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 星期五

你持戒,心清淨、平等了沒有?|拿著戒律的標準,像一把尺一樣,到處去量別人、找麻煩,釋迦牟尼佛看到了會流眼淚|你拿著佛的戒律在造業|淨空老法師

 


你持戒,心清淨、平等了沒有?|拿著戒律的標準,像一把尺一樣,到處去量別人、找麻煩,釋迦牟尼佛看到了會流眼淚|你拿著佛的戒律在造業|淨空老法師


◈持戒跟念佛,是一不是二
◇持戒的目的是得定
◇小定是清淨心;大定是平等心
◇你持戒,心清淨、平等了沒有?
◇心不清淨、不平等:你沒有持戒,你拿著佛的戒律在造業
◇拿著戒律的標準,像一把尺一樣,到處去量別人、找麻煩,釋迦牟尼佛看到了會流眼淚

  有同學來問我,持戒跟念佛,是一不是二,念佛就是持戒,持戒就是念佛。為什麼?持戒的目的是什麼?得定。定是什麼?小定是清淨心,大定是平等心你持戒心清淨了沒有,心平等了沒有?如果心不清淨、不平等,你沒有持戒,你拿著佛的戒律在造業。為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拿著戒律的標準,像一把尺一樣,到處去量別人、去找麻煩,釋迦牟尼佛看到了會流眼淚。你自己的果報在三途,你學錯了,你不是當機者。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15



這一句阿彌陀佛會開悟|一切世出世間法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這叫老實念、用真心念|妄心念佛也很好:念久了,不知不覺妄心變成真心了|祕訣就是要一直念下去,不能拐彎|拐彎,這個境界你得不到|淨空老法師

 


這一句阿彌陀佛會開悟一切世出世間法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這叫老實念、用真心念|妄心念佛也很好:念久了,不知不覺妄心變成真心了|祕訣就是要一直念下去,不能拐彎|拐彎,這個境界你得不到|淨空老法師


◈怎麼叫老實念?至誠心念?
◇這一句阿彌陀佛會開悟
◇一切世出世間法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這叫老實念、用真心念
◇妄心念佛也很好:念久了,不知不覺妄心變成真心了
◇祕訣就是要一直念下去,不能拐彎
◇拐彎,這個境界你得不到

  這一句阿彌陀佛會開悟怎麼叫老實念?怎麼叫至誠心念?心裡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對一切世出世間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老實念,這叫用真心念。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妄心,妄心念佛也很好,念久了,不知不覺的妄心就變成真心了祕訣就是要一直念下去,不能拐彎拐彎,這個境界你得不到;不拐彎,肯定會得到。

◈善根福德因緣很快補足
◇把孝順父母、尊敬老師的心,用在對一切人事物,賢公孝敬兩個字做圓滿了
◇遇到了又不相信,這冤枉
◇是自己善根福德因緣不夠深厚
◇如何在我們這一生把它補起來
◇像賢公一樣,一心專念、放下萬緣

  海賢老和尚得到了,我們看他的稟性,看他那種真誠恭敬,那是孝敬,把這兩個字都做到了。把孝順父母、尊敬老師的這個心,用在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他孝敬兩個字做圓滿了。這個真難得!我們要向他看齊,向他學習。這麼好的榜樣,我們在這一生能夠遇到,能說沒有福報嗎?沒有福報的人遇不到。遇到了又不相信,這冤枉!不能冤枉別人,是自己善根福德因緣,不能說沒有,有,有,不夠深、不夠厚,才有這樣的情形。這個深厚如何在我們這一生把它補起來,這就重要了。補起來沒有別的,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一心專念,放下萬緣,那就恭喜你,你會很快補足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15





持戒跟念佛,是一不是二|持戒的目的是得定|小定是清淨心;大定是平等心|心不清淨、不平等:你沒有持戒|一門就是一切門:一句阿彌陀佛是一切門|淨空老法師

 


持戒跟念佛,是一不是二|持戒的目的是得定|小定是清淨心;大定是平等心|心不清淨、不平等:你沒有持戒|一門就是一切門:一句阿彌陀佛是一切門|淨空老法師


◈持戒跟念佛,是一不是二
◇持戒的目的是得定
◇小定是清淨心;大定是平等心
◇你持戒,心清淨、平等了沒有?
◇心不清淨、不平等:你沒有持戒,你拿著佛的戒律在造業
◇拿著戒律的標準,像一把尺一樣,到處去量別人、找麻煩,釋迦牟尼佛看到了會流眼淚
◇學了戒之後,對念佛不相信了
◇念佛不能消罪業;持戒能消罪業?

  有同學來問我,持戒跟念佛,是一不是二,念佛就是持戒,持戒就是念佛。為什麼?持戒的目的是什麼?得定。定是什麼?小定是清淨心,大定是平等心你持戒心清淨了沒有,心平等了沒有?如果心不清淨、不平等,你沒有持戒,你拿著佛的戒律在造業。為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拿著戒律的標準,像一把尺一樣,到處去量別人、去找麻煩,釋迦牟尼佛看到了會流眼淚。你自己的果報在三途,你學錯了,你不是當機者。進了淨土學了念佛法門,再學了戒之後,對念佛不相信了念佛不能消罪業,持戒能消罪業。那麼你今天,遠公大師的這個開示,跟《甄解》裡面祖師大德所說的,你相不相信?

◈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是不是一切門?
◇佛法是圓融的,它沒有獨一,它是任一
◇一門即是一切門,是理,對法身菩薩講
◇不是法身菩薩不能講,不是他的境界:他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他用妄心,他不用真心
◇沒有明心見性的六道凡夫,他相信淨宗,他等於明心見性的菩薩
◇往生到極樂,皆作阿惟越致菩薩
◇對他講可以;對修別的法門講不可以

  佛法是圓融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沒有獨一,它是任一。這個我給你講真話,一門就是一切門。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是不是一切門?是的。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承認的,都是這麼講的。一門即是一切門是理,對什麼人講?對法身菩薩、明心見性的人講,他點頭,他承認,沒錯。不是法身菩薩不能講,為什麼?不是他的境界,他有分別,他有執著,他起心動念,他用妄心,他不用真心。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是對明心見性的人講的,你千萬不要誤會了。但是沒有明心見性的六道凡夫,他相信淨宗法門,他等於明心見性的菩薩。我們相不相信?我們相信。為什麼?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法身菩薩,所以對他講可以,對修別的法門講,不可以,理上講得通,事上有差別。

◇賢公一門深入,九十二年不轉彎,跟他講行,他很快就通達了
◇上上根人,一聞千悟

  但是淨宗法門,像海賢老和尚,一門深入,九十二年不轉彎,跟他講行,他很快就通達了上上根人,一聞千悟。早年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了,他說出一部《壇經》。海賢老和尚老實,師父跟他講了:你明白了,不能說。明白了是什麼?開悟了。

◈怎麼叫老實念?至誠心念?
◇這一句阿彌陀佛會開悟
◇一切世出世間法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這叫老實念、用真心念
◇妄心念佛也很好:念久了,不知不覺妄心變成真心了
◇祕訣就是要一直念下去,不能拐彎
◇拐彎,這個境界你得不到

  這一句阿彌陀佛會開悟怎麼叫老實念?怎麼叫至誠心念?心裡只有這一句阿彌陀佛,對一切世出世間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老實念,這叫用真心念。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是妄心,妄心念佛也很好,念久了,不知不覺的妄心就變成真心了祕訣就是要一直念下去,不能拐彎拐彎,這個境界你得不到;不拐彎,肯定會得到。

◈善根福德因緣很快補足
◇把孝順父母、尊敬老師的心,用在對一切人事物,賢公孝敬兩個字做圓滿了
◇遇到了又不相信,這冤枉
◇是自己善根福德因緣不夠深厚
◇如何在我們這一生把它補起來
◇像賢公一樣,一心專念、放下萬緣

  海賢老和尚得到了,我們看他的稟性,看他那種真誠恭敬,那是孝敬,把這兩個字都做到了。把孝順父母、尊敬老師的這個心,用在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他孝敬兩個字做圓滿了。這個真難得!我們要向他看齊,向他學習。這麼好的榜樣,我們在這一生能夠遇到,能說沒有福報嗎?沒有福報的人遇不到。遇到了又不相信,這冤枉!不能冤枉別人,是自己善根福德因緣,不能說沒有,有,有,不夠深、不夠厚,才有這樣的情形。這個深厚如何在我們這一生把它補起來,這就重要了。補起來沒有別的,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一心專念,放下萬緣,那就恭喜你,你會很快補足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五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15





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

我們要跟佛配合:佛要我們離,我們真離|不再貪名、不再貪利、不再貪財、不再貪色|一筆勾銷,徹底放下:我們自由了、自在了,再沒有繩索捆綁,再沒有人限制我們|我們朝佛陀指的方向、目標,輕易的就邁進了|淨空老法師

 


我們要跟佛配合:佛要我們離,我們真離|不再貪名、不再貪利、不再貪財、不再貪色|一筆勾銷,徹底放下:我們自由了、自在了,再沒有繩索捆綁,再沒有人限制我們|我們朝佛陀指的方向、目標,輕易的就邁進了|淨空老法師


◈學佛終極的目的是在哪裡?
◇佛的目的:幫助我們離苦得樂
◈我們要跟佛配合
◇佛要我們離,我們真離
◇不再貪名、不再貪利、不再貪財、不再貪色
◇七情五欲都是煩惱、都是枷鎖
◇一筆勾銷,徹底放下:我們自由了、自在了,再沒有繩索捆綁,再沒有人限制我們
◇我們朝佛陀指的方向、目標,輕易的就邁進了
◇佛善教;我們善學
◇一生圓滿成就,不辜負佛的大慈大悲

  我們學了佛,學佛終極的目的是在哪裡?記住,佛的目的幫助我們離苦得樂我們要跟佛配合佛要我們離我們真離,就是放下,真放下,不再貪名、不再貪利、不再貪財、不再貪色。七情五欲都是煩惱,都是枷鎖,現在總算搞清楚搞明白了,一筆勾銷,徹底放下,這是跟佛合作。我們自由了、自在了,再沒有繩索捆綁,再沒有人限制我們我們朝佛陀指的方向、目標,輕易的就邁進了佛善教我們善學一生圓滿成就,不辜負佛的大慈大悲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17




念這一句佛,就修這三心:清淨平等覺|為自己的心是虛妄的|為眾生、為正法久住,這心真實的:法是真實法、心是真實心|眾生可憐,認假為真,統統都在假相上做活計|淨空老法師

 


念這一句佛,就修這三心:清淨平等覺|為自己的心是虛妄的|為眾生、為正法久住,這心真實的:法是真實法、心是真實心|眾生可憐,認假為真,統統都在假相上做活計|淨空老法師


◈拔苦為悲,與樂為慈
◇幫助我們離開六道十法界,這是大悲;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大慈
◈真實平等:我們要認真學習
◇真實平等之悲,故謂大悲
◇對人、事、物都要用真實心、平等心,這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誨
◇虛偽、高下是妄心;真心永遠是真實、平等
◇清淨裡頭沒有平等;平等裡頭有清淨
◇頭一個要學真實清淨;再提升真實平等;再提升真實大覺

  下面念老引《會疏》,日本祖師所說的,「拔苦為悲」,與樂為慈幫助我們離開六道輪迴,幫助我們離開十法界,這是悲,大悲;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大慈,那是與樂。「乃至悲是真實平等之悲,故謂大悲」,真實心中流出來的。這個真實平等,我們要認真學習,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要真實、平等,對事、對物都要用真實心、平等心,這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誨。真實的反面是虛偽,平等的反面是有高下,虛偽、高下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永遠是真實,永遠是平等。平等裡面就有清淨,清淨裡頭沒有平等,平等裡頭有清淨,所以我們頭一個要學真實清淨,再提升真實平等,再提升真實覺悟,真實大覺

◈念這一句佛,就修這三心
◇清淨平等覺是修德
◇清淨是聲聞緣覺的心;平等是菩薩的心;覺是法身大士的心
◇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真幹
◇為自己的心是虛妄的
◇為眾生、為正法久住,這心真實的:法是真實法、心是真實心
◇身是念頭在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高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物質、精神現象不例外
◇三心不可得
◇眾生可憐,認假為真,統統都在假相上做活計
◇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完全用真心、用清淨平等覺,自受用
◇也用這個教化一切眾生,大慈大悲的示現

  清淨平等覺是修德念這一句佛修什麼?就修這三個,這三心清淨心是聲聞、緣覺的心,平等心是菩薩的心,覺是法身大士的心,這成佛了,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真幹為自己的心是虛妄的,為眾生、為正法久住,這心真實的,為什麼?法是真實法,心是真實心為個人名聞利養,為個人的財色名食,是假的,虛妄的。一定要知道我們這個身,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身是怎麼回事情,是念頭在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這樣高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物質現象、精神現象不例外,統統是這麼回事情。所以《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全是假的。眾生可憐,認假為真,統統都在假相上做活計,真錯了。諸佛如來、法身大士他們完全用真心,他們用清淨平等覺,以這個為自受用也用這個教化一切眾生,那就是大慈大悲的示現

◈賢公每天都在極樂世界
◇真實應用在生活工作裡,得大自在,得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
◇賢公那生活多苦,一天到晚笑咪咪的
◇從來沒有人看過他發脾氣
◇在這個世間表法,身心的受用跟在極樂世界沒有兩樣
◇境隨心轉:他用什麼心,他住什麼境
◇不會看的人看不出來:著相了;會看的人見性了
◇做出一個榜樣,讓娑婆世界人看他,什麼叫學佛,什麼叫念佛
◇你真看懂了,你就會學了
◇看不懂慢慢來,來生後世,總有一天你會看懂
◇善根厚、福報大的人,這一生當中可以圓滿

  真實的應用在生活上、工作裡頭、待人接物,得大自在,得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我們看海賢老和尚表法,那生活多苦,親近他的人看到海賢老和尚一天到晚笑咪咪的,真正看出他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從來沒有人看過他發脾氣,跟誰紅過臉,一生沒有過,這就是法喜充滿。在這個世間表法,身心的受用跟在極樂世界沒有兩樣他每天都在極樂世界,我們看不出來,體會不到。真的,這就是境隨心轉,他用什麼心,他住什麼境,會看的人能看得出來,不會看的人看不出來。為什麼?著相了會看的人見性了,哪有不自在的道理!他是受阿彌陀佛的囑咐,叫他把學佛、念佛做出一個榜樣來,給這個世間人看,讓娑婆世界人看他,什麼叫學佛,什麼叫念佛你真看懂了,你就會學了;你看不懂,慢慢來,來生後世,總有一天你會看懂,這個時間不定。善根厚的人,福報大的人,這一生當中可以圓滿

◈我們的緣還得了!
◇得人身、遇佛法、遇淨土,遇到蓮公會集本、念公集註,這還得了!又遇到賢公給我們表法
◇喜歡簡單、省事的,一句佛號就行了
◇還有疑惑,那這部經、註解對你有很大的幫助,確實能夠幫助你破疑生信、堅定願心
◇堅定的信願就是往生淨土的第一條件
◇條件具足,真念佛就往生

  眾生遇緣不同,我們的緣還得了,要多想一想,我們得人身,遇佛法,遇到淨土,遇到夏蓮居的會集本,遇到黃念祖的集註,這還得了!又遇到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法,讓我們信心堅定,再也不懷疑,死心塌地的一直念去。喜歡簡單、喜歡省事的,一句佛號就行了還有疑惑,那這部經、這部註解對你有很大的幫助,確實能夠幫助你破疑生信,可以幫助你堅定願心,決定要生淨土,沒有二話好說。堅定的信願就是往生淨土的第一條件,你的條件具足,真念佛就往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一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17




又《會疏》曰:「拔苦為悲,乃至悲是真實平等之悲,故謂大悲。」

◎德遵普賢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