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 星期一

我們有沒有入佛門?不要問別人;要問自己|我覺悟了沒有?我看破、放下了沒有?|真正看破:了解諸法實相|實相是空的,自心現量、不斷之無|不著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一念與自性相應,過佛菩薩的生活|淨空老法師

 


我們有沒有入佛門?不要問別人;要問自己|我覺悟了沒有?我看破、放下了沒有?|真正看破:了解諸法實相|實相是空的,自心現量、不斷之無|不著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一念與自性相應,過佛菩薩的生活|淨空老法師


◈念自己就迷;念眾生是覺
◇佛教化眾生,身、語、意是他教學的工具
◇我們凡夫叫意;佛叫自性
◇諸佛菩薩念念為眾生,決定沒有念自己:念自己就迷了;念眾生是覺
◈我覺悟、看破、放下了沒有?
◇我們有沒有入佛門?不要問別人;要問自己:我覺悟了沒有?我看破、放下了沒有?
◇真正看破:了解諸法實相
◇實相是空的,自心現量、不斷之無
◇無是空的,什麼都沒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既然是無、是空,就不應當執著,不應當放在心上
◇放在心上就是凡夫;不放在心上就是菩薩
◈不著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
◇菩薩度眾生要現相。釋迦牟尼佛現八相成道,跟我們凡夫好像沒有兩樣
◇不同的地方在他不放在心上,他知道沒有、空的:這個人就是佛、菩薩
◇不著相就是功德;著相做再好的事情沒有功德
◇著相是福德,把功德變成六道十法界裡的福報,變質了
◇不著相,不分別執著,那就是菩薩、佛
◇菩薩跟凡夫差別就在此地:一個覺了;一個在迷
◇迷表現的就是分別執著
◇於一切法不分別執著,這個人覺悟了:覺悟的作用大

  佛教化眾生有言教、有身教、有意教,身、語、意是他教學的工具,用身來表法,用言語來說明。意,我們凡夫叫意,在佛不叫意,佛叫自性,圓滿的教學。諸佛菩薩念念為眾生,決定沒有念自己,念自己就迷了,念眾生是覺。入佛門難,我們有沒有入佛門,不要問別人,要問自己,我覺悟了沒有?章嘉大師所說的,我看破了沒有,我放下了沒有真正看破,看破是了解諸法實相。實相是什麼?實相是空的,就是剛才說的,自心現量,不斷之無無是空的,什麼都沒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跟這兩句的意思完全相同。既然是無,既然是空,就不應當執著,也就是說不應當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錯了,放在心上就是凡夫,不放在心上就是菩薩菩薩度眾生要不要現相?要現釋迦牟尼佛要教化地球上的眾生,他現八相成道,跟我們凡夫好像沒有兩樣。不同的地方在哪裡?這些現象他不放在心上。為什麼?他知道沒有,空的。這個人就是佛、就是菩薩,妙就妙在這裡。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著相就是功德,著相做再好的事情沒有功德著相是什麼?福德,把功德變成人天福報,六道十法界裡面的福報,變質了。如果不著相,不分別、不執著,那就是菩薩,那就叫佛菩薩跟凡夫差別就在此地,一個覺了,一個在迷迷表現的就是分別執著,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人覺悟了。覺悟的作用大

◈一念與自性相應,過佛菩薩的生活
◇賢公覺悟了:一般人看他辛苦;他一點也不苦,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
◇他沒有分別,平等的;他沒有執著,純善的:純淨純善,都在自己一念
◇這一念與自性相應就法喜充滿,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法身、般若、解脫
◇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過六道凡夫的生活,苦不堪言
◈破迷就離苦;開悟就得樂
◇佛為這個來到世間: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破迷開悟
◇破迷就離苦;開悟就得樂:這是佛陀教育,能不學、能不接受嗎?
◇苦樂不從外頭來;從心裡感受:迷的感受,苦;覺的感受,樂
◇破迷開悟的教學,只有釋迦牟尼佛有
◇佛陀慈悲到極處,他有特別法門、無上妙法:信願持名,一生成佛
◈根熟眾生:善根、福德、因緣具足
◇淨土法門要給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的人說才管用:他相信、能接受
◇沒有善根、福德、因緣,不肯接受:不是佛不說;沒有說的必要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每一個往生的人都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的根熟眾生

  我們細心去觀察,在我們面前,去我們不遠的,海賢老和尚覺悟了。你看他一生多快樂,我們一般人看到,好像他辛苦,他一點也不苦,他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在什麼時候,跟他接觸的人沒有不歡喜。為什麼?他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是平等的,他沒有執著,沒有執著是純善的,純淨純善,都在自己一念這一念與自性相應就法喜充滿,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法身、般若、解脫。如果起心動念就迷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那就過六道凡夫的生活,苦不堪言佛是為這個來到世間,幫助我們離苦得樂,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破迷就離苦,開悟就得樂,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你真正懂得,能不學嗎?能不接受嗎苦樂不從外頭來,苦樂是從心裡的感受,迷有迷的感受,苦;覺有覺的感受,樂破迷開悟的教學,只有釋迦牟尼佛有,除他之外,世出世間找不到第二家。尤其是佛陀慈悲到極處,他有特別法門,有無上的妙法,就是信願持名,一生成佛這個法門要給誰說?要給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的人說才管用。為什麼?他相信,他能接受。沒有善根、福德、因緣,不肯接受。不是佛不說,沒有說的必要,他不相信。所以《彌陀經》上說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每一個往生的人都是善根具足、福德具足、因緣具足,這個在淨宗叫根熟的眾生,每一個往生都是根熟眾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八十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