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教學沒有別的:希望你放下一念迷;回歸一念覺|一念迷,就有十法界六道|一念覺,全不見了|阿賴耶種子力量再強:它是假的|能把習慣放下,就叫功夫|帶業往生:能把煩惱伏住、不起貪瞋|淨空老法師
◈道理不明白,懷疑就斷不掉
《觀無量壽經》只講兩樁事情:淨土的理論、方法
◇如果道理不明白,懷疑就斷不掉
◈是心是佛:你本來是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淨土宗依據的理論
◇是心是佛:你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
◇因為你本來是佛;你現在要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修學淨宗對這句話要完全接受肯定:佛沒有妄語
◇心是真心;不是妄心
◇真心本來是佛;妄心現在想作佛:真妄一體,真妄不二
《觀無量壽經》只講兩樁事情,一個是講淨土依據的理論,如果道理你要不清楚、不明白,懷疑就斷不掉,淨土根據什麼道理建立的。世尊在《觀經》上說了一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土宗依據的理論。第一個,是心是佛,你本來是佛。《華嚴》上佛根據這個理論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是因為你本來是佛,你現在迷失了自性變成凡夫,你現在要作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你不是佛,你想作佛就難了,你本來是佛。修學淨宗的人對這句話要完全接受,要完全肯定,確確實實如佛所說,佛沒有妄語,不會騙人,一切眾生確實本來是佛。大乘教細說說得多了,像《華嚴》、《法華》,講得非常詳細、非常透徹。心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本來是佛,妄心現在想作佛,真妄一體,真妄不二,這淨宗的理論。
◈起心動念,想前想後:全是妄心
◇起心動念,想前想後、想自想他,全是妄心:阿賴耶的三心二意
◇三心都有分別、執著,看哪一種功能最強給它命名
◇第六意識分別特別強
◇第七末那執著特別強,執著就被染污,所以也叫染污意
◈真心永遠不會染污、永遠清淨
◇真心永遠不會染污、永遠是清淨的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常說心被染污,那是妄心不是真心,是第七識被染污了;真心從來沒有染污過
◇我們不曉得真心在哪裡,從來沒有用過真心;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所用的統統是妄心
我們今天起心動念,想前想後、想自想他,全是妄心,阿賴耶的三心二意。第六意識是分別心,第七末那是執著心,這就是講它作用的輕重。三心都有分別、都有執著,看哪一種功能最強,用特別強的來說它,給它命名。第六意識功能,分別特別強,第七末那執著特別強,執著就被染污,所以也叫做染污意。真心永遠不會染污,永遠是清淨的。六祖惠能明心見性了,我們看他的報告,他在開悟的時候告訴五祖忍和尚說,「何期自性」,沒有想到自性,「本自清淨」,本來是清淨。有沒有染污?沒有。要知道,我們常常說心被染污,那是妄心不是真心,是第七識被染污了。真心從來沒有染污過,我們不曉得真心在哪裡,從來沒有用過真心,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所用的統統是妄心。這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清楚。
◈第八識哪個種子力量大,命終它做主
◇前面七識所造,善業、惡業、無記業,統統落在阿賴耶識:第八識落謝種子
◇如果阿賴耶是物質現象,每個人無始劫所含藏的習氣,哪怕像微塵那麼大,盡虛空都容納不下
◇我們的念頭從來沒斷過,前念滅後念生,這些習氣就變成阿賴耶種子,無量無邊
◇哪一個種子力量大,我們命終它起現行、它來做主、它去投胎,就造成六道輪迴的現象
第八識落謝種子,就是前面七識所造的,善業、惡業、無記業,統統落在阿賴耶識裡面,阿賴耶像個倉庫一樣,像個資料室一樣,統統有記錄在那個地方。古人說,如果阿賴耶是物質現象,有色相的話,我們每個人無始劫到今天,阿賴耶所含藏的習氣,哪怕再小,像微塵那麼大,盡虛空都容納不下。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的念頭從來沒有斷過,前念滅了後念生,這些習氣就變成阿賴耶的種子,無量無邊、無數無盡。哪一個種子力量大,我們命終的時候它起現行,它來做主,它去投胎,就造成六道輪迴的現象,六道輪迴怎麼來的。
◈阿賴耶種子力量再強:它是假的
◇力量再強,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
◇它連痕跡都找不到,但是不能說它無;它真有
◇這個東西實際上就是自性裡的一分迷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迷惑不是真的,自性沒有這個;但是現在有
◇一念迷就是無始無明、阿賴耶;一念覺,它就不存在了
◇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希望你放下一念迷;回歸一念覺,問題就解決了
◇一念迷,就有十法界、六道三途;一念覺,全不見了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一念覺了,十法界六道輪迴沒有了:像夢醒了你再去找,它永遠不會再現前
要知道,力量再強,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實際上說,它連痕跡都找不到,但是不能說它無,它真有。這個東西是什麼?實際上就是自性裡頭的一分迷,迷惑,就這個東西。迷惑不是真的,自性沒有這個,但是現在有。一念迷這就是無始無明,無始無明就是阿賴耶;一念覺,它就沒有了,它就不存在了。所以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希望你放下一念迷,回歸一念覺,問題就解決了。一念迷,就有十法界、就有六道、就有三途,一念覺,全不見了。永嘉大師說得好,說「夢裡明明有六趣」,有六道輪迴,「覺後空空無大千」,這一念覺了,十法界不見了,六道輪迴沒有了。像夢,夢醒了,你再去找,找那個夢,永遠找不到,它永遠不會再現前。
◈知道不是真的,就不要放在心上
◇我們現前的十法界六道,是夢中境界;不是真的
◇知道不是真的,就不要放在心上:這就放下了
◈放下真難;能把習慣放下叫功夫
◇但是放下很難,真難:難在已經養成習慣
◇久遠劫到現在,養成習慣,知道錯了,就是改不掉
◇能把習慣放下,這就叫功夫:功夫深的,徹底放下;功夫淺的,放下一部分,還有一部分
◈帶業往生:能把煩惱伏住、不起貪瞋
◇每個修行人功夫淺深不一樣,這就造成極樂四土三輩九品
◇我們是帶業往生,煩惱一品也沒斷;但是佛要求,要能把煩惱伏住才能往生
◇帶舊習;不能帶現行:臨命終還有一點貪愛、瞋恚,這去不了
◇關鍵是最後的一念: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你決定得生
◇誰能保證自己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
◇要把念佛養成習慣,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場所,順境逆境統統是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
◇順境善緣不起貪戀;逆境惡緣不生瞋恚:這叫功夫,這樣就能夠帶業
◇一定要念到自在往生,這決定有把握
所以我們六道輪迴,現前的十法界,是夢中境界,不是真的。知道不是真的,就不要放在心上,這就放下了。但是放下很難,真難,難在什麼地方?已經養成習慣。什麼時候養成的?久遠劫到現在,養成習慣,知道錯了,就是改不掉。能把習慣放下,這就叫功夫,功夫深的,徹底放下;功夫淺的,放下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所以每個修行人功夫淺深不一樣,這就造成極樂世界的四土三輩九品。這個東西從哪來?是從我們,我們往生是帶業往生,煩惱沒斷,一品也沒斷,但是佛要求,你要能把煩惱伏住才能往生,所謂是帶舊習,不能帶現行。臨命終時還有一點貪愛,還有瞋恚,這去不了。關鍵是最後的一念,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你決定得生。誰能保證自己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祖師大德教導我們,我們要把念佛養成習慣,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場所,順境、逆境,統統是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順境、善緣不起貪戀,逆境、惡緣不生瞋恚,這叫功夫,這樣就能夠帶業。一定要念到自在往生,這決定有把握。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十六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