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見,無所見;不見有為,不見無為:方名見真|真相,無智亦無得:不但所得的要放下;能智也放下|無智亦無得:要不要求智?|你有羨慕智的心,這心是妄心:妄心是真心的障礙|無智亦無得,就容易開悟|淨空老法師
◈若有所見,不名慧眼
◇慧眼:不見有為法;不見無為法
◇有為法是六道眾生、小乘聖者所見
◇無為法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見
◇有為無為都不見
◈心不能住世間法、住出世間法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捨就是放下
◇佛所說的一切法,是佛的善巧方便,誘導我們悟入真實:都不能放在心上
◇以為佛說有的就真有,那就錯了
◈真空不空;妙有非有
◇妙有:對沒開悟的人說的
◇真空:它雖然能現,也不是真的
◇真正見到有為法、無為法是一不是二,這就對了
◇不能說有為法有,無為法無;也不能說有為法無,無為法有
◈離一切相、見一切法
◇真相是無法想像的境界:唯證方知
◇不證,言語講不清楚
◇佛經怎樣才能真實體會?離一切相、見一切法
◇六道十法界要離;一真法界也要離:恭喜你,你就入常寂光
◇不見有為,不見無為:入常寂光
「又《思益經》云:慧眼為見何法?答言:若有所見,不名慧眼」。這句話說得妙,你有所見就不叫慧眼。那慧眼是什麼?下面告訴我們,「慧眼,不見有為法,不見無為法」。有為法是六道眾生,小乘聖者所見的,無為法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後所見的,有為無為都不見。所以佛告訴我們,心不能住世間法,也不能住出世間法。《金剛經》上說得很明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捨就是放下,法是什麼?法是佛法,佛所說的一切法都不能放在心上。為什麼?佛所說的一切法,是佛的善巧方便,誘導我們悟入真實,可別錯會了意思,以為佛說有的就真有,那就錯了。大乘教裡佛常講,「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妙有是對沒開悟的人說的,真空為什麼說不空?它能現,雖然能現,它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所以你要真正見到,有為法、無為法是一不是二,這就對了。不能說有為法有,無為法無,不是的;也不能說有為法無,無為法有,不可以,那你完全錯會了意思,你沒有見到真相。真相是不能思議的境界,也就是我們講,無法想像的境界,唯證方知。你要不證,言語講不清楚,言語裡頭極其善巧是佛經,佛經要怎樣才能真實體會到?離一切相,見一切法,就這個道理。六道要離,十法界要離,一真法界也要離,恭喜你,你就入常寂光淨土。常寂光不見有為,不見無為,入常寂光。
◈有為法皆虛妄分別
◇無虛妄分別,是名慧眼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是虛妄
◈無為法空無所有,過諸眼道
◇是故慧眼亦不見無為法
◇有為,有生滅,阿賴耶的現相
◇無為,自性,能生能現
◇自性所現是實報土,有身相、境界相:這些相沒有生滅,無為
◈實報:就是實相
◇十法界的相是生滅的;實報土的相沒有生滅
◇自性沒有相
◇常寂光會現相,現極樂世界、華藏世界、一切諸佛實報土
◇法身菩薩,破無明見法身,住在那裡
◇無明沒破,沒見法身,這個相在面前他也不認識、沒覺察
◈一切剎土都在一念間
◇一切法從心想生
◇心為什麼會想?一念不覺
◇一念不覺沒有了,入常寂光:妙覺位
◇等覺還做不到,必須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掉,歸於常寂光
◇常寂光才是究竟圓滿、五眼圓明
◇過諸眼道
◇超過肉眼、天眼、法眼
下面說,「所以者何」,為什麼?「有為法皆虛妄分別。無虛妄分別,是名慧眼」。清不清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是虛妄。「無為法空無所有,過諸眼道,是故慧眼亦不見無為法。」無為法你明白了,你清楚了,有為有生滅,阿賴耶的現相。無為,自性,但是自性能生能現,阿賴耶只能變,把自性所生所現的把它轉變。自性所現的相是實報土,實報土有身相,有境界相,但是這些相沒有生滅,無為,佛稱它作一真法界,又叫它做實報莊嚴土,實報就是實相。為什麼說實相?對十法界來說,十法界的相是生滅的,實報土的相沒有生滅的現象。它有,為什麼會有?無中生有,自性無,自性沒有相,常寂光,常寂光會現相,現極樂世界,現華藏世界,現一切諸佛實報土。什麼人住在那裡?法身菩薩,破無明見法身的菩薩,他們住在那裡。無明沒有破,沒有見法身,這個相在他面前他也不認識,他也沒有覺察。像我們現在一樣,我們必須要知道,佛所說的一切剎土都在一念間,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話說得一點都不錯。心為什麼會想?一念不覺。到法身菩薩,這一念不覺也沒有了,真的入常寂光。這是什麼樣的地位?妙覺位,等覺還做不到。等覺必須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我們常講的習氣,最後的習氣,那一點點的習氣斷掉,確實沒習氣了,歸於常寂光。常寂光才是究竟圓滿,五眼圓明。這個地方《思益經》給我們說的,「無為法空無所有,過諸眼道」,這個過是超過,諸眼是指肉眼、天眼、法眼,指這些。這個地方講的慧眼,慧眼也沒有,所以他也不見無為法。
◈了了見;無所見
◇不見有為,不見無為:方名見真
◇智慧自內滅即《心經》之無智亦無得,乃了因佛性之所了也
◇了是明瞭、所了
◇了了能不能說?同一個階層的他懂;不同階層的很難理解
◈無智亦無得
◇這就是學佛為什麼要放下
◇不但所得的要放下;連智也放下:智也不是真的
◇智是自性覺:自性本來就覺
◇佛說了一個智,我們就被這個智迷了
◇佛現在給我們講真話:無智亦無得
◇你在這個世間頭一個得到是身,第二個得到是智:身假的;智也不是真的
「以上廣引經論以釋慧眼見真之旨」,這個旨趣,「內中以《思益經》與《大論》之說最為精妙。蓋了了見,無所見,不見有為,不見無為,方名見真」,這是《思益經》裡頭所說的。「智慧自內滅即《心經》之無智亦無得,乃了因佛性之所了也。」三因佛性裡頭了因佛性,了是明瞭、所了,了了能不能說?同一個階層的人他懂,不同階層的人,他聽了很難理解。所以佛為我們說法,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向上提升,提升到最後,最後是真相。真相,確確實實像《心經》上所說的「無智亦無得」。這就是學佛為什麼要放下,不但所得的要放下,連智也放下。為什麼?智也不是真的,智是自性覺。自性本來就覺,是我們因為有智,佛說了一個智,我們就被這個智迷了;佛現在給我們講真話,無智亦無得。得是得失,你在這個世間頭一個得到是身,第二個得到的是智,身假的,智也不是真的,《般若經》講得透徹。
◇不見有為,不見無為:見到真相
◈到極樂:換一個環境好修行
◇我們到極樂世界:不是成佛;是修行
◇我們去上學,阿彌陀佛是指導老師,他幫助我們放下
◇一句阿彌陀佛:用它放下萬緣
◇不念這句阿彌陀佛,統統放下,很難
◇用一句阿彌陀佛來代替:這個也是假的
◇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放下,就見到真的
◇修行證果時間大幅度縮短:本來無量劫才能成就;現在一生就做到了
◇了解之後,你曉得它太殊勝,怎麼能不學
◈努力學放下:放下了,再放下
◇放下:世出世間共同修學的大法
◇儒,世間法。從哪裡學起?還是從放下
◇不能執著就對了
◇還有個身體存在,隨緣度日:別當真
◈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護身符
◇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才可以把阿彌陀佛放下
◇沒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護身符,不能丟掉
「不見有為,不見無為」,這見到什麼?見到真相。有為,十法界,包括六道;無為,包括實報土,包括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到極樂世界是幹什麼?不是成佛,是修行。因為我們在這個世間,在六道、在十法界,有為跟無為只是一個概念,實際上不得受用。到極樂世界,那是阿彌陀佛辦的學校,我們去上學,阿彌陀佛是指導老師,他幫助我們放下。他幫助我們用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一句阿彌陀佛,用它幹什麼?用它放下萬緣。你就念這句阿彌陀佛,其他的都放下,容易!不念這句阿彌陀佛,統統放下,難,很難。用這一句阿彌陀佛來代替,這個也是假的,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放下,就見到真的了。我們是換一個環境好修行,是這麼個道理;而且把修行證果的時間大幅度的縮短,本來是無量劫才能成就的,現在一生就把這個事情做到了。這是無比的殊勝,你不了解,不知道淨土,不認識它;了解之後,你曉得它太殊勝,那怎麼能不學。儒,世間法。從哪裡學起?還是從放下。放下是世出世間共同修學的大法,不能執著就對了,執著就錯了。我們在現前這個時代,還有個身體存在,隨緣度日,別當真。努力學放下,放下了,再放下,到最後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才可以把阿彌陀佛放下;沒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護身符,不能丟掉,他保護我們。
◈無智亦無得:要不要求智?
◇智是自性本具的第一德
◇明心見性,智慧就現前
◇釋迦牟尼佛如是;十方諸大菩薩、孔孟、老莊、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亦如是:無智亦無得
◇無智,智慧圓滿現前;有智,智慧不能圓滿現前
◇小悟、大悟、大徹大悟:那個悟就是智
◇我們羨慕能得到嗎?得不到
◇你有羨慕智的心,這個心是妄心:妄心是真心的障礙
◇無智亦無得就容易開悟
《心經》上「無智亦無得」,要不要求智?智在哪裡?智是自性本具的第一德,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智慧就現前。釋迦牟尼佛如是,十方諸大菩薩亦如是,在中國我們相信孔孟、老莊亦如是,我推想,往上推,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亦如是,這都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們真正是無智亦無得。無智,智慧圓滿現前;有智,智慧不能圓滿現前。為什麼?我們常講小悟、大悟、大徹大悟,把它分成三個階段,那個悟就是智,智慧現前。一般人都羨慕,我們也羨慕,我們羨慕能得到嗎?得不到。為什麼得不到?你有羨慕智的心,這個心是妄心,妄心是真心的障礙,道理就在此地。那要怎樣?無智亦無得就容易開悟。
◇能大師、賢公,怎麼大徹大悟?無智亦無得
◇無智亦無得:表徹底放下
◇沒有念頭是真念;有念頭都是妄念
◈用阿彌陀佛這一念代替一切念
◇沒有念頭我們做不到
◇這一念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建立最理想的修行環境:換一個環境修行
◇往生極樂世界沒成佛;但是等於成佛,非成佛不可
中國人,我們對中國人有一分感情,惠能大師是中國人,大徹大悟。他怎麼大徹大悟?無智亦無得。三年前海賢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他大徹大悟了,為什麼?也是無智亦無得。無智亦無得表什麼?徹底放下,心裡沒有念頭,沒有念頭是真念,有念頭都是妄念。沒有念頭是真念,我們做不到,肯定做不到,怎麼辦法?用阿彌陀佛這一念代替一切念。這一念不是叫我們成佛,不是叫我們大徹大悟,這一念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換一個環境修行,那個環境好,沒有障緣,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建立最理想的修行環境,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沒成佛,但是怎麼樣?等於成佛,因為你在那個地方時間久了是非成佛不可,不成佛也得成佛,道理在此地,我們得搞清楚、搞明白。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五八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58
又《思益經》云:「
慧眼為見何法?
答言:
若有所見,不名慧眼。
慧眼,
不見有為法,
不見無為法。
所以者何,
有為法皆虛妄分別。無虛妄分別,是名慧眼。
無為法空無所有,過諸眼道。是故慧眼,亦不見無為法。」
以上廣引經論以釋「慧眼見真」之旨,
內中以《思益經》與《大論》之說最為精妙。
蓋
了了見,無所見,
不見有為,不見無為,方名見真。
「智慧自內滅」即《心經》之「無智亦無得」,乃了因佛性之所了也。
◎菩薩修持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