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 星期五

誹謗正法,罪極重故|末法時期互相毀謗:我這個宗是正法;你那個宗是邪法|三學是一體,古時候沒有爭執|戒裡頭有定、有慧;定裡面有戒、有慧;慧裡頭有定、有戒: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淨空老法師

 


誹謗正法,罪極重故|末法時期互相毀謗:我這個宗是正法;你那個宗是邪法|三學是一體,古時候沒有爭執|戒裡頭有定、有慧;定裡面有戒、有慧;慧裡頭有定、有戒: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淨空老法師


◈五逆真正懺悔信願持名,也能往生
◇造了五逆罪;沒有毀謗佛法:真正覺悟回頭、懺悔,信願持名,也能往生
◇顯示出淨宗的殊勝、不可思議,慈悲到極處

  造了五逆罪,這個人沒有毀謗佛法,能不能往生?《觀無量壽佛經》上說的,他可以往生,真正覺悟回頭、懺悔,信願持名,也能往生。這才顯示出淨宗的殊勝,淨宗的不可思議,慈悲到極處。《觀經》這麼說的。

◈誹謗正法,罪極重故
◇但誹謗正法,而不犯五逆,可往生否?但令誹謗正法,雖更無餘罪,必不得生
◇五逆罪人墮阿鼻大地獄中,具受一劫重罪(但劫盡得出)
◇誹謗正法人墮阿鼻大地獄中,此劫若盡,復轉至他方阿鼻大地獄中,如是展轉經百千阿鼻大地獄,佛不記得出時節
◇誹謗正法,罪極重故

  「若有一人,但誹謗正法,而不犯五逆,可往生否」,能不能往生?《往生論註》上卷有解答,「但令誹謗正法,雖更無餘罪,必不得生。何以言之?經云:五逆罪人墮阿鼻大地獄中,具受一劫重罪(但劫盡得出)。誹謗正法人墮阿鼻大地獄中,此劫若盡,復轉至他方阿鼻大地獄中,如是展轉經百千阿鼻大地獄,佛不記得出時節。以誹謗正法,罪極重故。」

(中略)

◈墮無間地獄沒有出期
◇世間判無期徒刑,到死為止
◇墮在無間大地獄,一大劫地獄壞了,他轉到別的地獄,每一個諸佛剎土都有一個無間地獄,這樣輾轉去受報,永遠沒有出期
◇你問佛,佛也算不出來
◇這個罪業不能造:造的時候很容易;墮地獄就不容易出來了
◇造了怎麼辦?趕緊懺悔
◇佛菩薩非常慈悲,真正認錯,後不再造,就有救了
◇不但自己不造,還勸別人不造:你得度的時間就愈來愈近

  下面再講,毀謗正法的人,他墮阿鼻地獄之中,此劫盡了,釋迦牟尼佛這個大劫盡了,盡了怎麼樣?他出不來,他轉到他方阿鼻地獄當中受罪。要轉多少次?如是展轉經百千阿鼻大地獄,佛不記得出時節,你要問他什麼時候出來,佛都說不出,為什麼?時間太長了,沒有辦法用數字說得出來的。以毀謗正法,罪極重故,這個兩句話一定要記住,毀謗正法,罪極重故墮無間地獄沒有出期,期是期限,沒期限。像現在世間法刑的重罪,無期徒刑,無期徒刑到一個人死為止,死了就沒有了。在大宇宙裡面,死了以後別的地方托生,他墮在無間大地獄,沒有地方出生,也就像人間無期徒刑,這個地獄壞了,一大劫地獄壞了,壞了他轉到別的地獄,還是無間地獄。這個大宇宙當中,每一個諸佛剎土都有一個無間地獄,這樣輾轉去受報,永遠沒有出期。你看經百千阿鼻大地獄,這個數字怎麼算法?所以你問佛,佛也算不出來這個罪業不能造,造的時候很容易,墮地獄就不容易出來了,為什麼要造?如果造了怎麼辦?趕緊懺悔佛菩薩畢竟是非常慈悲,真正認錯,後不再造,就有救了。如果不但自己不造了,還勸別人不造,你得度的時間就愈來愈近

◈五逆罪:從無正法生
◇汝但知五逆罪為重,而不知五逆罪從無正法生
◇為什麼造五逆罪?這個世間沒有正法,他才敢造
◇世間有正法,造作罪業的人都回頭、懺悔了,這個功德很大
◇所以毀謗正法那個罪是最重的
◇兩百年前佛教大小寺廟庵堂都有真正如法修行的人,每一個地方都講經,寺院庵堂是學校,是佛陀教育
◇現在道場還在,沒有人講經、沒有人聽到正法了,於是造作罪業的人多了:這就是佛法走到末法時代

  下面又說,「汝但知五逆罪為重,而不知五逆罪從無正法生」。這就說明了,為什麼人造五逆罪?這個世間沒有正法,他才敢造。如果這個世間有正法,許許多多造作罪業的人都回頭了、都懺悔了,這個功德很大所以毀謗正法那個罪是最重的,所有一切罪業裡頭沒有比這個更重的,決定不可以造。現在這個世間雖然佛教還有,但是跟過去不一樣了。方東美先生告訴我,兩百年前的中國,那個時候的社會,佛教大小寺廟庵堂都有真正如法修行的人,每一個地方都講經,寺院庵堂是學校,是佛陀教育現在這些道場還在,可惜沒有人講經了,沒有人聽到正法了,於是造作罪業的人多了,這就是佛法走到末法時代

(中略)

◈謗法很容易犯:沒智慧,愚痴
◇正符如來抑止之意,令人慎莫謗法
◇謗法很容易犯,為什麼?沒智慧,愚痴
◈三學是一體,古時候沒有爭執
◇中國十個宗派,末法時期互相毀謗:我這個宗是正法;你那個宗是邪法
◇三學是一體,古時候沒有爭執
◇戒裡頭有定、有慧;定裡面有戒、有慧;慧裡頭有定、有戒: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論註》正符如來抑止之意,令人慎莫謗法」。記住這一句話,這一生當中決定不要謗法。很容易犯,為什麼?沒智慧,愚痴。佛法大海,森羅萬象,在中國十個宗派,末法時期互相毀謗,我這個宗是正法,你那個宗是邪法,不說邪,你總不如我,我這是正,互相毀謗。總的來說,從佛法的性質上講,三種不同,第一種戒律,第二種禪宗,第三種教下,古人稱為三學。學戒律的人說學禪的沒有學戒,不如法。但是人家能夠明心見性,能夠得三昧,超過戒律太多了,戒律是著相的。三學是一體,古時候沒有爭執,為什麼?戒裡頭有定、有慧,慧就是教下,定裡面有定共戒,有戒、有慧,慧裡頭,就是教下,教下裡有定、有戒,它是圓融的,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自讚毀他是第一重戒
◇《瑜伽戒本》,自讚毀他是第一條重戒
◇如果佛教走向自讚毀他,佛教就快要滅亡了
◇社會上的大眾不相信了:你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徒弟,學的法門不一樣,互相毀謗
◇毀謗的罪比五逆十惡還要重,怎麼能得生淨土?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法門互相讚歎就對了

  今天我們講,在中國的佛教,大小乘十個宗派。這十個宗派,小乘沒有了,宋朝以後就斷了,成實宗、俱舍宗,不是研究佛教的人都不知道還有這兩宗,大乘這八個宗一般大家都知道。這八個宗,有賢首,華嚴,賢首就是華嚴,天台就是法華,有三論、有法相唯識、有律宗、有淨土宗、有密宗,這些統統屬於教下的,所以教下有七個宗。信徒不明白究理(究竟的道理),互相毀謗,自讚毀他。佛把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列入重戒,《梵網經》裡面有,《瑜伽戒本》裡頭,自讚毀他是擺在第一條重戒。為什麼?如果佛教走向自讚毀他,佛教就快要滅亡了社會上的大眾不相信了。你看,你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徒弟,學的法門不一樣,互相毀謗,學華嚴的說華嚴好,讚歎華嚴,毀謗別的宗;學法華的,《法華經》第一,其他都不如。這種念頭、這種思想、這種行為都是毀謗大乘,怎麼辦?毀謗的罪比五逆十惡還要重,怎麼能得生淨土?你造這麼重的罪業,你怎麼能往生?不能毀謗,要互相讚歎。所以祖師大德提出來,「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法門互相讚歎就對了

◇日本淨宗都是慧遠大師、善導大師一脈相承
◇要互相讚歎、尊重,互助合作,淨土宗才能興旺起來
◇如果彼此都毀謗,誰相信?這麼多宗派,哪個是真的?不來了,都靠不住
◇都是自讚毀他,佛法就滅了
◇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同學一個宗派,那就是親兄弟,親兄弟怎麼可以互相毀謗、不常往來?
◇爭信徒、爭供養,錯了
◈世界宗教是一家
◇同一個宗派,親兄弟;不是一個宗派,堂兄弟;不同的宗教,只要是正法,表兄弟:不可以毀謗
◇世界宗教是一家,社會衝突可以化解,世界和平、地球盛世可以實現
◇互相毀謗,會引起互相鬥爭、互相戰爭,那社會就亂了,世界就毀滅了

  我過去在日本講經,勸導日本的淨宗同學,我們都是學淨土的,都是慧遠大師、善導大師一脈相承,日本淨土宗很多,信徒很多,寺廟很多,我勸他們要互相讚歎,要互相尊重,要互助合作,淨土宗才能興旺起來如果你說你的淨土宗是真的,他那個淨土宗是假的,我這裡能往生,他不能往生,彼此都這樣毀謗,誰相信?讓信眾產生懷疑,這麼多宗派,哪個是真的?這麼多道場,哪一個是靠得住的?到最後怎麼樣?不來了,都靠不住,你們都是自讚毀他,佛法就滅了。我勸他們,我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同學一個宗派,那就是親兄弟,親兄弟怎麼可以互相毀謗?親兄弟怎麼可以不常往來?為什麼?爭信徒、爭供養,錯了。所以同一個宗派,不同的寺院庵堂,知道一家人,決定不能毀謗。不是我們宗派的,我們對待禪宗、對待密宗、對待律宗、對待天台宗、對待華嚴宗、對待法相,這統統都是釋迦牟尼佛傳的,不是跟我們學一個宗派,咱們堂兄弟,這要知道,我們是一家人,怎麼可以毀謗?再擴大,這個世間不同的宗教,只要它是正教正法,它不是邪教,它是正教,那就是我們的表兄弟不可以毀謗。對基督教不能毀謗,對伊斯蘭教、對猶太教,甚至對新興起來的摩門教,都不可以毀謗,都要稱讚。世界宗教是一家,社會衝突可以化解,世界和平、地球的盛世可以實現。如果互相毀謗、互相吵架,會引起互相鬥爭、互相戰爭,那社會就亂了,世界就毀滅了

◈起心動念不能不謹慎
◇本經是口業擺在第一,身業第二,意業第三:排列順序不一樣,意思就不相同
◇口業最容易犯:對口業的防範特別重視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不可以說別人的過失
◇賢公一生沒說人過失,沒瞧不起任何人,對人都真誠、謙虛、恭敬

  我們起心動念多麼重要,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謹慎。特別是這部經《無量壽經》,世尊常說的十善,順序都是依身口意這樣排列的,身三、口四、意三,唯獨本經不是這個排列,本經是把口業擺在第一,身業擺在第二,意業擺在第三。這個排列順序不一樣,意思就不相同。佛為什麼這麼排?口業最容易犯,把它排在第一,你看身三、意三、口四,對口業的防範特別重視。「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你做到沒有?不可以說別人的過失海賢老和尚做到了,一生沒有說人過失,沒有瞧不起任何人,對人都真誠、謙虛、恭敬,這是佛的教誨。

(中略)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緩一緩,不要太快,想一想:有沒有違背十善業?
◇於十善違背,決定不能說、不能行:這叫持戒

  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緩一緩,不要太快,想一想有沒有違背十善業?不違背十善業的,可以說、可以行;於十善要是違背了,決定不能說、決定不能行,這叫持戒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八五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