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4日 星期二

淨土資糧,全憑功德|功德之基,莫先持戒|戒淨則心淨,心淨則土淨|戒是人師,道俗咸奉;心為業主,凡聖俱制|正法能否住世,全賴行人能否持戒|淨空老法師

 


淨土資糧,全憑功德|功德之基,莫先持戒|戒淨則心淨,心淨則土淨|戒是人師,道俗咸奉;心為業主,凡聖俱制|正法能否住世,全賴行人能否持戒|淨空老法師


◈戒是人師,道俗咸奉;心為業主,凡聖俱制
◇正法住滅,皆一由之
◇在家、出家,凡夫、聖人,都要遵守
◇有戒律,正法住;沒有戒律,正法就滅了
◈淨宗行門五科
◇決定不能夠疏忽,一定要遵守,時時刻刻要反省
◇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
◇早晨是提醒,晚課是反省,這就真有功德
◇早晚課念給佛菩薩聽的,於自己不相干,那個早晚課有罪過:騙佛菩薩,一天騙兩次
◇騙來騙去吃虧的還是自己:死了以後不能往生,墮無間地獄

  講到戒律,戒是人師,道俗咸奉,「心為業主,凡聖俱制,正法住滅,皆一由之」,這句話重要。道,出家人,俗,在家人,無論在家、出家都要遵守。心,起心動念是造作三業的主宰,所以起心動念比什麼都重要。因此戒律,凡夫、聖人,聖人包括羅漢、包括菩薩,統統要遵守正法還是住在世間還是消滅,都是由於戒律有戒律,正法住,沒有戒律,正法就滅了。所以我們對於淨宗行門五科非常重視,決定不能夠疏忽,這五科一定要遵守,時時刻刻要反省。我們早晨把這五科念一遍,很簡單,就是五句話,淨業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晚上睡覺之前念一遍,反省今天有沒有做錯事情。早晨是提醒,晚課是反省,這就真有功德。千萬不要誤會,早課念給佛菩薩聽的,晚課也是念給他聽的,於自己不相干,那就大錯特錯了,那個早晚課是有罪過的。為什麼?騙佛菩薩,早晨騙他一次,晚上又騙一次,一天要騙兩次騙來騙去吃虧的還是自己,死了以後不能往生,墮無間地獄,為什麼?心不善,欺騙佛菩薩。

◈明比日月,尊譬寶珠
◇戒德的光明像日月一樣,戒德之寶貴像寶珠一樣
◈抱渴而死,弗飲水蟲
◇沒有經過過濾的水不可以喝,怕裡頭有小蟲
◈被繫而終,無傷草葉

  「明比日月,尊譬寶珠」。這兩句話是形容詞,它的光明,這個戒德的光明像日月一樣,戒德之寶貴像寶珠一樣。「寧當抱渴而死,弗飲水蟲」。這裡面是有個故事,是指未經過濾的,含著有小蟲的水。現在跟過去不一樣,過去旅行很辛苦,路上口渴了,要找小河邊上、水溝裡面的水來喝。所以出外旅行都帶一個濾水囊,過濾,喝這個水,這是佛在戒律許可的,沒有經過過濾的水不可以喝,怕裡頭有小蟲,做得這麼小心謹慎。後面還有個「被繫而終,無傷草葉」,這也是個持戒的。人家用生草編織一個繩子把你圍起來,你不敢把它解開,怕把草葉傷了。這是植物,前面濾水是動物,對於動物對於植物都不傷害,這是佛家的戒律。

◇開墾這塊地,三天之前先祭草木神,通知他們搬家,你才可以砍樹、割草

  現在我們在國外,我們在公園看到一些草坪,綠油油的,相當美觀,但是有人在割草。佛准不准?不准,佛家絕不許可開墾這塊地,這塊地裡頭有草、有小樹,要先祭鬼神,祭樹神、祭草木神,通常在三天之前,通知他們搬家,你才可以砍樹,才可以割草。我們到這邊來,六十一號買過來的時候,我記得門口有樹,那個房子太舊了不能用,拆掉重新蓋,我們三天前通知樹神,請他搬家。結果樹神託夢給我們學院的出家人,他說時間太匆促,他說他們要求的要一個星期之前通知他們。大概是澳洲的鬼神跟澳洲人也差不多,做事情總是比人緩一步,三天他來不及,要七天。以後我們砍樹、我們要割草,都要在一個星期之前通知他,來告訴他。到時候你就來砍樹、來割草,這個可以,都是佛的戒律。

◈正法能否住世,全賴行人能否持戒
◇出家、在家,能不能持戒
◇寧失身命,毋違所受之戒
◇失身命,來生還可以得人身
◇破了戒,來生就三惡道去了

  「疏中極論齋戒之要。正法能否住世,全賴行人能否持戒」,行人,修行人,包括出家、在家,能不能持戒。「故當寧失身命,毋違所受之戒」。寧失身命,沒有關係,你來生還可以得人身,你要是破了戒,來生就到三惡道去了。所以修行人,願意捨身命,不破戒。念老引經據典在此地告訴我們,佛法能不能常住在這世間,完全看在家出家的佛弟子能不能守戒,能不能持戒

◈戒淨則心淨,心淨則土淨
◇淨土資糧,全憑功德
◇功德之基,莫先持戒
◇戒淨、心淨、土淨

  末後,引彭際清居士說,「故知淨土資糧,全憑功德。功德之基」,功德的基礎,「莫先持戒。以戒淨則心淨,心淨則土淨」。末後這句話重要,戒淨,心淨,國土淨。這個土淨就是我們居住環境,推而言之,包括西方極樂世界,心淨則佛土淨。心怎麼淨?戒淨則心淨,心淨則佛土淨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九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19




又《會疏》云:「

齋戒,即八齋戒及攝大小諸戒。

蓋夫
戒是人師,道俗咸奉。
心為業主,凡聖俱制,

正法住滅,皆一由之。
明比日月,尊譬寶珠。

寧當
抱渴而死,弗飲水蟲(指未經沙濾含蟲之水)。
乃可
被繫而終,無傷草葉。」


疏中極論齋戒之要。

正法能否住世,全賴行人能否持戒。
故當寧失身命,毋違所受之戒。


彭際清居士曰:「

故知
淨土資糧,全憑功德。
功德之基,莫先持戒。


戒淨則心淨,心淨則土淨故。」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