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安住中道實相:不是什麼都不幹|上求下化;他不著相|上求是阿彌陀佛;下化一切眾生,心裡還是阿彌陀佛,沒第二個念頭|安住中道實相:我有分|怎麼安法?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中道實相就是這句佛號|淨空老法師

 


安住中道實相:不是什麼都不幹|上求下化;他不著相|上求是阿彌陀佛;下化一切眾生,心裡還是阿彌陀佛,沒第二個念頭|安住中道實相:我有分|怎麼安法?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中道實相就是這句佛號|淨空老法師


◈安住中道實相,怎麼個安法?
◇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就是安住中道實相
◈中道實相就是這句佛號
◇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佛號功德說不盡
◇為什麼說不盡?它是稱性的
◇不是稱性的,都有始有終,能說得盡
◇自性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你怎麼說?
◇緣理菩提心跟緣事菩提心是一體的兩面,分不開家

  要安住中道實相,怎麼個安法?我有沒有分?有分。怎麼安法?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就是安住中道實相中道實相就是這句佛號。我把這個信息告訴你,我沒有說錯。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佛號功德說不盡,不但我們說不盡,諸佛如來在一起給我們說,也說不盡。為什麼說不盡?它是稱性的不是稱性的,都有始有終,能說得盡。它就是自性,自性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你怎麼說?於是乎,緣理菩提心跟緣事菩提心是一體的兩面,分不開家

◈安住中道實相:不是什麼都不幹
◇安住於中道實相,而圓成上求下化之願行,是為最上之菩提心,謂為緣理之菩提心
◇安住中道實相:不是什麼都不幹
◇上求下化;他不著相
◇上求是阿彌陀佛;下化一切眾生,心裡還是阿彌陀佛,沒第二個念頭
◈不能著相,不能放在心上
◇穿衣吃飯、工作待人接物: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就是一尊阿彌陀佛
◇緣理菩提心,這真正有受用,受用裡頭得大自在
◇可不能著相,決定不能放在心上
◇放在心上,心就是一個雜念妄想,把緣理菩提心破壞了

  看下面這一句,「而圓成上求下化之願行,是為最上之菩提心」。安住中道實相不是什麼都不幹上求下化,幹!上求下化不是著了相嗎?他不著相,他心裡只有阿彌陀佛,上求是阿彌陀佛,下化一切眾生,心裡還是一個阿彌陀佛,心裡沒有第二個念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穿衣吃飯,心裡是阿彌陀佛;工作,心裡是阿彌陀佛;待人接物,心裡也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就是一尊阿彌陀佛,妙極了!不妨礙上求下化,不妨礙生活,不妨礙工作,不妨礙待人接物,活活潑潑。緣理菩提心,這真正有受用,受用裡頭得大自在可不能著相,就是決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心就是一個雜念,就是一個妄想,把緣理菩提心破壞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八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87




緣理菩提心(此即密乘之勝義菩提心)

一切諸法本來寂滅,
安住於中道實相,而圓成上求下化之願行,是為最上之菩提心,謂為緣理之菩提心。

◎發大誓願第六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初學佛的人要常常斷見思煩惱|每一個極樂的人,對我們起心動念都知道:你能騙誰?|起心動念要謹慎;言語造作更重要|處事待人學孔子:溫良恭儉讓|他爭我讓;他要我捨|專樂出世;不搞六道、十法界了|淨空老法師

 


初學佛的人要常常斷見思煩惱|每一個極樂的人,對我們起心動念都知道:你能騙誰?|起心動念要謹慎;言語造作更重要|處事待人學孔子:溫良恭儉讓|他爭我讓;他要我捨|專樂出世;不搞六道、十法界了|淨空老法師


◈初學佛的人要常常斷見思煩惱
◇我們的老家在極樂世界;我們的親人、老師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
◇我們起心動念,不但彌陀知道,每一個極樂的人都知道:你能騙誰?一個人都騙不了
◇起心動念要謹慎;言語造作更重要
◇思惑就是貪瞋痴慢疑,斷掉就證阿羅漢
◇於世間一切法,為什麼不貪不痴不瞋?假的
◇你把它當真,才起貪瞋痴慢疑
◇知道是假的,根本就得不到,貪瞋痴慢疑就息了

  我們的老家在極樂世界,我們的親人,我們的老師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我們起心動念他都知道,這經文前面都讀過。不但阿彌陀佛知道,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對我們起心動念都知道,你能騙誰?一個人都騙不了。所以自己起心動念要小心謹慎,言語造作更重要初學佛的人要常常斷見思煩惱思惑就是貪瞋痴慢疑,斷掉就證阿羅漢於這個世間一切法,為什麼不貪?為什麼不痴?為什麼不瞋恚?假的,不是真的。你把它當真,才起貪瞋痴慢疑,你知道這是假的,根本就得不到,貪瞋痴慢疑就息了

◈學孔子:溫良恭儉讓
◇處事待人接物學孔子:溫良恭儉讓
◇心態要柔和、要善良、要恭敬有禮、要節儉
◇忍讓:他爭我讓;他要我捨
◇愈捨愈多,愈多愈捨
◇不捨,麻煩就來了,就造業了
◇捨,積累功德,不造業

  處事待人接物學孔子,我們的好老師,老師有五德,學生讚歎老師的,可見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真做到了,溫良恭儉讓。我們做人,心態要柔和、要善良、要恭敬,見人要有禮貌,要節儉,最後教你忍讓,不跟人競爭,他爭我讓,他要我捨。記住,愈捨愈多,愈多愈捨,要不捨,麻煩就來了,就造業了捨,積累功德,不造業,好事情,不是壞事情。

◈專樂出世;不搞六道、十法界了
◇不搞六道輪迴,出世;不搞十法界,菩薩;究竟了義,成佛:都是到極樂世界去完成
◈我們對於往生極樂很有把握
◇我們對於往生極樂世界很有把握:天天讀這個經,天天在對照
◇與經相應的,都是極樂的人;與它相違背,那是六道眾生
◇凡是相違背的全放下;凡是教我們做的依教奉行:這種人決定得生淨土

  所以專樂出世,不搞六道輪迴,就是出世不搞十法界了,大乘,菩薩究竟了義是成佛都是到極樂世界去完成我們對於往生極樂世界很有把握,為什麼?天天讀這個經,天天在對照與這個經所說的相應的,都是極樂世界的人,與它相違背的那是六道眾生凡是相違背的我們全放下,凡是教我們做的我們依教奉行,這種人就決定得生淨土


二O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六四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364



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為什麼你不肯念?|佛佛相應,佛佛是一體|一珠裡有一切珠影像|念彌陀一佛,快速圓滿無邊性德|無邊性德,就是能大師五句,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一句佛號就圓滿了|淨空老法師

 


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為什麼你不肯念?|佛佛相應,佛佛是一體|一珠裡有一切珠影像|念彌陀一佛,快速圓滿無邊性德|無邊性德,就是能大師五句,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一句佛號就圓滿了|淨空老法師


◈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
◇成就沒有止境的福報、智慧,為什麼你不肯念?
◇就念一個阿彌陀佛、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不變,沒有一個不成佛
◇一珠裡有一切珠影像:我念這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我統統念到了
◇佛佛相應,佛佛一法身,佛佛是一體:所以念彌陀一佛,快速圓滿無邊性德
◇無邊性德,就是能大師五句,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一句佛號就圓滿了

  下面說:「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成是成就,無終是沒有止境的福報、智慧。為什麼你不肯念?淨土法門,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就念一個阿彌陀佛,就念一尊佛。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不變,沒有一個不成佛。下面的比喻,「如帝網一珠,頓現無盡寶珠」,每個寶珠都放光,一個珠裡頭有一切珠,影像都在其中,所以現無盡寶珠。這一個珠比喻彌陀一佛,我念這一佛,等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我統統都念到了佛佛相應,佛佛一法身,佛佛是一體,所以彌陀一佛快速圓滿無邊的性德。無邊的性德,就是惠能大師給我們講的五句,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無邊性德,一句佛號就圓滿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四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47



如果習氣還是這麼重;縱然佛號不曾丟失,也不起作用:敵不過煩惱|分別執著,希望比去年、比昨天輕一點|佛心是作佛的心|想成佛:看清楚聽清楚;心如如不動|佛千經萬論就教這個|起心動念是迷、偏、邪|淨空老法師

 


如果習氣還是這麼重;縱然佛號不曾丟失,也不起作用:敵不過煩惱|分別執著,希望比去年、比昨天輕一點|佛心是作佛的心|想成佛:看清楚聽清楚;心如如不動|佛千經萬論就教這個|起心動念是迷、偏、邪|淨空老法師


◈真者真實,無迷無妄
◇真者,真實,無迷無妄
◇凡夫不是迷就是妄
◇迷是迷失自性;妄是妄想妄念
◈於理無差、無邪無曲,曰正
◇正者,於理無差曰正
◇理就是自性
◇又無邪無曲曰正
◈正者,佛心之德名
◇正者,是佛心之德名。此心徹見正法,故云正法眼
◇我們的真心就是佛心;我們今天所用的是妄心
◇佛心是作佛的心
◇什麼是佛心?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
◇起心動念是迷、偏、邪
◈看清楚聽清楚;心如如不動
◇最簡單的修行方法,想成佛:看清楚聽清楚;心如如不動
◇沒有起心動念是佛;沒有分別執著,菩薩;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
◇起心動念是根本無明;分別是塵沙無明;執著是見思無明:所以六道出不去
◇沒有執著是萬緣放下:阿羅漢真放得下,所以他能脫離六道輪迴
◇執著是輪迴業:不造輪迴業

  「真者,真實,無迷無妄」。凡夫不是迷就是妄迷是迷失自性,妄是妄想、妄念。「正者,於理無差曰正」,理是標準,理是真理,理就是自性。「又無邪無曲曰正」,沒有偏,沒有邪,這也是正的意思。「又禪門解正法眼藏中之正字曰」,說這個正字的標準,「正者,是佛心之德名。此心徹見正法,故云正法眼」。也有人把這個後面加一個字,正法眼藏,意思都相同,正法眼藏。佛心之德名,佛的心是什麼?我們的真心就是佛心。我們今天所用的是妄心,不是用真心,妄心是眾生心、六道輪迴心,這講得明白一點。佛心是作佛的心,佛心是什麼?什麼是佛心?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那個心就是佛心。起心動念是迷,是偏,是邪。所以給你講最簡單的修行方法,你要想成佛,眼見色看得清楚,耳聞聲聽得清楚,看清楚、聽清楚是自性般若智慧,怎麼樣?如如不動沒有起心動念是佛;菩薩降一等,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見色聞聲不分別、不執著;我們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有起心動念是根本無明,分別是塵沙無明,執著是見思無明,所以六道裡頭翻不了身,出不去。阿羅漢能出去了,阿羅漢再斷煩惱,就是見色聞聲他有起心動念,他有分別,他沒有執著,沒有執著是萬緣放下,阿羅漢真放得下。所以他能脫離六道輪迴,不再造輪迴業,執著是輪迴業,不造輪迴業

◇修行:與誰都不相干;完全在自己
◇佛菩薩千經萬論,就教這個
◈分別執著,比去年、比昨天輕一點
◇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希望比去年、比昨天輕一點
◇如果習氣還是這麼重;縱然佛號不曾丟失,也不起作用:敵不過煩惱
◇特別是在人事上,看順眼的喜歡;看不順眼的討厭:不知不覺就跟眾生結怨了
◇要不能往生,來世還會遇到: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
◇他造業是他的事情:他能接受勸告我們勸;不能就隨他去
◇一生從沒怨恨過人、發過脾氣,都是歡歡喜喜,笑面迎人:這功夫得力了

  你看這修行多簡單,與誰都不相干,完全在自己,你真能這麼做就自覺了。佛菩薩千經萬論教什麼?就教這個。我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總要知道,我們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希望比去年輕一點,比上個月輕一點,比昨天輕一點,好,就有進步。如果還是這麼嚴重,還是這麼固執,今天一天白過了縱然是念佛,佛號不曾丟失,也不起作用。為什麼?煩惱習氣太重了,佛號雖然是一天沒有丟失,敵不過煩惱。就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人事上,為什麼?看順眼的喜歡,看不順眼的討厭。這個麻煩在哪裡?跟眾生結怨,不知不覺就結怨了。這個怨不離開六道輪迴、不能往生,來世還會遇到,遇到怎麼樣?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你說你冤不冤枉。他造業是他的事情他能接受勸告,我們勸告他,他不能就隨他去!見了面還是笑面迎人,歡歡喜喜,這就對了。像海賢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怨恨過任何人,都是歡歡喜喜,笑面迎人。沒有看到老和尚發過脾氣,沒看到老和尚跟誰紅過臉,這是老和尚的功夫,這功夫得力了

◈希望我們這句佛號,能把五毒化解
◇希望我們這句佛號,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能把五毒化解
◇貪毒,餓鬼道;瞋恚,地獄;愚痴,畜生;傲慢,修羅;懷疑,感得山崩地裂

  貪瞋痴是三毒煩惱,再加上慢疑,貪瞋痴慢疑,五毒。希望我們這句佛號,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能把這五毒化解。他有,我沒有,我化解了。貪毒,餓鬼道的因;瞋恚,脾氣大,地獄的因;愚痴,畜生;傲慢是修羅,那是有福報的,沒有修福就在地獄;懷疑也很可怕,沒有信心,感得山崩地裂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三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36




」者,真實,無迷無妄。
」者,
於理無差曰
又無邪無曲曰

又禪門解「正法眼藏」中之正字曰:
」者,是佛心之德名。此心徹見正法,故云正法眼。

◎ 積功累德第八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四十八願就是無量光壽|光是佛的智慧身;壽是佛的法身|一念不生,這才是壽|萬法從無量光壽現的|光壽不可得;萬法也不可得|入門:放下,不能著相|不能著空;也不能著有|淨空老法師

 


四十八願就是無量光壽|光是佛的智慧身;壽是佛的法身|一念不生,這才是壽|萬法從無量光壽現的|光壽不可得;萬法也不可得|入門:放下,不能著相|不能著空;也不能著有|淨空老法師


◈四十八願就是無量光壽
◇若約佛所證,則四十八願皆入光壽法身
◇光是佛的智慧身;壽是佛的法身
◇佛的法身沒有形相,佛的法身就是常寂光
◇常是不生不滅;寂是清淨無染
◇一念不生,這才是壽:一念不生沒有生滅相,就是無量壽
◇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法身佛名號毘盧遮那:遍一切處

  「故《甄解》曰:若約佛所證,則四十八願皆入光壽法身。蓋謂極樂依正,只是彌陀法身之流現也,故四十八願全顯法身。」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最重要的,告訴我們這個事實真相,那就是法藏菩薩所證的,證的什麼?四十八願就是無量光壽光是佛的智慧身,壽是佛的法身佛的法身沒有形相,佛的法身就是常寂光常是不生不滅,寂是清淨無染;換句話說,一念不生,這才是壽一念不生的時候沒有生滅相,那就是無量壽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是佛的法身,法身遍一切處。所以在中國大乘經裡面,法身佛名號叫毘盧遮那,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遍一切處

◈萬法從無量光壽現的
◇如果它不在了,一切法都不見了:一切法依靠它才能現形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從無量光壽現的
◇無量光壽是能現;一切萬事萬法是所現
◇光壽不可得;所以萬法也不可得
◇光壽是真空;萬法是妙有:真空、妙有是一不是二
◇真空是體;妙有是相用
◇沒有這個概念你入不了佛門

  一切時、一切處,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如果他不在了會是什麼現象?這一切法都不見了,因為一切法依靠他才能現形,這就是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怎麼現出來的?從無量光壽現的無量光壽是能現,一切萬事萬法是所現光壽不可得,所以萬法也不可得光壽是真空,萬法是妙有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真空是體,妙有是用,如果從體相用來說,妙有是相,也是用,它是一體的。這個概念對學佛的人來說是無比的重要,沒有這個概念你入不了佛門,有這個概念你才能入門。

◈入門怎麼入法?放下,不能著相
◇真空了不可得;幻相也了不可得
◇不能著空;也不能著有
◇「我都不執著了」:還是有一個「都不執著」,還是執著
◇一念不生,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是你本來面目
◇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真如本性,你就見性了
◇一念著了,就是凡夫

  入門怎麼入法?放下就是,就是不能著相,一著就錯了。相是假的,真空了不可得,幻相也了不可得不能著空,也不能著有。如果說我都不執著了,那還是你有一個都不執著,你看還是執著。這個境界到底是什麼?一念不生。六根在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就是,那就是你本來面目。宗門所說的,那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就是真如、就是本性,你就見性了一念著了,就是凡夫

◈和光同塵;一念、一切相不著
◇諸佛菩薩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差別在:他心裡一念不著,一切相不執著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自性所流出來的,是非法、妙有;能流出的自性,也是非法:都不可以執著,這叫寂靜
◇涅槃就是寂靜、圓覺
◇寂靜的體起的作用是圓滿大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個能所也不能執著
◇不執著是一真法界、實報土;著了就是十法界;嚴重執著就是六道輪迴
◇這個明白了,常常記在心裡,用這個標準來看整個宇宙、一切人事物,你就不會迷了
◇你的看法、想法叫佛知佛見

  諸佛菩薩化現在世間,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差別在哪裡?差別在他心裡他一念不著,就差別在這裡,一念不生,一切相不執著。恆順眾生,你說黑,我也說黑,你說白,我也說白,為什麼?這樣才能幫助你,才能教你,不是真的有執著。所以佛說得很乾脆,說得很明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自性所流出來的,這是非法,這就是妙有,妙有非法,能流出的自性,也是非法都不可以執著,這叫寂靜。前面我們學過涅槃,涅槃的意思就是寂靜,就是圓覺寂靜的體它起的作用是圓滿的大覺,圓滿大覺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個能所也不能執著,一執著就變成十法界,不執著是一真法界,是實報莊嚴土,著了就是十法界,嚴重的執著就是六道輪迴。總得要曉得,這個曉得,明白了,常常記在心裡,用這個標準來看整個宇宙,看一切人事物,你就不會迷了你的看法、想法叫佛知佛見,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七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78




故《甄解》曰:「

若約佛所證
則四十八願皆入光壽法身。」

蓋謂
極樂依正,只是彌陀法身之流現也,
故四十八願全顯法身。

◎ 至心精進第五



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極樂世界「我一身罪業能去嗎?會不會不要我?」|知道是一體,疑慮就沒有了|享樂的心,去不了:極樂是大乘;你跟大乘不相應|大乘:大慈大悲救護苦難眾生|跟大乘、跟佛本願志同道合:你不去他也拉你去|淨空老法師

 


極樂世界「我一身罪業能去嗎?會不會不要我?」|知道是一體,疑慮就沒有了|享樂的心,去不了:極樂是大乘;你跟大乘不相應|大乘:大慈大悲救護苦難眾生|跟大乘、跟佛本願志同道合:你不去他也拉你去|淨空老法師


◈四十八願:即眾生本具之心
◇四十八願,一一願即眾生本具之心
◈即以自心,莊嚴自土
◇自性彌陀,唯心淨土
◇彌陀是誰?我們跟彌陀是一體,不能分
◇彌陀發的願,是從真心自性流出來的;不是從阿賴耶
◇凡夫起心動念離不開第六識分別、第七識執著,末那的變,脫離不了阿賴耶
◇阿賴耶的三細相是我們的妄心;但是是從真如自性裡變出來的

  「是以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什麼?四十八願「一一願即眾生本具之心」,說得好!本具之心,「即以自心,莊嚴自土」,一點都不假。所以中峰禪師在《三時繫念》裡面告訴我們,「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彌陀是誰?我們跟彌陀是一體,不能分彌陀發的願是從真心流露出來的,自性流出來的,不是從阿賴耶。我們凡夫起心動念離不開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末那的變脫離不了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是我們的妄心,但是阿賴耶三細相是從真如自性裡面變出來的,這是事實真相。

◈知道是一體,疑慮就沒有了
◇如水歸海,如響應聲。心土不二,因果同時
◇是故法藏發願畢,空中即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為什麼?它是一體:信心要從這個地方建立
◇極樂世界「我一身罪業能去嗎?會不會不要我?」
◇知道是我們一體,疑慮就沒有了:確定自己決定得生淨土——只要跟彌陀教導的相應
◇真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
◇真願,我願意到極樂世界去,換一個環境,我到那邊成佛

  彭居士講的眾生本具之心,即以自心,莊嚴自土,「如水歸海,如響應聲。心土不二,因果同時是故法藏發願畢,空中即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為什麼?它是一體。我們信心要從這個地方建立,這是真相信了。如果不是一體,阿彌陀佛建極樂世界,我造的一身罪業,我能去嗎?他會不會不要我?有這麼多疑問在。現在知道是我們一體,這個疑慮就沒有了,懷疑、顧慮沒有了,自己確定自己決定得生淨土。我們只要跟阿彌陀佛所教導的相應,阿彌陀佛教我們真信,沒有絲毫懷疑,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們真信,真願,我願意到極樂世界去,換一個環境,我到那邊成佛。成佛為什麼?是為度眾生。

◈跟大乘、跟佛本願志同道合
◇享樂的心,去不了:極樂是大乘;你跟大乘不相應
◇大乘是大菩薩:大慈大悲救護一切苦難眾生
◇跟大乘、跟佛的本願完全相同:非常歡迎你來,志同道合;跟念佛多少沒關係
◇志同道合:你不去他也拉你去
◇我們是同一個方向目標,幹同一樁事情,哪有不感應的道理?
◇在這個世間住得再長,最後歸宿決定是極樂世界

  所以你要知道,到極樂世界不是去享樂去,如果你是享樂的這個心,去不了。為什麼?那邊是大乘,你跟大乘不相應大乘是大菩薩,大菩薩是以大慈大悲救護一切苦難眾生,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十法界的眾生。是為這樁事情,這跟大乘、跟佛的本願完全相同,非常歡迎你來,志同道合。所以,跟念佛多少沒關係志同道合的時候,他馬上就找你,你不去他也拉你去。為什麼?我們在這個世間是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幹同一樁事情,哪有不感應的道理在這個世間住得再長,最後歸宿決定是極樂世界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一六集 ft.hwadzan.tw/dv.php?sn=02-041-0216




是以四十八願,一一願即眾生本具之心。
即以自心,莊嚴自土,
如水歸海,如響應聲。
心土不二,因果同時。

是故法藏發願畢,空中即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 必成正覺第七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帶業往生:帶舊業不帶新業|我現在還造業,能往生嗎?不能|造業這個念頭徹底放下:那一剎那就是往生的時候|一念相應一念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幾句常放在心上:幫助我們放下|淨空老法師

 


帶業往生:帶舊業不帶新業|我現在還造業,能往生嗎?不能|造業這個念頭徹底放下:那一剎那就是往生的時候|一念相應一念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幾句常放在心上:幫助我們放下|淨空老法師


◈帶業往生:帶舊業不帶新業
◇我現在還造業,能往生嗎?不能
◇造業這個念頭徹底放下:那一剎那就是往生的時候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這一剎那實際上是一念: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一念相應就往生了
◇最重要的,要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幾句重要的經文,常常放在心上口上,養成習慣:幫助我們放下
◈凡是放不下,就是你沒看破
◇看破肯定放下
◇煩惱障重的人從放下下手;所知障重的人從看破下手
◇我們畢竟還是煩惱障超過所知障,所以我們下手從放下
◇放下離不開看破;看破離不開放下
◇看破如果沒有放下,不能向上提升
◇要想往上提升,一定要靠放下

  帶業往生,帶舊業不帶新業我現在還造業,能往生嗎?不能。把造業這個念頭徹底放下,那一剎那就是往生的時候這一剎那沒法子說,只好這樣說法,實際上?實際上是一念,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一念,這一念相應就往生了。我們今天無法體會到一念,這個沒有關係,我們體驗我們自己的一念。其實我們自己一念裡面,總是千百兆分之一秒的累積我們才有感覺,如果不是這麼多的念頭累積起來,我們不能覺察,這個道理不難懂。最重要的,要曉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金剛經》上這幾句重要的經文,常常放在心上,念在口上,讓它養成習慣,為什麼?幫助我們放下凡是放不下,就是你沒看破看破肯定放下煩惱障重的人要從放下下手,所知障重的人從看破下手我們這兩種障畢竟還是煩惱障超過所知障,所以我們下手的方法從放下。這兩個離不開,放下離不開看破,看破離不開放下看破如果沒有放下,不能向上提升要想往上提升,一定要靠放下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七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78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四十八願就是全體法身|念力能量不可思議:彌陀就念這四十八樁事情|這四十八樁全是性德,自性本來具足的,就是全顯法身|四十八願就是無量光壽;無量光壽就是四十八願|極樂依正,只是彌陀法身之流現|淨空老法師

 


四十八願就是全體法身|念力能量不可思議:彌陀就念這四十八樁事情|這四十八樁全是性德,自性本來具足的,就是全顯法身|四十八願就是無量光壽;無量光壽就是四十八願|極樂依正,只是彌陀法身之流現|淨空老法師


◈四十八願就是全體法身
◇念力能量不可思議:彌陀就念這四十八樁事情
◇這四十八樁全是性德,自性本來具足的,就是全顯法身
◇四十八願就是無量光壽;無量光壽就是四十八願
◈極樂依正,只是彌陀法身之流現
◇圓滿的流現是極樂世界
◇諸佛如來的報土,雖然是法身流現,還稍微欠缺一點:一切眾生所造的業習障礙了法身
◇這一切眾生也是法身流現來的:自作自受
◇怎麼自作的?沒有理由
◇假的;不是真的:真的等於零
◇能現的自性等於零;所現的一切現象當體即空、當相即空,了不可得
◈在哪裡修?就在生活裡頭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之處,見色聞聲、嗅香嘗味,不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成功了,就圓滿菩提

  這是四十八願就是全體法身,這一句好!現在量子力學裡面說,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阿彌陀佛念什麼?就這四十八樁事情這四十八樁事情全是性德,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就是全顯法身。所以,四十八願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壽就是四十八願。「蓋極樂依正,只是彌陀法身之流現」,圓滿的流現是極樂世界。由此可知,諸佛如來的報土,像華藏世界,釋迦牟尼佛是不是法身流現?是的。雖然是法身流現,還稍微欠缺一點,不圓滿,為什麼不圓滿?一切眾生所造的業習障礙了法身這一切眾生從哪裡來的?也是法身流現來的,這就是中國一句老話,自作自受,一點也沒錯。怎麼自作的?沒有理由。為什麼沒有理由?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等於零能現的自性等於零,今天科學裡講零點能量點,這個名詞很好,這就是法身。所現的一切現象,幻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或者說當相即空,了不可得,都行。這是大乘教必須要知道的。起作用那就講修行,在哪裡修?就在生活裡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之處,就用這個功夫,見色聞聲、嗅香嘗味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成功了,就圓滿菩提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七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78



2024年4月22日 星期一

四十八願,互攝互融,不可思議|願願為眾生:沒有想過自己;也沒有想過眾生|眾生感有起心動念;佛菩薩應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作用無量無邊|有念就有範圍|無念是真的;有念是虛妄|淨空老法師

 


四十八願,互攝互融,不可思議|願願為眾生:沒有想過自己;也沒有想過眾生|眾生感有起心動念;佛菩薩應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作用無量無邊|有念就有範圍|無念是真的;有念是虛妄|淨空老法師


◈彌陀四十八願,願願皆為眾生
◇又以攝生,則願願皆為眾生
◇彌陀四十八願的願力:不是為自己;為眾生
◇四十八願,攝受眾生
◇一一誓願,為眾生故
◈四十八願,互攝互融,不可思議
◇四十八願,每一願都含攝其他四十七願
◇一願就是一切願;一切願就是一願:幫助眾生回歸自性、圓滿成佛
◇沒有絲毫為自己:為自己就是自己變成眾生了
◇願願為眾生:沒有想過自己;也沒有想過眾生
◇眾生感有起心動念;佛菩薩應沒有起心動念,所以作用無量無邊
◇有念就有範圍;沒有念沒有
◇無念是真的;有念是虛妄
◈自性就在當下,無有一法不是自性
◇互攝互融,不可思議:就是「含容空有」
◇空是一切法界理體;有是一切法界的現象,不離自性、全是自性
◇自性就在當下,無有一法不是自性:你要去找,找不到;你要不找,全在你面前

  下面說,「若論度生」,這是什麼?幫助眾生,「《甄解》曰,又以攝生」,攝受一切眾生,「則願願皆為眾生」。四十八願,阿彌陀佛的願力,這些願力不是為自己,為眾生。「故云:四十八願,攝受眾生。又云:一一誓願,為眾生故。如是四十八願,互攝互融,不可思議」。這個四十八願,每一願都含攝其他四十七願,願願如是,一願就是一切願,一切願就是一願。一願就是幫助眾生回歸自性,這從事實真相上說,一般我們講每一願都是幫助眾生圓滿成佛,回歸自性就是圓滿成佛,是一個意思。沒有絲毫為自己,為自己就是自己變成眾生了,為什麼?眾生有分別、有執著。願願為一切眾生,沒有為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實際講,也沒有想過眾生,那怎麼為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感有起心動念,應沒有起心動念,所以它的作用無量無邊,深廣沒有邊際;有念就有範圍,沒有念沒有。所以,無念是真的,有念是虛妄,總要曉得,總要搞清楚、搞明白。尤其是「互攝互融,不可思議」這句話,就是賢首大師《還源觀》上講的「含容空有」。空是一切法界理體,有是一切法界的現象,不離自性,全是自性。自性在哪裡?自性就在當下,無有一法不是自性,你要去找,找不到;你要不找,全在你面前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七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78




若論度生,《甄解》又曰:「

又以攝生,則願願皆為眾生
故云:『四十八願,攝受眾生。』
又云:『一一誓願,為眾生故。』

如是四十八願,互攝互融,不可思議。」

◎ 至心精進第五



2024年4月21日 星期日

極樂世界無比殊勝|殊勝在同居土、方便土,也是心現,沒有識變:不就是一真法界?|緣理,四土三輩九品全沒了|你是不起心不動念,看一切萬法都是幻相|一切諸法本來寂滅:你本無動搖現前,就見到了|淨空老法師

 


極樂世界無比殊勝|殊勝在同居土、方便土,也是心現,沒有識變:不就是一真法界?|緣理,四土三輩九品全沒了|你是不起心不動念,看一切萬法都是幻相|一切諸法本來寂滅:你本無動搖現前,就見到了|淨空老法師


◈緣理菩提心
◇緣理菩提心(此即密乘之勝義菩提心)
◇緣事菩提心,主要講四弘誓願
◇有事一定有理:理,密宗稱為勝義菩提心
◈一切諸法本來寂滅
◇一切諸法本來寂滅:這就是理,這就是諸法實相
◇實相就是真相;諸法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
◇萬法是自性所生;自性是能生:能所是一不是二
◇能生的自性本來寂滅;所生的萬法當然也是本來寂滅
◇六根是能緣;境界是所緣:能所也是本來寂滅
◇不但所生的萬法是寂滅;能緣那個六根也是本來寂滅
◇這誰看見?八地以上
◇「真的是寂滅嗎?明明擺在眼前,為什麼說它是寂滅」

  「二、緣理菩提心」,括弧裡頭說「此即密乘之勝義菩提心」。前面我們學過緣事菩提心,主要講四弘誓願有事一定有理,理,密宗裡頭稱為勝義菩提心。念老這裡有簡單介紹,一切諸法本來寂滅」,這就是理,這就是大乘經上常說的諸法實相實相就是真相,諸法是全宇宙,我們大乘裡面常講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這就是諸法,也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的五句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自性所生,自性是能生,能所是一不是二能生的自性本來寂滅,所生的萬法當然也是本來寂滅,這在理上才講得通。森羅萬象,我們所接觸到的,六根所緣的,眼緣的色塵,耳緣的聲塵,鼻聞的香塵,舌嘗的味塵,身體接觸的觸塵,起心動念第六識所緣的法塵。六根所緣的境界,六根是能緣,境界是所緣,能所也是本來寂滅不但所生的萬法是寂滅的,能那個六根也是本來寂滅這誰看見?大乘經上常說八地以上。我們聽得耳熟,說的遍數也多了,真的是寂滅嗎?真的。很不好懂,真不好懂,明明擺在眼前,為什麼說它是寂滅的。

(中略)

◇宇宙之間的真相,最高的五個階級都能看到,本來寂滅

  但是宇宙之間的真相八地就可以看到,八地以上還有九地、有十地、有等覺、有妙覺,五十二個階級最高的五個階級都能看到。這諸法實相,本來寂滅,看到本來寂滅

◈不起心動念,看一切萬法都是幻相
◇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寂滅相
◇你是不起心不動念的這個心,看一切萬法都是幻相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徹底放下了,法身菩薩的境界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統統看到諸法實相:就是清晰度不一樣
◇完全清楚,妙覺果位:連一真法界(實報土)也是假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例外

  我們要問,也總給我們一個概念,他們是什麼境界?其實我們在經教裡常常說到,就是他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確確實實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寂滅相你是不起心不動念的這個心,看一切萬法都是幻相。這個幻相佛講得很清楚,「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個時候什麼?徹底放下了。這什麼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華嚴圓教初住以上就證得,證得功夫有淺深不一樣,淺的比較模糊,好像看東西,我看見了,不很清楚;功夫深的,我看到了,看得很清楚。我們把實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用什麼能來體會?就是用他們統統看到諸法實相,就是清晰度不一樣。要完全清楚,一絲毫都沒有差別,那就是妙覺果位。妙覺果位,甚至於連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所以《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沒有說實報土例外,沒有說它除外,實報土也在其中。

◇實報土:沒有生滅;有隱現
◇現相不能說它生;不現相不能說它無
◇不管現相不現相,本來寂滅
◈安住於中道實相
◇安住於中道實相,而圓成上求下化之願行,是為最上之菩提心,謂為緣理之菩提心
◇惠能,明心見性這些大德,他們都見到事實真相
◇他就安住中道實相:就是他永遠不會起心動念
◇境界對著面前;境界不在面前:他住在中道實相裡頭
◇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
◇實相無相是實相的體;實相無不相是實相起用:就是隱現
◇中道實相,跟中道實相能生萬法,都不執著分別、起心動念:知道它畢竟空、不可得
◇眾生迷在法相裡頭,不知道法性:迷於法性;也迷在現相
◇迷就造業
◇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造六道輪迴業
◇起心動念分別,造方便土的業,四聖法界
◇不起心動念,習氣還有:實報土
◇無明習氣斷乾淨:常寂光
◇無量光、無量壽,就是讚歎這個境界
◇光壽是一不是二
◇光是就智慧說的,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他真知
◇全知全能就是法身佛
◇還有起心動念,就不是法身佛;那是應化身
◇不可思議的真實智慧、德能、相好、神通,一切眾生個個具足
◇眾生:眾緣和合而生
◇事跟理分不開;心跟物是一體

  實報土怎麼回事情?它沒有生滅,它有隱現,有緣它現相,沒有緣它不現相,現相不能說它生,不現相不能說它無不管現相不現相,本來寂滅,這是真的。所以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誰能知道?惠能知道。除惠能之外,在中國歷代,確確實實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這些大師、大德,還有在家居士證得的,他們都看到,都見到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裡面,你看他就安住中道實相。這個安住就是他永遠不會起心動念,無論是境界對著面前,或者境界不在面前,他住在中道,他住在實相裡頭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實相無相是實相的體,實相無不相是實相起用,就是隱現中道實相跟中道實相能生萬法,都不執著,都不分別,都沒有起心動念,知道它畢竟空,不可得眾生迷在法相裡頭,不知道法性,迷於法性,也迷在現相裡頭。因為迷,迷就造業,造什麼業?起心動念是造業,分別執著是造業。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有,那就造六道輪迴業;如果只有起心動念、分別,沒有執著,他造方便有餘土的業,方便有餘土就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他造這個業。必須不起心不動念,不造業了,他醒過來了,雖然醒過來,習氣還有,習氣不障礙別的,只障礙一樁事情,回歸常寂光。他到實報土,實報土是他的受用土,所感得的。感得什麼?感得自性現相,就是能生萬法。如果無明習氣斷乾淨,沒有了,它就不現。不現是什麼境界?常寂光,我們經上常講的無量光、無量壽就是讚歎這個境界光壽是一不是二,光是就智慧說的,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他真知。宗教裡講的全知全能是讚美上帝的。上帝是什麼人?在佛法裡面講,他全知全能就是法身佛。如果他還有起心動念,他就不是法身佛,那是什麼身?應化身,不是法身。佛法什麼都能解釋得通,都能講得圓滿,叫人心服口服,不可思議的真實智慧。這種智慧、德能、相好、神通,佛說得很清楚,一切眾生個個具足。不但有情眾生具足,花草樹木也是眾生,眾生的意思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花草樹木眾緣和合,山河大地也是眾緣和合,凡是眾緣和合的眾生統統具足,具足無量智慧,具足無量德能,具足無量神通,一樁事情。《華嚴經》上給我們講清楚,花有花神,樹有樹神,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是不是真的?真的。如果樹沒有這些,我們人要講靈魂也沒有了,有!事跟理分不開,心跟物是一體,不能分開的,分開就錯了。

◈見到真相的人:一切諸法本來空寂
◇物質是精神在極其高度頻率振動當中產生出來的幻相:我們都把它當真

  現在量子力學家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知道精神跟物質是一體。物質從哪裡來?是精神在極其高度頻率振動當中產生出來的幻相

(中略)

◇開悟、見到事實真相的人,知道一切諸法本來寂滅、本來空寂
◇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所以你要放下:你不放下就是迷;你不放下,你的智慧、德能、相好、神通統統不能現前
◇一切眾生智慧、道力、相好、神通,統統是平等的圓滿具足,跟諸佛如來沒有絲毫差別
◇科學家雖然觀察到;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依然是凡夫
◇科學家,是知識知道的;八地以上,是智慧知道的
◇知識凡夫可以學得到;智慧學不到
◇智慧一定要定功;一定要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回歸你的真心

  我們完全不知道它是假的,我們都把它當真,全是假的。所以明白人,開悟的人、明白人、見到事實真相的人,知道一切諸法本來寂滅,說它寂滅。《般若經》上說本來空寂,甚至於說得那麼乾脆,「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說得多乾淨。所以你要放下。你不放下,錯了,你不放下就是迷,你不放下,你的智慧、德能、相好、神通統統不能現前。要知道所有一切眾生這四樣東西,智慧、道力、相好、神通,統統是平等的,圓滿具足,跟諸佛如來沒有絲毫差別。你統統具足,科學家達不到。科學家用的是什麼?用的是數學,用的是儀器,能夠觀察到。所以雖然觀察到微中子,自己不能受用。你看看八地菩薩看到微中子,他有受用,什麼受用?智慧、神通、道力他統統有用。科學家雖然知道,依然是凡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是起心動念,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我們可以這樣說,科學家所曉得的知識,是知識知道的;八地以上,他是智慧知道的。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知識凡夫可以學得到,智慧學不到智慧一定要定功,一定要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回歸你的真心

◈「清淨平等覺」就是真心
◇清淨心是剛剛接觸到真心,阿羅漢
◇平等心就是菩薩
◇再提升就是覺
◇前面有定,慧還沒有完全生起來;到覺,自性本定完全恢復,智慧德能相好統統顯出來
◇極樂世界是究竟圓滿自性本定所顯現的
◇真假好壞,自性全有:隨著眾生念頭在變化,非常非常不穩定
◇阿賴耶識妄想雜念無量無邊:沒有恢復到自性本定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所以為什麼要修定?定是你本來的面貌;動了是反常
◇心本來沒有動,你為什麼要動它?這一動就叫無明、阿賴耶、妄心
◈沒有妄;真能現一真法界、實報土
◇所以十法界眾生真妄和合,一半真、一半妄

  真心是什麼心?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就是真心清淨心是剛剛接觸到真心,不圓滿,阿羅漢的心,辟支佛的心,清淨;再提升,平等心,平等就是菩薩再提升就是覺。你看看前面有定,慧還沒有完全生起來,到覺的時候那個定完全恢復自性本定的功能,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顯出來,在什麼地方?就是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究竟圓滿自性本定所顯現的。如果自性沒有就現不出來,自性統統有。真的假的、好的壞的,自性全有,隨著眾生的念頭它在變化。所以它是非常非常不穩定的,這個阿賴耶識,妄想雜念太多了,無量無邊,沒有恢復到自性本定。自性本定就是惠能大師第四句所講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那就是自性本定。所以為什麼要修定?因為定是你本來的面貌。心動了,動了是反常心本來沒有動,你為什麼要動它?一動就錯了,這一動就叫無明,這一動叫阿賴耶,這一動是妄心,這不是真心。所以十法界裡面眾生真妄和合,一半真一半妄

◇真能現;妄能變
◇沒有妄;真能現一真法界、實報土
◈極樂世界無比特別殊勝
◇殊勝在同居土、方便土,也是心現,沒有識變:不就是一真法界?
◇佛說法善巧方便,給你說極樂有四土三輩九品;緣理,四土三輩九品全沒了
◈本來寂滅:你本無動搖就見到了
◇理,是本來寂滅,哪裡有?你要執著個有,錯了,迷了
◇眾生偏偏喜歡執著,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佛有辦法教你親自證得;但是要隨順佛菩薩的教誨才行
◇對佛菩薩教誨產生懷疑,那就自生障礙:障礙不在外頭;外頭沒障礙,外面人事物都障礙不了你
◇起心動念第一個障礙;分別第二個障礙;執著第三個障礙
◇行願菩提心,是修德
◇緣理菩提心,是果,修因證果
◇因修滿了,果位現前,你看到一切諸法本來寂滅:你本無動搖的那個心現前,就見到了

  真能現,妄能變。如果沒有妄,真的能現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實報土,諸佛如來實報土完全相同。極樂世界無比特別殊勝,殊勝在哪裡?殊勝在同居土、方便土也是心現,沒有識變,沒有識變不就是一真法界嗎?是真的,佛說法善巧方便,隨順我們眾生的知見,沒有完全講清楚、講明白,為什麼?怕你懷疑,所以給你說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我們看到緣理就沒有了,緣理四土三輩九品全沒了,這是什麼?這是理,這是本來寂滅,哪裡有?你要執著個有,錯了,迷了。可是眾生偏偏喜歡執著,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佛有辦法教你親自證得,但是要隨順佛菩薩的教誨,這才行對佛菩薩教誨產生懷疑,那就自生障礙。障礙不在外頭,外頭沒障礙,外面人事物都障礙不了你起心動念第一個障礙,分別第二個障礙,執著第三個障礙,完了,這就錯了。所以前面講緣事菩提心,在第三行,在我們這個本子四百七十七面第三行,「一、緣事菩提心」,就是密宗講的行願菩提心,這是修德,在修行過程當中說的。現在我們念到,「二、緣理菩提心(勝義菩提心)」,這是果,修因證果,因修滿了,果位現前,就是你看到一切諸法本來寂滅。什麼時候見到的?你本無動搖的那個心現前就見到了,你就開悟。

◇能大師開悟五句話說一樁事,就是諸法實相:一切諸法本來寂滅

  能大師開悟五句話說一樁事,這一樁事就是諸法實相,這一樁事就是這第一句,一切諸法本來寂滅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八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87




㈡緣理菩提心(此即密乘之勝義菩提心)。

一切諸法本來寂滅,
安住於中道實相,而圓成上求下化之願行,是為最上之菩提心,謂為緣理之菩提心。

(十九)聞名發心願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世間是病;佛法是藥|病好了;藥就不要了|阿羅漢是第一站;菩薩是第二站;佛是目的地|我們現在連第一站都沒達到:佛法要;世間法要捨|佛法要,走只能走一條路;不能走兩條路|一條路走到底能得三昧|淨空老法師

 


世間是病;佛法是藥|病好了;藥就不要了|阿羅漢是第一站;菩薩是第二站;佛是目的地|我們現在連第一站都沒達到:佛法要;世間法要捨|佛法要,走只能走一條路;不能走兩條路|一條路走到底能得三昧|淨空老法師


◈惑盡過亡三昧力
◇惑盡:迷惑盡了
◇過亡:阿賴耶無始劫含藏的種子,業障消乾淨
◇怎麼消的?三昧的力量
◇三昧就是禪定
◇不起心不動念,如來的禪定;不分別,菩薩的禪定;不執著,阿羅漢的禪定
◈世間是病;佛法是藥
◇不但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得要放下
◇自性清淨心裡哪來的佛法
◇世間是病:因為有病才有藥
◇沒有病還執著有藥,那你非病不可
◇病好了;藥就不要了:它是因緣建立的
◇病好了,藥要是不斷,就變成病;病好了,藥就不要,這才叫康復
◇佛法是藥:因為世間法有病態出現,佛用這些方法來治病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病好了,藥都不要,病不會發生:這才是真正健康

  修行的功夫,這六句最後的一句說,「惑」是迷惑,迷惑盡了;「」就是阿賴耶裡頭無始劫一直到今天所含藏的一切種子,善、惡、無記,含藏這些種子,這些種子就是過。這些過失,我們講業障,「亡」就是消乾淨,業障消乾淨。怎麼消的?三昧的力量。「三昧」就是禪定不起心不動念,如來的禪定;分別斷掉,不分別,菩薩的禪定,三昧;不執著,阿羅漢的禪定,這是最低的,於一切法不執著,放下了。不但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得要放下,這個道理要懂。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哪裡來的佛法!大乘經上比喻得好,世間是病,因為有病才有藥,如果沒有病,什麼叫藥?藥就不存在。沒有病還執著有藥,那你非病不可病好了,藥就不要了,藥就沒有了。所以它是因緣建立的,這個因緣就是因為有病,所以才有藥,藥來對治病的。病好了,藥要是不斷就變成病;病好了,藥就不要,這才叫康復,叫健康恢復了。佛法是藥,佛法怎麼來的?因為世間法有毛病,這些病態出現,佛用這些方法來治病。病治好了,藥不能要,要就錯了。所以告訴你,「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病好了,藥都不要,當然病就不會發生,這才是真正健康

◈我們還沒到目的地:佛法要
◇阿羅漢是第一站;菩薩是第二站;佛是目的地
◇我們現在連第一站都沒達到:佛法要;世間法要捨
◈一條路走到底能得三昧
◇佛法要,走只能走一條路;不能走兩條路
◇兩條路,即使同一個方向目標,還是險道
◇一個道路是穩穩當當,你一定會走到
◇到達目的地的早晚,是你用功夫的勤惰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條路走到底能得三昧,三昧功夫深了自然開智慧

  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我們在中途,還沒到目的地阿羅漢是第一站,菩薩是第二站,佛是目的地我們現在連第一個目的地都沒達到,因此佛法要,世間法要捨佛法要,佛法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佛告訴我們只能取一個。門路很多,你走只能走一條路,你不能走兩條路兩條路即使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還是險道,危險的道路,不如選擇一個道路,一個道路是穩穩當當,你一定會走到到達目的地的早晚,是你用功夫的勤惰,勇猛精進,速度就快;懈怠遲緩,你速度就慢。所以佛法提倡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條路走到底能得三昧,三昧的功夫深了自然開智慧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47




己二、慧超彼岸

智慧廣大深如海。內心清淨絕塵勞。
超過無邊惡趣門。速到菩提究竟岸。
無明貪瞋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

◎ 法藏因地第四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般若者,達如之慧名|如是真如|大菩提心是求大般若智慧|三乘菩薩:向著如;但是還沒到達|別教初地,達到一半|妙覺才證得究竟圓滿|常寂光是永恆的:只有明;沒有暗|無明是暗,把本明變成無明|淨空老法師

 


般若者,達如之慧名|如是真如|大菩提心是求大般若智慧|三乘菩薩:向著如;但是還沒到達|別教初地,達到一半|妙覺才證得究竟圓滿|常寂光是永恆的:只有明;沒有暗|無明是暗,把本明變成無明|淨空老法師


◈般若者,達如之慧名
◇通達於真如之智慧,名為般若
◇達是通達,如是真如,真如就是自性
◇明心見性,才能稱為般若現前;沒有明心見性,沒有般若
◇發大菩提心與般若相接近:大菩提心是求大般若智慧
◇三乘菩薩:向著如;但是還沒到達
◇到達就叫法身大士,一般叫成佛
◇念公把經論種種講法集在一起,讓我們都看到;我們要用感恩、真誠、恭敬心,才能體會到一些意思
◇心愈真實,看得愈明白、愈深入
◇所以經文字字句句無量義,我們就明白了、相信了

  「又《往生論註》曰:般若者,達如之慧名。」這個意思比較深。達是通達,如是真如,真如就是自性。這個智慧的意思,就是明心見性才能稱為般若現前;沒有明心見性,沒有般若發大菩提心與般若相接近大菩提心是求大般若智慧。所以說路子找到,但是你還沒有見道,這樣的人叫三乘菩薩,包括聲聞、緣覺,十住、十行、十迴向別教的,他們向著如,是如這條道路,但是還沒有到達到達就叫法身大士,一般叫成佛。「又《大乘義章》曰:真心體明,自性無闇,目之為慧。」《大乘義章》上說的。念老把經論裡頭種種講法統統集在一起,讓我們都看到。所以我們展開經卷,要用感恩的心,真誠心、恭敬心,這才能看得懂,才能體會到一些意思。心愈真實,看得愈清楚、愈明白、愈深入所以這個經文,字字句句無量義,我們就明白了,我們相信了,也肯定它真的是無量義。

◇真心體明,自性無闇,目之為慧
◇真心本體明現,自性朗然,明顯無暗,稱之為慧
◇這個智慧凡夫沒有
◇三賢菩薩,走的是般若這條路,沒見到般若:一半還沒走到
◇別教初地,明心見性,走到一半
◇往前面去步步高升,對於般若的認知一層比一層廣大,深廣無際
◇妙覺才證得究竟圓滿
◈常寂光就是真心本體,光明遍照
◇真心本體:一切眾生都有、每一粒微塵都有,是一片光明
◇常寂光就是真心本體,光明遍照虛空法界、一切萬法
◇一切萬法是一體;體就是光明遍照

  下面再解釋般若的含義,這名義,「其義為:真心本體明現,自性朗然,明顯無暗,稱之為慧」。這個智慧凡夫沒有,不但我們人間找不到,天上也找不到,二十八層天裡頭也沒有;再去找十法界,十法界裡頭也沒有。十法界裡頭有三賢菩薩,就是別教的十住、十行、十迴向,他們走的是般若這條路,沒見到般若。路沒錯,距離還很遠,至少走到一半,他才能見到一些,三乘菩薩一半還沒走到走到一半的是誰?初地菩薩,別教初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可以說他達到一半往前面去步步高升,對於般若的認知一層比一層廣大,深廣無際,一直到妙覺才證得究竟圓滿;等覺還差一點,妙覺才真正圓滿。真心本體,這四個字就說明我們都有,一切眾生個個都有,我們有,一切人有,畜生有,樹木花草有,山河大地有,每一粒微塵都有。我們現在有一點概念,概念不是證得的,聽說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量子力學家為我們做證明。我們有真心,我們有本體,真心本體是一片光明,常寂光。常寂光就是真心本體,光明遍照,照虛空法界,照一切萬法一切萬法是一體,體就是光明遍照,這是體。

◇常寂光是永恆的:只有明;沒有暗
◇黑暗是從迷來的:一念不覺,阿賴耶裡頭有明暗
◇一念不覺,不覺就生無明
◇無明是暗,把本明變成無明
◇阿賴耶是依自性本明而生起的無明:它的性體就是自性,只是它裡頭有一念妄
◈妄是動;自性本覺是不動的
◇妄是什麼?動
◇一念不覺不知道回頭,就變成念念不覺
◇念念不覺就是阿賴耶;從阿賴耶變現出末那、意識、前五識;從識變現出物質現象:六根、六塵
◇隨著念頭演變成一切萬法、全宇宙的現象:我們迷在裡頭,不知道全是假的
◇佛太偉大了,對我們有大恩大德:他幫助我們回歸到事實真相
◇見到事實真相就是見道、大徹大悟
◇怎麼見到?迷破了,那個波動一念不覺現象沒有了、不動了,回歸自性本覺
◇自性本覺是不動的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是我們的真心
◇起心動念不但是動,已經是大波大浪

  「自性朗然,明顯無暗,稱之為慧」。常寂光是永恆的,常寂光裡頭沒有生滅,它只有明,沒有黑暗黑暗是從哪來的?是從迷來的,一念不覺,迷了,迷了才產生阿賴耶。阿賴耶裡頭有明暗,為什麼?它一念不覺,不覺就生無明無明是暗,把本明變成無明。這個變不是真的變,我們可以說,阿賴耶是依自性、依本明而生起的不明(無明),它跟自性是一體,它的性體就是自性,只是它裡頭有一念妄。這個妄是什麼?動,科學稱之為波動的現象,像彈琴的弦,弦定律。這種說法很貼近。確實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它不知道回頭,那就變成念念不覺。這個念念不覺就是阿賴耶,從阿賴耶變現出末那、意識、前五識,從識裡面變現出物質現象,這個物質現象就是六塵,六根、六塵,六識沒有物質現象。這些現象,隨著念頭演變成一切萬法,這是全宇宙的現象,我們迷在裡頭,不知道它全是假的對我們來說,他太偉大了,他對我們有大恩大德,是什麼?他幫助我們回歸到事實真相見到事實真相就是見道,就是大徹大悟,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就這個境界,真正見到了。怎麼見到?迷破了;換句話說,那個波動一念現象沒有了,它不動了,回歸自性本覺自性本覺是不動的,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是我們的真心。起心動念就動了,起心動念不但是動,已經是大波大浪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四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47




又《往生論註》曰:「般若者,達之慧名。」
其義為,
通達於真如之智慧,名為般若


又《大乘義章》曰:「真心體明,自性無闇,目之為。」
其義為,
真心本體明現,自性朗然,明顯無暗,稱之為


今經於自覺願中,首言智慧者,以智慧最上故。

◎ 法藏因地第四



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廣學是為度眾生;一門是為度自己|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可以;我們不可以|地藏已經到等覺;我們初果都沒證:你學地藏,跟眾生一同入火坑|真想度眾生:先到極樂度自己|淨空老法師

 


廣學是為度眾生;一門是為度自己|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可以;我們不可以|地藏已經到等覺;我們初果都沒證:你學地藏,跟眾生一同入火坑|真想度眾生:先到極樂度自己|淨空老法師


◈淨土法門,稀有難逢
◇遇到淨土法門不容易,稀有難逢,你的運氣實在太好了
◇遇到之後還懷疑,還喜歡涉獵其他的法門,認為還有比這個更好的方法,大錯了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你在淨土法門真的扎根了,你去看其他法門
◇《華嚴》是圓滿的大法:裡面有顯有密、有宗有教
◇五十三參第一個淨土法門;往後代表無量法門
◇門門參訪,門門明瞭,每一參末後禮辭:我不學,我還專修念佛法門
◇最後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一頭一尾代表大圓滿:他到極樂世界去了

  我們要有智慧,要細心觀察。遇到這個法門不容易,稀有難逢,你的運氣實在太好了,你怎麼會遇到?遇到之後還懷疑,還不相信,還喜歡涉獵其他的法門,認為還有比這個更好的方法,錯了,大錯了你在這個法門真的扎根了,你去看其他法門,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選定淨土,念佛往生,他第一參善知識是德雲比丘。德雲比丘修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專求往生淨土。善財去參訪,他跟善財講二十一種念佛法門,那二十一不是數字,是表法的。密宗表法,十六、二十一都是代表大圓滿。《華嚴》是圓滿的大法,一樣都不漏,裡面有顯有密、有宗有教,宗是禪宗,教是教下,所以它代表大圓滿。他去參學,我們中國古人所謂先入為主,印度也是這個意思,第一個善知識傳給他的是他主修的法門。往後五十二參,五十三參第一個淨土法門,往後五十二個代表無量法門,代表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參訪,門門都明瞭,學不學?不學。你看,每一參末後禮謝,禮拜感謝,我對這個法門明瞭了,後面什麼?後面就辭行了。禮辭,這個意思就是他不學,我統統明白了,我不學,我還專修念佛法門。到最後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你要會看,一頭一尾代表大圓滿,他到極樂世界去了。一生當中他什麼都學,學了怎麼?什麼都不修,他只修他的淨土念佛法門。

◈廣學是為度眾生;一門是為度自己
◇為什麼要學這麼多?為接引眾生
◇廣學不是為自己
◇淨宗是難信之法:他不能相信就得用別的方法
◇廣學是為度眾生;一門是為度自己
◇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可以;我們不可以
◇地藏已經到等覺;我們初果都沒證:你學地藏,跟眾生一同入火坑
◇真想度眾生:先到極樂度自己
◇到了極樂,你就有本事學地藏菩薩
◇自己沒有證得;得彌陀加持,智慧、神通、道力跟等覺菩薩沒有兩樣
◇度一切眾生;自己並沒有離開極樂
◇到了極樂學哪個菩薩都行;不到極樂都不行
◇所以叫你偶爾像善財一樣五十三參成就自己:沒有動搖,還是一句彌陀念到底
◇五十三參不為所動;對念佛求生淨土增長信心、堅固願心
◇見一個想學一個,見異思遷:這個人完了,真叫福薄,一門都不能成就,原地踏步

  為什麼要學這麼多?為接引眾生,眾生的根機差別太大,所以要廣學多聞。廣學不是為自己,是為接引眾生,淨宗是難信之法,他不能相信就得用別的方法廣學是為度眾生。一門是為了度自己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可是世間確實有不少眾生慈悲心切,自己沒有度就先度別人,學地藏菩薩,地獄不空,我誓不成佛。這句話地藏菩薩講可以,我們要學這個法門,不可以。為什麼?地藏已經成佛了,他已經到等覺菩薩,我不願意成佛,度眾生,行。我們是什麼果位?初果都沒有證得,你怎麼敢學地藏菩薩?學地藏菩薩,跟眾生一同入火坑。這個道理,這個事實,必須要看清楚、看明白。真正要想度一切眾生,先到極樂世界度自己到了極樂世界你就有本事學地藏菩薩。為什麼?雖然自己沒有證得等覺,但是阿彌陀佛威神可以加持你。你自己沒有證得,得阿彌陀佛加持,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等覺菩薩沒有兩樣,這行。而且你度一切眾生,自己並沒有離開極樂世界。可以學地藏,可以學觀音,學哪個菩薩都行,不到極樂世界都不行所以叫你偶爾像善財一樣五十三參,他五十三參成就自己,成就什麼?成就自己堅固的信心他沒有動搖,他還是一句彌陀念到底,沒有拐彎,沒有受外面影響,反而這個信心愈來愈堅定。我們要學善財,善財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的,當中經歷無量法門,那個五十三參代表無量,不為所動,對念佛求生淨土增長信心,堅固了願心如果是見一個想學一個,見異思遷,這個人完了,這個人真叫福薄,一門都不能成就,還是博地凡夫,原地踏步,一步都沒有跨出去,你說他多可憐。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二二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122



2024年4月17日 星期三

離四句絕百非|把知見放下,真性才能現前|知見是自性般若的起用,自然的,不通過思考;通過思考就變質|在知見上再加知見、減損知見:那叫畫蛇添足|只要有一點點意思在裡面,就變成四句百非|淨空老法師

 


離四句絕百非|把知見放下,真性才能現前|知見是自性般若的起用,自然的,不通過思考;通過思考就變質|在知見上再加知見、減損知見:那叫畫蛇添足|只要有一點點意思在裡面,就變成四句百非|淨空老法師


◈離四句,絕百非,其意何居?
◇但舉一對,便成四句。如有無、一異、斷常等
❖若云有。是增益謗
◇有上再加一個有,增益謗
◇它恰到好處,你加一點就錯了
❖若云無。是損減謗
◇加一點是過失;減一點也是過失:人家已經到圓滿,是不增不減
❖若云亦有亦無。是相違謗
❖若云非有非無。是戲論謗
◇既俱有過。故須離之
◇根本四句既爾,枝末四句乃至百句皆非,故須絕之
◇明白這個道理,你才能真正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恢復自己的清淨平等覺
◇清淨平等覺是你的真心

  經裡有個問答,假設的,「問:經言離四句,絕百非,其意何居?」這是什麼意思?「答。但舉一對,便成四句」,如有無是一對,一異是一對,斷常是一對,也就是相對的,真妄是一對,大小是一對,邪正是一對,只要舉出一對就能夠變成一百句。「且有無四句」,舉這一個例子,有無這四句,像前面所講的,「若云有,是增益謗」,它本來就是這樣的,有上再加一個有,這就錯了,這是毀謗,屬於什麼樣毀謗?增益謗,你又給它加一點,加不得,它恰到好處,你加一點就錯了。「若云無,是損減謗」,為什麼?你不能跟它加一點,也不能跟它減一點,人家恰到好處。加一點是過失,你把它減一點也是過失,人家已經到了圓滿,圓滿是不增不減。「若云亦有亦無,是相違謗」,有不是無,無不是有,亦有亦無是相違謗,都是說謗佛。「若云非有非無,是戲論謗。既俱有過,故須離之根本四句既爾,枝末四句乃至百句皆非,故須絕之。」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你才能真正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恢復你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你的真心,這個一定要知道。

◈清淨心裡頭本來具足
◇大乘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修心
◇清淨心裡頭本來具足
◇具足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
◈自性裡加一點、減一點:錯了
◇遍虛空法界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它沒有欠缺
◇自性裡頭,你加一點、減一點,錯了:加不得,也減不得

  大乘佛法的修學,沒有別的,它修心清淨心裡頭本來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的智慧、德能、相好,樣樣具足,一絲毫都不欠缺。遍虛空法界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它沒有欠缺自性裡頭你加一點給它,錯了,減少一點也錯了,你加不得,也減不得

(中略)

◈百句皆非,故須絕之
◇根本四句既爾,枝末四句乃至於百句皆非,故須絕之
◇絕之就是放下,別放在心上
◇有無既爾。斷常一異等四句例知
◇真妄、邪正、苦樂,一切莫不如是
◈根本四句是外道見
◇佛門以外修道人有這個見解: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
◈枝末四句等,三乘亦未全離
◇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沒有斷乾淨
◈唯佛究盡,故云離云絕
◇離四句,絕百非:佛圓滿做到
◈有一點點意思,就變成四句百非
◇這就是學佛知見上的問題:把知見放下,真性才能現前
◇知見障礙了我們明心見性
◇知見有;在知見上再加知見、減損知見:那叫畫蛇添足
◇知見是自性般若的起用,自然的,不通過思考
◇通過思考就變質;不通過思考就是自性般若智慧起用
◇只要有一點點意思在裡面,就變成四句百非

  「根本四句既爾,枝末四句乃至於百句皆非,故須絕之」。所以我們一定要放下,這個絕之就是放下,別放在心上。「有無既爾」,這個例子明白,給你講「斷常、一異等四句例知」,剛才我們補充幾個,真妄、邪正、苦樂,一切莫不如是,我們就完全明白了。「然此中根本四句是外道見」,佛門以外修道的人有這個見解,有說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枝末四句等,三乘亦未全離」,三乘是什麼?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沒有斷乾淨。「唯佛究盡,故云離云絕也」,離四句,絕百非,誰做到?佛是圓滿做到。三乘對這個事情還沒有乾淨,還沒有清楚,這就是學佛知見上的問題。不能不把知見放下,真性才能現前知見障礙了我們明心見性,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知見有,不能在知見上再加知見,或者是知見上再減損知見,那就錯誤,叫畫蛇添足知見是自性般若的起用,自然的,不通過思考,通過思考就變質,不通過思考就是自性的般若智慧起用,那就完全正確。只要有一點點意思在裡面,就錯了,就變成四句百非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九八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39-0398




問。
經言離四句。絕百非。其意何居。

答。
但舉一對。便成四句。如有無、一異、斷常等。

且有無四句者。
若云有。是增益謗。
若云無。是損減謗。
若云亦有亦無。是相違謗。
若云非有非無。是戲論謗。
既俱有過。故須離之。

根本四句既爾。
枝末四句乃至百句皆非。故須絕之。

有無既爾。斷常一異等四句例知。

然此中
根本四句。是外道見。
枝末四句等。三乘亦未全離。
唯佛究盡。故云離云絕也。

離四句絕百非(奧旨二講第2集講義)



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一句彌陀,一直念到底,念到往生極樂|在極樂,還是一句彌陀,念到證得等覺|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乾淨,實報土自然不見;常寂光自然現前|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什麼也沒得到,就是圓滿的證得自性|淨空老法師

 


一句彌陀,一直念到底,念到往生極樂|在極樂,還是一句彌陀,念到證得等覺|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乾淨,實報土自然不見;常寂光自然現前|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什麼也沒得到,就是圓滿的證得自性|淨空老法師


◈沒證妙覺位,這個阿彌陀佛是正見
◇一句彌陀,一直念到底,念到往生極樂
◇在極樂,還是一句彌陀,念到證得等覺
◇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乾淨,實報土自然不見;常寂光自然現前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這個時候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什麼也沒得到,就是圓滿的證得自性,再沒有絲毫障礙了
◇智慧、德能、神通廣大,真正無法想像

  心裡頭念佛的人,只有一句彌陀,一直念到底。念到哪裡?念到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修什麼?還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沒有改變,沒有丟失。念到什麼時候?念到等覺菩薩,你證得等覺了,最後的那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乾淨,這個時候常寂光現前,實報土不見了,自然不見了,常寂光自然現前,那就是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乾淨了,這個時候圓滿菩提。《楞嚴經》後頭加了一句,「歸無所得」,你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得到,什麼也沒有得到就是圓滿的證得,自性圓滿的證得,再沒有絲毫障礙了智慧、德能、神通廣大,真正無法想像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十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97



沒有證到妙覺位,這個阿彌陀佛是正見,決定不能放棄|正見一個就夠了;再多了就變成邪見|到最後,連阿彌陀佛也不能放在心上:恭喜你,你證得無上菩提,登妙覺位|淨空老法師

 


沒有證到妙覺位,這個阿彌陀佛是正見,決定不能放棄|正見一個就夠了;再多了就變成邪見|到最後,連阿彌陀佛也不能放在心上:恭喜你,你證得無上菩提,登妙覺位|淨空老法師


◈對它有執著就是邪見
◇見有邪正、有無、斷常等見,皆是邪見
◇邪見、正見都叫邪見
◇有見、無見、斷見、常見統統叫邪見
◇自性清淨心裡頭什麼都沒有,哪來的正見?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心裡還有邪見正見、有見無見、斷見常見,統統叫邪見
◇「經上不是常常說嗎?」對它有執著就是邪見,放在心上就壞了
◈沒證妙覺位,這個阿彌陀佛是正見
◇到最後,連阿彌陀佛也不能放在心上:恭喜你,你證得無上菩提,登妙覺位
◇沒有證到妙覺位,這個阿彌陀佛是正見,決定不能放棄
◇正見一個就夠了;再多了就變成邪見

  「見有邪正、有無、斷常等見,皆是邪見」。在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得到,邪見、正見都叫邪見有見、無見、斷見、常見統統叫邪見。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什麼都沒有,哪來的正見?所以惠能大師說得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如果你有,你心裡還有邪見正見、有見無見、斷見常見(斷見是生滅,常見是不生不滅),你還有這些東西在,統統叫邪見。這些東西經上不是常常有說嗎?對的,經上沒有錯誤,你對它只要有執著就是邪見,你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就壞了到最後,連阿彌陀佛也不能放在心上。恭喜你,你證得無上菩提,登妙覺位沒有證到妙覺位,這個阿彌陀佛是正見,決定不能放棄正見一個就夠了,不要再多。為什麼?再多了就變成邪見

◇一句彌陀,一直念到底,念到往生極樂
◇在極樂,還是一句彌陀,念到證得等覺
◇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乾淨,實報土自然不見;常寂光自然現前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這個時候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什麼也沒得到,就是圓滿的證得自性,再沒有絲毫障礙了
◇智慧、德能、神通廣大,真正無法想像

  心裡頭念佛的人,只有一句彌陀,一直念到底。念到哪裡?念到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修什麼?還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沒有改變,沒有丟失。念到什麼時候?念到等覺菩薩,你證得等覺了,最後的那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乾淨,這個時候常寂光現前,實報土不見了,自然不見了,常寂光自然現前,那就是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乾淨了,這個時候圓滿菩提。《楞嚴經》後頭加了一句,「歸無所得」,你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得到,什麼也沒有得到就是圓滿的證得,自性圓滿的證得,再沒有絲毫障礙了智慧、德能、神通廣大,真正無法想像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十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97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四相四見不能有|凡有思慮,悉名為見|自性清淨心什麼都沒有,哪來的正見?|圓滿性德:智慧、德能、相好,完全展現在極樂世界|往生極樂:永遠生活在智慧德相的世界裡|淨空老法師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四相四見不能有|凡有思慮,悉名為見|自性清淨心什麼都沒有,哪來的正見?|圓滿性德:智慧、德能、相好,完全展現在極樂世界|往生極樂:永遠生活在智慧德相的世界裡|淨空老法師


◈未階聖道,介爾起計,悉皆是見
◇一切凡夫,未階聖道,介爾起計,悉皆是見
◇起心動念、計較度量,這統統叫見
◇推求說之為見
◇凡有思慮、計較、分別、推求等等,悉名為見
◇作決定解,名之為見
◇唯指具決定性之知解

  「《止觀五》曰:一切凡夫,未階聖道」,階是階級,沒有達到聖道這個階級。達到聖道就是見性,從圓教初住到等覺,這都是聖道,剛剛達到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介爾起計」,計就是計度分別,起心動念,計是計較,度是度量,比較,簡單的說就是起心動念,這統統叫見。又《大乘義章》第五卷說:「推求說之為見。此上是廣義,凡有思慮、計較、分別、推求等等,悉名為見」。這是見的廣義。又《止觀》第十說:「作決定解,名之為見」。這個意思跟前面不一樣,這個意思狹。「唯指具決定性之知解」。就是你的想法、你的看法決定了,這個叫見,這個意思比較狹窄。

◈對它有執著就是邪見
◇見有邪正、有無、斷常等見,皆是邪見
◇邪見、正見都叫邪見
◇有見、無見、斷見、常見統統叫邪見
◇自性清淨心裡頭什麼都沒有,哪來的正見?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心裡還有邪見正見、有見無見、斷見常見,統統叫邪見
◇「經上不是常常說嗎?」對它有執著就是邪見,放在心上就壞了
◈沒證妙覺位,這個阿彌陀佛是正見
◇到最後,連阿彌陀佛也不能放在心上:恭喜你,你證得無上菩提,登妙覺位
◇沒有證到妙覺位,這個阿彌陀佛是正見,決定不能放棄
◇正見一個就夠了;再多了就變成邪見

  「見有邪正、有無、斷常等見,皆是邪見」。在這個地方,我們能體會得到,邪見、正見都叫邪見有見、無見、斷見、常見統統叫邪見。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什麼都沒有,哪來的正見?所以惠能大師說得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如果你有,你心裡還有邪見正見、有見無見、斷見常見(斷見是生滅,常見是不生不滅),你還有這些東西在,統統叫邪見。這些東西經上不是常常有說嗎?對的,經上沒有錯誤,你對它只要有執著就是邪見,你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就壞了到最後,連阿彌陀佛也不能放在心上。恭喜你,你證得無上菩提,登妙覺位沒有證到妙覺位,這個阿彌陀佛是正見,決定不能放棄正見一個就夠了,不要再多。為什麼?再多了就變成邪見

◇一句彌陀,一直念到底,念到往生極樂
◇在極樂,還是一句彌陀,念到證得等覺
◇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乾淨,實報土自然不見;常寂光自然現前
◈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這個時候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什麼也沒得到,就是圓滿的證得自性,再沒有絲毫障礙了
◇智慧、德能、神通廣大,真正無法想像

  心裡頭念佛的人,只有一句彌陀,一直念到底。念到哪裡?念到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修什麼?還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沒有改變,沒有丟失。念到什麼時候?念到等覺菩薩,你證得等覺了,最後的那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乾淨,這個時候常寂光現前,實報土不見了,自然不見了,常寂光自然現前,那就是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乾淨了,這個時候圓滿菩提。《楞嚴經》後頭加了一句,「歸無所得」,你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得到,什麼也沒有得到就是圓滿的證得,自性圓滿的證得,再沒有絲毫障礙了智慧、德能、神通廣大,真正無法想像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四相四見不能有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世尊將現相分為四類,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全都包括了
不但相不能有;見也不能有
相是有形的;見是無形的
◇不管念頭邪正、有無,也沒有
極樂:永遠生活在智慧德相的世界裡
見是自性的本能;不是修來的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見在德裡頭就是德能
智慧、德能、相好,完全展現在極樂世界
往生到極樂,明心見性,永遠生活在智慧德相的世界裡,一直到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實報土自然回歸常寂光
常寂光跟實報土無二無別:常寂光是自性在隱;實報土是自性在現
自性有隱現、沒有生滅:現不是生;隱不是滅
隱現非常活潑、自在:外面有感它就現;感消失了它就隱
不現不能說無;現不能說有

  所以這個地方的意思,決定不能夠錯解了。跟《金剛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尊將現相分為四類,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全都包括了不但相不能有,不可以執著,見也不能有相是有形的,見是無形的見是什麼?簡單講,念頭不管念頭邪正,不管念頭有無,也沒有。為什麼?這個見是自性的本能不是修來的,自性本來就有。世尊在《華嚴經》上講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見在德裡頭就是德能,相是相好。佛用三樁事情代表性德,圓滿性德,第一個是智慧,第二個是德能,第三個是相好,完全展現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明心見性了,永遠生活在智慧德相的世界裡,一直到無始無明習氣斷得乾乾淨淨,絲毫都沒有了。這個時候實報土自自然然回歸到常寂光常寂光跟實報土無二無別常寂光是自性在隱的狀態下,實報土是自性在現的狀況之下。自性有隱現不同,它沒有生滅,現不是生,隱不是滅。隱現非常活潑、非常自在,外面有感它就現,外面感消失掉了它就隱。所以有證得實報土的菩薩,它自然就現,在實報土修行的菩薩圓滿了,自然就隱,就不現了,所以不現不能說無、不能說空,現不能說有。這個現相清清楚楚、明明瞭瞭。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十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97




」者,指思慮、推求、決定等,包括正邪。

《止觀五》曰:「一切凡夫,未階聖道,介爾起計,悉皆是。」


又《大乘義章五》曰:「推求說之為。」

此上是廣義,
凡有思慮、計較、分別、推求等等,悉名為見。


又《止觀十》曰:「作決定解,名之為」,

此義較狹。
唯指具決定性之知解。

邪正、
有無、
斷常等見,皆是邪見

◎ 德遵普賢第二



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

有念墮魔網;無念則得出|無念就見性了|有念:念頭障礙你自性智慧、德能|修無念的,佛說他還是有念:有無念|有有念是邪見;有無念也是邪見|淨宗念頭就鎖定在阿彌陀佛上|生到極樂,有無念頭都沒有了|淨空老法師

 


有念墮魔網;無念則得出|無念就見性了|有念:念頭障礙你自性智慧、德能|修無念的,佛說他還是有念:有無念|有有念是邪見;有無念也是邪見|淨宗念頭就鎖定在阿彌陀佛上|生到極樂,有無念頭都沒有了|淨空老法師


◈有念墮魔網;無念則得出
◇無念他就見性了;有念就障礙你自性智慧、德能,自性裡面所有的統統不起作用
◇無念不容易
◇修無念的,佛說他還是有念:有無念
◇有有念是邪見;有無念也是邪見
◇有念無念都不放在心上,這就對了
◈極樂讓我們證得無念得到了保證
◇淨土宗許你有一個念頭,阿彌陀佛
◇念頭就鎖定在阿彌陀佛上;除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你決定往生淨土
◇生到極樂,有無念頭都沒有了
◇極樂是修行中途站,這一站讓我們證得無念得到了保證

  《智度論》說得好,「有念墮魔網,無念則得出」。這個是對修行人說的,特別是對佛門弟子,無念他就見性了。有念就是念頭障礙你自性、障礙你智慧、障礙你德能,自性裡面所有的統統不起作用,顯現不出來。無念不容易,有宗教修無念的,真的無念了,那佛說,他還是有念,他有什麼念?他有無念,這還是邪念,所以你有有念是邪見,有無念也是邪見。怎麼樣才真正能出?有念無念都不放在心上,這就對了,實在講非常難。淨宗就太方便了,淨土宗許你有一個念頭,「阿彌陀佛」,你把你的念頭就鎖定在阿彌陀佛上,這一句佛號,除這句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對了。為什麼?你決定往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無念頭都沒有了極樂世界是修行的中途站,這一站讓我們證得無念得到了保證

◈末法九千年,就是淨土法門得度
◇末法九千年,什麼法門得度?就是這一門:除了這一門沒有第二門
◇各個宗派有,會變成學術、哲學:裡頭會有一小部分的人從這裡回頭
◇學大經大論,斷煩惱證菩提,真難
◇斷不掉怎麼辦?淨土
◇到年歲大了才深深感覺到,這個東西真好
◇淨土五經全講過了,真正明白覺悟了:這個法門是我們的歸宿、道路

  往後釋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什麼法門得度?就是這一門,除了這一門沒有第二門各個宗派有,會變成學術。今天佛教大學可不可以做?可以做。能不能修行證果?不能,完全變成學術,變成哲學。行,這裡頭會有一小部分的人從這裡回頭。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學佛就是想研究大乘經教,學《華嚴》、學《楞嚴》、學《法華》、學《般若》,我學這些大經大論。但是以後發現了,斷煩惱證菩提真難,自己想一想沒有這個能力,斷不掉。那怎麼辦?懺雲法師介紹我淨土,李炳南老居士介紹我淨土。我跟李老師的時間長,十年,他多次給我介紹淨土,總有十次以上,最後相信了。早年年輕介紹,我自己還沒有注意到,不在意。到年歲大了之後,才深深感覺到,這個東西真好淨土五經全講過了,《彌陀經》、《無量壽經》講得最多,《無量壽經》講了十幾遍,《彌陀經》也講了不少遍,《觀經》講過一遍,《行願品》、《大勢至圓通章》講過一、二遍。真正明白覺悟了,這是我們的歸宿,這個法門是我們要走的道路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十七集 http://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97




魔見網」者,
邪見參差交絡,令人難於脫離,譬如羅網,故云邪見網

《華嚴經》曰:「我慢溉灌,見網增長。」


又《智度論十一》曰:「是人邪見網,煩惱破正智。」

魔見網,即邪見網


《智度論八》曰:「
有念墮魔網
無念則得出。」

可見起心動念皆墮魔網
惟有淨念相繼,無念而念,方得出離也。

◎ 德遵普賢第二



我慢溉灌,見網增長|現在什麼經教都不起作用:就這八個字|什麼人能放下我慢?|以邪為正;以正為邪|邪念是自由、解放,正常|正念?推給古人:那是封建專制,控制思想|家長要帶頭:家長正一家人都正|淨空老法師

 


我慢溉灌,見網增長|現在什麼經教都不起作用:就這八個字|什麼人能放下我慢?|以邪為正;以正為邪|邪念是自由、解放,正常|正念?推給古人:那是封建專制,控制思想|家長要帶頭:家長正一家人都正|淨空老法師


◈裂魔見網,解諸纏縛
◇六道輪迴就在邪見網裡頭;邪見網要是離開,你就超越六道
◇阿羅漢有能力「裂魔見網,解諸纏縛」,出離六道輪迴
◇上面還有個更高一層的魔見網:無明造成的
◇阿羅漢破的魔見網:見思煩惱造成的
◇四聖法界是佛的淨土;六道是佛的穢土
◇四聖法界有生滅;沒有輪迴

  下面講「魔見網」,網是比喻,「邪見參差交絡,令人難於脫離,譬如羅網,故云邪見網」。這個網多大?六道輪迴就在邪見網裡頭,邪見網要是離開,你就超越六道了。要證得阿羅漢果,見思煩惱斷了,脫離六道輪迴了,阿羅漢的定功,阿羅漢的智慧、神通、德能,有能力「裂魔見網,解諸纏縛」,出離六道輪迴。可是上面還有一個魔見網,更高一層的魔見網,那是什麼?那是無明造成的阿羅漢破的是見思煩惱造成的。六道真的苦不堪言,三惡道的地獄,墮下去之後,幾乎沒有出頭的希望,多可怕!脫離六道輪迴,在十法界,雖然有纏縛,輕,不嚴重。所以四聖法界是佛的方便土,是佛的淨土,六道是佛的穢土,這個裡面生活感受完全不相同。四聖法界裡頭沒有輪迴的現象,有生滅,沒有輪迴
◈我慢溉灌,見網增長
◇見網增長就是六道堅固
◇見網怎麼增長的?傲慢、嫉妒、懷疑
◇我慢是瞋恚的根;我愛是貪欲的根;懷疑是愚痴的根
◇傲慢、嫉妒、懷疑:這三樣東西天天在幫助見網增長,這個見愈來愈複雜

  下面念老引用《華嚴經》上兩句話,「我慢溉灌,見網增長」。見網增長不好,見網增長就是六道堅固見網怎麼增長的?傲慢、嫉妒、懷疑,這是煩惱的根,我慢是瞋恚的根,我愛是貪欲的根,懷疑是愚痴的根,就是貪瞋痴。這三樣東西我們有沒有?有,傲慢,傲慢自己不知道,嫉妒有沒有?懷疑有沒有?有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天天在幫助見網增長,這個見愈來愈複雜

◇現在人的見網,比六十年前增長千倍到萬倍

  現在人的見網比六十年前的人增長不止一百倍,我們應該可以說千倍到萬倍,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過分,這半個世紀大幅度的成長,煩惱習氣。

(中略)

◇我慢在灌溉,煩惱大幅度的增長,煩惱背後是習氣
◇現在什麼經教都不起作用:就這八個字
◇什麼人能放下我慢?
◇我慢放下是什麼樣子?恭敬、謙虛
◇現在人不要恭敬謙虛:這個沒出息、要被淘汰;認為傲慢是對的
◇見解上從根上壞了
◇過去教學是在根上對症下藥:從自己做起
◇自己教好了,自己是別人的榜樣
◇家長要帶頭:家長正,一家人都正
◇用倫理、道德、因果,把我們的貪瞋痴慢疑控制住;有,不能讓它發展

  《華嚴經》上這兩句話說得好,我慢在灌溉,煩惱大幅度的增長,煩惱背後是習氣。怎麼斷法?現在什麼樣的經教都不起作用,什麼樣的宗教都見不到效果,這什麼原因?就這八個字。什麼人能放下我慢我慢放下是什麼樣子?恭敬、謙虛現在人不要恭敬謙虛?不要,這個沒出息,這個要被淘汰認為傲慢是對的。這是在理念、見解上從根上壞了過去教學是在根上對症下藥,從誰做起?從自己做起,自己沒有教好怎麼能教別人?自己教好了,自己是別人的榜樣。一個家庭,家長要帶頭,家長正一家人都正用倫理、用道德、用因果把我們的貪瞋痴慢疑控制住,有,不能讓它發展。《禮記》上講,「傲不可長」,這就叫限制它,不能讓它增長。

◈是人邪見網,煩惱破正智
◇現在的人邪念多,正念少
◇邪念認為做人應該要有
◇正念?推給古人:那是封建專制,控制思想
◇邪念是自由、解放,正常
◇知見顛倒、邪正顛倒
◇以邪為正;以正為邪

  下面引用《智度論》第十一卷,《大智度論》一百卷,這裡頭有兩句話很值得我們警惕,「是人邪見網,煩惱破正智」,魔見網就是邪見網。有念不行,誰沒有念?念有邪正,現在的人邪念多,正念少,確確實實就完全是邪念,沒有一個正念,真有,現在這個世界怎麼得了!大家都肯定把邪念認為是應該有的,做人應該要有正念呢?推給古人,那個已經落伍了,那是過去封建時代,是那些帝王專制,用這些方法來鞏固自己的地位,限制別人的思想,控制別人的思想,用這種來解釋。認為邪念是自由、是解放,這是正常的。這知見顛倒了、邪正顛倒了,以邪為正,以正為邪

(中略)

◇今天誰對家、社會、國家有信心?這都叫魔見
◇整個社會是個魔見網

  今天誰對家有信心?誰對社會有信心?誰對國家有信心?日子很不好過。在佛法裡都叫魔見,整個社會是個魔見網。

◈有念墮魔網;無念則得出
◇無念他就見性了;有念就障礙你自性智慧、德能,自性裡面所有的統統不起作用
◇無念不容易
◇修無念的,佛說他還是有念:有無念
◇有有念是邪見;有無念也是邪見
◇有念無念都不放在心上,這就對了
◈極樂讓我們證得無念得到了保證
◇淨土宗許你有一個念頭,阿彌陀佛
◇念頭就鎖定在阿彌陀佛上;除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你決定往生淨土
◇生到極樂,有無念頭都沒有了
◇極樂是修行中途站,這一站讓我們證得無念得到了保證

  《智度論》說得好,「有念墮魔網,無念則得出」。這個是對修行人說的,特別是對佛門弟子,無念他就見性了。有念就是念頭障礙你自性、障礙你智慧、障礙你德能,自性裡面所有的統統不起作用,顯現不出來。無念不容易,有宗教修無念的,真的無念了,那佛說,他還是有念,他有什麼念?他有無念,這還是邪念,所以你有有念是邪見,有無念也是邪見。怎麼樣才真正能出?有念無念都不放在心上,這就對了,實在講非常難。淨宗就太方便了,淨土宗許你有一個念頭,「阿彌陀佛」,你把你的念頭就鎖定在阿彌陀佛上,這一句佛號,除這句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對了。為什麼?你決定往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無念頭都沒有了極樂世界是修行的中途站,這一站讓我們證得無念得到了保證

◈末法九千年,就是淨土法門得度
◇末法九千年,什麼法門得度?就是這一門:除了這一門沒有第二門
◇各個宗派有,會變成學術、哲學:裡頭會有一小部分的人從這裡回頭

  往後釋迦牟尼佛末法九千年,什麼法門得度?就是這一門,除了這一門沒有第二門各個宗派有,會變成學術。今天佛教大學可不可以做?可以做。能不能修行證果?不能,完全變成學術,變成哲學。行,這裡頭會有一小部分的人從這裡回頭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九十七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97




魔見網」者,
邪見參差交絡,令人難於脫離,譬如羅網,故云邪見網

《華嚴經》曰:「我慢溉灌,見網增長。」


又《智度論十一》曰:「是人邪見網,煩惱破正智。」

魔見網,即邪見網


《智度論八》曰:「
有念墮魔網
無念則得出。」

可見起心動念皆墮魔網
惟有淨念相繼,無念而念,方得出離也。

◎ 德遵普賢第二



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照見五蘊皆空|一切法是五蘊組成:五蘊都空了,哪一法是真的?|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心理|心跟物是一不是二|物是現相;心是相似相續|制心一念:這叫禪定|真正定住、無念:宇宙間真相就被你一眼看破|淨空老法師

 


照見五蘊皆空|一切法是五蘊組成:五蘊都空了,哪一法是真的?|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心理|心跟物是一不是二|物是現相;心是相似相續|制心一念:這叫禪定|真正定住、無念:宇宙間真相就被你一眼看破|淨空老法師


◈照見五蘊皆空
◇我們的六根,物質現象;我們的六識,心理現象:全都是在高頻率產生的幻相
◇觀自在菩薩用甚深智慧觀照,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皆空就是萬法皆空
◇一切法是五蘊組成:五蘊都空了,哪一法是真的?
◇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心理
◇心跟物是一不是二
◇物是現相;心是相似相續
◇色中有心、心中有色:根本不能分,分就錯了

  我們的六根,物質現象;我們的六識,心理現象,全都是在高頻率產生的幻相。是不是真的?不是的。觀自在菩薩用甚深智慧觀照,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就是萬法皆空。為什麼?一切法是五蘊組成的,五蘊都空了,哪一法是真的?沒有一法是真的。五蘊裡面的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心理,今天科學家把它分成兩大分,一個物理、一個心理,包括整個宇宙。佛告訴我們,這兩大類的現象分得沒錯,可以這樣分法,但是心跟物是一不是二物是現相的作用,心是相似相續,它是一不是二。也就是說,色中有心,心中有色,根本不能分,分就錯了,不分就對了。不分是真相,分是錯誤,是幻相。科學家他是講分,科學一個是研究物理,一個是研究心理。

◈為什麼宇宙在膨脹?
◇科學家並沒有看到真相
◇宇宙的形成不是大爆炸
◇為什麼看到宇宙的現象在膨脹?
◇物理現象的膨脹跟心理有關係
◇現在人心貪瞋痴慢疑不斷在膨脹,造成整個太空膨脹的現象
◇科學家只見到事,沒見到理;佛法理事圓融、性相不二
◇少數科學家悟性很高、心地清淨,佛經所說的他相信
◇心不清淨、悟性不高的見不到
◇佛經上所說的全是真的,沒有一樣是虛妄的

  物理裡面有宏觀的宇宙,有微觀量子力學。量子是微觀,觀最小的是什麼,最小的物質現象。宏觀的宇宙,科學家現在對宇宙的源起說是爆炸。這個爆炸之由來,是看到宇宙太空當中,每個星系星球都離開我們,以很大的速度離開了,好像爆炸似的,大爆炸,物質都飛出去了,從這個現象裡頭推測的,他並沒有看到真相佛告訴我們宇宙的形成不是大爆炸,與大爆炸沒有關係。為什麼看到宇宙的現象在膨脹?大乘佛法知道,這個膨脹是什麼?物理現象的膨脹跟心理有關係現在人心理在膨脹。什麼東西膨脹?貪欲膨脹,瞋恚在膨脹,愚痴在膨脹,傲慢在膨脹,懷疑在膨脹。貪瞋痴慢疑這是心理現象,貪瞋痴慢疑不斷在膨脹造成整個太空這些星球星系產生膨脹的現象,讓科學家發現了。科學家只見到事,沒有見到理。佛法理事圓融,性相不二,看什麼時候科學家把佛經上講的這個事實真相證明。現在有少數的科學家看到佛經上所說的他相信,並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相信,只是少數的,這些少數悟性很高,心地清淨心不清淨、悟性不高的見不到。這些人為我們做見證,讓我們相信佛經上所說的全是真的,沒有一樣是虛妄的

◈心不清淨:所見都是虛妄相
◇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眼前,我們見不到:心不清淨
◇被自己的妄想雜念、七情五欲、貪瞋痴慢疑染污:所以真相見不到;所見都是虛妄相
◇在六道輪迴相、十法界相似相續相裡面團團轉
◇只有少數學習大乘的人,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可說:你未必能說得準
◇剎那生滅,所以說不準

  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眼前,我們見不到。什麼原因?我們的心不清淨,被染污了,被自己的妄想雜念染污,被外面七情五欲、貪瞋痴慢疑染污,所以真相見不到,所見的都是虛妄相。這個虛妄相,六道輪迴相,十法界的相似相續相在這裡面團團轉只有少數學習大乘的人,他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雖然知道,不能說,諺語所謂天機不可洩漏,不可說。為什麼不可說?你未必能說得準。為什麼不準?剎那生滅,所以說不準,它變化太大了。

◈如何能叫世界安定和諧?制心一處
◇把你的念頭控制住,不讓它有生滅
◇制心一處、制心一念:這叫禪定
◇真正定住、無念:宇宙間的真相就被你一眼看破
◇看破之後,你自然會產生大智慧、大德能、大相好
◇大智、大德、大能,就是能現諸佛剎土的真因
◈五蘊皆空,平等相現:這是智慧照見
◇同在一處觀看世間森羅萬象,兩個人看的不一樣
◇一個人看的也不一樣:前念不是後念
◇不是大同小異;實際上是小同大異
◇從近處看,好像是相同;從遠處看,很大的差別
◇功夫達到最高境界,清淨平等了,如來清淨法身現前,五蘊皆空,平等相現出來了:這是智慧照見
◈一念不覺就產生無明
◇念念不住
◇念頭不停,念念不一樣
◇一念不覺就產生無明,就是阿賴耶識的種子,從它變成末那
◇末那就是自私自利,最堅固的我見、我愛、我慢、我痴
◇念頭才動就起來了,叫俱生煩惱:它跟阿賴耶識同時發生,有阿賴耶就有它

  如何能叫這個世界安定和諧?有一個方法,大小乘經上都常說,叫制心一處。你能把你的念頭控制住,不讓它有生滅制心一處或者是制心於一念,這叫禪定真正定住,真正無念,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宇宙間的真相就被你一眼看破了看破之後,你自然會產生大智慧、大德能、大的相好大智、大德、大能就是能現諸佛剎土的真因。兩個人同在一處觀看,觀看世間森羅萬象,兩個人看的不一樣。不但兩個人看的不一樣,一個人看的也不一樣。為什麼?前念不是後頭念頭,有差別。我們說這個差別大同小異,而實際上,實際上不是大同小異,實際上是小同大異。我們從近處看,好像是相同;從遠處看,發現很大的差別,這個差別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不一樣。功夫達到最高境界,清淨平等了,如來清淨法身現前,就是菩薩見到的五蘊皆空,平等相現出來了,這是智慧照見。世間法裡頭沒有,世間法只有藉著先進的科學儀器來觀察,發現念念不住,也就是說每個念頭不停,念念不一樣。這個念頭從哪來的?佛經上有個名詞術語,不好懂,叫一念不覺。不覺就產生無明,這個無明就是阿賴耶識的種子,從它變成末那末那就是自私自利,堅固的,這最堅固的我見、我愛、我慢、我痴,這就叫三毒煩惱,愛是貪煩惱,瞋恚煩惱,愚痴是煩惱,三毒煩惱就起來了。什麼時候起來的?念頭才動就起來了,所以叫俱生煩惱,它跟阿賴耶識同時發生的,沒有先後,有阿賴耶就有它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三十三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33




2024年4月13日 星期六

極樂在哪裡?沒離開我們:當下就是|極樂同居是法性土,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我們往生很容易|阿彌陀佛一現身,你就見到了:一步沒動,就在極樂,就是|淨空老法師

 


極樂在哪裡?沒離開我們:當下就是|極樂同居是法性土,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我們往生很容易|阿彌陀佛一現身,你就見到了:一步沒動,就在極樂,就是|淨空老法師


◈極樂在哪?沒離開我們:當下就是
◇自性: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極樂同居是法性土,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我們往生很容易
◇極樂在哪裡?沒離開我們:當下就是
◇阿彌陀佛一現身,你就見到了:一步沒動,就在極樂,就是

  自性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既然是法性土,也就是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我們往生很容易極樂世界在哪裡?沒有離開我們,當下就是阿彌陀佛一現身,你就見到了,一步沒有動就在極樂世界,就是

◇極樂世界在哪裡?在我堂屋
◈夢幻泡影:無論醒沒醒,痕跡都找不到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心現的是無為;識變的是有為
◇有為就是有生有滅,像夢一樣:夢醒了痕跡都找不到;夢沒有醒,在夢中自以為找到了,其實全是假的
◇遇到一切困境:夢幻泡影
◇妄想分別統放下,智慧就現前,就處理得很好
◇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你:你自己還沒有覺得,但是事情已經辦好了
◇最重要知道假的,不能把心放在這上
◇好事美夢一場;壞事惡夢一場:無論醒沒有醒,痕跡都找不到
◇應作如是觀:對整個宇宙人生,這樣看法就對了,與實相相應

  這個境界《往生傳》裡頭有記載,往生的人,家人問他,見了佛沒有?見到了。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我家裡,在我堂屋,在我這房子隔壁。這見到了,這個話是真的。讓我們想起來,《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叫有為的?凡是識變的就叫有為,心現的是無為。識變的是有為有為就是有生有滅,有生有滅像夢一樣,夢醒了,痕跡都找不到;夢沒有醒,在夢中還是找不到,自以為找到了,其實全是假的。這個比喻,比喻得太好、太妙了!所以我們遇到一切困境怎麼想法?夢幻泡影,你妄想分別一切統放下,智慧就現前,就處理得很好。這是我們佛門當中說,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你,你自己還沒有覺得,但是事情已經辦好了最重要的要知道假的不是真的,不能把心放在這上,放在這上面錯了。好事美夢一場,壞事惡夢一場,無論醒沒有醒,痕跡都找不到。佛就告訴我們應作如是觀,對整個宇宙人生的看法,這樣看法就對了,與實相相應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五集 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45




論曰。
往生傳。張抗為翰林學士。課大悲呪十萬遍願生西方。

一日寢疾唯念佛號。
忽謂家人曰。
西方淨土秪在堂屋西邊。阿彌陀佛坐蓮花上。翁兒在花池金沙上禮拜嬉戲。
良久念佛而化。

翁兒。抗之孫也。


西方極樂世界乃吾心之一土耳。
娑婆世界亦吾心之一土耳

約土有十萬億彼此之異。
約心而觀原無遠近

眾生自受生來。為五陰區局真性。不契心源
念佛之人果報成熟。將捨現陰趣生陰時。淨土蓮華忽然在前。唯心境界非有去來彼此之相


故楞嚴云。
臨命終時未捨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

純想即飛。必生天上
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


法智師云。
垂終自見坐金蓮。身已是彼國生陰。
亦此意也。




夢幻泡影:無論醒沒醒,痕跡都找不到|遇到一切困境:夢幻泡影|妄想分別統放下,智慧就現前,就處理得很好: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你還沒覺得,事情已經辦好了|最重要知道假的,不能把心放在這上|淨空老法師

 


夢幻泡影:無論醒沒醒,痕跡都找不到|遇到一切困境:夢幻泡影|妄想分別統放下,智慧就現前,就處理得很好: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你還沒覺得,事情已經辦好了|最重要知道假的,不能把心放在這上|淨空老法師


◈極樂在哪?沒離開我們:當下就是
◇自性: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極樂同居是法性土,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我們往生很容易
◇極樂在哪裡?沒離開我們:當下就是
◇阿彌陀佛一現身,你就見到了:一步沒動,就在極樂,就是

  自性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既然是法性土,也就是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我們往生很容易極樂世界在哪裡?沒有離開我們,當下就是阿彌陀佛一現身,你就見到了,一步沒有動就在極樂世界,就是

◇極樂世界在哪裡?在我堂屋
◈夢幻泡影:醒、沒醒,痕跡都找不到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心現的是無為;識變的是有為
◇有為就是有生有滅,像夢一樣:夢醒了,痕跡都找不到;夢沒醒,在夢中自以為找到了,其實全是假的
◇遇到一切困境:夢幻泡影
◇妄想分別統放下,智慧就現前,就處理得很好
◇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你;你自己還沒有覺得,但是事情已經辦好了
◇最重要知道假的,不能把心放在這上
◇好事美夢一場;壞事惡夢一場:無論醒沒有醒,痕跡都找不到
◇應作如是觀:對整個宇宙人生,這樣看法就對了,與實相相應

  這個境界《往生傳》裡頭有記載,往生的人,家人問他,見了佛沒有?見到了。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我家裡,在我堂屋,在我這房子隔壁。這見到了,這個話是真的。讓我們想起來,《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叫有為的?凡是識變的就叫有為,心現的是無為。識變的是有為有為就是有生有滅,有生有滅像夢一樣,夢醒了,痕跡都找不到;夢沒有醒,在夢中還是找不到,自以為找到了,其實全是假的。這個比喻,比喻得太好、太妙了!所以我們遇到一切困境怎麼想法?夢幻泡影,你妄想分別一切統放下,智慧就現前,就處理得很好。這是我們佛門當中說,佛菩薩冥冥當中加持你,你自己還沒有覺得,但是事情已經辦好了最重要的要知道假的不是真的,不能把心放在這上,放在這上面錯了。好事美夢一場,壞事惡夢一場,無論醒沒有醒,痕跡都找不到。佛就告訴我們應作如是觀,對整個宇宙人生的看法,這樣看法就對了,與實相相應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五集 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45




論曰。
往生傳。張抗為翰林學士。課大悲呪十萬遍願生西方。

一日寢疾唯念佛號。
忽謂家人曰。
西方淨土秪在堂屋西邊。阿彌陀佛坐蓮花上。翁兒在花池金沙上禮拜嬉戲。
良久念佛而化。

翁兒。抗之孫也。


西方極樂世界乃吾心之一土耳。
娑婆世界亦吾心之一土耳

約土有十萬億彼此之異。
約心而觀原無遠近

眾生自受生來。為五陰區局真性。不契心源
念佛之人果報成熟。將捨現陰趣生陰時。淨土蓮華忽然在前。唯心境界非有去來彼此之相


故楞嚴云。
臨命終時未捨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

純想即飛。必生天上
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


法智師云。
垂終自見坐金蓮。身已是彼國生陰。
亦此意也。

2024年4月12日 星期五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老實、聽話、真幹|福德是定、清淨心;真誠、清淨、恭敬|念頭從業相生;業相是一念不覺|不覺是動;覺是不動|清楚明白、如如不動,這就叫佛|淨空老法師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老實、聽話、真幹|福德是定、清淨心;真誠、清淨、恭敬|念頭從業相生;業相是一念不覺|不覺是動;覺是不動|清楚明白、如如不動,這就叫佛|淨空老法師


◈念頭從業相生;業相是一念不覺
◇一切法從心想生
◇六道輪迴:從人的念頭所生
◇心想從哪來的?念頭從業相生
◇念頭叫轉相;物質叫境界相:境界相從轉相生;轉相從業相生
◇業相是一念不覺
◇不覺是動;覺是不動
◈清楚明白、如如不動:這就叫佛
◇所以佛家八萬四千法門,統統修定
◇為什麼修定?因為自性本定
◇真心是定的;妄心是動的
◇念起念滅,這是妄心、阿賴耶
◇真正修行怎麼修法?看得清楚、聽得明白,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沒有起心動念,這是自性本定
◇清楚明白、如如不動,這就叫佛、叫本來面目:你本來就是這樣的
◇本來是佛,本來成佛
◇佛不從外頭來的:放下就是

  六道輪迴從哪來的?從人的念頭所生的。所以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說得好!現在被科學家證明了,一切法真的從心想生。心想從哪來的?追根究柢,現在科學家底下這個命題,就是念頭到底是什麼?現在在研究這個。研究的報告不少,很多書店都能看得到,《念力的祕密》,念力的能量,都是這一類的報告,愈來愈靠近佛法了。佛告訴我們念頭從業相生的,佛經不叫念頭,叫轉相,物質叫境界相境界相從轉相生出來的,轉相從業相生出來的業相是什麼?大乘經上常說一念不覺,一念不覺就是業相,不覺是動的,覺是不動所以佛家修行,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什麼?統統修定,不是別的。所以《金剛經》上說得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管哪個法門統統修的禪定。為什麼修定?因為自性本定真心是定的,妄心是動的。我們現在有念頭,有起念,念起念滅,這是妄心,這就是阿賴耶。真心呢?真心不動。所以我們能放下妄心,妄心是起心動念。我們眼見色、耳聞聲,真正修行怎麼修法?看得清楚、聽得明白,這是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清楚明瞭沒有起心動念,這是定,自性本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動,這就叫佛,這就叫本來面目,你本來就是這樣的。《華嚴經》上說,本來是佛,本來成佛佛不從外頭來的,放下就是

◇念佛是用念佛號的方法修定、開悟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賢公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都不能跟他相比
◇善根是智慧,一接觸就不懷疑、就相信
◇福德是定、清淨心
◇善根:老實、聽話、真幹
◇福德:真誠、清淨、恭敬
◇一切恭敬:我們會念,沒做到;要身口意統統具足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一個人有這三樣,真誠、清淨、恭敬,這個人有福
◇賢公統統具足:老實、聽話、真幹,對人事物恭恭敬敬,這樣的心態念佛,一門深入

  我們念佛是用念這句佛號的方法修定,開悟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的榜樣,他的善根、福德、因緣,這三樣我們都不能跟他相比。《彌陀經》上所說的,《彌陀》跟《無量壽》是同一部,可以相通,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什麼叫善根?善根是智慧,一接觸就不懷疑,就相信,這是善根。福德是什麼?福德是定,是清淨心。我們常講,老實、聽話、真幹,天賦,生下來就有,這叫善根福德是什麼?真誠待人,真心待人,不是妄心清淨,心裡頭沒有被染污;恭敬,敬人、敬事、敬一切萬物。我們在經懺佛事裡頭拜懺,懺儀第一句話,「一切恭敬」,我們會念,沒做到口裡恭敬,心裡頭沒有,要身口意統統具足。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一個人有這三樣,真誠、清淨、恭敬,這個人有福海賢老和尚統統具足,好像是天生的,前世就帶來的,他就那麼老實,就那麼樣誠懇,就那麼樣聽話、真幹,對人、對事、對物恭恭敬敬這樣的心態念佛,老師教他念佛他接受了,一門深入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六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46



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學不厭、教不倦|他成佛了還學不厭;我們沒成佛怎能不學?|學要掌握一個原則:無量無邊的事理、因果是通的,一門通一切貫通|最重要就是放下|放下無明、塵沙、見思煩惱,這叫雜念|淨空老法師

 


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學不厭、教不倦|他成佛了還學不厭;我們沒成佛怎能不學?|學要掌握一個原則:無量無邊的事理、因果是通的,一門通一切貫通|最重要就是放下|放下無明、塵沙、見思煩惱,這叫雜念|淨空老法師


◈學不厭、教不倦
學佛,學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學不厭、教不倦
他成佛了還學不厭;我們沒成佛怎能不學?
學要掌握一個原則:無量無邊的事理、因果是通的,一門通一切貫通

  所以學佛,我要不是章嘉大師我不知道。我跟章嘉大師的緣很深,第一天見面他就告訴我,勸我學釋迦牟尼佛。一年之後他勸我出家,我跟他三年。勸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真正是學不厭、教不倦。他還要學嗎?他那個學是表演給我們看的,成佛了還學不厭,我們沒有成佛怎麼能不學?學的方法無量無邊,所以說法門無量誓願學。學一定要掌握到一個原則,無量無邊的事理、因果它是通的,它不是死呆板的。所以一門通了一切都能貫通,一切貫通,也不妨礙我們一門深入門門深入,無礙。

◈最重要就是放下
放下無明、塵沙、見思煩惱,這叫雜念
妄想極其微細,雜念粗細不一樣:統統都存在八識心田,變成落謝種子
它要是物質現象,整個虛空也容納不下
這些業不是真的:你沒有轉識成智,它起作用,像作惡夢;轉八識成四智,它就不見了
阿賴耶識裡頭的;跟真如自性沒有關係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轉識成智
怎麼擺脫阿賴耶,幫助阿賴耶轉成智慧,這第一等的功夫
完全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上下功夫,如何能夠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體接觸都不生執著
功夫再提升,能於一切法不分別,心裡沒事了
清淨平等心是真心;真心的作用就是覺,無所不知

  這個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放下這三種煩惱,無明煩惱,妄想,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這叫雜念妄想極其微細,雜念粗細不一樣,統統都存在八識心田,變成八識裡面的落謝種子。這個東西不是物質,佛說得很好,如果落謝種子它要是物質現象的話,佛就說了,整個虛空也容納不下,說我們無量劫到今天起心動念所造的業。但是這些業不是真的,你沒有開悟,沒有轉識成智,這個雖然是假的,它起作用,這個作用就好像作惡夢一樣,它起作用。真正開悟了,明心見性,它就沒有了,轉八識成四智,它就不見了,沒有了,所以它不是真的。阿賴耶識裡頭的,跟真如自性沒有關係,心性裡頭沒有。重要的怎麼擺脫阿賴耶,幫助阿賴耶轉成智慧,這叫功夫,這第一等的功夫完全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上下功夫,如何我能夠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體接觸都不生執著。沒有執著那你就證阿羅漢,你就超越六道輪迴,你這個功夫超過四禪天,超過四空天。要不是佛教導我們,我們怎麼會知道?功夫再提升,不但於一切法不執著,能於一切法不分別。不分別,心裡沒事了清淨平等心是真心,真心現前。真心的作用就是覺,覺就是知,無所不知

◈三個境界一句佛號證得:他肯放下
這樁事情於讀書不讀書沒有關係
來佛三聖都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他們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不通的
清淨、平等、覺心:他們用一句佛號,這三個都得到了
清淨,阿羅漢;平等,菩薩;覺,佛、法身大士
三個境界一句佛號證得:他肯放下
我們念不能證得:沒放下
不但沒有放下,可能分別執著一年比一年加重
如果一年比一年輕:功夫得力了
習氣一年比一年重:這一生跟佛結了緣,不能成就;來生繼續搞六道輪迴

  這樁事情於讀書不讀書沒有關係,就像惠能大師一樣,惠能大師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海賢老和尚也不認識字,來佛寺的三個都沒有念過書,都不認識字。他們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不通的,為什麼?念佛得三昧,就是得清淨心。我們的經題上講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他們用一句佛號,這三個都得到了清淨,阿羅漢;平等是菩薩;覺是佛,覺是法身大士。這三個境界,一句佛號證得,為什麼證得?他肯放下我們念不能證得,沒放下,分別執著都沒有放下。不但沒有放下,可能分別執著與日而增,一年比一年加重,沒有減輕;如果一年比一年輕,他有進步,他功夫得力了。這些習氣一年比一年重,換句話說,他這一生跟佛結了緣,阿賴耶識有種子,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繼續搞六道輪迴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十七集 ft.hwadzan.tw/dv.php?sn=02-041-0047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一心稱念:你要懂得一|世出世間一切法,皆是不二|一是真心;二就是無明|離相離念,就入不二法門|怎樣回到自性?懂得還源、不二|佛號是無住生心最巧妙的應用|我們佛會念;沒入這個境界:功夫不得力|淨空老法師

 


一心稱念:你要懂得一|世出世間一切法,皆是不二|一是真心;二就是無明|離相離念,就入不二法門|怎樣回到自性?懂得還源、不二|佛號是無住生心最巧妙的應用|我們佛會念;沒入這個境界:功夫不得力|淨空老法師


◈分成二邊就迷;沒有二邊就覺
◇若言其有,則能念之心,本體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
◇若言其無,則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所念之佛,歷歷分明

  【疏鈔云,若言其有,則能念之心,本體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無,則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所念之佛,歷歷分明,】

◇非有非無、無住生心:這叫中道、第一義
◇念佛不著念佛的相: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念不念?這個佛號從來沒有間斷
◇有沒有念?心地清淨,確實沒有著能念所念之相
◇念跟無念是一不是二:這是我們學佛人最難懂的
◇我們總是要把它分成二邊:念不是無念;無念不是有念
◇分成二邊就迷了;曉得沒有二邊,那就是覺悟
◇世出世間一切法,皆是不二:這就明心見性

  蓮池大師這句話,實在講就是《金剛經》上講的非有非無,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生心。這叫中道,這叫第一義念佛不著念佛的相,所以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不念?這個佛號從來沒有間斷。有沒有念?心地清淨,確實沒有著能念所念之相。由此可知,念跟無念是一不是二,這是我們學佛人最難懂的我們學佛,總是要把它分成二邊,念不是無念,無念不是有念,一定要把它分成二邊。分成二邊就迷了,如果曉得沒有二邊,那就是覺悟。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教下裡面說入不二法門,入不二法門就是明心見性。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皆是不二,這就明心見性

◈一心稱念:你要懂得一
◇怎樣才能到不二?一心就不二:一心是真心
◇一心稱念:你要懂得一
◇一是真心;二就是無明
◇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是二
◇無明從哪裡來的?從一來的:一不覺,就變成二
◇從無明生三細,從三細生六粗,這才變現十法界依正莊嚴
◇它演變是有次第,但是速度太快
◈離相離念,就入不二法門
◇怎樣才能回到自性本體?你要懂得還源、不二
◇離相離念,你的心清淨、平等:自然生無量智慧、德能
◇淨宗用念佛入不二法門

  怎樣才能到不二?一心就不二,一心是真心。《彌陀經》上跟我們講念佛的標準,一心不亂,祖師大德編的課誦本裡面,教給我們一心稱念。你要懂得一一是真心,一是自性。從一變成二,就壞了,就迷了。變成二,在中國古人講,一是太極,變成二就兩儀了,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生起亂七八糟的東西出來,十法界莊嚴就這麼出來的。佛法相宗裡面也是這個意思,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是二。你看無明從哪裡來的?從一來的,一不覺,就變成二二就是無明從無明生三細相,從三細相生六粗相,這才變現十法界依正莊嚴它演變的過程速度太快了,確實是有次第的,但是速度太快,幾乎沒有法子看到它的次第。怎樣才能夠回到自性的本體?你要懂得還源,你要懂得不二,《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離相離念,就入不二法門離相離念,你的心清淨、心平等,這時候心裡面自然生無量智慧,無量智慧、無量德能都現前淨土宗用念佛的方法入不二法門,蓮池大師這段開示就是說明這樁事情,有理論、有事實。

◈念佛人空有二邊不住
◇若言其有,則能念之心,本體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
◇所念之佛是緣生的,凡是因緣生法,皆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不落有邊
◇若言其無,則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所念之佛,歷歷分明
◇念佛的心很清楚,念的佛號字字清楚分明:不落無邊
◇念佛人空有二邊不住
◇應無所住是不落在有邊;而生其心是不落在無邊
◇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修無住生心
◇明白這個道理、事實,才曉得這個方法高明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佛號是無住生心最巧妙的應用
◇這句佛號是空有二邊不住:無住生心最巧妙的應用
◇我們佛會念;沒入這個境界:這是為什麼功夫不得力、煩惱不斷、智慧不開
◇我們同樣是阿彌陀佛四個字,沒念錯;可是義趣不相同
◇多讀祖師大德開示,細細去思惟,把我們的毛病過失找出來、修正,我們功夫自然就得力、相應

  『若言其有,則能念之心,本體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所念之佛是緣生的,凡是因緣生法,皆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是不落有邊,非有。『若言其無,則能念之心,靈靈不昧』,念佛的心很清楚,念的佛號歷歷分明』,一個字也沒有念錯。字字清楚、字字分明,不落無邊。這叫念佛的功夫,念佛人空、有二邊不住。「應無所住」是不落在有邊,「而生其心」是不落在無邊,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修無住生心,把無住生心的理論跟方法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去修持。我們念佛人懂不懂這個道理?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事實,才曉得這個方法高明!大勢至菩薩講得很對,「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就是明心見性。就用一句佛號,為什麼能夠達到這麼高的境界?因為這句佛號是空有二邊不住,確實是《金剛經》上最高指導的原則,「無住生心」最巧妙的應用方法,妙極了。但是我們阿彌陀佛會念,沒入這個境界,這是我們功夫為什麼不得力、為什麼煩惱不斷、為什麼智慧不開我們同樣是這句阿彌陀佛四個字,沒念錯,可是義趣不相同多多的讀讀祖師大德的開示,細細去思惟,把我們的毛病、過失找出來,然後把它修正過來,我們功夫自然就得力、自然就相應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十二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31-0012




若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於自本性,忽然契合,

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
不住有念,
不落無念。

如《疏鈔》云:「
若言其有,則能念之心,本體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
若言其無,則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所念之佛,歷歷分明。」

無念而念,念而無念;
言思路絕,不可名狀;
唯是一心,清淨本然之體,更有何法而得雜亂,是名理一心

屬慧門攝,兼得定故。

◎(三)一經宗趣



2024年4月9日 星期二

佛法修行要轉識成智;凡夫是轉智成識|無念是無明;有念是邪見|無有念、無無念:才叫無念|無有念: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沒有|無無念:六根對六塵境界清楚明白|自己身心清淨;對外面萬法一如:真發菩提心|淨空老法師

 


佛法修行要轉識成智;凡夫是轉智成識|無念是無明;有念是邪見|無有念、無無念:才叫無念|無有念: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沒有|無無念:六根對六塵境界清楚明白|自己身心清淨;對外面萬法一如:真發菩提心|淨空老法師


◈什麼叫覺、不覺?總得搞清楚
◇什麼叫覺?什麼叫不覺?這總得把它搞清楚
◇最簡單的揀別:有念就是不覺;無念就是覺
◇六祖所傳是以無念為宗
◈無有念、無無念:才叫無念
◇什麼念頭都沒有,還是不覺:生無想天
◇無念是無明;有念是邪見
◇無有念、無無念:才叫無念
◇這個無念不是跟有念相對的
◇跟有念相對的那個無念,還是不覺
◇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有念;這個東西沒有:無有念
◇六根對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無念
◇樣樣都清楚明白;裡面沒有分別執著,心、境都是清淨平等的:這是正覺
◇一有分別執著:心不清淨平等;外面境界也不清淨平等

  什麼樣叫覺?什麼叫不覺?這總得要把它搞清楚最簡單的揀別,有念就是不覺,無念就是覺。禪宗裡面講的,六祖所傳的,六祖大師所傳的是以無念為宗。無念是不是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念頭都沒有,還是不覺。為什麼?生無想天。什麼都不想!那還是不覺。所以無念是無明,有念是邪見。怎麼辦?所以要知道,佛家所講的無念,那個有念沒有,無念有;無有念,無無念,才叫做無念。所以這個無念不是跟有念相對的跟有念相對的那個無念,還是不覺。你就想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好不容易發了,無有念,有念是什麼?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這是有念,這個東西沒有。無無念,是六根對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無無念;不是一樣不知道,樣樣都清楚、樣樣都明白。樣樣都清楚、樣樣都明白,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心與境都是清淨平等的。你這一有分別執著,心不清淨、不平等,外面境界也不清淨、也不平等這是正覺

◈佛法要轉識成智;凡夫是轉智成識
◇知識在佛門來看很不好:往往有知識的人,佛門叫所知障
◇知識,轉智變成識:識是分別執著
◇智是覺;識就迷
◇佛法修行要轉識成智;凡夫是轉智成識
◈發修清淨平等心:與無上菩提相應
◇要發修清淨平等心
◇自己身心清淨;對外面萬法一如:真正發菩提心
◇如果還有分別執著,與這樣的法門不相應:善根不同故
◇念佛的尤其是老年人,不認識字的人,他一天到晚阿彌陀佛,什麼妄念都沒有,他心清淨
◇好事,阿彌陀佛;壞事,阿彌陀佛,他統統都歸到阿彌陀佛去,他全平等、全清淨了:這了不起的功夫
◇我們還要爭是非、長短
◇他是非、長短都沒有了;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求生淨土: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完全相應
◇我們天天研究經教,是口皮上相應;那還是錯會了,口皮上也不相應
◇身心都不相應:比不上人家

  所以說個實在話,往往有知識的人,佛門叫所知障知識這個名詞,在佛門裡頭來看很不好。智是智慧,轉智變成識,這很糟糕,知識,轉智變成識。識就迷智是覺,識就迷了識是什麼?分別執著。所以佛法修行,給我們講的要轉識成智。我們現在一般凡夫是轉智成識,這顛倒了。發心,要真正發這個心。換句話說,要發修清淨心、修平等心自己身心清淨,對外面萬法一如,這就是你真正發了菩提心如果還有分別執著,與這樣的法門不相應,善根不同故。所以念阿彌陀佛的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認識字的人,他一天到晚阿彌陀佛,他什麼妄念都沒有,真的,他心清淨,外面境界現前,他什麼事也不管。你告訴好事,阿彌陀佛;壞事,阿彌陀佛,他統統都歸到阿彌陀佛去,他全平等、全清淨了,這了不起的功夫我們還要跟他爭,爭是非、爭長短;他是非、長短都沒有了,他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你看他這個做法,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完全相應我們天天在研究經、研究教,反而是口皮上相應!還是自己錯會、誤會了,口皮上也不相應,身心都不相應,比不上人家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第四十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4-003-0040




一極者。即一乘至極之教也。
如世歌詞。唱高則和寡。且巴歌一曲和者百千。陽春白雪和者一二。

言二乘絕聽者。
即此品初。世尊入師子頻申三昧。
會中菩薩大眾。皆見逝多林及宮殿虗空三處有種種莊嚴佛境界等事。又聞不思議等法。
諸大聲聞不見不聞。

故經云。
爾時上首諸大聲聞。大智舍利弗。神通目犍連。摩訶迦葉(具列十大弟子)
在逝多林皆悉不見如來神力。如來嚴好。如來境界。如來遊戲。如來神變。
乃至亦復不見不可思議菩薩境等事。
何以故。善根不同故。

彼於過去。本不修習見一切佛種種神通妙善根故。
乃至云。本不曾於生死之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

如是種種。皆是普賢智眼境界。不與一切二乘所共
以是因緣。彼諸上首大德聲聞。不能聞。不能見。不能信。不能知。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




2024年4月8日 星期一

念佛是如來大福田、出世間大福田|天上人間福報像螢火蟲光一樣;極樂世界福報像大太陽一樣,不能比:我們今天遇到了|取相分別,情執深重:雖念佛亦不能出輪迴|淨空老法師

 


念佛是如來大福田、出世間大福田|天上人間福報像螢火蟲光一樣;極樂世界福報像大太陽一樣,不能比:我們今天遇到了|取相分別,情執深重:雖念佛亦不能出輪迴|淨空老法師


◈此三種人,求出輪迴終不能得
◇一者貪著世樂,求人天果;二者世智辯聰,邪心熾盛;三者取相分別,情執深重
◇此三種人縱能修福,所得只是世間福報,夢幻泡影,轉瞬即逝,故求出輪迴終不能得也
◈念佛是如來大福田、出世間大福田
◇大福田者,持佛名號也
◇把中國傳統文化承傳下去,這是世間大福田
◇真正大福田是淨宗
◇淨宗保證我們一生念佛往生:不能輕視,不能把光陰耗費
◇念阿彌陀佛,是真正種如來大福田、出世間大福田
◇往生到極樂世界,有享不盡的福報
◇天上人間福報像螢火蟲光一樣;極樂世界福報像大太陽一樣,不能比:我們今天遇到了

  我們再看下面,「此三種人縱能修福,所得只是世間福報,夢幻泡影,轉瞬即逝,故求出輪迴終不能得也」。下面是念老詳細給我們做解釋,我們把他的註解念一遍。『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下面為我們解釋,「大福田者,持佛名號也」,這是真大福田。我前面跟諸位講的,我們把中國傳統文化承傳下來,再傳下去,這是大福田,這是世間大福田,做成功了,人天福報。我剛才說過了,做不成功,要是違背了,三途地獄去了。真正大福田是淨宗,一點都不假,為什麼?淨宗保證我們一生念佛往生。不能輕視,不能把光陰耗費,得閒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這是真正種大福田,這是如來的大福田,是出世間的大福田。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有享不盡的福報,天上人間找不到的福報,天上人間的福報像螢火蟲光一樣,極樂世界的福報像大太陽一樣,不能比,我們今天遇到了

◇因持名是諸善中王;故所種田,方得名為大福田
◇惜以「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故雖念佛亦不能出輪迴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經中三輩往生,皆由於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什麼叫發菩提心?真信、發願求生就是大菩提心
◇有信,有願,就是菩提心,就能往生
◇念佛功夫淺深,那是往生到極樂品位高下
◇最差,下下品往生的,到極樂經過五百年都花開見佛
◇菩提心者,即大智、大悲、大願,圓融一體之心

  持佛名號也,信願持名是大福田。「持名是諸善中王,故所種田方得名為大福田」。「」,可惜他「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故雖念佛亦不能出輪迴經中三輩往生,皆由於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經上常講的,我們都耳熟的。怎麼往生的?這福田怎麼種的?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什麼叫發菩提心?蕅益大師說得好,真信、發願求生就是大菩提心,講得好!講得太好了!簡單明瞭。真信,沒有絲毫懷疑,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我們相信,我們有信,有願,就是菩提心,就能往生念佛功夫淺深,那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不一樣。最低的品位,前面講的,生在邊地,到極樂世界,佛把蓮花放在蓮池裡頭,花不開,花要經過五百年它才開,五百年是人間五百年,不是極樂世界的,就是耽誤這麼長的時間,這是最差的,下下品往生的,到極樂世界都花開見佛。真正是大福田,不是假的。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菩提心者,即大智、大悲、大願、圓融一體之心」。這些話都能講得通。這段的註解,對我們學佛的人,特別是念佛求生淨土的人,有大利益。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第四七一集 https://ft.hwadzan.tw/dv.php?sn=02-041-0471




一者貪著世樂,求人天果。
二者世智辯聰,邪心熾盛。
三者則為「取相分別,情執深重」。

此三種人,
縱能修福,所得只是世間福報。夢幻泡影,轉瞬即逝。
故「求出輪迴,終不能得」也。


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

大福田」者,持佛名號也。

因持名是諸善中王,
故所種田,方得名為大福田。


惜以「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故雖念佛亦不能出輪迴。


經中三輩往生,皆由於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菩提心者,
大智
大悲
大願、圓融一體之心。

◎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