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盡曰功,善滿稱德|稱名:功德裡第一功德|在法界第一善知識阿彌陀佛座下,一生證得圓滿佛果|善惡:這兩個字要認識清楚|惡的行為、言論、念頭沒有了:這是真的功|惡沒有了;善就積累了|淨空老法師
◈普利一切眾生,廣施功德之寶
◇廣施者,普遍施給也
◇普利一切眾生,故云廣施。所施之物,乃功德之寶
◇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叫功德
◈施物名功,歸己曰德
◇財、法、無畏布施:都稱為功
◇功歸自己:這是德
◇要養成一個施捨的心。常存著財、法、無畏布施的心,這是功德
◇遇到緣盡心盡力去做
「廣施」是普遍施給一切眾生。「普利一切眾生,故云廣施。所施之物,乃功德之寶」。「功德」,佛法裡面最普通的術語,常言說得好,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叫功德。功德是什麼?《仁王經疏》上卷有說,「施物名功」,我們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都稱之為功,「歸己」,這個功歸自己,這是德。這兩句話我們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像章嘉大師早年教給我的,要養成一個施捨的心。心常常存著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常有布施的心,這是功德。遇到緣盡心盡力去做,自己在積累功德。
◈惡盡曰功,善滿稱德
◇惡的行為、言論、念頭沒有了:這是真的功
◇惡沒有了;善就積累了
◇惡是破壞善的
◈善惡:這兩字要認識清楚
◇善惡簡單的說:十善、十惡
◇害眾生的念頭沒有了;不貪、不瞋、不痴
◇這兩個字要認識清楚,才知道如何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德者,得也:修功所得
◇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從根上說就是念頭:惡念天天少;善念天天多
◈稱名:功德裡頭的第一功德
◇善中之善,以稱名為第一,所有一切惡念都放下了;一心只照顧佛號,讓佛號念念相續,前念是佛號、後念接著還是佛號:這是功德裡頭第一功德
下面,「又《勝鬘寶窟上》曰:惡盡曰功,善滿稱德」,這兩句話說得很好,惡,惡的行為沒有了,惡的言論沒有了,惡的念頭沒有了,這是真的功。惡沒有了,善就積累了。惡是破壞善的,破壞你的善念、善言、善行。惡要是盡了,簡單的說這個惡,十惡,簡單的說這個善就是十善,害眾生的念頭沒有了。殺盜淫,這是身的三種惡業,這個惡業沒有了,這是功。翻過來,惡斷了,不貪、不瞋、不痴,這個善圓滿,這就是德。這兩個字要認識清楚,我們才知道如何斷惡修善,如何積功累德。「又德者,得也」,跟得失的得這個意思相同。「修功所得」,你所修積的功德,惡天天少,善天天多,好事!從根上說就是念頭,惡念天天少,善念天天多。善中之善,以稱名為第一,所有一切惡念都放下了,一心只照顧到佛號,讓佛號念念相續,前念是佛號,後念接著還是佛號,這樣好,這是功德裡頭的第一功德。
◈利生去惡名功;此功之果曰德
◇綜上二說,則:利生與去惡名功;此功之果曰德
◇利生是利益眾生:教化幫助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
◇能利生當然就去惡;去惡是成就自己
◇惡念、惡言、惡行都放下了,這是功;這個功的果,就是德
◈在法界第一善知識彌陀座下,一生證得圓滿佛果
◇念佛這個功德的果是: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果德
◇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在遍法界虛空界是第一善知識:我們在阿彌陀佛座下,一生證得圓滿的佛果,就是圓滿的功德
「綜上二說」,前面兩種講法,「則利生與去惡名功」。利生是利益眾生,這是說的化他,教化眾生,幫助眾生斷惡修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是利生。能夠利生當然就去惡了,去惡是成就自己。剛才講了,惡念、惡言、惡行都離開了,都放下了,這是功。這個功的果就是德。念佛這個功德的果是什麼?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果,果德。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遍法界虛空界是第一善知識,好老師,我們在阿彌陀佛座下一生證得圓滿的佛果,那就是圓滿的功德。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一二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12
「廣施」者,普遍施給也。
普利一切眾生,故云廣施。
所施之物,乃功德之寶。
「功德」者,
天臺《仁王經疏上》曰:「
施物名功,
歸己曰德。」
又《勝鬘寶窟上》曰:「
惡盡言功,
善滿曰德。
又德者,得也。
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綜上二說,
則
利生與去惡名功。
此功之果曰德。
德者得也。
德者,修功所得也。
◎ 必成正覺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