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開悟前不看別的|光碟看一百、兩百遍:多看心是一|腦子想一個問題,容易得三昧、開悟|三個老師開三門課:一門一門學;一天上三門,不行|老師講的不一樣,比較就錯了:每條路路況並不完全相同|淨空老法師
◈一門深入:一門一門的學
◇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能同時學很多門;一門一門的學
◇三個老師開三門課,同時都是學一門;不是學三門:一門一門學
◇每個老師來講三個月;一年當中,三門都學到了
◇一天上三門課,不行:會把我們擾亂了
◇精神集中在一樣上
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能同時學很多門,一門一門的學。譬如我們這裡有三個老師,開三門課,老師他自己也有學校,他可以一年到我們這裡來教二、三個月,這二、三個月我們只學他一門。第二位老師教的時候,這位老師回去了,第二位老師來,我們跟他學,學他的那一門。我們同時都是學一門,不是學三門。但是在一年當中,三門都學到了,每個老師來講三個月,這是正確的。而不是每一天上三堂課,那個方法不行,那個方法會把我們擾亂了。我們的精神、精力要集中,集中在一樣上。
◇學三門東西三個老師:一定是三個時代;不是同時
◈二十四小時想一個問題:容易開悟
◇一天二十四小時,腦子裡想一個問題:容易得三昧、容易開悟
◇一個小時想三樣東西:亂了、雜了,不但不能開智慧,會生煩惱
◈比較就錯了;跟定一個人才有好處
◇老師講的不一樣,比較就錯了:每一條道路有每一條道路的路況,並不完全相同
◇自己有主宰,把老師的優點統統吸收了,自己融會貫通,自成一家:明白這個道理,學東西就快樂
古時候教學法是這個辦法,古人教學是跟一個老師。有在一個老師這裡學了幾年,再去拜第二個老師,學另外一門。學三門東西三個老師,但一定是三個時代,不是同時,這一點要特別留意。我們這一天二十四小時,腦子裡想一個問題,容易得三昧,容易開悟。如果一個小時裡頭想三樣東西,亂了、雜了,不但不能開智慧,會生煩惱。可能老師講的不一樣,你會有比較。比較就錯了,每一條道路有每一條道路的路況,路況並不完全相同。明白這個道理就好辦了,自己有主宰,把老師的優點統統吸收了,自己融會貫通,自成一家,這個例子很多,在中國歷史上我們能看到。明白這個道理,學東西就快樂。
◇李老師:過去你所學的,我一概不承認;從今天起從頭學起,以前都得放下,不准再提
◇如果拿前面兩個老師來做比較,一事無成;跟一個人跟定了,這才有好處
我們年輕時候不知道,所以李老師,我拜老師的時候,我前面有兩個老師,再拜他跟他,他就怕我拿前面老師所教我的跟他來相比較,這就麻煩了。所以他給我的條件,第一條就說,過去你所學的,無論跟什麼人學的,我一概不承認,統統作廢,你要跟我學,從今天起一切從頭學起,以前都得放下,不准再提。這是對的。如果拿前面兩個老師來做比較,一事無成。跟一個人跟定了,這才有好處。
(中略)
◇不讓我看的書絕對不看;法師、大德講經,不准去聽
◇你能專一,專一能得定,定能開慧
◇多聽,廣學多聞,增長知見:心不能得定、開悟
◈遇不到老師怎麼辦?
老師有著作、光碟,也是要守這個規矩:一門深入
◈沒開悟之前不看別的東西
◇沒開悟之前不看別的東西:堅持這一點,我們就會有成就
◈多看心是一:心無二用才有成就
◇光碟,能不能看一百遍、兩百遍:這就在你了
◇多看就熟透了;多看心是一
◇《淨修捷要報恩談》,我聽五、六十遍,每天還在聽:遍數不多不行,遍數要多
◇聽的時候不要有雜念、妄想:就像上課一樣
◇遍數愈多愈好:心是一個、心無二用,這才會有成就
老師教的方法有道理,真得受用。在台中的期間,完全聽李老師的指導,他不讓我看的書我絕對不要去看,所有的這些法師、大德到台中,在台中講經,不准去聽。為什麼?你能專一,專一能得定,定能開慧,就這麼個道理。你要是多聽,廣學多聞,增長知見,心不能得定,不能開悟,道理在此地。我們把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心就服了,對老師感恩。那我們遇不到老師怎麼辦?老師有著作,現在還有光碟,用光碟、用著作是一樣的,也是要守這個規矩,一門深入。自己沒有開悟之前不看別的東西,要堅持這一點,我們就會有成就。你看一片光碟,能不能看一百遍,能不能看兩百遍,這就在你了。為什麼要多看?多看就熟透了,多看心是一。我這段時間在聽黃念祖老居士的《淨修捷要報恩談》,我已經聽了幾十遍,有五、六十遍了,我每天還在聽,遍數不多不行,遍數要多。聽的時候不要有雜念,不要有妄想,就像上課一樣。遍數愈多愈好,心是一個,心無二用,這才會有成就。
◈功夫不得力:都是學太多、太雜
◇凡是功夫不得力,都是學太多、太雜
◇這個法門好;那個也不錯,都想學:問題出來了
◇念佛號,還想念經、念咒,他就不能成就:他不專、他不一
◇古聖先賢的教誨,不但是自己一生的經驗,集古聖先賢的經驗,哪裡會錯?
◈老老實實,一門深入,自然通達
◇有一些人,他學很多門,都有成就,還能觸類旁通:那是極少數的天才兒童
◇普通人要走普通的方法,穩穩當當,不能走少數天才那一些
◇賢公表法表得好,老老實實,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自然通達
◇沒有勉強,沒有我一定要學到什麼程度,完全自然,這就對了
凡是功夫不得力都是學得太多、太雜,這個法門好,那個法門也不錯,都想學,問題出來了。如果海賢老和尚念佛號,還想念經,還想念咒,他就不能成就,他不專、他不一,一門深入,他多門深入,違背古聖先賢的教誨。古聖先賢的教誨了不得,是他一生的經驗,不但是自己一生的經驗,集古聖先賢的經驗,哪裡會錯?我們今天怎麼樣?是對古聖先賢懷疑。也看到有一些人,他學很多門,他都有成就,都還不錯,還能觸類旁通。那是極少數的,稟賦不一樣,我們講有天才兒童。我們是普通人,普通人要走普通的方法,穩穩當當,不能走那一些,是少數天才,我們不是那個少數人,那學不到的。海賢老和尚表法表得好,老老實實,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自然通達。沒有勉強,沒有我一定要學到什麼程度,沒有,完全自然的,這就對了。
◈一班十個人:個個都照顧到
◇現在真正有修有學的人少了,一個個都往生走了,往後要想學沒人教了,缺乏師資
◇學校為什麼不能出人才?一班四、五十個人,老師照顧不過來
◇頂多只能照顧十個人:個個都照顧到
◇大家庭不只一個老師:一個老師專門教扎根教育;另外大的孩子,專攻一部經、史,就請兩個老師
我為什麼說這些話?因為現在真正有修有學的人少了,一個個都往生走了,往後要想學沒人教了,現在就缺乏師資。如果沒有現代的科學技術,這個網路、衛星,這樣的媒體傳播,我們的教學就有困難,能教幾個人?李老師過去告訴我,頂多十個人。學校裡面為什麼不能出人才?那一班四、五十個人,老師照顧不過來,他沒有那樣的精神,頂多只能照顧十個人,個個都照顧到。所以從前教學學生並不多,家裡小孩多了怎麼辦?請兩個老師,兩個老師兩個教室。教室叫塾,私塾的塾,塾就是學校,東塾、西塾,大家庭裡頭不只一個老師。當然有一個老師,專門教小孩的扎根教育,另外大的孩子,十二、三歲以上,他可以專攻一部經,或者專攻史,經史之學,就會請兩個老師,這都是我們曾經見到過的。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一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