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欲往生淨土,要須發菩提心為源|惠能大師為什麼開悟:他念念想作佛、想度眾生|沒有發作佛的心|我們就是做六道凡夫的心,嚴重的迷惑顛倒,還自以為是|淨空老法師
◈凡欲往生淨土,要須發菩提心為源
◇沒發菩提心,不能往生
◇菩提者,乃是無上佛道之名
◇若欲發心作佛者:此心廣大,周遍法界;此心究竟,等若虛空;此心長遠,盡未來際;此心普備,離二乘障
《安樂集》裡面講,「第一出菩提心功用」,把菩提心的功用為我們說出來。「《大經》云」,沒有說哪一部大經,那麼凡是講大經都是指《無量壽經》,淨土大經,「凡欲往生淨土,要須發菩提心為源」。源是根源,如果你沒發菩提心,不能往生。菩提心重要,為什麼?「菩提者,乃是無上佛道之名也。若欲發心作佛者,此心廣大,周遍法界。此心究竟,等若虛空。此心長遠,盡未來際。此心普備,離二乘障」。這幾句話,把菩提心的作用說出來了。我們反過來問問自己,完全明白了。
◈我們沒有發作佛的心
◈我們沒有發作佛的心
◇所以學了無量劫,還是做凡夫
◇我們就是做六道凡夫的心
◇嚴重的迷惑顛倒,還自以為是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
◇沒有出離六道輪迴的心,還要在這裡頭鬥爭
◇不鬥爭,這世界怎麼會這麼混亂,這麼多災變?
◇這是花報現前,果報在來世
第一個,我們確確實實沒有發作佛的心。所以怎麼學,學幾十年,學一輩子,學了無量劫,都還是做凡夫,這什麼道理?我們就是做六道凡夫的心。這是迷惑顛倒,嚴重的迷惑顛倒,還自以為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造業,什麼業?輪迴業。你造的善,三善道,你造的惡,三惡道,你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沒有出離六道輪迴的心,沒有這個願望,還要在這個裡頭鬥爭,鬥諍堅固。是不是這樣的?是啊!如果不鬥爭,這個世界怎麼會這麼混亂?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災變?這是花報現前了,果報在來世,來生是果報,現前是花報,太可怕了!這個事情沒完沒了,生生世世,愈迷愈嚴重。
◈此心廣大,周遍法界
◇我們起心動念都想自己的名聞利養,放不下
◇幾個人想到周遍法界?
◇誰想到全球苦難眾生?
◇頂多想到與你住在一起的家人,這個圈子多小
◇小人,沒有大心量
◇真心是周遍法界,是大菩提心,是作佛的
你看道綽禪師這幾句話,沒發心作佛,作佛的這個心廣大,周遍法界。我們起心動念想什麼?都想自己的名聞利養,都想自己的利害,放不下。有幾個人想到周遍法界?誰想到?比三千大千世界還大,三千大千世界一佛土。再小一點吧,誰起心動念想到全球的苦難眾生?沒人想到。誰想到我一個國家,這一個地區?也沒人想到。起心動念都是想自己,頂多與你住在一起的家人,你只想到這麼多,這個圈子多小!真叫小人,沒有大心量。真心是周遍法界的,真心是大菩提心,是作佛的。
◇惠能大師為什麼開悟:他念念想作佛、想度眾生
◇自己再苦沒感覺到
◇他自己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
◇孔子沒有地位、財富,沒有人能跟他相比:他快樂
◇樂從哪裡來的?學、習
◇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是孔子學習的對象,心量大!
◇我們的真心多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大人,第一個心量大
惠能大師為什麼開悟?你去好好的去讀《壇經》,你會發現他念念想作佛,念念想度眾生。自己再苦沒感覺到,我們看到了,他自己沒有感覺到,他自己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像我們看到孔老夫子很苦,沒有地位、沒有財富,家境不是很好,過著普通平民的生活,沒有人能跟他相比,為什麼?他快樂。樂從哪裡來的?學、習,他學古聖先賢。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是孔夫子學習的對象,特別對周公敬仰、佩服。他學這些人,這些人是他的榜樣,心量大!《華嚴經》上告訴我們,我們的真心多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量是能包容,包容遍法界虛空界。真心、自性,能生能現,能容能包。這中國古時候稱為大人,大人第一個心量大。
◈此心究竟,等若虛空
◇心空跟虛空平等,虛空裡什麼也沒有:本來無一物
◇我們心不是虛空,裡面裝的東西太多
◇坐個一兩分鐘,觀察你的妄念,念念相續,沒有中斷過
◇真心跟虛空一樣,一個念頭都沒有
◇佛的念頭都沒有
下一句,「此心究竟,等若虛空」。這還得了嗎!心空跟虛空一樣,跟虛空平等。虛空裡頭什麼也沒有,能大師說得好,「本來無一物」。我們今天這個心不是虛空,心裡面裝的東西太多,差不多快裝滿了。你要不相信,你在那裡坐個一分鐘、兩分鐘,你觀察你的妄念,你的妄想、你的雜念,前念滅後念生,念念相續,沒有中斷過,連睡覺還作夢,這就心裡妄想、雜念太多太多了。真心呢?真心跟虛空一樣,一個念頭都沒有,給諸位說,佛的念頭都沒有。
◈老老實實念,全都念到了
◇念佛求生淨土為什麼?
◇在這想得清淨心難,恢復真心不容易
◇我們只裝一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裝兩個東西就進不去,你就完了
◇又想到極樂世界,又想學地藏王菩薩,行不行?給你講真話,不行
◇兩個路合在一條走,走不通
我們今天念佛,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為什麼?在我們這個地方,要想得清淨心難,得不到,恢復真心不容易。我們只裝一個阿彌陀佛,就是我只想到極樂世界。告訴你吧,你要裝兩個東西就進不去了,你就完了。你說,我又想到極樂世界,我又想學地藏王菩薩,行不行?給你說「行」是騙你的,是不負責任的。給你講真話,「不行」。你要修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是你的本尊,你就不要念佛,專念地藏菩薩,你能成功。你雖然不能脫離六道輪迴,你不會墮三惡道,地藏菩薩會加持你。如果你功夫用得力,真正走的是戒定慧,你會得三昧,你會開悟,你能證果。證得小乘須陀洹,初果,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你走的是這個路。兩個路合在一條走,走不通,這個道理要懂。
◇一句阿彌陀佛,包括圓滿究竟的諸佛菩薩、無量法門
◇你不要去念他,他在佛號裡面,他不在佛號外面,佛號包括他
◇在裡面添一點、加一點,就完了,你把它全部破壞了
一句阿彌陀佛,確實就包括圓滿究竟的諸佛菩薩、無量法門,念佛可以。為什麼?你不要去念他,他在佛號裡面,他不在佛號外面,佛號包括他。所有一切諸佛菩薩,一切大小乘經典,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統統在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當中。你念這一句,老老實實念,全都念到了,一樣不缺;你要在裡面添一點、加一點就完了,你把它全部破壞了。我給大家講真話,不可以。
◇「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也都會說,什麼意思不知道,所以功夫不得力
◈清淨平等覺是性德
◇一句佛號裡面夾雜多少妄想雜念、分別執著,所以佛號不得力
◇賢公念佛,聲聲得力,句句得力:他沒有妄想雜念,只有清淨、平等、覺
我學了六十五年,明白了。特別是在最近,我喜歡看黃念祖老居士的《報恩談》,我看了將近一百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佛號功德不可思議,大家聽到耳熟,也都會說,什麼意思不知道,所以你功夫不得力。你這一句佛號裡面夾雜多少妄想、多少雜念、多少分別、多少執著,所以佛號不得力。海賢老和尚念佛,聲聲得力,句句得力,為什麼?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他只有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什麼?清淨平等覺是自性,性德。
◇清淨心喜悅,這個法喜是從內往外透的,不是外頭來的
◈極樂世界以外,緣更多更深
◇這個世界沒有緣,功夫成就以後早一天往生淨土
◇極樂世界有緣
◇生到極樂世界就是生到一切諸佛剎土
◇你沒有障礙,你能變化,分身無量無邊
清淨心喜悅,這個法喜是從內往外透的,不是外頭來的,是自性裡面生的,叫性德,法喜充滿。遇到有緣眾生,或是同參道友,或者是你的學生,他能聽得懂你的話,他向你學習,不亦樂乎。也有的時候沒有這個法緣,不少,自己功夫成就了以後怎麼辦?早一天往生淨土。這個世界沒有緣,極樂世界有緣,極樂世界以外,緣更多、緣更深,為什麼?生到極樂世界就是生到一切諸佛剎土。為什麼?你沒有障礙,你有智慧、你有道行、你有神通,你能分身、你能變化,分身無量無邊,像阿彌陀佛一樣。
(中略)
◈心量:周遍法界,等若虛空
◇做出好樣子給人看
◇歡喜,一生沒有發過脾氣,沒有嫉妒、批評過人
所以,我們要做出好樣子給人看,現前看什麼?歡喜,看你這一生沒有發過脾氣,沒有嫉妒過人,沒有批評過人,這就了不起,這是菩薩,是阿羅漢,凡人做不到。最後臨終給大家做好樣子。海賢老和尚標準的好樣子,住世一百一十二年,念佛九十二年,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天經沒聽過,一部經沒念過。我聽說他勸很多人要聽淨空法師講經,很奇怪。一百一十二歲表法圓滿了,阿彌陀佛接他到極樂世界去了。他的心量,真的,周遍法界,等若虛空。
◈此心長遠,盡未來際
◈此心長遠,盡未來際
◇菩提心真心,真心不生不滅
◇盡未來際,是無量壽
◈此心普備,離二乘障
◇二乘,難度的人不度了
◇大乘菩薩真發菩提心,難度的人也有善巧方便去度他
◇善巧的心行: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你才能度化眾生
◇他有定力、智慧、神通,會表演得非常周到,讓不信的人產生信心
◇具足信心發往生大願,發願的人必定得生
◇小乘跟菩薩差別:一個發大心;一個沒發大心
菩提心真心,真心不生不滅,所以「此心長遠」,無量壽,「盡未來際」是無量壽。「此心普備,離二乘障」,二乘怎麼?難度的人不度了。大乘菩薩真發菩提心,難度的人也有善巧方便去度他。善巧的心行是什麼?菩薩決定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你才能度化眾生。所以他有定力、他有智慧、他有神通,他會表演得非常周到,讓不信的人產生信心,具足信心的人發往生的大願,發願的人必定得生,這離二乘障。二乘是聲聞、緣覺,通常合起來稱小乘,跟菩薩差別就是一個發大心,一個沒發大心。發心往生極樂世界是菩提心,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必定成佛。
◈一發此心,傾無始生死有淪
◇一淪三途五千劫
◇佛句句話都是真實話
◇能聽、能接受,好
◇不能接受,也好:做為無量劫後遇到佛法你能信能願的種子
◇這種子要成熟要經無量劫,不是五千劫
◇有這個概念,你會發憤圖強、突破難關、勇猛精進
「若能一發此心,傾無始生死有淪」。生死有淪這四個字是講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生死大海,輪轉在裡面出不來。佛在經教裡告訴我們,一淪三途,多長時間?五千劫。我們相信佛沒有妄語,佛的話實實在在,佛也不嚇唬人,嚇唬人也算是妄語,有什麼意思。佛的句句話都是真實話,你能聽、能接受,好;不能接受,也好。這句話,總而言之,在你阿賴耶識裡面變成種子,這個種子永遠不壞,做為你後世來生無量劫以後,遇到佛法你能信能願的種子,給你種下去了。但是這種子要成熟要經無量劫,不是五千劫,五千劫距離很近。真的,稍稍有一點概念,你就會知道,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你才有一點概念。有這個概念,你會發憤圖強,你會突破難關,你會勇猛精進,有一生成就的,有來生後世成就的,這都了不起。「所有功德迴向菩提,皆能遠詣佛果,無有失滅」。所謂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阿賴耶裡面結成佛法種子,多生多劫之後都會起作用。
◈菩提心實為往生淨土之源
◇成佛作祖,普度眾生,根源在菩提心
◇不發此心,縱然勤修,亦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終不能往生也
◇這個心沒發,你很努力修行幾十年,怎麼樣?沒有源頭的水
◇這樹為什麼活不了、長不大?沒根
◇沒有菩提心,佛念得很好,不能往生
下面是這一段,黃念老居士給我們解釋。「茲粗釋云:首引《大經》,以明功用。《大經》者,《無量壽經》,淨影、道綽、善導諸家稱之為大經,天臺稱之為大本」,大本、大經都是指《無量壽經》。「此菩提心實為往生淨土之源。源者,本也」,根本。長江、黃河流了幾千里出海,源頭在哪裡?根源很重要。成佛作祖,普度眾生,根源在菩提心。「故知,若不發此心,縱然勤修,亦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終不能往生也」,說得好!你這個心沒發,你很勤快,很努力,修行幾十年,怎麼樣?沒有源頭的水,總是小流、小溪,成不了大江大河,為什麼?沒有源。無本之木,本是根,沒有根的樹長不大。這樹為什麼活不了、長不大?沒根。用這個來比喻,我們好懂。所以,沒有菩提心,佛念得很好,不能往生。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我們就從這個地方完全明白了。
◇一萬個人當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個
◇沒有發菩提心,心量很小,不能容忍
◇還搞幫搞派,哪些人志同道合,常常在一堆
◇不能出輪迴,造業肯定是惡業多、善業少;惡業重、善業淺
◇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
甚至於李炳南老居士在世的時候,今年是他往生三十週年,我們這些學生給他做個紀念,時間過得真快。老師在世常說,他說我們蓮友,我們自己台中佛教蓮社,我離開老師的時候,台中蓮社蓮友差不多將近五十萬人,是個很龐大的團體,蓮友遍台灣省,從南到北。老師常常警惕我們,我們的蓮友,一萬個人當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個而已,換句話說,絕大多數不能往生。什麼原因?這裡一看都明白了,沒有發菩提心,心量很小,不能容忍。還搞幫搞派,那個時候已經有了,哪些人跟他們志同道合,常常在一堆。那都是沒有菩提心,那都是修福的,求人天福報的。能不能得到?能,不能出輪迴。既然不能出輪迴,我們造業,就想到肯定是惡業多、善業少,惡業重、善業淺;換句話說,將來我們的前途,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不能不知道,不知道就白學了。
第一,顯菩提心之功用。
《安樂集》云:「
第一出菩提心功用者。
《大經》云:凡欲往生淨土,要須發菩提心為源。
云何?
菩提者,乃是無上佛道之名也。
若欲發心作佛者,
此心廣大,周遍法界。
此心究竟,等若虛空。
此心長遠,盡未來際。
此心普備,離二乘障。
若能一發此心,傾無始生死有淪。所有功德迴向菩提,皆能遠詣佛果,無有失滅。」
茲粗釋云:
首引《大經》,以明功用。
《大經》者,《無量壽經》,
淨影、道綽、善導諸家稱之為大經,
天臺稱之為大本。
此菩提心實為往生淨土之源。
「源」者,本也。
故知,
若不發此心,縱然勤修,亦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終不能往生也。
《安樂集》云:「
第一出菩提心功用者。
《大經》云:凡欲往生淨土,要須發菩提心為源。
云何?
菩提者,乃是無上佛道之名也。
若欲發心作佛者,
此心廣大,周遍法界。
此心究竟,等若虛空。
此心長遠,盡未來際。
此心普備,離二乘障。
若能一發此心,傾無始生死有淪。所有功德迴向菩提,皆能遠詣佛果,無有失滅。」
茲粗釋云:
首引《大經》,以明功用。
《大經》者,《無量壽經》,
淨影、道綽、善導諸家稱之為大經,
天臺稱之為大本。
此菩提心實為往生淨土之源。
「源」者,本也。
故知,
若不發此心,縱然勤修,亦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終不能往生也。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