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 星期四

真心、妄心不搞清楚,怎麼個修法?|覺悟時,好像有始有本;真正覺,始本是一不是二:覺跟不覺的念頭全沒有了|大海才是真正的自己|水泡是臨時的,錯認了|染淨是混合在一起的:盡量往清淨心這邊靠攏|淨空老法師

 


真心、妄心不搞清楚,怎麼個修法?|覺悟時,好像有始有本;真正覺,始本是一不是二:覺跟不覺的念頭全沒有了|大海才是真正的自己|水泡是臨時的,錯認了|染淨是混合在一起的:盡量往清淨心這邊靠攏|淨空老法師


◈始覺、究竟覺:統統是本覺
◇既是修因感果之土,而亦有始;寧容得言,非因非果,凝然常耶?
◇修因感果,是始覺智;無為凝然,則本覺理:始覺究竟,無非本覺
◇始覺跟究竟覺,統統是本覺
◇建立常然,本性常、不斷常、相續常:相上有這三樁事情;性上沒有

  「望西設問曰」,這是假設的問題,是教學一種方式。「既是修因感果之土」,我們在經上看到的,阿彌陀佛在無量劫前面,他是個國王,出家了,初出家的時候叫法藏比丘,以後開悟了稱他作法藏菩薩,這有始,有始應該就有終。所以「寧容得言」,怎麼能,容也是容許的意思,怎麼能可以說「非因非果,凝然常耶」,有因有果,這是一個問題。「復自答曰」,然後望西師自問自答。「修因感果,是始覺智」,修因感果。「無為凝然,則本覺理始覺究竟,無非本覺」,始覺跟究竟覺統統是本覺。所以從體上講能講得通。這還是前面所說的這三種常,建立常然,這三種:本性常、不斷常、相續常,說這三樁事情。相上有,有這三樁事情,性上沒有,體上沒有。

(中略)

◈回歸自性的清淨:本自清淨
◇我們現在嚴重的染污:妄想、分別、執著
◇不清淨是習性;你把它放下,本性就現前
◇本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它是自性常
◇真心人人都有;妄心是依真心起的:真心上有迷惑就變成妄心
◈迷是局部迷;不是全迷
◇這個迷是局部迷;不是全迷
◇要是全迷,諸佛菩薩就會受到干擾
◇我迷,對我有干擾;你不迷,對你沒有干擾

  回歸自性的清淨,「本自清淨」,沒有染污。我們現在看自己嚴重的染污,染污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染污,不清淨。什麼?這習性,不是本性。習性不是真的,你要認清楚,你把它放下,本性就現前本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它不生不滅,所以它是自性常。這是真的,真心人人都有。我們的妄心是依真心起來的,沒有真心,哪來的妄心?妄心怎麼來的?真心上有迷惑就變成妄心但是這個迷不是全迷,真的是局部迷,不是全迷要是全迷的話,諸佛菩薩就會受到干擾。不是全迷,我迷,對我有干擾;你不迷,對你沒有干擾。它是一樁事情,也可以作兩樁事情來看。

(中略)

◈真心妄心不搞清楚,怎麼個修法?
◇真心、妄心不把它搞清楚,怎麼個修法?
◇念經、講學、教學還是妄心:原地踏步,還是搞輪迴,沒辦法出離
◇真妄首先搞清楚;然後就懂得真正修行綱領是什麼
◈修學綱領:看破、放下
◇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看破、放下,互相幫助:愈看得透,愈放得多
◇學經教,不能放下、不能變成生活:那是世間學問,對你修行功夫一絲毫幫助都沒有
◈總的指導原則:淨業三福
◇學了要管用,總的指導原則就是淨業三福: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過去、現在、未來,所有聲聞、緣覺、菩薩修行,都不離這個最高指導原則

  所以真心、妄心你要不把它搞清楚,怎麼個修法?生活用妄心,工作用妄心,待人接物統統都用妄心,結果你念經、講學、教學還是妄心,原地踏步沒動,還是搞六道輪迴,沒有辦法出離。所以真妄首先搞清楚然後我們就懂得真正修行綱領是什麼。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修學綱領就是四個字「看破放下」,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又倒過頭來幫助你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互相幫助,愈看得透愈放得多學經教不能放下,不能把所學的變成生活、變成工作、變成處事待人接物,那是世間學問,對你修行的功夫一絲毫的幫助都沒有學了要管用。大乘教裡頭總的指導原則,就是《觀經》裡面講的淨業三福。佛說得很清楚,這個三條「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所有這些聲聞、緣覺、菩薩修行,都不離這個綱領,最高指導原則

◇淨宗行門五科就是戒律,我們必須遵守的
◇三福不但淨土宗;任何宗派都要學

  所以,我們淨宗學會成立,我是選了五科,這五科就是戒律,我們必須遵守的。第一個就是三福。三福不但淨土宗,任何宗派都要學

(中略)

◈大海才是真正的自己
◇思惟大公無私,起心動念都是想到整個人類、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的幸福
◇心量就大了,我沒有了
◇對立沒有了: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大海比作自性;水泡比作個人
◇水泡無量無邊,沒有離開大海,起泡時好像有自己;泡一裂掉了回歸大海:大海才是真正的自己
◇水泡是臨時的,錯認了,那叫妄心

  人與人相處,我們沒有我見,好!你的思惟大公無私,起心動念都是想到整個人類的幸福,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的幸福,只想這個,好!心量就大了,我沒有了。邊見,邊見是對立,對立沒有了,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壇經》上所說的,末後「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個自性是我的自性,是我們自己自性。自性是共同的,只有一個自性,像大海水一樣,佛經的比喻,把大海比作自性,把水泡(海裡頭起的水泡)比作個人水泡無量無邊,無量無邊沒有離開大海,起泡的時候好像有自己;那個泡一裂掉了,回歸大海,大海才是自己,真正的自己水泡是臨時,是自己所變的,錯認了,那叫妄心。這個比喻得好,我們能體會到,會有一個概念。

(中略)

◈放下,初步學就是戒律
◇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
◇放下,初步學就是戒律:戒律幫助我們放下
◇把它養成習慣,跟自性一樣,自自然然不會犯錯

  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放下,初步學的時候就是戒律,戒律就幫助我們放下把它養成習慣,跟自性一樣,自自然然不會犯錯,這就好。

(中略)

◈始覺究竟,無非本覺
◇修因感果,是始覺智;無為凝然,則本覺理:始覺究竟,無非本覺
◇至善是本覺:始覺合本覺,始覺就是本覺
◇本覺迷了;現在回頭又覺悟了,還是本覺,無非本覺
◇始本是一
◇若得始覺,還同本覺
◇始覺那個覺就是本覺:本覺沒有生滅,本覺就是自性
◇雖似有始;至所證時,始本不二,本有常住
◇在始覺,他還是不覺;到所證,真正覺悟才知道:始覺跟本覺是一不是二,本有常住
◇始覺就是本覺,本覺就是能覺

  我們再看望西師自己答的,答得好。始覺智,無為凝然,則本覺理,始覺究竟。這一句就是本覺,始覺就是本覺,我們中國人講的本善。《大學》裡面講的至善、明德、親民、止於至善,至善是本覺。始覺合本覺,始覺就是本覺本覺迷了,現在回頭又覺悟了,還是本覺。無非本覺,後面這句話說得好,始本是一,不要在這裡去分別,不要執著就好。下面他舉《釋大衍論》一句話來給我們做證明,「若得始覺,還同本覺」。始覺那個覺就是本覺,本覺沒有生滅,本覺就是大乘經上講的自性,我們中國老祖宗講的本性,是一樁事情,哲學裡面所講的萬有的本體,也是講的它。「談能證曰」,談到能證時候說:「雖似有始,至所證時,始本不二,本有常住」。始覺,始,在始這個字裡頭,他還是不覺,到所證的時候真正覺悟,真正覺悟才知道,始覺跟本覺是一不是二,本有常住始覺就是本覺,本覺就是能覺

◇在有說有證之日,雖似有始
◇當到家時(即至有所證時),言語道斷,一切不二,本有常住
◇我們現在在迷、在修學;念經念上幾千遍,覺悟了
◇覺悟時,好像有始有本;真正覺,始本是一不是二:覺跟不覺的念頭全沒有了
◈念頭生煩惱;覺心生智慧
◇不起心不動念,這是自性本定;自性起作用,智慧
◇不覺,迷,是妄心,就是念頭
◇念頭起作用生煩惱;覺心起作用生智慧

  望西末後這幾句話要著眼。談,談就是說,至就是到。「在有說有證之日,雖似有始」,好像是有始,開始了。「當到家時」,到家就是你證得的時候,「言語道斷,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說」。念老這幾句話說得好,把它說白了。我們現在在迷,我們在修學,特別是念經,念上幾百遍、念上幾千遍,覺悟了,這個覺悟的時候好像是有始有本,真正覺的時候,始本是一不是二。這個時候怎麼樣?念頭沒有了,覺跟不覺的念頭全沒有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起心不動念,這是自性本定,自性起作用,智慧不覺,迷,是妄心,就是念頭念頭起作用生煩惱;覺心起作用生智慧,不生煩惱,這是它的差別。

(中略)

◈盡量往清淨心這邊靠攏
◇如來藏心:自性就在這裡頭
◇妄心裡所藏的是無明:無明就是愚痴,什麼也不知道
◇妄心跟真心咱們搞清楚
◇妄心裡充滿了煩惱;煩惱的反面是德行
◇初學的人,染淨是混合在一起的:盡量往清淨心這邊靠攏;慢慢的遠離迷惑顛倒
◇用什麼方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有這個功能
◇我們今天選擇念佛法門:很容易修,成就特別高
◈還是要把大概狀況搞清楚,才會相信
◇先決條件:還是要把大概狀況搞清楚,你才會相信
◇不相信就沒法子了:淨土法門易行難信

  如來藏心,真心的別名,什麼意思?如來是法身,是自性,自性就在這裡頭,那個心就是真心,不是阿賴耶藏在裡頭。那妄心裡面是什麼?妄心裡面所藏的是無明,無明就是愚痴,什麼也不知道,是這麼個性質。妄心跟真心咱們搞清楚妄心裡面充滿了煩惱,煩惱的反面是德行初學的人,染淨是混合在一起的,盡量往清淨心這邊靠攏慢慢的遠離迷惑顛倒,這就對了。具體用什麼方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有這個功能,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今天選擇的,用念佛的法門,這個方法很容易修,成就特別高,我們能夠把它做到。但是先決的條件,還是要把大概狀況搞清楚,你才會相信,你要不相信就沒法子了。這個法門易行難信,是真的,不是假的。

(中略)

◈一切法從心想生
◇心想從業相生出來的
◇業就是波動現象:造業,極其微細的念頭,從無明、完全無知波動裡頭生的現象
◇極樂世界是由智慧產生的現象;這個世界是從無知、痴這個念頭波動現象產生的
◇念頭產生物質
◇念頭從哪來?一念不覺,把自性變成阿賴耶,真心變成妄心
◈一念不覺假的:所以要修定
◇一念不覺是假的,沒有原因:有原因就是有真的,有因就有果;它沒有
◇想它,它就存在;不想它,它就不存在
◇所以功夫就是要修定:定到極處,一念不生,恍然大悟
◇這種恍然大悟人人都有分;不是佛獨有的
◇把妄念放下;真相就現前
◈回歸自性,一切具足
◇佛教的教學沒有別的:幫助我們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
◇回歸自性,我們有無量智慧、神通、道力、相好,一切具足
◇絕不是在外頭;外面什麼都沒有: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一切法從心想生,那心想從哪來的?心想也不是真的,佛在經上有,從業相生出來的。業是什麼?業就是波動現象。我們講造業,極其微細的念頭是從無明,是從完全無知,無知波動裡頭生的現象。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是由智慧產生的現象,它不是無知我們這個世界它是無知,貪瞋痴,就是痴,從痴這個念頭波動現象產生的,產生的念頭,念頭產生的物質現象。那個念頭從哪來?那個念頭,佛經上講一念不覺,把自性變成阿賴耶,就是真心變成妄心,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是假的,不是真的。沒有原因,如果有原因就是有真的,有因就有果,它沒有。只要你不要去理會它,你不要去想它,想它,它就存在,你不想它,它就不存在所以,功夫就是要修定,定到極處了,一念不生,恍然大悟這種恍然大悟是人人都有分,不是說佛獨有的,不是,每個人都有分。只要你把妄念放下,真相就現前佛教的教學沒有別的,幫助我們回歸自性,幫助我們回歸常寂光回歸到自性,我們有無量智慧、無量神通、無量道力、無量相好,一切具足絕不是在外頭,外面什麼都沒有,所以佛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二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23




望西設問曰:「
既是修因感果之土,而亦有始,
寧容得言,非因非果,凝然常耶?」

復自答曰:「
修因感果,是始覺智。
無為凝然,則本覺理,
始覺究竟,無非本覺。

如《釋大衍論》云:『若得始覺,還同本覺。』
談能證曰(談到能證之時曰):
雖似有始,
至所證時,始本不二,本有常住。」

望西末後數語,宜著眼。

談者,說也。
至者,到也。

在有說有證之日,雖似有始。
當到家時(即至有所證時),言語道斷,一切不二,本有常住。

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說。

◎ 積功累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