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 星期三

遠離四相,修一切善: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善,極樂世界就是一切善|通達萬法皆空,還專求淨土:可貴就在這一點,超越也就在這四個字|淨空老法師

 


遠離四相,修一切善: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善,極樂世界就是一切善|通達萬法皆空,還專求淨土:可貴就在這一點,超越也就在這四個字|淨空老法師


◈雖知性空,而願淨土
◇西方極樂世界,保證菩薩在那個地方把需要學習的課程統統學完,所以他很願意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才能夠證得究竟圓滿
◇他不墮空,空有二邊不住

  《望西疏》裡頭講:「二智(俗諦真諦二智)雖殊」,不一樣,但是「性空是同」。「雖知性空,而願淨土」,這就是知道。我們凡夫不知道,菩薩知道,知道為什麼還要去?菩薩沒成佛,沒成佛就是他的學業沒有修完,他還不能畢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保證他在那個地方把需要學習的課程統統學完,所以他很願意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才能夠證得究竟圓滿。這就是雖知性空,而願淨土,他不墮空,空有二邊不住

◈不著亦不著
◇佛法:不著有,不著無,亦有亦無亦不著,非有非無亦不著
◇我們今天要著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佛號,這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
◇俗諦是假的,不可得;真諦是真的,也不可得

  「又曰:佛法不著有,不著無,有無(亦有亦無)亦不著,非有非無亦不著,不著亦不著」,這個幾句話要連起來讀,心清淨。我們今天要著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佛號,這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這幾句話要記住,為什麼?真諦俗諦,俗諦是假的,不可得,真諦是真的,也不可得

◇假的有生有滅;真的不生不滅

  那真假從哪裡分?假的是生滅,有生有滅,真的不生不滅

(中略)

◇著了「不著」也不行
◇不住二邊,遠離四句,妙契中道,平等一相
◇二邊就是對立、邊見,不跟人對立,不跟一切萬法對立,不跟整個宇宙對立
◇一體,天地同根,萬物一體
◈統統有,不可得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上這句話重要
◇眾生代表萬物
◇一切因緣和合而生的,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波動之下,統統不可得
◇不執著就對了,就成佛了,回歸自性

  所以《望西疏》上這幾句話記住,又曰:佛法不著有,不著無,有無(亦有亦無)亦不著,非有非無亦不著,不著亦不著。如果著了「不著」也不行,不著也不著,這幾句話很有味道,有無(亦有亦無)亦不著。「要之,不住二邊,遠離四句,妙契中道,平等一相」,四句就是,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這個四句。遠離二邊,二邊就是對立,就是邊見,不跟人對立,不跟一切萬法對立,菩薩,不跟整個宇宙對立,永遠沒有對立的。沒有對立是什麼?一體,天地同根,萬物一體。《金剛經》上說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上這句話重要,無我,亦無人,無眾生,就是眾生代表萬物一切因緣和合而生的,在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波動之下,統統不可得。有沒有?統統有,不可得,所以不能執著,不執著就對了,不執著就成佛了,回歸自性

◈深達法空,專求淨土
◇通達很深,知道萬法皆空
◇通達萬法皆空,還專求淨土:可貴就在這一點,超越也就在這四個字
◈遠離四相,修一切善
◇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善,極樂世界就是一切善
◇極樂世界是集一切剎土真善美的大成

  「是故十方正士,深達法空」,達是通達,這個通達不是淺,很深,知道萬法皆空,他怎麼樣?「專求淨土」。這個不空,通達萬法皆空,還專求淨土,可貴就在這一點,超越也就在這四個字。這個就是「遠離四相,修一切善」,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切善,極樂世界就是一切善。前面跟諸位說過,是阿彌陀佛在沒成佛之前做學生,參觀、考察、學習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真善美慧,所以極樂世界是集一切剎土真善美的大成,十方世界裡頭有的東西,極樂世界全有,極樂世界有的東西,十方剎土未必全有。所以我們非常感恩釋迦牟尼佛,什麼恩?他把極樂世界介紹給我們,說得這麼清楚、說得這麼明白,讓我們生起信心,生起願心,願生極樂國。世尊在這個地方又給我們作證,給我們授記,授記就是做證明,如是因,將來必定有如是果。

◈一法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大悲薰心,發願淨土。雖淨佛土,而常寂靜
◇即一法句而二十九種
◇即二十九種而一法句
◇一法句就是二十九種全包了
◇二十九種,把極樂世界全包了
◈洞達三空,智無所著
◇知道有是空的,空是空的,人空、法空、空空;可是智無所著
◇不放在心上就是無所著、真智慧
◇放在心上是染污:有,染污;空,也染污;空有俱空,也染污;空有不二,也染污

  《會疏》裡頭說,「所以菩薩雖洞達三空,智無所著,而能大悲薰心,發願淨土。雖淨佛土,而常寂靜。是則即一法句」,這一法句是什麼?括弧裡解釋,「真實智慧無為法身」。「而二十九種」,《往生論》說極樂世界依報正報,一共有二十九種莊嚴。「即二十九種而一法句之義」,這一法句就是二十九種全包了,統統包括了,而這二十九種,把極樂世界全包了。這些都是大乘法裡面說法的技巧,我們要懂得,要了解它的意思。菩薩不容易,知道三空,有是空的,空是空的,人空、法空、空空,這三空。可是怎麼樣?智無所著。無所著,我常常跟同學們說,不放在心上就是無所著,不放在心上就是真智慧。放在心上是染污,有,染污;空,也染污;空有俱空,也染污;空有不二,也染污。不許有染污,這是真實智慧。

◇真實智慧是從定中開的
◇讀書千遍是修定

  我們在這就明瞭了,真實智慧是從定中開的讀書千遍是修定,千遍念下去之後,意思自然懂了,這就智慧。

(中略)

◈一法界正是一法句
◇一法句,常常看見,搞不清楚的話,很難體會
◇一法句:真理、真相
◇一法句,是極樂世界整個都包括
◇阿彌陀佛也是一法句

  所以,特別是《往生論》上,一法句,這三個字常常看見,如果要搞不清楚的話,很難體會。一法句是什麼?一法句,我們今天講真理、真相,這個意思可以講,它是包括完全的。一法句,是極樂世界整個都包括,一法句,也用一句阿彌陀佛包括了,阿彌陀佛也是一法句。二十九種莊嚴,一法句,包括佛八種莊嚴、菩薩四種莊嚴,一法句都包括在裡頭。

◇一切法,無不從此一法界流出,亦莫不還歸此一法界

  「疏說精妙。蓋一切法無不從此一法界流出」,一法界就是自性,就是真心,「亦莫不還歸此一法界一法界正是一法句」,確實妙極了。講到這個地方,阿彌陀佛對十方來的這些大眾慈悲開示,釋迦牟尼佛把這一場為我們轉述,轉述,等於阿彌陀佛自己親自說的,沒有兩樣,非常精彩。

◈這個經愈讀愈有味道
◇如何把它變成我們的概念、生活行為,我們等於現在就生活在極樂世界,與極樂世界相應,將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這個經愈讀愈有味道,我過去最初講過十遍,用的是李老師眉註的本子。講黃念祖老居士註解,這是第四遍,前面三遍沒有這次這麼微細,這一次講的時間長,我記得好像三年了,三年還不到一半。過去是一年講一部,標準的時間是一千二百個小時,三百天,一天四個小時,三四一千二,一千二百個小時。這一次超過了,可是有受用。我們如何把它變成我們的概念,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我們就等於生活在極樂世界,現在就生活在極樂世界,與極樂世界相應,將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四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42




又《望西疏》謂:「

二智(俗諦真諦二智)雖殊,性空是同。
雖知性空,而願淨土。」

又曰:「
佛法
不著有,
不著無,
有無(亦有亦無)亦不著,
非有非無亦不著,
不著亦不著。」

要之,
不住二邊,遠離四句
妙契中道,平等一相。


《金剛經》曰:「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十方正士,
深達法空,專求淨土
是即
遠離四相,修一切善

故「必成如是剎」也。


又《會疏》曰:「

所以菩薩

洞達三空,智無所著
而能
大悲薰心,發願淨土。
雖淨佛土,而常寂靜

是則
即一法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而二十九種(《往生論》謂極樂共二十九種莊嚴)。
即二十九種而一法句之義也。」


疏說精妙。


一切法
無不從此一法界流出,
亦莫不還歸此一法界

一法界正是一法句

◎禮供聽法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