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轉|寂靜是自性本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明心見性要學本無動搖,就是禪定|禪是放下萬緣,讓心回歸到無念|心到寂靜,諸法實相現前,你才能示轉、勸轉、證轉|本能透出來,一定是從清淨平等覺|淨空老法師
◈明信佛慧才能辯才無礙
◇慧辯才建立在明信佛慧的基礎上
◇相信佛的智慧,就是相信自性本有的智慧
◇明信佛慧才能辯才無礙
◈明心見性要學本無動搖,禪定
◇有一世界……有一菩薩名寂靜轉,就是慧辯才
◇寂靜表證涅槃
◇寂靜是自性本定: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教我們放下,放下之後自性本定現前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一句就是自性本定,本無動搖就是自性
◇明心見性要學本無動搖,就是禪定
◇禪是放下萬緣,讓心回歸到無念
◇本無動搖,是自性的本來面目,自性的實相
◈萬法平等,不再起心動念,圓滿了
◇它起作用,能生萬法:萬法是它所生所現;自性是能生能現
◇能所不二,能所一如:我們要在萬法裡頭去見自性
◇見到自性,萬法就平等了,法法皆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
◇不再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這就圓滿成就了
「慧辯才建立在明信佛慧的基礎上」,對於佛的智慧要相信,相信佛的智慧,就是相信自性本有的智慧,「明信佛慧才能辯才無礙」。「正如《科註》云:有一世界……有一菩薩名寂靜轉」,就是慧辯才,「其中寂靜表證涅槃」,這一句很重要。寂靜是自性本定,你看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是教我們放下,放下之後自性本定現前。惠能大師說的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自具足是第三句,本無動搖是第四句,這一句就是自性本定,自性從來沒有動搖的,要相信。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我們現在要明心見性要學什麼?學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禪定。禪是放下萬緣,讓心回歸到無念,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是本無動搖,那就是自性的本來面目,自性的實相。它起作用,能生萬法,萬法是它所生所現,自性是能生能現,能所不二,能所一如,我們要在萬法裡頭去見自性。見到自性,萬法就平等了,法法皆如,古人有個比喻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看到金,看到金器了,金器跟金是一不是二,不再分別,不再執著,不再起心動念,這就圓滿成就了,就這麼回事情。
◈心到寂靜,實相現前,度生得大自在
◇寂靜表證涅槃,證諸法實相
◇心到寂靜,諸法實相現前,涅槃現前了,你才能示轉、勸轉、證轉,你度眾生得大自在了
◇示轉、勸轉、證轉跟誰學?沒人教你,這是自性性德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能、相好:三轉法輪是智慧、德、能,自性全現前
◇釋迦牟尼佛十二年參學,三十歲完全放下,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說出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他跟什麼人學的?沒人教他;完全是自性自然流露
◇只要你見性,你就能跟佛一樣的得大自在,轉大法輪,沒有障礙
◇不能向外求;佛法講內,向內:向內就是向自性
「其中寂靜表證涅槃,證諸法實相」,心到寂靜的時候,諸法實相現前,涅槃現前了,然後你才能夠「示轉、勸轉、證轉」,你度眾生得大自在了。示轉、勸轉、證轉跟誰學的?沒有人學,沒人教你,這是自性性德。你看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能、相好,三轉法輪是德,是智慧,是德能,自性全現前。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當初在印度,以應身到這個世間來住了八十年,雖然有十二年參學,他完全放下,完全拋棄,十九歲出家是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了求學,不再去學了,是放下所知障。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說出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他跟什麼人學的?沒人教他。《華嚴》跟誰學的?《法華》跟誰學的?全沒有,完全是自性自然流露。所以,只要你見性,你就能跟佛一樣的得大自在,轉大法輪,沒有障礙。不能向外求,佛法講內,向內,向內就是向自性,這個要相信。
◈見性的門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佛法教學的功夫全在明心見性
◇真正好老師,教我們這個門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自見就是開悟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全出來了,沒有一樣不知道:這是你的本能,一切眾生都有
◇一切眾生迷,不懂方法,透不出來;你現在覺悟了,透出來
◈透出來一定是從清淨平等覺
◇透出來一定是從清淨平等覺,才透出來;心不清淨、不平等,透不出來,覺就是透出了:佛法修學總目標就這五個字
◇它所現的相是「大乘無量壽莊嚴」,那就是一真法界、極樂實報土
◇大乘表圓滿的智慧;無量壽表德行,德能相好
◇經題融在一句名號當中
◈信佛慧就是信自性佛,得辯才無礙
◇明信自性佛慧,這個很重要:信佛慧就是要信自性佛,得自性辯才無礙
◈十六正士表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落實在菩薩表法
◇光明慧辯願、善談法要願,都是慧辯才菩薩表法:表與會聖眾真信、真願,皆同生極樂,得彌陀本願加持
◇從與會在家菩薩名號上,就呼應四十八願真實不虛
◇十六位菩薩代表了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落實在菩薩表法的現相上
所以佛法教學的功夫全在明心見性,真正好老師,教我們這個門道,那就是四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全出來了,沒有一樣不知道。這是什麼?這是你的本能,一切眾生都有,只是一切眾生迷,不懂這個方法,透不出來。你現在覺悟了,透出來,透出來一定是從清淨平等覺,才透出來;心不清淨、心不平等,透不出來。只要清淨平等就透出來,覺就是透出了,這個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法修學總的目標就這五個字,在經題上,它所現的相是「大乘無量壽莊嚴」,那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大乘表智慧,圓滿的智慧,無量壽表德行,德能相好。全在經題上,這個經題融在一句名號當中,阿彌陀佛。所以「明信自性佛慧」,這個很重要,信佛的慧就是要信自性,自性佛,「得自性辯才無礙」。「第三十三光明慧辯願,和第三十四善談法要願,都是慧辯才菩薩表法的意思,表與會聖眾真信、真願,皆同生極樂,得彌陀本願加持。所以從與會在家菩薩名號上,就呼應四十八願真實不虛」。這十六位菩薩代表了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落實在這些菩薩表法的現相上。
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六十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2-0064
乙三、「慧辯才」建立在「明信佛慧」的基礎上
明信佛慧,才能辯才無礙;正如《科註》云:「有一世界……有一菩薩名寂靜轉(慧辯才)」。
其中「寂靜」表證涅般,證諸法實相,才能隨後「示轉、勸轉,證轉」,證如來智得辯才無礙。
念佛法門得到佛力加持,雖帶業往生,依然得「辯才」無礙,但其基礎是建立在「明信」世尊和彌陀「佛慧」的基礎上,明信自性佛慧,得自性辯才無礙。
第三十三「光明慧辯願」和第三十四「善談法要願」都是「慧辯才」菩薩表法的意義,表與會聖眾真信、真願,皆同生極樂,得彌陀本願加持,
所以從「與會在家菩薩名號上」就呼應四十八願真實不虛。
四十八願和五十三參濃縮為十六正士的表法 上官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