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9日 星期五

真信真願,從什麼地方表現?徹底放下、一塵不染|心裡就一句彌陀,嚮往就一個極樂|這樣念佛,功德難思|放下,萬緣放下;提起,一句佛號|提起放下同時,無住生心,跟禪宗不謀而合:我們就這個念法|淨空老法師

 


真信真願,從什麼地方表現?徹底放下、一塵不染|心裡就一句彌陀,嚮往就一個極樂|這樣念佛,功德難思|放下,萬緣放下;提起,一句佛號|提起放下同時,無住生心,跟禪宗不謀而合:我們就這個念法|淨空老法師


◈佛說之十念,不雜結使
◇《彌勒發問經》中佛說之十念,不雜結使:是乃菩薩念;而非凡夫念
◇這個十念是清淨、平等、不夾雜見思煩惱的十念
◇證得阿羅漢果:剛剛把結使放下,還有習氣,習氣放下沒那麼容易
◇習氣放下了,稱他辟支佛、緣覺:他要修菩薩法,塵沙煩惱
◈菩薩要在這下功夫:修清淨平等覺
◇見思煩惱斷了,得清淨心;不再分別就平等,三賢菩薩修的
◇平等就歸一:一裡頭平等;二就不平等
◇我們學佛能不能得到佛教導我們無比殊勝的利益,從哪裡看?就從清淨平等覺裡面看
◈了別是般若;分別是貪瞋痴慢疑
◇眼睛一見: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喜歡不喜歡是見思煩惱
◇大乘菩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動念;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完全用真心,這是自性見
◇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叫了別
◇了別是般若智慧;分別是貪瞋痴慢疑

  《彌勒發問經》裡面所說的十念,這個十念是清淨的十念、是平等的十念、是不夾雜見思煩惱的十念。我們就知道,不雜結使,阿羅漢以上,證得阿羅漢果是剛剛把結使放下。我們一定會聯想到,煩惱還有習氣習氣放不下,沒有那麼容易習氣要是放下了,他就不叫阿羅漢,佛經上稱他為辟支佛、緣覺。緣覺比阿羅漢高一等,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習氣沒斷;辟支佛見思煩惱斷了,習氣也斷了。他要修什麼?他要修菩薩法,菩薩法是從阿羅漢向上提升的,塵沙煩惱。塵沙是形容它多,煩惱太多太多了,叫塵沙煩惱。這裡頭,善惡統統包括在裡頭,起心動念都是煩惱。所以菩薩要在這下功夫,修什麼?修平等心。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是見思煩惱斷了,得清淨心;平等是不分別,分別就不平等,分別沒有了。染污是見思,見思斷了,清淨心現前;分別斷了,不再分別,不再分別就平等,菩薩修的,三賢菩薩。平等就歸一,一裡頭平等,二就不平等,這些概念非常重要。我們學佛能不能得到佛教導我們無比殊勝的利益,從哪裡看?就從清淨平等覺裡面看,你的心清不清淨、有沒有染污。什麼是染污?眼見色起分別,這個我喜歡,那個我不喜歡,分別就是塵沙煩惱,喜歡不喜歡是見思煩惱。你看看,眼睛一見,見的時候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起心動念接著就分別,塵沙煩惱;又起愛欲了,或者是愛憎,喜歡的,不喜歡的討厭它,煩惱全起來了。大乘菩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起心動念,這完全用真心。這是自性見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叫了別,它不是分別,了別,了別是般若智慧。分別是貪瞋痴慢疑,是落在這個裡頭,喜歡的,你貪愛它;不喜歡的,你瞋恨它,他起這種念頭。

◈首先要看破
◇事實真相完全明瞭、不迷惑,叫看破
◇事實真相是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一切相包括實相在內
◈實相了不可得;能現一切相
◇實相是真相,不生不滅,淨宗稱常寂光:它沒有相,了不可得;它能現一切相
◇心現識變:它現的一切相叫實相;通過分別現的相叫幻相
◈起心動念是無明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境界是心現識變:唯心所現是真相;真相通過阿賴耶變了
◇阿賴耶是能變;六塵境界是所變:就是阿賴耶的見分、相分
◇起心動念是阿賴耶;不起心動念就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識成智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起心動念,完了,迷了,無明起來了
◇起心動念是無明:明白沒有了,就迷了
◇不迷是明,明瞭

  所以佛教導我們首先要看破。看破是什麼意思?對於事實真相完全明瞭,不迷惑,這叫看破。事實真相是什麼?事實真相是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事實真相。《般若經》上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個一切相包括實相在內實相是真相,不生不滅,淨宗稱它作常寂光。它有沒有相?它沒有相,了不可得。它能現一切相心現識變。它現的一切相叫實相,通過分別現的相叫假相、幻相。《華嚴經》上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境界是心現識變。唯心所現是真相,真相通過阿賴耶變了阿賴耶是能變,六塵境界是所變就是阿賴耶的相分、見分。阿賴耶迷了,為什麼叫阿賴耶?起心動念是阿賴耶。不起心、不動念就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識成智。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起心動念,完了,迷了,無明起來了起心動念是無明。無明是什麼?就這個字的意思就明白了,無是沒有,明是明白,明白沒有了就迷了,就這個意思,用一個字說「迷」了。不迷呢?不迷是明,明瞭

(中略)

◈真信真願表現:徹底放下、一塵不染
◇真信真願,從什麼地方表現?徹底放下、一塵不染
◇心裡就一句彌陀,嚮往就一個極樂;除這個什麼念頭都沒有了:這樣念佛,功德難思

  生老病死苦在極樂世界沒有,名詞都聽不到。所以我們要用真心念佛真信真願。從什麼地方表現?從放下,徹底放下,一塵不染心裡就一句阿彌陀佛,嚮往的就一個極樂世界,除這個什麼都不想,什麼念頭都沒有了。這樣念佛,功德難思

◈以脫盡三毒、成就三明之心,持佛名號
◇以脫盡婬怒癡之三毒,具成就三明之智德,以如是之心,而持佛名號。如是念佛,功德難思
◇以此為因,則臨終正念現前,定得往生
◈菩薩之十念:我們能學
◇此乃菩薩之十念:我們能不能學?能學
◇學賢公就是菩薩的十念:他十念當中一切妄念都沒有;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放下了
◈放下,萬緣放下;提起,一句佛號
◇放下是無住;放下之後最可貴的還能提起,提起是生心
◇放下,萬緣放下;提起,一句佛號
◇提起佛號時是放下;放下佛號時是提起:提起跟放下是同時,這就是無住生心、生心無住
◇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跟禪宗不謀而合,不可思議
◇這是我們要學的:我們就這個念法

  「以此為因,則臨終正念現前,定得往生」,這個定字用得好,肯定,毫無懷疑。「但此乃菩薩之十念」,我們能不能學?能學,學海賢就是菩薩的十念。他十念當中一切妄念都沒有,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放下了放下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放下之後最可貴的還能提起提起是《金剛經》上講的生心。用在我們功夫上是什麼?放下,萬緣放下,佛法也放下;提起呢?一句佛號提起佛號的時候是放下,放下佛號的時候是提起,提起跟放下是同時,這就是無住生心,生心無住。生心是提起,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跟禪宗不謀而合,不可思議這是我們要學的,我們怎麼念法?就這個念法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三O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30




如前引《彌勒發問經》中佛說之十念,不雜結使,是乃菩薩念,而非凡夫念。
本經所云「以清淨心,向無量壽,乃至十念」,即以脫盡婬怒癡之三毒,具成就三明之智德,
以如是之心,而持佛名號。如是念佛,功德難思。
以此為因,則臨終正念現前,定得往生。

◎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