竟圓滿,你跟這些人有緣,自自然然你就到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裡面去現身,幫助他們成就,幫助他們快速向上提升。而且到那裡個個都有神通,無量劫前我們有什麼關係,全都明白了,真正是我們所謂的相親相愛,一團和睦人人所得的是清淨平等覺。所以到極樂世界,你首先要知道,極樂世界生到那邊去之後,你所認識的人就太多太多了。無量劫之前你的家親眷屬、同參好友,念佛生到極樂世界,全都見面了,所以不寂寞。在這個地球上,雖然是至親好友,有時候還見不到一次面,一年難得見一、二次面。到極樂世界天天見面,可以邀到結伴一起去幫助有緣的眾生,這個眾生跟我有緣,跟你也有緣,我們兩個就一道去了。

(中略)

◈教化眾生要有定功,要看破、要放下
◇極樂世界是非常熱鬧;但是各個人心清淨
◇舞台表演,每個人都知道是假戲,不當真,他就自在了:普度眾生;自己沒有絲毫染著
◇我們度眾生有染污,有時染污回不了頭,自己陷下去了
◇沒有看破、放下,別幹這個事情
◇先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回來再幹

  我們會想到,極樂世界太熱鬧了,沒錯,是非常熱鬧,你意想不到。但是各個人心清淨,都沒有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這個了不起。舞台表演,每個表演的人都知道這是假戲,不要當真,他就自在了,普度眾生,自己沒有絲毫染著我們這個世界不行,度眾生有染污,有時候染污回不了頭來,自己陷下去了,那就很可惜了。所以,教化眾生要有定功,要看破,要放下沒有看破,沒有放下,別幹這個事情,先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回來再幹,回來就不會染污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31




真實之際者,無為法身也。
極樂依正者,真實智慧之流現,一切真實,
故能惠以真實之利


無為法身實相

◎ 大教緣起第三



2024年3月12日 星期二

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去打妄想?|你入淨土法門,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全是實相|一切修行方法真實利益,無量壽經第一|修什麼也沒老實念佛功德大|淨空老法師

 


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去打妄想?|你入淨土法門,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全是實相|一切修行方法真實利益,無量壽經第一|修什麼也沒老實念佛功德大|淨空老法師


◈無為法身即實相
◇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這部經典所說的道理、事實真相、方法、無量殊勝莊嚴:這是我所信的

  真實利益,無為法身。「故《要解》云」,念老用《要解》這段做為這個地方的總結,「能說所說」,能說是四十九年所說的十二部經,三藏十二部;所說的就是這部經典,現在我們稱它作《大藏經》。「能度所度」,能度是釋迦世尊、這些菩薩、羅漢、祖師大德;所度,這些六道眾生,也包括了聲聞、緣覺。「能信所信」,這個範圍大幅度的縮小了,能信,能相信這部經上所說的,有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信阿彌陀佛曾經發四十八願,願願接引一切有緣眾生;所信就是這部經典,這部經典所說的道理、所說的事實真相、所說的方法、所說的無量殊勝莊嚴,你都能夠相信,這是我所信的。能信所信。

◈真正發願,求生淨土
◇能願,自己真正發願求生淨土;所願,往生極樂親近彌陀
◇在極樂世界,所有一切障緣都沒有了,一生決定成佛,成佛之後得大自在
◇我成佛之後也不離開極樂:我把極樂當作老家、根據地
◇永遠支持阿彌陀佛;我們在當中協助接引、教化每天往生極樂的小菩薩
◇極樂世界無限大
◇我們這個世界在極樂世界裡頭
◇極樂世界沒有邊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能願所願」,能願是自己真正發願,求生淨土;所願的是我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所有一切障緣都沒有了,一生決定成佛,成佛之後得大自在。你要問我,我成佛了,以後我怎麼樣做?我告訴同學,我成佛了之後我也不離開極樂世界,我把極樂世界當作老家,把極樂世界當作我的根據地。我們永遠支持阿彌陀佛,雖然跟阿彌陀佛證得一樣,還是請他出來領導。我們在當中協助,接引、教化每天往生極樂世界這些小菩薩們,這些人人數無量無邊,極樂世界無量大、無限大。極樂世界在哪裡?沒有離開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在極樂世界裡頭極樂世界沒有邊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極樂世界真的是奇妙到極處了。

◇能持的是真心;所持的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能生是我們願心;所生是極樂世界
◇能讚,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讚,西方世界依正莊嚴
◈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
◇每一樁事情都是實相,真實之際、無為法身
◇所印的就是極樂依正莊嚴,以及從極樂流出無量無邊的功德

  「能持所持」,持就是學習,永遠不斷的在學習。我們今天能持的是心,是真心所持的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能生所生」,能生,西方極樂世界,能生是我們自己願心;所生的是極樂世界。「能讚所讚」,能讚,我們在經上看到了,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讚的,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這些「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每一樁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是實相,實相就是前面所講的真實之際,無為法身。正印這是比喻,所印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以及從西方世界流出無量無邊的功德

◈真實利益沒有超過淨土法門的
◇入此門中,一一皆入實相,故所惠真實之利,莫過於此也
◇你入淨土法門,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全是實相
◇真實的利益沒有超過這一門的
◇一切修行方法真實利益,《無量壽經》第一
◇修什麼功德,也沒有老實念佛功德大
◇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去打妄想?
◇極樂世界多富有,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就得到

  「可見入此門中,一一皆入實相,故所惠真實之利,莫過於此也。」這一句要記住,你能夠入此門中,這個門是淨宗法門,淨宗法門代表的就是極樂世界。你入這個法門,《要解》所說的,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全是實相真實的利益沒有超過這一門的。我們講一切經,一切修行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講真實的利益,《無量壽經》第一,沒有能超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想修積功德,怎麼修?老實念佛,就修了。修什麼樣的功德,也沒有老實念佛這個功德大,也沒有老實念佛的功德多,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去打妄想?你貪圖世間金銀財寶,你不知道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這些金銀財寶幹什麼的?鋪馬路的、建築材料,我們這裡用鋼筋水泥,人家用珍珠、瑪瑙,黃金鋪馬路,此地用的是柏油,極樂世界是黃金鋪路的。你就知道極樂世界多富有,我們怎麼能比!但是我們可以得到,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就得到,一點都不假。為什麼不去?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三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31




如《往生論》曰:「
三種(指佛土、佛、菩薩)成就願心莊嚴,略說入一法句故。
一法句者,謂清淨句。
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真實之際者,無為法身也。
極樂依正者,真實智慧之流現,一切真實,
故能惠以真實之利


無為法身即實相
故《要解》云:「
能說所說,
能度所度,
能信所信,
能願所願,
能持所持,
能生所生,
能讚所讚,
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可見入此門中,一一皆入實相
故所惠真實之利,莫過於此也。

◎ 大教緣起第三



2024年3月11日 星期一

罪性本空|有阿賴耶就有罪業|阿賴耶是迷;稱名功德是悟:這一悟,所有罪業全沒有了|不知道一切萬法的真相,迷|覺了一切萬法的真相,悟|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悟了|淨空老法師

 


罪性本空|有阿賴耶就有罪業|阿賴耶是迷;稱名功德是悟:這一悟,所有罪業全沒有了|不知道一切萬法的真相,迷|覺了一切萬法的真相,悟|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悟了|淨空老法師


◈罪性本空
◇虛而不實者既銷;則稱名功德,福等虛空者自生
◇自性裡頭沒有罪業;罪業藏在阿賴耶種子裡頭
◇一個人明心見性,阿賴耶不見了
◇有阿賴耶就有罪業;沒有阿賴耶罪業就沒有了
◇阿賴耶是迷;稱名功德是悟:這一悟,所有罪業全沒有了
◈放下萬緣,一心專念:就是悟了
◇佛法講究悟
◇佛法所有的教學都是以開悟為終極目標
◇不知道一切萬法的真相,迷;覺了一切萬法的真相,悟
◇萬法的真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悟了
◇雖然沒有徹悟;往生到極樂就徹悟了

  「虛而不實者既銷」,「罪性本空」,這就說明自性裡頭沒有罪業罪業藏在哪裡?藏在阿賴耶種子裡頭一個人明心見性了,阿賴耶不見了,妄心沒有了,真心現前。所有罪業統統是妄心、迷惑顛倒的心所成就的,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罪業,所以罪性本空。有阿賴耶你就有罪業,沒有阿賴耶罪業就沒有了阿賴耶是迷,稱名功德是悟這一悟,所有罪業全沒有了佛法講究悟佛法傳到中國來,所有的教學都是以開悟為終極的目標,都是要幫人開悟。悟是什麼?明白了。迷呢?糊塗了。不知道一切萬法的真相,這迷;覺了一切萬法的真相,悟萬法的真相是什麼?《金剛經》上告訴我們,「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念佛法門裡面,放下萬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悟了雖然沒有徹悟,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徹悟了,我們不能不知道。

◈稱名功德,福等虛空者自生
◇虛而不實者既銷;則稱名功德,福等虛空者自生
◇阿賴耶所含藏無量無邊積習種子,一開悟全消掉了
◈真誠清淨恭敬:三年準念到功夫成片
◇賢公確實具足了老實、聽話、真幹:具備這六個字,他念的佛號跟一般人的佛號功德不一樣
◇這樣的人有真誠、清淨、恭敬心
◇人能有這三個心念佛,三年準念到功夫成片
◇再向上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亂,清淨心現前
◇第一個三年,功夫成片;第二個三年,事一心不亂;再一個三年,理一心不亂,九年、十年準能證得
◈理一心不亂:七情五欲很淡薄
◇證到理一心不亂就是罪性本空、轉識成智:從哪裡看?七情五欲很淡薄
◇凡夫最難放下的是情執;他對情執看淡,幾乎沒有了
◇稱名功德福等虛空者自生:為什麼自生?本來有的,自性本具功德它自然現前

  所以虛而不實者既銷阿賴耶裡面所含藏無量無邊積習種子,一開悟全消掉了,找不到了。「則稱名功德,福等虛空者自生」。罪障沒有了,功德現前。什麼功德?稱名。諸位一定要記住,我們要感恩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這麼長的時間,就念一句名號。你要知道名號功德,你就想到海賢和尚,二十歲開始,一百一十二歲往生,這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如果你要問我,海賢老和尚的虛而不實者是什麼時候消掉的?我在前面講過,我的估計應該是在三十到四十歲這個時候。我這個估計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海賢老和尚的為人,確實具足了六個字的條件,老實、聽話、真幹。只要具備這六個字,他念的佛號跟一般人的佛號功德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這樣的人他有真誠心,他有清淨心,他有恭敬心人要能有這三個心念佛,三年準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一心不亂的源頭。他再向上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亂,清淨心現前,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清淨心現前,換句話說,妄想雜念沒有了。需要多久?三年第一個三年,功夫成片;第二個三年,事一心不亂;再一個三年,理一心不亂,九年、十年準能證得證到理一心不亂就是罪性本空,人轉識成智。從哪裡看?七情五欲很淡薄凡夫最難放下的是情執他對情執看淡了,幾乎沒有了。稱名的功德,福等虛空者自生。為什麼自生?他本來有的,自性本具的功德它自然現前,真正不可思議。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十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33




罪性本空,
虛而不實者既銷,
則稱名功德,福等虛空者自生。」

◎(四)方便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