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現在念佛人很多,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災難?|我們不是清淨心念佛;我們是雜心念佛|遇到事情心會動搖、不堅定:不是金剛心|無論怎樣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都比不上一句佛號|這句佛號具足彌陀圓滿功德|淨空老法師

 


現在念佛人很多,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災難?|我們不是清淨心念佛;我們是雜心念佛|遇到事情心會動搖、不堅定:不是金剛心|無論怎樣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都比不上一句佛號|這句佛號具足彌陀圓滿功德|淨空老法師


◈信之一念,發揮名號到極處
◇信之一念發揮名號之至德,盡其功德,圓滿具足於我身也
◇信之一念,發揮名號到極處,而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
◈這句佛號具足彌陀圓滿功德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踊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談何容易
◇無論你怎樣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都比不上念一句佛號
◇這句佛號具足阿彌陀佛圓滿的功德:沒人知道,沒人相信
◇沒人相信:這個經的道理沒有搞貫通;這部經搞通了,你就相信了
◇相信了,你的積功累德可不得了,很短的時間你就積了大功德

  第二,「至德具足益」。信之一念,發揮名號到極處,而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為什麼這些天神護持你,憑什麼?憑這句佛號的大德。大還不行,講至,至就是圓滿。所以下面講,「盡其功德,圓滿具足於我身也」,這個不可思議。《無量壽經》下卷說,「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踊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這是經上說的。《淨土論》就是《往生論》,「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這個我們念得很多,念得很熟,都是證明。一般人講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實在說談何容易?真不容易。無論你怎樣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都比不上念一句佛號。為什麼?這句佛號具足阿彌陀佛圓滿的功德,沒人知道。沒人講這個經,講了人家也不相信,你做了多多少少好事情,怎麼一句名號你就超過他,誰相信?沒人相信沒人相信什麼原因?這個經的道理沒有搞貫通,必須把這部經搞通了,你就相信了相信了,你的積功累德可不得了,很短的時間你就積了大功德,這個大功德讓龍天鬼神都尊敬你。

◈念佛人很多,為什麼還這麼多災難?
◇現在念佛人很多,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災難?
◇我們不是清淨心念佛;我們是雜心念佛,還有很多妄念,不純
◇我們遇到事情心會動搖,不堅定,不是金剛心
◇金剛信心,才有這個功德
◇金剛信心從哪裡來?徹底放下,金剛信心現前
◇金剛信心本有;只是現在外面包著許許多多骯髒的東西
◇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幾個念頭想佛;幾個念頭想一些不相干的,然後你就明白:念佛為什麼不靈

  我們現在念佛人很多,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災難我們不是清淨心念佛,我們是雜心念佛,還有很多妄念,還有很多雜念,不純我們遇到事情心會動搖,不堅定,不是金剛心。他這裡標準是金剛信心,才有這個功德金剛信心從哪裡來?徹底放下,金剛信心現前金剛信心本有,沒有失掉,只是現在外面包著許許多多骯髒的東西。你想,你的念頭,起心動念,你念什麼、你想什麼,你定下來觀察你想些什麼你就明白了,你沒想佛。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幾個念頭想佛,幾個念頭想一些不相干的,然後你就明白,念佛為什麼不靈

◇我也有些妄想;但是我的妄想比你少
◇我沒有想自己;我想的是正法久住,傳統文化如何有人綿延下去,別的妄想沒有:這個妄想也要丟掉

  你要問我,法師你有沒有得金剛心?我告訴你,沒有,我也有些妄想,但是我的妄想比你少,這是肯定的。我年歲大了,妄想是應該要放下了,不要再想了,想它幹什麼?我沒有想自己,我想的是正法久住,我想的是傳統文化如何能有人能把它綿延下去,不要把它斷掉。我別的妄想沒有,這個妄想?這個妄想也要丟掉

(中略)

◈淨宗是寶中之寶、無上之寶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踊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這句名號確確實實具足無上功德
◇念這句名號的人也得到無量功德、無上功德:所以聞名歡喜踴躍
◇這一念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念:這樣一念都得無上功德
◇何況我們這一生稱念不知道多少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
◇淨宗是寶,寶中之寶,無上之寶;擺在面前我們不認識,你說多可惜

  所以我們真正相信,至心一念得的利益不可思議,因為這句名號確確實實具足無上功德念這句名號的人他也得到無量功德、無上功德所以聞名歡喜踴躍。乃至一念,一念是時間之短,這一念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念,也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樣一念都得無上功德何況我們一生稱念,這一生稱念不知道多少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些微細之處知道的人確實不多,淨宗是寶,寶中之寶,無上之寶,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不認識,你說多可惜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二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0-0421




現生十種益(名數)
日本真宗所立。

文類三末曰:「獲得金剛信心者,橫超三塗八難道,必獲現生十種益。」

一、冥眾護持益
梵天,帝釋,四天王,龍神八部等護持行者也。

二、至德具足益
信之一念發揮名號之至德,盡其功德,圓滿具足於我身也。
無量壽經下曰:「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踊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淨土論曰:「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

用真心:真心只讀不想|經教最好的方法是讀誦;不要去用心:心是妄心|沒有妄想就是真心,真心可以得三昧|妄想、分別、執著很輕很輕:你跟阿彌陀佛見面的機會有了|淨空老法師

 


用真心:真心只讀不想|經教最好的方法是讀誦;不要去用心:心是妄心|沒有妄想就是真心,真心可以得三昧|妄想、分別、執著很輕很輕:你跟阿彌陀佛見面的機會有了|淨空老法師


◈法身、報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阿彌陀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
◇毘盧遮那如來是法身;阿彌陀佛是報身:報、法是一體
◇有緣就現報身;沒有緣就是法身
◇法身沒有相;報身有相
◇無始無明煩惱斷掉了,還有習氣,就有報身;習氣斷乾淨,報身沒有了,就是法身
◇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報身亦是
◇佛遇到這個眾生,無明斷了,習氣沒斷,法身裡面自然就現報身
◇習氣斷了,自己的報身沒有了,佛的報身也沒有了:統統回歸常寂光

  今經阿彌陀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毘盧遮那如來是法身,阿彌陀佛是報身,報、法是一體有緣就現報身,沒有緣就是法身法身沒有相,報身有相。什麼緣現報身?我們的無始無明煩惱斷掉了,還有習氣,就有報身。習氣要斷乾淨了,報身沒有了,就是法身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實際上報身亦是的,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遍一切處。佛遇到這個眾生,他的見思煩惱斷了,塵沙斷了,無明也斷了,習氣沒斷,法身裡面自然就現報身。如果習氣斷了,自己的報身沒有了,佛的報身也沒有了,統統回歸常寂光,妙不可言!

◈遇到淨土:我們真的是好運
◇我們真的是好運:這一生怎麼會遇到淨土法門
◇淨土法門:我們可以做得到的
◇如果有疑惑,要研究經教
◈真心只讀不想:三年,清淨心現前
◇經教最好的方法是讀誦;不要去用心:心是妄心
◇用真心:真心只讀不想
◇沒有妄想就是真心,真心可以得三昧
◇一天念十遍,念上幾年功夫成片:心定下來了
◇功夫成片是念佛三昧最小的,但是往生的條件取到了
◇然後真正有慈悲心,看到還有這麼多眾生迷惑顛倒:能幫助一個就成就一個;不能幫助的也種了善根
◇結善緣;不結惡緣,不害眾生
◇一天讀十遍,讀上三年,沒有一個不往生:三年,你的清淨心現前了
◇妄想、分別、執著很輕很輕:你跟阿彌陀佛見面的機會有了

  我們真的是好運,這一生怎麼會遇到這個法門,而且這個法門我們可以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如果有疑惑,要研究經教經教最好的方法是讀誦,不要去用心,為什麼?心是妄心用真心,真心只讀不想沒有妄想就是真心,真心好,真心可以得三昧。這個經你天天念,一天念個十遍,念上個幾年功夫成片了,心定下來了功夫成片是念佛三昧最小的,但是他能往生,往生的條件取到了然後真正有慈悲心,像海賢,看到還有這麼多眾生迷惑顛倒,想辦法幫助他。能幫助一個就成就一個,能幫助兩個就成就兩個,不能幫助的也種了善根。老和尚一生給一切眾生種善根,幫助一切眾生結善緣,不結惡緣,不害眾生,所以每個人見他都生歡喜心,都喜歡跟他接近,這是我們要學習的,要向他學習。學不來,我剛才講的方法,讀經,這一部經能讀上三年,一天讀十遍,讀上三年,沒有一個不往生。三年,你的清淨心現前了,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很輕很輕,你跟阿彌陀佛見面的機會有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68




今經
阿彌陀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
極樂淨土何異華藏世界。


極樂依正
舉體是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境界,
一一圓具無盡玄門,

◎發大誓願第六



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

不可思議|把思議拿掉,真的就現前|不能夠思:思是起心動念|不能夠議:議是議論、講解|思是生滅法,前念斷後念又生:不是真的|思想不是真的;議論當然也不是真的|把思量放下:清淨心、平等心現前了|淨空老法師

 


不可思議|把思議拿掉,真的就現前|不能夠思:思是起心動念|不能夠議:議是議論、講解|思是生滅法,前念斷後念又生:不是真的|思想不是真的;議論當然也不是真的|把思量放下:清淨心、平等心現前了|淨空老法師


◈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首四句,總括全部大願。願我成佛時,所居之佛剎,具足無量勝妙功德,具足無量清淨莊嚴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四十八願,願願都是這四句廣說;這四句是四十八願的總說,每一願都具足這四句
◇具足者,圓滿也。周遍含攝,無欠無餘,故云具足
◇具足:它包容一切法
◇用四十八願代表一切法,句句都是圓融無礙
◈所具功德莊嚴,皆不可思議超情離見
◇所具功德與莊嚴,皆不可思議,超情離見
◇情見是妄想、分別、執著,六道眾生都有
◇超:超越了情見,不但超越六道,超越二乘,超越法身菩薩
◈把思議拿掉,真的就現前
◇非思量分別之所能知,非語言文字之所能表,故曰不可思議
◇把思量,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清淨心、平等心現前了
◇語言說不出來;文字也無法做到
◇不能夠思:思是起心動念
◇不能夠議:議是議論、講解
◇思是生滅法,前念斷後念又生:不是真的
◇思想不是真的;議論當然也不是真的
◇把思議拿掉,真的就現前

  「首四句,總括全部大願。願我成佛時,所居之佛剎,具足無量勝妙功德,具足無量清淨莊嚴。」經文:『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這四句非常重要。後面我們要學四十八願,願願都是這四句廣說,這四句是四十八願的總說,所以願願都是,每一願都具足這四句,這個意思才能夠圓滿。我們前面學到這個地方,我繼續把下面念一念,「具足者,圓滿也。周遍含攝,無欠無餘,故云具足」。具足兩個字的意思非常的深廣,它包容一切法,在這個地方用四十八願代表一切法,句句都是圓融無礙,故云具足。「所具功德與莊嚴,皆不可思議,超情離見」,情見是妄想、分別、執著,六道眾生都有,只有輕重差別不同。是超越,超越了情見,不但超越六道,超越二乘,超越法身菩薩,所以說「非思量分別之所能知」。我們把思量,思量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清淨心現前了,平等心現前了。「非語言文字之所能表,故曰不可思議」。語言能不能說?說不出來;文字能不能把它形容出來?也無法做到。所以叫不可思議,不能夠思,思是起心動念不能夠議,議是議論、講解。這真的,為什麼?思是生滅法,你看前念斷了,後念又生了,所以它不是真的,也就是思想不是真的,議論就不必說了,議論當然也不是真的把思議拿掉,真的就現前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68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首四句,總括全部大願。


願我成佛時,所居之佛剎,具足無量(無法以數量表示)勝妙功德具足無量清淨莊嚴


具足者,圓滿也。
周遍含攝,無欠無餘,故云具足


所具功德與莊嚴,皆不可思議,超情離見,
非思量分別之所能知,
非語言文字之所能表,

故曰「不可思議」。

◎發大誓願第六

2024年5月28日 星期二

這個地方放不下;極樂世界去不了|信願有缺,「則持名縱如銀牆鐵壁,風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怎麼樣培養信心?研究經教|末世持名者雖廣;而往生者不多: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復有三種不相應|淨空老法師

 


這個地方放不下;極樂世界去不了|信願有缺,「則持名縱如銀牆鐵壁,風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怎麼樣培養信心?研究經教|末世持名者雖廣;而往生者不多: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復有三種不相應|淨空老法師


◈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者何?
◇末世持名者雖廣;而往生者不多
◇若人但稱念彌陀名號,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者
◇然有眾生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者何意?
◇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不多
◇一萬個念佛人,真正往生極樂的不過三、五個
◇大多數人都是在淨宗結個緣,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

  「至於末世,持名者雖廣,而往生者不多,《安樂集》亦有問答如下:若人但稱念彌陀名號,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者。然有眾生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者何意?」這個問答好,這是現在這個社會裡面,念佛往生的現象,甚至於像李老師早年在台中蓮社常說。蓮社是他發起的,度人很多。我到蓮社去看他,這第一次見面,蓮社成立十年,蓮友大概有二十萬人接受李老師的教化。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念佛的蓮友,不談其他,台中佛教蓮社這些蓮友,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不多。老師說,大概一萬個念佛人當中,真正往生極樂世界的也不過只三個、五個。換句話說,往生的比例是萬分之三、萬分之五,大多數人都是在淨宗結個緣,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什麼緣故?跟此地問的意思相同,有眾生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滿所願是往生,不滿所願是不能往生。這話怎麼說法?

◈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
◇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
◇所以者何?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名是淨土,怎麼樣能生淨土?心淨則佛土淨
◇用什麼方法讓我們得心淨?持名念佛
◇最初境界得清淨心,決定得生,生凡聖同居土;念到平等心,生方便有餘土;最高境界是覺,明心見性,生實報莊嚴土
◇念佛不相應,起心動念不是阿彌陀佛,是許許多多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麻煩,這個不能往生
◇他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答曰: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答得好,不是真幹,跟淨土法門所說的名義不相應。下面所說的,「所以者何」,為什麼?「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復有三種不相應」。《安樂集》裡頭說得好,與名與義不相應。你看,名是淨土,怎麼樣能生淨土?心淨則佛土淨用什麼方法讓我們得心淨?用持名念佛的方法。它有三個境界,就是我們經題上的。最初的境界就是清淨心,得清淨心決定得生到哪裡?凡聖同居土,淨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是淨土,不是穢土,因為心清淨土就清淨。第二個是念到平等,平等心生方便有餘土。最高的境界是覺,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生實報莊嚴土。這個念佛的人他不相應,換句話說,他念佛還有妄想、還有雜念,夾雜在裡頭,起心動念不是阿彌陀佛,是許許多多妄想分別執著,這個麻煩,這個不能往生。所以他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西方極樂世界是實相的世界
◇西方極樂世界是實相的世界,心現
◇我們這個世界是心現,再加上識變
◇阿賴耶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我們這個世界是假的
◇極樂世界跟我們相比,它是真的,它沒有生滅
◇有生有滅是假的;不生不滅是真的
◇有來有去是假的;不來不去是真的
◇如來是實相身,土是實相土;我們現在是法相
◇極樂世界有法性,沒有法相,它沒有阿賴耶
◇往生到極樂,阿彌陀佛威神加持,都轉識成智,轉法相為實相

  西方極樂世界是實相的世界,從哪裡現的?從自性現的,心現我們這個世界是心現,再加上識變,識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阿賴耶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我們這個世界是假的極樂世界跟我們相比,它是真的,它沒有生滅有生有滅是假的,不生不滅是真的;有來有去是假的,不來不去是真的。所以它是實相身,土是實相土,也叫法性土,也叫法性身。那我們現在是法相,我們是法相;極樂世界沒有法相,有法性,它沒有阿賴耶。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威神加持,都幫助他們轉識成智,轉法相為實相,這個不可思議。

(中略)

◈三種不相應,就是信願行不足
◇此三種不相應,一言以蔽之,只是信心不足
◇往生資糧即信願行,缺一不可
◇信願有缺,則持名縱如銀牆鐵壁,風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
◇有疑惑,信心就不足
◇願,有時候不想到極樂,對這個世間有留戀
◇「極樂的好處,這個世界的好處,我統統都能得到」,這是不可能的:要到極樂世界;必須把這裡放下
◇這個地方放不下;極樂世界去不了
◇怎麼樣培養信心?研究經教
◇這部《無量壽經》;或者《彌陀經要解》、《彌陀經疏鈔》、《彌陀經圓中鈔》,這些註解幫助我們建立信心

  「另則三種不相應」,這另外還有三種不相應。「此三種不相應,一言以蔽之,只是信心不足」,哪三種?下面說出來,信心不足。「往生資糧即信願行」,就這三種,信不足、行不足、願不足,這三樣「缺一不可」,這三種不相應,就是信願行不足。「據《要解》所云,信願有缺」,這個缺就是有疑惑,信心就不足。願,有時候不想到極樂世界,對這個世間有留戀、有牽掛,實實在在想,「極樂世界的好處跟這個世界的好處,我統統都能得到」,這是不可能的,要到極樂世界,必須把這裡放下這個地方放不下,極樂世界去不了,一定要懂。下面說,據《要解》所云,這蕅益大師講的,信願有缺,「則持名縱如銀牆鐵壁,風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這句話要記住,半信半疑不行。怎麼樣培養信心?這就是研究經教。研究什麼經?就這一部經就夠了,這部《無量壽經》,或者是《彌陀經要解》、《彌陀經疏鈔》、《彌陀經圓中鈔》,都是祖師大德的註解,講得好,這些註解幫助我們建立信心

◈信心為什麼不足?認識不夠
◇對這個世界認識夠了,不願意住這個世界

  信心為什麼不足?認識不夠,沒搞清楚。對這個世界認識夠了,了解清楚了,不願意住這個世界

(中略)

◈把信願補足
◇持名功夫深淺不要緊;有信有願就決定得生
◇生到極樂,皆作阿惟越致菩薩:品位低一點沒有關係,受用跟最高層的法身菩薩沒有兩樣
◇極樂世界是法身菩薩的待遇

  所以把信願補足,絲毫懷疑都沒有,持名功夫深淺不要緊,有信有願就決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你就放心了,品位低一點沒有關係,受用跟最高層的法身菩薩沒有兩樣這還有什麼問題,還有什麼疑慮?沒有了。極樂世界是法身菩薩的待遇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二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28




至於末世,持名者雖廣,而往生者不多,《安樂集》亦有問答如下:「
若人但稱念彌陀名號,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者。

然有眾生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者何意?

答曰:
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

所以者何?
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復有三種不相應:
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
二者信心不一,謂無決定故。
三者信心不相續,謂餘念間故。
迭相收攝。

若能相續,則是一心。
但能一心即是淳心。

具此三心,若不生者,無有是處。」


此論直指當世淨業行人之病根。

念佛而不能得往生之果者,以不知如來是實相身。認身如物,取相執著。妄生計較,缺少智慧,失中道義。

另則三種不相應,
此三種不相應,一言以蔽之,只是信心不足。

往生資糧即信願行,缺一不可。

據《要解》所云,
信願有缺,
則持名縱如銀牆鐵壁,風雨不入,亦不能往生也。

◎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全心全意靠倒阿彌陀佛|攀緣,要攀阿彌陀佛、往生極樂的緣|其他的緣決定不能攀:攀上之後,後頭是無量劫|名聞利養統統放下,心地保持清淨平等|清淨沒有染污|平等就是三昧:這一句佛號是無上深妙禪|淨空老法師

 


全心全意靠倒阿彌陀佛|攀緣,要攀阿彌陀佛、往生極樂的緣|其他的緣決定不能攀:攀上之後,後頭是無量劫|名聞利養統統放下,心地保持清淨平等|清淨沒有染污|平等就是三昧:這一句佛號是無上深妙禪|淨空老法師


◈具足善根的人好度
◇具足善根的人好度:一聞千悟,一句佛號念到底
◇念到清淨心出現,覺悟了
◇念到平等心出現,大徹大悟:遍法界虛空界性相、理事、因果全部明白了,佛知佛見
◇所以他不會動搖,他決定成就
◈千萬不要小看念佛往生的人
◇他能在這一世往生,被我們看到了;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
◇得無量諸佛威神加持,能信、能接受、真發願、依教奉行:不是偶然的
◈勇猛精進,把不足的全在這一生補足
◇妄想雜念還是時時起來,斷不掉:無量劫來修淨土法門功力還不到位
◇到位不受煩惱干擾

  具足善根的人好度,一聞千悟,他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到清淨心出現的時候,他就覺悟了、就明白了;念到平等心出現的時候,他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真的沒懷疑了。遍法界虛空界性相、理事、因果全部明白了,佛知佛見,跟諸佛如來證得的完全相同,所以他不會動搖,他決定成就。懷疑的麻煩了,懷疑的人種了善根,來生後世得人身,再遇到這個法門善根增長。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念佛往生的人,他能在這一世往生,被我們看到了,正如經上所說,他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他聽了,得無量諸佛威神加持,能信、能接受,歡喜接受,真發願,依教奉行,不是偶然的。一般人聽了之後也明白,也想發心,也好好的念佛,但是功夫不得力,妄想雜念還是時時起來,斷不掉。那什麼原因?無量劫來我們修這個法門功力還不到位,到位不受煩惱的干擾
◇勇猛精進,把不足的全在這一生補足了
◇再拼命念,一定要把阿彌陀佛念來,帶我去往生
◇真拼命那個速度快,那叫真精進,至心精進

  我們現在依舊受煩惱干擾,怎麼辦?有個方法,勇猛精進,把那個不足的全在這一生補足了。那就什麼?再拼命念,一定要把阿彌陀佛念來,帶我去往生真拼命那個速度快,那叫真精進,這叫至心精進,跟品題就對上號了,行。

(中略)

◈全心全意靠倒阿彌陀佛
◇攀緣,要攀阿彌陀佛、往生極樂的緣
◇其他的緣決定不能攀:攀上之後,後頭是無量劫,怎麼出來?
◇名聞利養統統放下,心地保持清淨平等
◇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動搖
◇平等就是三昧、禪定:這一句佛號是無上深妙禪
◇要全心全意靠倒阿彌陀佛:我沒有別的念頭,就是要到極樂世界

  攀緣,就是要攀阿彌陀佛的緣,往生極樂世界的緣。其他的緣決定不能攀,攀上之後,後頭是無量劫,怎麼出來?這種利害關係自己要很清楚、很明白。名聞利養統統放下,心地保持清淨平等清淨沒有染污,平等沒有動搖平等就是三昧、就是禪定。《大集經》上說得好,這一句佛號是無上深妙禪,這念佛三昧,要全心全意靠倒阿彌陀佛,我沒有別的念頭,就是要到極樂世界

(中略)

◈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
◇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會有三輩九品?發心大小不一樣
◇為個人的心量小
◇我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不為別的:為幫助阿彌陀佛,度脫十方世界諸佛如來剎土中六道罪苦眾生
◇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沒有一個不如願以償

  「三輩往生」、「往生正因」裡面講的,無論上中下輩都是一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會有三輩九品?發心大小不一樣為個人的心量小我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不為別的,為幫助阿彌陀佛度脫十方世界諸佛如來剎土中的六道罪苦眾生,是為這個,不是為自己。這個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沒有一個不如願以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54



2024年5月26日 星期日

住大乘者:心安住在大乘|起心動念,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就是菩薩、就是住大乘|住大乘者:他的大乘思想、理念,日常生活你能看得到|這人沒私心、沒欲望,什麼都不要:得大自在;要了就操心|淨空老法師

 


住大乘者:心安住在大乘|起心動念,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就是菩薩、就是住大乘|住大乘者:他的大乘思想、理念,日常生活你能看得到|這人沒私心、沒欲望,什麼都不要:得大自在;要了就操心|淨空老法師


◈住大乘者:心安住在大乘
◇大乘:無量智慧、德能,用在慈悲喜捨,沒有自己,幫助一切苦難眾生
◇還在迷惑顛倒的苦難眾生,幫助他們覺悟、回頭
◇一回頭一覺悟,他就是君子、聖賢
◇我們覺悟了,要做出覺悟的樣子給他看
◇沒地位,快樂;沒財富,幸福
◇你給我,我不要:那個是累贅、麻煩,讓你心安住在不正當的地方
◇什麼都沒有、都放下,得大自在
◇清淨心現前阿羅漢;平等心現前菩薩;覺而不迷成佛了
◇六道十法界裡頭找不到,沒能跟他相比

  學大乘的人,前面經文我們讀過的,「住大乘者」,心安住在大乘大乘,這是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用在慈悲喜捨,沒有自己,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苦難眾生是沒開悟的,還在迷惑顛倒的,幫助他們覺悟,幫助他們回頭,他一回頭一覺悟,他就是君子,他就是聖賢我們覺悟了,要做出覺悟的樣子給他看,我們在社會上沒地位,快樂;我們沒有財富,幸福你給我,我不要,為什麼?那個是累贅,那是麻煩,讓你心安住在那些不正當的地方,錯了。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放下,得大自在清淨心現前還得了,清淨心是阿羅漢,平等心現前是菩薩,覺而不迷成佛了六道十法界裡頭找不到,沒能跟他相比。這是聖賢教育,這是中國傳統文化,這是佛法,這是大乘。

◇念佛達於一心,而得往生者,品類懸殊,上則聖賢,下及凡夫
◇念佛達於一心,乃至能發一念淨信,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皆得往生
◇經文,無價之寶!牢牢記在心上,在生活裡兌現:你是真正有福之人、住大乘者
◇心裡頭常有,無時無刻沒有,這叫住大乘者
◈住大乘者:這人沒私心、沒欲望
◇住大乘者,這個人就是菩薩
◇起心動念,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就是菩薩、就是住大乘
◇化:教化、感化
◇住大乘者:他的大乘思想、理念,日常生活你能看得到
◇這人沒私心、沒欲望,什麼都不要:得大自在;要了就操心

  所以一心三輩,不同常規。「由上可見,念佛達於一心,而得往生者,品類懸殊,上則聖賢,下及凡夫。念佛達於一心,乃至能發一念淨信,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皆得往生」。這還得了,這是真正經文,無價之寶!學了之後要牢牢記在心上,要在生活裡兌現,那你就是真正有福之人,你是住大乘者。住大乘者,心裡頭常有,無時無刻沒有,這叫住大乘者住大乘者,這個人就是菩薩。我們沒有看出來,佛、菩薩、阿羅漢看到了,這人是菩薩。他怎麼住大乘?起心動念,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就是菩薩,這就是住大乘的。這個化是教化,是感化。住大乘者的人一定把他的大乘思想、理念、言行,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你能看得到。這人沒私心,這人沒有欲望,他什麼都不要,為什麼?得大自在,要了就操心

◇送我這些珍寶,轉手就送人
◈你念佛,我看到真歡喜!
◇我最歡喜的一樁事情就是看到人念佛,你念佛我看到真歡喜!
◇希望你的佛號相續不斷,念到一心清淨:決定得生

  這些年我住在香港,國外的朋友很多,來都送一些名貴的這些書畫、這些雕塑品送給我。我連道場都沒有,沒地方放,送過來是給我添麻煩的,好心好意給我添麻煩。那我怎麼辦?馬上轉手送給別人,送給那些有福報的人,他有地方收藏,我沒地方收藏,轉手就送給人,我什麼都不要。你們什麼都不必送我,送一點吃的可以,到這來三餐飯就吃完了,這些真稀奇的、這些珍寶的東西不要給我,轉手就送人。大家曉得,我們彼此都好,你不麻煩,我也不操心,多好。我最歡喜的一樁事情就是看到人念佛你念佛我看到真歡喜希望你的佛號相續不斷,念到一心清淨就可以了,為什麼?決定得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三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31




至於下輩,其人臨終,彷彿似夢,得見彼佛,亦得往生。
但一心三輩中之下輩,並不皆等於正宗三輩中之下輩。
上中二輩亦復如是。
蓋一心三輩,別具一格,不同常規也。)


由上可見,念佛達於一心,而得往生者,品類懸殊,
上則聖賢,下及凡夫。念佛達於一心,乃至「能發一念淨信」,「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皆得往生。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2024年5月25日 星期六

一百年很容易就到了|短命不願意;老苦就要接受:留戀的心自然就淡了|輪迴不容易超越:險道|出輪迴就保險了,保證不墮三惡道|止惡行善:善中之王,持名也|我們中了第一特獎:信願持名,往生極樂|淨空老法師

 


一百年很容易就到了|短命不願意;老苦就要接受:留戀的心自然就淡了|輪迴不容易超越:險道|出輪迴就保險了,保證不墮三惡道|止惡行善:善中之王,持名也|我們中了第一特獎:信願持名,往生極樂|淨空老法師


◈善中之王,持名也
◇止惡行善:善中之王,持名也
◇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善法,就是念佛
◈不能超越輪迴:險道
◇輪迴不容易超越:不能超越輪迴,險道
◇出輪迴就保險了,保證不墮三惡道
◇命終之後:去三惡道的,太多太多了;生天,少數
◇二十八層天,一層比一層殊勝;但是他有壽命:再長有到的時候
◈一百年很容易就到了
◇人生百歲算是長壽了,可是一百年很容易就到了
◇老苦、生苦、病苦、死苦:得人身必須要受
◇短命不願意;老苦就要接受:對於人道,留戀的心自然就淡了
◈第一特獎:信願持名,往生極樂
◇我們中了第一特獎:信願持名,往生極樂
◇還有什麼事比這更大的?沒有了,頭等大事

  最後「勸行。止惡行善,而善中之王則持名也」。這句話非常重要!什麼是最善?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善法,就是念佛,沒人知道。是真的嗎?你要仔細想想,它是真的。為什麼?輪迴不容易超越不能超越輪迴,我們在這一生所行的險道,非常危險,出輪迴就保險了,保證不墮三惡道了,不出輪迴,誰也不敢保證。三惡道,餓鬼、地獄、畜生,人在命終之後,去三惡道的多,太多太多了!再得人身,或者生天,少數天有二十八層,一層比一層殊勝,但是他有壽命,非想非非想天壽命是八萬大劫,八萬大劫長,再長有到的時候人生百歲,不容易,算是長壽了,可是一百年很容易就到了。我距離一百年眼看就要到。何況你還不能避免老苦、生苦、病苦、死苦,得人身必須要受,不受老苦你就短命,短命不願意,老苦你就要接受。所以冷靜去思惟,我們對於人道這一道,留戀的心自然就淡了。到哪裡去?我們今天是走運,中獎了,中了第一特獎,這第一特獎是什麼?信願持名,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間聖賢君子都不會騙人,佛菩薩怎麼可能騙人?給我們說的話句句真實還有什麼事比這更大的?沒有了,頭等大事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七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78




首二則是勸,亦即發菩提心也。
第三則是勸
其末則勸。止惡行善,而善中之王則持名也。

◎ 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2024年5月24日 星期五

一心一意求生淨土|等這地方眾生福報現前,對正法相信了,那時候再來|不敢為人師:完全講古人註解,心得分享|沒成就,胡說八道,把聽眾講得愈來愈迷惑顛倒:那是罪業|極樂回來,就可以為人師|淨空老法師

 


一心一意求生淨土|等這地方眾生福報現前,對正法相信了,那時候再來|不敢為人師:完全講古人註解,心得分享|沒成就,胡說八道,把聽眾講得愈來愈迷惑顛倒:那是罪業|極樂回來,就可以為人師|淨空老法師


◈徹底放下,一心一意求生淨土
◇真正搞通、搞清楚:徹底放下,絲毫不留
◇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是我第一樁大事
◈極樂回來,就可以為人師
◇到極樂世界,這地方眾生也許福報現前,對正法、聖賢都相信了、聽得懂了,那個時候再來
◇我沒有成就,所講都是胡說八道,把聽眾講得愈來愈迷惑顛倒:那是罪業
◇不敢為人師:完全講古人註解,心得分享
◇極樂回來,就可以為人師
◇已經是阿惟越致,不一樣,等覺菩薩的身分

  所以,只有真正搞通,搞清楚、搞明白了,徹底放下,絲毫不留,我就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是我第一樁大事。等我到極樂世界,這個地方眾生也許福報現前,大家對於正法、對於聖賢都相信了,聖賢教誨能聽得懂了,那個時候再來。我成就了,大家都有成就,我沒有成就,所講的都是胡說八道,把聽眾講得愈來愈迷惑,愈來愈顛倒,那是罪業。我們今天學經教,這李老師教給我們,完全講古人的註解,是自己學習的心得分享,不敢為人師極樂世界回來,那就可以為人師,為什麼?已經是阿惟越致的身分,不一樣,等覺菩薩的身分現在是凡夫,迷惑顛倒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八十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0-0081



2024年5月23日 星期四

人生最高的享受:貪瞋痴慢疑五毒都放下,你才得自在,往生才真有把握|最高的享受:至少是阿羅漢以上|頭一個,「我」沒有了|入佛門第一樁大事:破我執|破四相是真正入佛門;破四見是法身菩薩|淨空老法師

 


人生最高的享受:貪瞋痴慢疑五毒都放下,你才得自在,往生才真有把握|最高的享受:至少是阿羅漢以上|頭一個,「我」沒有了|入佛門第一樁大事:破我執|破四相是真正入佛門;破四見是法身菩薩|淨空老法師


◈最高的享受:永遠在清淨平等覺
◇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你尊重我,沒有歡喜心;你毀謗、侮辱我,沒有瞋恚心,最高的享受:永遠在清淨平等覺
◇貪瞋痴慢疑:有這五個字你就造業,你怎麼能有最高的享受?

  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一生真的享受到老師傳的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怎麼?你尊重我,我沒有歡喜心;你毀謗我、侮辱我,沒有瞋恚心。最高的享受,永遠在清淨平等覺,這就對了。沒有貪瞋痴慢疑,這五個字,有這五個字你就造業,你怎麼能有最高的享受

◈最高的享受:佛菩薩的生活
◇最高的享受:佛菩薩的生活,阿羅漢以上,頭一個,「我」沒有了
◇入佛門第一樁大事情,破我執
◇《金剛經》前面破四相;後面破四見
◇破四相是須陀洹,真正入佛門,真正佛弟子
◇破四見是法身菩薩,明心見性
◈最高的享受:貪瞋痴慢疑都放下
◇人生最高的享受,貪瞋痴慢疑五毒都放下:你才得自在,往生才真有把握
◇活在這個世間,隨緣,順逆善惡統統平等了
◇為什麼平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統統等於零,零跟零是平等的

  最高的享受,佛菩薩的生活,至少是阿羅漢以上。頭一個,「我」沒有了入佛門第一樁大事情,破我執。什麼人證得?須陀洹證得,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菩薩。《金剛經》上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須陀洹,這個要知道,這入門了,真正佛弟子。《金剛經》後半部,「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那個見是什麼?念頭,意念。前面無我相,破四相,後面破四見破四相是入門,真正入佛門,破四見是法身菩薩,就是明心見性。《金剛經》前半部、後半部不一樣,前半部是大乘初信位菩薩,後半部是大乘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這怎麼會一樣?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把貪瞋痴放下,連帶的把貪瞋痴慢疑五毒都放下,你才得自在,你往生才真有把握活在這個世間,隨緣,多快樂,順境隨順,逆境也隨順,善緣隨順,惡緣也隨順,順逆善惡統統平等了為什麼平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統統等於零零跟零是平等的,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自心現量,不斷之無
◇整個宇宙他看透了,一切法的真實相:自心現量,不斷之無
◇自心現量就是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所生;能生是自己的自性真心
◇整個現象是:不斷之無
◇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它不間斷;每個念頭都是假的、都不可得,所以叫無
◇無不是說沒有,無是說不可得;相是有,相不可得

  《金剛經》好,六祖能大師在這部經上開悟,所以以後變成禪宗必讀的典籍。在這以前,禪宗傳心是用《楞伽經》,六祖以後用《金剛經》。《楞伽經》是在楞伽山講的,就是現在的斯里蘭卡,那個講經的遺跡還在。我上次去沒去參觀這個遺跡,在遠處看到這座山,看到這個處所,沒上去過,釋迦牟尼佛在那裡講的。《楞伽》,性相兩宗教義都涉獵進去,特別是給我們講到「自心現量,不斷之無」,講得好!整個宇宙到底是什麼他看透了,這兩句話就是通常大乘經上所說的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實相是什麼?是自心現量。這就是造物主是造什麼?就是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心現量就是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所生,能生是自己的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現在整個現象是什麼?不斷之無。不斷,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它不間斷,但是每個念頭都是假的,都不可得,所以叫無無不是說沒有,無是說不可得,相是有,相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十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68



2024年5月22日 星期三

普度眾生、正法久住|有自私自利就做不到|行菩薩道基本條件:要把我放下|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小乘破四相;大乘要破四見|大乘菩薩:沒有私心,完全就是犧牲奉獻;犧牲奉獻的念頭沒有|淨空老法師

 


普度眾生、正法久住|有自私自利就做不到|行菩薩道基本條件:要把我放下|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小乘破四相;大乘要破四見|大乘菩薩:沒有私心,完全就是犧牲奉獻;犧牲奉獻的念頭沒有|淨空老法師


◈行菩薩道基本條件:要把我放下
◇了凡先生雖然學佛;他還是沒有離開世間
◇行菩薩道基本的條件:要把我放下
◇有我,就沒有法子行菩薩道;那是求福報
◇無我,你所成就的是功德:功德的果報不可思議
◈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
◇菩薩是真正佛的弟子,正科班;聲聞、緣覺不算正科班
◇初信位斷煩惱跟小乘須陀洹相同:但是須陀洹不算正科生;初信菩薩是正科生
◈大乘無我:普度眾生、正法久住
◇為什麼要先學小乘?小乘是破我執
◇小乘初果到四果,都是破四相
◇大乘破四相是基礎;之後要破四見:就是念頭都沒有
◇大乘無我:他沒有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
◇普度眾生、正法久住:有自私自利就做不到
◇大乘菩薩:沒有私心,完全就是犧牲奉獻;犧牲奉獻的念頭沒有
◇還有犧牲奉獻的念頭:心就不清淨

  了凡先生雖然學佛,實在講他還是沒有離開儒,也就是說沒有離開世間。如果是行菩薩道,諸位要記住,行菩薩道基本的條件是要把我放下有我就沒有法子行菩薩道,那是求福報無我,你所成就的是功德,功德的果報不可思議。這也就是為什麼世尊在經教當中教導弟子們,「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因為佛弟子是菩薩,菩薩是真正佛的弟子,就好像是正科班。聲聞、緣覺不算正科班,他們比不上十信菩薩的初信位,你看初信位斷煩惱跟小乘須陀洹相同,但是須陀洹不算正科生,十信位初信菩薩是正科學生。這個道理我們要把它想通。為什麼要先學小乘?小乘是破我執。《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小乘從初果到四果都是破這四相,這裡頭功夫淺深不同。大乘不但破四相,當然破四相是基礎,破四相之後要破四見,就是念頭都沒有,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這是大乘。換句話說,大乘無我,用現在的話說,他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貪瞋痴慢,全心全意為度苦難眾生、為護正法久住他才能做得到,如果還有一點私心他就做不到。這兩樁事情,一個是普度眾生,一個是正法久住,只要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他就做不到,他就不是真的佛教人先學小乘後學大乘意思在此地,你不能不知道佛的用意。所以大乘菩薩確實是非常可貴,值得尊敬,為什麼?他沒有私心,他在這個世間全做出我們人的看法就是犧牲奉獻,他真正做到犧牲奉獻。在他自己呢?犧牲奉獻的念頭沒有,他還要有這個犧牲奉獻的念頭,他心就不清淨。我們人間看到,這個人真的做到犧牲奉獻,他沒這個印象。

◈佛希望所有弟子統統是大乘根性
◇大乘根性,一定要有小乘的基礎
◇小乘就是徹底放下;大乘是放下後又全面提起
◈普度眾生:一定要正法久住
◇放得下提得起:普度眾生、正法久住
◇放下之後,心一轉那就是大菩提心;念頭也轉:不捨眾生,眾生太苦了
◇怎麼幫助他?一定要正法久住
◇正法久住:從我自己做起
◇做出樣子給大家看:持戒修福
◇要把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菩薩六波羅蜜、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做出來:那就是大德
◈降化其意,令持五善
◇不為眾惡:心裡一絲毫惡念、邪見都沒有
◇降化其意:降伏自己自私自利這個意
◇不為自己,這樣你才能入得了道
◈悕心入道,順教修行
◇降化其意者,悕心入道;令持五善故,順教修行
◇悕心入道:改邪歸正,正是道;破迷開悟,悟是道

  佛希望所有的弟子統統是大乘根性,但是大乘根性一定要有小乘的基礎小乘就是徹底放下,大乘是放下之後又全面提起,所謂放得下提得起。提起什麼?兩樁事情,普度眾生,正法久住,這兩樁事情。我們從放下之後,心一轉那就是大菩提心,念頭也轉,不捨眾生,眾生太苦了,要幫助他。怎麼幫助?一定要正法久住正法久住怎麼做起?從我自己做起,做表法,做出樣子給大家看。做出什麼樣子?持戒修福,做給別人看,別人不知道是持戒,我們做出來給你看。現在這個社會,要把《弟子規》做出來,《感應篇》做出來,《十善業》做出來,菩薩六波羅蜜做出來,最高的,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做出來,那就是大德。這個確實是不為眾惡,心裡頭一點惡念都沒有,一絲毫邪見都沒有。所以這裡說的,這是《嘉祥疏》裡面講的「降化其意」,這對自己說,降伏自己自私自利這個意不為自己,這樣你才能入得了道。這個道是菩提道,菩提道就是覺悟。真的這一句「悕心入道」,我們換句話說比較容易懂,改邪歸正,正是道;破迷開悟,悟是道

◇我們為什麼入不了道?有障礙,煩惱習氣:妄想、分別、執著
◇降化其意:放下你自然就入道
◈自行的目的是為他
◇入道之後「令持五善,順教修行」:這是自行化他,偏重在化他
◇為了化他,我要把佛陀教誨表演出來給人看
◇自行的目的是為他
◇要為自己,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可以了

  我們現在的心為什麼入不了道?它有障礙,障礙就是煩惱習氣,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放下了,前面這句降化其意,放下你自然就入道入道之後「令持五善,順教修行」,這是自行化他,而偏重在化他為了化他,我要把佛陀的教誨表演出來,做出來給人看,別人才相信。所以自行的目的是為他,不是為自己。要為自己,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可以了,不必惹這些麻煩。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一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9-0519




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者,

《嘉祥疏》云:「
降化其意者,悕(願也)心入道,令持五善故,順教修行。」

淨影與嘉祥均謂五善即五戒。

◎ 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功德、福德:事上完全相同;用心不同|功德是用真心;福德是用妄心|斷惡修善:具足四相是福德;破四相是功德|智慧、福報圓滿,稱之為佛:你要不要?|智慧、福德:到淨宗修;到極樂真得到圓滿|淨空老法師

 


功德、福德:事上完全相同;用心不同|功德是用真心;福德是用妄心|斷惡修善:具足四相是福德;破四相是功德|智慧、福報圓滿,稱之為佛:你要不要?|智慧、福德:到淨宗修;到極樂真得到圓滿|淨空老法師


◈智慧、福報兩個都殊勝:這叫佛
◇智慧明達,得智勝也。功德殊勝,得福勝也。智福並勝,故勸世人,精勤求生
◇二足尊:智慧、福報圓滿,稱之為佛:你要不要?
◇他所期望、念念祈求的,原來就是佛
◇學佛確實就是求這兩樣東西:智慧殊勝、功德殊勝
◇功德、福德:事上斷惡修善完全相同;用心不同
◇功德是用真心;福德是用妄心

  「《淨影疏》曰:智慧明達,得智勝也」,勝是殊勝,「功德殊勝,得福勝也。智福並勝,故勸世人,精勤求生」。智慧跟福報兩個都殊勝,這是誰?這叫佛。你看佛弟子常常念三皈,「皈依佛,二足尊」,今天這個世間,對佛法不認識的人很多,遇到我們學佛,有時候會問到什麼是佛?我們就用二足尊給他解釋。佛是智慧圓滿,福報圓滿,這兩種圓滿就稱之為佛,你要不要?如果你智慧圓滿,福報圓滿,就叫做成佛。這個解釋正確沒有說錯,而且人喜歡聽,很容易接受。如果用三種智、三種覺來解釋,怕他聽不懂,產生懷疑;要用最淺顯,正是他所期望的,念念祈求的,原來就是佛,接引眾生。學佛,學佛確實就是求這兩樣東西,求智慧、求福德,智慧殊勝、功德殊勝。功德一般人不懂,跟他講也很難懂得,功德跟福德在事上是完全相同,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完全相同,只是用心不同功德是用真心,福德是用妄心

◈功德跟自性相應
◇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妄心:這是福德
◇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斷惡修善:這是功德
◇功德跟自性相應;福德跟自性不相應
◇世間人修福德他樂意;修功德他不懂
◇斷惡修善:具足四相是福德;破四相是功德
◈智福並勝:故勸世人,精勤求生
◇都想要圓滿的智慧、福德,到哪裡學?
◇到淨宗去修,你決定能得到;到極樂世界,真得到圓滿
◇人天福報,不能跟極樂世界的人相比:差太遠了
◇極樂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他的智慧、福報超過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往上那就可想而知

  阿賴耶八識五十一心所是妄心,也就是說,有分別、有執著、有起心動念,這是福德,這是妄心。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斷惡修善,這是功德功德跟自性相應,福德跟自性不相應,這是必須要搞清楚的。世間人修福德他樂意、他喜歡,修功德他不懂,也不容易做到。要用《金剛經》的話來說,具足四相就是福德,他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是什麼?有分別、有執著。破四相是功德,「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個斷惡修善是功德。接引初機要簡單、要扼要、要明白、要簡短,讓別人聽到生歡喜心。所以智福並勝,故勸世人,精勤求生。人真的明白了,都想要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德。福德是福報跟功德,到哪裡學?到淨宗去修,淨宗去修,你決定能得到。你要得到真正的圓滿,那你要到極樂世界,真得到圓滿。沒有到極樂世界你能得人天福報,人天福報確確實實不能跟極樂世界的人相比,差遠了,差太遠了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他的智慧、福報都超過大梵天王,超過摩醯首羅天王,往上那就可想而知

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四0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7-0440




得生彼國,悉皆「智慧明達,功德殊勝」。

」者明了,
」者通達。

《淨影疏》曰:「
智慧明達,得智勝也。
功德殊勝,得福勝也。」
智福並勝,
故勸世人,精勤求生。

◎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假學佛消不了業障;要真學佛|學佛求往生不能不忍辱|忍辱:心才能安、緣才能勝、業才消得了|千萬不要以為賢公只一句佛號|我們有他的心量、老實嗎?|謙卑、恭敬,以苦為師|圓滿的定共戒、道共戒|淨空老法師

 


假學佛消不了業障;要真學佛|學佛求往生不能不忍辱|忍辱:心才能安、緣才能勝、業才消得了|千萬不要以為賢公只一句佛號|我們有他的心量、老實嗎?|謙卑、恭敬,以苦為師|圓滿的定共戒、道共戒|淨空老法師


◈學佛求往生,不能不忍辱
◇忍辱得大福報,忍辱能化解最重的罪業
◇最重的罪業:五逆
◇無間地獄:有怨恨心墮這個
◇今天破和合僧的人很多:他要不回頭,沒人能救他
◇忍辱:心才能安、緣才能勝、業才消得了
◇不能忍辱:天天造業,惡業天天在增上
◇是真學佛、假學佛,這是關鍵
◇假學佛消不了業障;要真學佛

  忍辱得大福報,忍辱能化解最重的罪業最重的罪業是什麼?《戒經》上告訴我們破和合僧。五逆裡頭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是五逆,無間地獄,有怨恨心墮這個今天破和合僧的人很多,很普遍,佛眼睛看到,生憐憫心,他要不回頭,沒有人能救他,一定要自己回頭。自己不回頭,自己不覺悟,必定墮惡道,這個是不能不知道的。我們學佛求往生不能不忍辱忍辱我們心才能夠安,我們的緣才能夠勝,殊勝,我們的業才能夠消得了不能忍辱,天天造業,他不消業,惡業天天在增上,怎麼得了?學佛是真學佛、是假學佛,這是關鍵假學佛消不了業障,要真學佛

◈真學佛,賢公是最好的榜樣
◇千萬不要以為賢公只一句佛號
◇我們有他的心量、老實嗎?謙卑、恭敬,以苦為師
◇要能持戒、吃苦,才能跟他共住
◇他的心好,種東西一定比別人好:種出來救濟貧苦,歡喜布施
◇供養他的錢,都用在印經放生,幫助別人建道場
◇吃是苦的,穿是補的
◇心地真正清淨,一塵不染,除了一聲佛號,心裡什麼都沒有
◇看一切都是好人、好事
◇不但沒有分別執著;四十歲之後,他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應當做到不起心不動念
◇這境界裡有圓滿的定共戒、道共戒

  真學佛,海賢老和尚是最好的榜樣千萬不要以為他只一句佛號,其他的什麼都不知道我們學他,有他的心量嗎?有他那麼老實嗎?待人謙卑,對人都恭敬。生活,一生守著清苦,以苦為師。他講他的小廟,要能持戒,要能吃苦,才能跟他共住。每天的工作從早到晚都在田地裡頭,他的道場沒有人供養,鄉下小廟沒人去的,沒有香火,他也沒有佛事,也沒有法會,靠什麼生活?靠農耕。小廟有幾畝地,廟在野外,山上的地很多,沒有主的,他去開闢,叫開荒。荒地開了一百多畝,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收成好,為什麼?他的心好,他種出來東西一定比別人好。種出來幹什麼?不是賣錢,救濟貧苦,哪個地方有人沒飯吃的,他去救濟他。這個事情幹了九十二年,真幹,每一天幹得歡歡喜喜的。接受他這些供養的人,這裡頭報告告訴我們,成千上萬,你就曉得老和尚歡喜布施。別人供養他的錢都用在印經放生,用在幫助別人建道場,他一生曾經幫助十一個道場,不容易。自己除幾件衣服什麼都沒有,衣服都是破的,補了再補。所以他說這個小廟吃是苦的,穿是補的。心地真正清淨,一塵不染,除了一聲佛號之外,心裡頭什麼都沒有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不但沒有分別執著,我相信在他中年之後,也就是四十歲之後,他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應當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這個境界裡頭有圓滿的定共戒,有圓滿的道共戒,這都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十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66



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用「全體是佛」來念阿彌陀佛:一念就決定得生|諸佛如來住一心;我們這一剎那也是一心:一心跟一心沒差別,所以全體是佛|一切萬物無一不是阿彌陀佛:我們就入阿彌陀佛一心裡頭|全宇宙從一念真心生|淨空老法師

 


用「全體是佛」來念阿彌陀佛:一念就決定得生|諸佛如來住一心;我們這一剎那也是一心:一心跟一心沒差別,所以全體是佛|一切萬物無一不是阿彌陀佛:我們就入阿彌陀佛一心裡頭|全宇宙從一念真心生|淨空老法師


◈一念太殊勝,一念跟性德相應
◇「一念淨心」,「發一念心」,與前文中「一念淨信」中「一念」,均即是「一心」也
◇一心三輩:臨命終時一念淨心、一念淨信往生的
◇一念太殊勝,一念跟性德相應
◇此一心乃十法界之本體,真如實相之異名,亦即《那先經》謂為「最為第一」,《彌陀疏鈔》謂為「全體是佛」者也
◇這一念與佛智相應即得往生
◈用「全體是佛」來念阿彌陀佛
◇這一念沒有妄想雜念,萬緣放下:這一念全體是佛
◇用「全體是佛」來念阿彌陀佛,一念就相應,一念就決定得生,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前面一段末後給我們說的「一念淨心」、「發一念心」,這就是一念往生的。一念往生的人也應該有三輩,所以慈舟大師判這段經文叫一心三輩,它有上、中、下三輩,都是臨命終時一念淨心,或者是發一念心,一念淨信,這樣往生的。這個一念太殊勝,一念跟性德相應。念老在此地引用《那先經》裡面說「最為第一」,又引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面給我們說的,這一念「全體是佛」。日本人幸西氏所主張的一念,這一念與佛智相應即得往生。所以這一念沒有妄想、沒有雜念,萬緣放下,這一念全體是佛用全體是佛的這個念頭來念阿彌陀佛,所以一念就相應,一念就決定得生,得不退轉,無上菩提。這是今天我們接著這段經文。

◈生死情盡,凡聖體空
◇於上輩者,生死情盡,凡聖體空
◇這一念就是真如、自性:生死情盡,凡聖體空
◈一念十念生實報土:一念相應一念佛
◇明識佛無來去,而見佛來;了達生死本空,而現往生
◇他雖然是一念、十念往生;他生實報莊嚴土
◇為什麼有這樣殊勝的功德?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與自性、真心相應

  我們接著往下看,「於上輩者,生死情盡」,這是上輩往生的,生死的念頭沒有了,「凡聖體空」,所以這一念就是真如,這一念就是自性,為什麼?生死情盡,凡聖體空。「明識佛無來去,而見佛來。了達生死本空,而現往生」。相有沒有?有;理有沒有?沒有。這是法身菩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境界。所以的往生雖然是一念、十念往生,他生到哪裡?三輩上輩,九品上上品,生實報莊嚴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效果,這樣殊勝的功德?前面細說了,說得很詳細,就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它相應;與什麼相應?與自性相應、真心相應

◈諸佛住一心;我們這一剎那也是一心
◇用真心;不要用妄心
◇妄心是生滅心,假的;我們用真心
◇真心就是一心,一念
◇一句阿彌陀佛裡頭什麼都沒有:它就跟諸佛如來相應
◇諸佛如來住一心;我們這一剎那也是一心:一心跟一心沒差別,所以全體是佛
◈全宇宙都是阿彌陀佛
◇整個宇宙都是佛
◇要養成習慣:所看、所聽、所接觸的一切,無一不是佛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全宇宙從一念真心生
◇沒有妄想雜念就是一心:一心能生整個宇宙,唯心所現
◇宇宙為什麼變這個樣子?唯識所變
◇識沒有離開真心,識只是心裡面夾雜著妄想雜念而已,那就叫阿賴耶識、妄心
◇真妄是一不是二
◇從真的來看,全宇宙都是阿彌陀佛
◇一切萬物無一不是阿彌陀佛:我們就入阿彌陀佛一心裡頭
◇阿彌陀佛一心裡頭有我;我一心裡頭有阿彌陀佛:心心相應,不可思議

  我常常勸勉大家用真心,不要用妄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養成一個習慣,妄心是生滅心,妄心是假的,我們用真心,真心就是一心,一念一句阿彌陀佛佛號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什麼都沒有,就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不夾雜妄想雜念,它就相應,跟諸佛如來相應。怎麼相應?諸佛如來住一心,我們這個時間雖然短,這一剎那的時間我們也是一心,一心跟一心沒差別,所以說全體是佛。全體是什麼?整個宇宙都是佛。重要!要養成習慣,睜開眼睛所看的一切萬物是佛,所聽的一切音聲是佛,所接觸的一切境界無一不是佛。為什麼?惠能大師講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全宇宙,全宇宙叫萬法。全宇宙從哪裡來的?從一念真心生的。這一念心(一心、一念)裡面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就是一心,一心能生整個宇宙宇宙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那是唯識所變,現在只講唯心所現,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唯識所變。識沒有離開真心,識只是心裡面夾雜著妄想雜念而已,那就叫阿賴耶識,就叫妄心真妄是一不是二。所以從真的來看,那就全宇宙都是阿彌陀佛,不但一切有情眾生是阿彌陀佛,花草樹木是阿彌陀佛,山河大地是阿彌陀佛,一切萬物無一不是阿彌陀佛,我們就入阿彌陀佛一心裡頭阿彌陀佛一心裡頭有我,我一心裡頭有阿彌陀佛,心心相應,不可思議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三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31



【聞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



一念淨心」,「發一念心」,與前文中「一念淨信」中「一念」,均即是「一心」也。
此一心乃十法界之本體,真如實相之異名,
亦即《那先經》謂為「最為第一」,
《彌陀疏鈔》謂為「全體是佛」者也。


發一念心,念於彼佛」即「定生彼國」者,正日人幸西氏所主之一念義。

凡夫之信心,如能一念與佛智相應,即得往生也。

又此一念,既已全體是佛,
即此全體是佛之念,以念彼佛,故一念即得相應,
是以「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辛二、往生勝妙果德


【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
因一念往生者,既亦曰三輩,故品類不一。臨終景象,亦應隨之而異。

於上輩者,生死情盡,凡聖體空,
明識佛無來去,而見佛來。
了達生死本空,而現往生。
捨此生彼,皆如幻夢。故云如夢也。

◎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2024年5月18日 星期六

一心得不到;「一念淨信」比一心容易|真如就是一念:一念淨信保證你往生|「我要上上品往生,要超過別人」:都叫妄想|超越、不如:都不是真的;真的是自性|所有一切差別:都是阿賴耶邊上的事|淨空老法師

 


一心得不到;「一念淨信」比一心容易|真如就是一念:一念淨信保證你往生|「我要上上品往生,要超過別人」:都叫妄想|超越、不如:都不是真的;真的是自性|所有一切差別:都是阿賴耶邊上的事|淨空老法師


◈放下千遍,不知不覺真放下了
◇念佛達於一心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那麼容易:問題在放不下
◇愈是放不下;愈要多想放下、多說放下:說多了,真的放下了
◇別人放下不放下別管他;自己首先放下了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放下千遍,不知不覺真放下了
◇世間法留戀的心大幅度的減少;往生極樂世界那邊就增加
◈真如就是一念:一念淨信保證你往生
◇一心得不到;「一念淨信」比一心容易
◇不夾雜妄想的信叫淨信:連往生極樂的品位也不計較
◇「我要上上品往生,要超過別人」:這都叫妄想
◇平等:沒有哪一個超過哪一個、不如哪一個
◇超越、不如的概念:都不是真的;真的是自性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所有一切差別:都不是自性裡的;都是阿賴耶邊上的事
◇阿賴耶是妄心;我們學用真心
◇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全是阿賴耶邊的
◇真如就是一念,真誠也是一念:所以一念淨信就保證你往生

  念老在這個裡面告訴我們,「念佛達於一心」,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不那麼容易問題在哪裡?在放不下愈是放不下,愈要多想放下、多說放下,說多了,真的放下了別人放下不放下別管他,自己首先放下了,好!「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放下千遍,不知不覺自己真放下了對於世間法留戀的心大幅度的減少。這邊減少,那邊就增加,那邊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念頭就增上,好!一心得不到,「乃至能發一念淨信」,這個比一心容易;淨信,不夾雜妄想的信叫淨信。連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也不計較,不必一定要想著我要上上品往生,我要超過別人,這都叫妄想。一定要曉得,世界是平等的,大家都平等,都是一樣的,沒有哪一個超過哪一個,沒有哪一個不如哪一個,那些超越、不如的概念都是妄念,都不是真的,真的是自性,「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有一切差別都不是自性裡頭的,都是阿賴耶邊上的事,妄心,阿賴耶是妄心,不是真心。我們學,學用真心,不用妄心。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全是阿賴耶邊的事情,真如自性裡頭沒有。真如就是一念,真誠也是一念,所以一念淨信就保證你往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三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31




上則聖賢,下及凡夫。
念佛達於一心,乃至「能發一念淨信」,「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皆得往生。

◎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把欲望放下,智慧就生起來|真正有智慧,你心才是定的|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心健康|才能夠齊家,家道整齊|才能治國平天下|中國傳統文化,能救國家,能救全世界|淨空老法師

 


把欲望放下,智慧就生起來|真正有智慧,你心才是定的|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心健康|才能夠齊家,家道整齊|才能治國平天下|中國傳統文化,能救國家,能救全世界|淨空老法師


◈環保要從心理講起
◇一切法從心想生:念頭的能量非常大
◇保持我們的本性本善;外面環保才有效果
◇中國傳統文化頭一個就是保護我們的身心健康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心理健康從格物開始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八個字保護心理健康
◇佛法的教學,首先就是把欲望放下
◇把欲望放下,你的心才會清淨、有智慧
◇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面來的
◇人欲望愈少,智慧就愈高;利令智昏,智慧就沒有了:他有的是知識不是智慧

  環保要從心理講起。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念頭的能量非常大,現在量子力學家證明了。所以環保要從各人意識裡面開始,如何保衛自己那個善心。中國古人講的人性本善,把這句話寫在童蒙課本裡面,《三字經》。你看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如何能保持我們的本性本善,外面環保才有效果;如果我們本性本善疏忽了,外面做的環保都不圓滿,都有欠缺。現在大家已經意識到了,要學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頭一個就是保護我們的身心健康。《大學》裡頭講得好,三綱八目,從心地做起。三大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第一條,「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我們追求的理想如何落實?下頭就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八個字是保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從哪裡開始?從格物開始。格物怎麼講法?那個物就是欲望,格物要用現代的話來說,我們要降低欲望。欲望不是好東西,欲望帶著嚴重的罪業。佛法的教學,首先就是把欲望放下。格是格鬥,像打仗一樣,跟誰打?跟自己,跟自己的欲望打一仗,打勝了,把欲望放下,你的心才會清淨,你的心才會有智慧。所以格物而後致知,致知,智慧現前。智慧從哪裡來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面來的人欲望愈少,智慧就愈高;欲望愈多的時候,所謂利令智昏,他的智慧就沒有了他所有的是知識不是智慧。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不是一樁事情。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
◇中國人教學:重視智慧;不重視知識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
◇學得很多、記得很多:記問之學,知識
◈學問:頭一個把自己的欲望放下
◇智慧要從清淨心、平等心:欲望是最大的障礙
◇小孩生活完全自理,養成獨立;家裡傭人不給他們服務
◇欲望不是好東西
◇把欲望放下,智慧就生起來
◇真正有智慧,你心才是定的
◇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才能夠齊家,家道整齊
◇然後你才能治國平天下:每一個國家族群都能得到公平待遇
◇這是真實智慧;這不是知識能辦得到的

  中國人教學自古以來重視智慧,不重視知識。你看《論語》裡頭夫子有講過,「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就是不重視你讀得很多、學得很多、記得很多,中國人不重視這個,這叫記問之學,這就是今天講的知識。中國人講求的是智慧,智慧要從清淨心、平等心,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裡頭生出來的。欲望是最大的障礙。中國古人教學,富有的家庭教子弟,童年、少年都教他養成刻苦耐勞的習慣。在近代我們看到曾國藩,這滿清末年,他曾經做四省的總督,管四個省。清朝管四個省的官員只有他一個,他之前沒有,他以後也沒有,一般總督管兩個省,他管四個省。他對他的子弟的教學非常嚴格,家裡小孩的生活完全要自理,家裡傭人很多,不給他們服務,不養成他的習慣,要養成獨立、養成自己照顧自己。我們看他的家書,看他的家訓,他對家庭教育非常重視,嚴格執行,孩子從小就養成吃苦耐勞,所以他家不衰。還有一個後代好像是在台灣,名字我忘記了,都很不錯。所以欲望不是好東西。你看看中國人真正是講學問,頭一個就把自己的欲望放下,智慧就生起來;致知,真正有智慧,你心才是定的;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到這個地方就是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才能夠齊家,這家道整齊然後你才能治國平天下。這個平天下,讓整個天下每一個國家族群都能得到公平待遇,就是現在人所說的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叫平天下。這是真實智慧,這不是知識能辦得到的,智慧能辦到。

◈中國教育:教的是聖賢君子
◇中國的教育,不是教你才藝;教的是聖賢君子
◇跟西方教育的目的理念不相同,教育方法不一樣

  所以中國的教育,不是教你升官發財,不是教你種種才藝,不是的,它教的是聖賢君子,教學的目的,成聖人、成賢人、成君子,所以跟西方教育的理念不相同,教育的方法不一樣

(中略)

◈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
◇化解地球的災難,智慧可以辦到

  拯救今天世界的社會秩序,化解地球的災難,智慧可以辦到。難不難?不難。美國的一個量子力學家布萊登

(中略)

◇地球上的居民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災難可以化解
◇人念頭轉惡為善,災難就沒有了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災難是意念不善、言行不善所感召來的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一切法從心想生:極樂世界心想生;天堂是心想生;地獄、餓鬼也是心想生
◇你想善就有善果,你想惡就有惡報:與別人毫不相干;完全是自作自受

  他呼籲地球上的居民,應當要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他講這三句話,這個災難可以化解。這是根據量子力學的報告,人念頭轉惡為善,災難就沒有了。換句話說,災難是我們意念不善、言行不善所感召來的。說得好!跟我們老祖宗講的一樣,「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太上感應篇》上說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災殃,《易經》上講的。佛經講得更徹底,一切法從心想生,極樂世界是心想生的,天堂是心想生,地獄、餓鬼也是心想生你想善就有善果,你想惡就有惡報,與別人毫不相干,完全是自作自受。這個道理我們懂,不但是道理,是事實真相。

◈中國傳統文化,能救國家、救全世界
◇災難、秩序,多長時間能恢復?半年,頂多一年
◇湯池是第一個成功的實驗:辦了三年,影響很大
◇短期論壇:短的七天,長的二十一天,就能把一個惡人變成善人
◇這種教學,國家電視台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半年天下太平
◇佛法講的改惡為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不是理想;肯定可以做到
◇愈是國家領導人來帶頭做,效果就更快

  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不但能救國家,能救全世界。如果你要問我,這個世界上災難、社會秩序要多長的時間可以能夠恢復?我可以告訴大家,半年,頂多一年,國家就太平,世界就安定,什麼問題都解決了。真能做得到!我們有一些同學在做實驗,湯池是第一個成功的實驗。我們是奉命停課解散,辦了三年,沒有繼續再辦了。但這影響很大,可以說是做成功了。還有一些同學跟進的,國內、國外有許多短期的論壇,有幾個做得非常成功。它們的時間不長,短的七天,長的二十一天,就能把一個惡人改變成為一個善人,效果卓著。我們看到了,我們聽到了。像這種教學,如果在國家電視台有一個頻道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對全國人民教學,我相信半年天下太平。人什麼?全都覺悟了,全都醒過來了,把惡人變成好人。佛法講的教什麼?改惡為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這不是理想,是肯定可以做得到的愈是國家領導人來帶頭做,效果就更快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十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28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個共同生命體:佛家叫它自性|認識自性:圓滿到家,萬事畢了|沒圓滿自性,還要修:修定|心裡什麼都沒有,就是定:真難|淨宗用阿彌陀佛代替:第一階段到極樂;到極樂再完成明心見性|淨空老法師

 


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個共同生命體:佛家叫它自性|認識自性:圓滿到家,萬事畢了|沒圓滿自性,還要修:修定|心裡什麼都沒有,就是定:真難|淨宗用阿彌陀佛代替:第一階段到極樂;到極樂再完成明心見性|淨空老法師


◈佛的神通、能量不可思議
◇佛現種種不同的形相,讓人一看生歡喜心
◇眾生有分別執著:同類,他喜歡接近;不同類,他害怕
◇佛的神通不可思議、能量不可思議
◈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
◇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個共同生命體:佛家叫它自性

  不同的類別,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言語,不同的生活方式,佛現種種不同的形相,讓人一看什麼?生歡喜心。為什麼要現這些相?生歡喜,眾生有分別、有執著,我們同類,他喜歡接近;要不同類,他害怕,你那麼高,我不如你,我不敢親近你,會產生障礙。然後才曉得佛的神通不可思議、能量不可思議,我們都要懂。總的來說,最重要一句話,就是你真正要肯定,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比什麼都重要。

◈沒圓滿自性,還要修:修定
◇認識自性:圓滿到家,萬事畢了
◇沒圓滿自性,還要修:修定
◇心裡什麼都沒有,就是定:真難
◇淨宗用阿彌陀佛代替:第一階段到極樂;到極樂再完成明心見性
◈淨宗這個路子才是正路
◇極樂是阿彌陀佛的道場
◇裡面只有兩種人:一個老師,阿彌陀佛;其他都是學生,菩薩

  這是佛法裡頭,無論什麼宗派,無論顯教密教、大乘小乘,一個共同生命體,是一不是二,佛家叫它做自性。目的叫你認識自性,就圓滿到家,萬事畢了沒有圓滿自性還不行,還要修,努力修。怎麼修?就是修定。什麼叫定?心裡頭什麼都沒有,就是定。定很難,真難,所以我們淨宗是用阿彌陀佛代替,是把它分成兩段,第一個階段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完成第二個階段明心見性,是分作兩個階段,好!這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道場,是阿彌陀佛教學的場所,那個裡頭沒有國家的組織,也沒有族群的分別,那裡面的人只有兩種人,一個老師,阿彌陀佛,其他都是學生,菩薩都是學生。

◇極樂是阿彌陀佛大學堂:到那裡去完成學業
◇無量劫來學佛都沒有得到成果
◇淨宗這個路子才是正路;修其他的障礙很多
◇像賢公那樣能不能做到: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你要搞清楚、搞明白了,原來極樂是阿彌陀佛大學堂,是真的不是假的,到那裡去完成學業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我們學佛都沒有得到成果,這一世遇到淨宗,遇到這個法門,知道從這個路子才是正路,才是我所要的,修其他的障礙很多,我通不過。特別是近代中國南陽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的榜樣,像他那樣行不行?行,你能不能做到?能,個個都說能。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47



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定是清淨心: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感染|持戒得清淨心,小定|更深一層定,分別、思想斷掉了:儒的格物;佛的戒定|定到一定程度,無住生心現前|極樂實報土,天天跟阿彌陀佛、等覺菩薩,在那修無住生心|淨空老法師

 


定是清淨心: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感染|持戒得清淨心,小定|更深一層定,分別、思想斷掉了:儒的格物;佛的戒定|定到一定程度,無住生心現前|極樂實報土,天天跟阿彌陀佛、等覺菩薩,在那修無住生心|淨空老法師


◈諸佛如來從心想生
◇諸佛如來從心想生;鬼神亦如是

  佛在我們心裡頭,諸佛如來從心想生,鬼神亦如是,決定離不開我們的心想,離開我們的心想,他雖然在我們這個地方,他不現相。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思、不住想
◇心裡面有相,就叫想
◇思,心上有格子:就是分別、執著
◇有分別、執著叫思;有幻相就是想
◇這個東西對學佛人是障礙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住思、不住想
◇想的煩惱重;思的煩惱輕,它很難斷
◇睡覺,身體在休息;心在夢境當中,從來不休息
◇開悟就休息了:他不想了
◇應無所住,就是心裡什麼都沒有
◇住就是心裡有
◇生心是活活潑潑

  我們心裡想,就有相了,你看古人造字,想,想什麼意思?心裡面有相了就叫想。我們想一個人,這人就有相在,想菩薩就有菩薩相在,甚至於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這個道理要懂。什麼叫分別?思就有分別,你看思字,心上有一道一道的格子,那什麼?那就是分別、就是執著有分別、有執著叫思,有相、幻相的時候就是想,這字做得多微妙。這個東西對學佛的人來講是障礙,所以《金剛經》上教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住思、不住想想的煩惱重,思的煩惱輕,雖然輕,它很難斷。晚上會作夢,夢怎麼出現的?離不開思想。人睡覺,身體在休息,心沒有休息,心在夢境當中,它從來不休息的。到什麼時候休息?開悟就休息了,為什麼?他不想了。所以《金剛經》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就是心裡頭什麼都沒有住就是心裡有,心裡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無所住而生其心,生不生心?生心,生心是活活潑潑

◈佛菩薩生心,幫助眾生成就戒定慧
◇佛菩薩生什麼心?救苦救難,幫助眾生成就戒定慧
◇斷惡修善是戒,五倫是戒
◇關係定尊卑,尊卑便於行禮

  佛菩薩生心,生什麼心?救苦救難幫助一切眾生成就戒定慧三學,他要做榜樣給人看,教人、勸人。什麼是定?我們講戒講起,先講什麼是戒?斷惡修善,這是戒。那我們看看,我們的傳統文化裡頭,五倫是戒,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沒有關係,亂了。關係定尊卑,尊卑便於行禮,這個禮包括日常生活。

(中略)

◇禮樂都是屬於戒律
◇定是清淨心: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感染

  禮與樂都是屬於戒律,因戒得定。定是什麼?清淨心,心裡頭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不會被外面境界感染,這叫清淨心。

◇持戒得清淨心,小定
◇更深一層定,分別、思想斷掉了:儒的格物;佛的戒定
◇思跟想都是煩惱,從內心裡頭把它剔除
◇定到一定程度,無住生心現前
◇他無住,心裡頭清淨;能行大慈大悲,能化身到十方世界現身說法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我一定想教你什麼」:那就著相、心有住了
◇他心沒有住,完全恆順眾生,幫助眾生成就戒定慧,回歸自性

  所以持戒得清淨心,得定,小定更深一層定,不但清淨不染污,分別都沒有,就是思、想斷掉了思跟想都是煩惱,從內心裡頭把它剔除,就是儒家講的格物,佛法講的持戒,得定定到一定的程度,無住生心就現前,它起作用,他無住,心裡頭清淨,能行大慈大悲,沒妨礙,他能化身到十方世界現身說法。現什麼身?隨緣,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喜歡什麼身,他現什麼身;眾生喜歡聽什麼法,他就可以給你講什麼法,佛沒有說我一定想教你什麼,沒有,那就著相了,那就心有住了他心沒有住,完全恆順眾生,幫助眾生成就戒學、定學、慧學,回歸自性,這真度眾生。度你出六道輪迴不究竟,六道輪迴外面還有四聖法界,那個地方也不能住。

◈極樂修學:天天跟佛菩薩修無住生心
◇極樂同居土跟六道一樣,比六道殊勝
◇方便有餘土跟二乘相應,但是超過聲聞緣覺
◇極樂實報土,天天跟阿彌陀佛、等覺菩薩,在那修無住生心
◇無住就是生心時,生心就是無住時:生心跟無住同時起用,法身菩薩才做到
◇這是極樂世界修學的概念,我們要知道

  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跟我們六道一樣,比六道殊勝,六道不能跟它相比。方便有餘土跟二乘相應,跟阿羅漢、辟支佛相應,但是超過聲聞緣覺,聲聞緣覺不能跟他相比。再上去是法身菩薩,圓教初住以上,住實報莊嚴土,天天跟阿彌陀佛、跟等覺菩薩在一起,共同都在那個地方修無住生心無住就是生心時,生心就是無住時,凡夫做不到,凡夫無住就不能生心,生心就不能無住;生心跟無住同時起用,法身菩薩才做到這是極樂世界修學的一個概念,我們要知道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47





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聞佛法、也修行,為什麼還那麼多苦惱:沒放下|念《金剛經》、《心經》,你就會放下|跟十善相應:是佛的行持|《金剛般若》教我們看破:是佛的知見|清淨,純淨無垢:用真心;不用妄心|善惡都叫垢|淨空老法師

 


聞佛法、也修行,為什麼還那麼多苦惱:沒放下|念《金剛經》、《心經》,你就會放下|跟十善相應:是佛的行持|《金剛般若》教我們看破:是佛的知見|清淨,純淨無垢:用真心;不用妄心|善惡都叫垢|淨空老法師


◈清淨,純淨無垢
◇垢:是煩惱、習氣、妄想、雜念
◇心要清淨,比什麼都重要
◇凡夫跟佛菩薩差別:就是起心動念不一樣
◇大修行人,起心動念純淨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清淨:用真心;不用妄心
◇生活用真心,念阿彌陀佛真心
◇一天二十四小時保持佛號不間斷;除阿彌陀佛之外,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純淨無垢
◇起心動念,無論善惡,都叫垢
◇有垢就是有六道輪迴的因,你怎麼能出得去?純淨無垢就離六道輪迴

  「清淨,純淨無垢」。是比喻,是煩惱、是習氣,是妄想、雜念心要清淨,比什麼都重要凡夫跟佛菩薩差別在哪裡?就是起心動念不一樣。那些大修行人,他們起心動念純淨,像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真的,不是假的。清淨就是用真心,本性就是真心,不用妄心生活用真心,念阿彌陀佛真心一天二十四小時能夠保持這句佛號不間斷,那就是純淨無垢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任何念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純淨無垢起心動念,無論是善是惡,都叫垢,為什麼?善念生三善道,惡念生三惡道,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羅,三惡道是地獄、餓鬼、畜生。你就曉得,有垢就是有六道輪迴的因,你怎麼能出得去?純淨無垢就離六道輪迴了。

◈超越十法界,我們有分:信願持名
◇超越十法界,我們有分嗎?有:八萬四千法門,只有念佛一門有分
◇信、願、持名,你就能夠證得:一生成阿羅漢、菩薩、成佛
◇無一不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而成就的
◇我們今天,得人身、又得淨土法:問題就是我們自己肯不肯信受
◇真正信受是什麼樣子?肯定是「踴躍歡喜」:得度了
◇無量劫就想有這麼一天,能超越六道輪迴,能往生西方淨土:這一生當中得到了

  功夫再高一點,超越十法界。我們有分嗎?有,但是你要知道,八萬四千法門只有一門有分,這個門就是念佛法門信、願、持名,你就能夠證得。一生成阿羅漢、成菩薩、成佛無一不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而成就的。這句話重要。我們今天,得人身,又得到這個法,問題就是我們自己肯不肯信受。像夏蓮居一樣,像經上講的一樣,真正信受是什麼樣子?肯定是「踴躍歡喜」,你真歡喜,手舞之,足蹈之,跳起來了,生大歡喜心,得度了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就想有這麼一天,能超越六道輪迴,能往生西方淨土,這一生當中得到了。什麼時候得到了?現前得到的。

◈聞佛法、也修行,為什麼還那麼多苦惱?
◇聞佛法、也修行,為什麼還那麼多苦惱:沒放下、沒能依教奉行
◇法接觸到了,偶爾也念幾句,有口無心,心裡還是有妄念、有許許多多放不下
◇放不下:去念《金剛經》、《心經》,你就會放下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假的,不是真的
◇活在這個世間九十年,看清楚、看明白了,徹底放下
◇佛事,真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事:有緣要做;沒有緣別去找
◇找的叫攀緣;不是找的叫隨緣
◇隨緣自在;攀緣是找煩惱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自己找苦吃

  現前你得人身聞佛法,也依照這個修行,為什麼還有那麼多苦惱?是你沒放下。我們沒有能夠依教奉行聞到了,接觸到了,偶爾也念幾句,有口無心,心裡面還是有妄念,還是有雜念,還是有許許多多放不下,這是障礙,這統統放下。大乘經上放不下的時候,去念《金剛經》、念《心經》,《般若心經》,你就會放下了。為什麼?那個經上教我們看破,「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假的,不是真的活在這個世間,我這個年齡,看了九十年,九十年看清楚、看明白了,不要再看了。怎麼辦?徹底放下,連這個身體都要放下。佛事,真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事,遇到有緣要做,本分的事情,沒有緣別去找,你去找就錯了。找的叫攀緣,不是找的叫隨緣,隨緣自在,攀緣是找煩惱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自己找苦吃

◈十善:佛的行持;般若看破:佛的知見
◇經要常念,時刻提醒自己,每天晚課,反省、迴向
◇標準,《十善業道經》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十善相應:是佛的行持,我們學佛就學這個
◇《金剛般若》教我們看破:是佛的知見

  這些,這幾部經裡頭都講得很多,所以經要常念,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每天晚上要反省,晚課的時候,反省、迴向,希望今天有的過失,明天不會再生就好,過天天少,善天天多。標準,《十善業道經》說出來了: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這是惡,這些念頭不起來了。翻過來: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這是善業。起心動念跟這個相應,言語造作跟這十善也相應,好!這是佛的行持,我們學佛就學這個。《金剛般若》教我們看破,是學佛的知見。大慈大悲能度自己也能度別人。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九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92



2024年5月13日 星期一

我們這一生,什麼樣的受用快樂,能換八萬劫的大苦惱?|吃牠半斤,還牠八兩:佛是勸善;但它是事實,佛沒有虛構|你程度高,佛說大經;程度低,說小經|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經:說了給你添禍害|淨空老法師

 


我們這一生,什麼樣的受用快樂,能換八萬劫的大苦惱?|吃牠半斤,還牠八兩:佛是勸善;但它是事實,佛沒有虛構|你程度高,佛說大經;程度低,說小經|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經:說了給你添禍害|淨空老法師


◈什麼樣的快樂,能換八萬劫大苦惱?
◇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嚴重的病苦
◇後面更可怕的:無間地獄,壽命八萬大劫
◇真想清楚想明白:地獄不能去
◇三途一墮五千劫;地獄八萬大劫,受大苦惱
◇我們這一生,什麼樣的受用快樂,能換八萬劫的大苦惱?
◇百千萬世,未曾聞水食之名
◇久後得出,在牛馬豬羊,為人所殺,受大極苦
◇佛句句話是真話,沒有假話
◇吃牠半斤,還牠八兩:現在人認為這是勸善,嚇唬人的;佛的意思是勸善,但是它是事實:佛沒有虛構

  所以念老引的這段經文,我們要重視,特別是這求生不得,求死不得,這是病苦,嚴重的病苦後面更可怕的是墮地獄,八萬劫中,受大苦惱。無間地獄,壽命多長?八萬大劫。佛跟我們講時間,小劫,是每一百年加一歲,從十歲開始,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然後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你要是把這個想清楚想明白,換句話說,地獄不能去。佛在經上常說,「三途一墮五千劫」,平常講的,地獄真是萬劫不復,八萬大劫,受大苦惱我們這一生,圖個什麼樣的受用快樂,能換八萬劫中的大苦惱嗎?不值得。不但人間沒有,天上也沒有,天的壽命有限,非想非非想處天,二十八層天最高的,無色界的天人,也是有這麼大的歲數,八萬劫中,他不受苦惱,他墮在無明裡頭。一般人造作惡業的,在地獄,無間地獄,八萬大劫,受大苦惱,所以決定不能幹。百千萬世,未曾聞水食之名。百千萬世是時間,未曾聽說過水,食物,沒聽說過。久後得出,地獄道出來,出來之後到哪裡去?到畜生道去了。為什麼?還債,所謂是,你吃牠半斤,你要還牠八兩,變畜生還債。我們相信,這個話是佛說的,佛句句話是真話,佛沒有假話現在的人不相信佛的智慧,也不相信佛這些話,認為這都是勸善,嚇唬人的,讓人不敢行惡。佛的意思是勸善,但是它是事實,它不是假的,佛沒有虛構,我們要認真看待。

◇後得為人,常生下處,百千萬世不得自在。永不聞三寶名字
◈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經
◇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經:說了他不相信,還到處亂批評,加重他的罪業
◇你程度高,佛說大經;程度低,說小經
◇你不相信他不說:說了給你添禍害
◇佛給你說經,大慈大悲;不給你說經,還是大慈大悲

  後面說,這些畜生債還完了,再得人身,常生下處,百千萬世不得自在。這個下處就是僮僕、僕人,家裡傭人,也就是講貧窮到極處。千萬億劫不得自在,不得自由,都有人管著你。聽不到三寶名字。是故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經。沒有智慧,不相信的人,不要跟他說,說了什麼?說了他懷疑,說了他造罪業,他不相信,還到處亂批評,這樣加重他的罪業,我們於心何忍?佛慈悲,你的程度高,他給你說大部經;你的程度很低,他給你說小經,都讓你能聽得懂,都讓你能相信,你不相信他不說。今天我們明白了,為什麼不說?說了不能給你添福,給你添禍害佛多慈悲,給你說經,大慈大悲;不給你說經,還是大慈大悲

◈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疑信雖只在當人一念之間;但所種禍福,懸隔天淵、歷劫無盡
◇這個信不是迷信;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瞭,我相信了

  末後這一句念老說得好,深顯疑信雖只在當人一念之間,但所種禍福,懸隔天淵,歷劫無盡。故云「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這句話太重要了,這個信不是迷信,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瞭,我相信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六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68




下復明疑謗之大害。

該經復曰:「
於後閻浮提,或有比丘、比丘尼,
見有讀誦是經者,或相瞋恚,心懷誹謗。

由是謗正法故,
是人
現身之中,來致諸惡重病。身根不具,聾盲瘖啞。水腫鬼魅,坐臥不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或乃致死,墮於地獄。八萬劫中,受大苦惱,百千萬世,未曾聞水食之名。
久後得出,在牛馬豬羊,為人所殺,受大極苦。
後得為人,常生下處,百千萬世不得自在。永不聞三寶名字。

是故無智無信人中,莫說是經也。」


旁引兩經,深顯
疑信雖只在當人一念之間,
但所種禍福,懸隔天淵,歷劫無盡。

故云「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誰給你的?自己;不是佛菩薩|佛菩薩把佛法教給你;你自己依這個方法去做,就能得到|求得是感應|你不施,哪來的得?|布施是因;果報就接著來了|善惡約因;報應約果|淨空老法師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誰給你的?自己;不是佛菩薩|佛菩薩把佛法教給你;你自己依這個方法去做,就能得到|求得是感應|你不施,哪來的得?|布施是因;果報就接著來了|善惡約因;報應約果|淨空老法師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有施必報,有感必應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誰給你的?自己;不是佛菩薩
◇佛菩薩把佛法教給你;你自己依這個方法去做,就能得到
◇求得是感應:你不施,哪來的得
◇布施是因;果報就接著來了
◈要有布施的念頭,喜歡布施
◇我沒有財,拿什麼布施?最重要的你要有布施的念頭,喜歡布施
◇就從一毛一塊開始:真的愈施愈多,我在一生學佛當中完全得到了

  這段經文裡頭,主要告訴我們就是報應,「有施必報,有感必應」。所以佛教導我們,佛法無邊,妙不可言,你想發財,你想升官,你想長壽,能不能做到?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誰給你的?自己,不是佛菩薩佛菩薩把佛法教給你,你自己依這個方法去做就能得到。我學佛跟章嘉大師,我倒沒有求升官發財,我也沒有求長壽,他老人家給我說過,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一句話,求財得財,求聰明智慧得聰明智慧,求健康長壽得健康長壽,有求必應。怎麼求法?報,求得是報應,也叫感應,財施得財富。你不施,哪來的得布施是因,果報就接著來了。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只要肯做,你一定得到,財愈施愈多。我是自從老師教給我的,因為我命裡頭這三樣都沒有,財也沒有,智慧也沒有,福報、壽命也沒有,統統缺,所以老師教我要學財施、法施、無畏施。我說我沒有財,我拿什麼布施?老師說最重要的你要有布施的念頭,喜歡布施,有緣你就伸手施給別人。我說沒有錢,那個時候生活很困難,僅僅讓自己能夠生存。老師問我,一分錢有沒有?我說有,這個可以。一塊錢有沒有?我說也還行。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真的愈施愈多,有施必報,有感必應。

◇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遇到緣就幹,絕不落在人後
◈印經:三種布施一樁做完
◇我學印光法師:供養統統用在印經、印好書
◇印經是財、法、無畏三種布施一樁事情就做完了

  我在這一生當中,學佛六十五年當中完全得到了。喜歡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遇到緣就幹,絕不落在人後我學印光法師,印光法師,四眾同學對他的供養,他沒有去改善他的生活,沒有。一生沒有道場,住別人的地方。我這一生也是如此,供養全部印經印經是屬於法布施,又是財布施。你沒有錢不能印,印出來之後是經文,人家讀的時候都得好處、都得利益,所以財、法、無畏三種布施一樁事情就做完了。這在早年,也不過是五、六年前,我的布施統統用在印經、印好書

(中略)

◇辦漢學院是布施,三種布施具足在漢學院
◇漢學院不僅僅把五千年文化救了,也把地球救了:讓世界上人都能斷惡修善、離苦得樂
◈有感必應,有施必報
◇我們一生的遭遇都是因緣果報
◇這一生過得很好,是行善積德成就的;過得很辛苦,是造作不善所感的
◇現在苦樂;將來苦樂:說明白了
◇善惡約因;報應約果。因有善惡;果感苦樂。形聲影響,毫釐不差
◇影必隨形,回響隨聲,一絲不爽。業因果報,亦復如是

  大事因緣這遇到了,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有了,努力在做,今天我們這辦學,辦漢學院是布施,三種布施具足在漢學院。所以漢學院將來會起很大的作用,不僅僅把五千年的文化救了,也把這個地球救了讓世界上人都能夠斷惡修善,都能夠離苦得樂,這是多麼好的一樁事情。這個好事誰來支持?誰來保護?老祖宗支持,所有宗教裡頭眾神來保護。真正發這個心,任務沒有完成,壽命延長,為什麼?你不能走,你的事沒做完,做完之後你才可以走。所以三種布施三種果報,有感必應,有施必報,這八個字好。我們一生的遭遇都是因緣果報,我們這一生過得很好,是行善積德成就的,過得很辛苦,是造作不善所感的,這清清楚楚,幫你解決問題了。現在苦樂說明白了,將來的苦樂也說明白了。《會疏》裡頭說得好,「善惡約因」,就因上說的。「報應約果。因有善惡,果感苦樂。形聲影響,毫釐不差」,真的不是假的。底下是「業因果報,亦復如是」。是這一句,接這一句。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二二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22




善惡報應」。

報應」者,

《箋註》謂「
有施必
有感必」也。

現前所得之禍福,
皆是宿因之報應。

《會疏》云:「
善惡約因,
報應約果。

因有善惡,
果感苦樂。

形聲影響,毫釐不差。」

影必隨形,回響隨聲,一絲不爽。
業因果報,亦復如是。

◎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一面念佛;一面作惡:如是修淨,決定不能往生|帶業往生:只限宿業;決非現行之業|口念佛;心裡沒有佛,還有貪求、瞋恚、愚痴:他去不了|如何成就淨業?從修天業下手|當盡己力,兼行眾善|淨空老法師

 


一面念佛;一面作惡:如是修淨,決定不能往生|帶業往生:只限宿業;決非現行之業|口念佛;心裡沒有佛,還有貪求、瞋恚、愚痴:他去不了|如何成就淨業?從修天業下手|當盡己力,兼行眾善|淨空老法師


◈如何成就淨業?從修天業下手
◇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雖不能大精進、禪定、持經戒,大要當作善
◇你連善人標準都達不到,極樂沒分
◇十善本為天業;今以念佛因緣,迴向極樂,即轉天業而成淨業
◇如何能成就淨業?從修天業下手,把它轉成淨業

  吳譯本裡頭也有,「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雖不能大精進、禪定、持經戒」,這些你很不容易做到,「大要當作善」。大要就是重要的,重要的你要做個善人。你連善人標準都達不到,極樂世界沒分。彭際清居士也說得很好,「十善本為天業」。十善業道,它本來是幫助人生天的,「今以念佛因緣,迴向極樂,即轉天業而成淨業」。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說得好!我們如何能成就淨業?從修天業下手把它轉成淨業,這就好辦了,這個一般看起來好像不是太困難。

◇修淨業者,當盡己力,兼行眾善
◈帶業往生:只限宿業;決非現行之業
◇帶業往生,其業蓋指宿業也:宿世惡業雖未全消,但仗佛本願,及持名妙德,故可帶業往生,不更惡趣也
◇這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讓賢公得事一心、理一心
◇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復更墮惡趣
◇所謂帶業者,只限宿業,而決非現行之業
◇廣額屠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故知成佛,必須放下屠刀也

  「是故修淨業者,當盡己力,兼行眾善也。且所謂帶業往生,其業蓋指宿業也。宿世惡業雖未全消,但仗佛本願,及持名妙德,故可帶業往生」,這幾句話比什麼都重要!宿世惡業雖沒有完全消掉,怎麼辦?我們仗佛,仗佛本願,四十八願,及持名的妙德,這就是老實念佛,就這一句佛號。這個持名妙德可以從海賢老和尚一生當中完全體現出來,他就是持名。這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讓他自己得事一心、得理一心,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只是師父不准他說,他真得到了。可以帶業往生,「不更惡趣」,他再不會回到六道輪迴,他超越了。「彌陀第二願曰: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復更墮惡趣。但所謂帶業者,只限宿業,而決非現行之業。如《涅槃經》中,廣額屠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故知成佛,必須放下屠刀也。」《涅槃經》裡頭有個故事,講一個屠戶,以屠宰為事業者,必須放下屠刀。

◈一面念佛;一面作惡:決定不能往生
◇若行人習淨,一面念佛,一面作惡,如是修淨,決定不能往生也
◇為什麼有人念佛往生;有人沒往生,還墮到惡道?
◇口念佛;心裡沒有佛,還有貪求、瞋恚、愚痴:他去不了

  「若行人習淨」,修行人,學念佛法門,「一面念佛,一面作惡,如是修淨,決定不能往生」,這個要知道。為什麼說修淨土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有人念佛往生,有人念佛沒往生,甚至於還墮到惡道,這個例子很多,細細去研究,原因都明白了。口念佛,他心裡頭沒有佛,心裡面對這個世間沒放下,還有貪求、還有瞋恚、還有愚痴,這個他去不了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二三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23




又《吳譯》曰:「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雖不能大精進、禪定、持經戒,大要當作善。」

彭際清居士曰:「
十善本為天業。
今以念佛因緣,迴向極樂,即轉天業而成淨業。

何以故?
念佛之人能轉惡業,
何有天業而不能轉。」

是故修淨業者,當盡己力,兼行眾善也。


且所謂帶業往生,其業蓋指宿業也。
宿世惡業雖未全消,但仗佛本願,及持名妙德,故可帶業往生,不更惡趣也。
(彌陀第二願曰:「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復更墮惡趣」)


但所謂帶業者,只限宿業,而決非現行之業。

如《涅槃經》中,廣額屠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故知成佛,必須放下屠刀也。

若行人習淨,一面念佛,一面作惡,
如是修淨,決定不能往生也。

◎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清淨、不動搖:人生最高的享受|咱們不會用真真;向真真靠攏;不要遠離|要懂得主中主的味道:那就是自然中自然相|一旦狂歇,歇即菩提:何等自然|三種自然:希望契入少許|自然,就跟自性真心連在一起|淨空老法師

 


清淨、不動搖:人生最高的享受|咱們不會用真真;向真真靠攏;不要遠離|要懂得主中主的味道:那就是自然中自然相|一旦狂歇,歇即菩提:何等自然|三種自然:希望契入少許|自然,就跟自性真心連在一起|淨空老法師


◈清淨、不動搖:人生最高的享受
◇淨定安樂:就是孔子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佛家講的「皆大歡喜」
◇淨定安樂:人生最高的享受
◇清淨就是不染,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受干擾
◇定是不動搖:因為你住在真真
◈安樂:安然自在,任運常樂
◈一旦開達明徹
◇一旦者,指之某一剎那際:一念間
◇志願無上。淨定安樂
◇此無上是行不到處,故無行程可計,即無期限可言,只是在無心三昧中,突然觸著碰著,摸著向上關捩子,剎那相應,究極心源,契入理一心。故云一旦開達明徹
◇開者,心開;達者,了達;明者,洞然明白;徹者,徹悟
◈一旦狂歇,歇即菩提:何等自然
◇所悟者何?只是自然中自然相
◇狂人迷失本頭,狂走尋覓,是不自然
◇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頭宛在,何等自然

  『淨定安樂』,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佛家裡面講皆大歡喜,歡喜什麼?淨定安樂,你怎麼會不快樂?人生最高的享受,還有這個嗎?清淨就是不染,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受干擾定是不動搖,為什麼你不動搖?因為你住在真真所以你淨定安樂,你自在無礙。這個安樂兩個字,「安然自在,任運常樂一旦者,指之某一剎那際」。一念間。「因此無上是行不到處,故無行程可計,即無期限可言,只是在無心三昧中,突然觸著碰著,摸著向上關捩子,剎那相應,究極心源,契入理一心。故云一旦開達明徹開者,心開。達者,了達。明者,明白。如《信心銘》曰:洞然明白徹者,透徹,亦指徹悟所悟者何?只是自然中自然相」。妙不可言!《楞嚴經》裡有個比喻,「狂人迷失本頭,狂走尋覓,是不自然。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頭宛在,何等自然」。

◈三種自然:希望能契入少許
◇希望我們能夠契入少許。怎麼契入?用這一句佛號
◇三種自然:自然契入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
◇最後為我們示現自然往生極樂世界,何其自然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何等自然!不需絲毫勉強

  這個幾句把「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講絕了,妙絕了!深深體會,像念老所說的,何等自然。我們今天希望,我們能夠契入少許。怎麼契入?用這一句佛號。海賢老和尚念佛,我們在他念佛功夫當中體會到三種自然,就是自然契入功夫成片,自然契入事一心不亂,自然契入理一心不亂,所以他最後為我們示現的是自然往生極樂世界,何其自然。我們漢學院,希望我們教學的理念跟方法,能回歸到過去,古聖先賢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何等自然!「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何等自然!不需絲毫勉強

(中略)

◈向真真靠攏;不要遠離
◇咱們不會用真真:向真真靠攏;不要遠離
◇要懂得主中主的味道:那就是自然中自然相
◇怎麼開悟的?自然中自然相
◇持戒、尊崇聖賢教誨、智慧神通自在:樣樣都是自然的
◇真心用久了,不知不覺自自然然,其味無窮

  這話很有味道,這就是什麼?逐漸,咱們不會用真真,向真真靠攏,向這個方向靠攏,總靠著這邊,不要遠離要懂得禪宗裡頭,主中主的味道,那就是自然中自然相怎麼開悟的?你就用這句話告訴他,自然中自然相。你看,持戒自然的,沒有絲毫勉強,性德,怎麼忍心殺人害人?那個不自然,怎麼忍心騙人?那也是不自然,尊崇聖賢教誨是自然的,這些美德全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來的智慧神通自在樣樣都是自然的,說到自然就跟自性、跟真心連在一起,只要用真心用久了,不知不覺自自然然,其味無窮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三八六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86




淨定」者,其心清淨,寂然不動也。
安樂」者,安然自在,任運常樂也。


一旦」者,指之某一剎那際。

因此「無上」是行不到處,
故無行程可計,即無期限可言,
只是在無心三昧中(據高峰禪師語),突然觸著碰著,摸著向上關捩子,剎那相應,究極心源,契入理一心。故云「一旦開達明徹」。

」者,心開。
」者,了達。
」者,明白。如《信心銘》曰:「洞然白。」
」者,透徹,亦指徹悟。
所悟者何?只是「自然中自然相」。

如《首楞嚴經》狂人迷失本頭,狂走尋覓,是不自然。
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頭宛在,何等自然。

◎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

要練功夫,練證無所得|無所得,哪裡會有失|沒有失,是圓滿的真心|無相是真:永恆不變|凡是有相,它都有變化|沒有執著了,真修行|執著能成就的,只有淨土宗一門|佛菩薩沒有自己:幹什麼都沒造作|淨空老法師

 


要練功夫,練證無所得|無所得,哪裡會有失|沒有失,是圓滿的真心|無相是真:永恆不變|凡是有相,它都有變化|沒有執著了,真修行|執著能成就的,只有淨土宗一門|佛菩薩沒有自己:幹什麼都沒造作|淨空老法師


◈證無所得
◇無所得又云無所有,即空慧,即無分別智:菩薩證得的
◇無所得叫真空;這些現象叫妙有

  下面說,『證無所得』,「無所得又云無所有,即空慧,即無分別智」。菩薩證得的。「無所得」就是無所有,無所有跟無所得是一個意思,這什麼?真空。這些現象呢?這些現象叫妙有

(中略)

◈要練功夫,練證無所得
◇在生活當中,放下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連得失都放下
◈無所得,哪裡會有失
◇有得就有失;無得就沒有失
◇沒有失,是圓滿的真心

  知道無所得,我們要練功夫,練證無所得,這要在生活當中,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痴慢,連得失都放下無所得哪裡會有失有得就有失,無得就沒有失,沒有失是圓滿的真心

◇空慧、無分別智:菩薩的智慧
◈體無相之真理
◇宇宙間所有的相是假相
◇無相是真:永恆不變;凡是有相,它都有變化
◇常寂光是理、是無相
◇實報土就是頻道,有相;方便土、同居土也有相:都沒有離開常寂光
◇常寂光是一切現象的本體:它本身沒相;但是它會現相
◇諸佛剎土是自性本具;三途六道也是自性本具:自性裡頭要是沒有怎麼會現?
◈造一切業,要把一切業放下
◇現三途我們害怕;現三善道我們歡喜:有歡喜、恐懼,就叫業報
◇業是假的;報也不是真的

  我們再往下看,這是空慧,這是無分別智,菩薩的智慧。「體無相之真理」,宇宙間所有的相是假相無相是真。為什麼?永恆不變,凡是有相,它都有變化。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淨土,常寂光是理,是無相,就像屏幕一樣,可是實報莊嚴土就是頻道,有相,方便土也有相,同居土也有相,都沒有離開常寂光常寂光是一切現象的本體,它本身沒相,但是它會現相。為什麼會現相?這些現象都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有緣它就現,沒有緣它不現,一切諸佛剎土是自性本具,三途六道也是自性本具自性裡頭要是沒有它怎麼會現?它現的三途,我們害怕,它現的三善道,我們看到歡喜,我們有歡喜、有恐懼,那是什麼?那就叫業報。你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業是假的,報也不是真的,你就把業報看清楚了。

◇造一切業,要把一切業給放下
◇可以造;心裡頭不落痕跡
◇你心裡有,就有報;造了心裡沒有,沒報
◇每一尊菩薩都在地獄救眾生,他不造業: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他造作跟沒造作是劃等號的
◇我們不劃等號:造善有善報;造惡有惡報
◇他造善惡沒報,這個高明,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不落印象
◇幹一切善阿彌陀佛;幹一切惡也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

  造一切業,要把這些一切業給放下,造不造?可以造,為什麼可以造?假的,不是真的。造了怎麼樣?心裡頭不落痕跡,高!造了你心裡頭有,就有報;造了心裡頭沒有,沒報。諸佛菩薩、阿羅漢他們所造的,教化眾生,也到惡道教化,六道裡頭有佛菩薩,地獄裡頭有,大家只知道地藏王菩薩在地獄,每一尊菩薩都在地獄,化身去的。去幹什麼?去救眾生,眾生有苦他就幫助他,幫助他離苦得樂,那要不到地獄去不叫慈悲。他造不造業?他不造業。為什麼?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他的造作跟沒有造作是劃等號的我們不劃等號,造的善有善報,造的惡有惡報沒報,造善惡沒報,這個高明,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不落印象。心裡頭,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幹一切善阿彌陀佛,幹一切惡也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就對了。

(中略)

◈體無相之真理,自心無所執著
◇體無相之真理,自心無所執著:這才管用
◇我們現在學了,還是有執著:對無相之真理還是沒有真正認識
◇真正搞清楚,哪有不斷掉的道理?
◇從哪裡看?從執著看
◇真沒執著了,真修行;還有執著,不行
◇世法不執著了;我還執著佛法:你還是執著
◈執著能成就的,只有淨土宗一門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要無所執著;有執著決定走不通
◇斷執著是斷見思煩惱:沒有執著就沒有輪迴;有執著就有輪迴
◇信願持名,持名就是執著這個名號:目的不是成佛;是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修行證果
◇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我們,決定不落空:我們有真誠的信心

  念老在下面又告訴我們,「體無相之真理」,體會到了,「自心無所執著」,這才管用我們現在學了,學了心還是要執著,這話怎麼說?我們雖然體無相之真理,自心無所執著,我們還是有執著,對無相之真理還是沒有真正認識真正搞清楚,哪有不斷掉的道理從哪裡看?從執著看真正沒有執著了,他真修行,還有執著,不行世法我丟掉,不執著了,我還執著佛法,你還是執著,還是執著能成就的只有淨土宗一門,這告訴你,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要無所執著,你才能證小乘四果四向,有執著決定走不通。執著斷了證阿羅漢,六道輪迴沒有了,他還要斷,斷什麼?斷分別,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斷見思煩惱,這是最粗的、最嚴重的,沒有執著就沒有輪迴,有執著就有輪迴,這個要知道。我們修淨土的人,執著阿彌陀佛名號,信願持名,持名就是執著這個名號。我們的目的不是成佛,成不了佛,我們的目的是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修行證果,成究竟圓滿佛果,是這個意思。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我們,決定不落空。我們有真誠的信心,沒有絲毫懷疑。

◇我們今天不依淨土法門;依哪個法門都不行
◇問自己:能不能放下執著分別?
◇有本領不執著、不分別,任何一門你都能成就
◇分別、執著放不下:八萬四千法門你沒分
◈修淨土法門:信、願
◇願就是願生淨土:把淨土看成老家,時時刻刻想回到老家
◇真信切願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往生的條件
◈要用真誠、恭敬、求生的心來稱念
◇念佛的功夫是生到極樂世界生哪一土、哪個品位
◇如果不求品位,信願就能往生;一天念個一聲、十聲佛號都可以:但是要用真誠心、恭敬心、求生淨土的心來稱念,它就有感應

  我們今天說實在話,不依這個法門,依哪個法門都不行。那就問自己,能不能放下執著?能不能放下分別有本領不執著、不分別,行,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門你都能成就。如果分別、執著放不下,八萬四千法門你沒分,無量法門那就更不必說了,沒分。修這個法門,信、願,蕅益大師說真信、切願,願就是願生淨土,把淨土看成老家,時時刻刻想回到老家,現在在外頭流浪,苦不堪言。蕅益大師說,真信切願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往生的條件;生到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品位,那是念佛功夫的淺深,原來念佛的功夫是生到極樂世界生哪一土、哪一個品位,是這麼回事情。如果不求品位很高,信願就能往生,一天念個一聲、十聲佛號都可以,但是要用真誠心念,用恭敬心念,用求生淨土的心來稱念,它就靈,就有感應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六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67



◈佛菩薩沒有自己:幹什麼都沒造作
◇勝熱婆羅門愚痴,甘露火王瞋恚,伐蘇蜜多女妓女,貪瞋痴;手段是殺盜淫
◇他造這種惡業不受報:他心裡沒動念頭
◇為什麼造這個?度眾生的手段
◇什麼手段都可以用;你不能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造業了
◇佛菩薩頭一個沒有自己,所以他無論幹什麼都沒造作
◇釋迦牟尼佛示現住世八十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有沒有造作?沒有
◇他一句話、一個字沒有說;誰要說他說法叫謗佛
◇說了四十九年,都是諸佛所說,佛佛道同
◇度眾生不著度眾生的相,講經教學不著講經教學的相:空無相無願法門
◇大乘菩薩:外表跟眾生一樣,天天造作;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度眾生造惡,你看《華嚴經》上勝熱婆羅門愚痴,甘露火王瞋恚,伐蘇蜜多女是妓女,貪瞋痴,手段是殺盜淫他造這種惡業,受不受報?不受報。為什麼?他心裡沒動念頭為什麼造這個?度眾生的手段什麼手段都可以用,你不能起心動念,你不能分別執著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就造業了佛菩薩頭一個沒有自己,所以他沒有造作,無論幹什麼都沒造作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住世八十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有沒有造作?沒有。他到最後告訴大家,他一句話沒有說,一個字沒有說,誰要說他說法叫謗佛說了四十九年是什麼?一切都是諸佛所說的,佛佛道同,他所說的跟諸佛所說的完全相同,不著相,度眾生不著度眾生的相,講經教學不著講經教學的相,這就叫空無相無願法門。這是大乘菩薩,外表跟眾生一樣,天天造作,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十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99




證無所得」。

無所得」又云「無所有」,即空慧也,即無分別智也。
體無相之真理,自心無所執著,無諸分別,是曰「無所得」。

◎ 菩薩修持第三十





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證無所得|都是假的,別以為有所得|無所得又云無所有,即空慧,即無分別智:平等兩個字|無所得就平等了;有所得不平等|不但身外之物,身體也不可得|不可得則隨順其自然|徹底放下,空慧就現前|淨空老法師

 


證無所得|都是假的,別以為有所得|無所得又云無所有,即空慧,即無分別智:平等兩個字|無所得就平等了;有所得不平等|不但身外之物,身體也不可得|不可得則隨順其自然|徹底放下,空慧就現前|淨空老法師


◈徹底放下:可別當真
◇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是真的,可別當真

  徹底放下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可別當真

◈疑斷慧生
◇斷疑生信、生智慧
◈證無所得
◇都是假的:別以為有所得
◇無所得又云無所有,即空慧也,即無分別智也:平等兩個字
◇大乘:是講佛陀的智慧
◇什麼功夫得到的?平等心得到的
◇無所得就平等了;有所得不平等
◇不但身外之物,身體也不可得
◇不可得則隨順其自然
◇如何把業報身轉變成功德報身
◇怎麼個轉法?弘法利生

  這段經文是「疑斷慧生」,斷疑生信,生智慧。前面是「決斷疑網」,這第二句是「證無所得」,都是假的,別以為有所得。「無所得又云無所有,即空慧也,即無分別智也」,是我們經題上「平等」兩個字。經題上前面一半說的是果報,我們到極樂世界得到什麼?「大乘」,大乘是講智慧,什麼智慧?佛陀的智慧,法身菩薩的智慧,這還得了!什麼功夫得到的?經題下半段是講因,清淨、平等、覺,平等心得到的無所得就平等了,有所得不平等,無所得是真平等,不但身外之物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得到,還包括你的身體,這身體也不是我,身體也不可得不可得則隨順其自然,那什麼?業報身,如何把業報轉變成功德報身,那就好了。能不能轉?能轉。怎麼個轉法?弘法利生

(中略)

◈本自具足無量智慧:空慧
◇證這個世間裡頭無所得,一樣都得不到
◇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佛法叫空慧
◇空是真的;空慧是真的
◇本自具足無量智慧:就是空慧
◇空慧不起作用,什麼也沒有;你向他請教,他能給你講得很詳細,記錄下來就是經典
◇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個智慧就是空慧裡頭流出來的
◈有分別是知識;無分別是智慧
◇空是自性、真心
◇真如、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智慧,就是無分別智,是真的;有分別智是假的,是知識
◇有分別是知識;無分別是智慧

  所以斷疑生信,證這個世間裡頭無所得,一樣都得不到。為什麼?因為它無所有,假的,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這在佛法叫空慧空是真的,不是假的,空慧是真的。空慧,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第三句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什麼?第一個無量智慧,就是空慧空慧不起作用,真的跟這兩個字所說的一樣,空慧,什麼也沒有你向他請教,無論世法、佛法,他能給你講得很清楚、很詳細、很明白,記錄下來就是一部經典。本師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個智慧就是空慧裡頭流出來的空是自性、真心真如、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智慧,就是無分別智,是真的。有分別智是假的,是知識有分別是知識,無分別是智慧

◈體無相之真理
◇智慧是起作用,是現相
◇體、相、用,一而三、三而一,離不開的
◇無相的真理就是自性
◈徹底放下,空慧就現前
◇自心無所執著,無諸分別,是曰無所得
◇真心不但沒有執著分別,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過
◇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空慧
◇放下就對了:徹底放下,空慧就現前

  「體無相之真理」,智慧是起作用,是現相體、相、用,一而三、三而一,這是離不開的。體是什麼?體就是本性。所以無相的真理就是自性。「自心無所執著,無諸分別,是曰無所得」。真心不但沒有執著,沒有分別,給你講得更深一層的,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過六根對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空慧。所以放下就對了,徹底放下,空慧就現前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六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68




庚三、疑斷慧生

(中略)

證無所得」。

無所得」又云「無所有」,即空慧也,即無分別智也。
體無相之真理,自心無所執著,無諸分別,是曰「無所得」。

◎ 菩薩修持第三十



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佛教建立在真如自性理體上:正法|凡是建立在阿賴耶幻相當中:外道|學佛想有成就:要與至理相應|行於至理:佛菩薩到了;我們才起步|我們行與至理相應:同一個方向目標|起步非常重要,方向目標正確|淨空老法師

 


佛教建立在真如自性理體上:正法|凡是建立在阿賴耶幻相當中:外道|學佛想有成就:要與至理相應|行於至理:佛菩薩到了;我們才起步|我們行與至理相應:同一個方向目標|起步非常重要,方向目標正確|淨空老法師


◈行與至理相應:同一個方向目標
◇佛教建立在真如自性理體上:正法
◇凡是建立在阿賴耶幻相當中:外道
◇能夠見性的法叫正法;不能見性的法就是外道
◇行於至理之外:至理就是自性、真心
◇學佛想在這一生當中有成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與至理相應
◇行於至理,那是菩薩
◇我們行與至理相應:同一個方向目標
◇佛菩薩達到了;我們才起步
◇起步非常重要,方向目標正確

  佛教建立在真如自性的理體上,這是真的,正法凡是建立在阿賴耶的幻相當中,那都叫做外道,都不是正法,為什麼?它不能見性。能夠見性的法叫正法,不能見性的法就是外道,稱之為外道。行於至理之外,至理就是自性,至理就是真心。我們做人,想學佛,想在這一生當中有成就,那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與至理相應行於至理,那是菩薩,那是證果的人。我們這個行與至理相應,就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佛菩薩達到了,我們才起步。這個重要,起步非常重要,方向目標正確

◇怎麼樣才算方向目標正確?
◇與佛經典相應是正確的、是佛道;不相應不是佛道
◈十善業道,相應
◇十善業道,相應:跟這個目標方向相同
◇不殺生:傷害眾生這個意念沒有了,真正這條戒做到了
◇我不殺他;我還恨他、討厭他:你還有習氣在,到時候忍不過你就動手了
◇不妄語:決定沒有欺騙的意念在其中,真誠到極處
◇不偷盜:決定不能佔一點小便宜
◇這叫真修行、真持戒
◇學佛學了一輩子,這些念頭還常常起來,像波浪一樣起伏,這不行:不能了生死、出三界;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
◇不妄語:誠實,不能說假話、欺騙人;不兩舌:挑撥離間,這個罪很重;不綺語:花言巧語,存心欺騙;不惡口:說話難聽,叫人家聽了不舒服
◇起心動念,貪瞋痴的念頭斷掉了:這叫持戒
◈真心是定的:修定就接近真心
◇戒幫助你得定;定開智慧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
◇真心是定的:修定就接近真心;定到一定的程度,自性的門就開了
◇定你得到了就開悟,無量智慧起來了

  怎麼樣才算正確佛在經典上所說的,與這個相應是正確的,是佛道,或者說成佛之道,與這個不相應不是佛道教導我們,特別是教導初學,十善業道,相應,跟這個目標方向相同。不殺生,不殺生要怎麼學?心裡面對於傷害一切眾生這個意念沒有了,這真正這條戒做到了我不殺他,我還恨他,我還討厭他,這都不行,你還有習氣在,到時候忍不過你就動手了,所以不能不知道。不妄語,決定沒有欺騙的意念在其中,真誠到極處不偷盜,決定不能佔一點小便宜,一絲一毫小便宜你要是佔了它,都叫習氣,殺盜淫的習氣。這叫真修行,叫真持戒,持戒不是口頭上念的。從這個地方下手開始修行,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我們學佛學了多少年,學了一輩子,這些念頭還常常起來,像波浪一樣起伏,這不行,這不管用,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還是繼續搞六道輪迴。這今天總得要把它搞透徹、搞明白,才會有受用。口業:不妄語,誠實,不能說假話,不能欺騙人;不兩舌,兩舌是挑撥離間,這個很嚴重,罪很重;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存心欺騙;不惡口,惡口是說話難聽,叫人家聽了不舒服,口四業。起心動念,不貪、不瞋、不痴,貪瞋痴的念頭斷掉了。這叫持戒戒幫助你得定,定開智慧。為什麼定開智慧?能大師後頭一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真心是什麼樣?真心是定的。所以修定就接近真心,定到一定的程度,自性的門就開了,這個定你得到了,得到就開悟,無量智慧起來了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七二集 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72




外道」者,於佛教之外立道者,行於至理之外者,皆名外道。

◎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成佛:成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智慧|這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來的|現在迷失;不是真正丟失|只要你不迷,它就現前|根本智知真相;後得智知假相|真假是一不是二:所以二邊都不能執著分別、起心動念|淨空老法師

 


成佛:成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智慧|這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來的|現在迷失;不是真正丟失|只要你不迷,它就現前|根本智知真相;後得智知假相|真假是一不是二:所以二邊都不能執著分別、起心動念|淨空老法師


◈所言誠諦,深入義味
◇誠,真誠;諦,真理
◇所說的義理很深,趣味無窮,這是深入,真正徹底明瞭;我們聽了生歡喜心,喜歡學習
◇誠諦者,誠懇真實也
◈明根本智,契實相理
◇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
◈得差別智,知眾生機
◇知道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所修所學,你很容易聽懂、很歡喜學習
◇機,每個眾生不一樣;佛都知道:他沒有障礙
◇我們自己迷了:有三大障礙
◇無明煩惱:無明是不明瞭
◇自性本來明瞭;為什麼現在不明瞭?迷失了自性

  『所言誠諦,深入義味』,這兩句話很重要。所說的真誠,一般人叫真理,所以他所說的義理很深,趣味無窮。這是深入,真正徹底明瞭,我們聽了生歡喜心,我們聽了喜歡學習。下面分開來給我們細說,什麼叫誠諦?「誠懇真實。明根本智,契實相理」,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說真的,契實相理。「得差別智,知眾生機」,知道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所修所學,如果說是跟你過去所學的相應,你一定很容易聽懂,很歡喜學習,這叫知眾生每個眾生不一樣,過去不一樣,現在不一樣,未來還是不一樣,佛都知道。怎麼知道?他沒有障礙。我們為什麼不知道?我們自己不知道,佛知道,我們自己迷了,自己有障礙,三大障礙。第一個無明障礙,也叫煩惱無明是什麼?不明瞭。要知道自性本來明瞭,為什麼現在不明瞭?迷失了自性,所以不明瞭。

◈佛陀教學:幫助我們回歸明瞭
◇佛陀教學沒有別的:幫助我們回歸明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來自己就具足了無量智慧,一切法通達明瞭
◇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迷了
◇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
◇本來明瞭;一起心動念就不明瞭了
◇根塵接觸,無明煩惱馬上就現前:同時存在、同時現前
◇這個不是好東西:讓我們對真相、假相統統迷惑了

  佛陀的教學沒有別的,幫助我們回歸明瞭,也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第三句話,「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這一句。本自具足,本來自己就具足了。具足什麼?無量智慧,一切法通達明瞭,是我們本來有的。現在不見了,迷了。什麼迷了?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我們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迷了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本來明瞭,一起心動念就不明瞭了起心動念什麼時候來的?根塵接觸的時候就來了,眼一接觸色法,無明煩惱馬上就現前,可以說同時存在、同時現前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讓我們對於許許多多的事相,真相、假相統統迷惑了

◈障礙沒了,你的智慧跟佛沒差別
◇佛要我們真實、回歸自性、大徹大悟:那就成佛了
◇成佛:成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智慧
◇這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來的
◇現在迷失;不是真正丟失
◇只要你不迷,它就現前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見色聞聲不起心動念,障礙沒有了,你的智慧跟佛沒有差別:根本智、後得智統統現前
◇根本智知真相;後得智知假相
◇真假是一不是二:所以二邊都不能執著分別、起心動念

  佛要我們真實,要我們回歸自性,要我們大徹大悟,要我們明心見性,那就成佛了成佛就是成就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智慧這是自性裡本有的,不是外來的,也沒有丟掉,現在迷了,叫迷失。不是真正丟失,真正丟失就再也得不到了,迷失,只要你不迷,它就現前了。所以大乘教裡佛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你在見色聞聲的時候,不起心不動念,障礙沒有了,你的智慧跟佛沒有差別根本智、後得智統統現前根本智知真,真相;後得智就是差別智,知幻相,假相。最後的結論告訴你,真假是一不是二,所以二邊都不能執著,二邊都不能分別,二邊都不能起心動念,這就對了。

◈誠懇真實:修行就從這下手
◇誠懇真實:這四個字非常重要,修行就從這下手
◇對人事物要用真誠心
◇真誠心修福報:把自性本具無量無邊的福報引發出來了
◇福報裡面第一個長壽
◇身心健康,沒有疾病,不需要調養:他本來是健康長壽,他就能恢復

  註解,「誠懇真實」這四個字非常重要,修行就從這下手對人、對事、對物要用真誠心真誠心修的福報,這個福報大,把自性本具無量無邊的福報引發出來了,得大福報,世間人講大富大貴。福報裡面第一個福報長壽,壽命長,身心健康,沒有疾病,不需要調養,他本來是健康長壽,他就能恢復

◈三種障礙我們的福報:貪瞋痴
◇三種障礙,障礙我們的福報:貪瞋痴
◇貪財、貪名、貪利:欲望就是貪心的根源
◇貪心帶來的麻煩可大了:讓我們自性裡面的福報現不出來,得貧窮果報
◇瞋恚,喜歡發脾氣,嫉妒心、傲慢心很重:招得這一生的不如意,跟人結冤仇
◇受你傷害的都是冤家債主:果報在地獄
◇愚痴,不明白事實真相,做錯很多事情
◈讀聖賢書
◇怎麼辦?讀聖賢書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的東西稱為經:從自性流出來的
◇自性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純真無妄

  三種障礙,障礙我們的福報。貪心貪財、貪名、貪利,自己的欲望就是貪心的根源貪心帶來的什麼麻煩?帶來的麻煩可大了,讓我們自性裡面的福報現不出來,得貧窮的果報。第二種瞋恚,喜歡發脾氣,嫉妒心很重,傲慢心很重,招得這一生的不如意,跟人結冤仇,凡是受你傷害的跟你都是冤家債主,果報在地獄。第三種障礙是愚痴,愚痴就是不明白,不知道事實真相,做錯很多事情。你知道了,你就不會去做。這個怎麼辦?讀聖賢書大聖大賢他們留下來的典籍稱之為經,什麼人說的,什麼人寫的?一定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的東西稱為經。為什麼?從自性流出來的自性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純真無妄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六O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60




所言誠諦,深入義味」。

誠諦」者,誠懇真實也。

明根本智,契實相理。
得差別智,知眾生機,
故所說之法「深入義味」。

契理契機,普令聞者入於義理,深得法味,皆得度脫。故云「度諸有情」。

◎ 菩薩修持第三十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善修習、善攝取、善成就|善就是無住|修、攝、成,都是生心|生心跟無住同時:這叫善修|工作要用心去想,無住做不到:但是要練,愈淡薄愈好|轉八識成四智,阿賴耶沒有了,這叫善|還有阿賴耶,不善|淨空老法師

 


善修習、善攝取、善成就|善就是無住|修、攝、成,都是生心|生心跟無住同時:這叫善修|工作要用心去想,無住做不到:但是要練,愈淡薄愈好|轉八識成四智,阿賴耶沒有了,這叫善|還有阿賴耶,不善|淨空老法師


◈善修習、善攝取、善成就
◇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
◇謂於善根,善於修習、攝取以至成就
◇善就是無住;修、攝、成,都是生心
◈生心無住同時:這叫善修
◇生心跟無住同時:這叫善修
◇沒有離開境緣,離開境緣你到哪去修:善修就要隨緣;修就是不間斷
◇淨宗只教你心裡頭一句阿彌陀佛不丟失,無論用心還是勞力
◇勞力不妨礙;用心有妨礙
◇工作要用心去想,無住做不到:但是要練,愈淡薄愈好
◇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般若智慧起作用,清楚明白;不起心不動念
◇法身菩薩的境界:無住跟生心同時
◈轉識成智,叫善;還有阿賴耶,不善
◇菩薩的心清淨平等到極處,沒有起心動念,到極樂供養阿彌陀佛
◇他沒有習氣,不叫習氣:這裡只用個善
◇轉八識成四智,阿賴耶沒有了,這叫善;還有阿賴耶,不善

  第三個原因,「三者,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念老註解裡頭告訴我們,「謂於善根,善於修習、攝取以至成就」。這幾句話我們要細心體會,善什麼意思?用《金剛經》的話來說,善就是無住,修、攝、成(成就)都是生心生心跟無住是同時的,這叫善修沒有離開境緣,離開境緣你到哪裡去修?所以善修就要隨緣。那修呢?修就是不間斷。淨宗比任何一個法門都來得方便,淨宗只教你心裡頭這一句阿彌陀佛不丟失,無論是用心還是勞力,你在工作,佛的念頭沒中斷。勞力不妨礙,用心有妨礙,為什麼?他要思惟,他要用心去想想,無住做不到生心跟無住是不能夠同時進行的。但是要練,愈淡薄愈好眼見色,看得清楚,看得明白,耳聞聲亦如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這是般若智慧起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裡怎麼樣?不起心、不動念。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人做不到,就是無住跟生心同時。譬如菩薩,他起什麼心動什麼念?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供養阿彌陀佛去,這就起心動念了,但心清不清淨?清淨。為什麼?我們講起心動念,他連起心動念這個念頭都沒有,他的心清淨平等到極處,沒有起心,沒有動念。為什麼會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無量劫修學的,我們講習氣,他有沒有習氣?他沒有習氣,它不叫習氣。他這裡只用個善,這善字妙極了,阿賴耶已經轉八識成四智,所以阿賴耶沒有了,這叫善;還有阿賴耶,不善

◇大乘修行,終極的目標轉識成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
◇像一面鏡子一樣,普照十方三世,統統照見,過去現在未來同時現前
◇在極樂,實報土才能現這個境界
◇見思煩惱見惑沒斷,帶業往生
◇不管生哪個品位,統統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智慧、神通、道力,受用統統具足,幾乎跟阿彌陀佛平等
◇這就不可思議

  大乘修行,終極的目標轉識成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圓是圓滿,鏡,像一面鏡子一樣,普照十方三世,十方,東南西北,四維上下,三世,過去、現在、未來,統統照見,那是自性。過去現在未來同時現前,這個境界,在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才能現這個境界。除此之外,還有現身在同居土,現身在方便土,現身在方便土是度地前菩薩,沒有證得初地的,叫地前菩薩。生凡聖同居土的,沒有證得小乘初果,也就是說見思煩惱見惑沒斷,帶業往生。好!不管生哪一個品位,在西方極樂世界,統統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你們的智慧、神通、道力,種種受用,六種神通統統具足,幾乎跟阿彌陀佛平等。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為什麼?智慧神通不稀奇,跟阿彌陀佛差不多這就稀奇了,這就不可思議,而且是真的,不是假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47




三者,「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
謂於善根,善於修習、攝取以至成就也。
◎ 歌嘆佛德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