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大智、大悲、大願,圓融一體之心|智裡有悲、有願,而且圓滿融合一體|遍法界虛空界,一體:都是我圓融真心所現所變|情執深重:何云大智|取相分別:何由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淨空老法師
◈菩提心:大智、大悲、大願圓融一體
◇菩提心者,即大智、大悲、大願、圓融一體之心
◇重要是這一句,圓融一體之心
◇圓融一體:智裡有慈悲、有往生大願,而且圓滿融合一體
◇宇宙萬事萬物都是圓融一體變現出來的。所以整個宇宙跟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十方三世諸佛菩薩跟我們是一體,十法界六道跟我們也是一體
◇我們不知道,這叫迷;法身菩薩都知道
◇等覺最後一品破盡就入法界,就證得圓融一體
「菩提心者」,什麼是菩提心?就是「大智、大悲、大願」,重要是後頭這一句,「圓融一體之心」。什麼是圓融一體?這個意思就是說智裡面有慈悲,有求往生的大願,而且,圓是圓滿,融是融合,一體。一體很不好懂,宇宙萬事萬物都是圓融一體變現出來的。所以整個宇宙跟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比一家人還親切,一家人不是一體,一體才是自己。十方三世諸佛菩薩跟我們是一體,大千世界、十法界、六道輪迴跟我們也是一體,我們不知道,這叫迷。誰知道?法身菩薩都知道。《華嚴經》上講的,十住、十行、十迴向,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四十一品無明破盡了;這個四十是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總共四十,加上等覺最後的一品,破盡就入法界,就證得圓融一體。
◈一體:都是圓融真心所現所變
◇圓融一體,等覺菩薩,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上從諸佛如來,下到地獄眾生,跟我一體:都是從我圓融真心所現所變,這個認知比什麼都重要
◈入不二法門,看到自性本具德能
◇從這個認知知道,整個宇宙:不能說有、不能說沒有,有在無中、無在有中,有無是一不是二;大在小中、小在大中,大小不二,入不二法門
◇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就入不二法門
◇自性本具的德能是清淨無為、不生不滅,現前了,你看到了
◇再看到,自性本具無量智慧、德能
◇自己圓融一體的真心,清淨不染、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
圓融一體,等覺菩薩,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上從諸佛如來,下到地獄眾生,跟我什麼關係?一體,都是從我圓融真心所現所變。這一個認知比什麼都重要。從這個認知知道,整個宇宙有沒有?沒有;不能說有,不能說沒有,有在無中,無在有中,有無是一不是二。大在小中,小在大中,大小不二,這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入不二法門。圓教初住菩薩就入不二法門,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個時候自性本具的德能是清淨無為,不生不滅,現前了,你看到了。再看到,自性本具無量智慧、無量德能,我們常說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從自己圓融一體的真心,這不是妄心,是真心,這個心不生不滅,像惠能大師所說的,清淨不染,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
◈真心做主法身菩薩;妄心做主六道眾生
◇佛證得了,用真心;我們迷了,不知道有真心存在
◇真心就在妄心裡;妄心就在真心裡:看什麼心用事
◇真心做主,恭喜你,你是法身菩薩
◇用妄心,就是阿賴耶識做主
◇無始劫來迷失了真心,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論善惡,都在阿賴耶識裡含藏著;不定哪一個妄念起行,自己不能控制、不能做主:這是六道眾生
佛證得了,用真心;我們迷了,不知道有真心存在。佛告訴我們,真心就在妄心裡面,妄心就在真心裡面,看什麼心用事。如果真心做主,恭喜你,你是法身菩薩,《華嚴經》上最低的位次是初住,圓教初住,用真心。如果用妄心,妄心就是阿賴耶識,誰做主?無始劫來迷失了真心,生生世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論是善是惡,都在阿賴耶識裡面含藏著,它像個倉庫一樣,全都堆放在裡頭,不定哪一個妄念起行,自己不能控制、不能做主。這是什麼?六道眾生,我們不能不知道。
◈用真心,所現的相是智慧、慈悲
◇用真心,不要用妄心
◇真心所現的相,是智慧,是慈悲
◇智慧是樣樣明瞭、如如不動
◇慈悲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幫助誰離苦得樂?當然第一個是自己
◈西方真有;願心懇切;時刻念佛
◇西有老人:西方極樂世界真有,自己不懷疑;也勸導一切眾生
◇往生極樂的願心懇切:時時刻刻想著極樂世界、念著阿彌陀佛
◇這一生只有一個希望,求生淨土:時候到了,阿彌陀佛現身來接引他往生
所以菩提心,「圓融一體之心」。蕅益大師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勸我們要認真學習,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所現的相,是智慧,是慈悲。智慧是樣樣明瞭,如如不動。慈悲是起用,慈是與樂,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離苦是悲心,得樂是慈心,慈悲兩個合起來就是離苦得樂。幫助誰離苦得樂?當然第一個是自己,重要!幫助自己離苦得樂,具體來說,蕅益大師教給我們,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蕅益大師有個別號,叫西有老人,這是大師的晚年,西方極樂世界真有,他一點都不懷疑,這麼一位老人,叫西有,自己不懷疑,也勸導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願心懇切,時時刻刻想著極樂世界,時時刻刻念著阿彌陀佛,這一生一世只有一個希望,求生淨土,時候到了,阿彌陀佛現身來接引他往生。
◈信、願、持名:無上菩提心
◇信、願、持名,這叫大菩提心,無上菩提心
◇這個信,成就的事業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是從阿彌陀佛無量智慧、無量慈悲之所示現,接引十方三世一切有緣眾生
◇有緣就是信願持名:我相信;我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來佛三聖都是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都是預知時至
◇來佛三聖都不認識字,就是真正相信有極樂、有陀佛;真正發心求生淨土,對這個世間完全放下了:功夫成就了,佛接引往生
◇一定要認真,我們這一生就得度了
信、願、持名,這叫大菩提心,無上菩提心。這個信成就的事業是什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從阿彌陀佛無量智慧、無量慈悲之所示現,接引十方三世一切有緣眾生。這個有緣就是信願持名,我不懷疑,我相信,我一心一意求生淨土,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他的師弟海慶,他還有個老母親,三個人都是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都是預知時至。他師弟是出家人,那就不必說,媽媽是在家居士,走得多自在,這是做榜樣給我們看的,不能瞧不起。這三個人都沒有念過書,都不認識字,就是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正發心求生淨土,對這個世間完全放下了,功夫成就了,佛接引他往生。我們雖然沒有親眼見到,但是他的信徒在世間還不少,有十幾年的,有二、三十年的,跟老和尚很熟,從他們口裡說出來告訴我,我能不信嗎?不能不信!一定要認真,我們這一生就得度了。
◈情執深重即是愚癡,何云大智
◇情執深重即是愚痴:說你愚痴你不承認;你有沒有情執?
◇情執很重,念念不忘;念佛不知不覺佛斷掉了,妄念起來了:這就是愚痴的相
◇何云大智:痴的人大智沒有了
◈取相分別則有取捨,何由興起大慈大悲
◇取相分別則有取捨,何由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於一切法中有取有捨:喜歡的就取;不喜歡的就捨
◇諸佛菩薩有沒有取捨?沒有了
◇世間萬法沒有好壞:好壞是從情執裡生出來的,就是這裡取相分別
◈一切分別執著捨了;起心動念就是佛號
◇你分別執著的那些念頭起來了;把念佛取而代之,錯了
◇什麼時候能夠換過來:把一切分別執著捨了;起心動念就是一句佛號
◇能二十四小時不中斷,那就叫功夫成片:這個功夫就能往生極樂
「情執深重即是愚痴」,這句話要記住。說你愚痴你不承認,你有沒有情執?情執重不重?很重,念念不忘,把佛號忘掉了,念佛不知不覺佛斷掉了,妄念起來了,這就是愚痴的相。什麼叫大智?「何云大智」,愚痴,痴的人大智沒有了。下面,「取相分別則有取捨」,於一切法中有取有捨,喜歡的你就取,不喜歡的就捨。諸佛菩薩,看看人家有沒有取捨?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世間萬法沒有好壞,好壞是從情執裡頭生出來的,就是這裡取相分別。你喜歡的就要,不喜歡就捨;情執深的就要,淡薄的就捨。念佛,念了幾聲之後佛號沒了,不知不覺就沒了,捨了。起心動念,你分別執著的那些念頭起來了,把念佛取而代之,錯了。什麼時候能夠換過來?把一切分別執著捨了,起心動念就是一句佛號。如果能二十四小時不中斷,那就叫功夫成片,你念佛算有功夫了,功夫成片了,這個功夫就能往生極樂世界。你看這幾句話多重要,不再取相,不再分別。
◈六根緣六塵:有取捨是造業
◇取相,佛門常說著相
◇六根緣六塵,取相分別:有取捨是造業
◇從早到晚,面對著人事環境,無不是取相分別:有取有捨
◇取善,捨惡,果報三善道
◇取惡,競爭、鬥爭,傲慢、好勝,貪求無厭;感得三途,餓鬼、畜生、地獄
◇想想這一天,心裡起什麼念頭;說的什麼話;幹的什麼事情:是善還是惡?
◈念佛頭等大善:果報在極樂
◇這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念佛,好!頭等大善,果報在極樂,六道輪迴裡頭沒有,恭喜你,你超越了
取相,佛門常說著相,著是執著,相就是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眼根緣的是色塵,耳根緣的是聲塵,六根緣六塵,取相分別,有取捨。有取捨是造業,業有善、惡,有無記,這三種。善,你造的是善業;惡,造的是惡業,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在六道裡頭受報,是這麼回事情。我們每天從早起到晚上睡覺,這一天當中,面對著人事這些環境,無不是取相分別,有取有捨。取善的,捨惡的,果報在三善道。取惡的,什麼是取惡?譬如競爭、鬥爭,傲慢、好勝,貪求無厭,這是惡業。惡業所感得的三途,餓鬼、畜生、地獄,到這裡去了。想想我們這一天,心裡起什麼念頭,說的是什麼話,幹的些什麼事情,是善還是惡?如果這一天二十四小時,我們都在念佛,好!頭等大善,這個善的果報在極樂世界,六道輪迴裡頭沒有,恭喜你,你超越了,這不能不知道。
◈慈悲是真愛:沒有條件,自然的
◇何由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慈是愛,悲也是愛
◇無緣是無條件
◇遇到人在苦難當中,他就生起悲心救苦、慈心與樂,為什麼?同體
◇這是真愛,沒有任何條件,而且是自然的
下面講,取相分別則有取捨,「何由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是愛,悲也是愛。慈,無緣,無緣是什麼?無條件。遇到人在苦難當中,他就生起悲心救苦,慈心與樂,為什麼?是同體,所以沒有理由。這是真愛,沒有任何條件,而且是自然的。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七二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72
惜以「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故雖念佛亦不能出輪迴。
經中三輩往生,皆由於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菩提心者,
即
大智、
大悲、
大願、圓融一體之心。
「情執深重」即是愚癡,何云大智。
「取相分別」則有取捨,何由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如是之人何能發菩提心。
故念佛亦不能入於三輩之中。
蕅益大師謂
念佛如無信願,亦不能生,正與此同。
◎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