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

有念是妄念;無念是無明:都不能成就|妄想不能夾雜;無明也不能夾雜|無明是愚痴;妄想是貪瞋痴慢:都是障礙自性,都是破壞你一心不亂|真心離念:真心裡頭沒有妄念,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暗合道妙|淨空老法師

 


有念是妄念;無念是無明:都不能成就|妄想不能夾雜;無明也不能夾雜|無明是愚痴;妄想是貪瞋痴慢:都是障礙自性,都是破壞你一心不亂|真心離念:真心裡頭沒有妄念,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暗合道妙|淨空老法師


◈何為至心?但有此念,不雜餘念
◇譬如有人,值遇惡賊,直來欲殺。其人勤走,渡河求免。爾時但念渡河方便。但有此念,更無他念。當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雜餘念
◇只有一個念頭,怎麼過河?除這一念之外沒有別的念頭,這就叫一念
◇我們念佛也要用這個方法:沒有懷疑、沒有夾雜雜念,這就叫一心、一念、至心

  「又何為至心?《無量壽經宗要》引什公之喻」,什公是鳩摩羅什大師,他說的這個譬喻。「譬如有人,值遇惡賊,直來欲殺。其人勤走,渡河求免。爾時但念渡河方便。但有此念,更無他念。當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雜餘念」。這也可能是有人向羅什大師請教,什麼是至心?什麼是一念?羅什大師就舉了這個比喻,譬如有人遇到強盜,旅行的時候遇到強盜,這個強盜非常凶惡,一定要殺人。這個人只有逃命,逃到一個河邊,這個時候只有一個念頭,怎麼過河?除這一念之外沒有別的念頭,這個一念就叫一念。為什麼?不雜餘念。我們念佛也要用這個方法,什麼叫至心?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沒有雜念夾在其中,這個時候就叫一心、一念、至心,這意思都相同。

◈要緊的是「無間念佛」
◇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
◇念佛名是持名念佛,念佛相好是觀想念佛,都可以;要緊的是「無間念佛」,這個念頭不能停:一停就有夾雜進來
◈有念是妄念;無念是無明
◇有念是妄念;無念是無明:都不能成就
◇妄想不能夾雜;無明也不能夾雜
◇無明是愚痴;妄想是貪瞋痴慢:都是障礙自性,都是破壞你一心不亂
◈無間念佛,十念至心,名為十念
◇無間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為十念
◇只是欲渡之念,更無他念,是名至心
◇行人念佛,如彼喻中人之欲渡河,只是欲渡之念,更無他念,是名至心。如是之念,相續至十,即為十念。臨終能行,決定往生
◈乃至一念,念心純固,亦得往生
◇臨終十念時間來不及,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都能往生: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
◇一念相應一念佛

  「行者亦爾」,行者就是念佛的人、修行的人,也是這樣的。「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都可以,念佛名是持名念佛,念佛相好那是觀想念佛,都可以要緊的是「無間念佛」,這個念頭不能停,為什麼?一停就有夾雜進來有念是妄念,無念是無明,都不能成就妄想不能夾雜,無明也不能夾雜無明是愚痴,妄想是貪瞋痴慢,都是障礙自性,都是破壞你一心不亂,這是念佛人不能不知道的。「無間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為十念」。一念到十念,這是講臨命終時他決定得生。「是謂行人念佛,如彼喻中人之欲渡河,只是欲渡之念,更無他念,是名至心。如是之念,相續至十,即為十念。臨終能行,決定往生。」這個句子十分肯定,一絲毫疑慮都沒有,真正是如善導大師所說萬修萬人去。「乃至一念」,臨終的時候十念時間來不及,他馬上就斷氣了,他最後這一念是阿彌陀佛都能往生。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往生這一剎那他肯定見佛。如果最後這一念見佛,一念相應一念佛,他來不及了,就是沒有時間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我了,我跟佛去了。說這句話的時間都沒有,如果是十念他有時間,有時間告訴大家佛來接引。最後只有這一念,他來不及,他真看到佛來接引,那就真往生了。

◇念心純固:這個信心非常純、非常堅定,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
◈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臨終那一念是真心不是妄心:不夾雜懷疑、妄念,就是真心
◇真心離念:真心裡沒有妄念,你真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暗合道妙
◇道是自性;妙是妙用
◇臨命終最後一念跟性德的體用相應,這還得了!這個品位可高了
◇巧入無生:緣分太殊勝!一輩子用妄心;臨終一念是真心,太難得太難得了
◇入無生就是入常寂光、契入自性
◇自性不生不滅:何期自性本無生滅

  這個意思,《念佛三昧寶王論》裡面有說到,「念心純固」,純是不雜,固是堅固,這個信心非常純、非常堅定,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亦得往生。蓋以暗合道妙,巧入無生」。這兩句話說得太好,這是說什麼?臨終那一念是真心不是妄心,不夾雜懷疑、不夾雜妄念就是真心。大乘教裡佛常說「真心離念」,真心裡頭沒有妄念,你真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就暗合道妙。道是什麼?道是自性。妙是什麼?妙是妙用,它起作用太妙了。臨命終時最後這一念跟性德的體用相應,這還得了嗎?這個品位可高了巧入無生,這個巧是形容緣分太殊勝,哪有這麼巧的事情!一輩子用妄心,臨終一念是真心,太難得、太難得了入無生就是入常寂光,就是契入自性自性不生不滅,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他說了五句,第二句就講「何期自性本無生滅」,講得真好。

◈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
◇是故五逆十惡,臨終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
◇五逆十惡臨終地獄相現前,真有畏懼之心,他的妄念都嚇跑掉;提醒他「阿彌陀佛」,他就接受這一念,這一念裡頭沒有懷疑、夾雜,這樣殊勝的緣,肯定上輩往生
◇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
◇真誠到極處是上品上生;真誠裡面差一等,上中品、上下品往生
◇上輩生實報莊嚴土;中輩生方便有餘土;下輩生凡聖同居土:果報太殊勝
◈念佛是真實的;其他都是假的
◇世出世間一切法,只有這一法是真實的;其他都是假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有這樁真實

  「是故五逆十惡,臨終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五逆十惡臨終地獄相現前,他要是真有畏懼之心,這個時候把他的妄念都嚇跑掉,只有一念,要是提醒他「阿彌陀佛」,他就接受這一念,這一念裡頭沒有懷疑,這一念裡面沒有夾雜,那他是什麼品位?豈不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臨終遇到這樣殊勝的緣,肯定上輩往生真誠到極處是上品上生,真誠裡面差一等,上中品、上下品,上輩往生。我們知道,上輩往生是生實報莊嚴土,中輩生方便有餘土,下輩生凡聖同居土,果報太殊勝世出世間一切法,只有這一法是真實的,其他都是假的。佛在《般若經》上常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有這樁真實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二0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39-0420




又何為至心

《無量壽經宗要》引什公之喻:
譬如有人,值遇惡賊,直來欲殺。
其人勤走,渡河求免。
爾時但念渡河方便。

但有此念,更無他念。
當念渡河,即是一念

此等十念,不雜餘念。

行者亦爾,

若念佛名,
若念佛相等。無間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為十念。」


是謂行人念佛,如彼喻中人之欲渡河。
只是欲渡之念,更無他念。是名至心

如是之念,相續至十,即為十念。臨終能行,決定往生。
乃至一念(見《念佛三昧寶王論》),念心純固,亦得往生。

蓋以
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是故五逆十惡,臨終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

◎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