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 星期四

雖知理體無求,菩提無得;仍備修萬行,以感菩提|世間法容許你有強烈求的心、願|佛法不可以:要求,但是不能著相|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淨空老法師

 


雖知理體無求,菩提無得;仍備修萬行,以感菩提|世間法容許你有強烈求的心、願|佛法不可以:要求,但是不能著相|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淨空老法師


◈菩提者,不可以心得,不可以身得
◇若人求菩提,即無有菩提,是人遠菩提,猶如天與地

  下面第四段,「問答解釋」。這個問答是念老假設的。「問曰:若備修萬行,能感菩提,得成佛者,何故《諸法無行經》云:若人求菩提,即無有菩提,是人遠菩提,猶如天與地。」這個問題來了,針對前面所說的,你提出的,要備修萬行,能感菩提。那經上說,若人求菩提,即無有菩提,這話怎麼說?下面解釋,「釋曰:有人根據《諸法無行經》中所云,若人求菩提,即無有菩提可得,此求者乃遠離於菩提,如天與地之相隔遠。既然如此,今何云,修萬行,能得菩提之果,而成佛耶?以下作答」,下面作答。這個問答看起來好像很容易懂,實際上很深,問得很深。

◈菩提正體,理求無相
◇今作相求,不當理實,跟菩提的理體不相應
◇意存菩提之果,與求菩提之法,此均是法執,即是作相。自離於理體之實際
◇此人則遠離於菩提

  我們看下面答覆的,「菩提正體,理求無相。今作相求」,你現在著相,你著相求,「不當理實」,跟菩提的理體不相應。「故名人遠」,所以舉比喻說你跟菩提距離愈來愈遠了。「是故經言菩提者,不可以心得,不可以身得也。」下面解釋:「菩提真正之本體,契理,則無一切相。理者,實際理體,亦即真如實相。行人若作相以求,意存菩提之果,與求菩提之法,此均是法執,即是作相自離於理體之實際,故云不當理實。此人則遠離於菩提也。」這幾句話的意思講得很深。

◇身得不到、心也得不到。那怎麼求法?
◇菩提真正之本體,契理,則無一切相
◇理者,實際理體,亦即真如實相
◇電視畫面真實相是無相
◇第一張沒有了,第二張出現:一秒鐘才一百張,我們就被迷惑了
◇我們所看到的是妄相,夢幻泡影:不能說沒有,也不能說有

  「經言」,佛經上有這麼一句話,「菩提者,不可以心得,不可以身得」。身是物質現象,心是精神現象,你的身得不到,你那個心也得不到。那怎麼求法?所以這個地方就教給我們,解釋給我們說,「菩提真正之本體,契理,則無一切相」。什麼是理?實際理體,這名詞都很難懂,也就是真如實相。真如實相這個名詞我們聽得很多,大乘經上常常說,真如實相,我們對這個名字有個概念,什麼是真如,什麼是實相,它的真實義我們沒辦法理解。實相是真相,我們用比喻來說,讓我們有個概念。實相是真相,譬如我們在電視機前面,我們面對著畫面,這個畫面的實相是什麼?真相,真實相,這個畫面真實相是無相。為什麼?這個畫面是動畫,像電影動畫片一樣,前個動畫片打在螢幕上,它時間很短,一百分之一秒。我們還沒有來得及看,它跳動了,第一張沒有了,第二張出現,第二張沒有了,第三張出現,一秒鐘一百張,這是它的真相。我們有沒有看到它跳動?沒看到,其實它是在跳動。才一百張,百分之一秒,我們就被迷惑了,我們所看到的是妄相、是假相。《金剛經》上說它是夢幻泡影,有沒有?不能說沒有,也不能說有

◈一切執著統統放下,真相現前
◇佛教學不得已說個名詞,讓大家有個概念
◇這個概念一執,就變成法執了
◇有這個執著,麻煩大,這是六道凡夫,輪迴心、輪迴事
◇有人我執、法我執,從執著裡變現出這虛幻不實的境界相
◇真相現前還有一個麻煩,根本無明
◇根本無明不破,你還是看不到真相
◇我們眼見色,馬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馬上就生,就出現我愛、我不愛,這就造業了

  真如實相,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學不得已方便說一個名相,說個名詞,讓大家有個概念,但是這個概念不可以執著。一執怎麼樣?就變成法執了。執有兩大類,一個是人執,一個是法執。人執,執著這個身體是我,執著這個名字是我。有這個執著,麻煩大,這是六道凡夫,這是輪迴心、輪迴事,六道輪迴就是這麼來的。就是你有人我執、有法我執,從執著裡頭變現出這個境界,虛幻不實的這境界,境界相,阿賴耶的境界相,這麼來的。怎麼樣你才能知道真相?一切執著統統放下,真相現前真相現前還有一個麻煩,根本無明,這個東西不破,你還是看不到真相,知道有真相,看不到。這是什麼?我們說得粗一點、淺一點大家好懂,起心動念。我們眼見色,起心動念了,馬上起心動念;這一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馬上就生了。在面前就出現兩樁事情,一個我喜歡、我愛,一個是我不喜歡、我不愛,這個念頭就生了,這是什麼?這就造業了

◇屏幕現的是假的,生滅相;屏幕不生不滅,它沒相
◇不能說它無:遇到緣它就能現相
◇概念都不許可你分別執著;一分別一執著,壞了,造業,起心動念就造了
◇意業一秒鐘造二千二百四十兆次

  這個相,屏幕上現的相,這個相是假的,生滅相屏幕雖然不生不滅,它沒相,它是一片光明,好像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一片光明。這一片光明不能說它無,為什麼?它能現相,遇到緣它就能現相,我們把頻道按下去,相就出來。我們把屏幕比喻作常寂光,把色相比喻作十法界、比喻作六道輪迴,我們用這個比喻比較容易體會,容易產生一個概念。這個概念都不許可你分別執著,一分別一執著,壞了,造業,你喜歡的,善業;不喜歡的,惡業。沒造啊!起心動念就造了,這叫意業。業有身口意,身、口造的業你容易明白,起心動念你不容易知道,統統在造業。特別是意業,意業是一秒鐘造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不知道!你一個不高興、一個瞋恚心,雖然一陣子過去了,幾秒鐘過去了,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還得了!太可怕了,死了以後到閻王那裡算帳是這麼算法的。真的太可怕,不能不知道。

◈造淨業,造往生極樂的業
◇佛菩薩教我們淨念相續,這也造業
◇這個業好,這個業造熟了,阿彌陀佛來接你往生
◇咱們不造別的業,念念都是阿彌陀佛,不讓它中斷
◇它一中斷,別的念頭就進來了,念佛的功夫就被夾斷了,就不能成片
◈有求的心都是妄心
◇求生淨土也是妄心,但這個妄心好:往生到極樂世界就用真心了
◇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加上四十八願的加持,你的菩提心、實報土現前

  所以,佛菩薩教給我們,教我們淨念相續,這也造業,造什麼業?造淨業,造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業這個業好,這個業造熟了,阿彌陀佛來接你往生。那就是咱們不造別的業,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我讓這個念頭,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讓它中斷。為什麼?它一中斷,別的念頭就進來了,這個念佛的功夫就被夾斷了,就被染污,功夫就不能成片。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所以,有求的心都是妄心,我們求生淨土也是妄心,但這個妄心好,你往生到極樂世界就用真心了。為什麼?不是你的功夫提升,不是的,阿彌陀佛無量劫的功德,他老人家修行的功德,再加上四十八願的加持,你的菩提心現前,你的實報土現前,是這麼個原因。

◈一生當中,很短的時間就能修成
◇一般人大多數三年功夫成片
◇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法身菩薩,阿惟越致菩薩
◇七地以上,證得無生法忍

  你這在一生當中,很短的時間就能修成一般人大多數三年功夫成片,有壽命,不要了,求佛帶你往生,佛就接引你去了。三年走的人太多太多了,那不是他的壽命,沒那麼巧,而是佛力加持你,佛來接引你。在幾年前,深圳有個居士,聽說三年念佛能往生,黃忠昌,他年歲不大,他說我試驗試驗,如果真能走我就想走。他閉關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滿三年,往生了。他自己說的,他是壽命不要了。確實能滿人願。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法身菩薩,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真正的阿惟越致是七地,七地以上,證得無生法忍

◈菩提要求,又不能著相
◇菩提就是真如、自性
◇佛菩薩在經典教我們的,要認真努力學習,又不能執著
◇世間法容許你有強烈求的心、願
◇佛法不可以:要求,但是不能著相
◇著相就是世間法;不著相就是佛法
◇佛法跟世間法差別在此地

  所以菩提要不要求?要求,又不能著相。菩提的意義要清楚,菩提就是真如、就是自性,我這一生學佛,我要見性,我要明心。佛菩薩在經典教給我們的,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認真努力學習又不能執著。佛法的妙就妙在這個地方,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就不一樣在這裡,世間法容許你有執著,容許你有個強烈求的心、願佛法不可以。要求,但是不能著相著相就是世間法,不著相就是佛法佛法跟世間法差別在此地,一定要知道。

◈不造業的是佛法
◇證得佛法之後,還一樣的穿衣吃飯,但是跟世間人不同
◇世間人有分別執著
◇學佛的人,甚至於交際應酬,他沒有分別執著,不起心不動念
◇世間人幹的事情一樣幹:他不造業
◇起心動念就造業,他沒有起心動念
◇念佛起心動念也造業,往生極樂凡聖同居土
◇不起心不動念,往生極樂實報莊嚴土

  證得佛法之後,還一樣的穿衣、一樣的吃飯,沒有離開世間法。但是怎麼樣?跟世間人不同世間人執著,他有分別、有執著學佛的人,雖然穿衣吃飯,甚至於交際應酬,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再高一等的,他不起心不動念,那是佛與大菩薩,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世間人幹的事情他一樣幹,他不造業,因為起心動念就造業,他沒有起心動念不造業的是佛法,就是念佛。念佛起心動念也造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如果不起心不動念,往生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這個要懂;方便有餘土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些都得搞清楚、搞明白。

◇求一句佛號不間斷,然後再求不起心不動念
◇先求不執著,再提升不分別,再提升不起心不動念
◇極樂雖有同居土,但只有人天兩道,同居淨土

  求一句佛號不間斷,然後再求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個很細很難,我們先求不執著。真正不執著了,再提升不分別,最後再提升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生實報莊嚴土;起心動念,有分別,沒執著,方便有餘土;統統都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有,生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有同居土,雖有同居,但是只有人天兩道,沒有修羅,沒有餓鬼、地獄、畜生。極樂世界的是同居淨土,叫同居淨土,跟我們這裡不一樣,我們這是同居的六道,它沒有,兩道。

◈著相跟自性不相應
◇此均是法執,即是作相。自離於理體之實際
◇他遠離於大菩提,真實菩提心

  底下這句話說,你看,「求菩提之法」,這法執,他還是著相,「作相」就是著相,執著相。「自離於理體之實際」,著相跟自性不相應,跟理體不相應。「故云不當理實」,它跟理、跟真實自性,真實的自性,跟理不相應,這不當也就不相應。「此人則遠離於菩提」,這一句話解答了,這個人跟真正菩提不相應,所以說他遠離於菩提,大菩提,真實菩提心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一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11




◈有心去求就是錯的
◇求菩提之法,求菩提之果,這都是法執,妄想、分別、執著
◇行者雖知修行往求,了了識知理體無求,仍不壞假名,是故備修萬行,故能感也
◇要不要求佛法?要求,要親近好的老師
◇很明瞭自性本體上沒有求:它與本體不相應
◇知道它是假的,我還用這些假名假相來修大菩提心

  如果有心去求就是錯的,我有心去求菩提,這個地方主要說這句話,求菩提之法,求菩提之果,這都是法執,妄想、分別、執著,你落在這裡頭去了,這是錯的。底下這段說,「今謂行者雖知修行往求」,要不要求佛法?要求,要親近好的老師,真正善知識要跟他求法。但是,這句重要,「了了」,了了是很明瞭,認識、知道「理體無求」,自性本體上沒有求,它與本體不相應。所以怎麼樣?「仍不壞假名」,假名假相,知道它是假的,我還用這些假名假相來修大菩提心,這就對了。「是故備修萬行,故能感也」,感應道交,諸佛菩薩現身,現化身來幫助你。

(中略)

◈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
◇一個人說他見般若了,這人沒見
◇般若沒有現象,你怎麼見到?你被煩惱纏縛住了
◇般若是個假名,你以為真有一個東西
◇般若有沒有?真有
◇般若是智慧。智慧在自性裡面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德能、相好
◇圓滿具足在極樂世界
◇你到極樂世界,你就見到本自具足,是自性般若裡頭變現出來的,不是外來的,外面沒有法
◇在極樂世界,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全是般若
◇諸佛剎土裡頭,你要說你見般若,人家聽了笑笑,知道你淺學
◇你被煩惱纏縛,你誤會以為你見般若

  「是故《大智度論》云: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纏縛住了。一個人說他見般若了,這人見沒見?沒見般若沒有現象,你怎麼見到?它不是物質現象,眼見不到;它不是心理現象,第六意識想不到,所以你被煩惱纏縛住了般若是個假名,是個名詞,你以為真有一個東西。佛告訴我們般若有沒有?真有般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智慧。智慧在哪裡?在自性裡面。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就是般若),具足無量的德能,具足無量相好。換句話說,本自具足、圓滿具足在哪裡?就是極樂世界你到極樂世界,你就見到本自具足,是自性般若裡頭變現出來的,不是外來的,外面沒有法。所以大乘教裡常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法是心現的,是識變的。在極樂世界,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全是般若,無一不是般若,就是經上說無非般若,沒有一樣不是。在諸佛剎土裡頭,你要說你見般若,人家聽了笑笑,知道你淺學,你還沒入門,你還被纏縛。纏縛是煩惱,你被煩惱纏縛,你誤會以為你見般若,讀了幾部般若的經典,以為你見般若,這錯了。「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被縛」。你說沒有見般若,也是被煩惱纏縛住了。

◈修般若而不見般若,見到體了
◇他說見、不見,都是真正般若波羅蜜現前,怎麼說都對:不著相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耳聽清楚,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真解脫、真見般若
◇有見般若、解脫這個念頭,都沒有見,都不是真的,你還沒入門
◇沒有見到的人說見、不見,真的沒見到

  「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解脫。」另外一個人他不見般若,修般若而不見般若,見到體了他說見、他說不見都是真正般若波羅蜜現前,怎麼說都對,為什麼?不著相。記住一個總原則,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得清楚,耳聽得清楚,鼻嗅得清楚,身覺觸得清楚,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真解脫,這叫真見般若如果有見般若這個念頭,有解脫這個念頭,都沒有見,都不是真的,你還沒入門,你還沒見到。見到的人說見、說不見,都是一樣的;沒有見到的人說見、說不見,真的沒見到

◈不行而行,即無求而求
◇不離四句者為縛;離四句者為解
◇求菩提但能如此修行,即是不行而行
◇不行而行者,不違二諦大道理
◇雖知理體無求,菩提無得,仍備修萬行,以感菩提
◇妙契中道,故能相感而相契
◈我們用有相的心,能往生
◇念佛人求生淨土:用有心的心去求著相了;用無心的心去求也著相了
◇帶業往生:帶著這個虛妄有求的心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妄就變成真了
◇所以這個法門叫易行道
◇用有相去求,修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進不去
◇執著無相,也進不去
◇必須把執著放下,有相、無相都不要緊,不要去理它

  下面是龍樹菩薩解釋這個話說,「是中不離四句者為縛,離四句者為解」。「今祈(求也)菩提但能如此修行,即是不行而行不行而行者,不違二諦大道理也。」這下面有個解釋,什麼叫「不行而行,即無求而求」,求而無求。「雖知理體無求,菩提無得,仍備修萬行,以感菩提妙契中道,故能相感而相契也。」這把真實的意思說出來了。那我們今天回過頭來就要問,我們念佛人想求生淨土,是用有求的心去求,還是用無求的心去求?用有心的心去求,著相了,用無心的心去求也著相了,你怎麼辦?這個地方要沒搞清楚,雖念佛不能往生,損失可大了。我們用什麼心?我們用有相的心。能不能往生?能往生。為什麼?這個法門叫帶業往生,我們可以帶著我們這個虛妄有求的心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就轉變,這個妄就變成真了,是在極樂世界轉變的,不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轉變的。所以這個法門叫易行道,就在此地。你用有相去求,修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進不去,有障礙;無相呢?執著無相,也進不去必須把執著放下,有相、無相都不要緊,不要去理它,這就對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一二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12





第四,問答解釋者。

問曰:
若備修萬行,能感菩提,得成佛者,何故《諸法無行經》云:『若人求菩提,即無有菩提。是人遠菩提,猶如天與地。』」


釋曰:
有人根據《諸法無行經》中所云,
若人求菩提,即無有菩提可得。此求者乃遠離於菩提,如天與地之相隔遠。

既然如此,
今何云,修萬行,能得菩提之果,而成佛耶?


以下作答。


菩提正體,理求無相。今作相求,不當理實。故名人遠也。
是故經言菩提者,不可以心得,不可以身得也。」


釋曰:

菩提真正之本體,
契理,則無一切相。

理者,實際理體,亦即真如實相。


行人若作相以求,
意存
菩提之果,
與求菩提之法,

此均是法執,即是作相。自離於理體之實際,
故云「不當理實」。


此人則遠離於菩提也。




今謂
行者雖知修行往求,了了識知理體無求,仍不壞假名,
是故備修萬行,故能感也。


是故《大智度論》云:『

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被縛。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被縛。
若人見般若,是則為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為解脫。』


龍樹菩薩釋曰:『
是中
不離四句者為縛。
離四句者為解。』」


今祈(求也)菩提。但能如此修行,即是不行而行,

不行而行者,不違二諦大道理也。」


釋曰:

不行而行,即無求而求。


雖知
理體無求,菩提無得,

備修萬行,以感菩提,

妙契中道,故能相感而相契也。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