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最怕發脾氣|火燒功德林|一定要有忍辱波羅蜜:能保住你的功德|昨天發了一頓脾氣:昨天以前的功德全沒了|臨命終時發一頓:這一生白修了|功德變成人天福報,這就很可惜|淨空老法師
◈隨順佛清淨教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隨順佛清淨教
◇佛的教誨是清淨的:清淨平等覺
◈念佛人修什麼?修清淨心
◇念佛人修什麼?修清淨心:心不清淨,白學了;不清淨,所學是世間善法,來生人天果報
◇清淨是真心,不是妄心,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
◇心淨則佛土淨
◇我們心不清淨,怎麼能生淨土?
◇清淨心生同居土、方便土;平等心生實報土
◈念佛不拘多少;功夫是你能放下
◇念佛,經上沒有說念多少
◇第十八願說得好:臨命終時,十念必生
◇十念兩種講法:臨終時十念往生;另一種每天早晚課念十句佛號,一生不中斷,就能往生
◇念佛不拘多少;講究功夫淺深:功夫是你能放下
◇培養慈悲心,放下一切怨恨,不再責怪別人:這是功夫
如是隨順佛清淨教,佛的教誨是清淨的。你看我們這個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念佛人修什麼?修清淨心。心不清淨,白學了;不清淨,所學的是世間善法,來生人天果報,你不會墮三途。如果心清淨,清淨是真心,不是妄心,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淨土,記住,經論上所說的,古大德所說的,「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心不清淨,怎麼能生淨土?這個道理要知道。清淨心生淨土是同居土、方便土,平等心生淨土是實報土,不一樣。念佛,經上沒有說念多少,多少不拘,第十八願說得好,臨命終時,十念必生。這個十念有兩種講法,一種是臨終的時候十念,他嚥氣了,這個往生;另外一種說法就是,你每天早晚課,你工作很忙,你沒有時間,你念十句佛號,不要中斷,一生不中斷,就能往生。應該取後面這個意思好。所以念佛不拘多少,念佛講究功夫淺深。功夫是什麼?你能放下,那是功夫。我們培養慈悲心,放下一切怨恨,不再責怪別人,這是功夫。
◈修行人最怕發脾氣
◇瞋恚,是最嚴重的煩惱
◇火燒功德林:你修積的功德,一發脾氣統統燒掉了
◇所以功德不容易修成,功德一定要有忍辱波羅蜜;忍,它能保住你的功德
◇昨天發了一頓脾氣,昨天以前的功德全沒了:昨天到今天就是修一天
◇臨命終時發一頓,全完了:這一生白修了
◇福德有:功德變成人天福報,這就很可惜:人天福報沒離開六道輪迴
◇要學著處處跟人隨和,原諒別人、不計較;修清淨心、慈悲心、忍辱波羅蜜
修行人最怕發脾氣,瞋恚,這是最嚴重的煩惱。所謂火燒功德林,你修積的功德,一發脾氣統統燒掉了,所以功德不容易修成,功德一定要有忍辱波羅蜜,忍,它能保住,保住你的功德。如果一發脾氣,昨天發了一頓脾氣,昨天以前的功德全沒有了,昨天到今天就是修一天。如果臨命終時發一頓,全完了,這一生白修了,但是福德有,功德變成福德了,變成人天福報,這就很可惜,人天福報沒有離開六道輪迴。所以要學著處處跟人隨和,原諒別人,不跟人計較,修清淨心,修慈悲心,修忍辱波羅蜜。
◈視諸眾生,面門先笑,曾無嚬蹙
◇彌勒菩薩供在山門,上第一堂課:笑面迎人;不能板著面孔進佛門
◈清淨平等,要常常留意
◇心離穢濁,諸根清淨。不染離垢,心不瞋恚。內無恨結
◇為什麼你會那麼歡喜?心裡沒有染污,六根清淨
◇沒有染污:順心的沒有貪戀;不順心的沒有瞋恚,就清淨
◇不順心的瞋恚;順心的喜歡、想得到:你的心被染污了
◇要保持著平常心:平就是平等;常就是清淨
◇覺不容易,那是大徹大悟;清淨平等,要常常留意
◈自性是真我;阿賴耶是假我
◇特別在人事,人事是你最牽掛的:因為你有我
◇無我多好!
◇自性是真我;阿賴耶是假我:自性迷了就變成假我,生生世世假我當家、作善作惡,這就變現六道輪迴
佛教導我們,「視諸眾生,面門先笑」。你們看到彌勒菩薩,通常都把他供在山門,旁邊是四大天王,這是表法,你進佛門的時候,一定從這個門進來,上第一堂課。第一堂課上什麼?彌勒菩薩笑面迎人,這是第一堂課,不能板著面孔進佛門,不可以,面門先笑。「曾無嚬蹙」。嚬蹙是不高興,板著臉,皺著眉頭,一臉不高興的樣子,這不可以的。「所以然者,心離穢濁,諸根清淨。不染離垢,心不瞋恚」。你看看,這講得多明白。為什麼你會那麼歡喜?心裡頭沒有染污,六根清淨。這個沒有染污,就是順心的沒有貪戀,不順心的沒有瞋恚,就清淨。不順心的有瞋恚,你的心被染污了;順心的你喜歡,你想得到,你的心也被染污了。所以一定要保持著平常心,平就是平等,常就是清淨。覺不容易,那是大徹大悟,清淨平等要常常留意。在哪裡修?特別在人事,人事是你最牽掛的。為什麼牽掛?因為你有我。無我多好!身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我,自性是真我,阿賴耶是假我,自性迷了就變成個假我,生生世世假我當家,假我作善作惡,這就是變現的六道輪迴。作善感得三善道的果報,作惡感得三惡道的果報,地獄、餓鬼、畜生。
◈所有不善的人,都要原諒他
◇所有不善的人,都要原諒他:他沒有受過聖賢教育
◇我們年歲比他長,我們還接受到邊緣
◇我們也做得不好;別人譏嫌、毀謗是應該的,是替我們消業障的:我應當感謝他;怎麼可以怨恨他?
◇這就是修行的功夫,這就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今天這個世界亂成這個樣子,所有這些不善的人,都要原諒他。為什麼?同情他,他沒有受過聖賢教育。如果他受過聖賢教育,他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年歲比他長一倍,我們還接受到邊緣,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也做得不好,別人譏嫌、毀謗是應該的,是替我們消業障的,我應當感謝他,我怎麼可以怨恨他?這就是修行的功夫,這就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32
《勝天王般若經》曰:『
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隨順佛清淨教。
視諸眾生,面門先笑,曾無嚬蹙。
所以然者,心離穢濁,諸根清淨。不染離垢,心不瞋恚。內無恨結。』」
◎ 積功累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