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行要轉識成智;凡夫是轉智成識|無念是無明;有念是邪見|無有念、無無念:才叫無念|無有念: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沒有|無無念:六根對六塵境界清楚明白|自己身心清淨;對外面萬法一如:真發菩提心|淨空老法師
◈什麼叫覺、不覺?總得搞清楚
◇什麼叫覺?什麼叫不覺?這總得把它搞清楚
◇最簡單的揀別:有念就是不覺;無念就是覺
◇六祖所傳是以無念為宗
◈無有念、無無念:才叫無念
◇什麼念頭都沒有,還是不覺:生無想天
◇無念是無明;有念是邪見
◇無有念、無無念:才叫無念
◇這個無念不是跟有念相對的
◇跟有念相對的那個無念,還是不覺
◇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有念;這個東西沒有:無有念
◇六根對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無念
◇樣樣都清楚明白;裡面沒有分別執著,心、境都是清淨平等的:這是正覺
◇一有分別執著:心不清淨平等;外面境界也不清淨平等
什麼樣叫覺?什麼叫不覺?這總得要把它搞清楚。最簡單的揀別,有念就是不覺,無念就是覺。禪宗裡面講的,六祖所傳的,六祖大師所傳的是以無念為宗。無念是不是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念頭都沒有,還是不覺。為什麼?生無想天。什麼都不想!那還是不覺。所以無念是無明,有念是邪見。怎麼辦?所以要知道,佛家所講的無念,那個有念沒有,無念有;無有念,無無念,才叫做無念。所以這個無念不是跟有念相對的,跟有念相對的那個無念,還是不覺。你就想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好不容易發了,無有念,有念是什麼?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這是有念,這個東西沒有。無無念,是六根對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無無念;不是一樣不知道,樣樣都清楚、樣樣都明白。樣樣都清楚、樣樣都明白,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心與境都是清淨平等的。你這一有分別執著,心不清淨、不平等,外面境界也不清淨、也不平等。這是正覺。
◈佛法要轉識成智;凡夫是轉智成識
◇知識在佛門來看很不好:往往有知識的人,佛門叫所知障
◇知識,轉智變成識:識是分別執著
◇智是覺;識就迷
◇佛法修行要轉識成智;凡夫是轉智成識
◈發修清淨平等心:與無上菩提相應
◇要發修清淨平等心
◇自己身心清淨;對外面萬法一如:真正發菩提心
◇如果還有分別執著,與這樣的法門不相應:善根不同故
◇念佛的尤其是老年人,不認識字的人,他一天到晚阿彌陀佛,什麼妄念都沒有,他心清淨
◇好事,阿彌陀佛;壞事,阿彌陀佛,他統統都歸到阿彌陀佛去,他全平等、全清淨了:這了不起的功夫
◇我們還要爭是非、長短
◇他是非、長短都沒有了;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求生淨土: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完全相應
◇我們天天研究經教,是口皮上相應;那還是錯會了,口皮上也不相應
◇身心都不相應:比不上人家
所以說個實在話,往往有知識的人,佛門叫所知障。知識這個名詞,在佛門裡頭來看很不好。智是智慧,轉智變成識,這很糟糕,知識,轉智變成識。識就迷,智是覺,識就迷了。識是什麼?分別執著。所以佛法修行,給我們講的要轉識成智。我們現在一般凡夫是轉智成識,這顛倒了。發心,要真正發這個心。換句話說,要發修清淨心、修平等心,自己身心清淨,對外面萬法一如,這就是你真正發了菩提心。如果還有分別執著,與這樣的法門不相應,善根不同故。所以念阿彌陀佛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認識字的人,他一天到晚阿彌陀佛,他什麼妄念都沒有,真的,他心清淨,外面境界現前,他什麼事也不管。你告訴好事,阿彌陀佛;壞事,阿彌陀佛,他統統都歸到阿彌陀佛去,他全平等、全清淨了,這了不起的功夫。我們還要跟他爭,爭是非、爭長短;他是非、長短都沒有了,他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你看他這個做法,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完全相應。我們天天在研究經、研究教,反而是口皮上相應!還是自己錯會、誤會了,口皮上也不相應,身心都不相應,比不上人家。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四十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4-003-0040
一極者。即一乘至極之教也。
如世歌詞。唱高則和寡。且巴歌一曲和者百千。陽春白雪和者一二。
言二乘絕聽者。
即此品初。世尊入師子頻申三昧。
會中菩薩大眾。皆見逝多林及宮殿虗空三處有種種莊嚴佛境界等事。又聞不思議等法。
諸大聲聞不見不聞。
故經云。
爾時上首諸大聲聞。大智舍利弗。神通目犍連。摩訶迦葉(具列十大弟子)。
在逝多林皆悉不見如來神力。如來嚴好。如來境界。如來遊戲。如來神變。
乃至亦復不見不可思議菩薩境等事。
何以故。善根不同故。
彼於過去。本不修習見一切佛種種神通妙善根故。
乃至云。本不曾於生死之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
如是種種。皆是普賢智眼境界。不與一切二乘所共。
以是因緣。彼諸上首大德聲聞。不能聞。不能見。不能信。不能知。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