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是美好,就是究竟樂|得真正的樂|清淨平等覺,享受的樂是真樂|那個樂裡頭不造業、依舊保持清淨平等覺|七情五欲之樂不是真的|清淨平等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放下多少;你就恢復多少|淨空老法師
◈學佛學什麼?回歸到覺而不迷
◇就是迷悟不一樣:凡夫迷而不覺;佛、法身菩薩,覺而不迷
◇覺而不迷就是佛菩薩,就融入常寂光,具足無量清淨莊嚴
◈清淨平等覺:學佛就為這個
◇學佛要恢復清淨心就成佛了
◇清淨裡面,包含著平等,也包含著覺悟
◇清淨平等覺:修什麼?就修這個
◇這三樣都是本有的:它就在面前,從來沒丟失過;可是我們完全沒有感覺到
◇把染污放下,清淨平等覺就現前
◇放下多少;你就恢復多少
◇清淨心,阿羅漢所證得;平等心,菩薩所證得;佛跟法身大士所證的,覺
◇清淨平等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學佛就是希望得到這個
◇這是本有的,現在迷了;迷破了之後,你就能證得:證得這個得大自在
我們學佛學什麼?就是迷悟不一樣,凡夫迷而不覺;佛菩薩,法身菩薩,覺而不迷,就這麼回事情。我們學佛,希望我們回歸到覺而不迷,覺而不迷就是佛菩薩,就融入常寂光,自性本能,也是此地講的具足無量清淨莊嚴。清淨是自性,是本性,我們今天完全變成染污,清淨心不見了,學佛要恢復清淨心就成佛了。清淨裡面包含著平等,也包含著覺悟,我們的經題「清淨平等覺」,修什麼?就修這個。這三樣都是本有的,我們現在不是真的失掉了,迷失。它在,就在面前,從來沒有丟失過,可是我們不知道,完全沒有感覺到。佛教我們把染污放下,清淨平等覺就現前。我們放下多少,這就是功夫,你就恢復多少。這裡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清淨心,阿羅漢所證得的,小乘尊者證得的;第二是平等心,菩薩所證得的;最高的是佛跟法身大士所證的,覺。這清淨平等覺,這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學佛就是希望得到這個。這是本有的,現在迷了,迷破了之後它就現前,你就能證得,證得這個得大自在,我們不能不知道。
(中略)
◇真正佛法當機者,現在愈來愈少了
◇除了淨土法門之外,要想得到清淨平等覺,難
◇清淨平等覺是修學的目標:學佛就為這個
◇得清淨心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得平等心,法身菩薩,超越十法界;覺,回歸常寂光
◈清淨平等覺,享受的樂是真樂
◇成佛才真正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大乘:不可思議圓滿的智慧
◇無量壽:不生不滅,自性本來沒有生滅
◇自性是真正的自己,是自己的真心
◇莊嚴:美好,就是究竟樂
◇七情五欲之樂不是真的
◇享受七情五欲,沒有倫理道德的約束,太過分了,就造業
◇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佛教導我們,得真正的樂:那個樂裡頭不造業、依舊保持清淨平等覺
◇清淨平等覺,享受的樂是真樂
真正是佛法當機者,現在愈來愈少了,除了這個法門之外,要想得到清淨平等覺,難!清淨平等覺是修學的目標,我們學佛為什麼?就為這個。得清淨心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證得平等心,法身菩薩,超越十法界;覺,回歸常寂光,那是無上菩提,在經題上。這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才真正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究竟樂是什麼?也在經題上,「大乘」,大乘是圓滿的智慧,不可思議,圓滿的智慧;「無量壽」,無量壽是不生不滅,真的不是假的,因為自性本來是沒有生滅的。惠能大師開悟了,這是我們最熟悉的,你看《壇經》記載的,他開悟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話,第二句話就是「何期自性,本不生滅」。自性是真正的自己,是自己的真心,不生不滅,無量壽,這一句就是無量壽。後面還有「莊嚴」,莊嚴是美好,就是究竟樂。我們凡夫,這個裡面所謂是五欲之樂,七情五欲,七情五欲之樂不是真的。如果享受七情五欲,沒有倫理道德的約束,他就造罪業,為什麼?太過分了,過分就造業。善業,三善道的果報;惡業,三惡道的果報,有因有果,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這個道理要懂。佛教導我們永遠脫離,得真正的樂,那個樂裡頭不造業,那個樂裡面依舊保持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他享受的那個樂是真樂,跟我們這個天上人間完全不一樣,不造業。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六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