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

精進治懈怠|學佛真精進的不多;夾雜精進的倒不少|勇猛精進:賢公一句佛號不離口|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才能得禪定|禪定就是清淨心、平等心|覺就是開悟、般若波羅蜜|貪瞋痴:六波羅蜜可以斷除|淨空老法師

 


精進治懈怠|學佛真精進的不多;夾雜精進的倒不少|勇猛精進:賢公一句佛號不離口|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才能得禪定|禪定就是清淨心、平等心|覺就是開悟、般若波羅蜜|貪瞋痴:六波羅蜜可以斷除|淨空老法師


◈精進治懈怠:精是一門、不雜
◇學佛同學都希望精進:真精進的不多;夾雜精進的倒不少
◇學一個法門還嫌少,要多學幾個:多學就雜了;縱然有進步,不叫精進
◇勇猛精進,賢公做給我們看了:一句佛號不離口
◇他老人家金剛持:口在動,沒有聲音;心裡還在念佛,念佛不中斷
◇實在念累了,就休息一下;休息好了,佛號馬上就接著念,不分晝夜
◇這叫真精進,對治懈怠
◇凡夫確實懈怠的時間多;精進的時間少:所以道業不容易成就

  「精進治懈怠」,精是一門,不雜。我們學佛的同學大家都希望精進,真精進的人不多,夾雜精進的倒不少學法門,一個法門還嫌少,要多學幾個,殊不知多學就雜了,縱然有進步,不叫精進,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勇猛精進,海賢做給我們看了,顯示在哪裡?顯示在這一句佛號不離口他老人家金剛持,你看他沒事情,他站在那裡、坐在那裡,口在動,沒有聲音。你問他,老和尚,老和尚我看到你口一直在動。他說我在念佛。口不動,不出聲音,心裡還在念佛,他念佛不中斷。實在念累了,他就休息一下,很自在;休息好了,佛號馬上就接著念,不分晝夜這叫真精進,對治懈怠凡夫確實懈怠的時間多,精進的時間少,所以道業不容易成就

◈禪定就是清淨平等;覺就是般若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才能得禪定
◇禪定就是清淨心、平等心
◇覺就是開悟、般若波羅蜜
◇布施、持戒,是入門
◇忍辱、精進,是權教菩薩
◇得禪定,是菩薩
◇覺就成佛
◈修清淨平等覺;證大乘無量壽莊嚴
◇修因是「清淨平等覺」;得果是「大乘無量壽莊嚴」
◇大乘是智慧,無所不知
◇無量壽是福德,福德裡第一重要就是長壽
◇菩薩修六波羅蜜,得究竟圓滿的福報:無量壽在其中
◇莊嚴是美好,稱心如意,沒有一樣不滿足,富貴到極處
◇這是諸佛如來的智慧、德能、福報:顯示在西方極樂世界
◇你能修清淨平等覺;你就能證大乘無量壽莊嚴
◈貪瞋痴:六波羅蜜可以斷除
◇智慧是對治愚痴:智慧不開就是因為愚痴
◇愚痴從懷疑來的;貪從欲望來的;瞋恚從傲慢來的
◇貪瞋痴是根本煩惱:六波羅蜜可以斷除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才能得禪定禪定是什麼?就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心、平等心,這禪定。禪定後面那個覺,覺就是開悟,就是般若波羅蜜。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那個覺。覺就成佛,得禪定是菩薩;能忍辱、精進,這是聲聞、緣覺、權教菩薩布施、持戒,這是入門。這一部經講什麼,經題上全顯了,修因是「清淨平等覺」,得的果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是智慧,無所不知無量壽是福德,圓滿的福德無量。福德裡面第一重要的就是壽,長壽,長壽是福報,你再有智慧德能,如果沒有壽命就完了,一定要有壽命。菩薩修六波羅蜜,得究竟圓滿的福報,無量壽在其中莊嚴就是美好,我們世間人講稱心如意,你沒有一樣不滿足,這是富貴到極處。在我們這個經題上顯示了,這是諸佛如來的智慧、德能、福報。顯示在什麼地方?在西方極樂世界你能修清淨平等覺,你就能證大乘無量壽莊嚴,你能證得。所以智慧是對治愚痴的。智慧不開就是因為愚痴愚痴從哪來?從懷疑來的。所以我們要找,這裡頭最嚴重的是貪瞋痴。從哪裡來的?從欲望裡頭來的。欲望裡頭最嚴重的是情執,很難斷。瞋恚從哪裡來的?瞋恚從傲慢來的,從嫉妒、傲慢。愚痴從哪裡來的?從懷疑來的。這個要知道,貪瞋痴是根本煩惱,六波羅蜜可以斷除

◈法藏比丘念念落實四弘誓願
◇常行六度,是即煩惱無邊誓願斷
◇賢公是真正在修煩惱無邊誓願斷、眾生無邊誓願度
◇賢公心量大,遇到苦難一定幫助他,沒有任何條件;對一切眾生都愛護
◇賢公確實「自覺覺他,以己之覺,普覺眾生;以己之行,導引眾生;以己之德,迴向眾生,是即眾生無邊誓願度」,賢公天天幹,字字句句都做到了
◇賢公不念經、不講經;可是他完全在生活當中做出來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這是老和尚的悲心、願望:拯濟負荷,悉登彼岸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此之四句,實攝四宏誓願
◇法藏比丘在沒有成佛的時候,他時時刻刻、念念之中落實四弘誓願

  「常行六度,是即煩惱無邊誓願斷」。海賢老法師九十二年給我們做出好榜樣,他是真正在修煩惱無邊誓願斷,真正在修眾生無邊誓願度老和尚的心量大,一切人不管認不認識的,只要遇到了,那個人有苦難,他一定幫助他,沒有任何條件。甚至於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一些禽獸,你看到老人家放生,平常看到小貓、小狗,他都牠,蚊蟲、螞蟻小動物,決定沒有傷害的。看老人家的慈悲,對於一切眾生都這麼愛護,何況對人!所以老和尚確實「自覺覺他,以己之覺,普覺眾生;以己之行,導引眾生;以己之德,迴向眾生,是即眾生無邊誓願度」,老和尚天天幹,字字句句都做到了他不念經,他也不講經,可是他完全在生活當中做出來,做出榜樣給你看。「故下云: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這是老和尚的悲心,老和尚的願望。還沒有得度的一切有情眾生,幫助他得度;已經得度的,就是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幫助他成佛,「拯濟負荷,悉登彼岸」。「此之四句」,實實在在「攝四弘誓願」,四弘誓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在沒有成佛的時候,他時時刻刻、念念之中落實四弘誓願,所以他菩薩道修圓滿成佛了,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細心去讀這本書《大乘無量壽經》,你就知道、就明白了。徹底搞明白,你的信心就生起來,你發願求生,一生圓滿成就。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五0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50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中略)

六波羅蜜,即六度,是證涅槃之正因。

願行六度,即「法門無邊誓願學」與「佛道無上誓願證」也。


布施治慳貪,
持戒治破戒,
忍辱治瞋恚,
精進治懈怠,
禪定治散亂,
智慧治愚癡。

常行六度,是即「煩惱無邊誓願斷」也。


自覺覺他,
以己之覺,普覺眾生;
以己之行,導引眾生;
以己之德,迴向眾生,是即「眾生無邊誓願度」。


故下云「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拯濟負荷,悉登彼岸。
此之四句,實攝四宏誓願

◎ 法藏因地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