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業障要消,冤親債主要化解|很多人念佛念得很好,臨終去不了:就這個地方產生問題|用什麼方法化解?認真修行,修行功德迴向給他|要學諸佛菩薩,自行化他|自行就是化他|他裡頭最重要就是冤親債主|淨空老法師

 


業障要消,冤親債主要化解|很多人念佛念得很好,臨終去不了:就這個地方產生問題|用什麼方法化解?認真修行,修行功德迴向給他|要學諸佛菩薩,自行化他|自行就是化他|他裡頭最重要就是冤親債主|淨空老法師


◈放下十六個字:這是最嚴重的障礙
◇放下十六個字,能夠做到一半,念佛就可以保證你往生;一半以上,你就更有把握了
◇這條路走得通:萬修萬人去
◈業障要消,冤親債主要化解
◇很多人念佛念得很好,臨終去不了:就這個地方產生問題
◇要認真努力斷惡修善;要跟冤親債主化解
◇用什麼方法化解?認真修行,修行功德迴向給他
◇肉眼凡夫,煩惱業障重,看不見;你真看到,你就曉得冤親債主後頭一大堆一大堆的
◇宿世今生,這些人在等機會來報復、找麻煩

  我平常勸大家放下這十六個字,你真正做到了,當然做得不會很徹底,能夠做到一半,你要是念佛,就可以保證你往生,只要放下一半就行了,一半以上,你就更有把握了這條路走得通,善導大師告訴我們「萬修萬人去」,就是說的這個。可是得要記住,業障要消,冤親債主要化解,這是決定不能疏忽的。為什麼?很多人念佛念得很好,臨終時候去不了,就這個地方產生問題。所以我們要認真努力斷惡修善,要跟這些冤親債主要跟他化解用什麼方法化解?認真修行,將修行的功德迴向給他。我還聽到一個同學告訴我,他說他們有個朋友,有個小孩大概才二、三歲會說話了。他給他家裡人說,家裡奇奇怪怪的人很多,有紅色的面孔、有綠色的面孔、有白色的面孔,說好多好多。他問我這是真的是假的?小孩能看到,為什麼?小孩心清淨,沒有妄想、沒有分別,他能看到;等他有了妄想分別執著,他就看不到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細細去觀察,嬰兒剛剛生下來沒多久,才幾個月,他不會走路,還不會說話,他睡在搖籃裡頭,常常在那裡笑,好像人逗他一樣的,真有其事,他真有境界。有的時候,恐怖的少,有恐怖的、有歡喜的,你都能看得出來。我們確實肉眼凡夫,煩惱重、業障重,看不見,你真看到之後,你就曉得冤親債主後頭一大堆一大堆的。從哪裡來的?宿世今生,這些人在等機會來報復、來找麻煩

◇每天供佛菩薩,旁邊要供冤親債主
◇天天迴向給他;啟請他們來做護法,一起共修,同生極樂國
◈要學諸佛菩薩,自行化他
◇自行跟化他是一樁事情,不要分做兩樁事情:自行就是化他
◇「他」裡頭最重要就是冤親債主
◇我為什麼認真努力修行?是為化解我們宿世的怨結
◇不但化解我自己的冤親債主;有能力,也化解一切眾生的冤親債主:這個願就更大了
◇願大,他們看到歡喜,真的跟你修行

  所以我們學佛,我們每天供佛菩薩,旁邊要供冤親債主,跟佛菩薩的像供在一起,天天迴向給他,啟請他們來做護法,一起共修,同生極樂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絕大多數他都肯接受,肯跟我們一起修行。要學諸佛菩薩,自行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樁事情,不要分做兩樁事情,自行就是化他他裡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冤親債主,可以這麼說法,這個說法是真的不是假的。我為什麼認真努力修行?是為化解我們宿世的怨結,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化解我自己的冤親債主,我有能力,也化解一切眾生的冤親債主,這個願就更大了願大他們聽了歡喜,他們看到歡喜,真的跟你修行

無量壽經菁華 第二十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38-0021



我多年勸勉同學,放下十六個字:這是最嚴重的障礙|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只要有這,無論你怎樣精進修學都不能成就|你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念佛老太婆能往生;你六道輪迴出不去|淨空老法師

 


我多年勸勉同學,放下十六個字:這是最嚴重的障礙|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只要有這,無論你怎樣精進修學都不能成就|你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念佛老太婆能往生;你六道輪迴出不去|淨空老法師


◈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一念
◇怎麼開悟的?放下了
◇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這叫做頓捨;不是一樣一樣放
◇一下頓捨,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這是最快的
◇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一念
◇念頭一轉,凡夫就成佛
◇問題是:你能不能轉得過來,是不是真肯放下

  怎麼開悟的?放下了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這叫做頓捨,不是一樣一樣放的,頓捨,一下頓捨,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這是最快的。所以你要問,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一念念頭一轉,凡夫就成佛問題是你能不能轉得過來,你是不是真肯放下

◇上上根人,一下就明白;上中下三根不行,慢慢的放
◇我們這種根性,佛教給我們先放下執著;再放下分別;最後放下妄想
◈放下十六個字:這是最嚴重的障礙
◇我多年勸勉同學,放下十六個字:這是最嚴重的障礙
◇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
◇只要有這十六個字,無論你怎樣精進修學都不能成就
◇你可以成就佛學,做一個佛學教授,說得天花亂墜;你的貪瞋痴慢不但有,還很嚴重
◇你搞的是佛學;不是學佛
◇念佛老太婆能往生;你六道輪迴出不去
◇老太婆的煩惱輕,佛號得力;你博學多聞,煩惱重,念佛不能得一心,就是念佛也不能往生
◇我們是下根,自己要承認;也許在下根裡面是上根
◇遇到淨土就有指望;不遇淨土,搞其他的法門,說老實話沒指望

  這種人叫上上根人,他一下就明白了;上中下三根不行,那慢慢來,慢慢的放。像我們這種根性,佛教給我們先放下執著,從這兒開始,再放下分別,最後放下妄想。我們一生能不能做到?肯定不能。我在這麼多年常常勸勉同學,我講放下十六個字,這是最嚴重的障礙。這十六個字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只要有這十六個字,無論你怎樣精進努力去修學都不能成就你可以成就佛學,在佛門裡面做一個現在人講的專家學者,確實你在大學裡面可以拿到一個佛學博士,你可以做個教授,你也能說得天花亂墜,你的貪瞋痴慢還有,不但有,還很嚴重。所以你搞的是佛學,你不是學佛。你要跟一個鄉下念佛的老太婆比,你不如她,為什麼?她將來能往生,能到極樂世界,你將來還搞六道輪迴,你出不去,道理在此地。原因呢?原因是老太婆的煩惱輕,她雖然沒有完全放下,她放下一大半,煩惱輕,她佛號得力雖然是博學多聞,你煩惱重,煩惱、習氣重,你念佛不能得一心,就是你念佛也不能往生,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這種根性,上中下這三根裡面,我們是下根,自己要承認。下根裡頭也有上中下,也許我們在下根裡面是上根,下上根、下中根、下下根,我們是在這個階段。這個階段裡面的人有沒有指望?遇到淨土就有指望,不遇淨土,搞其他的法門,說老實話沒指望

◇放下十六個字:做到一半,念佛就可以保證你往生;一半以上,你就更有把握了
◇這條路走得通:萬修萬人去
◈業障要消,冤親債主要化解
◇很多人念佛念得很好,臨終去不了:就這個地方產生問題
◇要認真努力斷惡修善;要跟冤親債主化解
◇用什麼方法化解?認真修行,修行功德迴向給他
◇肉眼凡夫,煩惱業障重,看不見;你真看到,你就曉得冤親債主後頭一大堆一大堆的
◇宿世今生,這些人在等機會來報復、找麻煩

  我平常勸大家放下這十六個字,你真正做到了,當然做得不會很徹底,能夠做到一半,你要是念佛,就可以保證你往生,只要放下一半就行了,一半以上,你就更有把握了這條路走得通,善導大師告訴我們「萬修萬人去」,就是說的這個。可是得要記住,業障要消,冤親債主要化解,這是決定不能疏忽的。為什麼?很多人念佛念得很好,臨終時候去不了,就這個地方產生問題。所以我們要認真努力斷惡修善,要跟這些冤親債主要跟他化解用什麼方法化解?認真修行,將修行的功德迴向給他。我還聽到一個同學告訴我,他說他們有個朋友,有個小孩大概才二、三歲會說話了。他給他家裡人說,家裡奇奇怪怪的人很多,有紅色的面孔、有綠色的面孔、有白色的面孔,說好多好多。他問我這是真的是假的?小孩能看到,為什麼?小孩心清淨,沒有妄想、沒有分別,他能看到;等他有了妄想分別執著,他就看不到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細細去觀察,嬰兒剛剛生下來沒多久,才幾個月,他不會走路,還不會說話,他睡在搖籃裡頭,常常在那裡笑,好像人逗他一樣的,真有其事,他真有境界。有的時候,恐怖的少,有恐怖的、有歡喜的,你都能看得出來。我們確實肉眼凡夫,煩惱重、業障重,看不見,你真看到之後,你就曉得冤親債主後頭一大堆一大堆的。從哪裡來的?宿世今生,這些人在等機會來報復、來找麻煩

◇每天供佛菩薩,旁邊要供冤親債主
◇天天迴向給他;啟請他們來做護法,一起共修,同生極樂國
◈要學諸佛菩薩,自行化他
◇自行跟化他是一樁事情,不要分做兩樁事情:自行就是化他
◇「他」裡頭最重要就是冤親債主
◇我為什麼認真努力修行?是為化解我們宿世的怨結
◇不但化解我自己的冤親債主;有能力,也化解一切眾生的冤親債主:這個願就更大了
◇願大,他們看到歡喜,真的跟你修行

  所以我們學佛,我們每天供佛菩薩,旁邊要供冤親債主,跟佛菩薩的像供在一起,天天迴向給他,啟請他們來做護法,一起共修,同生極樂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絕大多數他都肯接受,肯跟我們一起修行。要學諸佛菩薩,自行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樁事情,不要分做兩樁事情,自行就是化他他裡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冤親債主,可以這麼說法,這個說法是真的不是假的。我為什麼認真努力修行?是為化解我們宿世的怨結,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化解我自己的冤親債主,我有能力,也化解一切眾生的冤親債主,這個願就更大了願大他們聽了歡喜,他們看到歡喜,真的跟你修行

無量壽經菁華 第二十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38-0021



2024年9月29日 星期日

聞經解入是有必要的|經教學習得好,不但往生有把握;即使往生同居土,上面三土他都能見到|見到有什麼好處?同參道友多,互相提攜,進步快|這也就是為什麼要「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淨空老法師

 


聞經解入是有必要的|經教學習得好,不但往生有把握;即使往生同居土,上面三土他都能見到|見到有什麼好處?同參道友多,互相提攜,進步快|這也就是為什麼要「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淨空老法師


◈極樂四土:有分別;又融通
◇極樂同居淨土,圓明無礙,亦通於常寂等上三土
◇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有分別;又融通
◈隨其機異,所見亦異
◇隨其機異,所見亦異:有於同居見寂光土;有於同居見實報土;有於同居見方便土;有於同居但見本土
◇隨其機異,所見不同:往生的人,經教功夫不等,悟入知見也並不完全相同
◈聞經解入是有必要的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什麼講經說法四十九年
◇經教學習得好,不但往生有把握;即使往生同居土,上面三土他都能見到
◇見到有什麼好處?同參道友多,互相提攜,進步快
◇這也就是為什麼要「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極樂世界無比殊勝:往生同居土可以見到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他們在實報土最上品,等覺菩薩

  「圓明無礙,亦通於常寂等上三土」。這一句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告訴我們,極樂世界雖有四土三輩九品,它是可以融通的,有分別,又融通,這個不可思議。念老舉《彌陀疏鈔》,蓮池大師所說的,「隨其機異,所見亦異。有於同居見寂光土;有於同居見實報土;有於同居見方便土;有於同居但見本土」。這一句顯示念老前面這句話,同居土圓明無礙,通於常寂光等上面三土,下面為我們舉蓮池大師《疏鈔》裡頭來證明,這個說法不是他一個人說的,蓮池大師早就有說了。隨其機異,所見不同,應該是往生的人,對於經教功夫不等,悟入的知見也並不完全相同。所以這也是為我們說明,聞經解入是有必要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什麼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這個很有道理的。學習經教學習得多、學習得好,不但往生有把握往生的品位不相同,即使是在同居土,他能跟上面三土融通,他都能見到見到有什麼好處?好處太多了,同參道友多,互相提攜,進步快這也就是為什麼要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就這個道理。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同居土裡頭,往生同居土可以見到觀音、勢至,可以見到文殊、普賢,他們在哪裡?他們在實報土最上品,等覺菩薩,最後一品無明習氣要是斷盡了,他就融入常寂光了,妙覺如來。這一點我們要注意到。

◈同在一地;隨機異見
◇今日坐中無央數眾,或見此處山林、地土、砂礫;或見七寶;或見是諸佛行處;或見即是不思議諸佛境界,皆隨機異見也
◇我們看這個宇宙是幻化,像變魔術一樣,站的角度不相同,看到不一樣
◇同在一個地方;凡夫、阿羅漢、菩薩、法身大士、諸佛如來所見到的不一樣
◈真妄完全沒有對立,才叫真相
◇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
◇真妄是凡夫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實際它們完全沒有對立,那才叫真相

  「如《像法決疑經》云:今日坐中無央數眾」,這是佛,釋迦牟尼佛說的。法會當中參與的人多,這些人,有些人只見到這個地方「山林、地土(就是土地)、砂礫」,這是一類普通人見到的;或有人見到的是「七寶」,這是什麼人見到的?菩薩見到的。同在一塊,一起,每個人見的不一樣。「或見是諸佛行處,或見即是不思議諸佛境界。皆隨機異見也。」所以我們看這個宇宙,這個宇宙是幻化,像變魔術一樣,我們站的角度不相同,看到不一樣同在一個地方,凡夫所見到的跟阿羅漢不一樣,阿羅漢見到的跟菩薩不一樣,菩薩見到的跟法身大士又不一樣,法身大士見到的跟諸佛如來見到的也不一樣,你說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佛告訴我們,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實際上,真妄是我們凡夫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實際呢?實際它們完全沒有對立,那才叫真相

◈眼見耳聞,全都是阿彌陀佛
◇用功要會用: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當中練不分別、不執著
◇淨宗,眼見色、耳聞聲,全都是阿彌陀佛:沒有分別執著
◇不念阿彌陀佛就分別執著、就起了邊見,一切法都對立了
◇最高的,不起心不動念,佛知佛見,萬法一如;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有分別,沒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六道凡夫
◈不能有很多欲望:欲望永遠繫縛我們
◇在這個世間不能有很多欲望,那個欲望永遠繫縛我們,不能離開六道輪迴;我們要把它徹底放下
◇就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
◈有彌陀叫生心;沒雜念叫無住
◇有阿彌陀佛,叫生心;除此之外一個雜念都沒有,叫無住
◇心裡還有阿彌陀佛,不要緊;要心裡真正什麼都沒有,太難了
◇什麼都沒有就落空了:空也是有住,空跟有是相對的
◇無住生心、生心無住,法身菩薩的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
◇淨宗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是最接近無住生心
◇念佛這方法妙極了,我們要珍重、要會用

  所以我們用功要會用,明白這些道理,就可以練功,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當中來練,眼見色,練不分別、不執著。淨宗特別微妙,淨宗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眼見色,全都是阿彌陀佛;耳聞聲,全都是阿彌陀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統統念阿彌陀佛,好!不念阿彌陀佛就分別執著了,就起了邊見,一切法都對立了,這是六道凡夫。真正修行用功,確實就在六根接觸六塵這個時候、這個處所,最高的,不起心不動念,佛知佛見,萬法一如;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有分別,沒執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六道凡夫。我們實在講,在這個世間不能有很多欲望,那個欲望永遠繫縛我們,不能離開六道輪迴,我們要把它徹底放下就一個目標,就一個方向,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除此之外,一個雜念都沒有,這叫無住有阿彌陀佛叫生心,無住生心,生心無住。心裡還有阿彌陀佛,不要緊,好,要心裡真正什麼都沒有,太難了什麼都沒有就落空了,空也是有住,空跟有是相對的。所以無住生心,生心無住,法身菩薩的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我們淨宗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是最接近無住生心,最接近。淨宗念佛這方法妙極了,我們要珍重,要會用,學了之後要會用。

◈極樂同居,亦通於上三土
◇今云極樂世界,正指同居淨土。亦即橫具上三淨土也
◇同居淨土:絕大多數人的往生都在這個地方;念到一心不亂的人不多
◇同居淨土中上品,能夠見到上三土:一生一切生

  所以,皆隨機異見,隨眾生根機不相同,看到的境界也不一樣。「故《彌陀要解》云」,蕅益大師底下這幾句話很重要,「今云極樂世界,正指同居淨土。亦即橫具上三淨土也」,跟蓮池大師《疏鈔》講的沒有兩樣。講極樂世界,確實是指同居淨土,為什麼?絕大多數人的往生都在這個地方,念到一心不亂的人不多同居淨土裡頭有三輩九品,中上品的,我們相信他能夠見到上三土,上面,方便土、實報土、常寂光土,真的是一生一切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四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46




又極樂同居淨土,圓明無礙,亦通於常寂等上三土。

《彌陀疏鈔》云:「
隨其機異,所見亦異。
有於同居見寂光土;
有於同居見實報土;
有於同居見方便土;
有於同居但見本土。

如《像法決疑經》云:『
今日坐中無央數眾,
或見此處山林、地土、砂礫;
或見七寶;
或見是諸佛行處;
或見即是不思議諸佛境界。』
皆隨機異見也。」


故《彌陀要解》云:「
今云極樂世界,正指同居淨土。
亦即橫具上三淨土也。」

◎ 圓滿成就第九



2024年9月28日 星期六

佛教承傳不是容易事情|老實、聽話、真幹:有這三個可以栽培|沒有嫉妒心、好勝心、攀比心、競爭心|對祖宗、古聖先賢懷疑:神仙來教他都沒用|真誠心、恭敬心:有這兩種心就相應|要相信無師自通|淨空老法師

 


佛教承傳不是容易事情|老實、聽話、真幹:有這三個可以栽培|沒有嫉妒心、好勝心、攀比心、競爭心|對祖宗、古聖先賢懷疑:神仙來教他都沒用|真誠心、恭敬心:有這兩種心就相應|要相信無師自通|淨空老法師


◈佛教承傳的條件
◇佛教承傳不是容易事情
◇修道的人條件,老實、聽話、真幹,有這三個可以栽培;沒有嫉妒心、好勝心、攀比心、競爭心:向內不向外
◇六祖開悟,什麼經教全通了
◈佛教承傳,要相信無師自通
◇大悟大通;小悟小通
◇今天小悟很管事:不通的人太多了
◇不是有學位就通:有學位不通的人很多
◇佛教有救。哪些人能救?相信古人、相信祖宗
◇對祖宗、古聖先賢懷疑,這個人沒救:神仙來教他都沒用
◇真誠心、恭敬心:有這兩種心就相應
◇要用古老的方法;不能用現在的方法
◇中國古老方法是培訓聖人、賢人、君子
◇佛法是佛、菩薩、阿羅漢的教育
◇完全要靠自通

  所以我們了解歷史,了解過去的承傳,知道今天承傳不是容易事情。過去這有人,現在找不到人,老實聽話的人找不到。修道的人條件:老實、聽話、真幹,有這三個條件可以栽培;沒有嫉妒心,沒有好勝心,沒有攀比心,沒有跟人競爭的心,這個才可以,向內不向外。你看六祖開悟了,什麼經教他全通了。他不認識字,你念給他聽;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無論世出世間一切法,他全通了。所以佛教承傳,要相信無師自通,真通,不是假通,大悟大通,小悟小通今天小悟都很管事,為什麼?不通的人太多了不是有學位就通,有學位不通的人很多,我們見過的很多。佛教還有沒有救?答案是肯定的,佛教有救。哪些人能救?要相信古人,要相信祖宗對祖宗、對古聖先賢懷疑的人,這個人沒救,他沒法子承傳,神仙來教他都沒用要有真誠心,要有恭敬心,有這兩種心就相應要用古老的方法,不能用現在的方法中國古老的方法是培訓一個聖人、賢人、君子,所以中國是聖賢君子的教育,跟佛法是一樣,佛法是佛、菩薩、阿羅漢的教育,不是凡人。完全要靠自通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中國古人教學: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劉素雲老師,她一門深入,完全用經文,沒有註解,每天念十個小時,長時薰修二十年
◇其他的時間一句佛號,沒有雜念,她心是定的;不喜歡接觸人
◇什麼經她都能講:一部經通了;一切經全通了
◇「讀書千遍」是方法;目的是叫你「其義自見」,意思自己完全明白了;不要人講

  中國古人教學的理念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方法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現在還真有兩個人,依照這個方法去幹,幹得很有成績。東北的劉素雲居士,她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二十年。就是我們現在讀的這部經,她完全用經文,沒有註解,每天念十個小時,二十年沒有間斷,念十個小時。十個小時,她現在的狀況可以念二十遍,就是這部經念一遍半個小時。初學的人念一遍,生疏,要兩個小時,一年之後大概一個小時可以念一遍,我想十三年、十五年就可以半個小時念一遍。所以劉素雲,我估計她現在一天十個小時二十遍,其他的時間一句佛號,沒有雜念,她心是定的,沒有妄想她不喜歡接觸人。有人請她講經,什麼經她都能講;一部經通了,一切經全通了。所以「讀書千遍」是方法,「其義自見」,目的是叫你自己見,書裡頭的意思自己完全明白了,不要人講

◈叫學生其義自見;老師做見證
◇古時候的老師,對學生不講經
◇你要講經,人家不請你做老師:把學生的悟門堵死了
◇叫學生其義自見,講給老師聽;老師點頭
◇領悟能力強、記憶力好、反應很快的人,是可造之才,要幫助他開悟
◇再念一年,講的又不一樣:愈講愈深,愈講愈廣
◇老師是做見證的,所以老師教學不辛苦
◇老師很自在;學生很用功
◇學很多腦子就亂了,胡思亂想;叫你只想一樣事情,很單純
◇一通,一切觸類旁通,全通了

  所以古時候的老師,對學生講不講經?不講經;你要講經,人家不請你做老師,把你趕出去。為什麼?把學生的悟門堵死了,他不能開悟。那要怎麼講?叫學生其義自見的時候,自己覺悟了,講給老師聽,老師點頭,是這種教學法。悟,有大悟、有徹悟、有小悟,這就是人的根性有上、中、下三等。對於領悟能力強的人、記憶力好的人、反應很快的人,這都是可造之才,要幫助他開悟。所以他有覺悟的時候提出來,老師聽了,給他印證,沒錯,你講的是對的,再繼續努力。他再念一年的時候,講的又不一樣愈講愈深,愈講愈廣老師是做見證的,所以老師教學不辛苦,喝茶,那時候還抽煙,老師很自在。學生很用功,一遍一遍讀,叫你念一百遍、念二百遍,看你的能力;書整個背下來之後,一天還要念多少遍。就一樣,不是叫你學很多,很多腦子就雜了、就亂了,胡思亂想;叫你只想一樣事情,很單純,只記一樁事情。一通,一切觸類旁通,全通了,這麼個教學方法,外國沒有。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五五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55



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做佛事怎樣才有效?|以其男女追勝福,有大金光照地獄。光中演說深妙音,開悟父母令發意|兒女晚輩,能夠一心專注做這場佛事,就能夠感應他往生淨土|主法的人沒有這個功力;大眾功德湊起來也非常可觀|淨空老法師

 


做佛事怎樣才有效?|以其男女追勝福,有大金光照地獄。光中演說深妙音,開悟父母令發意|兒女晚輩,能夠一心專注做這場佛事,就能夠感應他往生淨土|主法的人沒有這個功力;大眾功德湊起來也非常可觀|淨空老法師


◈以其男女追勝福,有大金光照地獄
◇人間行者,猶見光難;三途眾生,豈輒得見:他怎麼能見到?他的業障比我們重
◇以其男女追勝福,有大金光照地獄
◇兒女給他追福做超薦佛事,有大金光照地獄
◇地獄都能照到;何況餓鬼畜生?
◈做佛事怎樣才有效?
◇追福、超度:古時候很靈;現在未必
◇古時候做佛事的人真有修行,他認真在做佛事,他是為修功德
◇度一個人離開三途,到極樂世界,他積累功德
◇現在真修的人少了
◇做佛事怎樣才有效?
◇請法師,真心跟著他念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就得十分利益
◇無論做什麼佛事,誦哪一部經,自己預先讀幾遍,法師讀的時候,你能跟得上,這樣好
◇沒有誠敬心,做表面工作;主法法師也沒有恭敬心:只可以說做比不做好,效果不彰

  下面,「望西師疏曰」,這個疏裡頭是個問答,「問:人間行者,猶見光難。三途眾生,豈輒得見」。這個問得好,人間修行人見佛光難,三惡道的眾生他怎麼能見到,他的業障比我們重?這底下說的就重要了,「以其男女追勝福」,這個男女是他的後裔、他的兒女,他過世了,兒女給他追福,就是超薦,做超薦的佛事,這個佛事有感應,「有大金光照地獄」。地獄都能照到,何況餓鬼畜生?餓鬼、畜生他們見到,我們沒見到,這是憑追福、超度。古時候很靈,現在呢?現在未必。為什麼?古時候做佛事的人真有修行,他認真在做佛事,他不是為了要錢,他是為修功德我度一個人,幫助一個人離開三途,能夠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他積累的功德,所以堂堂佛事他都認真。現在真修的人少了,佛事是論價碼、論錢的。有的時候錢拿得多,他也未必肯認真,念經也有偷工減料,這經上規定念七遍的,他念個三遍、四遍,有,很多。所以現在有人問我,老人過去了,要不要給他做佛事?我的答案是要,怎樣才有效經你不熟,請法師,你跟著念。真心跟著他念,這個就有效,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就得十分利益,這樣做就對了。所以無論做什麼佛事,誦哪一部經論,自己預先讀幾遍,法師讀的時候,你能跟得上,這樣好。自己沒有誠敬心,做表面工作,那個主法的、請的法師也沒有恭敬心,只可以說做比不做好,效果不彰。這個我們得要知道。

◈光中演說深妙音,開悟父母令發意
◇這個妙音是我們耳根聽不到的
◇三時繫念冥陽兩利:不信佛的人也可以參加,真有效果
◇主法的人沒有這個功力;大眾功德湊起來也非常可觀,也能幫助你往生
◈兒女一心專注,就能感應他往生
◇孝子追善,向以如此;彌陀光益,豈唐捐乎!
◇阿彌陀佛光明注照的利益是真實的

  《心地觀經》上這兩句話,第一句是他的後裔給他追福,「有大金光照地獄,光中演說深妙音」。這感應,光裡頭有妙音,這個妙音是我們耳根聽不到的。所以,「開悟父母令發意」,發意就是發心,發心什麼?發心求生淨土,發這個心,他真的就往生了。所以這些年當中我們淨宗學會提倡做三時繫念法事,三時繫念冥陽兩利,我們可以參加,同參道友也可以參加,不信佛的人也可以參加,真有效果主法的人沒有這個功力,大眾的功德湊起來也非常可觀,也能幫助你往生。所以,「孝子追善,向以如此」,這是很普遍的,老人過世,子女給他培福,做超度佛事。「彌陀光益,豈唐捐乎」,阿彌陀佛的光,光明注照的利益是真實的,不是假的。唐捐是空過的,沒有真實利益,古人叫唐捐。這個就是福不唐捐,決定能得到利益。

◇兒女晚輩,能夠一心專注做這場佛事,就能夠感應他往生淨土

  再看下面這一段,「至心得生」,經文是接著前面的,這個意思要明白。超薦者,他的兒女、他的晚輩,這些晚輩要能夠至心,就是一心專注做這場佛事,就能夠感應他往生淨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六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63




望西師疏曰:「
問:
人間行者,猶見光難。
三途眾生,豈輒得見。

答:
《心地觀經》云:『
以其男女追勝福,有大金光照地獄。
光中演說深妙音,開悟父母令發意。』

孝子追善,向以如此。
彌陀光益,豈唐捐乎!」
庚三、至心得生

◎ 光明遍照第十二



2024年9月26日 星期四

生滅沒有了;寂滅才現前|證入無生,無生則無滅|無明就是一念;一念就是波動|自性如如不動;動是妄動|念念不可得:把念頭放下,三昧就現前|我們用念佛的方法換取念頭|三世古今不離於當念|淨空老法師

 


生滅沒有了;寂滅才現前|證入無生,無生則無滅|無明就是一念;一念就是波動|自性如如不動;動是妄動|念念不可得:把念頭放下,三昧就現前|我們用念佛的方法換取念頭|三世古今不離於當念|淨空老法師


◈生滅沒有了;寂滅才現前
◇生滅滅已,寂滅現前
◇生滅滅已,寂滅就現前:生滅是阿賴耶;寂滅是自性
◇必須轉八識成四智,才是真正的明心見性
◇性是什麼樣子?性是寂滅,寂滅是不生不滅,沒有生滅的相,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寂滅
◇動搖是生滅:生滅沒有了;寂滅才現前

  「又《首楞嚴觀音圓通章》云:生滅滅已,寂滅現前」,從這裡看起。《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這兩句是經文,生滅滅已,寂滅就現前。生滅是阿賴耶,寂滅是自性,換句話說,必須轉八識成四智,才是真正的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性是寂滅,寂滅是不生不滅,沒有生滅的相,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惠能大師第四句話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就是寂滅動搖是生滅,生滅沒有了(生滅是假相、幻相),寂滅才現前,自性現前了。

◈沒有生滅,就是寂滅
◇證入無生,無生則無滅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沒有生滅就是寂滅
◇無生就無滅;有生就有滅
◈無明就是一念;一念就是波動
◇無明、阿賴耶從哪來的?一念不覺
◇無明不覺就是一念,產生三細相;一念就是波動
◇不是自性動;自性如如不動
◇自性決定不動:本無動搖;能生萬法
◈無明習氣是感;實報土是應
◇能生是自性的隱現自在:遇到緣它現;緣沒了它就不現
◇它所現的就是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
◇有菩薩功夫到了「生滅滅已,寂滅現前」,法身菩薩:這個境界是感;常寂光清淨法身自然就有應

  下面是念老的註解,「蓋證入無生,無生則無滅」。這句是能大師講的第二句,「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沒有生滅,沒有生滅就是寂滅,所以無生就無滅,有生就有滅。我們再看看,佛在大乘教上常說的,無明從哪裡來的?阿賴耶從哪來的?一念不覺。你看他有一念,從這個一念就產生三細相。無明不覺,這無明不覺就是一念,產生三細相。一念就是波動的現象,動了;不是自性動,自性如如不動。這個動是妄動,不是真的,不是自性動了,自性決定不動,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所以能生是自性的隱現自在遇到緣它現,緣要沒有了它就不現。它不是生滅,它是隱現。它所現的就是一真法界,我們常講的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為什麼會現這個土?因為有菩薩,菩薩的功夫到了。到什麼程度?到「生滅滅已,寂滅現前」。這句話是法身菩薩,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這個境界。這個是感,常寂光清淨法身自然就有應,所以感應現前了。

◇阿羅漢斷見思習氣:辟支佛
◇辟支佛斷塵沙煩惱:菩薩
◇菩薩斷塵沙習氣:相似即佛
◇相似即佛:他還是用妄心;他沒用真心。為什麼沒有用真心?他還有一念不覺
◇無始無明習氣到哪裡斷?一真法界,實報土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報土,在那裡斷無始無明習氣:習氣還是生滅

  法身菩薩無明煩惱斷了,他用什麼感?無始無明斷了沒錯,無明習氣沒斷,這個一定要知道。見思有習氣,阿羅漢斷見思,沒斷習氣,證得阿羅漢果之後他幹什麼?他要斷習氣。習氣斷了之後他就升等,他不是阿羅漢,他是辟支佛辟支佛要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盡了,習氣沒斷,他升級,他升級到菩薩。在菩薩這個地位上,要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盡,斷盡之後他升級,成佛。這個佛,在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所說的「相似即佛」,換句話說,他不是真佛,很像佛,佛經上講的諸佛如來的境界,好像在他身上都可以看見。為什麼說相似即佛?因為他還是用妄心,他沒用真心。為什麼沒有用真心?他還有一念不覺。所以斷了無始無明,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這個習氣到哪裡斷?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裡面有四十一個等級,圓教,《華嚴》圓教,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報土,實報莊嚴土。在那裡幹什麼?在那裡斷無始無明習氣,就是此地所講的生滅,習氣還是生滅

◇寂滅現前,實報土不見了:實報土不是真的
◇生滅還沒有滅完,他住實報土;生滅要是滅完,習氣生滅都沒有了,他回歸常寂光
◇下面再有菩薩修到這個層次,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的實報土現前
◇一定是在實報莊嚴土裡面斷無始無明習氣
◇習氣厚薄分成四十一個等級:愈到上面去愈淡;愈到下面習氣愈濃
◇實報土怎麼來的?無始無明習氣所感,清淨法身應現
◇報土裡的菩薩,智慧、神通、能量跟諸佛如來幾乎平等;他回不了常寂光
◇無明習氣斷盡,融入常寂光,就真正證得清淨法身
◇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全在常寂光當中
◇我們起心動念,我們自己不知道;法身如來知道
◇我們點點滴滴都沒有離開他:他是阿賴耶的本體,怎麼會不知道?
◇十法界裡面佛,用妄心用到純淨純善,所以跟佛差不多,叫相似即佛

  生滅滅已,寂滅現前,寂滅現前的時候,實報土不見了。所以實報土不是真的。也就是說明,生滅還沒有滅完,他住實報土;生滅要是滅完、沒有了,習氣生滅都沒有了,他回歸常寂光。所以實報土不見了;實報土有隱有現,就隱了,不見了。下面再有菩薩修行修到這個層次,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修到這個程度,他的實報土現前一定是在實報莊嚴土裡面斷無始無明習氣習氣厚薄不一樣,分成四十一個等級,愈到上面去愈淡,愈到下面去習氣愈濃,就是這麼個關係。真正把無始無明習氣斷盡,實報土不見了。所以實報土怎麼來的?無始無明習氣所感,清淨法身應現,這麼來的。在報土裡面的菩薩,他的智慧、神通、能量跟諸佛如來幾乎是平等的,我們決定看不出來。就是一樣他不行,他回不了常寂光無明習氣斷盡,他就融入常寂光,融入常寂光就真正證得清淨法身,法身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全在常寂光當中。諸位就要曉得一樁現實的事實,這什麼事實?就是我們起心動念,極其微細的念頭,我們自己決定不知道。誰知道?法身如來知道。為什麼知道?我們點點滴滴都沒有離開他,他是阿賴耶的本體,他怎麼會不知道十法界裡面佛用的是阿賴耶,不是用真心,用妄心,用妄心用到純淨純善,所以跟佛差不多,叫相似即佛

◈時間、空間都是妄念相續
◇非過現未來
◇時間、空間都是妄念相續;其實沒有十方、三世
◇就在當下,當下就是
◇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
◇時間、空間了不可得
◇得三昧的人時空就不見了,所以他們跟阿彌陀佛很近:念佛,佛就現前;想極樂,極樂就現前,在哪裡?就在當下
◇念頭是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來應;念頭停了,感沒有了,境界就不見了

  證入無生,無生就無滅。底下一句話說,『非過現未來』,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了,這一句是經文。我們看念老的註解,「蓋時」,時間,時間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這個現象我們天天見到,很習慣了。這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在研究時間是什麼,空間是什麼,統統是「妄念相續故」,其實沒有十方,也沒有三世。真相,佛說得很好,就在當下,當下就是,這是給你講真話。時間、空間是假的,時間、空間都是妄念相續,我們不知道事實真相,好像有時間,好像有空間。空間沒有了,給諸位說,距離沒有了,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時間、空間了不可得,什麼時候能突破?實在講不是很難,得三昧的人時空就不見了。所以他們跟阿彌陀佛很近,念佛,佛就現前。心裡想見佛,佛就現前,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現前,在哪裡?就在當下。沒有念頭的時候它就沒有了,那念頭是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來應;把這個念頭停了,感就沒有了,境界就不見了

◈念念不可得:念頭放下三昧就現前
◇前念滅,是過去;下念生,是未來:妄念不生則亦無滅,則時無過去與未來;現在念念不住,故無現在
◇念念不住:念頭像流水一樣一直往下流,前念滅了後念生
◇既無過去與未來,則何有現在
◇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諸法實相
◇真實相,不可得;不可得你要得,那就大錯特錯了
◇不可得,應該徹底放下
◇念念不可得,把念頭放下,念頭放下三昧就現前
◇我們用念佛的方法換取念頭,這個方法容易、好修,這叫念佛三昧
◇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其他念頭沒有了;到什麼時候把阿彌陀佛也放下來,自性就現前
◇念佛人多半是用這個方法先取得西方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把這一念再放下,就契入常寂光
◇這個話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沒那麼簡單:無始無明習氣最嚴重,要把它放下時間也最長

  我們再看下面的註解,這都是念老的,「前念滅,是過去;下念生,是未來。妄念不生則亦無滅,則時無過去與未來。現在念念不住,故無現在」。什麼叫念念不住?我們常常提到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念頭,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我們把它算出來,一秒鐘有二千二百四十兆這麼多。不住就是不停,它沒有停止,念頭像流水一樣一直往下流,前念滅了後念生,前念滅了後念生,叫念念不住,所以現在沒有。你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也沒有現在,所以當下就是。這一句說得太好了。「又既無過去與未來,則何有現在。是以《金剛經》云」,這《金剛經》說得好,「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什麼?這是實話,這是事實真相,經上常說的諸法實相。實相,真實相,不可得!不可得你要得,那就大錯特錯了不可得怎麼樣?應該放下,徹底放下念念不可得,把念頭放下,念頭放下三昧就現前我們用念佛的方法換取念頭,這個方法容易、好修,這叫念佛三昧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其他念頭沒有了,到什麼時候把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放下來,自性就現前念佛人多半是用這個方法先取得西方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之後把這一念再放下,就契入常寂光這個話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沒那麼簡單,為什麼?無始無明的習氣最嚴重,要把它放下時間也最長

◈極樂待遇平等:自性本來是平等
◇極樂的菩薩,雖然四土三輩九品是真有,可是待遇是平等的,智慧、道力、神通平等,沒有一樣不平等
◇平等從哪裡來?自性本來是平等;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無量功德加持,我們雖然沒有證得,作用現出來了
◇這個殊勝的利益是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這一家有
◇所以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十方世界諸佛沒方法度的眾生,煩惱習氣太重;諸佛如來都把這些人送到極樂,交給阿彌陀佛
◇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個個都是一生圓滿成就

  極樂世界那些往生的菩薩,雖然有品位,四土三輩九品是真有,可是他們的待遇是平等的,智慧平等、道力平等、神通平等,沒有一樣不平等,這平等從哪裡來?自性本來是平等,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無量功德的加持。我們雖然沒有證得,得阿彌陀佛的加持,作用現出來了這個殊勝的利益是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這一家有所以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十方世界諸佛沒有方法度的那些眾生,煩惱習氣太重,諸佛如來都把這些難度的人送到極樂世界,交給阿彌陀佛。他們這些人到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個個都是一生成就,圓滿成就,道理在此地。

◈信、願具足了,極樂世界你就有分
◇我們今天遇到淨土法門,就是你真正遇到這一生得度成佛的緣分
◇它的條件就兩個字:信、願
◇我們有沒有這兩個字?信是決定不懷疑,西方真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願,我願意往生到極樂世界
◇信、願具足了,極樂世界你就有分
◇念佛功夫淺深,那是另一碼事情,是往生到極樂品位

  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法門,換句話說,就是你真正遇到這一生得度成佛的緣分,你就有了。它的條件就兩個字:信、願。我們問問,我們有沒有這兩個字?信是決定不懷疑,西方真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一點都不懷疑;第二個,願意去,願,我願意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看看,信、願這兩個條件你具足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有分。念佛功夫淺深,那是另一碼事情,是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的品位在哪裡,在念佛功夫的淺深。

(中略)

◈三世古今不離於當念
◇非去來今:正顯三世古今不離於當念
◇三世古今在哪裡?一念。迷了,好像有三世古今;覺悟了,一念,沒有時間、空間
◇沒有時間,沒有古今;沒有空間,沒有往來:就在當下
◇我們每個人都有法身,法身從來沒有斷過;就是我們把它忘掉了
◇它沒有忘掉我們,我們把它忘掉了;它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我們根本沒有覺得它存在
◇好像我們看電視,只看到色相、音聲;把屏幕忘掉了
◇佛菩薩看到色相,也看到屏幕,知道屏幕跟色相一體,作用不一樣,互不相礙
◇什麼叫得三昧?就是「生滅滅已,寂滅現前」,他兩面都見到,兩面都不執著
◇寂滅不可得;生滅也不可得
◇寂滅是常寂光,無處不在;我們回歸常寂光,就跟寂滅融成一體
◇所以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眾生有感;馬上就現相、顯應:時空不存在
◇時空是妄念、幻覺,決定不是真的

  「又《信心銘》最末一句為:非去來今」,也是說這個意思,非就是沒有,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現在,今是現在。「正顯三世古今不離於當念。」三世古今在哪裡?一念。迷了,好像有三世古今這個樣子;覺悟了,一念,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古今;沒有空間,沒有往來。在哪裡?就在當下。這些統統是大乘經裡面講的事實真相。法身常住,我們每個人都有法身,法身從來沒有斷過,就是我們把它忘掉了它沒有忘掉我們,我們把它忘掉了;它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我們根本沒有覺得它存在好像我們看電視,只看到屏幕上面的色相、音聲,把屏幕忘掉了。這些色相、音聲全靠屏幕把它襯托出來,沒有屏幕看不到,什麼也沒有。佛菩薩看到色相,也看到屏幕,知道屏幕跟色相一體,作用不一樣,互不相礙,屏幕不妨礙色相,色相、音聲不妨礙屏幕,同時存在。得三昧的人,什麼叫得三昧?就是經上講的「生滅滅已,寂滅現前」,他見到了,兩面都見到,兩面都不執著。為什麼?寂滅不可得,生滅也不可得寂滅是常寂光,寂滅是無處不在,我們回歸常寂光,就跟寂滅融成一體所以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此界他方,眾生有感馬上就現相、就顯應,為什麼?時空不存在了,時空是妄念、幻覺,決定不是真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四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44




以上經句「來無所來」,答所問國界,此屬空間。表十方虛空不離當處。
下則答所問之時間曰,「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

如《涅槃》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又《首楞嚴觀音圓通章》云:「生滅滅已。寂滅現前。」

蓋證入無生,無生則無滅。

非過現未來」,蓋時有過現未者,妄念相續故。
前念滅,是過去,
下念生,是未來。
妄念不生則亦無滅,則時無過去與未來。

現在念念不住,故無現在。
又既無過去與未來,則何有現在。

是以《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又《信心銘》最末一句為「非去來今」。正顯三世古今不離於當念。

◎ 圓滿成就第九



2024年9月25日 星期三

生滅滅已,寂滅現前|我們生滅未滅,所以寂滅不能現前|受想行識:行是生滅|前念滅、後念生,這個東西無常;每個現相不一樣|著在有,凡夫;著在空,二乘|二邊都明瞭、都不著,法身大士:無住生心|淨空老法師

 


生滅滅已,寂滅現前|我們生滅未滅,所以寂滅不能現前|受想行識:行是生滅|前念滅、後念生,這個東西無常;每個現相不一樣|著在有,凡夫;著在空,二乘|二邊都明瞭、都不著,法身大士:無住生心|淨空老法師


◈十方虛空不離當處
◇來無所來,答所問國界,此屬空間
◇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從空間講的,問的是極樂世界
◇表十方虛空不離當處
◇這個錯誤概念,此處、他方,要知道這是迷惑;這不是智慧:根本沒有這回事情
◇跟眾生交流方便起見,假設這些名相術語:可別當真;當真就錯了
◇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
◇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入境界,極樂就現前,就在此地;我一步也沒動
◇所以一定要有佛來接引:佛不接引,你不知道;一看到阿彌陀佛就看到極樂世界,就在當下
◈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
◇它不生不滅:它只有隱現;沒有生滅
◇它沒有時間、空間:時間、空間全是假的;提出時間、空間來問,問錯了

  「以上經句來無所來,答所問國界,此屬空間」。來無所來,去無所去,從空間講的,問的是極樂世界。「十方虛空不離當處」,這句話很重要。我們常常有這個錯誤概念,就是此處、他方,要知道這是迷惑,這不是智慧,為什麼?根本沒有這回事情,是假設的。我們跟這個世界眾生交流,方便起見,假設這些名相術語,統統不是真的,可別當真,你要當真就錯了極樂世界在哪裡?給你講真話,就在此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所以古人有一句話說:「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為什麼?入這個境界,極樂世界就現前,就在此地,我一步也沒動所以一定要有佛來接引,佛不接引,你不知道,一看到阿彌陀佛就看到極樂世界,就在當下。下面答的,「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這是說時間。你看,「下則答所問之時間」。無生無滅,它不生不滅,它只有隱現,它沒有生滅,所以不能說過去,不能說現在,也不能說未來。用現在話說,它沒有時間,它沒有空間,時間、空間全是假的。我們提出時間、空間來問,問錯了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受想行識:行是生滅
◇前念滅、後念生,這就是心想,這個東西無常:每個現相不一樣
◇行是相似相續;不是真的相續
◇決定沒有兩個相是相同的:諸行無常
◇在意業,這個行就是打妄想;在身體,這個行是細胞新陳代謝
◇不生不滅是真實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生滅滅已,常寂光現前
◇實報土還有隱現;常寂光隱現沒有了
◇常寂光沒苦,沒有苦就是樂

  念老註解引用《涅槃經》上四句話來說,做這個註解,「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涅槃經》上的。行就是生滅。在我們心裡頭受想行識,行是什麼?就是相續相,前念滅、後念生,前念滅、後念又生了,這就是心想,這個東西無常。而且這個行是相似相續,不是真的相續,為什麼?每一個現相不一樣決定沒有兩個相是相同的,諸行無常。說得粗顯一點的,在意業裡頭這個行就是打妄想,妄念,妄念、雜念屬於行;在身體,這個行是細胞新陳代謝。我們這兩個小時,不少細胞走了、不存在、滅了,不少新的細胞補充,新陳代謝,在身上可以看到,是生滅法。不生不滅是真實法,就不是假的。所以《涅槃經》上這兩句好,「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生滅滅已,什麼境界出現?常寂光現前。為什麼?在實報莊嚴土還有隱現,常寂光沒有了,隱現都沒有了,回歸常寂光,這究竟圓滿。常寂光沒苦,沒有苦就是樂

◈生滅滅已,寂滅現前
◇我們生滅未滅,所以寂滅不能現前
◇寂滅就是常寂光、就是回歸自性
◇法身遍一切處,從來沒有丟失過;只是我們迷了,不認識
◈二邊都不著,法身大士:無住生心
◇我們只看到電視的色相、音聲;屏幕忘掉了
◇小孩第一次張開眼睛只看到電視畫面;你要問他,還有個屏幕能生畫面的?他完全茫然
◇屏幕就是法身:法身沒有相,能現一切相,能生萬法
◇屏幕不妨礙色相,色相不妨礙屏幕,確實是兩樁事情,但是兩樁融合在一起,好像分不開;其實是兩方面:一個真、一個妄,真在妄中、妄在真中,真妄不二
◇你要搞清楚,二邊不著,就成功了

  「又《首楞嚴.觀音圓通章》云:生滅滅已,寂滅現前」。我們現在生滅不斷,生滅未滅,所以寂滅的境界不能現前寂滅就是常寂光,寂滅就是回歸自性。自性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自性。法身在哪裡?法身遍一切處,從來沒有丟失過,只是我們迷了,不認識。好比我們看電視,我常用這個做比喻,我們只看到電視頻道上的色相、音聲,我們只看到這個、聽到這個,屏幕忘掉了,還有一個屏幕。如果有個小孩,他第一次張開眼睛只看到電視畫面,你要問他,還有個屏幕,能生畫面的?他完全茫然,他完全不知道,迷了。我們現在知道,這機器是我們造的,用屏幕來顯色相;沒有屏幕,色相顯不出來。屏幕就是法身,法身沒有相,能現一切相,能生萬法,任何頻道東西都可以在這放出去。屏幕不妨礙色相,色相不妨礙屏幕,確實是兩樁事情,但是兩樁事情融合在一起,好像分不開,其實是兩方面不是一面,一個真、一個妄,真在妄中,妄在真中,真妄不二你要搞清楚,二邊不著,就成功了

◇著在有,凡夫;著在空,二乘
◇二邊都明瞭、都不著,法身大士:二邊不著,就是無住生心、生心無住
◇生心就是色相;無住就是屏幕:它兩個同時
◈契入常寂光,也契入十法界:得大自在
◇六道眾生迷失了自性,執著色相;二乘不執著色相,執著自性,不知道自性也不能執著
◇它不是生滅法,也不是有為法,都不能執著:我們的心就跟它融成一體,契入常寂光,也契入十法界,得大自在
◇契入常寂光是無住;契入十法界是生心
◇生心為什麼?幫助苦難眾生回頭:我好不容易回頭了;要幫助別人回頭
◈無生就無滅:非過現未來
◇證入無生,無生則無滅
◇有生就有滅;無生就無滅:所以沒有過去、現在、未來
◇空間、時間:是人對境界所起的幻覺;不是真的
◇真的,空間沒有、時間也沒有:非過現未來

  著在有色相上,你是凡夫。著在空的那邊,你是二乘,是權教菩薩。二邊都明瞭,二邊都不著,這叫成佛,至少這叫法身大士,二邊不著。二邊不著什麼意思?就是《金剛經》上,無住生心,生心無住,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生心就是色相,無住就是屏幕,它兩個同時六道眾生迷失了自性,執著色相。二乘不執著色相,執著自性,以為有個自性,不知道自性也不能執著。所以它不是生滅法,它也不是有為法,都不能執著,我們的心就跟它融成一體,契入常寂光,也契入十法界,得大自在契入常寂光是無住,契入十法界是生心生心為什麼?幫助苦難眾生回頭;我好不容易回頭,我回頭了,要幫助別人回頭。這證入,你看,「證入無生,無生則無滅」。有生就有滅,無生就無滅,所以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空間、時間,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是人對境界所起的幻覺,不是真的真的,空間沒有,時間也沒有,就是「非過現未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四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43




以上經句「來無所來」,答所問國界,此屬空間。表十方虛空不離當處。
下則答所問之時間曰,「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

如《涅槃》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又《首楞嚴觀音圓通章》云:「生滅滅已。寂滅現前。」

蓋證入無生,無生則無滅。

非過現未來」,蓋時有過現未者,妄念相續故。
前念滅,是過去,
下念生,是未來。
妄念不生則亦無滅,則時無過去與未來。

現在念念不住,故無現在。
又既無過去與未來,則何有現在。

是以《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又《信心銘》最末一句為「非去來今」。正顯三世古今不離於當念。

◎ 圓滿成就第九

2024年9月24日 星期二

以心控物|物質是從念頭產生的|念頭善,物質就善|念頭不善,物質就有毒|人得重病;心地一端正,念佛,病不想了,不用治病就好了|念頭轉了:念頭把整個身體物質現象重新改造|淨空老法師

 


以心控物|物質是從念頭產生的|念頭善,物質就善|念頭不善,物質就有毒|人得重病;心地一端正,念佛,病不想了,不用治病就好了|念頭轉了:念頭把整個身體物質現象重新改造|淨空老法師


◈妙法能濟眾生之苦厄
◇寶藏者,累積珍寶之庫藏也。妙法能濟眾生之苦厄,故以為喻
◇眾生有需要時,隨時智慧、德能、資具現前
◇需要財力,自然有人送錢來;需要糧食救濟苦難,就有人送糧食來:不必自己操心,一切境界隨心所欲、境隨心轉
◈念頭轉了:整個身體物質重新改造
◇以心控物:物質是從念頭產生的
◇念頭善,物質就善;念頭不善,物質就有毒
◇人得重病;心地一端正,念佛,病不想了,不用治病就好了
◇念頭轉了:念頭把整個身體物質現象重新改造
◇有些人不放心,還要找其他的方法來補助,也好,不要去攔阻別人: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統統不放在心上:我們的心行跟大乘教相應

  《箋註》說,「累積珍寶之庫藏。妙法能濟眾生之苦厄,故以為喻」,這比喻。這個意思很深,是真的不是假的。眾生有需要的時候,隨時現前,智慧現前、德能現前、資具現前,需要用財力幫助眾生的,自然就有人送錢來,需要糧食救濟苦難的,就有人送糧食來。不必自己操心,一切境界真的是隨心所欲,境隨心轉。現在科學家提倡這個,跟這個意思是一樣的,他是「以心控物」,提出這四個字,知道什麼?物質從哪裡來的?物質是從念頭產生的。所以念頭善,物質就善;念頭不善,物質就有毒,就不善。所以人得重病,癌症,甚至於比癌症更嚴重的,他心地一端正,念佛了,病不想了,那病幾天就好了。為什麼不用治他病就好了?那是什麼?念頭轉了念頭把,因為這個身體是物質現象,把整個身體這個物質現象重新改造,那些病毒統統都沒有了,不見了。科學給我們做證明,我們對這樁事情深信不疑,確實是如此。可是還有些人不放心,還要找其他的一些方法來補助,也好,不要去攔阻別人。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統統不放在心上,這就好!我們的心行跟大乘教相應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37



安住涅槃道: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無住生心:功德幫助我們往生極樂|這個寶藏儲存在阿彌陀佛功德之藏|寶藏:資助我們德行|著相:阿賴耶善根福德種子|不著相:就是性德、涅槃道|淨空老法師

 


安住涅槃道: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無住生心:功德幫助我們往生極樂|這個寶藏儲存在阿彌陀佛功德之藏|寶藏:資助我們德行|著相:阿賴耶善根福德種子|不著相:就是性德、涅槃道|淨空老法師


  【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

◈因地福智不能少;積功累德不能忘
◇上文積功累德之種種善根,是為能感:感必有應、果必酬因
◇菩薩所行,念念為苦難眾生;沒有為自己
◇為自己也有感應,感應不殊勝;不為自己為眾生那個感應非常殊勝,是你想不到的
◇因地上的福智是不能少的,積功累德這一句不能忘掉
◈無住生心:功德幫助我們往生極樂
◇雖然積功累德,最好都不要放在心上,做等於沒做,這個果就殊勝:這就是智慧
◇做了多少好事,功過格天天記,很好:那是人天福報
◇不放在心上,這就叫無住生心、生心無住:變成功德;不是福德
◇功德能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就對了

  念老的註解,『如是諸善根』,「指上文積功累德之種種善根,是為能感。感必有應。果必酬因」。有因就有果,有感就有應。菩薩所行,念念為苦難眾生,沒有為自己為自己也有感應,感應不殊勝,不為自己為眾生那個感應非常殊勝,是你自己想不到的。可是,因地上的福智是不能少的,積功累德這一句不能忘掉雖然積功累德,最好都不要放在心上,做一切善事,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不放在心上,做等於沒做,這個果就殊勝了,這就是智慧做了多少好事還要把它記下來,哪年哪月哪日我做的些什麼好事,像了凡先生的功過格,天天記,好不好?很好,我們不能做,為什麼?那是人天福報,感的是這個。如果不放在心上,這就叫無住生心,生心無住,那就變成功德,不是福德功德能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咱們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念念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對了,沒錯。

◈沒放心上:儲存在彌陀功德之藏
◇是故法藏菩薩感得勝果。生生世世,所生之處,均得如下文所得之妙果
◇無量寶藏,就是他所得的妙果
◇無量寶藏,自然發應:境隨心轉,這就是無量
◇寶藏:資助我們德行
◇寶藏者,累積珍寶之庫藏也
◇著相,阿賴耶裡面落謝善根福德種子;不著相,回歸性德、涅槃道
◇安住涅槃道: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幹一切善事都是這樣心態:沒放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
◇這個寶藏儲存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功德之藏

  「是故法藏菩薩感得勝果。生生世世,所生之處,均得如下文所得之妙果。」底下講得多了,這個地方籠統講一句『無量寶藏』,就是他所得的妙果。「首云」,開頭就說,「無量寶藏,自然發應」。這一句讓我們都想到,現在量子學家所發現的境隨心轉,這就是無量寶藏是什麼?資助我們德行。《箋註》裡頭說,「累積珍寶之庫藏也」,這個寶藏就是珍寶的倉庫。如果著相,阿賴耶裡面落謝的種子,善根福德的種子;不著相,那就是性德,回歸性德,就是前面所講的涅槃道安住涅槃道是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幹一切善事都是這樣的心態,沒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那這個寶藏儲存在哪裡?儲存在極樂世界,儲存在阿彌陀佛功德之藏

◈妙法能濟眾生之苦厄
◇寶藏者,累積珍寶之庫藏也。妙法能濟眾生之苦厄,故以為喻
◇眾生有需要時,隨時智慧、德能、資具現前
◇需要財力,自然有人送錢來;需要糧食救濟苦難,就有人送糧食來:不必自己操心,一切境界隨心所欲、境隨心轉
◈念頭轉了:整個身體物質重新改造
◇以心控物:物質是從念頭產生的
◇念頭善,物質就善;念頭不善,物質就有毒
◇人得重病;心地一端正,念佛,病不想了,不用治病就好了
◇念頭轉了:念頭把整個身體物質現象重新改造
◇有些人不放心,還要找其他的方法來補助,也好,不要去攔阻別人: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統統不放在心上:我們的心行跟大乘教相應

  《箋註》說,「累積珍寶之庫藏。妙法能濟眾生之苦厄,故以為喻」,這比喻。這個意思很深,是真的不是假的。眾生有需要的時候,隨時現前,智慧現前、德能現前、資具現前,需要用財力幫助眾生的,自然就有人送錢來,需要糧食救濟苦難的,就有人送糧食來。不必自己操心,一切境界真的是隨心所欲,境隨心轉。現在科學家提倡這個,跟這個意思是一樣的,他是「以心控物」,提出這四個字,知道什麼?物質從哪裡來的?物質是從念頭產生的。所以念頭善,物質就善;念頭不善,物質就有毒,就不善。所以人得重病,癌症,甚至於比癌症更嚴重的,他心地一端正,念佛了,病不想了,那病幾天就好了。為什麼不用治他病就好了?那是什麼?念頭轉了念頭把,因為這個身體是物質現象,把整個身體這個物質現象重新改造,那些病毒統統都沒有了,不見了。科學給我們做證明,我們對這樁事情深信不疑,確實是如此。可是還有些人不放心,還要找其他的一些方法來補助,也好,不要去攔阻別人。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統統不放在心上,這就好!我們的心行跟大乘教相應

◈菩薩多劫布施持戒,感寶藏涌出應其德
◇發應者,相感而自然開發也
◇菩薩於多劫積布施持戒功,故自感寶藏涌出應其德
◇菩薩到十方供佛,手上自然有供養物出現,沒有起心動念;這個供養物一定是諸佛很歡喜的:那不是變化;是感應
◇需要禮物供佛,禮物自然出現;需要幫助苦難眾生,財物也自然從手中出來:這是應其德
◈一定要相信:一切法從心想生
◇對一切法從心想生有懷疑,就現不出來
◇決定不能不相信、不能有懷疑、不能有雜念

  下面,「發應者,相感而自然開發也」,這是發應。《會疏》說的:「菩薩於多劫積布施持戒功,故自感寶藏涌出應其德。」菩薩到十方去供佛,伸出手掌手上自然就有供養物出現,沒有起心動念,這個供養物一定是諸佛很歡喜的。菩薩能做到,大概阿羅漢也可以做到。那不是變化,那是感應,我需要禮物供佛,禮物自然出現,這是應其德需要幫助苦難眾生,幫助苦難眾生需要用的,財物也自然從手中心就出來了。一定要相信,一切法從心想生,對一切法從心想生有懷疑的話,就現不出來,他有障礙。決定不能不相信,不能有懷疑,不能有雜念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37




【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

如是諸善根」,指上文積功累德之種種善根,是為能感。
感必有應。
果必酬因。

是故法藏菩薩感得勝果。
生生世世,所生之處,均得如下文所得之妙果。


首云「無量寶藏,自然發應」。

寶藏」者,

《箋註》曰:「累積珍寶之庫藏也。妙法能濟眾生之苦厄,故以為喻。」

發應」者,相而自然開發也。

《會疏》曰:「菩薩於多劫積布施持戒功,故自寶藏涌出其德。」

◎ 積功累德第八



2024年9月23日 星期一

極樂世界成就的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緣:每個往生的人,都應該以四十八願做自己的願望|我們跟阿彌陀佛同一個理念、方向,都學阿彌陀佛的教誨|淨空老法師

 


極樂世界成就的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緣:每個往生的人,都應該以四十八願做自己的願望|我們跟阿彌陀佛同一個理念、方向,都學阿彌陀佛的教誨|淨空老法師


◈我們跟阿彌陀佛同一理念方向
◇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
◇本經《禮供聽法品》阿彌陀如來開示十方來臨之正士曰
◇這是十方初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跟大家舉行開學典禮裡面的開示
◇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
◇極樂世界成就的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緣:每個往生的人,都應該以四十八願做自己的願望
◇我們跟阿彌陀佛同一個理念、方向,都學阿彌陀佛的教誨
◇在極樂道場圓滿成就佛道

  下面,「本經《禮供聽法品》阿彌陀如來開示十方來臨之正士曰」,這是十方初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跟大家舉行開學典禮,這裡面的開示。正士,在家居士稱正士。「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你看,這是對大家開示,說什麼?說明極樂世界是怎麼成就的。主要的因,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其次的,每個往生極樂世界的這些人,無論你是什麼等級,都應該以四十八願做自己的願望,緣。因是阿彌陀佛,緣是我們往生這些人,我們跟阿彌陀佛同一個理念、同一個方向,都學阿彌陀佛的教誨,這就行了,在他這個道場圓滿成就佛道

◈明心見性,功夫就用一句阿彌陀佛
◇通達諸法性:明心見性,功夫就用一句阿彌陀佛
◇賢公二十歲出家,一句佛號念到底
◇老實、聽話、真幹,最難得的學生:他不但及格,高分數
◇頂多五年,二十五歲得功夫成片,生方便有餘土
◇再有個頂多十五年,得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那就是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
◇這兩句他做到了,像惠能大師同等的地位

  通達諸法性,明心見性,念佛的功夫就用一句阿彌陀佛,像海賢老和尚。我看他的《永思集》,我能體會到他什麼時候到功夫成片。他二十歲出家,一句佛號念到底,二十歲出家,這個人老實、聽話、真幹,最難得的學生,他是及格,不但及格,他高分數。頂多五年,就是二十五歲得功夫成片。得功夫成片就提升了,生方便有餘土,他不在同居土。再有個十年,頂多十五年,得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那就生實報莊嚴土。那就是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這兩句他做到了,像惠能大師同等的地位。我相信,四十歲左右他達到這個境界,他生到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是法身菩薩。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一九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19




本經《禮供聽法品》阿彌陀如來開示十方來臨之正士曰:「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
道破淨土真因。與今所云一味無差,互為表裏。

◎ 積功累德第八



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修行,要依教、要依理、要能感果:這個修行法就對了|經典的文字:教|文字裡含的道理:理|裡面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行|依照教理行,後面有結果|回歸自性裡本有的教理行果|淨空老法師

 


修行,要依教、要依理、要能感果:這個修行法就對了|經典的文字:教|文字裡含的道理:理|裡面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行|依照教理行,後面有結果|回歸自性裡本有的教理行果|淨空老法師


◈修行精進,無能踰者
◇修行者,為通用之辭;自晉後轉為佛教術語
◇行為犯了錯,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
◈修行,要依教、要依理、要感果
◇如理而行戒定慧,曰修行。即佛教中教理行果四法中之行法
◇經典的文字是教;文字裡含的是理;裡面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是行;依照教理行,後面有結果
◇修行,要依教、要依理、要能感果:這個修行法就對了

  『修行精進,無能踰者』,這兩句經文。「修行者,為通用之辭」,在中國本來是通用的。修正行為,你的行為犯了錯,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這是社會上通用的。「自晉後轉為佛教術語」,轉變成佛教專用的術語,世間一般人平常很少用這個名詞。「如理而行戒定慧,曰修行。即佛教中教理行果四法中之行法」。教是教學,指的是經典,經典的文字是教;文字裡面含的道理,這是理;裡面有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這是行;依照教理行,後面有結果。在淨土宗,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果。這四法當中的行法,修行,行要依教、要依理、要能感果,這個修行法就對了

◈把自性慈悲清淨平等覺念出來
◇八萬四千法門,門道無量無邊;理只有一個:統統都是教我們回歸自性
◇自性是本有的,所以佛法是平等法
◇從自性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跟釋迦、彌陀、毘盧遮那是一不是二
◇能用慈悲對待一切眾生,就叫做釋迦
◇能用清淨平等覺對待一切人事物,就叫阿彌陀
◇所以叫自性釋迦、自性彌陀:是我們性德裡頭名稱
◇常常念,念明白、覺悟了,把自己的慈悲心、平等覺念出來:這就叫證果
◈回歸自性本有的教理行果
◇我們有,自己不知道;還到外面去尋求
◇佛這個老師好,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你圓圓滿滿一切具足,不要向外求
◇向外求是業,是你自己造作的:你造善,你心上有善,感得三善道;你造惡,你沒有放下,感得三惡道
◇教理行果遍一切法,佛法抓住這個綱領,讓我們覺悟,修正錯誤、迷惑顛倒,回歸自性本有的教理行果,這是修行

  大乘經上常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方法、門道多,無量無邊,理只有一個,統統都是教我們回歸自性。回歸自性的方法,自性是本有的,所以佛法是平等法從自性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跟釋迦、跟彌陀、跟毘盧遮那是一不是二能用慈悲對待一切眾生,就叫做釋迦能用清淨平等覺對待一切人事物,就叫阿彌陀所以叫自性釋迦、自性彌陀,是我們性德裡頭名稱希望常常念的時候,念明白、覺悟了,把自己的慈悲心念出來,把自己的平等覺念出來,這就叫證果我們有,自己不知道,自己還到外面去尋求佛這個老師好,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你圓圓滿滿一切具足,不要向外求向外求是業,是你自己造作的,譬如說你自己造善,你心上有善,你沒有把善放下,感得三善道的果報;你造作的惡,你沒有放下,感得三惡道的果報教理行果遍一切法,佛法抓住這個綱領,讓我們覺悟,讓我們修正錯誤、迷惑顛倒,回歸自性裡頭本有的教理行果,這是修行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44




修行精進,無能踰者」。

修行」者,為通用之辭,自晉後轉為佛教術語。

如理而行戒定慧,曰「修行」。即佛教中教、理、行、果四法中之行法
◎ 法藏因地第四



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大定:這個定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的|佛天天講經教學,他在定中|四十九年,一個字也沒說|說的這一切法,今佛與古佛完全相同:同一個自性,沒有兩種法|淨空老法師

 


大定:這個定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的|佛天天講經教學,他在定中|四十九年,一個字也沒說|說的這一切法,今佛與古佛完全相同:同一個自性,沒有兩種法|淨空老法師


◈把真心修出來:真心無念
◇修行就是修這個心:要把真心修出來
◇真心一念不生:真心無念
◇有念是阿賴耶;無念是真如
◈無念;什麼都知道
◇無念,不能說他什麼都沒有;他什麼都知道
◇為什麼叫無念?他沒有執著
◇阿賴耶有執著;自性沒有執著
◇沒有執著,沒有障礙;有執著,他有障礙:不能見性
◈接觸,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不是叫你不接觸;什麼都能接觸,接觸裡頭在修行:修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真修,真管用
◇接觸萬物才能夠度眾生
◇接觸,你要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被眾生度跑了,不是你度他;是他度你:你受他的影響、干擾
◇真正能度,他有定功,如如不動
◇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大定
◇這個定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的

  修行就是修這個心,要把真心修出來真心裡頭沒有一念生起的一念不生,真心無念有念是阿賴耶,無念是真如。可是那個無念,不能說他什麼都沒有,他什麼都知道為什麼叫無念?他沒有執著阿賴耶有執著,自性沒有執著沒有執著,他沒有障礙;有執著,他有障礙。障礙什麼?他不能見性。見性沒有障礙。這些細心從海賢老和尚的身上看到,對我們很有利益,是我們真正的好榜樣。不是叫你不接觸,你什麼都能接觸,接觸裡頭在修行,修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修這個。這真修,真管用接觸萬物才能夠度眾生,不接觸怎麼度眾生?但是接觸,你要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被眾生度跑了,不是你度他,是他度你,你受他的影響,受他的干擾真正能度,他有定功,如如不動。所謂定功,就是說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大定這個定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的。盤腿面壁入定,那定起什麼作用?不起作用。

◈佛天天講經教學:他在定中
◇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一個字也沒說
◇所說一切法,你問什麼他自然回答你:沒有通過思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自自然然從自性裡流露出來的
◇說的這一切法,今佛與古佛完全相同:同一個自性,沒有兩種法
◇這個境界要細心體會、認真學習:其味無窮,法喜充滿
◈大乘目標就是明心見性
◇必須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三個都難
◇佛教給我們,從最粗、明顯的執著;再進一步提升到不分別

  釋迦牟尼佛天天講經教學,他在定中。他自己說得好,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他有沒有說?他全否定了,我沒有說一個字,誰要說我說法,謗佛,他毀謗我。是不是真話?是真話。四十九年有沒有說一個字?一個字也沒說到。所說這一切法,你問什麼他自然回答你,沒有通過思考,那就是沒有通過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有,是自自然然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所以佛經上有句話說得好,法,說的這一切法,今佛與古佛完全相同。為什麼?同一個自性!同一個自性沒有兩種法,是一法。這個境界要慢慢細心去體會,要認真去學習,其味無窮,法喜充滿大乘目標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必須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三個都難,佛教給我們從哪裡開始?從最粗、明顯的執著,不執著,然後再進一步提升到不分別。不執著是阿羅漢、是辟支佛,不分別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成佛了,那就明心見性。

◈佛沒起心動念;能現身、說法
◇妄念一個接一個,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
◇在我們面前,我們不能覺察,一點感應都沒有
◇到明心見性才有感覺,能力慢慢恢復了,外面有感自然就有應
◇現在我們有感;沒有覺察、沒有應
◇眾生有感佛有應:佛的應就是現身說法
◇眾生感有起心動念;佛應沒有起心動念
◇一般所有造作,都是從起心動念變現出來;佛沒起心動念,能現身、說法、幫眾生覺悟,滿眾生願
◇眾生沒有感;佛就消失,相就不見
◇現相、說法、住世,時間長短統統是感應

  我們的念頭,妄念一個接一個,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一秒鐘二千一百多兆,在我們面前,我們不能覺察,一點感應都沒有。到什麼時候才有感覺?像我們身體有病,麻木不仁,必須要到明心見性才有感覺,就是能力慢慢恢復了,外面有感自然就有應現在我們有感,我們沒有覺察到,沒有應眾生有感佛有應,佛的應就是現身說法裡面常講的神通,佛事,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就有應,眾生有感是有起心動念,佛應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佛可以說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個字,他可以說,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一般所有一切造作,都是從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他沒起心動念,能現身、能說法,幫助眾生覺悟,滿眾生的心願。然後他的相就不見了眾生沒有感他就消失,相就不見,就沒有了。現相、說法、住世,時間長短統統是感應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44



持戒持什麼戒?專門對治四大煩惱|真正修行人,不但沒身見;沒我見|第七識四大煩惱:我見、我愛、我慢、我痴|貪瞋痴,跟著我來的|《金剛經》前半部破四相,小乘初果;後半部破四見,大乘入門|淨空老法師

 



持戒持什麼戒?專門對治四大煩惱|真正修行人,不但沒身見;沒我見|第七識四大煩惱:我見、我愛、我慢、我痴|貪瞋痴,跟著我來的|《金剛經》前半部破四相,小乘初果;後半部破四見,大乘入門|淨空老法師


◈六道眾生把阿賴耶看作我
◇放下身見:身不是我;身是我所
◇我是末那識,末那是一個執著的妄念
◇第六意識分別,把阿賴耶當作我
◇迷失自性變現出一個阿賴耶
◇六道眾生把阿賴耶看作我,末那是代表
◇末那,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一個就是我見
◇《金剛經》前半部破四相,小乘初果;後半部破四見,大乘入門
◇大乘,無我見,末那識沒有了,這一個沒有全都沒有,轉八識成四智,明心見性
◈貪瞋痴:跟著我來的
◇第七識四大煩惱:我見、我愛、我慢、我痴
◇我愛是貪;我慢是瞋:貪瞋痴,跟著我來的

  佛陀教給我們要放下身見,告訴我們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叫我所。那我是誰?世間人都執著有個我,我是末那識,末那是一個妄念,執著的妄念,末那執著,第六意識分別,把阿賴耶當作我。阿賴耶從哪來的?迷失自性變現出一個阿賴耶六道眾生把阿賴耶看作我,所以末那是代表。你看末那,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一個就是我見。《金剛經》上說得好,《金剛經》前半部破四相,沒有破四見。前半部《金剛經》是小乘初果的境界,後半部破四見是大乘的入門、大乘的初階,不一樣。大乘,相宗說的轉八識成四智,菩薩境界。無我見,末那識沒有了,這一個沒有全都沒有,轉八識成四智,這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我見就是第七識,第七識四大煩惱:我見、我愛、我慢、我痴我愛是貪,我慢是瞋,貪瞋痴,跟著那個我來的,叫四大根本煩惱。

◈持戒持什麼?對治四大煩惱
◇持戒持什麼戒?專門對治四大煩惱
◇真正修行人,你看看賢公,他不但沒有身見,他沒有我見
◇貪瞋痴都沒有了,所以他能隨緣: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
◈修行修什麼?對人事物沒有我
◇我們生活中跟人事物相接觸,生我愛、我慢、我痴,從根本煩惱爆發出八萬四千塵勞
◇修行修什麼?就把這修正:對人事物沒有我
◇沒有我,誰在做?不知道:實際上他是真清楚、真明瞭
◇不知道,是幫助人覺悟的;真正有戒定慧的人聽到,覺悟了: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契入境界
◇聽到不知道,沒懂:還在迷裡頭

  我們曉得,我們持戒持什麼戒?專門對治這個四大煩惱。看看真正修行人,你看看海賢菩薩,他不但沒有身見,他沒有我見,你細心去觀察,你會看得出來,貪瞋痴都沒有了,完全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他能隨緣,「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我們在生活當中跟外頭人事物相接觸生什麼?生我愛、我慢、我痴,這是根本煩惱,從根本煩惱爆發出八萬四千塵勞。所以修行修什麼?這個不能不清楚,不清楚搞了一輩子就冤枉搞了,就把這個修正,對人、對事、對物沒有我沒有我,誰在做?不知道。海賢老和尚回答人的,人家問他,不知道。實際上他是真清楚、真明瞭,這個回答就是說的是,不知道是個否定詞,是幫助人覺悟的,真正有戒定慧的人聽到這一句覺悟、明白了,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那個追問的人聽到不知道沒懂,怎麼不知道?那還在迷裡頭。真正懂得的話,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契入境界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44



修行修什麼?對人事物沒有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一定要從無我修起|世間人把身、色受想行識當作我,錯了|要把真心修出來|真心裡頭沒有一念生起的|有念是阿賴耶;無念是真如|淨空老法師

 


修行修什麼?對人事物沒有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一定要從無我修起|世間人把身、色受想行識當作我,錯了|要把真心修出來|真心裡頭沒有一念生起的|有念是阿賴耶;無念是真如|淨空老法師


◈增上其心:當人之自心
◇增上者,有強力勢,能使它法增長上進曰增上
◇今經中增上,至極殊勝。因所增上者,非是餘法,而是其心。其心者,當人之自心也
◇佛法是心法
◇佛法修什麼?修自心
◇增上其心:這個心是當人之自心,是自己
◈應無所住:無所住從無我修起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法身大士煩惱習氣斷乾淨,所以無所住
◇無所住從哪裡修起?一定要從無我修起
◇世間人把身、色受想行識當作我,錯了
◇六道眾生都住在五陰裡,所生的心是自私自利、貢高我慢、迷惑顛倒:念頭錯了、行為錯了,感受的果報就是六道輪迴
◇首先要看破,這些想法、看法全錯了

  「增上者,有強力勢,能使它法增長上進曰增上。今經中增上,至極殊勝。因所增上者,非是餘法,而是其心。其心者,當人之自心也」。這些話非常重要,特別顯示出佛法是心法佛法修什麼?修自心增上其心這個心是當人之自心,是自己。《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惠能大師在這句經文裡頭開悟了。這八個字形容菩薩(法身大士)他們煩惱習氣斷乾淨,所以無所住。從哪裡修起?一定要從無我修起。無我是什麼?世間人把身當作我,把色受想行識五蘊當作我,錯了,五蘊不是我。六道眾生都是住在五陰裡面,所以他所生的心是自私自利、是貢高我慢、是迷惑顛倒,他生這個心。這心是錯了,全都錯了,念頭錯了,行為錯了,這些錯誤感受的果報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這個錯誤裡頭產生的,你的思想、言行善就現三善道,思想、言行是惡的就現三惡道。三善道善業之所感,三惡道惡業之所感,永遠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首先要看破,這些想法、看法全錯了,不是真的。

◈六道眾生把阿賴耶看作我
◇放下身見:身不是我;身是我所
◇我是末那識,末那是一個執著的妄念
◇第六意識分別,把阿賴耶當作我
◇迷失自性變現出一個阿賴耶
◇六道眾生把阿賴耶看作我,末那是代表
◇末那,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一個就是我見
◇《金剛經》前半部破四相,小乘初果;後半部破四見,大乘入門
◇大乘,無我見,末那識沒有了,這一個沒有全都沒有,轉八識成四智,明心見性
◈貪瞋痴:跟著我來的
◇第七識四大煩惱:我見、我愛、我慢、我痴
◇我愛是貪;我慢是瞋:貪瞋痴,跟著我來的

  佛陀教給我們要放下身見,告訴我們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叫我所。那我是誰?世間人都執著有個我,我是末那識,末那是一個妄念,執著的妄念,末那執著,第六意識分別,把阿賴耶當作我。阿賴耶從哪來的?迷失自性變現出一個阿賴耶六道眾生把阿賴耶看作我,所以末那是代表。你看末那,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一個就是我見。《金剛經》上說得好,《金剛經》前半部破四相,沒有破四見。前半部《金剛經》是小乘初果的境界,後半部破四見是大乘的入門、大乘的初階,不一樣。大乘,相宗說的轉八識成四智,菩薩境界。無我見,末那識沒有了,這一個沒有全都沒有,轉八識成四智,這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我見就是第七識,第七識四大煩惱:我見、我愛、我慢、我痴我愛是貪,我慢是瞋,貪瞋痴,跟著那個我來的,叫四大根本煩惱。

◈持戒持什麼?對治四大煩惱
◇持戒持什麼戒?專門對治四大煩惱
◇真正修行人,你看看賢公,他不但沒有身見,他沒有我見
◇貪瞋痴都沒有了,所以他能隨緣: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
◈修行修什麼?對人事物沒有我
◇我們生活中跟人事物相接觸,生我愛、我慢、我痴,從根本煩惱爆發出八萬四千塵勞
◇修行修什麼?就把這修正:對人事物沒有我
◇沒有我,誰在做?不知道:實際上他是真清楚、真明瞭
◇不知道,是幫助人覺悟的;真正有戒定慧的人聽到,覺悟了: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契入境界
◇聽到不知道,沒懂:還在迷裡頭

  我們曉得,我們持戒持什麼戒?專門對治這個四大煩惱。看看真正修行人,你看看海賢菩薩,他不但沒有身見,他沒有我見,你細心去觀察,你會看得出來,貪瞋痴都沒有了,完全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他能隨緣,「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我們在生活當中跟外頭人事物相接觸生什麼?生我愛、我慢、我痴,這是根本煩惱,從根本煩惱爆發出八萬四千塵勞。所以修行修什麼?這個不能不清楚,不清楚搞了一輩子就冤枉搞了,就把這個修正,對人、對事、對物沒有我沒有我,誰在做?不知道。海賢老和尚回答人的,人家問他,不知道。實際上他是真清楚、真明瞭,這個回答就是說的是,不知道是個否定詞,是幫助人覺悟的,真正有戒定慧的人聽到這一句覺悟、明白了,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那個追問的人聽到不知道沒懂,怎麼不知道?那還在迷裡頭。真正懂得的話,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契入境界

◈把真心修出來:真心無念
◇修行就是修這個心:要把真心修出來
◇真心一念不生:真心無念
◇有念是阿賴耶;無念是真如
◈無念;什麼都知道
◇無念,不能說他什麼都沒有;他什麼都知道
◇為什麼叫無念?他沒有執著
◇阿賴耶有執著;自性沒有執著
◇沒有執著,沒有障礙;有執著,他有障礙:不能見性
◈接觸,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不是叫你不接觸;什麼都能接觸,接觸裡頭在修行:修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真修,真管用
◇接觸萬物才能夠度眾生
◇接觸,你要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被眾生度跑了,不是你度他;是他度你:你受他的影響、干擾
◇真正能度,他有定功,如如不動
◇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大定
◇這個定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的

  修行就是修這個心,要把真心修出來真心裡頭沒有一念生起的一念不生,真心無念有念是阿賴耶,無念是真如。可是那個無念,不能說他什麼都沒有,他什麼都知道為什麼叫無念?他沒有執著阿賴耶有執著,自性沒有執著沒有執著,他沒有障礙;有執著,他有障礙。障礙什麼?他不能見性。見性沒有障礙。這些細心從海賢老和尚的身上看到,對我們很有利益,是我們真正的好榜樣。不是叫你不接觸,你什麼都能接觸,接觸裡頭在修行,修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修這個。這真修,真管用接觸萬物才能夠度眾生,不接觸怎麼度眾生?但是接觸,你要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被眾生度跑了,不是你度他,是他度你,你受他的影響,受他的干擾真正能度,他有定功,如如不動。所謂定功,就是說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大定這個定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的。盤腿面壁入定,那定起什麼作用?不起作用。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44



2024年9月20日 星期五

真修就在境界上|練功夫,不著相:不執著有我、有境界|小乘人修的,破四相|大乘人修的,破四見|四相粗:破執著|四見微細:根本念頭不生|清清楚楚是智慧;如如不動是大定|淨空老法師

 


真修就在境界上|練功夫,不著相:不執著有我、有境界|小乘人修的,破四相|大乘人修的,破四見|四相粗:破執著|四見微細:根本念頭不生|清清楚楚是智慧;如如不動是大定|淨空老法師


◈真修就在境界上
◇真正修行在哪裡修?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
◇離開境界你往哪裡修?那不是真修
◈不著相:不執著有我、有境界
◇練功夫,不著相:不執著有我、有境界,這個功夫得力了
◇小乘人修的,破四相
◇大乘人修的,破四見
◇四相粗:破執著
◇四見微細:根本念頭不生
◇眼見色見得清清楚楚;沒有我見,也沒有我所見的境界相
◇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能見、所見,都是虛妄、都不存在
◈修行修什麼?如如不動
◇見色聞聲如如不動、清清楚楚
◇清清楚楚是智慧;如如不動是大定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心沒動、沒搖晃,如如不動:大定,自性本定
◇看得清楚、聽得明白:自性本具般若智慧
◇所以三界諸惑統統不起作用,這叫功夫成就

  所以真正修行,這學佛的同學必須要知道,在哪裡修?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離開境界你往哪裡修?那不是真修真修就在境界上,眼見色,在這個時候去練,要練功夫,不著相,不執著境界相。不執著有我、有境界,這個功夫得力了。《金剛經》上講的,修「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小乘人修的大乘人修的,破四見,不是四相,四相粗,四見微細,就是沒有念頭。《金剛經》上叫見,見就是你的看法、你的想法,「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沒有分別。前面是破執著,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相是破執著;後面是破見,見是念頭,根本念頭不生眼見色見得清清楚楚,沒有我見,也沒有我所見到的境界相,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見的是虛妄,能見的也是虛妄,能所都是虛妄,都不存在。所以見色聞聲如如不動、清清楚楚清清楚楚是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如如不動是大定。惠能大師開悟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心沒動,沒有搖晃,如如不動,大定,自性本定看得清楚,聽得明白,那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三界諸惑統統不起,它不起作用,這叫功夫成就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44



會用功的人,一切時一切處,都是修行的道場|修行修什麼?如如不動|不動是真的;振動是假的|振動是迷;不動是覺|所以心要定、身要動|身是機器:不動就發生故障|心要清淨:有念頭心就病了|淨空老法師

 


會用功的人,一切時一切處,都是修行的道場|修行修什麼?如如不動|不動是真的;振動是假的|振動是迷;不動是覺|所以心要定、身要動|身是機器:不動就發生故障|心要清淨:有念頭心就病了|淨空老法師


◈真修就在境界上
◇真正修行在哪裡修?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
◇離開境界你往哪裡修?那不是真修
◈不著相:不執著有我、有境界
◇練功夫,不著相:不執著有我、有境界,這個功夫得力了
◇小乘人修的,破四相
◇大乘人修的,破四見
◇四相粗:破執著
◇四見微細:根本念頭不生
◇眼見色見得清清楚楚;沒有我見,也沒有我所見的境界相
◇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能見、所見,都是虛妄、都不存在
◈修行修什麼?如如不動
◇見色聞聲如如不動、清清楚楚
◇清清楚楚是智慧;如如不動是大定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心沒動、沒搖晃,如如不動:大定,自性本定
◇看得清楚、聽得明白:自性本具般若智慧
◇所以三界諸惑統統不起作用,這叫功夫成就

  所以真正修行,這學佛的同學必須要知道,在哪裡修?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離開境界你往哪裡修?那不是真修真修就在境界上,眼見色,在這個時候去練,要練功夫,不著相,不執著境界相。不執著有我、有境界,這個功夫得力了。《金剛經》上講的,修「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小乘人修的大乘人修的,破四見,不是四相,四相粗,四見微細,就是沒有念頭。《金剛經》上叫見,見就是你的看法、你的想法,「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沒有分別。前面是破執著,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相是破執著;後面是破見,見是念頭,根本念頭不生眼見色見得清清楚楚,沒有我見,也沒有我所見到的境界相,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見的是虛妄,能見的也是虛妄,能所都是虛妄,都不存在。所以見色聞聲如如不動、清清楚楚清清楚楚是慧,自性本具的智慧,如如不動是大定。惠能大師開悟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心沒動,沒有搖晃,如如不動,大定,自性本定看得清楚,聽得明白,那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三界諸惑統統不起,它不起作用,這叫功夫成就

◇會用功的人,一切時一切處,都是修行的道場
◇修行修什麼?如如不動: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修這個
◇起心動念是凡夫;不起心不動念是聖人、佛菩薩
◇阿羅漢、辟支佛叫小聖,只出六道;沒有出十法界:在六道裡面如如不動
◇他還是有分別,這個關不能突破
◇不分別,不起心動念,就超越十法界:就是慧根增長,能破三界所有一切的迷惑
◇誘惑粗,迷惑細:不為境界所迷、誘惑,知道統統是假的
◈一切境界相,生滅速度像閃電
◇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所有一切境界相,生滅的速度像閃電,你捕捉不到

  會用功的人,一切時、一切處都是道場,都是修行的道場修行修什麼?如如不動,所謂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修這個起心動念是凡夫,不起心不動念是聖人、佛菩薩阿羅漢、辟支佛叫小聖只出六道,沒有出十法界,在六道裡面如如不動,這他做到了,但是他還是有分別,這個關不能突破,必須要不分別。不但不分別,還要不起心、不動念,那他就超越十法界,就是慧根增長,能破三界所有一切的迷惑。在我們來說,這個惑有迷惑、有誘惑,誘惑粗,迷惑細。不為境界所迷,不為境界誘惑,知道統統是假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佛教導我們,「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好!所有一切境界相,它生滅的速度像閃電,你捕捉不到

◇能見的根身、所見的境界,整個宇宙:它生滅的速度,一秒鐘二千一百兆,就在我們眼前,從來沒有中斷過,我們一點感覺都沒有,真正叫粗心大意
◇這麼高的頻率法身菩薩雖然知道,也不明顯:猶如隔羅見月
◇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最上面五個位次的人,把事實真相看得清清楚楚

  現在我們曉得,像彌勒菩薩所說的,我們眼前能見的根身、所見的境界,整個宇宙它生滅的速度,一秒鐘二千一百兆,就在我們眼前,從來沒有中斷過,我們一點感覺都沒有,真正叫粗心大意。佛告訴我們,這麼高的頻率法身菩薩知道,明心見性的菩薩他們知道。雖然知道,也不明顯,古人比喻「猶如隔羅見月」,隔著一層羅紗看外面月亮,就是說它模糊,不是很清楚。到什麼時候才真正有能力看到事實真相?大乘經裡頭常說八地以上,距離成佛非常接近。菩薩果位一共五十二個果位,第五十二是成佛。最上面的五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一共五個位次,最上面這五個位次的人,他們把事實真相看得清清楚楚

◈振動是迷;不動是覺
◇物質現象是從意念產生的幻相;意念也是在這麼高頻率之下所發生的,佛法叫業相
◇業就是動,波動現象,科學家提出弦定律:宇宙的振動
◇宇宙的振動是我們自性的振動;自性是不動的
◇不動是真的;振動是假的
◇振動是迷;不動是覺
◈心要定;身要動
◇身是機器:不動就發生故障;心要清淨:有念頭心就病了
◇佛法修行用拜佛:拜佛身在動;心是清淨的,心裡不能有念頭
◈念佛就是修定:念頭集中在一點
◇初學心裡總是有念頭:把念頭放下;專念阿彌陀佛
◇念阿彌陀佛就是修定,把念頭集中在一點,不讓它散開
◇功夫深了,時間久了,自自然然沒有妄念,那就成功了,那叫得定
◈要向自性當中求;不要心外求法
◇定起作用就是智慧
◇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現前,無所不知
◇正遍知:正是正確,沒有錯誤;遍是普遍,沒有一樣不知道
◇自性裡頭有智慧、德能、相好
◇要向自性當中求;不要心外求法:心外沒有法

  今天科學家慢慢也發現了,他是用數學,是用儀器,現在先進的儀器觀察到了。現代的科學家能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能捕捉到這個鏡頭,看到物質現象是從意念裡面產生的幻相意念怎麼生的?也是在這麼高的頻率之下所發生的,在佛法的名詞叫業相業就是動,波動現象。現在科學家提出弦定律,好像彈琴,你撥的時候它就響,那是振動。這是什麼振動?宇宙的振動宇宙的振動是我們自性的振動。自性是不動的,不動是真的,振動是假的,振動是迷,不動是覺。所以心要定,身要動身是個機器,不動它就發生故障。心要清淨,不能有念頭,有念頭心就病了,這心就不正常。所以心要定,身要動。佛法修行用拜佛,拜佛身在動,心是清淨的,心裡不能有念頭,不能有妄想。初學的人心裡面總是有念頭,把念頭放下,專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修定,把念頭集中在一點,不讓它散開,道理在此地。功夫深了,時間久了,自自然然沒有妄念,那就成功了,那叫得定。定開智慧,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現前,無所不知。十號裡頭有正遍知,正是正確,沒有錯誤,遍是普遍,沒有一樣不知道。所以自性裡頭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要向自性當中求,不要心外求法,心外沒有法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44



2024年9月19日 星期四

輕一點的誘惑,持戒能對付|持戒不能對付,用忍辱|忍辱還敵不住,用定慧力,天魔他就退了|所以定慧非常重要|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淨宗法門全靠念力|得彌陀加持,念久了邪念就沒了|淨空老法師

 


輕一點的誘惑,持戒能對付|持戒不能對付,用忍辱|忍辱還敵不住,用定慧力,天魔他就退了|所以定慧非常重要|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淨宗法門全靠念力|得彌陀加持,念久了邪念就沒了|淨空老法師



◈天魔外道不能沮壞,故名為力
◇他化自在天王波旬,你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他一定來干擾你
◇世尊八相成道裡降魔,主要就是對波旬的
◈定慧非常重要
◇魔干擾我們,總不外乎財色名利,你能不能突破?財色名利就是天魔障道的手段
◇菩薩修忍辱波羅蜜、禪定波羅蜜
◇輕一點的誘惑,持戒能對付;持戒不能對付,用忍辱;忍辱還敵不住,用定慧力,天魔他就退了
◇定慧非常重要

  「又天魔外道不能沮壞,故名為力」。天魔是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王波旬。他心量不大,他所統治的欲界,欲界裡面最高的就是第六天他化自在天,這裡面所有的眾生所修的法門要能超越六道,他是非常不喜歡。你不出六道他不干擾你,你要是想超越六道,他就得干擾你,他認為他統轄的人民怎麼又走了一個,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他希望他統轄的眾生多,不願意減少。所以你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他一定來干擾你,不讓你成就。世尊示現八相成道,裡面有降魔,降魔主要就是對波旬的,波旬用誘惑、用武力,釋迦牟尼佛都沒有被他障礙住。魔能夠干擾我們,總不外乎財色名利,你能不能突破?財色名利就是天魔障道的手段菩薩修忍辱波羅蜜,菩薩修禪定波羅蜜輕一點的誘惑,持戒能對付;持戒不能對付的時候,用忍辱,能忍;忍辱波羅蜜還不能成就,敵不住的時候,禪定,用定慧力,天魔他就退了,他抵不住。所以定慧非常重要

◈淨宗法門全靠念力
◇念力者,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
◇淨宗法門全靠念力,這個念力專門念阿彌陀佛名號,確確實實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念久了邪念就沒有了

  「又念力者,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這個現代的科學家也發現了,最近這一代年輕的科學家都在探討、在研究念力的祕密,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念根增長能破一切諸邪念,佛教的念,淨宗法門全靠念力這個念力專門念阿彌陀佛名號,確確實實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念久了邪念就沒有了,我們講妄想、雜念統統沒有了,這是好境界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四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44




又「念慧力」指念力慧力

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稱為五力。


《智度論》曰:「五根增長,不為煩惱所壞,故名為。」

又「天魔外道不能沮壞,故名為。」


念力」者,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
慧力」者,慧根增長,能破三界諸惑。
◎ 法藏因地第四



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

整個宇宙都是:自己心念所生所現;一念不覺所變|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那一念斷了,就是一念覺|我們是念念迷;圓教初住菩薩,一念覺了之後念念覺|淨空老法師

 


整個宇宙都是:自己心念所生所現;一念不覺所變|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那一念斷了,就是一念覺|我們是念念迷;圓教初住菩薩,一念覺了之後念念覺|淨空老法師


◈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
◇妄念的頻率多快?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
◇整個宇宙,就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的頻率波動下面產生的幻相
◇一個幻相就在我們眼面前,我們一點覺察都沒有感觸到
◇我們這個根不靈,六根都不行
◇第六意識無法想像,只好用一個「不可思議」

  一定要曉得,今天量子力學家為我們證明的,妄念的頻率多快?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念頭生滅多少次了?三百二十兆。現在我們用秒做單位,一秒能彈幾次?有人告訴我可以彈七次,我相信,身體好、體力很強的,一秒鐘乘七,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一秒鐘有妄想變成這個現象,物質現象,就是變成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整個宇宙,它的頻率就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這麼高的頻率波動下面產生的幻相。那一個幻相怎麼會知道?就在我們眼面前,我們一點覺察都沒有感觸到我們這個根不靈,六根都不行。這麼高的頻率,我們第六意識無法想像,只好用一個「不可思議」,無法想像,也說不出來。

◈那一念斷了,就是一念覺
◇這個事實在面前從來沒有間斷過,無量劫來,清醒時不能覺察;睡眠時迷得更深
◇它不斷;這個東西一斷,圓教初住、別教初地
◇那一念斷了,就是一念覺:覺就斷了
◇我們是念念迷;圓教初住菩薩,一念覺了之後念念覺:自性裡的智慧、神通、道力現前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整個宇宙都包括,你全知道了
◇整個宇宙都是自己心念所生所現,一念不覺所變
◇你要不願意再回到十法界;你就常住實報莊嚴土

  這個事實在面前從來沒有間斷過,無量劫來,清醒的時候不能覺察,睡眠的時候是迷得更深,昏沉更深,它不斷。這個東西一斷,在大乘裡頭,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那一念斷了一念斷了就是一念覺,覺就斷了我們是念念迷,他一念覺了之後念念覺。在這個狀況裡面,自性裡面的智慧現前、神通現前、道力現前,也就是世尊在《華嚴》裡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把整個宇宙都包括了,你全知道了整個宇宙都是自己心念所生所現,一念不覺所變你要不願意再回到十法界,你就常住實報莊嚴土,極樂世界實報土,釋迦牟尼佛的報土是華藏世界,到那邊去了。

◈了解事實真相,出離心就生起來
◇極樂世界的奇特,這部經是極樂世界的說明書,把極樂依報、正報都講明白
◇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法性土變現的現象沒有生滅
◇成佛三個阿僧祇劫,不是對我們說的;對法身菩薩說的
◇要從凡夫地算起,無量劫,你才曉得可怕
◇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出離心就生起來:我不能不往生極樂世界

  那個世界的奇特,就是釋迦牟尼佛在這部經上給我們講的,這是極樂世界的說明書,把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都給我們講清楚、講明白。正報是我們的身體,依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學習的環境、生活的環境。在那個世界,那個世界是法性土,法性土變現的這些現象沒有生滅。不像我們這個地方,我們這個地方所有的現象,統統是在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狀況下變現出來的,不一樣。所以我們這邊的人有生老病死,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星球有成住壞空,叫無常。極樂世界壽命長,經上告訴我們,那個地方壽命多長?三個阿僧祇劫。所以成佛,三個阿僧祇劫不是對我們說的,對法身菩薩說的,哪一天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從那天算起。要從我們現在凡夫地算起,無量劫,不止三個阿僧祇劫,無量劫,你才曉得可怕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出離心就生起來,我不能不往生極樂世界

◈幫助眾生念佛往生:你當然會往生
◇幫助我們往生最好的方法是跟眾生結緣
◇跟眾生結緣裡面最重要就是教育:我們走佛陀教育這條路
◇沒有緣,講經:講經不中斷
◇沒有人聽,有鬼神聽: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肉眼能看到的聽眾不多;看不到的多
◇有個小攝影棚,接上網路,全世界都能收看
◇佛不度無緣之人:誰有緣誰打開頻道,他就看到了,我們就都在一起

  幫助我們往生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是跟眾生結緣跟眾生結緣裡面最重要就是教育,我們走佛陀教育這條路沒有緣,講經,講經不中斷。沒有人聽,有鬼神聽,我們肉眼看不見。在歷史上,「生公說法,頑石點頭」,沒人聽,給誰講?給石頭講,講完問石頭:講得錯不錯?點頭,石頭都點頭。所以我們肉眼能看到的聽眾不多,看不到的多。現在我們講經更方便,我們有個小攝影棚,有一個機器架在面前,接上網路,全世界都能收看。能夠打開電視,按上頻道,這叫有緣人。佛不度無緣之人,誰有緣誰打開頻道,他就看到了,我們就都在一起。所以從頻道、從網路來一起學習的,不止一千、不止一萬。

◇能幫助一萬人念佛往生淨土,你就是阿彌陀佛;能幫助五、六十個人,你就是菩薩:你當然會往生
◇懷疑就不能往生;你不懷疑,肯定往生
◇功夫差一點;只要心裡有阿彌陀佛、想到極樂世界,個個往生

  能幫助一萬個人,這是彌勒菩薩說的,能幫助一萬人念佛往生淨土,你就是阿彌陀佛。你這一生當中能幫助五、六十個人,你就是菩薩能不能往生?當然會往生。為什麼?你到臨命終的時候,這些受你教化往生的人,都會拉著阿彌陀佛,我是某人介紹的,他現在命終了,咱們一起去接引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怎麼能不往生?決定不能懷疑,你懷疑就不能往生;你不懷疑,肯定往生。自己功夫差一點,只要心裡頭有阿彌陀佛,想到極樂世界去,個個往生。這我們都要知道的,可不能把它疏忽掉。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64



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精進治懈怠|學佛真精進的不多;夾雜精進的倒不少|勇猛精進:賢公一句佛號不離口|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才能得禪定|禪定就是清淨心、平等心|覺就是開悟、般若波羅蜜|貪瞋痴:六波羅蜜可以斷除|淨空老法師

 


精進治懈怠|學佛真精進的不多;夾雜精進的倒不少|勇猛精進:賢公一句佛號不離口|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才能得禪定|禪定就是清淨心、平等心|覺就是開悟、般若波羅蜜|貪瞋痴:六波羅蜜可以斷除|淨空老法師


◈精進治懈怠:精是一門、不雜
◇學佛同學都希望精進:真精進的不多;夾雜精進的倒不少
◇學一個法門還嫌少,要多學幾個:多學就雜了;縱然有進步,不叫精進
◇勇猛精進,賢公做給我們看了:一句佛號不離口
◇他老人家金剛持:口在動,沒有聲音;心裡還在念佛,念佛不中斷
◇實在念累了,就休息一下;休息好了,佛號馬上就接著念,不分晝夜
◇這叫真精進,對治懈怠
◇凡夫確實懈怠的時間多;精進的時間少:所以道業不容易成就

  「精進治懈怠」,精是一門,不雜。我們學佛的同學大家都希望精進,真精進的人不多,夾雜精進的倒不少學法門,一個法門還嫌少,要多學幾個,殊不知多學就雜了,縱然有進步,不叫精進,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勇猛精進,海賢做給我們看了,顯示在哪裡?顯示在這一句佛號不離口他老人家金剛持,你看他沒事情,他站在那裡、坐在那裡,口在動,沒有聲音。你問他,老和尚,老和尚我看到你口一直在動。他說我在念佛。口不動,不出聲音,心裡還在念佛,他念佛不中斷。實在念累了,他就休息一下,很自在;休息好了,佛號馬上就接著念,不分晝夜這叫真精進,對治懈怠凡夫確實懈怠的時間多,精進的時間少,所以道業不容易成就

◈禪定就是清淨平等;覺就是般若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才能得禪定
◇禪定就是清淨心、平等心
◇覺就是開悟、般若波羅蜜
◇布施、持戒,是入門
◇忍辱、精進,是權教菩薩
◇得禪定,是菩薩
◇覺就成佛
◈修清淨平等覺;證大乘無量壽莊嚴
◇修因是「清淨平等覺」;得果是「大乘無量壽莊嚴」
◇大乘是智慧,無所不知
◇無量壽是福德,福德裡第一重要就是長壽
◇菩薩修六波羅蜜,得究竟圓滿的福報:無量壽在其中
◇莊嚴是美好,稱心如意,沒有一樣不滿足,富貴到極處
◇這是諸佛如來的智慧、德能、福報:顯示在西方極樂世界
◇你能修清淨平等覺;你就能證大乘無量壽莊嚴
◈貪瞋痴:六波羅蜜可以斷除
◇智慧是對治愚痴:智慧不開就是因為愚痴
◇愚痴從懷疑來的;貪從欲望來的;瞋恚從傲慢來的
◇貪瞋痴是根本煩惱:六波羅蜜可以斷除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才能得禪定禪定是什麼?就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心、平等心,這禪定。禪定後面那個覺,覺就是開悟,就是般若波羅蜜。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那個覺。覺就成佛,得禪定是菩薩;能忍辱、精進,這是聲聞、緣覺、權教菩薩布施、持戒,這是入門。這一部經講什麼,經題上全顯了,修因是「清淨平等覺」,得的果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是智慧,無所不知無量壽是福德,圓滿的福德無量。福德裡面第一重要的就是壽,長壽,長壽是福報,你再有智慧德能,如果沒有壽命就完了,一定要有壽命。菩薩修六波羅蜜,得究竟圓滿的福報,無量壽在其中莊嚴就是美好,我們世間人講稱心如意,你沒有一樣不滿足,這是富貴到極處。在我們這個經題上顯示了,這是諸佛如來的智慧、德能、福報。顯示在什麼地方?在西方極樂世界你能修清淨平等覺,你就能證大乘無量壽莊嚴,你能證得。所以智慧是對治愚痴的。智慧不開就是因為愚痴愚痴從哪來?從懷疑來的。所以我們要找,這裡頭最嚴重的是貪瞋痴。從哪裡來的?從欲望裡頭來的。欲望裡頭最嚴重的是情執,很難斷。瞋恚從哪裡來的?瞋恚從傲慢來的,從嫉妒、傲慢。愚痴從哪裡來的?從懷疑來的。這個要知道,貪瞋痴是根本煩惱,六波羅蜜可以斷除

◈法藏比丘念念落實四弘誓願
◇常行六度,是即煩惱無邊誓願斷
◇賢公是真正在修煩惱無邊誓願斷、眾生無邊誓願度
◇賢公心量大,遇到苦難一定幫助他,沒有任何條件;對一切眾生都愛護
◇賢公確實「自覺覺他,以己之覺,普覺眾生;以己之行,導引眾生;以己之德,迴向眾生,是即眾生無邊誓願度」,賢公天天幹,字字句句都做到了
◇賢公不念經、不講經;可是他完全在生活當中做出來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這是老和尚的悲心、願望:拯濟負荷,悉登彼岸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此之四句,實攝四宏誓願
◇法藏比丘在沒有成佛的時候,他時時刻刻、念念之中落實四弘誓願

  「常行六度,是即煩惱無邊誓願斷」。海賢老法師九十二年給我們做出好榜樣,他是真正在修煩惱無邊誓願斷,真正在修眾生無邊誓願度老和尚的心量大,一切人不管認不認識的,只要遇到了,那個人有苦難,他一定幫助他,沒有任何條件。甚至於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一些禽獸,你看到老人家放生,平常看到小貓、小狗,他都牠,蚊蟲、螞蟻小動物,決定沒有傷害的。看老人家的慈悲,對於一切眾生都這麼愛護,何況對人!所以老和尚確實「自覺覺他,以己之覺,普覺眾生;以己之行,導引眾生;以己之德,迴向眾生,是即眾生無邊誓願度」,老和尚天天幹,字字句句都做到了他不念經,他也不講經,可是他完全在生活當中做出來,做出榜樣給你看。「故下云: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這是老和尚的悲心,老和尚的願望。還沒有得度的一切有情眾生,幫助他得度;已經得度的,就是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幫助他成佛,「拯濟負荷,悉登彼岸」。「此之四句」,實實在在「攝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在沒有成佛的時候,他時時刻刻、念念之中落實四弘誓願,所以他菩薩道修圓滿成佛了,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細心去讀這本書《大乘無量壽經》,你就知道、就明白了。徹底搞明白,你的信心就生起來,你發願求生,一生圓滿成就。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0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50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中略)

六波羅蜜,即六度,是證涅槃之正因。

願行六度,即「法門無邊誓願學」與「佛道無上誓願證」也。


布施治慳貪,
持戒治破戒,
忍辱治瞋恚,
精進治懈怠,
禪定治散亂,
智慧治愚癡。

常行六度,是即「煩惱無邊誓願斷」也。


自覺覺他,
以己之覺,普覺眾生;
以己之行,導引眾生;
以己之德,迴向眾生,是即「眾生無邊誓願度」。


故下云「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拯濟負荷,悉登彼岸。
此之四句,實攝四宏誓願

◎ 法藏因地第四



2024年9月16日 星期一

就是一念覺|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不能一念覺了;底下一念又迷:我們犯的病|聽經好像覺悟了;遇到事情馬上就迷了|覺了能住在覺裡,不迷了:就是速成正等正覺|覺,馬上就放下|覺了;放不下:變成佛學|淨空老法師

 


就是一念覺|凡夫成佛,一念之間|不能一念覺了;底下一念又迷:我們犯的病|聽經好像覺悟了;遇到事情馬上就迷了|覺了能住在覺裡,不迷了:就是速成正等正覺|覺,馬上就放下|覺了;放不下:變成佛學|淨空老法師


◈速成無上正等正覺
◇有八地以上的定功,你就看到宇宙的源起
◇什麼時候源起的?就在當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
◇過去未來是錯誤概念:所以速成
◇量子力學家,宇宙之間祕密發現了;但是他成不了佛:他還是有見思、塵沙、無明
◇對於學佛人有太大的幫助,學佛的人懂得了,該放下
◇身、房子、地球、整個宇宙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不可得要想得,這就是迷惑;不可得,放下就是覺悟
◇你是放下,還是要求得?
◇想得就得到,釋迦牟尼佛就拜你做老師了:釋迦牟尼佛沒這個本事
◇每個剎那都留不住:當處出生,隨處就滅盡

  要有八地以上那樣的定功,你就看到了,看到宇宙的源起什麼時候源起的?就在當下,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過去未來是錯誤概念,沒有過去未來,所以速成。今天量子力學家幫我們很大的忙,佛經裡面許許多多問題,他們證明了。但是他成不了佛,原因在哪裡?他不是用禪定得來的,他是用儀器、用數學,用儀器觀察到的,所以他還是有見思、塵沙、無明。你雖然知道,這是常識,宇宙之間祕密你發現了、你知道了,你不能了生死,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但是對於學佛的人有太大的幫助,學佛的人懂得了,該放下。假的!身是假的,房子是假的,地球是假的,整個宇宙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不可得要想得,這就是迷惑不可得,放下就是覺悟你是放下你還是要求得?放下,沒有得的。你說我要想得,你根本得不到。想得就得到,釋迦牟尼佛就拜你做老師了,你有這個本事,釋迦牟尼佛沒這個本事每個剎那都留不住,而且什麼?它當處出生,隨處就滅盡,真妙!無法想像,不可思議的境界。這成正覺。

◇復願速成正覺,文中「速」,即上品中「速生我剎受安樂」中之「速」字。兩個速字,同顯一心
◇蓋法藏菩薩度生心切,故願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
◇法藏菩薩的願心、智慧、願力,真能滿願
◇一念覺悟,放下了,問題立刻解決,就見性了
◇不能一念覺了;底下一念又迷了:我們犯的病
◇聽經好像覺悟了;遇到事情馬上就迷了
◇覺了能住在覺裡,不迷了:就是速成正等正覺

  阿彌陀佛他怎麼樣成正覺的?念老註解裡頭說,「復願速成正覺」,文中的速,即上品中,速生我剎受安樂中的速字,這個很好。「兩個速字」,速生我剎受安樂,『速成無上正等正覺』,統統都顯一心。「蓋法藏菩薩度生心切,故願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顯示法藏菩薩的願心,法藏菩薩的智慧,法藏菩薩的願力,真能滿願。你這一念覺悟,放下了,問題立刻解決,就見性了不能一念覺了,底下一念又迷了,我們犯的病就在此地。你看,聽講經的時候好像覺悟了,遇到事情馬上就迷了,沒有辦法像惠能大師一樣,覺了之後他能夠住在那個覺裡頭,他不迷了。這就是速成正等正覺

◈凡夫成佛,一念之間
◇給你說要三大阿僧祇劫,那是刺激你;真的就是一念覺
◇覺,馬上就放下
◇覺了;放不下,變成佛學:講得天花亂墜,出不了六道輪迴
◇不知道佛所說的,就是我們自己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東西,佛說、我說是一不是二
◇偏偏把二看作二,不能夠回歸到一:問題在這裡;真正回歸到一,天下本無事
◇地球爆炸也沒事:一念當中產生的幻相
◇再大的學問你全懂了

  所以,凡夫成佛,給你說真話,是一念之間給你說很久很久,要無量劫、要三大阿僧祇劫,那是什麼?那是刺激你,那不是真的,真的就是一念覺覺,馬上就放下。我們今天麻煩的,跟科學家犯一個毛病,覺了、明白了,放不下,不就這麼回事情嗎?放不下就變成佛學,能講,講得天花亂墜,自己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就是把佛法變成了佛學,現在的名詞叫佛學,世間一種學術。佛怎麼說的跟我不相干,不知道佛所說的就是我們自己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東西佛說、我說是一說,是一不是二偏偏把二看作二,不能夠回歸到一,問題在這裡;真正回歸到一,天下本無事。現在社會沒事,地球爆炸也沒事,怎麼沒事?幻相,一念當中產生的幻相,不是真的。這個裡頭學問可大了,再大的學問你全明白了,全懂了

◈我念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
◇這個世界的形相如何保持的?念頭
◇境隨心轉:用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就能把自己的身心調整,完全恢復正常健康
◇念頭只許一個,阿彌陀佛;不許有第二個念頭
◇阿彌陀佛無量壽,我念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
◈我求解脫;眾生統統都解脫
◇這個身現在要用它度眾生
◇我知道在作夢:我要幫助夢中眾生
◇醒過來之後就沒有了:無有眾生可度
◇有很多眾生還在迷惑顛倒;我覺悟了,我有義務要幫助他們:他跟我是一體
◇我求解脫;眾生統統都解脫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這個世界的形相如何保持的?念頭。一定要記住佛在經上說的,這被現在科學家證明了,「境隨心轉」。這個話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身體的疾病自己可以控制,不需要醫療,用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就能把自己的身心調整,完全恢復正常健康。沒念頭,念頭只許一個,阿彌陀佛念頭,不許有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無量壽,我念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要把這個身轉過來,這個身現在要用它,用它度眾生。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像作夢一樣,我知道在作夢,我不要醒過來,我要幫助夢中眾生。可不可以醒?可以,醒過來之後就沒有了,無有眾生可度。但是那裡頭有很多眾生,還在迷惑顛倒,像我過去一樣。現在我覺悟了,我有義務,我也應該要幫助他們,為什麼?他跟我是同體,是一體,同體大悲,無緣大慈。這個理、事、境、緣都要普遍跟大家去宣揚,跟大家一起分享。我求解脫,眾生統統都解脫,為什麼?眾生跟我是一體。所以《華嚴經》的問題解決了,什麼問題?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問題很難解決。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0-0156




【速成無上正等正覺。】

復願速成正覺


文中「」,即上品中「速生我剎受安樂」中之「速」字。
兩個字,同顯一心。

蓋法藏菩薩度生心切,故願「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

◎發大誓願第六



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學佛:學水的清淨、平等;照見萬物是覺|著相就迷、心就動了|學不著相:真修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相都不應該放在心上|佛法:對初級要他放在心上|到契入境界就不能放在心上:不能成就三昧|淨空老法師

 


學佛:學水的清淨、平等;照見萬物是覺|著相就迷、心就動了|學不著相:真修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相都不應該放在心上|佛法:對初級要他放在心上|到契入境界就不能放在心上:不能成就三昧|淨空老法師


◈念佛三昧:寶王三昧,三昧中王
◇普等三昧及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也
◇念佛三昧:用念佛這個方法得到的三昧
◇故知大寂定:通說即為佛之禪定,名大涅槃;若按今經,則指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稱寶王三昧,為三昧中王
◈佛說法不通過心意識
◇今日世尊開演淨土法門,故入念佛寶王三昧
◇佛說法先入定,然後再講:佛所說的一切法,字字句句是從定中流出來的,不通過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我們說話要想一想該怎麼講:這是第六意識裡頭流出來的
◇佛不通過心意識

  大寂定這個意思很多,《甄解》裡頭說,這是日本的淨宗祖師大德《無量壽經》的註解,「《甄解》云:普等三昧及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也」,就是念佛三昧,用念佛這個方法得到的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是禪定。「故知大寂定,通說即為佛之禪定,名大涅槃。若按今經,則指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稱寶王三昧,為三昧中王。今日世尊開演淨土法門,故入念佛寶王三昧。」佛說法先入定,然後再講,說明佛所說的這一切法,字字句句是從定中流出來的。定中流出來的是什麼樣子?他不通過起心動念,他不通過分別執著我們說話要想一想我該怎麼講法,這是第六意識,這個言語是意識裡頭流出來的佛不是,不通過心意識

◇六道凡夫、十法界聖人,都沒離開心意識
◇法身菩薩轉八識成四智,從法身流露出來的言語是真言
◇真言:沒有意思;起作用是無量義
◇經典本身沒有意思,學習的時候有無量義
◇它是究竟圓滿,靈活、活潑,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能解:這叫真實智慧
◇這種智慧超越時間,三千年前、今天、三千年後的社會還管用,永遠管用:它從性德流的;它不是知識
◇知識有侷限性的,還有後遺症;智慧沒有侷限性,沒有後遺症

  六道凡夫、十法界的聖人都沒有離開心意識法身菩薩離開了,轉八識成四智,這法身菩薩。所以從法身流露出來的言語是真言真言是什麼意思?沒有意思,所以你不能說它有意思,你說它有意思,那是凡夫,它沒有意思。它起作用的時候是無量義經典本身沒有意思,學習的時候有無量義,怎麼講都講得通,它是究竟圓滿,靈活、活潑。無論遇到什麼問題他都能解,這叫真實智慧這種智慧超越時間,三千年前的社會管用,三千年今天的社會也管用,三千年以後的社會還管用,永遠管用,它從性德流的,它不是知識知識是有侷限性的,還有後遺症;智慧沒有侷限性,沒有後遺症

◈心性學問需要清淨平等覺
◇學佛是學智慧;不是知識
◇科學這套方法:求知識行;心性這門學問走不通
◇心性學問需要的條件:真誠、清淨、恭敬心
◇誠敬裡頭有清淨、平等,就是清淨平等覺
◇有清淨平等覺,這是當機者,他一聽就懂、一看就明白:他不需要學;他只要具備清淨平等覺
◇釋迦牟尼佛具備這個條件,在畢缽羅樹下入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四十九年天天講這麼多經典:沒人教他;自己開悟的
◇佛法沒有別的:開悟你的自性
◇自性有無量智慧、德能、相好:都不是外頭來的;是你自己本有的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成佛了沒有得到,那些全是自性本有的;不是新得來的

  那我們就要知道,學佛是學智慧,不是知識。用科學這套方法,它是求知識,行,學心性這門學問走不通,科學方法行不通。所以,心性學問需要的條件,真誠,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通常中國人喜歡簡單,講兩個字,誠、敬誠敬裡頭有清淨、有平等。就是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有清淨平等覺,這是當機者,他一聽就懂,一看就明白他不需要學,他只要具備這個條件,清淨平等覺釋迦牟尼佛具備這個條件,在畢缽羅樹下入定,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一年他三十歲。見性之後說出這麼多經典,四十九年天天講經教學,這麼多經典,誰教他的?沒人教他。從哪裡學來的?他沒有去學,自己開悟的。所以佛法沒有別的,開悟你的自性你的自性有無量智慧、有無量德能、有無量相好,都不是外頭來的,是你自己本有的。《楞嚴經》上佛說:「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成佛了,有沒有得到?沒有,那些全是自性本有的,它不是新得來的,是本有的。

(中略)

◈用念佛得清淨平等覺
◇用念佛這個方法得清淨平等覺,念佛三昧就是清淨平等覺
◇清淨平等覺就是自性:體就是清淨、不動
◇清淨、平等是本性;本善是覺悟,不迷
◈學不著相:真修行
◇日常生活當中,念念覺而不迷
◇什麼是迷?著相就迷、就染污、心就動了
◇學不著相,真修行:不要把一切假東西放在心上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凡所有相都不應該放在心上,包括佛法
◇佛法:對小學初級要他放在心上,這是善法
◇到契入境界就不能放在心上:不能成就三昧
◇三昧是自性本定: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所以用念佛這個方法得清淨平等覺,念佛三昧就是清淨平等覺。真心現前,清淨平等覺就是自性,中國人講的本性本性的體就是清淨、就是不動。這五個字裡頭,清淨、平等就是中國老祖宗講的本性;本善是什麼?本善是覺悟,不迷,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念念覺而不迷什麼是迷?著相就迷了,著相就染污了,著相心就動了學不著相,真修行,不要把一切假東西放在心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換句話說,凡所有相都不應該放在心上,包括佛法佛法對小學、初級要他放在心上,這是善法到契入境界的時候就不能放在心上了,放在心上不能成就三昧三昧是什麼?自性本定,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那是自性本定

◈學佛:學水的清淨平等覺
◇自性本來是定的,像水一樣
◇供水就代表自性
◇水乾淨沒有染污,清淨心;水平等沒有波動,平等心;清淨平等起作用就是覺而不迷
◇看到一杯水就想到:佛的用心就是這杯水
◇學佛:學水的清淨、平等;照見萬物是覺
◇他能照見,他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用的是清淨平等覺
◈清淨平等覺:如來所修所證所教
◇清淨平等覺就是自性、真心、真如、本性:用這個心生活工作
◇賢公九十二年就表這個法:他的清淨平等覺,跟他佛號一樣,從來沒有丟失過
◇一切如來之所修、所證、所教化眾生,都不離這個:這是第一稀有之法
◇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戒定慧三學圓滿具足

  所以自性本來是定的,像水一樣。我們供水,供水就代表自性水乾淨、沒有染污是清淨心,水平等,沒有波浪、沒有波動,代表平等心,清淨平等起作用就是覺而不迷。佛像前面供這一杯水表這個意思,不是給佛用的,讓我們看到一杯水,就想到佛的用心就是這杯水,我們要學佛,就要學水的清淨、學水的平等。照見萬物那就是覺他能照見,他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用的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就是真如、就是本性用這個心生活,用這個心工作,用這個心待人接物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表法就表這個。他的清淨平等覺跟他念佛那個佛號一樣,從來沒有丟失過。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如是,一切如來之所修、一切如來之所證、一切如來之所教化眾生都不離這個,所以這是第一稀有之法。我們通常講戒定慧三學,就在這一句裡頭,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戒定慧三學圓滿具足

◇持戒的目的是得定;修定的目的是開悟
◈一句佛號不拐彎,決定不夾雜
◇淨宗就用一句佛號:抓住這句佛號;其他世法、佛法統統放下了
◇跟賢公走,他就是這個修行方法成功了
◇成功之後一生不捨棄,還是一直念下去,一生不拐彎
◇不拐彎:決定不夾雜其他東西進去,第一稀有
◇夾雜就不是第一稀有,就變質了:本來一生成佛;一夾雜這個希望沒有了,馬上到六道輪迴去了

  持戒的目的是得定,修定的目的是開悟淨宗法門就用一句佛號,六字洪名,這還了得!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抓住這句佛號,其他的世法、佛法統統放下了。那就是什麼?跟海賢老和尚走了,他就是這個修行方法,他成功了。成功之後一生不捨棄,還是一直念下去,一生不拐彎,不拐彎是決定不夾雜其他東西進去,第一稀有。夾雜就不是第一稀有,夾雜就變質了,那真可憐。本來一生成佛,一夾雜這個希望沒有了,馬上到六道裡頭去,輪迴去了

◈念佛寶王三昧:禪定裡的無上法門
◇念佛三昧叫寶王三昧,為三昧中王
◇念這句阿彌陀佛,不知道是在修禪定,禪定裡頭的無上法門
◇這句佛號,把大小乘佛法、顯教密教全包括在其中,一樣都沒有漏;將來的成就是大圓滿
◇得到三昧之後,無有一法不通
◈入念佛寶王三昧,開演淨土法門
◇今日世尊開演淨土法門,故入念佛寶王三昧
◇用的是什麼心;說的是什麼法:心口相應

  所以,念佛三昧叫寶王三昧,為三昧中王念這句阿彌陀佛,不知道是在修禪定,禪定裡頭的無上法門這句佛號,把大小乘佛法、顯教密教全包括在其中,一樣都沒有漏,將來的成就是大圓滿得到三昧之後,無有一法不通今日世尊開演淨土法門,故入念佛寶王三昧,這相應,用的是什麼心,說的是什麼法,心口相應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二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24




又《甄解》云:「
普等三昧及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也。……
今佛為說念佛法門,住念佛三昧。」


故知大寂定,通說即為佛之禪定,名大涅槃。


若按今經,則指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寶王三昧,為三昧中王。
今日世尊開演淨土法門,故入念佛寶王三昧

◎ 大教緣起第三



2024年9月14日 星期六

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一切法的根源|你搞別的,枝枝葉葉|一切法都從阿彌陀佛延伸出來的|所有一切懺法、經都失了效;最後還有一句阿彌陀佛能救你|什麼稀奇、感應不要求;一切都是自然的好|淨空老法師

 


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一切法的根源|你搞別的,枝枝葉葉|一切法都從阿彌陀佛延伸出來的|所有一切懺法、經都失了效;最後還有一句阿彌陀佛能救你|什麼稀奇、感應不要求;一切都是自然的好|淨空老法師


◈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一切法的根源
◇陀羅尼,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
◇整個佛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法,究竟的總持,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法都從阿彌陀佛延伸出來的
◇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一切法的根源;你搞別的,枝枝葉葉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總持』,就是梵語「陀羅尼」。陀羅尼中國人把它翻作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我們要說,整個佛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法,包括阿彌陀佛,包括釋迦牟尼佛,究竟的總持是什麼?給諸位說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究竟總持。為什麼?一切法都從阿彌陀佛延伸出來的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這一切法的根,源頭你搞別的,枝枝葉葉

◈稀奇、感應不要求;一切自然的好
◇佛慈悲,世間有一類眾生對神通、占卜好奇,他也搞一套《占察業報經》,恆順眾生
◇你的心真誠就靈;心不真誠,用這方法也不靈
◇現在我用阿彌陀佛:那個感應比這個高一萬倍都不止,不能比
◇什麼稀奇、感應不要求;一切都是自然的好

  佛慈悲,世間有一類眾生,可能包括我們自己,對什麼?對神通好奇,對占卜好奇,希望知道未來的事情,求籤、問卦,搞這個。地藏菩薩慈悲,你們不是喜歡嗎?他也搞一套占察方法,《占察業報經》,恆順眾生,滿足你的願望。那準不準?不一定,在一個字,誠,誠則靈,你的心真誠就靈;心不真誠,用這個方法也不靈。這個東西我也搞過,剛剛到台中來研學,周家麟,我的同學,他還將《占察善惡業報經》講了一遍,他有講義流通,我們在一起學習。現在我用不用這個?現在我用阿彌陀佛,那個感應比這個高一萬倍都不止,不能比。這些東西要放棄,海賢老和尚講的,什麼稀奇、感應不要求,一切都是自然的好,這話說的是真言。

◈一切懺法都失效;一句彌陀能救你
◇造作罪業極重:所有一切懺法、經都失了效;最後還有一句阿彌陀佛能救你

  前清慈雲灌頂法師,這在佛教裡頭很有名氣,他的著作非常多,日本《卍續藏》收了大概將近有三十種。我講《大勢至圓通章》,還有講一部什麼經的時候,我參考他的註解,好像是《觀經》,參考他的註解。註解裡頭有句話,我們凡夫造作罪業極重,所有一切懺法都失了效,所有一切經都沒辦法救你最後他說還有一法,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能幫助你,能救你,灌頂法師說的。看看時間久了我都不記得了,《觀經直指》,大概《觀經直指》裡頭,我講《觀無量壽經》參考他的,說的是真話。

◈念佛人一百種果報
◇念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條無間地獄;最後一條上品上生
◇念佛還能錯嗎?怎麼能念到地獄?
◇問題是:你用的是什麼心?
◇打著佛教的幌子,欺騙眾生,搞名聞利養:這是無間地獄
◇佛法是心法,完全在用心:你日常生活用什麼心
◇賢公就是一個念頭阿彌陀佛,一句佛號不拐彎、念到底,所以他能夠得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
◈僧讚僧能救佛法
◇他在這個時候表僧讚僧的法:佛法將要滅亡了,僧讚僧能救佛法;我們要救佛法,就要互相讚歎

  我講《大勢至圓通章》我就用他的註解,他有《疏鈔》。《疏鈔》裡面最後一頁,他列舉出念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條就是無間地獄,一百條最後一條上品上生。我看到這個,不懂,我向老師請教,我說老師,念佛這還能錯嗎?念佛怎麼能念到地獄?老師一聽到這個話說,這是大問題,這不是小事,我不跟你一個人講,他說你交給我,我講經的時候給大眾講。問題是你用的是什麼心打著佛教的幌子,欺騙一切眾生,搞名聞利養,這是無間地獄,這是欺騙眾生,拿著佛法欺騙眾生,這罪很重。老師這麼一講,我們才明白。回歸到經教,佛法是心法,完全在用心,你日常生活用什麼心,工作用什麼心,處事待人接物用什麼心。海賢老和尚就是一個念頭阿彌陀佛,吃飯穿衣,阿彌陀佛;工作,阿彌陀佛;待人接物,阿彌陀佛。一句佛號不拐彎,念到底,所以他能夠得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阿彌陀佛很熟,常常見佛,臨走的那些天,他就講,常常見佛,佛又來叫我了,叫我準備這幾天就要走了。我們相信老和尚不會騙人,老和尚說的話句句是實話。他的表法,在這個時候表僧讚僧的法,佛法將要滅亡了,僧讚僧能救佛法,我們要救佛法,就要互相讚歎

◈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
◇凡是經過台中的高僧大德,老師一定供養,請他們吃飯;不請他們講經說法
◇過去請過一次;蓮友聽了心都動了。他用了半年把他們再拉回來,以後再不敢了
◇我這個法好;你們的法不行:聽眾一聽心就亂掉了

  以前我們不懂,接觸佛教少,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李老師在台中,我跟他十年,凡是經過台中這個地區的高僧大德,老師一定供養,請他們吃飯,我都在座,不請他們講經說法。我向老師請教,為什麼?老師講了,過去請過一次,我們自己的這些蓮友,聽了一次,心都動了。他用了半年的時間把他們再拉回來,以後再不敢了。所謂「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我這個法好,你們的法不行,聽眾一聽心就亂掉了。所以這個我們就從他這學到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0五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05



2024年9月13日 星期五

真正想斷煩惱的人從哪開頭?捨欲心|欲望的根是情執|名利財色捨得乾淨,眼光就亮了,才能看透世間,世間再不會蒙蔽你了|世間是假相:相似相續、不斷之無|事上有;心上沒有:叫淨業|淨空老法師

 


真正想斷煩惱的人從哪開頭?捨欲心|欲望的根是情執|名利財色捨得乾淨,眼光就亮了,才能看透世間,世間再不會蒙蔽你了|世間是假相:相似相續、不斷之無|事上有;心上沒有:叫淨業|淨空老法師


◈本來是佛,為什麼變凡夫?欲望所累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為什麼變成六道凡夫?被欲望所累
◇你有欲望,天天增長,沒有衰退;所以愈迷愈深、業愈造愈重
◇你做的那些好事、壞事,統統為的是欲望:不知道欲望是假的
◇六道輪迴是自己造的:在輪迴當中無非是自作自受,與別人不相干
◇不造業:不但不造惡業;善業也不作。善業出不了六道,在六道日子好過一點而已
◇出不了六道:肯定惡道時間長;善道時間短,多麼可怕

  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確確實實是佛。佛為什麼變成六道凡夫?就是被欲望所累,因為你有欲望,你變成六道凡夫。欲望天天增長,沒有衰退,所以愈迷愈深,業愈造愈重你做的那些事情,無論是好事、壞事,統統為的是欲望,不知道欲望是假的。這個欲望的因感召的果報,這個果報就是六道,六道從哪裡來的?就這麼來的。所以六道輪迴是自己造的,自己的善業造三善道,自己的惡業造三惡道。在輪迴當中無非是自作自受,與別人不相干,別人來勸我們作惡,主宰在自己,如果我心裡清楚明白,不造業。不但不造惡業,善業也不作,為什麼?善業生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頭日子好過一點而已。既然出不了六道輪迴,佛給我們講的話是真的,無量劫當中,你肯定在惡道的時間長,在善道的時間短,這是事實,多麼可怕

◈事上有;心上沒有:叫淨業
◇佛教我們修菩薩道
◇菩薩恆順眾生,好像也在造業,好事壞事也在做;但是他有本事不落印象
◇他所有的造作都沒有放在心上
◇事上有;心上沒有:這種業叫淨業
◇淨業:六道裡頭沒有;華藏、極樂有
◈帶業往生只有一門:彌陀淨土
◇娑婆世界修行人,百分之九十都是往生華藏世界
◇有真實智慧,善根福德圓滿具足,選擇極樂世界
◇生華藏,統統都要斷煩惱;沒有帶業往生
◇帶業往生只有一門:彌陀淨土
◇彌勒淨土,也要真正把煩惱伏住才能生
◈不要被小名小利欺騙;把淨土忘失了
◇這一次機會要是錯過了;來生要無量劫又無量劫,你才會有一次機會遇到
◇所以決定不要被這個世界小名小利欺騙了;把淨土忘失了

  所以佛教我們修菩薩道,菩薩道那就不一樣了,菩薩恆順眾生,好像也在造業,好事壞事也在做,但是他有本事不落印象;也就是說,他所有的造作都沒有放在心上,心上決定沒有。事上有,心上沒有,這種業叫淨業淨業六道裡頭沒有,哪裡有?華藏世界有,極樂世界有。我們娑婆世界修行人,絕大多數,佔百分之九十,都是往生華藏世界,修一切法門的人他修成功了,一部分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是有真實智慧,善根福德圓滿具足,選擇極樂世界。能不能往生?生華藏世界,統統都要斷煩惱,沒有帶業往生帶業往生只有一門,彌陀淨土帶業往生,其他沒有。彌勒淨土在我們六道裡面也不能帶業往生,也要真正把煩惱伏住,才能生兜率內院。真正能帶業往生的只有彌陀淨土,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認真學習。這一次機會要是錯過了,來生什麼時候遇到?要無量劫又無量劫,你才會有一次機會遇到,太難太難了!所以決定不要被這個世界上小名小利欺騙了,我們把淨土忘失了,這不好。

(中略)

◈要知道捨欲心
◇名利財色捨得乾淨,眼光就亮了,才能看透世間,世間再不會蒙蔽你了
◇世間是假相:真相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念頭波動產生的幻相
◇一秒鐘畫面已經換了二千一百兆次,哪一次是真的?一次都沒有
◇它是一個相似相續相、不斷之無:什麼也沒有

  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要知道捨欲心,這個有欲望的心必須要捨。名、利、財、色,要把它捨得乾淨,捨就是放下,要放得乾淨,你才得自在,你才得法喜。你的眼光就亮了,你才能看透世間,世間再不會蒙蔽你了,再不會欺騙你了世間是什麼?假相。像彌勒菩薩所說的,世間真相是什麼?是在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這樣高頻率波動下面,這念頭波動下面產生的幻相。這個幻相存在的時間要記住,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這個畫面已經換了二千一百兆次,哪一次是真的?一次都沒有。所以它是一個相似相續相,佛在經上講了一句話,「不斷之無」,真的是相似相續,它什麼也沒有

(中略)

◈捨欲心,壞諸欲塹
◇愛欲之心,深而難越,故說為塹,教斷令壞
◇這個東西害得你無量劫來在六道搞生死輪迴,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捨欲心,壞諸欲塹者:這就真幹
◇真正想斷煩惱的人從哪開頭?捨欲心
◇欲望的根是情執,最難捨的
◇從親情開始放下

  《淨影疏》裡頭四句,不多,十六個字,愛欲之心,深而難越,太深、太廣,你渡不過去;把它比喻叫塹,像護城河一樣;教斷,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東西害得你無量劫來在六道搞生死輪迴,與一切眾生,這個一切眾生就是你的冤親債主,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說多可憐,你說這個多可怕。《甄解》說得好,捨欲心,壞諸欲塹者,這就真幹。這一句話就是斷煩惱,真正想斷煩惱的人從哪裡開頭?捨欲心,把欲望捨掉。欲望的根是情執,最難捨的,這個世間大家都知道。海賢老和尚也說,有一種恩情最深,最難放下的,母愛,母子之情,尤其是母親,捨不得兒女。現在兒女可以捨父母,在過去受傳統文化薰陶的,做子女的人最難捨的是父母。現在把中國傳統文化丟掉了,學外國人,外國人到你十六歲成年,你可以獨立,跟父母的關係就捨掉了。真的,有小孩離開家之後,一生再不會看到他回來,在國外這是非常平常的現象。父母也成了習慣,父母也不會想兒女,為什麼?想是白想,枉然,他不想你。不像中國人,母子連心,母親想兒子,兒子想母親,他有感應,這文化不一樣。所以從親情開始放下

◈愛欲是諸苦之本:什麼都帶不去
◇愛欲是諸苦之本
◇愛是你喜歡它;欲是想佔有它
◇愛財、愛色、愛名、愛利:總是想擁有,總是不肯放下
◇死了以後什麼都帶不去,沒有一樣是你的
◇不需要等死了才知道;有警覺心,是個聰明人就知道:人每天死一次
◇睡著了:什麼是你的?
◇天天有這個警覺心,你肯定萬緣放下
◇睡覺要作如是觀;睡覺要念佛求生淨土:要養成這個習慣

  愛欲是諸苦之本。愛欲這兩個字範圍很大,愛是你喜歡它,欲是想佔有它愛財、愛色、愛名、愛利,總是想擁有,總是不肯放下。可是,你都沒有想到,死了以後什麼都帶不去,沒有一樣是你的不需要等死了以後才知道,你要是有警覺心,你要是個聰明人,你就知道,人每天死一次,你晚上躺在床上睡覺睡著了,跟死人一樣,在這個狀況之下什麼是你的?人家把你身體抬走你都不知道。連身體都不是自己的,何況身外之物?躺在床上要有這個警覺心,天天有這個警覺心,你肯定萬緣放下睡覺要作如是觀,睡覺要念佛求生淨土,要養成這個習慣就好。

◈輪迴苦海無邊:放下就渡過
◇欲流深廣,眾生漂溺之而難度,說以為塹
◇六道輪迴苦海無邊,怎能渡過?放下就渡過;不放下永遠在裡頭
◇要真正放得下;要真正知道它可怕,不放下是真的麻煩
◇無量的時空:一染一切染,一迷一切迷
◈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
◇冤仇從哪裡結的?百分之九十多,從言語、態度上結的
◇十善,口佔四個:最容易造業的是口
◇說話難聽自己不知道:說的人無意;聽的人有心,就結了冤仇
◇你今天有權有勢,不知道別人感受;等你權勢失掉,別人用這個態度對你,你就難過了:報應
◇賢公一生沒有輕視一個人、用不好的態度對一個人
◇沒有這個好那個壞、這個喜歡那個討厭:一律平等
◇別人的要求總是善巧方便滿足他,將來就是法緣好
◇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

  欲流深廣,這就講你的欲望,欲望沒有邊際、沒有底;沒有底是深,沒有邊是廣。眾生漂溺之而難度,非常可憐!六道輪迴就是苦海,苦海無邊,你怎麼能渡過?放下就渡過,不放下永遠在裡頭。所以要真正放得下,要真正知道它可怕,不放下是真的麻煩無量的時空,一染一切染,一迷一切迷,怎麼辦?跟一切人事物結的冤仇,冤仇從哪裡結的?百分之九十還要多,從言語、態度上結的。所以佛給我們講十善,口佔四個,最容易造業的是口說話惡口自己不知道,說話難聽,你說的人無意,聽的人有心,就結了冤仇你今天有權有勢,作威作福,不知道別人感受,等到你的權勢失掉之後,別人用這個態度來對你,你就感到難過了,那是什麼?那是報應。這一點要學海賢,海賢一生沒有輕視一個人,一生沒有用不好的態度對一個人,見人都是歡歡喜喜,從內心流出真誠的慈悲。好人、壞人都是笑咪咪的,沒有這個好那個壞,沒有這個喜歡那個討厭,一律平等。所以人人喜歡親近他,他非常隨和,對於別人的要求總是善巧方便滿足他,讓他生歡喜心,這樣將來就是法緣好。他老人家說,「寧可葷口念佛」,吃肉的口你去念佛,「不可素口罵人」,你吃長齋,但是你罵人,你對人不好。

◈觀察一個人,要細心觀察他的德行:有德行才有前途;沒有德行沒有前途

  我們觀察一個人,要細心觀察他的德行,為什麼?有德行才有前途,沒有德行沒有前途,這個道理要懂。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八十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88




壞諸欲塹」。

《淨影疏》曰:「愛之心,深而難越,故說為,教斷令。」


《甄解》曰:「
壞諸欲塹』者,捨心。
愛欲是諸苦之本。流深廣,眾生漂溺之而難度,說以為

《字苑》云:『
,繞城長水坑也。』

佛法劍,截欲塹,令散壞也。」

◎ 德遵普賢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