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1日 星期四

我們修學最大的難關:起心動念|大光明藏:想不出來|第六意識範圍很窄小,包不過它;它太大了:這就是無所有、不可得|應緣現相是生心;雖然生心,沒有念頭|不生不滅,叫涅槃;除自性之外全是生滅法|淨空老法師

 


我們修學最大的難關:起心動念|大光明藏:想不出來|第六意識範圍很窄小,包不過它;它太大了:這就是無所有、不可得|應緣現相是生心;雖然生心,沒有念頭|不生不滅,叫涅槃;除自性之外全是生滅法|淨空老法師


◈不生不滅,叫涅槃
◇自性不生不滅;除自性之外全是生滅法
◈道,謂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
◇道義云何,謂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
◇佛法這個道路就是幫助我們回歸自性
◇覺悟了,阿賴耶就是自性:阿賴耶就是自性帶著迷變現出來的妄心
◇阿賴耶跟自性一樣大,沒有邊際
◇迷了叫阿賴耶,悟了叫自性
◇明心見性能往涅槃城,涅槃城就是常寂光淨土
◇往生極樂最高境界就是回歸常寂光
◈通至佛果,故名道
◇佛道:用這個方法幫助你成佛
◈涅槃之體,排除諸障,無礙自在
◇涅槃之體,排除諸障,無礙自在,謂之道
◇涅槃之理體,就是淨宗講的常寂光,儒家講的明德
◇它沒有障礙,真正得大自在,這叫道
◇雖然無礙自在;能現一切相:遇到緣它起作用
◇雖起作用,永遠是無住生心、生心無住:它永遠自在
◇今天這個地球這麼混濁:從常寂光出現的,體是常寂光
◇常寂光能隨一切眾生的心願,你想什麼它現什麼:從極樂世界到阿鼻地獄,它統統能現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無礙自在

  涅槃是比喻,涅槃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不生不滅,叫涅槃。什麼不生不滅?自性不生不滅,除自性之外全是生滅法,只有自性不生不滅。所以佛法這個道路就是幫助我們回歸自性,明心見性。心是阿賴耶,阿賴耶迷了;如果覺悟了,阿賴耶就是自性,阿賴耶就是自性帶著迷變現出來的妄心阿賴耶有多大?跟自性一樣大,沒有邊際。迷悟,迷了叫阿賴耶,悟了叫自性明心見性能往涅槃城,涅槃城在淨土宗就是常寂光淨土往生極樂世界最高的境界就是回歸常寂光。「又《華嚴大疏十八》曰:通至佛果,故名道。」佛道就是用這個方法幫助你成佛。第二個意思,「二者,涅槃之體,排除諸障,無礙自在,謂之道。」這第二個意思。涅槃之體、相、用,佛家講體相用,體是理體,相用是從體起用。理就是淨宗講的常寂光儒家《大學》裡面所講的明德,這都是從體上說的。中國古人常講「本性本善」,都是從體上講的。它沒有障礙,無礙自在,真正得大自在,這叫道雖然無礙自在,自在能現一切相,遇到緣它起作用雖起作用,像《金剛經》上說的,永遠是無住生心、生心無住,這個要知道,就是說它永遠自在。你看看,我們今天這個六道輪迴,今天這個地球上這麼混濁,從哪裡出現的?從常寂光出現的,體是常寂光常寂光能隨一切眾生的心願,你想什麼它就現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的能量,無量的相好,從極樂世界到阿鼻地獄,它統統能現,真的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無礙自在,這是道。

◈不可以形名得;不可以有心知
◇涅槃之為道也:寂寥虛曠,不可以形名得;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
◇無法形容,它真能起作用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雖生萬法,它的形狀、名字得不到
◇不可以有心知:它不起作用時,微妙無相,一片光明,稱為大光明藏
◇大光明藏:想不出來
◇第六意識範圍很窄小,包不過它;它太大了:這就是無所有、不可得
◇無所有、不可得,就得放下
◇不但放下,想都不能想,這叫無住生心
◇應緣現相是生心;雖然生心,沒有念頭:自然的
◇好比擊鼓,鼓捶下去鼓響,鼓沒有念頭:自性現相亦如是
◈我們修學最大的難關:起心動念
◇阿賴耶起心動念;自性不起心不動念
◇我們修學最大的難關,就是阿賴耶的障礙,起心動念
◇什麼時候練到不起心不動念,恭喜你,見性了

  《涅槃無名論》這上面說的,「夫涅槃之為道也,寂寥虛曠,不可以形名得。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這兩句話,不可以形名得,沒有辦法說出來,無法形容,它真能起作用。這一段話就是六祖大師所說的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雖生萬法,不可以形名得,你得不到它,它的形狀,它的名字得不到。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它不現相的時候,不起這個作用的時候,微妙無相,一片光明,大乘經上稱之為大光明藏,用這四個字來形容,大光明藏。能不能想?想不出來,你的思想第六意識,範圍很窄小,包不過它,它太大了。這個就是不可得,無所有,不可得。無所有、不可得就得放下,不但放下,想都不能想,這叫無住生心。真正無住,應緣現相是他生心,他雖然生心,心裡沒有念頭。如果以為心裡有個念頭,那就錯了,是自然的。經上有比喻,好比我們擊鼓,我們鼓捶下去,鼓的聲音響,鼓它有沒有念頭,你敲我我要響一下?沒有。敲鐘亦如是,自性現相亦如是,它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妄心,阿賴耶起心動念,自性不起心不動念我們的修學最大的難關,就是阿賴耶的障礙,起心動念什麼時候練到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恭喜你,你見性了,到不起心不動念就見性。

◈求定,才能夠入門
◇不起心不動念是大定:自性本定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沒動過、沒搖晃過
◇所以要求定,才能夠入門
◇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在修禪定
◇念佛、讀經也是在修禪定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部經,不要改,天天念,念上幾千、幾萬遍,豁然開悟
◇不要想經的意思;只要字沒念錯,句子沒漏掉
◇目的是叫你得定:得定是心裡沒有妄念、雜念
◇把雜念妄想念掉:目的是在三昧
◇三昧得定,定到一定程度,不定碰到什麼緣,豁然開悟
◇什麼根性,用什麼方法:對了根性容易修、容易成就

  不起心不動念是大定,是什麼?自性本定。惠能大師的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沒動過,沒有搖晃過,本定。所以要求定才能夠入得了這個門。換句話說,八萬四千法門,實在講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都在修禪定念佛的方法也是在修禪定,讀經的方法也是在修禪定。知識分子喜歡讀書,佛菩薩、祖師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部經,不要改,就這一部經天天念,念上幾百遍、幾千遍、幾萬遍,豁然開悟了。不要想經的意思,只要字沒念錯,句子沒有念漏掉,就行了。念到會背那是自然的,那是副作用,目的不是叫你背誦的,目的是叫你得定。得定是什麼?心裡沒有妄念、沒有雜念,就這個意思。把雜念妄想念掉,豁然開悟,就起作用了。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在修禪定,海賢老和尚一句佛號念了二十年得定,得定才開悟,叫念佛三昧;我們念《華嚴經》,叫華嚴三昧;念《法華經》,叫法華三昧,目的是在三昧。三昧得定,定到一定的程度,不定碰到什麼緣,豁然開悟,目的達到了。我們是什麼根性,用什麼方法,對了根性容易修,容易成就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36




【道】(術語)
能通之義。

大要有三種:

一有漏道,
善業通人使至善處,惡業通人使趣惡處,故善惡二業謂之道。
所至所趣之處亦名為道,如地獄等之六道是也。

淨土論註上曰:「
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是果,酬如是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為道。」

大乘義章八末曰:「
所言道者,從因名也。善惡兩業,通因至果,名之為道。地獄等報,為道所詣,故名為道。」


二無漏道,
七覺八正等法,能通行人使至涅槃,故謂之道。
又行體虛融無礙,故為通之義。以通故,名為道。如道諦,道品,聲聞道,佛道等。梵言菩提是也。

大乘義章十六曰:「
諸行同體,虛融無礙。名之為通。通故名道。」

三論玄義曰:「
至妙虛通,目之為道。」

俱舍論二十五曰:「
道義云何,謂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

法界次第中之下曰:「
道以能通為義,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

華嚴大疏十八曰:「
通至佛果,故名道。」


三涅槃之體,
排除一切障礙,無礙自在,謂之道。

涅槃無名論曰:「
夫涅槃之名道也。寂寥虛曠,不可以形名得。微妙無相,不可以有心知。」

淨土論註下曰:「
道者,無礙道也。」

大乘義章曰:「末伽。」Mārga

梵語雜名曰:「末唎識。」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